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种影响宝宝身高的因素
九种影响宝宝身高的因素
每对父母都盼自己的宝宝拥有让人羡慕的身高,在可能的范围内,让宝宝长得更高,但是九种影响宝宝身高的因素您是否了解呢?
1.家族性矮身材(即父母身高偏矮);
2.出生时为宫内发育迟缓、早产儿身高小于正常新生儿,其中10%~15%的孩子,两岁后不能追赶到正常身高曲线;
3.青春发育前每年长高不足5厘米;
4.与同龄孩子比较身高较矮;
5.性发育过早或过迟发育;
6.肥胖儿;
7.臀位产、难产、出生窒息、脑外伤等病史又合并生长缓慢;
8.曾服用或长期服用增高、增强免疫、糖皮质激素或补肾益气的部分中药的孩子,合并性发育过快、生长突增过早等现象。
9.甲状腺功能减低症患儿,一些先天性甲低患儿在2岁前发病,如果不经治疗,会造成智力低下,但2岁后发病通常表现为生长障碍、便秘、贫血、活动少、食欲低下等症状。
影响宝宝身高的因素 宝宝不能预测未来身高
胎儿在妈妈肚子里的发育情况与出生时的身高及体重,是决定于妈妈怀孕期的营养情形及胎盘供给的养份状态。
若母亲怀孕时摄取均衡营养,宝宝原则上就会有良好发育,这就是为何身形娇小的妈妈可能生出一个大宝宝的因素。
当宝宝被分娩出生以后,有关于身高的假使设定将不会存在。若是父母本来身高就较矮,即便出生时身高领先的宝宝,未来身高也极有可能由较高的曲线上,下降到较低的标准。
如果家长的身高本来就较高,即便出生时身高较矮的宝宝,为来身高也极有可能由较低的曲线上,提升到较高的标准,进而达到同龄小孩身高平均的高百分点。
一般来说,若想要了解孩子未来的成年后身高,最首要是观察他们在两岁以后所建构的发育生长模式,而非由刚出生时的身材状况下定论。
影响宝宝身高的因素
1、营养
身长是头、脊柱和下肢的总和,是反应骨骼,特别是长骨生长的重要标志。当孩子营养不能满足骨骼生长需要时,身长增长的速度就会减慢。与骨骼生长关系密切的营养素有维生素D、钙和磷。碘和锌不足,也会造成孩子个子矮小。
2、睡眠
脑下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是刺激孩子生长的重要激素。人体生长激素的分泌1天24小时内是不平衡的,其分泌量睡眠时高于觉醒时。睡眠不足会影响孩子长个儿,一般初生儿每昼夜睡眠要求20小时,2-6月,为15-18小时;6-18月,13-15小时;18月-3岁,12-13小时;3岁-7岁,11-12小时。孩子每天所需睡眠时间,个体差异较大,如果有的孩子睡眠时间较少,但精神、情绪和生长发育正常,也不必强求。
3、运动
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骨骼的营养,使骨骼生长加速,骨质致密,促进身长的增长。3-4个月前的孩子,每天应俯卧数次,以促进全身活动,并应随着月龄的增长,及时培养翻身、爬、站、走等基本能力。孩子不应过久地抱着或坐着,孩子抱着不便于活动全身,久坐会影响下肢发育。同时,孩子学会坐后,常常不愿学翻身和爬。
4、疾病
很多疾病都会影响孩子身长的增长,一般急性病仅影响体重,慢性病则能影响身长。如经长期测量观察,孩子的身长始终低于同年龄小儿平均身长的10%以上,则称为生长迟缓;低于30%以上,则属异常,都应及时诊治。
5、遗传和性别
据报道相当一部分孩子的身长受遗传影响。在性别方面,男孩一般高于同龄女孩。
6、生活环境、社会文化、气候地区。据调查,我国北方的孩子比南方的孩子要高些。生活环境、社会文化水平高的地区,孩子也长得较高。
1、如果要增高,要保证孩子有充足的睡眠,不要熬夜,有时候睡觉的时候腿可能会蹬的一下,那便是增长的预告。
2、饮食方面,饮料可以选择牛奶,好处是补钙。食物推荐蛋白质高的肉类。当然营养均衡也很重要。吃饭不可以挑食。
3、晒太阳,能够补充身体里的钙物质,有助于长身高。
4、运动。首选需要跳跃的运动。如篮球等,每新的一天,人的关节处会有一种物质。经过一天的磨合,将会消耗,通过运动将此消耗降到了最低。使得睡眠时候将其稳固吸收到骨骼中。如果是女生推荐打羽毛球。
5、身高有一半是一定的遗传因素导致的,当然还有一半是靠后天的努力。
1、糖果、甜饮料:
吃糖过多会影响体内脂肪的消耗,造成脂肪堆积,还会影响钙质代谢。一些专业人士认为,吃糖量如果达到总食量的16%—18%,就可使体内钙质代谢紊乱,妨碍体内的钙化作用,影响长高。
2、碳酸饮料:
特别是可乐型饮料中磷含量过高,过量饮用导致体内钙、磷比例失调,造成发育迟缓。另一方面,营养学术语中有“虚卡路里”的说法,即毫无营养的热量。过量饮用含糖分多的饮料,会扰乱消化系统,以致影响正常进食,造成营养不良。
3、“垃圾食品”:
油炸食品、膨化食品、腌制食品、罐头类制品由于在制作过程中营养损失大,又使用了各种添加剂,如香精、防腐剂、色素等,虽然它们提供了大量热量,但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却很少,长期食用这类食品,可导致儿童营养不良。
影响宝宝身高体重的因素
1、营养。当营养跟不上宝宝生长发育的需要时,宝宝身体的各项组织就会受到影响,最直接的反应就是宝宝骨骼生长变慢,身高上不去以及体重减轻,达不到应有的标准。反之,当营养过剩时,多余的营养会在体内堆积,导致宝宝体重过重,也是不利于身体健康的。
2、睡眠。宝宝在睡觉期间是最容易长身体的,如果宝宝睡眠质量不佳或是睡眠不足,都会影响到身高发育。一般情况下,新生儿一天睡眠时间要保持在20小时左右;2-6月,为15-18小时;6-18月,13-15小时。当然,如果宝宝睡眠时间达不到,但是精神良好,情绪和生长发育状况都很正常,也无需按照这个标准。
3、疾病。有些宝宝可能会在出现一些疾病之后,身高体重受到影响:一般急性疾病会影响到体重,慢性疾病会影响到身高。当宝宝的身高总是低于普通宝宝的10%时,就表示为生长缓慢了;如果是低于30%以上,就需要及时诊治。
4、运动。运动可以说是促进宝宝长身体的关键因素。运动能够促进血液循环,使骨骼发育增长加快。因此,宝宝稍微大一点之后,建议爸爸妈妈们让宝宝做些适量的运动,促进发育。
孕妇太紧张或影响宝宝身高
孕期情绪低落或影响宝宝长个子
有的宝宝在出生时就有身材矮小现象,被称为“小于胎龄儿”,如果没有早发现早介入,很可能会影响孩子终身。
孩子一出生就个子小与环境、遗传等多种因素有关,也有可能与孕妇吸烟或饮食差、胎盘功能不正常(一般母体伴有全身性疾病)等相关。而在以往的统计中,孕妇营养吸收不够是一大主因。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由于营养差导致出现这种情况的现象越来越少。
临床调查发现,在那些生下“小于胎龄儿”的妈妈中,很大一部分在孕期往往有着不同程度的情绪低落、紧张等情况,其中部分孕妇为产前忧郁症患者。
很多孕妇在怀孕后由于感受到来自工作、家庭以及自身等各方面的压力,往往情绪十分紧张和焦虑。另外,还有一些孕妇则是对怀孕过度谨慎紧张,导致神经长期处于紧绷状态,长此以往,虽然营养充足,但孩子生下来却可能会身高不达标。
宝宝两岁身高不达标应就医
对于孩子特别是“小于胎龄儿”儿童来说,从出生到两岁期间的身高增长就像是一场短跑比赛,两岁时的标准身高就是道“及格线”。能追上这条线就说明孩子生长能力没问题,反之就说明孩子可能已无法达到正常的生长标准,存在生长障碍。
如果“小于胎龄儿”在两岁时没有追上,以后与同龄人身高的差距将有可能越拉越大。这是因为孩子的身高受遗传、营养、自身的生长速率等很多因素左右,而生长发育的高峰期是在婴儿期至3岁,以1岁以内最快,另一个高峰则出现在青春期。所以对于‘小于胎龄儿’来说,有效抓住此阶段进行治疗非常重要。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生长障碍
参照目前我国两岁儿童的身高标准,男孩平均身高为89.1厘米,女孩为88.1厘米。如果孩子足月出生时体重低于2.5公斤,两岁时男孩身高低于82.3厘米,女孩身高低于81.3厘米,则可以判定为生长障碍。
5岁宝宝身高体重标准 影响宝宝身高体重的因素有哪些
身长是头、脊柱和下肢的总和,是反应骨骼,特别是长骨生长的重要标志。当宝宝营养不能满足骨骼生长需要时,身长增长的速度就会减慢。与骨骼生长关系密切的营养素有维生素D、钙和磷。碘和锌不足,也会造成宝宝个子矮小。
脑下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是刺激宝宝生长的重要激素。人体生长激素的分泌一天24小时内是不平衡的,其分泌量睡眠时高于觉醒时。睡眠不足会影响宝宝长个儿,一般初生儿每昼夜睡眠要求20小时,2-6月,为15-18小时;6-18月,13-15小时;18月-3岁,12-13小时;3岁-7岁,11-12小时。宝宝每天所需睡眠时间,个体差异较大,如果有的宝宝睡眠时间较少,但精神、情绪和生长发育正常,也不必强求。
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骨骼的营养,使骨骼生长加速,骨质致密,促进身长的增长。3-4个月前的宝宝,每天应俯卧数次,以促进全身活动,并应随着月龄的增长,及时培养翻身、爬、站、走等基本能力。宝宝不应过久地抱着或坐着,宝宝抱着不便于活动全身,久坐会影响下肢发育。同时,宝宝学会坐后,常常不愿学翻身和爬。
很多疾病都会影响宝宝身长的增长,一般急性病仅影响体重,慢性病则能影响身长。如经长期测量观察,宝宝的身长始终低于同年龄小儿平均身长的10%以上,则称为生长迟缓;低于30%以上,则属异常,都应及时诊治。
据报道相当一部分宝宝的身长受遗传影响。在性别方面,男孩一般高于同龄女孩。
据调查,我国北方宝宝比南方宝宝要高些。生活环境、社会文化水平高的地区,宝宝也长得较高。
睡眠质量影响宝宝身高
睡眠对人类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生理活动,特别是婴幼儿的睡眠。婴幼儿睡眠质量直接关系着宝宝的身高
俗话说一眠大一寸,对孩子来说特别形象,他睡觉就长个儿。一方面,睡眠的时候生长激素的分泌是很高的,从研究来看,晚上10点到凌晨1、2点钟,这个时间生长激素分泌量是最高的。所以孩子一夜安睡,生长激素分泌达到高峰,并持续一段时间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经常跟家长说,10点以前要睡着,比如说10点上床了,到11点睡觉,那不行,你比别人可就少了一个小时的生长激素分泌,这就亏了。所以可以9点上床,有的孩子睡早一点,8点半也是允许的,9定也可以,9点半进入睡眠状态,这应该是比较好的状态。
孩子如果有睡眠不安的情况,老翻腾、折腾,或者有夜惊,有睡眠障碍问题,一个可能是片断性睡眠,一段一段的,另外,可能老处于浅睡眠,因为睡眠不同的周期睡眠深度是不同的。生长激素分泌在深度睡眠的时候分泌才是最好的,老处于浅睡眠或者片断睡眠,虽然他有睡眠,但是生长激素分泌是不好的,时间久了,如果超过3个月以上的睡眠状态不好的话,孩子很有可能会出现生长的问题。另外,平常站着人是有重力的,站着腿要受力的,长个儿长骨生长是最主要的,长骨骨骺的生长,站立的时候会有一个压迫,躺着的时候肌肉、韧带很放松的,压迫是最小的,这个时候长起来当然是最快的。因为人睡眠的时候要平卧。
影响宝宝身高的因素有哪些
如果说,中国的孩子比日本的孩子个子长得矮,大概人们不会相信,然而,研究人员的统计资料表明,我国7岁男女儿童的平均身高分别比日本同龄儿童矮0.6厘米和0.5厘米,15~18岁男女青少年分别平均比日本同龄者矮l.4厘米和0.6厘米。
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差异呢?决定身高的因素中遗传基因只占三分之一,后天的环境条件占三分之二。
而在后天的条件中,赖氨酸、锌、钙等核心营养又是最关键的。 据1998年国家体育总局(原国家体委)的《中国成年人体质监测报告》,我国40岁以上男子比日本同龄男子的身高平均高1.2厘米,39岁以下的男子则低 于日本同龄男子0.68厘米,中国人40岁以上的身高优势已成过去式。全国第四次营养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宝宝的赖氨酸、锌、钙等核心营养摄取严重不足。
赖氨酸是生长介素分泌很有效的促进剂。
国内外大量实验证明,人体补充足够的赖氨酸可以刺激脑垂体增加生长介素的分泌。
这些研究还测定了骨生长相关的生物分子指标,如ALP(骨碱性磷酸酶)、 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TGF-b(转移生长因子)、OC(osteocalin骨钙素)、NO(nitricoxide氧化一氮)等,这些由 骨细胞制造分泌的活性因子在赖氨酸的作用下都明显增加。说明赖氨酸有激活骨细胞增生和刺激其功能活性的作用。
锌直接参与DNA复制:锌参与DNA复制的研究显示;在缺锌的情况下,单位时间内DNA的复制速率显著减慢,DNA合成量也明显减少,从而使细胞的分裂速度减慢或停滞。
锌的这一细胞分子机制的阐明最终揭示了为什么锌缺乏会导致生长发育停顿的秘密。
人体内的有钙约1300g,这些钙中的99%存在与骨骼和牙齿内。
所以,钙不但是骨骼牙齿的主要功能成分,也是人体内钙的储藏库。
骨骼能够坚硬挺拔,不能离开钙的生物矿化作用。可以想象,缺钙的骨骼变软变形,孩子生长就无从谈起了。
身高与成熟早晚有关
成熟年龄的迟早会影响急速成长的身高。一般是急速成长现象发生较早的人,就较快达到终止点;较晚发生的,也较晚达到其终点。
尤其是早熟的少女不再长高的时间段,然而对于晚熟的少女来说,她们还是在不停的长高。因此,晚熟的少女就比较高。身高长得最快的时期是青春前期。
女孩在月经初潮的前一年,身高的增加可以达7~8厘米,而男孩的身高增长的巅峰期是青春期头一年,约13~14岁,身高增加可达10~12厘米。
身高与睡眠有关
生物学家研究内分泌腺分泌规律时发现,对少年儿童来说,睡得好长得高。
身高的增长,取决于骨骺的不断增长,而骨骺的生长又受内分泌腺的控制。
控制身高的内分泌激素主要有脑下垂体分泌的生长素、黄体化激素和性激素,其中生长激素作用最显著。
生长激素的分泌有其明显的规律性,即白天分泌较少,夜晚睡眠时分泌较多。
研究人员发现,青春期是生长激素和雄激素分泌最旺盛的时期。
生长激素的主要功能是使四肢骨骼增长;雄性激素则使骨骼增粗,更结实。
两种激素的分泌在睡眠中尤其旺盛, 所以青少年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每晚至少要睡足8个小时。
身高与遗传有关
据研究,人体的最终身高75%取决于遗传因素。
也就是说,在一般情况下,父母身材高,子女身材也高;父母身材矮,子女身材也矮。
但是,父母身高不是影响子女身高的唯一因素,外在因素即环境条件对身高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外在因素主要是指营养、生活习惯、体育锻炼等。
身高与体育锻炼有关
据调查,一年的体育锻炼就能使男孩子的身高比不锻炼的同龄者多长1~2厘米,女孩子多长2~3厘米。
经常锻炼的小学生比不锻炼者高5厘米左右。
体育锻炼所以能促使身材长高,一是能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二是加强了骨细胞的血液供应,有利于提高骺软骨的增殖能力,三是对骺软骨的增殖有良好的刺激作用。
据研究,运动以后生长激素分泌明显增加,同时,运动还会锻炼肌肉、骨胳,使之更加健壮。
因此,国内外研究者一致肯定:运动有助于长高。
专家建议,运动特别有助于孩子长高。训练会增加关节、韧带的柔韧性,有助于身高发育。
身高与精神因素有关
研究发现,精神上受过严重创伤的孩子生长发育迟缓,甚至停滞。
这是因为不良情绪会影响脑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轻者影响身体发育,重者导致各种疾病。
因此,忧伤和郁闷不仅会使儿童少年易患各种疾病,而且影响生长发育,甚至出现“未老先衰”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