亚临床甲减引发什么疾病
亚临床甲减引发什么疾病
1、高脂血症
众所周知,甲状腺功能状态与脂质代谢紧密关联。大部分甲减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甘油三酯(TG)明显高于正常。然而,亚临床甲减对脂质代谢的影响目前并无一致性的结论。部分研究提示,患者可伴有LDL-C升高或/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但这些变化远远不及临床甲减那样明显。
不过,即使LDL-C或HDL-C的轻微异常,也会大大增加冠心病的危险性。因此,对于存在血脂代谢异常的病人宜考虑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
2、心功能改变
业已证实,甲状腺激素增加心率和心肌收缩功能。尽管部分学者并未发现亚临床甲减患者心脏收缩时间间隙有异于正常人群,但多数研究显示,患者经左旋甲状腺素(L-T4)治疗以后,其心脏收缩时间间隙可以增加50%,而且收缩时间间隙与TSH显著正相关,与游离甲状腺素(FT4)负相关。病人左心室射血分数往往在正常范围,但是,应用L-T4治疗的患者,运动后左室射血分数明显增加。
3、神经精神异常
亚临床甲减患者常常伴有认知功能和情绪的改变,部分病人出现抑郁症状。而且,多数患者对精神病的治疗反应欠佳。而甲状腺激素制剂可以改善病人的认知功能和记忆力。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症状解读
①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由于亚临床甲减往往伴有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被广泛地认为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有研究发现,TSH水平每升高1mU/L,血清总胆固醇升高0.09~0.16mmol/L,而TSH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关系在胰岛素抵抗的患者中更加密切,亚临床甲减患者可表现为血管内皮功能异常,如血流介导和内皮依赖的血管舒张功能受损,最新的研究发现,亚临床甲减患者大动脉硬化和心肌梗死的患病率较高。
②神经行为异常和神经肌肉功能紊乱
如抑郁,记忆力下降,认知障碍和多种神经肌肉症状等在亚临床甲减患者中多有发生,还可表现为骨骼肌异常,包括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和乳酸升高等,尽管甲状腺功能正常,亚临床甲减的孕妇的后代智力发育仍然减慢。
③对心肺功能的影响
心肌密度测定发现心肌存在异常;静息和运动状态下,亚临床甲减患者的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轻微受到影响;在运动负荷下,心输出量,大动脉最大流量等下降,肺功能测定表现为肺活量下降等,亚临床甲减对心肺功能的影响较轻微,虽然与甲状腺功能正常者相比有差异,但是重要的是,这种差异是否产生严重的临床损害。
妊娠期甲减对准妈妈的影响
妊娠期母体充足的甲状腺激素对于保证母体健康非常重要。母体临床甲减、亚临床甲减均可以对母体、妊娠过程带来不良结果。
临床甲减患者生育能力降低。
妊娠期母体甲减与妊娠高血压、自发性流产、胎盘早剥、早产以及低体重儿的发生有关。
有临床研究显示:妊娠导致的高血压在临床甲减组发生率为22%,显著高于正常妊娠组(7.6%),低体重胎儿的发生率在临床甲减组为22%,也显著高于正常妊娠组(6.8%)。
CASEY的研究发现,母体甲减发生胎盘早剥的危险性是正常妊娠的3倍,并且使在孕34周前早产的危险性进一步升高[2]。
DeVivo等的研究也表明,母体妊娠早期TSH升高,即使是亚临床甲减,自然流产率也将显著上升。
Allan等的研究发现,TSH ≥6mIU/L的妊娠妇女胎儿死亡率明显高于TSH<6miu tsh="">10mIU/L的孕妇胎儿死亡率高达8.1%。
甲状腺功能低下能怀孕吗
有数据显示,我国近1/10的妇女妊娠前半期都曾出现过妊娠期甲状腺疾病,比如常见的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妊娠期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准妈妈孕期出现甲状腺疾病,会造成妊娠期内胎儿的流产、早产、围产期胎儿死亡,甚至影响后代的智力发育,因此女性要关注甲状腺疾病的筛查。
临床甲亢和临床甲减都会有明显的症状,尤其是甲状腺功能亢进,会有突眼、心率快、易出汗、甲状腺肿大等症状,因此很容易诊断。而甲状腺功能减退,尤其是亚临床甲减,症状不明显、不特异,比较容易漏诊。甲状腺功能减退,和怀孕有很大的关系,易发生不孕、流产、早产、胎儿发育迟缓,严重者影响后代的智力发育。在过去,一直没把甲状腺功能的筛查列为产前检查的重点,而现在也是有条件的医院 才重视甲状腺功能的筛查。
甲状腺功能减退筛查:主要查TSH(促甲状腺激素)游离T4和TPOAb。TSH>10mIU/L提示临床甲减,大于2.5mIU/L提示亚临床甲减。TPOAb阳性,多提示存在免疫性的甲状腺损害。甲状腺功能筛查,要在孕前。最晚也要在孕8周前。因为孕6周前,胎儿大脑开始发育,需要甲状腺素,而此时胎儿甲状腺尚不能分泌甲状腺素,需要母体提供。孕8周后,胎儿甲状腺开始工作,可以弥补母体甲状腺功能不足的影响。左旋甲状腺素片。不要用甲状腺素片。孕期甲状腺的需要量比非孕期高,因此孕前服用左旋甲状腺素者怀孕后要增量。
亚临床甲减妊娠妇女是否需要治疗?如何治疗
根据我国的诊治指南,如果甲状腺微粒体抗体阳性,亚临床甲减妇女就需要左甲状腺素治疗,抗体阴性的亚临床甲减,可治也可不治。
亚临床甲减和甲减有什么区别
首先,甲减又叫做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它是由于多种原因而引起的,由于病人的甲状腺激素合成、分泌不足所导致的,病人的全身代谢会降低,食欲减退、腹胀、皮肤干燥,怕冷,反应迟钝,记忆里减退等。
其次,亚临床甲减并不是甲减,病人的甲状腺激素维持在正常水平,在临床上,病人除了甲状腺肿大之外,并没有和甲减有关的其它症状。不过亚临床甲减如果不积极治疗的话,会发展为真正的甲减。
亚临床甲减一般来说不需治疗,病人可以吃一些药来抑制甲状腺肿大,可以腹胀甲状腺激素来治疗,效果不错,但这种药不能吃吃停停,一停药就甲状腺肿大又会复发,所以亚临床甲减也是特别烦人的。
饮食上,亚临床甲减的病人应该限制脂肪的摄入量,限制盐分的摄入量,多吃一些含有丰富优质蛋白的食物,比如牛奶、鸡蛋和瘦肉等,多吃一些蔬菜和水果。
怀孕亚临床甲减会不会很严重
怀孕亚临床甲减这种现象会使得孕妇流产的几率增加,并且有可能因为亚临床甲减导致孕妇体内胎儿智力发育受到影响。所以女性朋友对于怀孕亚临床甲减这种现象应当引起足够重视。在怀孕之前如果已经知道自己家族内部成员具有甲状腺病史,则孕前最好做一个全面的身体健康检查,这样才能够提前知道自己是否适合怀孕。
其实怀孕过后出现亚临床甲减现象表现非常不典型,比如说:亚临床甲减的临床表现就常常没有特异性。许多病人,特别是年轻的女性病人,只是稍微感到乏力、没精神,有点发胖等,根本不会想到这是生病的表现。 并且这种情况发展速度很缓慢,不容易被人察觉。
怀孕过后出现亚临床甲减危害是比较大的,“亚临床甲减”可以增加人群的心血管事件的发病率;更为重要的是,“亚临床甲减”会使流产和妊娠晚期胎儿死亡率增加,新生儿智力下降。
由于怀孕后出现亚临床甲减现象症状不典型,所以不容易发现。如果提前掌握一些关于孕期下临床甲减的典型症状,则可以做到及时自查,及时发现疾病。孕期亚临床甲减比较典型的症状就是病人浑身感觉到软弱没力气,身体特别容易疲倦,总是爱睡觉,在工作的时候老是提不起精神,并且注意力不能很好集中。
碘过量的危害
我国此方面权威专家指出碘过量可使甲亢的发病危险性提高;可以使隐性甲状腺自身免疫疾病转变为显性疾病;长期碘过量可使甲减和亚甲减的患病危险性提高.研究发现碘超足量地区(尿碘中位数200~300微克/L)和碘过量地区(尿碘中位数>临床甲减表现300微克/L)亚临床甲减的发病率分别为11.3倍和12.6倍升高;自身免疫甲状腺炎的发病率分别为4.4倍和5.5倍升高。碘缺乏地区补碘至碘超足量可以促进亚临床甲减发展为临床甲减。碘超足量和碘过量主要危害碘营养敏感人群。
这个人群包括:具有甲状腺疾病家族史人群、既往贻患甲状腺疾病人群、碘缺乏严重地区人群、甲状腺抗体阳性人群。这个碘营养易感人群约占总人口20%以上。最近,国际防治碘缺乏病理事会(ICCIDD)科技委员会主席Hans Bürgi博士撰文论述碘过量的危害:“最近中国、土耳其、丹麦的三项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都证实了食盐加碘引起自身免疫甲状腺病的患病率增加,临床表现为临床甲减、亚临床甲减或者自身免疫性甲亢。"该专家称:"在存在甲状腺自身免疫背景的人群,即使是轻度的碘摄入量增加(250微克/天),也会引起该人群的20%发生甲减。 ”
临床特殊类型甲减可出现不同症状
甲减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甲状腺激素合成、分泌或生物效应不足所致的疾病,主要表现为代谢率减低和交感神经兴奋性下降,不同类型的甲减临床表现也有差异。
1、新生儿甲减:新生儿出现甲减常出现神经系统发育障碍,生长发育缓慢,出现头大,颈短,虚肿,眼距宽,鼻梁短,唇厚舌大而伸出,头发稀少等特殊面容,吃奶差或拒奶,腹胀,体温低,心率缓慢。
2、儿童甲减:儿童甲减患者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少活动,出牙、学步和说话均比同龄儿童要晚,皮肤、手掌和足底发黄,但巩膜不黄。
3、青少年甲减:青少年出现甲减常伴性发育迟缓,少数表现真性性早熟。
4、老年甲减:老年甲减患者症状常不典型,一般主诉黏液性水肿和便秘,也可出现体重增加、四肢肿胀、声音嘶哑低沉。
5、亚临床甲减:亚临床甲减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正常,而促甲状腺激素升高,没有其他甲减症状和体症,每年有5%亚临床甲减患者发生临床甲减。
Tips:先天性甲减越早治疗神经损害越小
对先天性甲减如果能在出生后一个月内开始治疗,则可减少对神经系统的损害,3个月内进行治疗,患儿智商可达90;6个月治疗,智商可降为75,因此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亚临床甲减应该怎么办
我们都知道甲状腺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大家应该知道我们的甲状腺有时候会生病,而有一种病叫做亚临床甲减。它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合成或释放有障碍,甲状腺激素减少必然对促甲状腺激素的反馈抑制,引起促甲状腺素升高,升高的促甲状腺素刺激甲状腺肿大、增生和代偿性甲状腺激素释放增加,使血甲状腺激素恢复正常,但这是在高促甲状腺素水平下的维持的甲状腺激素正常。那么亚临床甲减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亚临床甲减是否需要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仍有较大分歧。由于本病易于转化为临床甲减,并且对患者的健康状态具有不利影响,而甲状腺激素又可以改善病人的脂质代谢、心脏功能及神经精神症状。因此,目前认为,早期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是值得推荐的,尤其是HT引起的亚临床甲减、甲状腺特异性抗体阳性及TSH大于12mU/L者。不过,对于伴有严重心脏疾患的病人,激素替代治疗应十分谨慎。如果患者未接受甲状腺激素治疗,宜注意密切随访,定期复查甲状腺激素谱和血清TSH。
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的目的在于有效地恢复组织内甲状腺素储存池。其用药原则是,以最小的剂量,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一般的推荐剂量为左旋甲状腺素每日1~1.7μg/kg,或者甲状腺片40~160mg/日。起始剂量应根据病人年龄、有无合并症和病情严重程度决定。无明显临床表现和合并症的年轻患者,开始即可使用全部替代剂量。但是,为慎重起见,多主张从小剂量开始,对于老年和伴有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患者更应如此。在L-T4每日25μg的基础上,每4~8周增加25~50μg。对于Graves病应用放射性碘治疗后的病人,甲状腺激素宜采用较小剂量,因为患者体内存在甲状腺刺激抗体,外源性甲状腺激素可能会诱导甲亢的复发。
甲状腺激素治疗亚临床甲减的疗效判定主要依赖于血清TSH。一般在治疗4~8周复查TSH及FT4,主张在3~4个月之内使病人TSH浓度达到正常水平。
尽管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具有较多的优点,但激素过量可引起亚临床甲亢,此时,患者可出现心功能改变和骨密度异常,对老年病人及绝经后的妇女尤然。因此,临床上应严格掌握替代治疗的适应证,并注意防止甲状腺激素使用过量。
上述文章中为大家详细介绍了亚临床甲减的治疗方法,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了。我们通过文章已经知道了甲状腺对我们人体的重要性,所以一旦我们出现亚临床甲减,一定要及时去医院治疗才行。
碘与甲减有什么关系
碘摄入量与甲减的发生和发展显著相关
碘超足量(MUI 201-300μg/L)和碘过量(MUI >300μg/L)
Ø 可以导致自身免疫甲状腺炎和甲减的患病率和发病率显著增加;
Ø 促进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人群发生甲减;
Ø 碘缺乏地区补碘至碘超足量可以促进亚临床甲减发展为临床甲减。
维持碘摄入量在尿碘100-200μg/L安全范围是防治甲减的基础措施。特别是对于具有遗传背景、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和亚临床甲减的易感人群尤其重要。
孕期检查绝对不能不检查甲状腺
近年来人们优生优育意识增强,妊娠高血压症、妊娠糖尿病等问题已日益受到重视。但原来妊娠期还有一个沉默的“杀手”,它悄无声息,但却可以对胎儿的神经和智力造成严重损害,同时还能增加流产率、妊高征、早产发生率及新生儿死亡率。“我们在医学上将它统称为妊娠期甲状腺疾病,当中包括了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临床甲减)、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亚临床甲减)、甲状腺自身抗体(TPOAb)阳性、妊娠期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专家呼吁,怀孕前、妊娠早期甲状腺功能筛查需要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及早发现、诊断、治疗甲状腺紊乱,是“准妈妈”保障自身安全和胎儿健康的重要环节。
10个“准妈妈”1个患有甲状腺疾病
今年30岁的刘女士怀孕12周,最近,她来到广州某妇幼医院准备建立围产卡。在医生开具的一系列检查项目中,刘女士发现包含了甲状腺功能的检查,她有点惊讶:怀孕和甲状腺有什么关系?是医生搞错了还是滥开检查?
其实,刘女士不知道,目前妊娠早期甲状腺疾病诊治已经被医学界列为围产期保健的重要项目。据介绍,甲状腺疾病是中国育龄妇女和妊娠前半期妇女常见病之一,当中包括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临床甲减)、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亚临床甲减)、甲状腺自身抗体(TPOAb)阳性、妊娠期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调查显示,在妊娠前半期妇女中上述四者的患病率分别为0.6%、5.27%、8.6%和0.4%。这意味着每10位准妈妈就可能有1个受到甲状腺疾病的侵扰。
然而,由于甲状腺疾病的早期多无临床症状,发现多依赖实验室检查,因此妊娠期甲状腺疾病在我国的漏诊率非常高。据段涛介绍:“我国既往一项纳入2899例孕妇的多中心研究结果发现,有81.6%的甲减患者和80.4%的甲亢患者漏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