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中医教你如何判断自己的体质

中医教你如何判断自己的体质

平和体质

平和体质是正常体质,这类人体形匀称健壮,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唇色红润,不易疲劳,精力充沛,睡眠、食欲好,大小便正常,性格随和开朗,患病少。

痰湿体质

痰湿体质的人,体形肥胖,腹部肥满而松软。容易出汗。经常感觉导肢体酸困沉重、不轻松。经常感觉脸上一层油,嘴里常有黏黏的或甜腻的感觉,嗓子老有痰,舌苔较厚,性格比较温和,舌苔厚腻。患病倾向,易患消渴、中风、胸痹等。

湿热体质

湿热体质的人,面部和鼻尖总是油光发亮,脸上容易生粉刺,皮肤容易瘙痒。常感到口苦、口臭或嘴里有异味,大便粘滞不爽,小便有发热感,尿色发黄,女性常带下色黄,男性阴囊总是潮湿多汗。患病倾向是疮疖、黄疸等病。

气郁体质

气郁体质的人,体形偏瘦,常感闷闷不乐、情绪低沉,容易紧张、焦虑不安,多愁善感,感情脆弱,容易感到害怕或容易受到惊吓,常感到乳房及两胁部胀痛,常有胸闷的感觉,经常无缘无故地叹气,咽喉部经常有堵塞感或异物感,容易失眠。神情抑郁、忧虑脆弱。患病倾向有失眠、抑郁症、神经官能症、乳腺增生等。

中医辨别你是实胖或虚胖

中医将肥胖分成两种,一种叫“实胖”,一种叫“虚胖”。那么什么是“实胖”,什么是“虚胖”呢?中医教你简单的判断方法。

“虚胖”妹妹减肥全攻略

虚胖体质判定

1、食量不大,东西吃得并不多。

2、身体容易疲累。

3、手脚容易感觉肿胀,特别是蹲下时,觉得小腿肿胀感强烈;与上半身比较,下半身更肥胖点。

4、脸色偏白或带青,讲话虚弱无力,怕冷;不易流汗、多白痰。

5、平时很少运动,肌肉比较松垮虚浮。

6、解出的尿液颜色清淡。

7、睡觉时经常做梦。

(如有3项或以上的情况符合,你就属于虚胖体质)

减肥攻略:虚胖的成因主要是生活不规律导致新陈代谢衰减引起的,或是亚健康、体质虚弱肾脏功能差引起的,所以最重要的是注重调理。

实胖体质判定

1、平时吃得比较多,而且很容易又感觉肚子空空,又想吃了。

2、容易便秘,可能一个星期只有少于3次的大便。

3、外表看上去比较多肉,比较壮实。

4、经常感到口干舌燥,多浓痰、黄痰。

5、脸色较为红润。

6、小便的尿液较热,颜色浓、浊、黄、深。

7、晚上睡觉时常会做噩梦。

(如有3项或以上的情况符合,你就属于实胖体质)

减肥攻略:控制食欲、解决便秘、严抓晚餐、刻意运动。

中医教你快速判断气血足不足

1、 看眼睛

《灵枢·决气》中说道:“气脱者,目不明”,意思是气虚会导致视力模糊。《太平圣惠方·眼内障论》说:“眼通五脏,气贯五轮”,其中五轮为眼科名词,比喻眼珠如同车轮一般形圆而转动灵活,气贯五轮则是指气是维持眼的生理活动的基本物质。《灵枢·大惑论》:“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由此可通过眼睛来判断人体是否为气虚。

金代刘河间《素问宣明论方。眼目门,眼科总论》中说道:“目得血而能视”,血为眼部的提供营养物质,血是眼部维持生理活动的基础。明代傅允科在其所撰的《审视瑶函》是我国古代比较全面的有代表性的眼科专著,书中提到:真血者,即肝中升运于目,轻清之血,乃滋目经络之血也;夫目之有血,为养目之源,充和则有发生长养之功,而目不病;少有亏滞,目病生矣。所谓真血,即流注于眼部的血液,是眼部活动的物质基础,由此亦可通过眼睛来判断人体是否为血虚。

综上所述,通过看眼睛可快速判断女性是否为气血不足,尤其是看眼白,若眼白颜色浑浊、发黄、有血丝,便可说明气血不足;此外,眼袋较大、眼皮沉重、眼睛干涩也是气血不足的表现。

2、 看皮肤

《黄帝内经》中提到,肝主筋,肾主骨,脾主肉,心主脉,肺主皮毛。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功能的正常发挥,则完全依靠气血的濡养,而皮肤的光滑莹润则来自于五脏六腑各个器官的正常运行,所以皮肤和脏腑经络关系十分密切。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其为皮肤提供营养物质;肝为将军之官,生疏泄、主藏血,有血海之称,生肝血以滋养皮肤;肾藏精,主水、主纳气,肾具有储藏、封存人体精气的作用,肾中的精气能够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与繁殖,同时参与血液的生成,而皮肤也需要肾阴的滋润,肾阳的温煦;所谓心主血脉,心脏能推动血液在脉管中运行,当然也包括面部的血脉,所以心血充盈,则肌肤便会红润有光泽;《黄帝内经·难经》中说:“肺……气弗营,则皮毛焦、皮毛焦,则津液去;津液去,皮节伤,则皮节伤,则皮枯毛折”,五脏之中,肺与皮肤关系最为密切,肺主气、主行水,朝百脉,主治节,主一身之气,其与心脏的相互合作,从而使得全身气、血、津液及脏腑的生理功能得以治理和调节,肺气充沛则使皮肤得到温养而显润泽。

综上所述,通过看皮肤也可快速判断女性是否为气血不足,若皮肤白里透红、光滑有弹性、无皱无斑便可表明气血充足。反之,若粗糙无华、暗淡无光、发黄长斑等则说明气血不足。

中医辨别你是实胖或虚胖

中医将肥胖分成两种,一种叫“实胖”,一种叫“虚胖”。那么什么是“实胖”,什么是“虚胖”呢?中医教你简单的判断妙招。

“虚胖”妹妹减肥全攻略

虚胖体质判定

1、食量不大,东西吃得并不多。

2、身体方便疲累。

3、手脚方便感觉肿胀,更加是蹲下时,觉得小腿肿胀感较强;与上半身比较,下半身更肥胖点。

4、脸色偏白或带青,讲话虚弱无力,怕冷;不易流汗、多白痰。

5、平时很少运动,肌肉比较松垮虚浮。

6、解出的尿液颜色清淡。

7、睡眠时常常做梦。

(如有3项或以上的现象适合,你就属于虚胖体质)

减肥攻略:虚胖的成因主要是生活无规律引起新陈代谢衰减引起的,或者亚健康、体质虚弱肾脏功效差引起的,所以最严重的是注重调理。

实胖体质判定

1、平时吃得比较多,而且很方便又感觉肚子空空,又想吃了。

2、方便便秘,可能一个星期只有少于3次的大便。

3、表面看上去比较多肉,比较壮实。

4、常常感到口干舌燥,多浓痰、黄痰。

5、脸色较为红润。

6、小便的尿液较热,颜色浓、浊、黄、深。

7、夜晚睡眠往往会做噩梦。

(如有3项或以上的现象适合,你就属于实胖体质)

减肥攻略:控制食欲、解决便秘、严抓晚餐、刻意运动。

7个症状帮你判断体内寒气

如何判断体内是否有寒呢?

1、经常虚弱,容易疲劳。

2、手脚冰凉,怕冷。

3、容易腹泻,喜欢热。

4、月经总迟到,常有血块,易痛经。

5、腿脚容易水肿。

6、下肢容易无力,酸麻,易犯腰痛。

7、夜尿多。

体内寒气重吃什么

1、蔬菜组

扁豆、青菜、黄芽菜、芥菜、香菜、辣椒、韭菜、南瓜、蒜苗、蒜苔、大蒜、大葱、生姜、熟藕、熟白萝卜。

2、动物性食品组

羊肉、狗肉、黄鳝、河虾、海虾、雀肉、鹅蛋、猪肝。

3、水果组

荔枝、龙眼、桃子、大枣、杨梅、核桃、杏子、桔子、樱桃。

中医教你从气色判断体质

脸色惨白是血虚

如果肤色是属于惨白或是萎黄的,大多属于血虚,这类女性平常会觉得很容易疲倦、头晕,有时也会有心悸,而且自己观察舌头的话,会发现舌质会比较淡、白,而且舌苔比较薄、白,而且也可以发现平时的经血颜色比较淡、稀,有这种情况可以从补血下手,市场上很容易买到的四物产品就很有帮助,不过注意里面的“地黄”要选择熟地黄才能补血并让血产生热能,血行比较有力,同时也可以再加上黄耆或人参帮忙行气,而常见的小吃像是红烧鳗等的效果也不错。

黯沈是肾气不足

如果是因为肤色黯沈而不够白,通常都属于肾气不足引起,导致阴液亏损,所以要补肾气帮助黑色素代谢,让肤质更粉嫩。

脸色铁青属于宫寒型

脸色铁青的人肤色其实算白,但是因为缺乏血气,而使得肌肤白得不好看,但可别急着补血改善肤色,因为这类型的女性通常是因为平常吃太多冰冷食物,或是夏天爱待在冷气房等而引起所谓的宫寒体质,由于火气不足,因此容易怕冷及痛经,必须温经散寒,改善虚寒体质后肤色红润后自然衬出皮肤的白皙,可用肉桂(桂枝)、柎子、乌头、细辛等,简单的食疗则可饮用热的生姜红糖水,而利用艾叶薰脐也具有温经散寒的效用,改善好气色。

皮肤粗糙是阴血不足

皮肤如果粗糙,脸色就会不均匀而斑斑点点,这类型通常是因为阴血不足,内有燥火引发的皮肤易长赘物,要美白就得从滋阴及清内热做起。

中医教你看舌头判断五脏内火

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治的必不可少的措施,而其中望诊最易学易懂,平时大家也可以通过观察自己的身体部位了解自身的健康。比如,看手、看耳朵,看舌头的变化等。下面就来看看中医通过看舌头是如何判断五脏的健康的。

看舌头要分几个部分:第一,看舌质,是红的,还是紫的;是淡的,还是暗的;第二,看舌苔,是黄苔,还是白腻苔;第三,看舌体,有没有裂纹、有没有齿痕,是胖舌,还是瘦舌;舌头是不是僵硬,有没有歪斜等。最后,看舌的脉络。具体如下:

舌尖红表示有心火

一般来说,比正常颜色要深的红舌是比较多见的病体症状,它预示着你的体内有热证,但舌头红的位置不同,反映的问题也不同。

比如,心火的表现主要是舌尖红,另外还有口干、烦躁、口舌生疮、睡眠不好、小便发黄、大便偏干等症状。如果心火旺盛,但症状较轻的,在临床上常用导赤散;如果症状严重,可以用泻心汤,里面有黄连、黄芩、黄柏、大黄,这些中药都有泻火作用。

临床上还有一种情况较多见:小便特别黄,且有时候口干、口苦,小便有点急,这叫“小肠有热”,大人、小孩都可能出现。小肠有热多数因心火下移而起,为缓解症状,此时也可以用导赤散一类清心火、利小便的药,解决心火下移问题。

舌两侧红表示肝火旺

肝火和心火的临床表现不同。口舌生疮或口干舌燥,睡觉不好,这是典型的心火;如果不仅口干,口还发苦,眼睛发红等,则都属于肝火旺的表现。

有肝火时,舌质会发红,但两侧红更明显。临床上,吃龙胆泻肝丸就可以清肝火。此外也可以喝药茶,比如用苦丁茶加上菊花、蔓荆子沏水。如果伴随脸发红,血压升高,可以用夏枯草、钩藤来泡水,具有辅助降压作用。

舌红咳嗽有肺火

发红部位在舌头的前半部,且伴随咳嗽、鼻干、口干、咽干等,一般属于肺火。清肺火主要使用泻白散。此外,因为肺与大肠相表里,很多肺热病人大便都不通畅。因此,治疗时既要清肺热,还要通腹气,可以用白茅根15克、芦根15克、大白萝卜50克切成块,做成汤,就是一道很好的清热佳肴。

临床发现,肺阴不足者也表现为舌红少苔,同时伴有干咳,痰比较少。这时候可以选择养阴的药为主,比如沙参麦冬汤;如果较重,可以加上百合固金汤,既养阴,又清热。如果伴有咳血,应立即去医院检查,看看肺里有没有其他问题。

中医教你如何判断月经正常

一、月经期(也称行经期)

女子的月经期大约是2~5天。一般行经的规律是第一天经血不多,第二三天增多,以后逐渐减少,直到经血干净为止。这是因为第一天子宫内膜脱落刚刚开始,第二三天子宫内膜脱落增多,出血量也增多了,子宫受到刺激,加强收缩,把大量经血排出的缘故。

有的人经血干净了以后,过一两天又来了一点,俗称“经血回头”,这也不是病,而是一种正常现象。但是,有的女子经期长达10~20天,月经淋漓不尽;有的经期极短,只是“一晃”即过。这两种现象都是不正常的。

二、月经周期

一般女子的月经周期是28~30天,但是也有人40天来一次月经。但只要有规律性,均属于正常情况。另外,月经容易受多种因素影响,所以提前或错后3~5天,也是正常现象。

如果这次月经周期是20天,下次是40天,而且经常出现这样情况,有的甚至月经来1~2天,过10多天又来1~2天,失去了周期性,这属于月经不调。少女初潮时,由于卵巢刚发育,功能还不完善,所以会出现功能紊乱和不规律,这不是病理现象。

三、经血量

女子月经量的多少因人而异,一般是20~100毫升。一般每天换3~5次卫生巾或纸,就算是正常。如果经血量过多,换一次卫生巾或纸很快就又湿透,甚至经血顺腿往下淌,这就不正常了。

经血过多,可能是精神过度紧张、环境改变、营养不良以及代谢紊乱等因素引起的功能性子宫出血。经血长期过多会引起贫血,应查明原因,进行治疗。当然,如果因为子宫、卵巢不正常或全身性疾病,引起月经量过少,这种情况也不正常,也应及时就医。

青春期的少女以月经量过多较为常见。其主要原因是在青春发育期,卵巢功能尚未完全成熟,这时候的月经一部分属于无排卵性的。没有排卵就没有黄体,没有黄体就缺少孕酮。

因此,子宫内膜只能处于增殖期而不能达到完善的分泌期,以致子宫内膜脱落不完全而影响子宫的收缩,造成经血过多。此种情况如不引起注意,久而久之,可出现面色苍白、乏力、头晕等贫血症状,也应就医治疗。

四、经血颜色

正常的血是暗红色的,血中混有脱落的子宫内膜小碎片、宫颈粘液、阴道上皮细胞,无血块。如果经血稀薄如水,仅有点粉红色或发黑发紫,则是不正常的。如果经血完全是凝血块,也不正常,可能另有出血的部位,应及早就医,保证身体健康。

1、血瘀型

经量过少或有血块,经血颜色紫或暗黑,月经来潮时小腹疼痛,血块排出后疼痛稍微减轻,严重者甚至不孕,常见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

治疗时宜活血化瘀取益母草15克,鸡蛋1个。加水同煮。熟鸡蛋去壳,吃蛋饮汤。治月经延后或痛经。

2、宫寒型

这种体质常发生于爱吃冰冷食物的女性。经量较少或颜色较暗,有些在月经来前或来潮时小腹冷痛,剧烈时甚至脸色发青,四肢冰冷,热敷则疼痛可稍微减轻。诊察时,常可发现舌质颜色较淡,舌苔白,脉沈紧。

3、气血虚弱型

月经后错,量少、色淡、质稀,头晕心慌,倦怠乏力,纳呆,面色不华,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4、月经不调,也可简单按摩缓解

左手掌心叠放在右手背上,将右手掌心放在下腹部或者肚脐下,适当用力按顺时针、逆时针作环形摩动1~3分钟,以皮肤发热为佳。还可以右手半握拳,拇指伸直,将拇指腹放在关元穴,适当用力揉按0。5~1分钟,或者将一手食指与中指重叠,中指指腹放在同侧足三里穴上,适当用力按揉0。5~1分钟。双下肢交替进行。

对于月经,现代女性月经初潮平均在12.5岁。绝经年龄通常在45~55岁之间,其原因有排卵功能老化,雌激素分泌降低等各方面因素有关。一般无特殊症状,有时可有全身不适、困乏、乳房胀痛、手足发胀、下腹及背部酸胀下坠等,还可有便秘、腹泻(前列腺素作用)、尿频及纳差。个别的有头痛、失眠、心悸、精神抑郁或易激动等症状,多在月经后自然消失。

中医教你如何判断体质

1、正常体质

肤色润泽,唇红润,精力充沛,饮食睡眠良好,二便正常,舌淡红,脉和缓。患病较少,抵抗力较强,耐寒热,不需进补,食疗或进缓和的平补之品。

2、阳虚体质

属虚寒体质。四肢多不温,怕凉喜暖,神疲,喜吃热食,睡眠偏多,便溏,尿清长,舌体胖嫩边有齿痕,苔润,脉沉迟而弱。得病多从寒化,宜患痰饮、肿胀、泄泻等证,易感寒邪,易被湿困。耐夏不耐冬,宜用温阳补虚之品。

3、阴虚体质

属虚热体质,形体多消瘦,心烦颧红,手足心热,午后尤甚,口燥咽干,目干涩,眩晕耳鸣,睡眠差,便干燥,舌红苔少而干,脉细数。宜患阴亏燥热的病变,怕燥热之邪,耐冬不耐夏。宜养阴补虚,甘寒退热。如百合、枸杞、麦冬、海参、西洋参等。

4、阴寒体质

属寒(实)体质,平素肢冷无汗,喜暖怕凉,常腹痛腹泻,关节酸痛,口淡不渴,溲清长,舌淡苔白,脉紧或沉迟。宜患风湿关节痛,宜感寒邪,怕阴冷潮湿气候,宜温阳散寒。应食温热食物,如羊肉、生姜、桂皮等。

中医教你判断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在中医学中属于虚劳”、“虚损”、“萎黄”、“黄肿”和“黄胖”等范畴,那么中医如何判断缺铁性贫血?中医将缺铁性贫血归纳为脾气虚弱型和气血两虚型两种,而且还指出三种症候特点。

脾气虚弱型临床表现

面色萎黄或苍白、神疲乏力、纳少便溏、舌质淡红、苔薄腻,脉细。

气血两虚型临床表现

面色苍白、倦怠无力、头晕心悸、少气懒言,舌质淡胖,苔薄白,脉濡细。

缺铁性贫血有3个证候特点,1、气虚证;2、血虚证;3、脾虚证。

【气虚】

“气”是元阴、元阳相互作用下产生的一种物质活动,它主要有3个作用:推动作用,防御作用和固摄作用。“气”的过度耗损引起的虚证称为“气虚”。

气虚的症状主要有三方面特征

1、气的推动作用减弱使脏腑机能衰退以及物质运输、排泄发生障碍。如,心跳慢搏动无力,心悸心慌心神不安,胃口不好饮食乏味,大便溏泻饮食不化,呼吸气短声音低微,排便无力大便秘结,血流缓慢血液淤滞;

2、防御作用减弱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出现短气自汗、容易感冒等症状。

3、气的固定作用减弱,会导致脏腑无法正常固定原来的位置而出现脏腑下垂;气的摄纳作用减弱,会引起人体血、津液等物质异常丢失,出现月经过多出血不止自汗盗汗等症状。

【血虚】

气和血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气足则血旺,气衰则血虚。血是滋养和营养人体的物质,所以血虚自然会使人的滋润度和营养性下降,由此出现的一系列症状可以看作是“血虚”,中医用一个形象的说法概括了血虚的症状,即“一黄五白四不养”,“一黄”指面色萎黄,气色不好、肌肤淡黄枯槁无光泽是血虚的信号;“五白”,指面色苍白、嘴唇淡白、爪甲淡白、舌体淡白,这五种白都是血虚导致供血不足引起的。“四不养”,指血不养心、血不养肝、血不养头目、血不养肢体。

造成血虚的原因,除了大出血,久病耗损,思虑过渡引发外还有生成不足如长期营养不良或是消化吸收功能差,导致人体没有足够的精微物质来生长血液。另外,气虚也会导致血虚的产生,有“气能生血”的说法,气不足自然不能保证血液的正常生成了。

【脾虚】

根据审证求因的中医理论,认为本病的中医发病机理当责于脾。因脾有主运化的重要功能,为“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若因久病,劳倦,饮食不节或产乳等因素均可导致“气血生化之源”的“气血两虚证”。气血两虚,后天奉养缺乏,又可使病情加重。因此认为本病发病机理当为“脾胃虚弱”而致“气血两虚证”。

头痛按摩哪个穴位 头部按摩

经常对头部重要的穴位进行按摩,能够提神醒脑,还能改善头部血液循环,从而改善大脑疲劳、紧张、焦虑感,还能提高记忆力等等一系列作用。特别是患有头痛的患者,更是不能只依靠药物止疼,中医教你按摩头部穴位,健康告别头痛。

相关推荐

三步判断孩子是否过敏体质

过敏体质孩子的症状,主要表现以下4个方面: (1)表现部位一:皮肤 皮肤上的过敏现象通常在孩子出生后不久就出现了,主要是湿疹和脂漏性皮肤炎。 湿疹主要症状为皮肤表面出很多红斑或小丘疹,有明显渗出,如果用手挠抓,会使皮肤表面溃烂,皮肤溃烂处会流出黄色液体而结痂。湿疹常发生于孩子的头部和脸部,比如额头、双颊、头顶部等,也有可能蔓延至全身。得了湿疹的孩子会感到患处刺痒,因而会焦躁不安、哭闹不止,影响孩子的睡眠。如果护理不当,极有可能使患处皮肤感染化脓,形成脓皰疹。 脂漏性皮肤炎的主要症状是孩子的头顶一直有结痂。

判断流产是否完全

孕妇发生流产,一般在流出血块后,腹痛停止,出血大为减少,前提是胚胎已经完全流出,因此要对流出的血块加以鉴定。如果就医不便时,可在家里将经血放于一器皿中,加水轻轻冲洗,血块消散后,如果看到一个小水囊,有时可见其中含有一略似虾米的东西,即胚胎。然后找绒毛,绒毛附着在胚囊表面,在水里漂洗后,呈现一种白色毛绒绒的状态。如果看到这团绒毛,可进一步证实是胚胎,说明胚胎已排出,流产完全。如果排出的只是血块,或一些扁平的组织,腹痛出血仍存在,则有可能是流产不完全,应尽早去医院看医生。 流产的分类 在妊娠20周以前,由于某

盗汗与糖尿病有关吗

盗汗现象在糖尿病患者中可以见到。西医认为属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血糖长期增高可引起神经功能紊乱,主要是从控制血糖和调节植物神经功能方面来治疗。中医认为,糖尿病患者可能有阴虚、火旺、燥热等体质特点。初期的病人可能是湿热、有痰湿,久病则虚,患者可能有阴虚体质的特点,阴虚往往会产生内火,导致人体出现盗汗。该患者可能是阴虚火旺而出现的盗汗,要明确判断体质类型还需由中医师根据其舌苔和脉象,辨证治疗。

怎样调理脾胃效果好

中医如何调理脾胃。脾胃全靠养,有些人时常会感到没胃口、食欲不振,其实这是脾胃不好的缘故。中医如何调理脾胃,下面是一些调理脾胃的方法,以及一些调理脾胃食谱推荐。 中医如何调理脾胃? 俗话说:“三分治七分养”,调理脾胃是一个长期而渐进的过程,在生活中应以饮食调摄、体育锻炼为主,必须坚持以下几方面: 1、饮食有规律。饮食调摄是保养脾胃的关键,因此,一日三餐,需定时定量、切忌暴饮暴食。素食为主、荤索搭配,要常吃绿色蔬果,以满足消化需要和保持大便通畅。少吃有刺激性和难于消化的食物,如酸辣、油炸的东西,生

中医听咳嗽声判断感冒类型

中医认为,咳嗽是外感六淫,脏腑内伤,影响于肺所致,但其又因风寒、风热、风燥、痰湿、痰热、阴虚、气虚等原因而表现不同。 咳嗽声重,且咽喉痒,痰稀薄色白,并伴有鼻塞、流清涕、舌苔薄白的人,一般患的是风寒咳嗽。可考虑服用通宣理肺丸等治疗,饮食上,可喝紫苏粥、葱白粥等,但不要吃苦瓜等偏凉的食物。 咳嗽频繁剧烈,气粗或咳声嘎哑,且咽痛、痰黄黏稠不易咳出,伴有流黄涕、口渴、舌苔薄黄等表现的,为风热咳嗽。药物可以考虑银黄口服液等,食疗推荐鲜藕汁和梨汁。 喉痒干咳,咽喉干痛,后鼻干燥,无痰或少痰的人,多为风燥咳嗽。建议服

可以治皮肌炎的中药方剂

治疗皮肌炎,中医怎么简简单单的治疗。那就请看看下面的文章吧。 〖 辨 证 〗 气阴两虚,阴虚生热。 〖 治 法 〗 益气,养阴,凉血。 〖 方 名 〗 加味益气凉血汤。 〖 组 成 〗 生地12克,紫草9克,丹皮6克,地骨皮30克,龟板15克,鳖甲15克,南沙参9克,北沙参9克,麦冬9克,黄芪12克,党参12克,白术9克,山药12克。 〖 用 法 〗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体质虚怎么办中医从吃上改善体质

阴虚别吃火锅 阴虚常见症状 手心、脚心热,睡觉时会大量出汗、醒来则出汗停止,心烦,睡眠不好,颧骨部位泛红,形体消瘦,口干舌燥,大量喝水也无法解渴。 适宜的饮食 这类人要多吃清补、甘凉性质、水分多、纤维素含量高的瓜果蔬菜,用来生津养液。尤其推荐菠菜、青菜、黄芽菜、梨、香蕉、西瓜、柑橘、橙子、柚子、草莓、葡萄、甘蔗、桑葚、枸杞、番茄、银耳、黑木耳、各种菇类、蜂蜜和蜂王浆。还有鸭肉、猪肉、鸡蛋、牛奶、酸奶,甲鱼、龟肉、干贝、海参、墨鱼,以及糯米,也都是不错的选择。 不适宜的饮食 辛辣刺激、温热香燥、煎炸炒爆、性

中医从刮痧后背部颜色判断健康

从刮痧后背部颜色判断健康 一、寒症 1、青色:青色为风,侵犯到皮肤,皮肤易过敏,吃银杏。 2、紫色:紫色为寒,侵犯到关节浅筋膜(连结骨骼)。 3、黑色:黑色为湿,侵犯到滑囊,吃什么也不好使,用拍打法。 二、热症 1、燥:浅红色,侵犯到肺心胃。 2、火:片红,侵犯到肺心胃、肝。 3、暑:大红,侵犯到肺心胃、肝,伴有头晕。 刮痧并非愈痛愈黑愈有效,很多人以为刮痧一定是感觉到疼痛难忍、刮得“惨不忍睹”才是最高境界。专家表示,其实这是错误观点,刮痧并非愈痛愈有效,也不是刮得又黑又紫才好。其实,刮拭部位出痧后呈现微

中医如何调理湿热体质

近来受闷热天气影响而夏季湿热的病人明显增多,其中以老年人居多,其中,胸闷、呼吸不通畅,浑身乏力、疲倦、头晕、腹胀、胃口不好,燥热、出汗很多或有汗出不出等三类情况尤为多见。夏秋天气闷热,对人们生活和身体产生很多不良影响,在闷热环境下,人体代谢旺盛时能量消耗较大,加上如果人体排汗不畅,造成湿气积聚,若疏于调理则容易导致湿热体质。 湿热体质,除通过饮食调理外,不宜暴饮暴食、酗酒,少吃肥腻食品、甜味品,以保持良好的消化功能。多吃青菜尤其是有苦味的蔬菜,如苦瓜、芥蓝,以及可以去湿的冬瓜、丝瓜。可以把薏米、赤豆、绿豆

中医如何食疗调理湿热体质

1、润燥黄豆肉排汤 黄豆(大豆)100克,肉排骨250克。黄豆略先浸15分钟,肉排骨洗净后用少许盐腌搽半小时,然后斩开放入煲中,加入黄豆、水4至5碗,文火煲至2小时,拭豆稔即汤成,食饮随意,全家适用。此汤有除湿热、祛湿气、肠胃燥结、解毒、治疗脚气、湿痹等功效。黄豆含丰富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1等,少食长食有益,多食则令人肥胖。 2、灯心花猪展汤 灯心花五至八扎、马蹄十粒、红萝卜一个、猪展半斤、白米一两。将灯心花洗净,备用。马蹄洗净,去皮或不去皮均可,但不去皮者功效更佳。红萝卜洗净,去皮,切厚件,猪展洗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