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佝偻病如何预防 及时补充维生素D

佝偻病如何预防 及时补充维生素D

在给宝宝补钙的同时,别忘记补充足量的维生素D,以便促进钙的吸收,具体补充维生素D的食物要根据宝宝的实际情况而定,最好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补充,切不可胡乱购买一些所谓的保健品补充维生素D。

宝宝O型腿怎么矫正 药物疗法

宝宝出现O型腿,家长要及时带孩子确诊原因,若因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所致,早期表现为多汗、好哭、睡眠不沉、易惊、枕秃、鸡胸等。应在医生指导及时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让小儿多吃些富含维生素D和含钙质丰富的食物,如鱼、蛋、乳类,并暂时减少站立或行走,待佝偻病治愈后再逐渐站立,以免加重下肢的畸形。

佝偻病是缺乏哪种维生素

佝偻病主要由于维生素D的水平不足,然后导致钙磷代谢紊乱的结构。所以佝偻病是缺维生素D。

经过检查,如果25-羟D3的水平偏低,血钙、血磷的水平下降,就表现为缺钙、缺磷,缺维生素D,但是小孩子佝偻病除了缺维生素D,也有可能是其他原因引起的,像肝肾功能异常,或者是先天性的遗传疾病等,所以佝偻病需要进行相关的检查明确病因进行治疗,如果排除其他一些特殊病因,佝偻病及时补充维生素D,然后适量进行日光照射,补充钙剂,是可以有效治愈的。

新生儿吃鱼肝油会拉肚子吗

新生儿吃鱼肝油有补充维生素A和维生素D的作用,可以有效预防及治疗佝偻病、夜盲症等疾病,在正常情况下,新生儿每天适量吃鱼肝油是不会拉肚子的。

但是毕竟新生儿体质存在差异,不同家长给宝宝吃的鱼肝油也存在不同,因此不排除新生儿吃鱼肝油后存在拉肚子的情况。

佝偻病怎么预防 及时补充钙质

身体内足量的钙质有利于宝宝骨骼的健康发育,在预防佝偻病时别忘了给宝宝补充足量的钙质,其中虾皮、鱼类是最适合宝宝补钙的食物之一。

注意:每个星期给宝宝吃2-3词,尽量把虾皮、鱼肉压碎了再给宝宝吃。这样可以有效的预防佝偻病的发生。

佝偻病怎么预防 及时添加维生素D

现认为确保儿童每日获得维生素D400IU是预防和治疗的关键。

1、母乳喂养婴儿,应在生后2周开始补充维生素D400IU/日,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双胎儿生后1周开始补充维生素D800IU/日;均补充至2岁。

2、非母乳喂养的婴儿、每日奶量摄入小于1000ml的儿童,应当补充维生素D400IU/日。

3、此外,对营养不良、体质较弱及生长发育过快的孩子应注意补充维生素D以防发生佝偻病。

宝宝睡觉脑袋出汗怎么回事 佝偻病所致

宝宝晚上睡觉后脑勺出汗多,也可能是佝偻病所致,因为佝偻病患儿机体出现一系列的病理改变,相应地对汗液的调节失常,导致小孩午睡及夜晚入睡时,头面及上半身多汗。

Tips:只要及时补充维生素D和钙,佝偻病就可以得到控制,出汗也就会自止。

佝偻病会遗传吗

一般来说是不会遗传的,但是万事也有例外。

但是要谈到佝偻病的遗传问题,不得不提的佝偻病的分类。

若是属于单纯的缺钙,也就是钙的摄入不足,或是吸收能力比较差。也有的是摄入的维生素D不足(例如某些食物吃得多,会影响钙的吸收。适当的晒太阳,可以合成维生素D)这是不会遗传。

若是属于抗维生素D佝偻症(或称家族性抗维生素D佝偻症),是会遗传的。

简单点说就是,如果你父母都没有佝偻症,那你基本可以放心你只是单纯的缺钙;如果你父母有任何一方有佝偻症,你就有很大的可能性是遗传的。

但是不必惊慌,佝偻病的遗传几率不大。另外尽量做到以下几点:

1、要放松,保持好心情。

2、预防佝偻病,应从孕期开始。从孕期开始,就应多做户外运动,接受足够的阳光照射,孕妇饮食应含丰富的维生素D、钙、磷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

3、婴幼儿应多去户外,多接受日光照射;

4、6月龄以后的婴幼儿必须要及时合理添加辅食;

5、对于早产或双胞胎、冬季或梅雨季节出生的婴幼儿,家长要注意额外补充维生素D;

6、婴幼儿若患某些疾病,服用某些药物,也容易出现佝偻病,应及时治疗这些疾病,同时注意额外补充维生素D。

佝偻病能治好吗

一般来说,婴幼儿之所以会患上佝偻病,是因为缺乏维生素D。因此若孩子患上了佝偻病,要及时补充维生素D,可以通过晒太阳、食补、药补三个途径来补充维生素D。

途径一、晒太阳

大家都知道晒太阳可以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因此若孩子患了佝偻病,首先要给孩子多晒太阳。据研究,1平方厘米皮肤暴露在阳光下3小时,可产生约2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D。即使将婴儿全身紧裹衣服,只要暴露面部,每天晒太阳1小时,也可产生400国际单位维生素D;晒太阳应打开窗户或到院子里去,冬天要让儿童多晒太阳;此外,母亲怀孕期及哺乳期多晒太阳,对保障婴幼儿维生素D的供给和防治佝偻病也大有好处。

途径二、食补

患上佝偻病的孩子,父母可在其饮食中适当添加维生素D丰富的食物,一般来说动物性食物含有维生素D3,植物性食物中含有维生素D2,D2和D3 统称为维生素D。食物中除了海鱼、肝脏外,乳类、蛋黄、肉类含量很少,蔬菜类中含量微乎其微。

途径三、药补

治疗佝偻病也需要配合药物的治疗,目前在佝偻病的治疗上选用维生素D类的片剂、胶丸、针剂、乳剂等,另外维生素D3要比维生素D2吸收快、作用效果好。

小儿佝偻病补钙还是补"维D"

随着我国人均生活水平和婴儿保健水平的提高,多数母亲对小儿佝偻病有一定的了解。由于各种宣传媒介的影响,一般人误认为在治疗和预防小儿佝偻病时往往以补钙为主,而实际上,小儿佝偻病的本质是因为缺乏维生素D引起的钙磷代谢障碍,只有补充维生素D才是治本。也就是说,缺钙是小儿佝偻病的表现形式,而真正缺乏的却是维生素D。

1岁以内的小儿称婴儿,其喂养以乳类为主,婴儿期常见的佝偻病又称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它的发病原因是:1、 维生素D摄入不足防碍钙磷吸收。母乳或牛乳中所含维生素D均不能满足婴儿营养的需要,特别是牛乳中钙磷含量比例不适当更妨碍其吸收。2、 日光照射不足,体内生成维生素D缺乏。3、生长发育速度快, 骨骼生长迅速,相对地缺乏维生素D。4、肝胆、 胃肠道慢性疾病影响维生素D的吸收。

维生素D对婴儿体内钙磷代谢的功能包括:1、 促进肠道粘膜细胞对钙磷的吸收。2、促进肾对钙磷的再吸收, 降低尿中钙磷的排出量,提高血钙浓度。3、促进成骨代谢,利于新骨形成。 因此缺乏维素D时,服用再多的钙,身体也难以吸收和利用。正确的认识是,小儿佝偻病发病的根本原因是体内绝对性和相对性地缺乏维生素D,继而导致钙磷吸收障碍,其表现为常见的佝偻病。

预防小儿佝偻病的原则应包括:1、 孕母及乳母的饮食应富含维生素D并多晒太阳。2、小儿出生满月后应常抱出户外活动。3、小儿生后1个月开始补充维生素D,每日400单位。 早产儿出生后2周即应补充维生素D,每日800单位,3个月后减至每日400单位。4、 由于婴儿期以乳类喂养为主,每日摄入的钙量已能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不须特殊补钙。5、二岁后小儿生长相对减慢,户外活动增多, 故一般无须补充维生素D。6、当确定婴儿患佝偻病, 应当在医生指导下补充维生素D。

总之,补充维生素D来防治小儿佝偻病,才是根本。

宝宝怕热出汗多是什么原因 宝宝有哪些出汗异常情况

有些宝宝先天不足,尤其是不足月的早产儿,在出生后身体内缺少维生素D,宝宝容易患佝偻病。还有的宝宝,因为家长很少带他出去晒太阳,宝宝缺少阳光的照射,也会缺少维生素D。患佝偻病的宝宝常见的症状就是爱出虚汗,他不仅晚上出汗,白天出汗也很多,因此家长要多观察宝宝白天的出汗情况。患佝偻病的宝宝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及时补充维生素D,平时带宝宝多晒晒太阳。

如果发现宝宝刚睡觉的时候身上不出汗,但是一到后半夜,宝宝身上就会大量的出汗。这时候的宝宝有可能就盗汗了。这种情况的宝宝,通常是身体内感染了肺结核病菌,家长发现到孩子有这种情况后,要及时带孩子到医院检查治疗。

佝偻病如何预防

1.多照射紫外线

许多事实证明,紫外线照射预防佝偻病胜过服用维生素D的预防效果,因为充分的日照(紫外线)能够使皮肤产生大量的维生素D,甚至每日可以多大1万单位,远远超过了一日所需的维生素D,多余的还可以贮存起来供人体需要时使用。

紫外线照射不仅对预防佝偻病十分重要,而且还可以调整全身各系统和器官的功能,促进集体的物质代谢,有利于小儿的生长发育。

2.加强护理

日常生活中要做好小儿的生活和卫生护理,定期进行预防接种,积极预防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腹泻、贫血等急慢性疾病,这样可以有效的防止疾病引起的佝偻病。

3.科学喂养

现在都提倡母乳喂养,但是母乳喂养中维生素D的含量相对较少,所以我们在母乳喂养或断奶后应该及时添加辅食,多补充一些维生素D、钙、磷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例如:蛋、肝类、乳类、肉类等。

4.及时补充钙质

身体内足量的钙质有利于宝宝骨骼的健康发育,在预防佝偻病时别忘了给宝宝补充足量的钙质,其中虾皮、鱼类是最适合宝宝补钙的食物之一。

注意:每个星期给宝宝吃2-3词,尽量把虾皮、鱼肉压碎了再给宝宝吃。这样可以有效的预防佝偻病的发生。

5.及时补充维生素D

在给宝宝补钙的同时,别忘记补充足量的维生素D,以便促进钙的吸收,具体补充维生素D的食物要根据宝宝的实际情况而定,最好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补充,切不可胡乱购买一些所谓的保健品补充维生素D。

6.定期检查

除了以上生活和食物的护理和调养,定期检查小孩的身体状况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检测小孩骨骼的发育情况。如果发现有异常要及时尽早解决,以免发生佝偻病。

预防婴幼儿佝偻病的3条措施

佝偻病包括遗传型、病理型和营养型三种类型。其中:

遗传型是由于染色体的原因产生的维生素D依赖性或维生素D抵抗性佝偻病。

病理型是由于胃肠道或肝胆疾病引起的维生素D吸收障碍,肝、肾严重损害时导致维生素D羟化障碍,从而引起的佝偻病。

营养型是由于维生素D摄入或合成不足导致钙、磷比例不适当而引起的佝偻病。

前两种佝偻病属于医学研究的范畴,本文仅分析营养型佝偻病的预防措施。

营养型佝偻病主要是由于维生素D摄入或合成不足而引起的,那么,人类获取维生素D的途径有哪些呢?

人类获取维生素D有两个途径,一为外源性,另一为内源性。

外源性是依靠食物获得,在天然食物中含有维生素D的食物并不多,以深海鱼、动物肝脏、蛋黄中相对较多。

内源性是指人体表皮和真皮内的7-脱氢胆固醇,经阳光中紫外线照射后形成维生素D3,然后再转变为维生素D。它的产生量与季节、纬度、紫外线强度、年龄、暴露皮肤的面积和时间长短有关。

我们知道了维生素D的来源,预防措施就很容易找到了。

对于孕妇来说,在孕晚期要给婴儿做好足够的储备,预防婴儿先天性佝偻病的发生。孕妇需要多到户外活动,充分接触阳光,并且多吃富含钙、磷食物的奶类、豆类、坚果以及绿叶蔬菜,妊娠后期为冬春季的孕妇宜适当补充维生素D制剂,补充量为400~1000国际单位(10~25μg/d)为宜。

对于婴幼儿来说,可以从以下三个措施来预防。

1、由于母乳中的维生素D含量低,而且很难通过乳腺腺管排入到乳汁中,所以家长应尽早带婴儿进行户外活动以接受阳光照射。

每日户外活动1~2小时,并且要尽量暴露身体部位以促进皮肤维生素D的合成。同时要选择适当的时间,避开上午十点至下午三点这个时间段,以免灼伤皮肤。

2、可以适当补充维生素D制剂,尤其在寒冷的北方冬春季和南方的梅雨季节。每日补充量为400~800国际单位(10~20μg/d),生活在南方的婴儿每天需补充400—600国际单位(10~15μg/d),生活在北方寒冷冬春季的婴儿每天需补充600—800国际单位(15~20μg/d)。

纯母乳喂养的婴儿从一般出生二周开始补充维生素D制剂。如果是人工喂养的,应首选婴儿配方奶粉,因为我们国家婴幼儿奶粉标准中规定了配方奶粉中应该添加维生素D。对于这类婴儿,要根据配方奶粉中维生素D的含量视具体情况添加维生素D的不足量。

3、如果是早产儿、双胎儿、多胎儿等高危人群,由于母亲在孕末期没有给婴儿足够的储备,所以生后就应该补充维生素D制剂。每天的补充量为800国际单位(20μg/d),3个月后可改为每天400~800国际单位(10~20μg/d)。

对于每天口服维生素D有困难的,可以每月给婴儿口服一次维生素D,5万—10万国际单位。

由于现在市售的维生素D制剂经常与维生素A结合在一起,而维生素A容易在人体内蓄积造成中毒,且中毒后果严重,所以在补充维生素D制剂的时候要特别注意避免维生素A过量引起的中毒。另外,在补充维生素D的过程中可以监测血液的生化指标,根据结果适当调整剂量。

综上所述,预防婴幼儿佝偻病的措施主要有三条:

第一、早晒太阳、防止灼伤。

第二、维D补充、防A过量。

第三、双胎早产、补D赶早。

相关推荐

补钙不会导致佝偻病

近日,有消费者反应宝宝吃含钙营养品,反而吃出了佝偻病。这种说法是否成立呢?相关营养专家表示:只要产品不掺假,营养素含量符合标准,“补钙补出佝偻病”这种说法在医学上不成立。 那么,宝宝为什么会得佝偻病呢?佝偻病的病因主要是由于维生素D和与骨生成有关的一种或几种营养素的摄入或生物利用度不足,造成生成的骨基质不能正常钙化所致。因此,维生素D预防佝偻病的关键,家长切忌忽视。 佝偻病,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一种慢性营养不良性疾病,大多是由于身体内维生素D缺乏引起钙磷代谢紊乱,而使骨骼钙化不良的一种疾病。那么,宝宝为什

维生素AD和钙可以同时吃吗 维生素AD滴剂和钙一起吃的好处

促进钙的吸收和利用 维生素AD滴剂同时含有维生素A和维生素D两种成分,维生素D可以促进骨骼生长、提升免疫力、治疗佝偻病同时还能促进小肠黏膜合成钙结合蛋白,增加肠道对钙的吸收,如果在食用维生素AD滴剂的同时服用钙剂,不仅可以同时补充维生素A和维生素D,而且还能促进钙的吸收和利用。

混合喂养的宝宝需要补充维生素D

混合喂养的宝宝是需要补充维生素D的,因为这个是预防佝偻病的,每个宝宝都是需要补充的,一般是要补充到宝宝三岁的时候。 由于混合喂养,很多家长觉得母乳当中的维生素D含量就可以满足宝宝了,但是母乳中其实维生素D含量很少。所以混合喂养的宝宝是需要补充维生素D的。但是应该根据配方粉罐上的成分表计算一下孩子每天维生素D的入量。如果宝宝每天能够接受600-800毫升配方奶,没有必要特别补充维生素D。 儿科医生表示,母乳和乳类中维生素D含量比较低,混合喂养的宝宝可以药物补充维生素D。纯母乳和混合喂养的宝宝,出生数天后开始

佝偻病能治愈吗 得佝偻病的原因

小儿患有佝偻病的因素有很多,具体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1、维生素D摄入不足:所谓的维生素D摄入不足主要是指外源性的维生素D,这主要是在小儿生长时期摄入的食物中维生素D的含量不能满足生长发育需要,因此容易造成佝偻病。 2、日照时间不足:内源性的维生素D缺乏主要是由于日照时间不足,因为皮肤的基底层贮存有7-脱氢胆固醇,经日光中紫外线照射后可转化为维生素D3,如果日照时间过短就会造成内源性维生素D缺乏,出现佝偻病的症状。 3、其它因素:导致小儿佝偻病还可能是由于食物中钙、磷含量不足、小儿生长发育过快维生素D含量

软骨病可以预防

1、注意母亲的孕期保健:母亲在怀孕期间应加强营养,多吃些富含蛋白质及维生素D的食物,如鸡蛋、瘦肉及动物肝脏等;并要多晒太阳;还应根据具体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维生素D制剂。 2、尽量采用母奶喂养:由于母奶中所含的钙、磷比例适当,使奶中的维生素D及钙均易于吸收,因此,有条件时应尽量让孩子吃母奶。 3、多晒太阳:由于晒太阳既经济、方便又安全,可认为是防治佝偻病的良好措施。一般如每天坚持晒太阳2小时左右,就能满足小儿对维生素D的需要。因此孩子满月后就可以开始晒太阳并且每天逐渐增加晒太阳的时间。但要注意:夏天晒太

宝宝为什么要补维生素

新生儿体内的维生素是出生前妈妈帮他贮备好的,一般情况下,前两个月不需要额外补充。可也有一些情况比较特殊,可能导致孩子不到两个月就出现维生素缺乏。 (1)母孕期不注意补充复合维生素,给婴儿的贮备不足。 (2)孩子早产,该贮存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比如铁)还来不及贮备充足。 (3)孩子出生后乳母偏食,奶中某些维生素供给不足,原有贮备很快消耗殆尽,不及时补充维生素必然会缺乏。所以,在补不补维生素和补多少的问题上也应遵循个体化原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新生儿期孩子很少晒太阳,而能在体内合成维生素D的先决条件是皮肤要接

怎样通过食物预防佝偻病

误解一:把佝偻病称为“缺钙”。 所以,一些家长认为补钙就是预防佝偻病,这种认识虽然较过去明显减少,但仍然存在。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主要是由于体内维生素D不足,致使钙、磷代谢失常的一种慢性营养性疾病,“缺钙”是继发于维生素D不足,当然,也有部分小儿是单纯摄钙不足,或两者兼而有之,也就是说,V-D不足,摄钙不足,或两者兼有,都可导致佝偻病,而最常见的是V-D不足,所以把佝偻病称为缺钙是不恰当的,容易引起人们的误解。由于这样的误解,在没有医生指导下,一些家长十分重视补钙,给小儿吃各种各样的钙,而不补充足量的V-

预防宝宝发生佝偻病的方法

1、晒太阳 增加宝宝的户外活动并多晒太阳,有利于产生内源性维生素D。 2、补充维生素D 及时添加含维生素D较多的食品或辅食,补充维生素D。 3、补充钙剂 维生素D治疗期间应同时服用钙剂。 4、药物预防 每日口服维生素D预防量400~800单位,是预防宝宝佝偻病的重要方法。 5、母乳喂养 提倡母乳喂养,母乳是宝宝成长唯一最自然、最安全、最完整的天然食物,营养丰富,含有宝宝所需的所有营养和抗体,保证宝宝的正常、健康发育。

维生素D补充讲究多你还在不靠谱的“晒娃”吗

主观型:冬天补D就可以了,夏天不用多此一举。 靠谱指数--1颗星,推荐指数--1颗星 0-3岁婴幼儿,尤其是早产儿、双胞胎以及人工喂养的婴儿,是缺乏维生素D的主要群体,因为他们先天的营养储备不足,后天如果摄入不足,佝偻病发生风险会大大增加。特别是在寒冷的北方冬春季和南方的梅雨季节,日照并不能满足日常所需,合理补充维生素D预防佝偻病尤为重要。 因此,“冬补,夏不补”的观点是错误的,紫外线照射皮肤合成维生素D量的多少与年龄、性别、纬度、皮肤裸露面积、照射时间、紫外线强度、皮肤颜色等多种因素有关。随着环境污染

引发佝偻病的原因是什么

我们平常之事经常会听说到佝偻病这种疾病,但是很少的人去想是什么原因引发的佝偻病,今天我们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是什么原因引发的佝偻病,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特别是还是还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家长们更要重视了。 日照不足 皮肤内7-脱氢胆固醇需经波长为296-310nm的紫外线照射始能转化为维生素D 3,因紫外线不能通过玻璃窗,故婴幼儿缺乏户外活动即导致内源性维生素D生成不足;大城市中高大建筑可阻挡日光照射,大气污染如烟雾、尘埃亦会吸收部分紫外线;冬季日照短、紫外线较弱,容易造成维生素D缺乏。 摄入不足 天然食物中含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