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糖尿病和高血糖一样吗

糖尿病和高血糖一样吗

糖尿病患者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血糖高,于是,在人们的观念里,血糖高就成了糖尿病的代名词。病人到医院做检查,发现血糖高,不负责任的大夫误诊为糖尿病给患者开降糖药,最终导致患者对药物形成终身依赖,变成糖尿病人。其实糖尿病和血糖高是两种不同的病,只是相互之间有关联。糖尿病是因为人体内分泌系统紊乱乱,导致糖代谢功能失调。高血糖是指人体血液中糖的含量过高,糖尿病会导致高血糖,但高血糖却不一定是糖尿病。

一、认识高血糖 我们的身体需要通过食物获得大量的营养物,糖分也是必不可少的营养物之一。糖分是通过谷类,砂糖,水果,薯类等食品摄入体内的,然后形成糖原,储存在肝脏和肌肉中,或是转化为葡萄糖进入血液,运送到全身的细胞,作为肌肉运动的能量来源。

二、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糖尿病(血糖)一旦控制不好会引发并发症,导致肾、眼、足等部位的衰竭病变。

三、二者间的关系 由此可见,高血糖和糖尿病是两种不同的病,只是相互之间有关联。糖尿病是因为人体内分泌系统紊乱乱,导致糖 代谢功能失调。高血糖是指人体血液中糖的含量过高,糖尿病会导致高血糖。但可以肯定的是,糖尿病患者血糖含量都比较高,这是二者的共性。所以说,二者之间有共性,也有一定的关联性。长期血糖高不但有损健康,还有迁延成糖尿病的危险。

三伏天汗蒸几天一次 糖尿病患者

和高血压患者一样,高血压患者也是不建议进行汗蒸的,糖尿病患者进行汗蒸,时间一长体内血液循环加速之后,就可能会导致自身血糖身高,血糖一升高,就可能会诱发或者加重其病情,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糖尿病的预防知识

糖尿病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疾病。一旦患上糖尿病对我们的生活都有很大的影响。那么有什么比较好的方法能预防糖尿病呢?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下吧。

定期血糖检查

有肥胖或超重、血压与血脂有点偏高、有糖尿病家族史等糖尿病患病高风险者,30岁以后每三年测一次血糖;一般人群45岁以后每三年测一次血糖。这样可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甚至可以防止糖尿病高危人群发展成为糖尿病。

经常运动

保持运动对于1型糖尿病的预防至关重要,每天运动30分钟,可以选择散步、慢跑、游泳等,绝对有益。1型糖尿病发生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胰岛素抵抗,就是身体对胰岛素不敏感,无法正常利用,而运动恰好可以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可以有效预防2型糖尿病。

控制血压

通过运动和饮食来实现减肥,特别要关注腹部脂肪,因为腹部减肥能大大提高糖耐量。控制高血压,这与糖尿病病情发展密切相关。

控制体重

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是2型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胖孩子越来越多,糖尿病开始“瞄上”青少年,这不得不引起人们的重视。为了有效预防1型糖尿病,首先就要把体重降下来,使体重接近正常。

控制盐量

多尿是1型糖尿病的症状之一。多数1型糖尿病患者伴有高血压和肥胖,多吃盐会使血压升高,不利于高血压的防治,故必须限盐。少吃盐可以减少患心脏病和中风的可能性。

饮食疗法

经常吃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的人是1型糖尿病的青睐对象。为了预防糖尿病,饮食必须控制,要选择低热量、高纤维素饮食,常吃蔬菜水果和粗粮。

糖尿病应该怎么预防

1、通过运动和饮食来实现减肥,特别要关注腹部脂肪,因为腹部减肥能大大提高糖耐量。

2、控制高血压,这与糖尿病病情发展密切相关。

3、定期作血糖检查:有肥胖或超重、血压与血脂有点偏高、有糖尿病家族史等糖尿病患病高风险者,30岁以后每三年测一次血糖;一般人群45岁以后每三年测一次血糖。这样可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甚至可以防止糖尿病高危人群发展成为糖尿病。

因此即使奶奶有糖尿病可能会对宝宝有一定的遗传因素的影响,但是更多的还是要看我们宝宝的生活习惯是否正确且规律。相信只要宝宝从小到大都始终坚持健康的饮食,并且能够长期坚持通过运动来锻炼身体,相信患糖尿病的概率就会大大降低。

高血压孕妇注意事项

一、要记住:在兼有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与降血糖相比,降压的效益更为显着,这也可以很好的达到糖尿病高血压的治疗的目的。

二、要更加卓有成效地实行健康生活方式。因为实行健康生活方式是治疗糖尿病高血压的治疗,也是治疗糖尿病的必不可少的基础和条件,同时也是治疗这两种疾病的重要措施。

三、糖尿病患者应把血压降低,中外医学家们的意见是要低于130/80毫米汞柱,而不是像无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那样,低于140/90毫米汞柱,这样就可以进行糖尿病高血压的治疗。

四、在诸多的降压药物中,糖尿病患者降压要优先选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进行糖尿病高血压的治疗。

五、须知,要使糖尿病患者的高血压降至130/80毫米汞柱以下非易事,为此多数患者需用两种或两种以上降压药物进行糖尿病高血压的治疗,对此应有心理准备。

怎么在生活中预防糖尿病

控制体重,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是2型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胖孩子越来越多,糖尿病开始“瞄上”青少年,这不得不引起人们的重视。为了有效预防1型糖尿病,首先就要把体重降下来,使体重接近正常。

控制盐量,多尿是1型糖尿病的症状之一。多数1型糖尿病患者伴有高血压和肥胖,多吃盐会使血压升高,不利于高血压的防治,故必须限盐。少吃盐可以减少患心脏病和中风的可能性。

饮食疗法,经常吃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的人是1型糖尿病的青睐对象。为了预防糖尿病,饮食必须控制,要选择低热量、高纤维素饮食,常吃蔬菜水果和粗粮。

经常运动,保持运动对于1型糖尿病的预防至关重要,每天运动30分钟,可以选择散步、慢跑、游泳等,绝对有益。1型糖尿病发生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胰岛素抵抗,就是身体对胰岛素不敏感,无法正常利用,而运动恰好可以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可以有效预防2型糖尿病。

控制血压,通过运动和饮食来实现减肥,特别要关注腹部脂肪,因为腹部减肥能大大提高糖耐量。控制高血压,这与糖尿病病情发展密切相关。

定期血糖检查,有肥胖或超重、血压与血脂有点偏高、有糖尿病家族史等糖尿病患病高风险者,30岁以后每三年测一次血糖;一般人群45岁以后每三年测一次血糖。这样可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甚至可以防止糖尿病高危人群发展成为糖尿病。

糖尿病的预防

定期血糖检查

有肥胖或超重、血压与血脂有点偏高、有糖尿病家族史等糖尿病患病高风险者,30岁以后每三年测一次血糖;一般人群45岁以后每三年测一次血糖。这样可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甚至可以防止糖尿病高危人群发展成为糖尿病。

经常运动

保持运动对于1型糖尿病的预防至关重要,每天运动30分钟,可以选择散步、慢跑、游泳等,绝对有益。1型糖尿病发生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胰岛素抵抗,就是身体对胰岛素不敏感,无法正常利用,而运动恰好可以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可以有效预防2型糖尿病。

控制血压

通过运动和饮食来实现减肥,特别要关注腹部脂肪,因为腹部减肥能大大提高糖耐量。控制高血压,这与糖尿病病情发展密切相关。

控制体重

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是2型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胖孩子越来越多,糖尿病开始“瞄上”青少年,这不得不引起人们的重视。为了有效预防1型糖尿病,首先就要把体重降下来,使体重接近正常。

控制盐量

多尿是1型糖尿病的症状之一。多数1型糖尿病患者伴有高血压和肥胖,多吃盐会使血压升高,不利于高血压的防治,故必须限盐。少吃盐可以减少患心脏病和中风的可能性。

什么是糖尿病高血压

严格上说,糖尿病高血压不是一个疾病的名字,它指的是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为了称呼方便,我们把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情况简称为糖尿病高血压。

什么是糖尿病高血压呢?因为临床上许多高血压病人,经常伴有糖尿病;而糖尿病也较多地伴有高血压;两者被称为同源性疾病。糖尿病高血压两种疾病无论是病因、互相影响还是危害上都存在共通性,因此常常合并发作,形成糖尿病高血压。

了解了什么是糖尿病高血压,我们来看看糖尿病高血压的原因。糖尿病高血压都与高血脂有关,并且可能存在共同的遗传基因;糖尿病对具有升压作用的血管紧张素敏感;糖尿病易引起肾损害,而糖尿病肾损害可致血压升高。另外,糖尿病人血糖高,血粘度高,血管壁受损、血管阻力变大都是易引起高血压的因素。

糖尿病高血压合并的情况对身体损伤非常大。如糖尿病经常伴随眼底神经病变、动脉硬化及心脑肾的损害,而高血压也和这些病变关系密切;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发生血管损伤及硬化的几率是单纯高血压患者的两倍,心血管病变又是引发心肌梗塞及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知道了什么是糖尿病高血压,我们还要知道,由于二者都和血脂高、生活习惯不良、缺乏运动有关系,因此无论是糖尿病高血压患者还是单纯的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甚至健康人群,都要注意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适量运动、控制体重,可从根本上改善和预防糖尿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血压的病人一定要控制血压,即使血压仅下降很少,都能有效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有些预防糖尿病的方法

方法一:定期血糖检查

有肥胖或超重、血压与血脂有点偏高、有糖尿病家族史等糖尿病患病高风险者,30岁以后每三年测一次血糖;一般人群45岁以后每三年测一次血糖。这样可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甚至可以防止糖尿病高危人群发展成为糖尿病。

方法二:每天运动30分钟

保持运动对于1型糖尿病的预防至关重要,每天运动30分钟,可以选择散步、慢跑、游泳等,绝对有益。1型糖尿病发生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胰岛素抵抗,就是身体对胰岛素不敏感,无法正常利用,而运动恰好可以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可以有效预防2型糖尿病。

方法三:控制血压

通过运动和饮食来实现减肥,特别要关注腹部脂肪,因为腹部减肥能大大提高糖耐量。控制高血压,这与糖尿病病情发展密切相关。

方法四:控制体重

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是2型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胖孩子越来越多,糖尿病开始“瞄上”青少年,这不得不引起人们的重视。为了有效预防1型糖尿病,首先就要把体重降下来,使体重接近正常。

方法五:控制盐量

多尿是1型糖尿病的症状之一。多数1型糖尿病患者伴有高血压和肥胖,多吃盐会使血压升高,不利于高血压的防治,故必须限盐。少吃盐可以减少患心脏病和中风的可能性。

方法六:饮食疗法

经常吃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的人是1型糖尿病的青睐对象。为了预防糖尿病,饮食必须控制,要选择低热量、高纤维素饮食,常吃蔬菜水果和粗粮。

相关推荐

血糖高一定是糖尿病

血糖高并不一定都是糖尿病 如今,人们的健康意识大大提高,不少人都有定期体检的习惯,还有人会在家定期测血压、血糖。但有些人一看到血糖高于正常值,就立刻会怀疑自己是不是得了糖尿病。其实,血糖升高虽然是糖尿病的主要判断标准,但并不代表血糖高就是糖尿病。以下情况,都可能引起暂时性的血糖变化。 过度兴奋、过度体力活动等。如发热、感染、大出血、创伤、手术、麻醉、昏迷等,都可能造成应激激素增多,糖耐量下降,血糖飙升。在临床工作中,我曾遇到过多名车祸外伤患者,一测血糖竟高达300。这是机体的自我保护机制在发挥作用,这种情

糖尿病遗传

糖尿病患者家族史的调查表明,糖尿病病人子女糖尿病患病率比非糖尿病家属高4至10倍。双亲之一为2型糖尿病患者,其子女发病风险率40%;双亲均为2 型糖尿病患者,子女发病风险率可达70%。多数2型糖尿病家系调查中见到家系传递中存在明显的母系效应。2型糖尿病患者的双亲,母亲方患者较父亲方患者多见,一般是1倍左右。可见,遗传在糖尿病发病中占有重要因素。值得指出的是,糖尿病发病机制非常复杂,遗传和环境因素都很重要。遗传提供了糖尿病发病的易感性;只有在后天环境的影响下,有糖尿病易感基因的患者,才有可能发展为糖尿病

血糖高一定是糖尿病

血糖高一定是糖尿病吗?现在很多人都非常关心这个问题,很多人都在为自己高血糖是不是糖尿病而纠结,针对血糖高是不是糖尿病这一问题,有的人对于糖尿病这种疾病甚至在还没确诊出血糖高之后就出现恐慌的心理,那么,到底这血糖高一定是糖尿病吗呢?出现血糖高的情况有哪些?下面权威专家就明确表示:其实一次的血糖偏高并不能确定自己患上糖尿病高血糖糖尿病的一个症状,但是呢,并不是说所有的高血糖都是糖尿病。诊断糖尿病必须是血糖持续的升高,才能确诊是糖尿病,血糖高不一定是糖尿病,但是确实是糖尿病的前兆。 临床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

血糖高一定是糖尿病

一、血糖高是糖尿病吗? 血液中的糖称为血糖,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葡萄糖。体内各组织细胞活动所需的能量大部分来自葡萄糖,所以血糖必须保持一定的水平才能维持体内各器官和组织的需要。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共同特征的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是由于胰岛素绝对火相对不足而引起的。主要临床症状为:多尿、多饮、多食、消瘦,即我们常说的“三多一少”。准确的说,糖尿病属因胰岛素分泌活性的缺乏或是胰岛素抵抗等原有而导致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疾病。 血糖高是糖尿病吗?其实,血糖升高虽然是糖尿病的主要判断标准,但并不代表血糖高就是糖尿病

糖尿病并发症有哪些 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糖尿病时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

血糖高一定是糖尿病

我们都知道,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浓度很高。那么,血糖高是糖尿病吗?其实,虽然血糖浓度是判断是否患有糖尿病的标准,但是血糖高并不代表就是糖尿病,这是两种不同的病,只是相互之间有关联而已,两者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此外,孕期血糖偏高的危害虽然没有妊娠糖尿病综合症严重,但是也应该多加注意。 如果空腹血糖浓度高于6.1mmol/L,或者是餐后两小时血糖浓度高于7.8mmol/L,就可以确定是血糖高了。但是糖尿病的确诊条件一般是空腹血糖浓度高于或等于7.0mmol/L,或者是餐后两小时血糖浓度高于或等于11.1mmol/

血糖高一定就是糖尿病

1、糖尿病的典型症状+随机血浆葡萄糖浓度大于等于11.1mmlo/升。 2、空腹血浆葡萄糖浓度大于等于7.0mmol/升。 3、糖耐量试验的餐后两小时血浆葡萄糖浓度大于等于11.1mmol/升。以上三点满足任何两点均可诊断,但每一点均需在另外一天加以证实。 另外,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正常空腹血糖的范围为3.9~6.1mmol/L,餐后血糖2小时血糖

血糖多高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糖尿病时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 确诊为糖尿病的标准: 1、具有典型症状,空腹血糖126mg/dl(7.0 mmol/l)或餐后血糖≥200mg/dl(11.1 mmol/l)。 2、没有典型症状,仅空腹血糖126mg/dl(7.0 mmol/l)或餐后血糖200mg/dl(11.1 mmol/l)应再重复一次,仍达以上值者,可以确诊为糖尿病

血糖高不一定是糖尿病

血糖高不一定是糖尿病 血糖高不一定是糖尿病,但糖尿病一定是血糖高。在临床上糖尿病是以血糖高为诊断标准,血糖检测空腹血糖值和餐后两小时血糖值。如果2次测试结果都超过正常血糖值,那就要注意了,可能已经患上糖尿病了。 而尿量增多也是糖尿病的症状,这是因为身体中的水分丢失过多,就会引发细胞内脱水,刺激到神经中枢,出现烦渴的现象,因此会出现频繁喝水,饮水量以及饮水次数都增多的症状表现。 此外体重下降也要注意,当身体中产生的胰岛素不足,不能够充分利用葡萄糖,就使脂肪、蛋白质分解加速来补充能量以及热量。结果会导致人体内

血糖高影响性功能吗具体危害有哪些

血糖高影响性功能吗? 血糖高影响性功能。血糖高影响性功能,据调查,男性糖尿病患者中约有50%的比例会有不同程度的性功能下降情况,比女性糖尿病患者出现性功能障碍的比例高一些。高血糖本身会产生多种并发症,各种并发症会影响到性生活质量。就女性糖尿病患者而言,由于血糖控制不理想或者伴有血脂过高,常常容易引发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使性生活时阴道及其周围组织充血不足,进而影响性功能。 血糖高的危害: 短时间、一次性的高血糖对人体无严重损害。比如在应激状态下或情绪激动、高度紧张时,可出现短暂的高血糖;一次进食大量的糖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