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拔罐部位图解 咳嗽辩证分型
咳嗽拔罐部位图解 咳嗽辩证分型
1.风寒束肺:咳嗽白痰,鼻塞流涕,恶寒发热,头痛,全身酸楚,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2.风热犯肺:咳嗽黄痰,粘稠难以咳出,口干咽痛,头痛身热,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3.燥热伤肺: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甚则痰中带血,咳痰不爽,鼻燥咽干,胸闷而痛,头痛发热,便干尿赤,舌红少津,苔薄白,脉细数。
1.痰湿阻肺:咳嗽痰多,色白,呈泡沫状,易于咳出,咳声重浊,胸部满闷或喘促短气,纳呆腹胀,舌淡,苔白腻,脉濡滑。
2.肺肾阴虚:干咳无痰或少痰,痰黏带血,口干咽燥,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形体消瘦,舌红,少苔,脉细数。
3.脾肾阳虚:咳嗽气喘,动则尤甚,痰液清稀,面色淡白,形寒肢冷,或肢体水肿,小便不利,舌淡,苔薄白微腻,脉沉细。
4.肝火灼肺:咳嗽气逆,阵阵而作,痰少而黏,咳吐不易,甚则痰中带血,胁肋胀痛,咽喉干痒,目赤口苦,便秘尿赤,舌边尖红,苔薄黄,脉弦数。
咳嗽拔火罐的位置图片 咳嗽拔罐取穴方解
咳嗽病变在肺,按俞,募配穴法取肺俞,中府调理肺脏气机,宣肺化痰;风寒束肺者配风门,合谷以祛风宣肺;风热犯肺者配大椎,曲池,尺泽以祛风清热;燥热伤肺者配太溪,照海以润燥止咳;痰湿阻肺者配足三里,丰隆以化痰止咳;肝火灼肺者配行间,鱼际以泻肝清肺;肺肾阴虚者配肾俞,膏肓,太溪以滋阴降火;胸痛者加膻中宽胸理气;胁痛者加阴陵泉,三阴交,健脾利湿。
咳嗽拔罐拔哪个位置图 咳嗽拔火罐效果好吗
咳嗽拔罐有一定的效果。
拔罐通过罐体边缘及负压吸吮,温熨皮肤,牵拉挤压浅层肌肉,刺激经络、穴位,可以有效刺激穴位,加快血液循环,疏通经络,调畅气血,防治多种疾病,对咳嗽也可以起到一定的防治作用。咳嗽拔罐的位置应该根据不同类型的咳嗽症状进行选择。
咳嗽拔火罐效果好吗 燥邪伤肺型咳嗽拔罐位置
取穴:肺俞,风门,脾俞穴
操作方法:留罐法,用闪火法在穴位上留罐,1日1次,每次10-15分钟。
疗程:6次为一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天,再进行下一疗程。
咳嗽拔罐拔哪个位置图 风热犯肺型咳嗽拔罐位置
取穴:大椎,肺俞,尺泽,列缺,少商。
操作方法:先用三棱针点刺大椎,少商穴,出血后用闪火法吸拔大椎穴,再用闪火法在其他穴位留罐,1日1次,每次10-20分钟。
疗程:3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一天,再进行下一疗程。
感冒能不能拔罐呢
感冒是外感风邪侵袭人体的一种外感疾病,所以应选用祛风邪解表证的穴位,常用拔罐的部位是选三大穴位,一个是大椎穴,另两个分别是肺腧、风门穴,每天选穴两个,三个穴位交替选用,拔罐的时间也很重要,大火罐吸力较强,每次可以拔5-10分钟,小罐吸力相对弱,每次可以拔10-15分钟,早晚各一次,坚持3-5天。
按照中医理论,肺主肃降。清气上升,提供人体需要的氧气,浊气下降,以浊气下达小腹为顺,通过胃肠排出。肃降不利,才导致气逆而咳。胃肠有阻遏肺气肃降之嫌,所以加拔胃肠部位。吸拔华盖区可以治疗咳嗽,效果较好。对于感冒伴有咳嗽应拔华盖区。有的感冒是由于胃肠问题引起的,所以,脐中区及附近的胃肠区、气海区,应该根据需要上罐。
通过上述的介绍,我们知道了感冒能拔罐,只是在拔罐的时候我们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穴位来进行,这样才会对感冒有治疗的效果,另外在感冒了后也要注意饮食,尽量吃的清淡点,而且还要多喝水,情况严重者要到医院进行治疗。
咳嗽拔罐部位图解 咳嗽拔罐治疗处方
主穴:肺俞,中府。
配穴:风寒书费者加风门,风热犯肺者加大椎;燥热伤肺者加肝俞,肾俞;痰湿阻肺者加足三里,丰隆;肝火灼肺者加鱼际;肺肾阴虚者加肾俞,膏肓;脾肾阳虚者脾俞,肾俞,关元,足三里。
疗程:每日1次,每次留罐10-15分钟,5天为1疗程。
咳嗽拔罐部位是哪里
主穴:肺俞,中府。
配穴:风寒书费者加风门,风热犯肺者加大椎;燥热伤肺者加肝俞,肾俞;痰湿阻肺者加足三里,丰隆;肝火灼肺者加鱼际;肺肾阴虚者加肾俞,膏肓;脾肾阳虚者脾俞,肾俞,关元,足三里。
疗程:每日1次,每次留罐10-15分钟,5天为1疗程。
咳嗽病变在肺,按俞,募配穴法取肺俞,中府调理肺脏气机,宣肺化痰;风寒束肺者配风门,合谷以祛风宣肺;风热犯肺者配大椎,曲池,尺泽以祛风清热;燥热伤肺者配太溪,照海以润燥止咳;痰湿阻肺者配足三里,丰隆以化痰止咳;肝火灼肺者配行间,鱼际以泻肝清肺;肺肾阴虚者配肾俞,膏肓,太溪以滋阴降火;胸痛者加膻中宽胸理气;胁痛者加阴陵泉,三阴交,健脾利湿。
中医养生之拔罐的预防保健
预防保健:
1.咳嗽拔罐疗法
主穴选定喘穴、肺俞穴;风寒咳嗽配风门穴;风热咳嗽配大椎穴。用闪火法拔罐,留罐8~10分钟(年龄较小的小儿罐内负压宜小,负压过大易伤患儿皮肤),小儿也可采用闪罐法,每日1次,3~5次为1个疗程。
2.颈肩综合征拔罐疗法
患者取俯卧位,医生在酸胀、麻木及疼痛的颈肩部胸锁乳突肌、斜方肌外上缘处皮肤上涂抹适量跌打万花油,将火罐吸附于皮肤上,并于病变部位来回推动火罐,以局部皮肤出现紫红色或紫黑色痧点为宜。走罐后采用三棱针在痧点局部点刺,选口径适中的火罐用闪火法在上述部位拔罐,留罐约10分钟,每处出血约 2~3毫升,隔日一次,5次为1个疗程。
3.膝关节炎拔罐疗法
可采用药罐疗法:将羌活、独活、防风、木瓜、桑枝、川断、牛膝、杜仲、艾叶、鸡血藤、川芎、当归各15克装入布袋内,加清水煮沸5分钟,再把小号竹罐投入药汁内煮10分钟,使用时用镊子夹起竹罐直接叩于患侧内、外膝眼及鹤顶穴处,每次15分钟,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咳嗽拔火罐效果好吗 风寒袭肺型咳嗽拔罐位置
方法1:
取穴:大椎,肺俞,风门,曲池穴。
操作方法:刺络放血加留罐法,先用三棱针点刺大椎,出血后,用闪火法吸拔大椎穴,再用闪火法在其他穴位留罐,1日1次,每次10-20分钟。
疗程:6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天,再进行下一疗程。
方法2:
取穴:取背部第7颈椎到第12胸椎两侧。
操作方法:将润滑液或温水涂抹于背部及罐口,沿夹脊穴或膀胱经循行部位连续走罐,以皮肤潮红为度。1日1次,每次15-25分钟。
疗程:6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天,再进行下一个疗程。
拔火罐的预防保健
1.咳嗽拔罐疗法
主穴选定喘穴、肺俞穴;风寒咳嗽配风门穴;风热咳嗽配大椎穴。用闪火法拔罐,留罐8~10分钟(年龄较小的小儿罐内负压宜小,负压过大易伤患儿皮肤),小儿也可采用闪罐法,每日1次,3~5次为1个疗程。
2.颈肩综合征拔罐疗法
患者取俯卧位,医生在酸胀、麻木及疼痛的颈肩部胸锁乳突肌、斜方肌外上缘处皮肤上涂抹适量跌打万花油,将火罐吸附于皮肤上,并于病变部位来回推动火罐,以局部皮肤出现紫红色或紫黑色痧点为宜。走罐后采用三棱针在痧点局部点刺,选口径适中的火罐用闪火法在上述部位拔罐,留罐约10分钟,每处出血约2~3毫升,隔日一次,5次为1个疗程。
3.膝关节炎拔罐疗法
可采用药罐疗法:将羌活、独活、防风、木瓜、桑枝、川断、牛膝、杜仲、艾叶、鸡血藤、川芎、当归各15克装入布袋内,加清水煮沸5分钟,再把小号竹罐投入药汁内煮10分钟,使用时用镊子夹起竹罐直接叩于患侧内、外膝眼及鹤顶穴处,每次15分钟,隔日1次,10次为1 个疗程。
咳嗽拔火罐的位置图片 咳嗽拔罐注意事项
1.留罐期间,应随时注意病人反应及罐内情况变化,若拔罐后病人头晕目眩,面色苍白,恶心呕吐,肢凉,周身冷汗,脉细弱无力,应立即取罐让病人平卧,保暖,饮温开水或糖水,重者可刺人中,内关,足三里等穴,对年老体弱,儿童,精神紧张,饥饿,初诊病人,更应注意防止出现不适。
2.走罐法至背部两侧皮肤呈现充血或瘀血为度,年老幼小或瘦弱患儿,只选双侧肺俞拔罐五分钟。
中暑拔罐位置图 中暑辩证分型表现
1.阳暑证:身热口渴,大汗,胸闷,心悸,全身乏力,小便黄赤,或壮热面赤,烦渴引饮,汗出恶热,舌淡红,苔薄白,脉洪大有力或滑数。
2.阴暑证:身热头痛,恶寒无汗,口渴不甚,胸闷不舒,困倦,舌苔白泥,脉洪大而缓,或自利不渴,呕吐腹泻,泄泻,不欲饮食,苔白腻,脉沉迟,多由阳暑转化而来。
3.暑厥:高热烦躁,面色苍白或潮红,呼吸急促,高热无汗,皮肤灼热,舌红或红绛,苔燥无津,脉细促或脉伏欲绝,甚则神昏谵语,晕厥,痉挛,抽搐。
4.暑风:高热神昏,手足抽搐,角弓反张,牙关紧闭,皮肤干燥,唇甲青紫,脉细弦紧或脉伏欲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