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蛎有没有副作用 我国牡蛎的现况
牡蛎有没有副作用 我国牡蛎的现况
1.牡蛎在我国的整个海岸都有分布,但是其质量的差距比较大,目前以我国北方海岸养殖的牡蛎最为优质。
2.我国的牡蛎以褶牡蛎、近江牡蛎、长牡蛎、太平洋牡蛎和大连湾牡蛎几种为优质牡蛎,注意选择食用。
哪些人不宜食用海蛎干
我们生活中每一种食物都能给身体带来一些营养价值,但是每一个人的身体情况都有不同,我们不能盲目的去选择饮食,否则对身体也会起到一定的伤害,下面一起了解一下哪些人不适吃海蛎干。
副作用
生牡蛎大寒,多吃易使脾胃生寒,造成泄泻。
禁忌人群
虚而有寒者忌食牡蛎。患有急慢性皮肤病以及对水产类腹泻便溏等病症者不宜多食牡蛎
通过对哪些人不适合吃海蛎干了解以后,我们知道日常饮食虽然是再平常不过的小事,但是他也是有一定的注意细节的调整,所以我们一定要结合自己
牡蛎
牡蛎是我国沿海常见的经济贝类,广东称蚝,福建称蚵,江浙一带称蛎黄,山东以北称蛎子或海蛎子。
牡蛎营养价值较高,其干肉中含蛋白质量为45%~57%,脂肪为7%~11%,肝糖为19%~38%。此外还含有大量的维生素A1、维生素Bl、维生素B2、维生素D和维生素E以及微量元素,其含碘量比牛乳或蛋黄高200倍。蛎肉可鲜食或制成千品——“蚝鼓”,也可加工成罐头。蛎汤可浓缩成“蚝油”,为美味调味品。牡蛎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水产品。除食用外,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牡蛎壳粉可做畜禽的饲料,但另一方面,牡蛎又能固着在沿海工厂的排水管、舰船、码头设施以及其他贝类养殖器材上,所以又有一定的危害性。
牡蛎为中国“四大养殖贝类”之一,已有2000多年的养殖历史。早在宋朝就有插竹养殖的记载。解放后特别是近20年来,随着人工育苗的成功,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总产量直线上升。
一、分类与分布
牡蛎属于软体动物门、瓣鳃纲、翼形亚纲、珍珠贝目、牡蛎科。
牡蛎分布很广,几乎遍布全世界。褶牡蛎、近江牡蛎、太平洋牡蛎及密鳞牡蛎在我国南北沿海均有分布。褶牡蛎多集中在潮间带的中下区,太平洋牡蛎和近江牡蛎主要分布于低潮线附近至10余米深的浅海区,密鳞牡蛎主要分布于低潮线下2~30米深处,大连湾牡蛎仅分布于黄、渤海的低潮线附近至10余米深处。
二、生物学与生态学
(一)外部形态与内部构造
1.主要种类的外部形态 牡蛎具有左右两个贝壳,以韧带和闭壳肌相连。左右两壳不等,右壳较扁平,又称上壳,左壳凸而稍大,又称下壳,并以左壳固着在岩礁、竹木等物体上。贝壳的表面生有鳞片。牡蛎无水管,铰合齿、前闭壳肌、足与足丝均退化。
牡蛎由于其固着生活的结果,贝壳的形态多种多样。即使同一种牡蛎,其贝壳的形状也常因栖息环境条件的影响而发生一些变异。现将我国几种主要的养殖对象的外部形态介绍如下(图14—1)。
(1)褶牡蛎 贝壳小型,薄而脆,多为三角形。右壳表面具同心环状鳞片多层,多为淡黄色,间有紫褐色或黑色条纹;左壳表面凸出,顶部固着面较大,具粗壮放射肋,鳞片层较少,颜色比右壳淡些。
(2)大连湾牡蛎 壳大型,中等厚度,椭圆型,壳顶部扩张成三角形。右壳扁平,壳面具水波状鳞片;左壳坚厚,凹陷较大,放射肋粗壮(图14—1,1)。
(3)近江牡蛎 贝壳大而坚厚,体形多样,有圆形、卵圆形、三角形和延长形。两壳面环生薄而平直的黄褐色或暗紫色鳞片,随年龄增长而增厚(图14—1,2)。
(4)太平洋牡蛎 贝壳长型,壳较薄,壳长为壳高的3倍左右。右壳较平,鳞片坚厚,环生鳞片呈波纹状,排列稀疏,放射肋不明显。左壳深陷,鳞片粗大。左壳壳顶固着面小(图14—1, 3)。
(5)密鳞牡蛎 壳厚大,近圆形,壳顶前后常有耳。右壳较平,左壳稍大而凹陷。右壳表面布有薄而细密的鳞片。左壳鳞片疏而粗,放射肋粗大(图14—1,4)。
2.内部构造 外套膜是包被软体部的两片薄膜,它的作用主要是分泌贝壳的角质层,进行感觉和调节进出水流。外套膜在背部互相愈合,在鳃的末端附近还有一处相愈合,因而将整个外套腔分为鳃上腔(出水腔)和鳃腔(进水腔)两部分。海水进入鳃腔进行气体交换和滤食,然后经出水腔将排泄物和生殖细胞(繁殖时)排出体外。
牡蛎的鳃呈弧形,位于鳃腔中,左右各1对,白唇瓣末端延至背后方。其呼吸和摄食,主要是通过鳃纤毛摆动形成水流进行的。唇瓣位于身体前端,近似三角形,内、外唇瓣各1对,基部彼此相连。口位于内、外唇瓣基部之间,为一横裂。食道很大,背腹扁平,后接一袋形的胃,胃内多皱褶,胃的四周被棕色的消化盲囊所包围。肠自胃的腹后方斜伸而下,至闭壳肌腹面下方上折,在内脏团内经过弯曲,转向闭壳肌的上后方,为直肠。直肠末端游离,开口为肛门。
循环系统为开放式,由心脏、血管及血窦组成。心脏在围心腔内,有1个心室2个心耳,位于闭壳肌前方。肾脏左右各一肌腹面的泄殖孔处(图14—2)。
牡蛎大多为雌雄异体,个别也有雌雄同体。生殖腺王要分布在胃的周围,繁殖季节可以包被整个内脏囊,背面延伸到食道上方,腹面达腹嵴的末端,生殖输送管开口于腹嵴末端的泄殖孔。牡蛎的雌雄生殖腺均为乳白色,外观难以区分,但雌性生殖腺外观略粗糙,雄性生殖腺外观较光滑。
(二)生态习性
1.生活方式 牡蛎营固着生活,以左壳固着于外物上,一生只固着一次,一旦固着下来,终生不再移动,仅靠右壳的开闭进行呼吸与摄食。牡蛎具有群聚的习性,自然栖息或养殖场内的牡蛎都有不同年龄的个体群聚而生。同一代的牡蛎彼此聚在一起生长,新一代的个体又以老一代的贝壳为附着基。由于生长空间的限制,牡蛎的壳形一般是很不规则的。
2.对环境条件的适应
(1)对温度的适应 我国沿海近岸水温差别悬殊,北部海区冬季常有冰冻,水温很低,而南方海区夏季潮间带水浅的地方,水温可达40℃左右,水温的差别很大,但都有牡蛎的分布。
除了一些热带、亚热带性的种类之外,一般的低温对于养殖的种类几乎不会引起死亡。如大连湾牡蛎受冰冻之后,也能恢复正常的生活。过高的温度能引起牡蛎的死亡,如福建、广东沿海潮间带养殖的牡蛎,特别是小个体的,常因夏季水温过高而致死。
牡蛎对温度的适应性与其长期生活的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即便是同一种牡蛎,生活在南方的,对温度的适应性就较强,对低温的适应性就差些;而生活在北方的就相反。褶牡蛎、近江牡蛎、长牡蛎、太平洋牡蛎都是广温性种类,在—3~32℃的范围内都能存活。长牡蛎生长适宜的温度范围是5~28℃;太平洋牡蛎适应水温5~33℃,但在28℃以上时,生长缓慢或停止。
(2)对盐度的适应 各种牡蛎对盐度的不同适应性,是决定牡蛎的水平分布和选择养殖海区的主要条件之一。太平洋牡蛎和近江牡蛎生活的盐度范围很广泛,前者可在盐度为10~37,后者可在盐度为10~30的海区栖息。大连湾牡蛎和密鳞牡蛎对盐度适应范围较窄,一般在25~34的高盐度海区栖息。褶牡蛎分布在环境多变的潮间带,对盐度适应范围较广。
3.摄食习性
(1)食性 牡蛎是滤食性贝类。近江牡蛎在自然海区平均每天摄食16~19小时,其余时间为无规律的间歇性摄食,而且其摄食率无明显的昼夜变化。
牡蛎摄食有明显的季节性。以长牡蛎为例,6月份牡蛎个体较小,摄食量很少;7月份以后水温不断升高,牡蛎生长加快、摄食量也不断增加,10~11月份达到摄食高峰;11月份以后,由于水温下降摄食量也逐渐减少,冬季摄食量则保持在一定水平。近江牡蛎在水温10~25℃时摄食旺盛,而在繁殖季节摄食较弱。
(2)食料 牡蛎对食物仅有物理性的选择能力,即只能选择食物颗粒的大小。因此,牡蛎胃含物中的食物种类和数量组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周围环境海水中的食料变化。
牡蛎从面盘幼虫开始摄食,但由于幼虫阶段滤食器官发育不够完善,因此只能摄食一些较小的颗粒。牡蛎成体的食料,主要是硅藻类及有机碎屑。其中尤以直链藻、圆筛藻、海链藻和舟形藻为最多。牡蛎食料的种类因海区不同而变化,在自然分布浮游硅藻最多的海区,牡蛎摄食的食料就以硅藻为主。
(三)繁殖习性
1.繁殖季节 牡蛎1龄性成熟,其繁殖季节因种而异,因地而异。近江牡蛎在南海珠江口附近的繁殖季节为5~8月,在黄河口附近为7~8月;褶牡蛎在福建沿海繁殖季节为4~9月(5~6月为繁殖盛期),在青岛、大连沿海则为6~11月(7~8月为繁殖盛期);大连湾牡蛎的繁殖季节为6~8月;密鳞牡蛎在青岛沿海的繁殖季节为5~8月;太平洋牡蛎每年有春、秋两个繁殖季节。
2.繁殖方式 牡蛎的繁殖方式分卵生型和幼生型两种。卵生型是指亲体将精卵通过出水孔排出体外,在海水中受精和发育的繁殖方式,大部分牡蛎属于这种类型,如褶牡蛎、太平洋牡蛎、大连湾牡蛎和近江牡蛎等。幼生型是指亲体将精卵排到鳃腔里受精,并在此发育至面盘幼虫后才离开母体,如密鳞牡蛎和食用牡蛎等。
3.性别与性变 牡蛎的性别很不稳定,无论是卵生型或幼生型的牡蛎都有雌雄异体和雌雄同体的性状存在,而且还经常发生性转变现象。
卵生型牡蛎绝大部分为雌雄异体,雌雄同体的个体只占极少比例。卵生型牡蛎都有性转变现象,可以由雌性变为雄性,或由雄性变为雌性。幼生型牡蛎中以完全雌雄同体的个体所占比例最高,在营养条件较好的海区和繁殖盛期更为明显;其次还有雌雄同体但其中一方(雌或者雄)占优势的个体,以及雌性个体但留有雄性痕迹的等。牡蛎性变有多方面的原因,如雄性先熟有营养条件的影响,在营养条件优越的情况下,往往雌性所占的比例较高,反之则雄性较多;有代谢物质的影响,在蛋白质代谢旺盛时,往往雌性占优势,而糖元或碳水化合物代谢旺盛时,雄性占优势。总之,牡蛎本身的遗传基因对性别的转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外界环境条件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性转变,而不能决定性转变。
4.产卵量 牡蛎由于繁殖方式不同,其产卵量大不相同。卵生型牡蛎由于精卵在海水中受精发育,受敌害和恶劣环境的影响,受精率和孵化率较低,所以产卵量很大,一般为数千万至上亿粒。幼生型牡蛎的发生初期是在母体鳃腔中度过,幼虫受到母体保护。因此,产卵量较少,一般为十几万至300万左右。牡蛎雄体的排精数量比产卵量要大数百倍。
5.胚胎和幼虫的发生 各种牡蛎的胚胎发生过程基本相同。牡蛎的成熟卵径一般为50~60微米,精子全长约60微米,头部仅2微米。卵子受精后核消失,在动物极相
海蛎子的营养价值
海蛎子,俗称蚝,别名蛎黄、牡蛎。贝类动物,瓣鳃纲,牡蛎科。海蛎子肉肥爽滑,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钙、磷、铁等营养成份,素有“海底牛奶”之美称。在西方,海蛎子仍被誉为“神赐魔食”,日本人则誉之为“根之源”。在我国有“南方之牡蛎,北方之熊掌”之说。每100克可食部分蛋白质10.9克,脂肪1.5克,钾200毫克,钠462毫克,钙131毫克,镁65毫克,锌9.39 毫克,铁7.1毫克,铜11.5毫克,磷115毫克,硒86微克,维生素A27微克,烟酸1.4毫克。含碘量远远高出牛奶和蛋黄。含锌量之高,可为食物之冠,海蛎子中还含有海洋生物特有的多种活性物质及多种氨基酸。
牡蛎,又名蛎黄、蚝白、海蛎子、青蚵、生蚝、牡蛤、蛎蛤。属软体动物门 、有壳亚门 、前鳃亚纲、前鳃亚纲,身体呈卵圆型有两面壳,生活在浅海泥沙,肉味鲜美。牡蛎的外形特征:牡蛎的两壳形状不同,表面粗糙,暗灰色;上壳中部隆起;下壳附著于其他物体上,较大,颇扁,边缘较光滑;两壳的内面均白色光滑。两壳于较窄的一端以一条有弹性的韧带相连。壳的中部有强大的闭壳肌,用以对抗韧带的拉力。壳微张时,藉纤毛波浪状运动将水流引入壳内,滤食微小生物。若一粒外物侵入牡蛎的壳内,牡蛎即分泌真珠质将外物层层包起而形成珍珠。食用牡蛎产生的珍珠不光泽,价值不高。只有少数东方的种类,特别是波斯湾珠母贝(Meleagrina vulgaris)所产的珍珠质量最高。
牡蛎多雌雄异体,但也有雌雄同体者。食用牡蛎(Ostrea edulis, 即欧洲平牡蛎)能按季节或随水温的变化而改变性别(节律性雌雄同体)。牡蛎在夏季繁殖。有的种类卵排到水中受精,而有的则在雌体内受精。孵出的幼体球形,有纤毛,游泳数天後永久固著于其他物体上。经3至5年後收获。
牡蛎的种类:著名的品种有法国铜蚝、澳洲石蚝、太平洋蚝(原产东北亚,现引入美国华盛顿州)等。新西兰Bluff地区以盛产优质肥美之蚝闻名,香港流浮山亦以产蚝闻名,中国广东省以珠江口沙井蚝最著名。
售价:国内牡蛎的销售价格一般在48元至八十元每斤,进口的牡蛎价格比较贵,一般在八十元至一百一元每斤。
牡蛎怎么吃 芝士牡蛎
原料
牡蛎、芝士片、披萨草。
做法
1、牡蛎刷去表面的泥沙,锅中加水烧开,放入牡蛎;
2、煮至水再次烧开,取出牡蛎,去壳;
3、留下带肉的一边摆放在烤盘上,牡蛎肉上面放上一块芝士;
4、撒上一些披萨草,烤箱180度预热5分钟;
5、放入烤盘,中层,5分钟即可。
煅牡蛎的功效与作用
煅牡蛎其实是牡蛎的煅制的一种食品,当然也可以说是一种药物。煅牡蛎和生牡蛎是不一样的,但是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煅牡蛎还保持着生牡蛎的一些特点,就比如说味道是差不多的。那么,下面就来详细地介绍一下关于煅牡蛎的功效与作用。
煅牡蛎盛产于美丽的广东,它不但可以做成一道很好吃的菜,而且在医学上也是很有药用价值的,所以说煅牡蛎的功效与作用是有很多的,而且大部分都是对于我们人体的好处,煅牡蛎的具体功效和作用表现如下:
煅牡蛎的功效与作用
1.它具有重镇定神,安心的功效,现代的社会,人们的生活压力都是非常大的,神经经常都处于拉紧的状态,所以我们可以服用煅牡蛎,它可以使得你的身体得到相对的放松。
2.它具有制酸止痛的功效,平常如果是因为白天工作太累了,可以使用煅牡蛎来帮助调整你的身体,使得你的身心都有一个良好的状态。
3.具有收固涩与软坚散结的功效,医学上也有研究表明过。
4.具有治疗胃痛的功效,现在很多人,在早上的时候上班的时候为了赶时间都会选择不吃早餐,长期这样会引起了胃痛,而煅牡蛎可以有效地治疗胃痛,胃痛者可以服用。
5.具有治疗胃酸的效果,人们会忽略饮食的习惯引起了胃酸,对生活都的影响都是非常大的,此类患者可以服用。
有关于煅牡蛎的小提示
1.煅牡蛎与生牡蛎是不能替代的。因为收敛固涩除酸的作用相对强些,治疗胃疼、胃酸等。而生牡蛎:上收下敛,治疗头晕、便稀。
2.要购买的时候要记得咨询相关的医师,按适当的用量来服用。
3.如果在服用的时候出现有什么问题,应当停止服用,然后去咨询医生再决定是否服用。
4.如果想要与其它的药材跟煅牡蛎一起混合使用治疗疾病,应该得到医生的同意才可以进行。
通过上面关于煅牡蛎的功效与作用的详细介绍,我们对于煅牡蛎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其实,煅牡蛎的功效与作用通常集中表现为:安神、止痛、治疗胃酸胃痛等等。所以,大家以后如果有相关病症的时候,不放买点煅牡蛎回来使用一下,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的。
牡蛎怎么吃 蒜泥牡蛎
将酱油,冷开水与蒜末,辣椒一起混合,牡蛎洗净后,再用淀粉,水泡洗备用,将牡蛎焯烫熟后,淋上做好的调料即可,最后撒上罗勒,没有罗勒茴香也行。
功效:牡蛎所含的锌有抗氧化,增强机体免疫力,抑制血栓之效,蒜泥可以抗癌防癌,增强机体免疫力,两者搭配营养功效更加强大。
牡蛎的临床应用
由于牡蛎当中含有着丰富的碳酸钙,含有着大量的镁,铝,硅与氧化铁等物质,所以才会对于人体起一种促进性同保护性的作用,在使用的过程当中,可以保证它的有机质不会被破坏掉,正是因为它的这样的物质,所以才拥有着以下的几点特点。
牡蛎在通过与菊花,枸杞子以及何首乌进行搭配时,通过水进行煎服可以有效的对于眩晕的现象进行着防治。
如果将牡蛎进行研细,有效的加入米醋而后揉成团,可以将它制作成丸子,用醋汤喝下,可以有效的治疗着女性的月经不止的现象。
目前有人如果出现了刀伤时,也可以通过牡蛎来进行磨成粉进行着涂抹,可以有效的避免出血的情况。
大家选择对的方法来吃牡蛎时,可以有效的对于肺结核的盗汗情况进行着治疗,只需要对于自己的身体情况进行着辩证施治时,则可以有效的将疾病治愈好,避免不良的副作用出现。
上面介绍的种种牡蛎的功效与作用,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食用。像一些身子虚,体寒者或者肾虚无火时便需要避免服用牡蛎,有时候会易导致身体情况欠佳。
牡蛎有副作用吗 吃牡蛎的注意事项
1.世界上最优质的牡蛎产于欧洲、日本以及北美,只有优质的牡蛎能生食。
2.牡蛎中可能含有大量的感染菌类,不适合过多的食用,以免引起菌类感染。
3.牡蛎是一种药食两用的东西,食用太多会由于药性太强引起心脏出血。
生牡蛎最好不要食用
海鲜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很多喜欢吃海鲜的朋友们对牡蛎肯定也是非常的熟悉了,牡蛎是含有非常丰富的矿物质,专家表示说其实牡蛎最好是不要生食用。
牡蛎,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从经典文章 《我的叔叔于勒》中对牡蛎的描述就可见一斑。更有人说,生吃牡蛎,更是天上有、地下无的绝世美味。不过,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发布警示,提醒人们不要生吃牡蛎。因为这种海产品可能受到了诺瓦克等病毒的感染。
那么,牡蛎是不是就要退出我们的餐桌了呢?不必担心。因为牡蛎在经过烹饪、做熟以后就不含这种病毒了,人们可以放心食用。FDA还提醒人们,所有的海鲜都要尽量熟吃,这样可以将感染细菌、病毒的危险大大降低。
购买牡蛎时,要选择外壳完全封闭的牡蛎,不要挑选外壳已经张开的;如果选择煮着吃,要将牡蛎的外壳完全煮开,外壳张开以后再煮3~5分钟最佳;如果要蒸着吃,等水完全沸腾后再放入牡蛎,待外壳完全张开后,再蒸4~9分钟即可;同时要注意,在蒸煮牡蛎的过程中,尽量用小锅,避免用太大的锅一次做太多,否则可能造成牡蛎受热不均,使一部分牡蛎无法熟透;另外,在蒸煮过程中无法张开的牡蛎,不要食用。
以上就是关于最好不要生吃牡蛎的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牡蛎是不是就是生蚝
“海底牛奶”,指的就是牡蛎,也称之为生蚝。
生蚝是传统滋补品,《本草纲目》有生蚝能“治虚损、壮阳、解丹毒、补男女气血、令肌肤细嫩、防衰老”的记载。香港有一群人,因爱吃生蚝,居然号称自己为“豪客”,经常成群结队,寻觅最肥美的牡蛎。
牡蛎吃法甚多。鲜牡蛎肉通常有清蒸、鲜炸、生灼、炒蛋、煎蚝饼、串鲜蚝肉和煮汤等多种煮法。
牡蛎,俗称蚝,别名蛎黄、海蛎子。牡蛎属贝类。世界上总计约有100多种,我国沿海产的约有20多种,现在已人工养殖的主要有近江牡蛎、长牡蛎、褶牡蛎和太平洋牡蛎等。
煅牡蛎和生牡蛎区别
煅牡蛎是牡蛎的其中一种炮制方式,牡蛎除了包括煅牡蛎之外,还有生牡蛎。煅牡蛎在生牡蛎的功效上加强了收敛固涩的效用,所以收敛固涩用煅牡蛎,其余生用。以上就是煅牡蛎和牡蛎的区别所在!
其实煅牡蛎是将原药除去壳外附着物等杂质。洗净,干燥。置烈火上缎至灰褐色。本品呈灰白色,间有青灰色或淡灰黄色,质松,略具焦臭。煅牡蛎长于收敛固涩,制酸止痛,更适用于自汗盗汗、遗精崩带、胃痛泛酸等病症的治疗。
牡蛎又称蛎蛤、牡蛤、蛎黄、海蛎子、蚝子等。在不同的海域生活着多个牡蛎品种,牡蛎为牡蜘科动物长牡蛎、大连湾牡砺或近江牡蛎的干燥贝壳。其味咸,性微寒,入肾肝经。功能重镇安神,潜阳补阴,软坚散结,收敛固涩,制酸止痛。
牡蛎主治惊悸失眠,眩晕耳鸣,瘰疬痰核,癥瘕痞块,自汗盗汗,遗精崩带,胃痛泛酸等病症。常用量9~30克,生品应先煎。但因牡蛎加工炮制的不同,而有生牡蛎、煅牡蛎之分,二者在功能主治上有所区别,处方用药时应写清楚,用到位,以免影响疗效。
牡蛎怎么吃 牡蛎肉末粥
鲜牡蛎去壳,冲洗干净后沥干备用,猪肉切末,用食盐,植物油,胡椒粉麻油等拌匀腌制10分钟,将粳米煮粥,煮滚后放入猪肉末和牡蛎,小火熬至熟,放入精盐,芹菜末调味。
功效:滋阴健脾,祛脂降压,适合于高脂血症患者食用。
生蚝的副作用有哪些
一般来说,牡蛎副作用是比较少的,但是日常要注意虚而有寒者忌食。服用的时候建议最好是谨遵医嘱。
牡蛎,俗称海蛎子、虫豪,是我国沿海盛产并可大量养殖的一种贝类。牡蛎的肉和壳均可供药用。现代研究表明,牡蛎肉内含有人体必需的10种氨基酸、牛磺酸、糖元、多种维生素和海洋生物特有的活性物质。
牡蛎的两壳形状不同,表面粗糙,暗灰色;上壳中部隆起;下壳附著于其他物体上,较大,颇扁,边缘较光滑;两壳的内面均白色光滑。两壳于较窄的一端以一条有弹性的韧带相连。壳的中部有强大的闭壳肌,用以对抗韧带的拉力。
除此之外,牡蛎中还含有丰富和比例适当的锌、铁、铜、碘、硒等微量元素。牡蛎壳则含有80~90%的碳酸钙,少量磷酸钙、硫酸钙、镁、铝等无机物,有机物仅占约1.72%。现代医药研究表明,牡蛎所含的钙盐能致密毛细血管,以减低血管的渗透性。
牡蛎入胃后,与胃酸作用,形成可溶性钙盐而被吸收入体内,起到调节以内电解质平衡、抑制神经肌肉兴奋的作用。现在,牡蛎提取物已风行欧、美、亚、澳四大洲的许多地区。
牡蛎食用禁忌 宜吃新鲜牡蛎
如果牡蛎不新鲜,吃了容易引起食物中毒。牡蛎富含蛋白质等营养成分,一旦放得过久,这些营养物质就会成为细菌的养料,加速腐坏变质,使人吃了引起不适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