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吲哚乙酸 用途

吲哚乙酸 用途

吲哚乙酸用作植物生长刺激素及分析试剂。3-吲哚乙酸以及3-吲哚乙醛、3-吲哚乙腈、抗坏血酸等茁长素类物质在自然界天然存在,3-吲哚乙酸在植物体内生物合成的前体是色氨酸。茁长素的基本作用在于调节植物的生长,不仅能促进生长,而且具有抑制生长和器官建成的作用。茁长素在植物细胞内不仅以游离状态存在,还可以与生物高分子等牢固结合的束缚型茁长素存在,也有与特殊物质形成结合物的茁长素,例如吲哚乙酰基天门冬酰胺、吲哚乙酸阿戊糖和吲哚乙酰葡萄糖等。这可能是茁长素在细胞内的一种贮藏方式,也是解除过剩茁长素毒害的解毒方式。

性能: 一种植物体内普遍存在的内源生长素,属吲哚类化合物。双名茁长素、生长素、异生长素。在光和空气中易分解,不耐贮存。对人、畜安全。

应用: 吲哚乙酸广谱多用途,但因它在植物体内外易降解而末成常用商品。早期用它诱导番茄单性结实和坐果,在盛花期以3000毫克/升药液浸泡花,形成无籽番茄果,提高坐果率;促进插枝生要是它应用最早的一个方面。以100~1000毫克/升药液浸泡插枝的基部,可促进茶树、胶树、柞树、水杉、胡椒等作物不定根 的形成,加快营养繁殖速度。1~10毫克/升吲哚乙酸和10毫克/开恶霉灵混用,促进水稻秧苗生根。25~400毫克/升药液喷洒一次菊花(在9小时光周期下),可抑制花芽的出现,延迟开花。生长在长日照下揪海棠以10负5次方摩尔/升浓度喷洒一次,可增加雌花。处理甜菜种子可促进发芽,增加块根产量和含糖量。

生长素(auxin)是一类含有一个不饱和芳香族环和一个乙酸侧链的内源激素,英文简称IAA,国际通用,是吲哚乙酸(IAA)。1934年,郭葛等确定它为吲哚乙酸,因而习惯上常把吲哚乙酸作为生长素的同义词。

生长素在扩展的幼嫩叶片和顶端分生组织中合成,通过韧皮部的长距离运输,自上而下地向基部积累。根部也能生产生长素,自下而上运输。植物体内的生长素是由色氨酸通过一系列中间产物而形成的。其主要途径是通过吲哚乙醛。吲哚乙醛可以由色氨酸先氧化脱氨成为吲哚丙酮酸后脱羧而成,也可以由色氨酸先脱羧成为色胺后氧化脱氨而形成。然后吲哚乙醛再氧化成吲哚乙酸。另一条可能的合成途径是色氨酸通过吲哚乙腈转变为吲哚乙酸。

在植物体内吲哚乙酸可与其它物质结合而失去活性,如与天冬氨酸结合为吲哚乙酰天冬氨酸,与肌醇结合成吲哚乙酸肌醇,与葡萄糖结合成葡萄糖苷,与蛋白质结合成吲哚乙酸-蛋白质络合物等。结合态吲哚乙酸常可占植物体内吲哚乙酸的50~90%,可能是生长素在植物组织中的一种储藏形式,它们经水解可以产生游离吲哚乙酸。

植物组织中普遍存在的吲哚乙酸氧化酶可将吲哚乙酸氧化分解。

生长素有多方面的生理效应,这与其浓度有关。低浓度时可以促进生长,高浓度时则会抑制生长,甚至使植物死亡,这种抑制作用与其能否诱导乙烯的形成有关。生长素的生理效应表现在两个层次上。

在细胞水平上,生长素可刺激形成层细胞分裂;刺激枝的细胞伸长、抑制根细胞生长;促进木质部、韧皮部细胞分化,促进插条发根、调节愈伤组织的形态建成。

在器官和整株水平上,生长素从幼苗到果实成熟都起作用。生长素控制幼苗中胚轴伸长的可逆性红光抑制;当吲哚乙酸转移至枝条下侧即产生枝条的向地性;当吲哚乙酸转移至枝条的背光侧即产生枝条的向光性;吲哚乙酸造成顶端优势;延缓叶片衰老;施于叶片的生长素抑制脱落,而施于离层近轴端的生长素促进脱落;生长素促进开花,诱导单性果实的发育,延迟果实成熟。

近年来提出激素受体的概念。激素受体是一个大分子细胞组分,能与相应的激素特异地结合,尔后发动一系列反应。吲哚乙酸与受体的复合物有两方面的效应:一是作用于膜蛋白,影响介质酸化、离子泵运输和紧张度变化,属于快反应(〈10分钟〉;二是作用于核酸,引起细胞壁变化和蛋白质合成,属于慢反应()10分钟)。介质酸化是细胞生长的重要条件。吲哚乙酸能活化质膜上ATP(腺苷三磷酸)酶,刺激氢离子流出细胞,降低介质pH值,于是有关的酶被活化,水解细胞壁的多糖,使细胞壁软化而细胞得以扩伸。

施用吲哚乙酸后导致特定信使核糖核酸(mRNA)序列的出现,从而改变了蛋白质的合成。吲哚乙酸处理还改变了细胞壁的弹性,使细胞的生长得以进行。

生长素对生长的促进作用主要是促进细胞的生长,特别是细胞的伸长,对细胞分裂没有影响。植物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在茎的尖端,但弯曲的部位是在尖端的下面一段,这是因为尖端的下面一段细胞正在生长伸长,是对生长素最敏感的时期,所以生长素对其生长的影响最大。趋于衰老的组织生长素是不起作用的。生长素能够促进果实的发育和扦插的枝条生根的原因是:生长素能够改变植物体内的营养物质分配,在生长素分布较丰富的部分,得到的营养物质就多,形成分配中心。生长素能够诱导无籽番茄的形成就是因为用生长素处理没有受粉的番茄花蕾后,番茄花蕾的子房就成了营养物质的分配中心,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养料就源源不断地运到子房中,子房就发育了。

植物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

较低浓度促进生长,较高浓度抑制生长。植物不同的器官对生长素最适浓度的要求是不同的。根的最适浓度约为10E-10mol/L,芽的最适浓度约为10E-8mol/L,茎的最浓度约为10E-5mol/L。在生产上常常用生长素的类似物(如萘乙酸、 2,4-D等)来调节植物的生长如生产豆芽菜时就是用适宜茎生长的浓度来处理豆芽,结果根和芽都受到抑制,而下胚轴发育成的茎很发达。植物茎生长的顶端优势是由植物对生长素的运输特点和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两个因素决定的,植物茎的顶芽是产生生长素最活跃的部位,但顶芽处产生的生长素浓度通过主动运输而不断地运到茎中,所以顶芽本身的生长素浓度是不高的,而在幼茎中的浓度则较高,最适宜于茎的生长,对芽却有抑制作用。越靠近顶芽的位置生长素浓度越高,对侧芽的抑制作用就越强,这就是许多高大植物的树形成宝塔形的原因。但也不是所有的植物都具有强烈的顶端优势,有些灌木类植物顶芽发育了一段时间后就开始退化,甚至萎缩,失去原有的顶端优势,所以灌木的树形是不成宝塔形的。由于高浓度的生长素具有抑制植物生长的作用,所以生产上也可用高浓度的生长素的类似物作除草剂,特别是对双子叶杂草很有效。

生长素类似物:2,4-D.因为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存在量很少,为了调控植物生长,人们发现了生长素类似物,它们具有和生长素类似的效果而且可以进行量产,现已广泛运用到农业生产中。

地球引力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

茎的背地生长和根的向地生长是由地球的引力引起的,原因是地球引力导致生长素分布的不均匀,在茎的近地侧分布多,背地侧分布少。由于茎的生长素最适浓度很高,茎的近地侧生长素多了一些对其有促进作用,所以近地侧生长快于背地侧,保持茎的向上生长;对根而言,由于根的生长素最适浓度很低,近地侧多了一些反而对根细胞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所以近地侧生长就比背地侧生长慢,保持根的向地性生长。若没有引力,根就不一定往下长了。

在失重状态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根的向地生长和茎的背地生长是要有地球引力诱导的,是由于在地球引力的诱导下导致生长素分布不均匀造成的。在太空失重状态下,由于失去了重力作用,所以茎的生长也就失去了背地性,根也失去了向地生长的特性。但茎生长的顶端优势仍然是存在的,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不受重力影响。

吲哚美辛栓是什么

吲哚美辛栓又名消炎痛栓,本品为非甾体抗炎药,且有镇痛、解热作用,适应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肿瘤止痛及肿瘤血液病退热。主要成份为吲哚美辛,其化学名称为:2-甲基-1-(4-氯苯甲酰基)-5-甲氧基-1H-吲哚-3-乙酸。本品的不良反应较布洛芬、萘普生及栓氯芬酸多。不宜与阿司匹林合用,以免降低吲哚美辛的疗效。吲哚美辛栓为直肠给药。取塑料指套一只,套在食指上,取出栓剂,持栓剂下端,轻轻塞入肛门约2厘米处。

吲哚乙酸 应用

吲哚乙酸广谱多用途,但因它在植物体内外易降解而末成常用商品。早期用它诱导番茄单性结实和坐果,在盛花期以3000毫克/升药液浸泡花,形成无籽番茄果,提高坐果率;促进插枝生要是它应用最早的一个方面。以100~1000毫克/升药液浸泡插枝的基部,可促进茶树、胶树、柞树、水杉、胡椒等作物不定根 的形成,加快营养繁殖速度。1~10毫克/升吲哚乙酸和10毫克/开恶霉灵混用,促进水稻秧苗生根。25~400毫克/升药液喷洒一次菊花(在9小时光周期下),可抑制花芽的出现,延迟开花。生长在长日照下揪海棠以10负5次摩尔/升浓度喷洒一次,可增加雌花。处理甜菜种子可促进发芽,增加块根产量和含糖量。

吲哚美辛副作用

一、过敏反应:服药后可引起口周、舌和四肢麻木,突然心里难受、头痛恶心、语言不利、全身颤动、不能自控,甚至晕倒。有的发生全身血管性浮肿、皮疹。亦有病人出现哮喘样发作。故凡有过敏体质及哮喘病人均不宜使用消炎痛。过敏反应多于服药后1 ~2小时出现,也有的长达3天者。

二、消化系统:消炎痛对胃肠道有明显的刺激和诱发溃疡作用,并有引起胃肠粘膜糜烂和溃疡出血的危险。发生机理除药物直接刺激外,是消炎痛抑制了前列腺的合成,胃粘膜屏障受到破坏而导致粘膜发生炎症、坏死及溃疡。因此有胃、肠道病史者不宜服用消炎痛。对需长期使用消炎痛的患者应定期作大便潜血试验,另外,消炎痛还会引起暂时性的黄疸、转氨酶升高,但程度较轻。

三、循环系统:消炎痛能减少速尿及其它利尿剂的降压作用,能抵消心得安的降压效果,从而使血压升高。另外,由于消炎痛可显著地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能使胎儿动脉导管提前闭合,故对高血压及妊娠期妇女不宜应用。

四、血液系统:消炎痛对造血系统功能有抑制作用,可诱发粒细胞缺乏和再生障碍性贫血;能引起血小板的减少和影响血小板的功能而导致出血。另外,消炎痛可通过自体免疫而产生溶血性贫血。有出血倾向者禁用。

五、泌尿系统:有人用消炎痛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结果是尿蛋白增加、面部浮肿加重,停药数天后症状好转。新生儿在接受大剂量消炎痛治疗时可引起轻度肾功能不全,表现为尿量减少,血清肌酐暂时性升高。故大多数学者认为肾功能减退者应慎用。

六、神经系统:可出现前额头痛、眩晕、个别出现躁动、四肢强直、言语紊乱、哭笑不休、睁眼张口困难等精神障碍。停药后好转。

七、其它:可有耳鸣、耳聋、角膜混浊、眼运动障碍、复视,停药后消失,并可导致生育妇女不孕或分娩推迟及早产婴儿并发症增加。

油菜花粉的营养价值 治疗前列腺疾病

油菜花粉中所含的脯安素,黄酮素,吲哚乙酸是前列腺疾病的克星,对前列腺疾病有明显的治疗功效。

茭白里面有黑点是怎么回事

真菌感染。

茭白在生长过程中,会受到一种叫菰黑粉菌的真菌寄生,其中的黑点点,就是菰黑粉菌形成的孢子留下所导致,但这种孢子对人体健康并没有危害,所以茭白有这种黑点是可以正常食用的。

而且受到菰黑粉寄生的茭白,会生长的更为肥大,因为菰黑粉菌孢子会不断分泌一种叫吲哚乙酸的物质,而这种物质具有促进茭白生长的作用。

催乳素与生长素分泌区别是什么

催乳素(Prolactin,简称PRL,又叫促乳素或催乳激素)是一种由垂体前叶腺嗜酸细胞分泌的蛋白质激素。主要作用为促进乳腺发育生长,刺激并维持泌乳,还有刺激卵泡LH受体生成等作用。催乳素(prolactin,PRL)是含199个氨基酸并有三个二硫键的多肽,分子量为22000。在血中还存在着较大分子的PRL,可能是PRL的前体或几个PRLA分子的聚合体,成人血浆中的PRL浓度<20μg/L。生长素(auxin)是一类含有一个不饱和芳香族环和一个乙酸侧链的内源激素,英文简称IAA,国际通用,是吲哚乙酸(IAA)。4-氯-IAA、5-羟-IAA、萘乙酸(NAA)、吲哚丁酸等为类生长素。1872年波兰园艺学家谢连斯基对根尖控制根伸长区生长作了研究[1] ;后来达尔文父子对草的胚芽鞘向光性进行了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属于农药类。虽然它们的毒性一般是低毒或微毒,但是在使用中仍然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保证人、畜的安全。

吲哚乙酸主要作用是什么

植物体内普遍存在的天然生长素是吲哚乙酸。吲哚乙酸对植物抽枝或芽、苗等的顶部芽端形成有促进作用。其前体是色氨酸。 吲哚乙酸就是植物生长素 生长素有多方面的生理效应,这与其浓度有关。低浓度时可以促进生长,高浓度时则会抑制生长,甚至使植物死亡,这种抑制作用与其能否诱导乙烯的形成有关。生长素的生理效应表现在两个层次上。 在细胞水平上,生长素可刺激形成层细胞分裂;刺激枝的细胞伸长、抑制根细胞生长;促进木质部、韧皮部细胞分化,促进插条发根、调节愈伤组织的形态建成。 在器官和整株水平上,生长素从幼苗到果实成熟都起作用。生长素控制幼苗中胚轴伸长的可逆性红光抑制;当吲哚乙酸转移至枝条下侧即产生枝条的向地性;当吲哚乙酸转移至枝条的背光侧即产生枝条的向光性;吲哚乙酸造成顶端优势;延缓叶片衰老;施于叶片的生长素抑制脱落,而施于离层近轴端的生长素促进脱落;生长素促进开花,诱导单性果实的发育,延迟果实成熟

茭白有黑色斑点能吃吗

可以吃。

因为茭白身上的黑点是寄生在茭白身上的菰黑粉菌孢子,这种菌类不含有毒物质,且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赖氨酸,所以有黑色斑点的茭白可以进行食用。

并且这种菌类寄生在茭白身上生存的同时,会分泌出一种叫做吲哚乙酸物质,在这种物质不断的刺激下,可以使茭白不断的生长膨大。

但需要注意的是,茭白在变质也可能会出现黑色斑点,但与正常的斑点不同,变质的黑色斑点同时会伴有异味、腐烂等异状,注意分辨即可。

天竺葵的繁殖方法

常用播种和扦插繁殖。

播种繁殖:春、秋季均可进行,以春季室内盆播为好。发芽适温为20~25℃。天竺葵种子不大,播后覆土不宜深,约14~21天发芽。秋播,第二年夏季能开花。经播种繁殖的实生苗,可选育出优良的中间型品种。

扦插繁殖:除6~7月植株处于半休眠状态外,均可扦插。以春、秋季为好。夏季高温,插条易发黑腐烂。选用插条长10厘米,以顶端部最好,生长势旺,生根快。剪取插条后,让切口干燥数日,形成薄膜后再插于沙床或膨胀珍珠岩和泥炭的混合基质中,注意勿伤插条茎皮,否则伤口易腐烂。

插后放半阴处,保持室温 13~18℃,括后14~21天生根,根长3~4厘米时可盆栽。扦插过程中用0.01%吲哚丁酸液浸泡插条基部2秒,可提高扦插成活率和生根率。一般扦插苗培育6个月开花,即1月扦插,6月开花;10月扦插,翌年2~3月开花。

天竺葵也可用组织培养法繁殖。以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加入0.001%吲哚乙酸和激动素促使外植体产生愈伤组织和不定芽,用0.01%吲哚乙酸促进生根。组培法为天竺葵的良种繁育和迭育新品种提供了新的途径。

茭白里面有黑点是什么

茭白里面的黑点其实是茭白体内的菰黑粉菌孢子,菰黑粉菌本来是生活在土壤中的一种真菌,当茭白的地下根茎开始萌发新芽的时候,这种菰黑粉菌就会趁机钻入茭白体内,并不断的分泌出吲哚乙酸。在吲哚乙酸的不断刺激下,茭白的茎才会不断的生长膨大,最终长成肥大白嫩的茭白。当茭白开始变得老硬时或者天气炎热时,菰黑粉菌也开始形成黑色的孢子了,这些孢子一部分落到土壤,一部分留在茭白体内,留在茭白体内的这些孢子,就是我们切开茭白后看到的黑点了。

相关推荐

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常用药

目前常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非甾类抗炎药,除了上期介绍的尼美舒利(怡美力)、美洛昔康(莫比可)、萘丁美酮(萘普酮)、双氯芬酸钠(扶他林)、英太青、戴芬等外,尚有以下药物: 1、塞来昔布(西乐葆)和罗非昔布(万络) 这两种药在化学结构上有一定的差异,但药理机制和药效方面大致相同。在治疗剂量或大于治疗剂量的一定范围内,它们主要抑制环氧化酶-2,而不抑制环氧化酶-1。应用时出现镇痛、抗炎疗效而少出现胃黏膜损害,体现了卓越的安全性。它们不仅镇痛与抗炎效果与目前使用的非甾类抗炎药相当,而且不良反应发生率很低,被认为

消炎痛栓的作用是什么

吲哚美辛栓关节炎中类风湿性关节炎是最常见的关节疾病,而且关节炎在发作的时候要忍受剧烈的疼痛,是许多患者都难言的一种疾病。要治疗关节炎可以服用吲哚美辛栓,吲哚美辛栓在治疗关节炎疾病上有着很不错的临床经验,那么吲哚美辛栓的作用有哪些呢? 吲哚美辛栓是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具有抑制前列腺素合成的作用,其消炎镇痛及解热作用均可能与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有关,由于本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故临床仅用其消炎镇痛作用,不单一用作一般的解热镇痛药,本品经直肠粘膜吸收,奏效迅速,通过肝脏代谢,大部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其余随尿粪排出

急性胃炎要注意什么 忌一些药物

应忌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保泰松、吲哚类药、四环素、红霉素、泼尼松等药物,尤其在慢性胃炎活动期。

天竺葵的繁殖方法

天竺葵常用播种繁殖和扦插繁殖,也可用组培繁殖。 (1)播种繁殖:天竺葵单瓣种易结种子,采收后即可播种。如要待天气凉爽时播种,可先把种子晾干,贮藏在纸袋中。在20℃温度条件下,约7~10天可发芽。经过分苗移植,待苗长至5~7厘米时,栽入10厘米花盆中,次年春天可开花。 由于播种苗植株性状和开花质量均较差,因此,通常不用播种法繁殖。 (2)扦插繁殖:除6~8月植株处于半休眠状态外,均可扦插。但以春、秋季为佳。插穗最好从开花一致,开花频繁,品种纯正,无病虫害的母株上采取,嫩枝顶端和下面的嫩茎都可作插条,但以顶端

最完美的是金黄色香蕉便

每天一次,有便意的时候去洗手间,1分钟至2分钟内自然排泄出,感觉很通畅,没有残留便意,这就是“畅便”。畅便的典型特征就像某乳酸菌饮料广告中出现的那个香蕉的形状。数量为一个或一个半,约250克,这样的大便最完美。 健康的大便通常能够很润滑地从肛门排泄出,因为比水重,所以它不会漂浮在水上。如果肠道吸收功能下降,脂肪残留太多的大便会漂浮在水面上。 大便的颜色取决于食物的种类和胆红素。碳水化合物含量丰富的食物吃多了,大便会因呈酸性而变成黄色,而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食物吃多了,大便会因呈碱性而变成褐色。一般来说,黄色和

钩藤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镇静

钩藤中含有一种植物碱——钩藤碱,钩藤碱属于吲哚类衍化物,对神经方面有特异性作用,能抑制神经兴奋,这个属于吲哚类的共同功效,在很多动物实验中已经得到了证明。 小鼠:钩藤煎剂0.1克/公斤给小鼠腹腔注射,能产生明显的镇静作用。 大鼠:钩藤煎剂1克/公斤给大鼠腹腔注射,可降低大脑皮层的兴奋性。 豚鼠:在豚鼠的实验性癫痫的治疗中,用钩藤乙醇浸膏后3~8天,能制止癫痫反应的发生,停药后3天恢复治疗前状态。

吲哚美辛禁忌症

1.吲哚美辛与阿司匹林有交叉过敏。由于阿司匹林过敏引起的喘息患者,应用吲哚美辛时可引起支气管痉挛。对于其他非甾体类抗炎药过敏者也可能对吲哚美辛过敏。 2.对吲哚美辛、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甾体类抗炎药过敏者禁用。 3.因过敏性鼻炎或哮喘患者对吲哚美辛较易发生过敏,甚至可引起严重的急性周身性过敏反应,故忌用。 4.因吲哚美辛用于妊娠后期3个月时,可使胎儿动脉导管闭锁引起持续性肺动脉高血压,故孕妇禁用。 5.吲哚美辛可自乳汁排出,对婴儿可引起毒副反应,哺乳期妇女禁用。 6.溃疡病、震颤麻痹、精神病、癫痫、支气管哮喘

吲哚美辛栓的适应症

本品为吲哚乙酸类非甾体抗炎药,适用于 ①关节炎,可缓解类风湿关节炎、骨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性炎及赖特(Reiter)综合症等的症状,使疼痛和肿胀减轻,及关节活动功能改善,但不能控制疾病过程的进度; ②痛风,可用于缓解急性通风性关节炎的疼痛及炎症,但不能纠正高尿酸血症,不适用于慢性痛风的长期治疗; ③滑囊炎、肌腱炎及肩周炎等非关节软组织炎症,在应用一般药无效时可试用 ④高热的对症解热,可迅速大幅度短暂退热; ⑤偏头痛、痛经、手术后痛及创伤后痛等的镇痛对症治疗。

腹泻的多种检查方法是什么

1.血清学检查:如炎症性肠病可测血中有关抗体,胃泌素瘤测血清胃泌素,粪癌测血清或尿5羟吲哚乙酸。 2.D-木糖吸收试验:弥漫性小肠病变、原发性吸收不良综合征、噬脂性肠肉芽肿病等均有D-木糖吸收障碍。 3.乳糖耐量试验、氢呼吸试验:有助于乳糖缺乏症的诊断。 4.胃酸测定:高酸、血清胃泌素增高时,应考虑为胃泌素瘤;低酸时应考虑为舒血管肠肽瘤。 5.肠内镜检查:一般宜先行直肠或乙状结肠镜检查,必要时作纤维结肠镜或纤维小肠镜检查。检查时可取肠黏膜活检确诊。 6.消化道x线钡剂造影:利用钡餐可以观察整个消化道的运动

钩藤的营养价值 抑制神经兴奋

钩藤中的钩藤碱属于吲哚类衍化物,对神经方面有特异性作用,能抑制神经兴奋,这个属于吲哚类的共同功效,在很多动物实验中已经得到了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