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泻常见的并发症
小儿腹泻常见的并发症
腹泻是小儿常见的疾病,不少腹泻是由病毒引起的,其中有些病毒可侵犯心脏而腹泻除影响婴幼儿对食物中营养物质的吸收外,还消耗体内储存的营养物质,损害某些机体组织。这是因为在腹泻过程中,本来应该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不能进入机体,但机体内各器官还需照常进行各项生理功能。如长期慢性腹泻就会造成营养不良,使患儿身体瘦弱,抵抗力降低,容易感染各种疾病。这不仅影响婴幼儿的正常生长发育,还会引起并发症。常见的并发症有:
营养不良及维生素缺乏症:腹泻病程较长,如禁食时间过久或长期热量不足,常可引起营养不良和各种维生素缺乏症。消化不良与营养不良可互为因果,往往造成恶性循环,导致不良后果。维生素A缺乏可引起干眼症及角膜软化症;维生素D缺乏可引起手足抽搐症。
小儿腹泻常见的三大原因
1.体质因素 本病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其内因特点:
①婴儿胃肠道发育不够成熟,酶的活性较低,但营养需要相对地多,胃肠道负担重。
②婴儿时期神经、内分泌、循环系统及肝、肾功能发育均未成熟,调节机能较差。
③婴儿免疫功能也不完善。血清大肠杆菌抗体滴度以初生至2周岁最低,以后渐升高。因而婴幼儿易患大肠杆菌肠炎。母乳中大肠杆菌抗体滴度高,特别是初乳中致病性大肠杆菌分泌型IgA高,所以母乳喂养儿较少发病,患病也较轻。同理小婴儿轮状病毒抗体低,同一集体流行时,小婴儿罹病多。
④婴儿体液分布和成人不同,细胞外液占比例较高,且水分代谢旺盛,调节功能又差,较易发生体液、电解质紊乱。婴儿易患佝偻病和营养不良,易致消化功能紊乱,此时肠道分泌型IgA不足,腹泻后易於迁延。
2.感染因素 分为消化道内与消化道外感染,以前者为主。
(1)消化道内感染:致病微生物可随污染的食物或水进入小儿消化道,因而易发生在人工喂养儿。哺喂时所用器皿或食物本身如未经消毒或消毒不够,亦有感染可能。病毒也可通过呼吸道或水源感染。其次是由成人带菌(毒)者的传染,如病房内暴发细菌性(或病毒性)肠炎后部分医护人员受染,成为无症状肠道带菌(毒)者,可导致病原传播。
(2)消化道外感染:消化道外的器官、组织受到感染也可引起腹泻,常见于中耳炎、咽炎、肺炎、泌尿道感染和皮肤感染等。腹泻多不严重,年龄越小者越多见。引起腹泻的原因一部分是因为肠道外感染引起消化功能紊乱,另一部分可能是肠道内外均为同一病原(主要是病毒)感染所引起。
(3)滥用抗生素所致的肠道菌群紊乱:长期较大量地应用广谱抗生素如氯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氨苄青霉素、各种头孢霉素,特别是两种或以上并用时,除可直接刺激肠道或刺激植物神经引起肠蠕动增快、葡萄糖吸收减少、双糖酶活性降低而发生腹泻外,更严重的是可引起肠道菌群紊乱。此时正常的肠道大肠杆菌消失或明显减少,同时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难辨梭状芽胞杆菌或白色念珠菌等可大量繁殖,引起药物较难控制的肠炎。
3.消化功能紊乱
(1)饮食因素;
(2)不耐受碳水化物;
(3)食物过敏;
(4)药物影响;
(5)其他因素:如不清洁的环境、户外活动过少,生活规律的突然改变、外界气候的突变(中医称为“风、寒、暑、湿泻”)等,也易引起婴儿腹泻。
小儿腹泻常见的误区
1、宝宝拉稀,就一定是病了
医学观察:婴幼儿,特别是小婴儿,没有生病但是产生了腹泻的现象是经常可以看见的。就像是:母乳喂养的婴儿大便次数多,可是粪便比较稀的话,这其实不叫做腹泻。要是提供母乳的妈妈的饮食发生了改变的话,比方说是吃了凉的或油腻的食品、啤酒等,也可能是到外面散步回来后马上给孩子喂奶,其实存在着许许多多的原因会造成孩子的大便出现改变,看到孩子的大便有点稀的话不要觉得是孩子腹泻了,马上给宝宝吃药、打针,最好是不要着急,看一看,检查下是不是因为母乳造成的,可能孩子拉一次两次就不会再出现这种情况了。
并且,在添加辅食过程中,宝宝的大便也有一定的几率会变得发稀、发绿,有奶瓣,次数偏多,但是这不是大家说的腹泻病,或许就是对新的辅食不习惯。减少辅食量或停止添加,就马上能够改善的。
2、拉稀是病从口入,限制饮食就天经地义了
医学观察:婴幼儿腹泻的时候,爸爸妈妈不要怕孩子拉就给他吃一点点东西,尤其不可以限制饮水。婴幼儿正处于身体和大脑的快速生长阶段,腹泻的孩子身体中的很多的成分已经排泄出体外了,要是再不给宝宝喝水吃饭岂不是雪上加霜。有很多的腹泻孩子通常情况下因为处理不当,造成了“饥饿性腹泻”的发生。腹泻就是这样造成迁延的。
3、治疗腹泻,最重要的是吃药打针
医学观察:原因在于宝宝肠道环境受到侵害,药物不是最好治疗孩子腹泻的方法,同样这也不是惟一的治疗方法。口服补液、食物疗法、精心的饮食护理在腹泻病的治疗中都是有着很关键的作用的。特别是,有些药物对于孩子现在很脆弱的肠道来说难以吸收,这样其实无形之中给孩子的肠道增加了负担,并且打针输液药物有效成分作用到肠胃不是治疗孩子拉稀最好的方法。说了这么多就是想告诉大家,药物治疗腹泻不是最主要的,因此,爸爸妈妈的家庭和饮食护理最重要。
4、习惯叫肠炎,既然有“炎”就应该吃抗菌素
医学观察:这就是滥用抗菌素典型的代表。乱用抗生素治疗婴儿腹泻是造成治疗失败的罪魁祸首。婴儿肠道内非致病菌群数目少,正在逐步建立起正常的菌群系统的过程中,肠道内环境不稳定,就会被外界的细菌之类的所破坏,要是内环境遭到破坏,那么恢复起来是很漫长的。因此,在宝宝发生腹泻的状况的时候只有经医生确诊为细菌感染性腹泻的时候才给孩子抗菌素,同时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5、宝宝一拉稀,父母就立即自行给药
医学观察:一部分的爸爸妈妈一发现孩子腹泻,立刻就会给孩子找来药物,这些药物来自:上次腹泻时没有吃完的药物;自己网上查阅到或者是药店的推荐自行购药等。不恰当的医药处理会造成总是更换药物和人为的药物耐受。
其实,孩子每一次腹泻的病因、症状、治疗方法都是不一样的,爸爸妈妈没有学过医,不能够进行总结和辨别。所以最好是去医院让医生来开药。同时,不要仅仅盯住止泻药,觉得一种不管用马上换上另一种,其实是在浪费钱,孩子受罪。泻是结果,不是病因,因此应治本,不是就止泻。
小儿推拿治腹泻常见手法 小儿腹泻的表现
1岁以内的宝宝,特别是吃母乳的宝宝,每天及时大便3~4次,只要性状、气味无异常就还是正常现象。如果宝宝每天大便5~8次,粪便呈黄绿色,带黏液或者程蛋花状,气味酸臭,这就说明宝宝是腹泻拉肚子了。
脚癣常见并发症
足癣如不及时治疗,有时可传染至其它部位,如引起手癣和甲癣等,有时因为痒被抓破,继发细菌感染,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足癣合并细菌感染。此时局部分泌物增多,并且可出现淡黄色脓性分泌物。感染部位红、肿、热、痛。如果没有及时适当抗炎治疗,则可能会出现淋巴管炎、丹毒及蜂窝织炎等。
(1)急性淋巴管炎。俗称红线,中医为“红线疹”,红是因为化脓菌从破损的皮肤侵入淋巴管而引起的急性炎症。
(2)丹毒。丹毒是一种比较严重的急性炎症。小腿部位的丹毒又称为“流火”。它是由于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经损伤的皮肤侵入中型或细小淋巴管、引起的皮肤及皮下组织内的淋巴管及其周围软组织的急性炎症。
(3)蜂窝组织炎。中医称瘭疽,一般为继发链球菌感染而引起。也可指由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引起的疏松结缔组织的急性弥漫性化脓性炎症。这种病变可发生在皮肤较浅的部位,也可发生在筋膜下或肌肉间的较深部位。
小儿腹泻如何诊断
新生儿腹泻如何诊断?这是大家比较关注的,专家指出新生儿的消化功能不成熟,一旦喂养不当,非常容易发生腹泻。那么新生儿腹泻如何诊断呢?如下就是专家给出的具体建议。
小儿通过产道时,吞咽病原微生物或接触污染的手都可引起感染,尤其是在病毒流行期。医院的婴儿室过于拥挤可能引起感染性腹泻的爆发。卫生条件差,居住条件太拥挤的贫穷家庭更容易发生婴儿腹泻,感染性腹泻在幼儿园也很常见。
症状和诊断
感染可引起突发的腹泻、呕吐、血便、发热、食欲不振和乏力,腹泻常伴脱水。轻度脱水,患儿仅有口唇干燥;中度脱水,患儿皮肤弹性差,眼眶和前囟凹陷;重度脱水,病情进展快,常出现血压明显降低休克,严重威胁生命。
腹泻导致水和电解质丢失,如钠和钾,患儿出现嗜睡、烦躁,甚至出现心律失常或颅内出血。
细菌性腹泻患儿血电解质水平和白细胞计数高。要确诊腹泻的病原体,可作大便镜检或大便标本培养。
宝宝出现腹泻一定要及时进行治疗。当宝宝出现腹泻的时候,本身身体就很难受,当出现并发症,就会雪上加霜的。可以说现在宝宝都是家里非常重要的一份子,为了宝宝的健康,也为了不要增加家庭的负担。
新生儿腹泻如何诊断?上述就是具体分析,专家表示,其实腹泻的病因很多,细菌和病毒感染是婴儿腹泻最常见的病因。而正确的治病,一定要先把握新生儿腹泻如何诊断。
绝经常见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
1.老年性阴道炎正常育龄妇女卵巢分泌雌激素,使阴道黏膜上皮增生肥厚,抗菌能力很强。妇女绝经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降低,上皮细胞内糖原含量减少,阴道内pH值上升,由酸性变为碱性,不利于阴道内乳酸杆菌生存,致使阴道自净作用减弱,同时,由于阴道壁萎缩变薄,血运不足,使局部抵抗力降低,易受阴道内其他寄生菌群感染而引起老年性阴道炎。常为一般条件致病菌感染,如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埃希菌或厌氧菌等。
2.骨质疏松绝经后,雌激素缺乏可引起骨吸收增加,肠钙吸收障碍,降钙素分泌减少,骨形成减少并对破骨细胞的抑制作用减弱,造成骨量丢失增加。从绝经过渡期开始,每年平均骨量丢失率1%~3%,甚至5%,持续5~10年,接着骨量相对稳定,丢失较少约10~20年,70岁后随着老龄又有骨量的加速丢失。
3.骨关节炎绝经女性失去性激素保护和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异常在骨关节炎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绝经后激素替代治疗(HRT)对膝关节骨关节炎疼痛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4.绝经期尿失禁女性从围绝经期至绝经期,逐渐步入老年期,其全身各器官都在发生变化,泌尿生殖系统的变化也逐渐显著。雌激素缺乏,使耻骨肌、筋膜、韧带等松弛,支持组织功能下降,不能维持正常的尿道位置和膀胱张力。当咳嗽、屏气、便秘等增加腹压时,尿液会不自主流出。其特点是正常状态下无遗尿,而腹压突然增高时尿液自动流出。
5.绝经期妇女泌尿系统感染老年女性尿路感染发生的原因:角化细胞减少,使阴道自净作用降低,细菌易于在前庭和阴道内繁殖。女性虽然易发生尿路感染,但是否发病,主要取决于机体的内在因素,与机体抵抗力减弱、尿道解剖及生理特点改变以及内环境异常有密切关系。
婴幼儿腹泻常见原因
1.最常见的原因有
1.饮食因素,包括不洁食物,生冷食物,暴饮暴食,婴儿添加辅食不适应。如果不洁食物中含有细菌,可能会导致感染性的腹泻,如果没有细菌,一般造成消化不良导致的腹泻。
2.病毒感染:最常见的是轮状病毒造成的秋季腹泻,以大量水样便为特点,可能伴有低热和呕吐。另外一些病毒也会造成腹泻,所谓胃肠型感冒其实就是病毒感染在胃肠道的表现。
2.少见的腹泻原因有
1.输液抗生素后引起的腹泻,一方面,抗生素本身的副作用就包括可能引起腹泻,另一方面,抗生素造成肠道正常菌群的失调,消化不良,引起腹泻。
2.食物过敏:多见于小婴儿,可能对某些蛋白过敏。
处理原则
1.先说严重的情况:
腹泻本身最大的危害是可能引起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这些情况多发生于大量腹泻的孩子,所以,对于腹泻孩子,家长最重要的是要观察孩子每次腹泻的量多不多,每天腹泻的次数;
非常重要的是要观察孩子小便的情况,尿量明显减少,比如7-8个小时都没有小便,一定要马上就医。
孩子是否伴有发热,精神状态和肤色的情况也重要,伴有高热、精神萎靡,皮肤发灰,要立刻就医。
2.再说比较轻的情况:
如果孩子腹泻的次数不是很多,比如,每天腹泻4-5次,没有发热,精神胃口都还可以。那么可以先在家自己处理。
1、止泻:最常用的就是蒙脱石散,该药实质上是一种特殊超细微的石头粉,不会从肠道吸收入血,主要在肠道形成保护膜,并且可以包裹病原体,还有收敛作用,非常安全。
2、益生菌:调整肠道正常菌群,修正被破坏的微生态环境,产品非常多,我感觉效果都差不多,大公司的产品质量比较有保证。
3、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电解质紊乱,如果是非儿童专用的,稀释的水量增加二分之一。
4、健脾胃的中成药,产品很多,可以在腹泻控制后服用一段时间
5、把孩子的大便带去附近的医院化验大便常规+潜血+轮状病毒,全部正常就按上面提到的处理,有问题,看医生。
腹泻怎么吃药
1、家里有小儿可以备一些小儿腹泻的常用药。小儿腹泻常用药有:1.能对肠内微生物紊乱进行调节的肠道菌落调节剂如妈咪爱,贝非达等。可以对肠内的益生菌加以补充和保护。缓解腹泻的症状。2. 一些吸附剂。如思密达。思密达是一种药效比较强的药,对腹泻严重的患儿都能有一定的疗效,它主要是对腹泻产生的消化道黏膜的破损起到修复作用同时还能清除引起感染性腹泻的各种病毒和细菌。3.针对于小儿腹泻的外用贴剂。这些贴剂一般都是中药成分如常用的丁桂儿脐贴。以上几种药主要是改善腹泻的症状,小儿出现腹泻就可以用。
2、针对于小儿腹泻的病因看是否需要服用抗病毒和抗生素类的药物。使用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主要针对的是小儿感染性腹泻。小儿腹泻一般不建议使用抗生素治疗。因为抗生素的运用会加重肠道反应,从而使腹泻加剧。如果是细菌感染所引发的小儿腹泻,根据医生指导服用对应的抗生素,不建议家长自行去药店买抗生素治疗小儿腹泻。
3、就是针对于腹泻可能引起的电解质紊乱要对小儿腹泻进行补液治疗。首先小儿腹泻开始家长就要注意给小孩补水,预防腹泻引起的脱水,如果小儿腹泻出现了脱水的症状根据脱水症状的轻重,给与补液盐来纠正腹泻引起的电解质紊乱。对于轻度脱水的小儿腹泻可以蚕蛹口服的方法。如果小儿腹泻引起了小孩中毒脱水就必须采用静脉滴注的方法快速的补充电解液。如果小儿腹泻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小儿腹泻的时间比较长,可能会造成小儿营养不良或是小儿脱水严重,这时候就要及时的补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