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小儿推拿健脾胃手法图 推四横纹

小儿推拿健脾胃手法图 推四横纹

定位:掌面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掌关节横纹处。

推拿方法:将孩子四指并拢,家长用拇指指腹从孩子食指推到小指部位,或用拇指指甲分别掐四个指间关节横纹处,推100-200次,掐5-10次。

小儿惊吓推拿手法带图 分推大横纹

定位:位于腕掌横纹处,近拇指端称阳池,近小指端称阴池。

推拿手法:用拇指指腹从患儿大横纹正中总筋处向两侧分推100次,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

推拿功效:推大横纹有行滞消食,养心安神的作用,主治小儿惊风,烦躁不安,腹胀腹泻,呕吐,痰涎壅盛等病症。

小儿推拿健脾胃手法图 揉板门

板门位于手掌大鱼际表面(双手拇指近侧,在手掌肌肉隆起处)。用拇指指端揉按小儿大鱼际称揉板门或运板门,操作100-300次。

作用:健脾和胃,消食化积,主治食积,腹胀,呕吐,泄泻,食欲不振,气喘,嗳气等病症。

小儿推拿治疗积滞怎么推拿

乳食内积小儿推拿

治则:消食导滞,调理脾胃。

推拿处方:补脾经,揉板门,清大肠,推四横纹,运内八卦,分推腹阴阳,揉天枢。

推拿方解:补脾经以健脾助运;揉板门,运内八卦以理气和中,清大肠,推四横纹以消食导滞;分推腹阴阳,揉天枢以调和气血。

脾虚夹积小儿推拿

治则:健脾助运,消补兼施。

推拿处方:补脾经,运内八卦,揉四横纹,清大肠,揉外劳宫,摩中脘。

推拿方解:补脾经以健脾助运,运内八卦以理气消食,揉四横纹,清大肠以消食化积;揉外劳宫以温阳益气;摩中脘以理气和中,调和气血。


小儿感冒怎么按摩 儿童感冒护理注意

1.患病期间,宜给患儿多饮水,给予易消化的清淡饮食,并注意观察病情变化。

2.感冒流行期间可应用食醋熏蒸法,有消毒空气,预防感冒的作用。

小儿推拿通便手法图解,小儿通便的推拿方法

宝宝受寒呕吐怎么推拿

推拿处方

治则:温中散寒,和胃降逆。

推拿处方:补脾经,横纹推向板门,揉外劳宫,推三关,推天柱骨,揉中脘。

推拿手法

补脾经:患儿侧卧,推拿者一手扶住患儿前臂,另一手以拇指螺纹面在患儿拇指末节螺纹面做顺时针方向旋转推动,反复操作100次。

横纹推向板门:患儿仰卧,推拿者站在患儿侧方,一手扶患儿前臂,另一手以拇指螺纹面按揉患儿手掌大鱼际,反复操作300次。

揉外劳宫:患儿仰卧,推拿者站于患儿侧方,用一手拇指端在患儿外劳宫(手背侧,第1,2掌骨之间,掌指关节后0.5寸处)环揉300次。

推三关:患儿仰卧,推拿者用拇指绕侧面或食指,中指指腹沿患儿前臂桡侧,从患儿腕部向肘部直推,反复操作200次。

推天柱骨:用拇指或食指,中指而致,自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做直推,推200次。

揉中脘:用指端或掌根按揉脐上四寸处,位于剑突与脐连线中点的中脘穴,反复操作300次。

推拿方解

推天柱骨和胃降逆,祛寒止呕,配横纹推向板门善止一切呕吐,补脾经,揉中脘以健脾和胃,推三关,揉外劳宫温中散寒。

小儿推拿健脾胃手法图 揉足三里

定位:小腿外膝眼下四横指(孩子的手),胫骨外侧约1横指处。

推拿方法:家长用拇指指端着力,在小儿外膝眼下方的足三里处按揉300次。

小儿推拿健脾胃手法图 补脾经

脾经位于拇指桡侧缘或拇指末节螺纹面,推拿时用拇指螺纹面着力,在小儿拇指的螺纹面旋推500次。

作用:健脾养胃,调理肠道,主治食欲缺乏,消化不良,疳积,腹泻,咳嗽,消瘦等病症。

相关推荐

小儿治哮喘怎么治

风寒型实喘手法 主证:哮喘的症状较为严重,通常伴随感冒的症状,如头痛怕冷,发烧体热且无汗等,此外还有排泄不畅,可见大便结燥,小便赤涩表现。 拿主穴:1.揉小天心穴5分钟,揉一窝风3分;2.补肾经5分钟,清天河水1分钟,清板门穴5分钟。 主穴功效:揉小天心和一窝风可通窍开络,有散寒之功。 拿配穴 :1.逆运内八卦2分钟,横纹4分钟;2.揉小横纹5分钟,肺经5分钟,下六腑5分钟;3.揉二人上马3分钟。 配穴功效:逆运内八卦,横纹可平和气,减缓胸闷气短的症状,并可缓解腹胀;横纹

小儿治睡眠易惊

一、小儿治睡眠易惊的方法 主要选穴:包含心经、肝经、总经、大横纹、小天心、内八卦、囟(xìn)门等。 1、捣小天心和总筋5分钟(四指屈曲,同时捣击小天心和总筋)。 2、分阴阳2分钟(分阴阳力度可大些,时间可缩短些)。 3、补肾5分钟,揉二马3分钟。 4、清天河水2分钟。 二、小儿治睡眠易惊的注意事项 1、由于小儿皮肤娇嫩,小儿手法应轻柔,切忌手法过于生硬。 2、一定要对症治疗,先明确诊断,排除其他气质性病变后,再用小儿治疗。 3、检查小儿是否缺钙。缺钙儿童易出现睡卧不宁,若有缺钙现象,应

小儿怎么消积

伤食积滞拿化积手法 主证:脘腹胀满,拒按,因胀痛而啼脑,不思乳食,嗳腐吞酸,或伴随呕泻酸臭,食物残渣,呕泻后胀痛暂减而安,夜卧不宁,手足心发热,或身热夜甚,面色青黄,舌红,苔厚腻,脉滑实,指纹紫滞。 治疗原则:消积导滞,健中行气。 拿处方:补脾土,揉板门,揉脾俞,揉足三里,平肝木,平运内,外八卦,横纹,揉天枢,清大肠,清天河水,退六腑,揉小天心,分手阴阳。 拿方义:脾土,板门,脾俞,足三里等均是脾疾病的常用穴位,之能健脾,促运化,对一切脾系病症均可用之;肝主疏泄,平肝木能行疏泄,助运化;

小儿脾虚手法解 小儿脾虚拿的保健功效

小儿脾虚拿的保健作用主要表现为健脾,增进食欲,增强体质,适宜于调理脾虚弱,食少吐泻,疳积等症。

小儿可以治肺炎吗

小儿可以辅助治肺炎。 引起肺炎的细菌或病毒是邪气,它们能侵入人体,并停留在肺部产生炎症,是因为患儿自身抵抗能力不足以防御它,围剿它,消灭它和祛除它,即正气不足。小儿不可能直接死细菌,捏碎病毒,它是通过祛风、散寒、清热、化痰、润燥等所谓祛邪的治法或益气、助阳、滋阴等扶助正气的治法改变人体内部环境,增强人体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作用。肺炎手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风邪闭肺型肺炎手法 主证:发热,咳嗽气急,痰稠黏黄,气促鼻煽,面红唇赤,咽红,指纹青紫。 手法:清肺经100次,清天河水10

小儿脾虚手法脾经

拿者用拇指直位于小儿拇指指纹面的穴位,即脾经,自指根向指尖200-500次。

宝宝流口水怎么

宝宝流口水之因有虚实两种。 虚在脾土,因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致中虚不摄,廉泉,玉液不守,津液失约,令涎液直流,渍于颐间,发为本病。实为积热,热性熏蒸上迫,使津液奔腾而上,为涎液多之基础,而热则缓,缓则廉泉开,不能制约其液,亦使涎流不止。 具体手法如下: 脾湿热型流口水拿 主证:口角流涎,涎液粘稠,或有味,或口角赤烂,口渴思饮,小便短赤,大便秘结,啼哭烦躁,舌红苔黄,脉弦数,指纹紫滞。 治则:清热泻脾。 拿处方:清经,清板门,横纹向板门,运水入土,退六腑,横纹,拿喉节,揉上廉泉,揉天突。

小孩热呕吐怎么

小儿热呕吐的具体手法如下: 治法:清热和,理气导滞。 拿处方:清脾经,经,大肠,退六腑,运内八卦,横纹向板门,下天柱骨,下七节骨,分腹阴阳,赤凤摇头,揉总筋。 拿方解:清脾经,经,配下天柱骨,赤凤摇头,揉总筋,可清中集积热,和降逆以止呕;六腑,重在清肠之积热;运内八卦,横纹向板门,分腹阴阳,意在理气宽中,除胀消满;清大肠,下七节骨,功于泄热通便,使腑气得以通降下行,诸穴合用,而无呕吐之虞。

宝宝厌食怎么

宝宝脾运失健厌食手法 治法:健脾助运,佐以消食和中。 手法:补脾经,虎口三关,揉外劳宫,摩腹,食窦,揉脐,脾俞,运内八卦。 方解:《诸病源候论》云:“脾者脏也,者腑也,脾二气相为表里。为水谷之海,主受盛饮食者也。脾气磨而消之,则能食。”故补脾经,摩脾俞,虎口三关,揉外劳宫,以补脾健中;摩腹,食窦,揉脐,运内八卦,以消食和中。 宝宝阴不足厌食手法 治法:养育阴,生津润燥。 手法:清经,大肠,掐四横纹,运内八卦自坤经对至乾,膊阳池,摩脾俞,膏肓俞。 方解:清经,大肠,

穴位按摩助宝宝消化不良

第一步:补脾经 小儿中脾经位于小儿大拇指的指腹螺纹面上,通过补脾经能够健脾、补气血,适用于脾虚弱和气血不足引起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进行拿时 用拇指螺纹面着力,在小儿拇指的螺纹面旋转向指根方向300次。 第二步:大肠 大肠穴位于小儿食指的桡侧缘,从指尖开始到指根所形成的一条直线上。大肠可以刺激相应的反射区调理小儿肠道功能。在进行拿时可将小儿的食指固定,用右手的拇指外侧端沿着穴位,注意的时候应当向从指尖向指根部100次,然后再从指根部向指尖处100次。 第三步:运水入土 运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