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招缓解痛经让你月月轻松
6招缓解痛经让你月月轻松
1、按摩穴位
中医指出,正确的按摩可以缓解疼痛,如按摩血海穴(该穴位于人体的大腿内侧,从膝盖骨内侧的上角,上面约三指宽筋肉的沟,一按就感觉到痛的地方。),按摩方法是先搓热两手,然后按在血海穴上,按顺时针方向按摩五分钟。按摩足三里穴(用一只手的掌心按准膝盖的顶部,中指下伸的顶端,向外一横指即是),可以用针灸,也可以用拇指反复按压。
2、食用止痛药
痛经时,不少女性害怕药物有副作用,排斥止疼药,其实,如果疼痛难忍,应该服用止疼药来缓解,由于量小,并不会产生太大的副作用,但服用何种药物,还是最好听医生的建议。
3、喝红糖水缓解
因为红糖中具有补水散淤,暖宫驱寒的作用,生姜具有补中散寒的作用,而大枣则具有补气养血的作用,三者合用,可以很好的缓解痛经症状。适用具有温经活血等作用,适用于小腹冷痛,胞宫虚寒,月经量少色黯的寒性痛经。首先,将红糖与大枣加适量的清水,一起放入锅中煎煮20分钟;然后,接着再加入新切好的生姜片,盖紧锅盖,再煎煮5分钟既成。空腹时服用,一日两次。
4、加热身体
可以通过喝热水、多穿衣服等方法加热身体,能扩张血管、加快血流、对抗子宫平滑肌收缩,进而减轻疼痛。实验证实加热身体同时口服安慰剂的止痛效果可媲美口服止痛药物,若在加热身体的同时口服止痛药则能将药物起效时间提前一半。
5、尝试保持头低臀高姿势
如果痛经时跪在床上、抬高臀部,保持这种头低臀高的姿势能改善子宫的后倾位置,就可以方便经血外流、解除盆腔瘀血,减轻疼痛和腰背不适症状。
6、补充矿物质
专家指出,钙、钾及镁矿物质,也能帮助缓解经痛。专家发现,服用钙质的女性,较未服用者还少经痛。镁也很重要,因为它帮助身体有效率地吸收钙。不妨在月经前夕及期间,增加钙及镁的摄取量。
女性吃皂角米什么好处
女人吃皂角米最直接的好处是可以美容养颜,因为皂角米当中含有大量的植物胶原蛋白,而胶原蛋白是让肌肤嫩滑、紧致起来的主要原因。我们夸女人的皮肤好的时候,都会用到这个词,“满满的都是胶原蛋白”。
皂角米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缓解痛经。很多女人一到经期的时候,都会有痛经的现象,这是因为体内有瘀血所致。女人吃皂角米可以起到散瘀血的功效,这样以来,就可以达到缓解痛经,让经期不适减少的功效。
让你月月轻松的食疗法
1.山楂桂枝红糖汤
制法 山楂肉15克,桂枝5克,红糖30~50克。将山楂肉、桂枝装入瓦煲内,加清水2碗,用文火煎剩1碗时,加入红糖,调匀,煮沸即可。
功效 具有温经通脉,化淤止痛功效。适用于妇女寒性痛经症及面色无华者。
2.红酒炖苹果
制法 苹果(400克)去皮,用刀切成月牙状。把苹果放入奶锅里,倒入红酒没过苹果,用中火炖煮15分钟,关火,苹果在红酒中浸泡两个小时后,即可食用。
功效 调节血脂,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血清脂质;扩张血管,解除痉挛。
3.姜艾薏苡仁粥
制法 取干姜、艾叶各10克,薏苡仁30克,将前两味水煎取汁,将薏苡仁煮粥至八成熟,入药汁同煮至熟。早晚食粥。
功效 去湿、止痛,适用于寒湿凝滞型痛经者。
轻松缓解胸胀痛
1.青春期胀痛
青春期女孩最早的乳房疼痛,一般9-13岁发生。这时女孩乳房开始发育,先是乳头隆起,乳头下的乳房组织出现约豌豆到蚕豆大的圆丘形硬结,有轻微的胀痛。初潮后,随青春乳房的发育成熟会自行消失
2.经前乳房痛
半数以上的妇女,月经来潮前有乳房胀满、发硬、压痛;重者乳房受轻微震动或碰撞即可胀痛难受,原有的颗粒状或结节感更加明显。这是由于经前体内雌激素水平增高,乳腺增生,乳腺间组织水肿引起的。月经来潮后,上述变化可消失。
3.孕期胀痛
一些妇女在怀孕后40天左右,由于胎盘、绒毛分泌大量雌激素、孕激素、催乳素,使乳腺增生,乳房增大,而产生乳房胀痛,重者可持续整个孕期,不需治疗。
4.产后胀痛
产后3-7天常可出现双乳胀满、硬结、疼痛。这主要是乳腺淋巴潴留,静脉充盈和间质水肿及乳腺导管不畅所致。防治方法:产妇尽早哺乳。有硬结时可在哺乳前热敷并按摩硬结,也可用吸奶器吸引乳汁,促使乳腺导管通畅。
5.人工流产后
人工流产后,有些妇女主诉乳房胀痛,并可触及肿块。这是由于妊娠突然中断,体内激素水平急骤下降,使刚刚发育的乳腺突然停止生长,造成乳腺肿块及乳房疼痛。
按什么穴位能缓解姨妈痛
1、按摩子宫穴缓解痛经
子宫穴具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的效果,经期前后按摩均有治疗及预防作用。
2、按摩地机穴
穴位在小腿的内侧,胫骨内侧髁下凹陷处4横指的位置。地机穴是足太阴脾经的郄穴。中医学认为,脾有生血和统血的作用,脾所生、所统的血,直接为子宫的行经提供物质基础。郄穴为气血深藏聚积之处,能疏调脾经经气,通调任脉气机,因此可以达到调经止痛的功效。
有痛经毛病的女性,在每个月月经前几天和月经期间,可以自己用力点按地机穴,并且维持一段时间,直到疼痛缓解。
3、按摩八髎穴缓解痛经
八髎穴对泌尿生殖系统方面的疾病有治疗和预防作用,尤其针对女性生殖系统,按摩八髎有运行气血,活血化瘀的效果,痛经时使用按揉及按压的手法,效果都不错。
4、按摩太冲穴缓解痛经
大冲为肝经的穴位,具有疏肝解郁、行气止痛的效果,按揉有助于减缓痛经。
5、按压合谷穴缓解痛经
很多穴位都有止痛效果,合谷穴就是其中一个,它具有镇静止痛,通筋活络的效果,使用按揉的手法。
6、按摩三阴交缓解痛经
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正坐屈膝成直角取穴。
在每次月经前1周左右的时间点揉三阴交,因为点揉法可以起到持久的治疗作用。方法是将拇指立起来,放在三阴交的穴位上,向胫骨内抠按,揉大约1分钟,停下来再揉1分钟,反复5~6次。
吃什么能缓解痛经
在女性出现了痛经的时候,是可以煮一些像是红糖水、红枣汤这样暖暖的东西喝的,一定都会有缓解痛经的症状的作用的,平时一定要注意腹部保暖才是很好的,日常的饮食不能吃生冷辛辣的食物。
可以再自己经期前后的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这段期间可以煮一个星期的当归蛋,每天吃一个,还可以放一点黄糖的,这种办法也是可以缓解痛经的症状的,平时还需要注意好好的休息。
要想缓解痛经,是可以用干艾草加生姜片在一起,然后炖汤服用的,在每个月月经来之前的一两天的时候服用,这样长期下去会有缓解痛经的作用的,会使在炎热的夏天也不会感觉到痛经了。
月经痛经怎么缓解
痛经是指妇女在经/期及其前后,出现小腹或腰部疼痛,甚至痛及腰骶。每随经周期而发,严重者可伴恶心呕吐、冷汗淋漓、手足厥冷,甚至昏厥,给工作及生活带来影响。据有关调查表明,痛经的发病率为33.19%。
建议正确认识月经来潮这一生理现象,消除恐惧及紧张心理,可预防原发性痛经产生或提高痛阈减轻疼痛程度。注意经期及性生活卫生,防止经、产期间上行感染,积极预防和治疗可能引起经血潴留的疾病。经期应注意保暖,忌寒、凉、生、冷刺激,防止寒邪侵袭。注意休息、减少疲劳,加强营养,增强体质。应尽量控制剧烈的情绪波动,避免强烈的精神刺激,保持心情愉快,平时要防止房劳过度,经期绝对禁止性生活。经期要注意饮食调理,经前和经期忌食生冷寒凉之品,以免寒凝血瘀而痛经加重;月经量多者,不宜食用辛辣香燥之物,以免热迫血行,出血更甚。而且注意别滥用药,应根据痛经的原因,辨证施治。
让你轻松坐月子的方法
一、房间空气要通畅
在一些传统观念中,坐月子的新妈妈都有“悟”的习惯,衣服穿得厚厚的,窗户关得严严的,怕风怕凉是其中之一。究其原因,还是由于想当年老人们年轻时的经验,经验并不错,但是时代不同了,当时的条件与 现在相比,已经有了天壤之别,那时一位产妇得了病,传下来就成了受风受凉的结果,目前家里暖气空调俱全,无论什么气候都没问题,只要避免对流风直接吹,就不会出现因为受风受凉造成的产后疾病。而且,产后家里客人多,空气流通不好,更应该及时通风换气,以预防疾病的发生。
正确的做法:
1.坐月子期间要避免身体直接吹到电扇的风。
2.开冷气时不要将风口对着产妇,并将室温设定在摄氏25~28度左右是最适宜的。
3.坐月子期间衣服若因排汗量过多而湿了,一定要马上换干的衣服;冬天时床边准备睡袍,半夜起来喂奶要立刻穿上,才不会受风寒。
二、产后个人卫生要清洁
事实上,产后一周内产妇会大量出汗,产褥期又是人体防御系统较为脆弱的时期,在此期间不洗澡、不洗头,只会增加感染疾病机会!因此,正常分娩的产妇只要体力允许,可以在任何时候洗澡。但要提醒的是,在产后四周之内子宫颈尚未完全闭合,不宜进行坐浴或盆浴,以免引起子宫或盆腔感染。
正确的做法:
常用热水洗澡或擦浴等到新妈妈身体能支持,就可以洗澡了。用温水冲洗身体,洗完后完全擦干,不要让皮肤带水份,内衣、内裤也要经常更换。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新妈妈要注意的是一定不能盆浴,以免感染,而采用淋浴。
三、多吃蔬菜水果
不少老人认为,蔬菜、水果水气大,产妇不能吃,其实蔬菜水果如果不够,易导致大便秘结,医学上称为产褥期便秘症。蔬菜和水果富含人体“三宝”,即维生素、矿物元素和膳食纤维,可促进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增进食欲、促进糖份、蛋白质的吸收利用,特别是可以预防便秘,帮助达到营养均衡的目的。新鲜蔬菜是新妈妈不可缺少的营养佳品。它们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能帮助新妈妈消除疲劳、增进食欲,还可增强身体抗感染能力。尤其是黄瓜、西红柿、柿子椒、油菜、小白菜、苦瓜、茄子等,富含维生素C,经常食用对防止产道感染极为有益。同时还要多饮水,多吃新鲜的水果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新妈妈最好不要吃冰过的水果。
正确的做法:
从可进食正常餐开始,每日半个水果,数日后逐渐增加至1-2个水果。蔬菜开始每餐一两左右,逐渐增加至每餐4两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