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的分类大全
骨折的分类大全
1。依据是否和外界相通骨折的分类为开放性骨折和闭合性骨折。
2。依据程度骨折的分类为完全性骨折和不完全性骨折。
3。依据形态骨折的分类为横形、斜形及螺旋形骨折,粉碎性骨折,压缩骨折,星状骨折,凹陷骨折,嵌入骨折,裂纹骨折,青枝骨折和骨骺分离。
4。依据解剖部位骨折的分类为椎体骨折,附件骨折,长骨的骨干骨折,骨骺分离,干骺端骨折,关节内骨折等。
5。依据骨折前骨组织是否正常骨折的分类为外伤性骨折和病理性骨折。
6。依据稳定程度骨折的分类稳定性骨折和不稳定性骨折。
7。依据骨折后的时间骨折的分类为新鲜骨折和陈旧性骨折。
骨折分类
(1)按骨折侧分为:单侧骨折、双侧骨折。
(2)按骨折部位分为:髁头骨折、髁颈骨折、髁颈下骨折、矢状骨折。
(3)按移位骨折块与关节窝的相对位置分为:移位性骨折和脱位性骨折。
(4)按骨折移位方式分为:无移位、错动移位、弯曲移位、重叠移位。
骨折如何分类
1.根据骨折的程度
(1)不完全性骨折。骨的连续性未完全破坏,或仅一部分骨小梁的连续性中断,临床好处理,预后较好。
(2)完全性骨折。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全部中断。
2.根据骨折处是否与外界相通
(1)开放性骨折。骨折部位的皮肤或动膜破裂,骨折断端直接或间接与外界相通。如合并腔耽或尿道破裂的耻骨骨折,合并直肠破裂的既尾骨骨折。这种骨折容易合并感染。
(2)闭合性骨折。骨折处皮肤或动膜完整,不与外界相通。
3.根据骨折端的稳定程度
(1)稳定性骨折。骨折端不易移位或复位后不易再发生移位。一般都保持良好的解剖对线,如裂缝骨折、青枝骨折、横形骨折、嵌插骨折及压缩性骨折等。
(2)不稳定性骨折。骨折端易移位或复位后易再发生移位,如斜形骨折、螺旋形骨折及粉碎性骨折等。暴力的作用、肢体远侧段的重量、肌肉的牵拉以及搬运或治疗不当,均可造成骨折的断端移位。这样骨折就不可能愈合成原来的样子。
此外,根据骨折后就诊的时间可分为新鲜骨折(伤后2—3周)和陈旧性骨折(3周以上)。根据受伤前骨路是否正常可分为外伤性骨折(原来骨头没病,仅仅因受伤而发生骨折者)和病理性骨折(骨路先患病,在外力打击下又发生骨折)。
髌骨骨折能长回原来形状吗
髌骨骨折能不能长好,要看髌骨骨折以后的处理方式。
如果髌骨骨折分离移位小于4毫米,这种骨折选择保守治疗,石膏外固定,一般来说是能够很好地愈合的。
如果髌骨骨折分离移位大于4毫米,或者是髌骨骨折成粉碎状,关节面破坏严重,这时候需要经过手术治疗,经过手术治疗以后有一部分能较好地恢复,但是如果关节面儿损伤破坏实在严重,可能会出现术后的创伤性关节炎,会影响关节面,当然也能长好,但是会影响关节的屈伸活动。
特殊凹陷性骨折分类
凹陷性骨折(depressed fracture of the skull)指骨折局部以骨板凹陷(多0.5cm以上)为主要特征的一类骨折,它可以单独或与线状骨折合并发生。一般在致伤物作用面较局限、作用力较大且作用速度不快时才能形成,最多见于钝器打击时,也能见于锐器砍伤时。凹陷性骨折一般较局限,能较好地反映致伤物作用面的大小和形状。
较特殊的凹陷性骨折分类
乒乓球样骨折
一般见于婴幼儿,因其颅骨有机成分为主,弹性好而不容易在受伤时破裂,仅在受力作用的局部颅骨像乒乓球样被压陷变形,但不出现骨折线。伤者一般无明显脑损伤症状,多可自动恢复。
舟状骨折
指象小船样凹陷的骨折,一般多见于条形棍棒垂直用力打击时,也能见于锐器垂直砍伤时,两者舟状骨折也有些差异。舟状骨折凹陷最深处为主骨折线处,两侧骨折片倾斜性凹陷,凹陷骨折的边缘有伴行骨折线。锐器砍伤所致者,主骨折线处的骨膜被整齐的砍裂开,颅骨外板上可留下或浅或深的砍痕(外板局部缺损);而钝器(如棍棒)所致者没有这些特征,但其中间的主骨折线不平直,甚至可见分支的延伸骨折线。
阶梯状骨折
指凹陷骨折片呈阶梯状分层下陷。多见于锤面或斧背倾斜打击时。凹陷骨折的边缘有时可见局部外板塌陷形成的骨质挤压缘,被认为是金属类钝器打击的特征。
套环状骨折
见于圆形锤面或斧背垂直打击颅盖部时。作用面在导致所接触的颅骨向下凹陷时,因力的传导,可以同时有环行的伴行骨折线出现,或者还伴有放射状骨折线。
对于那些有了宝宝的妈妈们来说,多了解了解这些是很有必要的呢。孩子会逐渐长大,尤其是男孩子,都难免会有磕磕碰碰的,所以,虽这些有一定的了解之后,才能够更好的帮助孩子呢。
骨盆骨折的疾病分类
(1)依据骨盆骨折后形态分类:可分为压缩型(compressiontype)分离型(separationtype)和中间型(neutraltype。
①压缩型:骨盆侧方受到撞击致伤例如机动车辆撞击骨盆侧方,或人体被摔倒侧位着地,夜间地震侧卧位被砸伤等骨盆受到侧方砸击力鵻先使其前环薄弱处耻骨上下支发生骨折应力的继续,使髂骨翼向内压(或内翻),在后环骶髂关节或其邻近发生骨折或脱位鵻侧方的应力使骨盆向对侧挤压并变形。耻骨联合常向对侧移位髂骨翼向内翻骨盆为环状伤侧骨盆向内压、内翻使骨盆环发生向对侧扭转变形。
②分离型:系骨盆受到前后方向的砸击或两髋分开的暴力,例如摔倒在地俯卧位骶部被砸压;或俯卧床上骶后被建筑物砸压健康搜索两髂前部着地,两侧髂骨组成的骨盆环前宽后窄反冲力使着地重的一侧髂骨翼向外翻,先使前环耻坐骨支骨折或耻骨联合分离,应力的继续髂骨更向外翻,使骶髂关节或其邻近发生损伤骨盆环的变形是伤侧髂骨翼向外翻或扭转,使与对侧半骨盆分开,故称分离型或开书型由于髂骨外翻h使髋关节处于外旋位。
③中间型:骨盆前后环发生骨折或脱位但骨盆无扭转变形。
(2)依据骨盆环稳定性分类:前环骨折如耻骨支骨折,髂前上棘撕脱骨折等均不破坏骨盆的稳定性,后环骶髂关节及其两侧的骨折脱位和耻骨联合分离,都破坏了骨盆的稳定性,为不稳定骨折
骨折的临床分类
1.根据骨折处皮肤、黏膜的完整性分类
依据骨折是否和外界相通可分为:
(1)开放性骨折(open fracture):骨折附近的皮肤和黏膜破裂.骨折处与外界相通,耻骨骨折引起的膀胱或尿道破裂,尾骨骨折引起的直肠破裂,均为开放性骨折。因与外界相通,此类骨折易受到感染。
(2)闭合性骨折(closed fracture):骨折处皮肤或黏膜完整,不与外界相通。此类骨折没有感染。
2.根据骨折的程度和形态分类
(1)依据骨折的程度分类
1)完全性骨折: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全部中断,管状骨骨折后形成远、近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骨折段。横行、斜行、蝶旋形及粉碎性骨折均属完全性骨折。
2)不完全性骨折: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仅有部分中断,如颅骨、肩胛骨及长骨的裂缝骨折,儿童的青枝骨折等均属不完全性骨折。
(2)依据骨折的形态分类
1)横行、斜行及螺旋形骨折:多发生在骨干部。
2)粉碎性骨折:骨碎裂成两块以上,称粉碎性骨折。骨折线呈“T”形或“Y”形时,又称“T”形骨折或“Y”形骨折。
3)压缩骨折:松质骨因压缩而变形,如椎体和跟骨。
4)呈状骨折:多因暴力直接着力于骨面所致,如颅骨及髌骨可发生星状骨折。
5)凹陷骨折:如颅骨因外力使其发生部分凹陷。
6)嵌入骨折:发生在长管骨干骺端皮质骨和松质骨交界处。骨折后,皮质骨嵌插入松质骨内,可发生在股骨颈和肱骨外科颈等处。
7)裂纹骨折:如长骨干或颅骨伤后可有骨折线,但未通过全部骨质。
8)青枝骨折:多发生在小儿,骨质部分断裂,骨膜及部分骨质末断。
9)骨骺分离:通过骨骺的骨折,骨骺的断面可带有数量不等的骨组织,是骨折的一种。
3.依据解剖部位来分类
如脊柱的椎体骨折、附件骨折、长骨的骨干骨折、骨骺分离、干骺端骨折、关节内骨折等。
肩胛骨骨折如何诊断
肩胛骨骨折分类,依据其解剖分为关节盂骨折、肩胛骨折、肩胛突起(如肩峰、喙突)骨折、肩胛因骨折和肩胛骨体部骨折等。
1.肩关节盂骨折
(1)Ⅰ型:关节盂边缘骨折,撕脱骨折是不稳定骨折,直接撞伤所致的骨折是稳定骨折。
(2)Ⅱ型:关节孟斜行骨折。
(3)Ⅲ型:斜行骨折线延伸至肩胛因内上角,常合并肩峰骨折、锁骨骨折或肩锁关节脱位。
(4)Ⅳ型:常由直接暴力引起。
(5)V型:为粉碎骨折。
2.肩胛颈骨折(scapular neck fracture)
按肩胛骨骨折部位分类有3种基本类型:①解剖颈骨折;②外科颈骨折;③肩胛颈颈部骨折。骨折移位<1 cm。成角<40°为稳定骨骨折;移位>1cm,成角>40°为不稳定骨折。
3.肩胛体骨折(scapular body fracture)
肩胛体被肌肉包裹,一般情况下都由高能暴力引起肩胛体骨折。由于有肌肉群包裹故大多数骨折移位少,愈台较快且很少留下功能残疾。
4.喙突骨折(coracorid fracture)
5.肩峰骨折
6.肩胛因骨折
肩胛因周围被肌肉包裹,常合并肩胛体骨折,在一项调查中。70%肩胛骨骨折患者3~7年后仍遗留骨折处疼痛,肩外展力弱。
骨盆骨折的治疗
(1)手术时机最好在伤后7天以内进行,最晚不超过14天,否则复位难度将大大增加,畸形愈合及不愈合的发生率也明显增高
(2)根据骨折分类选择治疗方式AO分类中的A型骨盆骨折属于稳定性骨折,一般予以保守治疗,卧床休息4~6周,早期下地行走锻炼;B型骨折为前环损伤,仅须行前方固定;C型骨折为后环或前后联合损伤,需要行骨盆环前后联合固定。
(3)手术指征①闭合复位失败;②外固定术后残存移位;③耻骨联合分离大于2.5cm或耻骨联合交锁;④垂直不稳定骨折;⑤合并髋臼骨折;⑥骨盆严重旋转畸形导致下肢旋转功能障碍;⑦骨盆后环结构损伤移位>1cm,或耻骨移位合并骨盆后方不稳,患肢短缩>1.5cm;⑧无会阴污染的开放性后方损伤。⑨耻骨支骨折合并股神经、血管损伤,⑩开放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