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选对降压药了吗
你选对降压药了吗
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去追求所谓的“好药”,普遍认为“新药、贵药”就是“好药”,并且认为作用越强,起效越快的药就是“好药”。因此,许多高血压病人在对降压药的选择上,往往是以能否“吃了就降压”为标准,把能否迅速控制血压当作惟一标准,迫切要求在两三天内就把血压降至正常。而一旦血压暂时降了下来,又不再重视用药,不久血压又升上去。这样,血压降了又升,升了就降,极易造成血压反复波动和频繁更换药物现象。
研究表明,血压波动的幅度过大,对靶器官的损害作远较高血压本身的危害更大,使得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病率增加,引起冠心病、中风和肾损害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病率显著增高,对患者健康和生命构成极大威胁。
近年来,随着长效降压药和缓释降压药的广泛应用,医学专家再次指出,平稳控制血压才是正确的药物治疗原则,好药并非那些短效、快效的降压药,而是那些能够平稳降压的长效降压药。因此,患了高血压病后千万不要盲目去追求所谓迅速降压的“好药”,而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特别是老年病人应以长效降压药物为首选药物,只有做到了平稳降压,才能达到有效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的最终目的。
吃降压药血压降不下来怎么回事 降压药选择不当
使用降压的原则是根据病情的轻重、个体的差异、有无合并其他疾病以及病人的耐受性等因素来选择种类和服用剂量。很多时候降压效果不理想是因为所选择的降压类型或者使用剂量不合理所致,因此病人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摸索合适自身的药物。
iga肾病的治疗办法大全
通过药物治疗iga肾病
日用药的肾上腺皮质激素对蛋白尿的改善有益。对有IgA沉积的微小病变肾病则有可能缓解蛋白尿。合并使用环磷酰胺、潘生丁和华福林可减轻蛋白尿而对肾小球滤过率无影响,合并使用环孢素A也可减少蛋白尿,然也降低肌酐清除率。
严重IgA肾病使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静脉滴入期间,可停止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改善血尿和蛋白尿。对有高血压和重度蛋白尿的病例,使用转换酶抑制剂可减慢肾小球滤过率下降速率和减少蛋白尿,在重症IgA肾病中,转换酶抑制剂是首选降压药。
通过饮食调养治疗iga肾病
小蓟30g,生地20g,白茅根15g,竹叶12g,炒栀子、生干草各10g,大米100g,白糖适量。前6味水煎取汁,入大米煮成稀稠粥,加白糖调味即可。每日1剂,分2次服用。有清心除烦、凉血止血之功效。
通过日常生活的合理护理治疗iga肾病
避免感冒、劳累和使用肾毒性的中西药物并定期随诊观察是治疗肾病的重要一项。注意呼吸道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对iga肾病病人进行扁桃体切除有助于减轻血尿蛋白尿的发作,对肾功能可能具有长期保护作用。
降压药选你适合的
根据病情合理使用降压药物,使血压维持在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对减轻症状,延缓病情进展以及防止脑血管意外、心力衰竭和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都有作用。降压药物种类很多,各有其特点,目前趋向于作用持久,服用次数减少的长效制剂或剂型,以方便病人服用。
目前临床使用的降压药主要有四大类
1.ACEI类,即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常见的药品为洛汀新、蒙诺、压氏达等;
2.β受体阻滞剂,如倍他乐克、卡维地洛等;
3.利尿剂,如双氢克尿噻、吲哒帕胺等;
4.钙离子拮抗剂,如硝苯地平、尼群地平、络活喜等。
特殊人群如何选药
多数高血压患者会合并有心脏病、肾病、高血脂等,因此,有合并其他症状的患者,应正确选择降压药。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者
目前市场上的降压药不仅具有降压作用,不少降压药还可起到治疗、保护靶器官的效果。合并有冠心病的高血压患者,选择降压药时就应兼顾动脉粥样硬化、心绞痛、心肌梗塞的发生。
有过心梗、心绞痛史的患者,最好选择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或者ACEI.既能有效降压,也可有效地减少再次心梗几率。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者
利尿剂对血糖影响较大,必须使用时,可选用吲哒帕胺,对血糖没有太大影响。β受体阻滞剂可掩盖胰岛素治疗过程中因用药过量引发的低血糖症状,要谨慎服用。
ACEI和钙离子拮抗剂对血糖几乎无影响,是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首选药物。
高血压合并肾功能不全者
尼卡地平、硝苯地平等药代谢主要在肝脏,同时还可以维护肾脏血流量的正常运转。肾功能不全的早期高血压患者,也可选用ACEI类药。
高血压是常见的血管疾病,一旦被确诊,降压药需终身服用。但长期服用降压药对心、脑、肾可能有影响,如何把不良反应降到最低?
不要血压一高就服降压药
咳嗽、心跳加快、面色发红是服用降压药的常见反应,更严重的是对肝、肾功能的慢性损害,这些损害常在服药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发生。
是不是一发现血压升高就赶快服药呢?专家介绍,人体血压一直都在变化,如果测量方式不对,或刚做过剧烈运动后测血压,所测血压值往往不能反映人体血压的真实情况。如果测量方法正确,连续3次测量血压值高于正常值(高压不高于130mm/Hg,低压不高于90mm/Hg)时,可确诊为高血压。
即使高压在150mm/Hg、低压在100mm/Hg以下者,也不应立即服降压药,应改善生活方式,如限盐、戒烟、限酒。3~6个月后,如果血压仍没改善,可根据情况服用降压药物。
服用降压药物应考虑年龄因素
高血压不是“专拣老的捏”。虽然同是高血压,但每个人患病机理不同,如老年人患高血压主要原因是血管硬化,常表现为高压增高,这些患者宜选择钙离子拮抗剂,如络活喜、拜新同等,也可选择寿比山、双氢克尿噻等利尿剂。
青年人高血压主要与精神压力过大、过于兴奋有关,主要表现为低压高,这样的患者应选择抑制神经和内分泌的降压药物,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这些药物有雅施达、洛汀新等。
降压药有哪些
(1)利尿剂:双氢克尿臻,为最常用的噻臻类利尿剂。它能抑制肾小管对钠和水的再吸收,减少血容量,使血压下降。此外还有袢利尿剂,如速尿、利尿酸、丁尿胺等。还有保钾利尿剂,如螺旋内酯、氨苯蝶啶。亲脂性利尿剂,如钠催离等。
(2)中枢交感神经阻滞剂:可乐宁,兴奋中枢神经系统的α2受体,减少对心、肾、外周血管的交感神经冲动,使外周阻力、心输出量和心率均降低,而不影响肾血流。
(3)中枢及周围交感神经阻滞剂:利血平,能降低中枢及周围神经原去甲基肾上腺素储存量,从而使血压下降。
(4)周围阻滞剂:肌乙啶,为交感神经节后阻滞剂,可耗竭交感神经未稍去甲肾上腺素贮存而发挥降压作用。
(5)α受体阻滞剂:哌脞臻,可阻断α1受体,降低外周阻力。它不阻滞α2受体,对心输出量和心率影响小。此外还有酚妥拉明,可阻滞α1、α2受体,降低外周阻力,使心输出量增加、心率增快,最适用于嗜铬细胞瘤的高血压治疗。
iga肾病治疗
一般来说,把肾脏的病变统统的称为肾病,其中肾病有很多种,iga肾病是其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是肾小球系膜区以 IgA或 IgA沉积为主病变,可伴有不同程度蛋白尿,对人们的伤害很大。iga肾病治疗方法有哪些?是患者比较关心的问题,下边一起来详细的了解下。
通过药物治疗iga肾病
日用药的肾上腺皮质激素对蛋白尿的改善有益。对有IgA沉积的微小病变肾病则有可能缓解蛋白尿。合并使用环磷酰胺、潘生丁和华福林可减轻蛋白尿而对肾小球滤过率无影响,合并使用环孢素A也可减少蛋白尿,然也降低肌酐清除率。
严重IgA肾病使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静脉滴入期间,可停止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改善血尿和蛋白尿。对有高血压和重度蛋白尿的病例,使用转换酶抑制剂可减慢肾小球滤过率下降速率和减少蛋白尿,在重症IgA肾病中,转换酶抑制剂是首选降压药。
降压药可以经常更换吗
高血压患者在治疗中需要长期服降压药,当一种降压药服药时间长了,患者就会认为有耐药性,会产生副作用等不利影响,就想换药,其实这是一大治疗误区。
用了一种降压药,疗效满意,没有不良反应,就不应该调换。只有在用了该药后,疗效不佳或出现不良反应,医生才会给你换药。如果是降压疗效不够,血压未降到正常,但是没有不良反应,可能是剂量不足,就适当增加剂量。如果剂量已达足量,不能再增加,就要加另一种降压药,二药合用。如果有不良反应,且无法耐受,那就必须停用,改用其他类降压药。
调换降压药还有一个缺点,就是原来你服用一种降压药,是经过几次门诊,医生已摸索出你的合适剂量,取得很好疗效,如果经常更换,那就要经常摸索剂量,不断调整。是否你对任何一种降压药都能取得同样的良好疗效,而又没有不良反应,也只能在实践中来显示,无法预测。这种不断调换,不断摸索剂量,有什么意义呢
另外,每个人对药物的适应性各不同,对别人效果好的药不一定对你合适。
使用降压药的目的就是使血压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延缓病情进展和并发症的发生。拜新同作为一种长效降压药,降压作用缓慢温和,一般服用4-6周后才能显现出较好的效果。目前您使用拜新同血压控制良好且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因此建议不要随意更换。若病情需要换药也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可见,降压药是不能经常更换的。如果你想更换降压药,一定要找专业的医生来解决。由于每个人的高血压情况不同,所以吃的降压药种类也会有区别,患者之间也不要随意服用对方的降压药。需要注意的是,高血压患者需要长期服用降压药,并不是说降压药种类不能换,关键是要在医生指导下正确更换。
老人慎选降压药
一种好的降压药,应该是在有效降压的同时对靶器官?穴心、脑、肾?雪有很好的保护作用,而不好的降压药不仅不能保护心脑肾,还会带来许多不良反应。
关于“不好的”降压药,短效钙通道阻滞剂如心痛定,能够升高血糖,增加心率;利尿类降压药双氢克尿塞、寿比山等,长期服用会引发高尿酸血症、痛风;已经逐渐走向淘汰的老字号降压药利血平会引发突然低血压;维压静可导致阳痿;胍乙啶有一定肝毒性,可引起头痛。
但老字号降压药由于价格便宜,很多老年人一直在服用。它们都属于短效降压药,容易使血压忽高忽低,损伤血管内皮,造成动脉粥样硬化。这也是许多老年人吃了一辈子降压药,到晚年还是发生心梗、脑梗或肾衰的原因所在。
如今层出不穷的“好降压药”,即长效降压药,首推长效钙通道阻滞剂硝苯地平缓释片,包括络活喜、波依定、拜新同等。大量的临床实验证明,这类药可以24小时内平稳有效降压,而且对中风有一定预防作用,缺点是价格较贵。国产的倪福达较便宜,每月十几元即可。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洛丁新、蒙诺在降压的同时可减少蛋白尿,保护肾功能,还有助于改善心功能,所以适合心肾功能不全的高血压人群服用。但这两种药有咳嗽的副作用,可以取代它们的是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其代表药代文在降压的同时,还可以改善男性性功能。
使用降压药是一门学问,最好请医生根据自己的病情和经济条件选择。
降压药的种类 血管扩张剂降压药
血管扩张剂降压药可直接扩张小动脉血管平滑肌、降低外周血管阻力。由于此类药物副作用较强,一般不单独使用,仅在其他降压药无效时,加用此类药物。常见药物有肼苯哒嗪、长压啶等即是。硝普钠是最强的血管扩张药,只能静脉滴注,常用于高血压急症或其他引起的左心衰时使用。
降压药伤肾吗
降压药可能会伤肾。降压药确实有一定的副作用,但并非人人都会有反应。如果血压控制得好,又没明显不良反应,那么现在的用药方案就是非常适合的,也是利大于弊的。如果血压控制不好,对身体的伤害更大。
降压药怎么选择 究竟怎样选择降压药呢
目前,临床使用的降压药大致分为六类,差不多10年发明一类新药。根据上市时间,降压药分为:
一、α受体阻断剂
1940s上市,代表药为特拉唑嗪。通过阻断肾上腺素α受体,直接扩张血管而降压。降压作用比较强,但血压下降后反射性引起心率增快,个别患者因此诱发心绞痛。最大的副作用是体位性低血压(卧位或蹲位突然站立等体位改变时出现低血压甚至虚脱)。因其副作用大,临床不作为一线降压药,较少使用。但对肾性高血压等难治性高血压,还可以使用。
二、利尿剂
1950s上市,代表药物氢氯噻嗪。利尿剂大体分为4种:
1、噻嗪类:代表药氢氯噻嗪;
2、袢利尿剂:呋塞米、托拉塞米等;
3、醛固酮拮抗剂:也称保钾利尿剂,代表药螺内酯;
4、渗透利尿剂:甘露醇。
钠摄入过多是高血压的一个主要原因,而且体内过多的钠抑制某些降压药的疗效。利尿剂治疗高血压不是为了排尿,而是为了排钠。利尿剂是降压治疗的基础用药,几乎能和其它任何降压药联合使用。
1、氢氯噻嗪的利尿作用较缓,但排钠作用不差,所以是降压用利尿剂的首选药。氢氯噻嗪的用量为每日12.5 mg~25 mg(半片~1片),如果加大剂量,降压的作用未增加,但低血钾的风险就会加大。一些ARB类降压药比如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缬沙坦氢氯噻嗪片等就是在制药时加入了12.5mg的氢氯噻嗪片,以增加降压效果。
2、第二种袢利尿剂的利尿作用非常强,用于严重水肿、心衰等的利尿治疗,常引起低血钾,所以一般不用于降压治疗。
3、第三种利尿剂螺内酯的利尿作用也比较缓,是醛固酮增多症引起的继发性高血压的特效治疗药物。因其减少钾的排泄,可抵消其它利尿剂导致的低血钾,常与噻嗪类利尿剂联合使用,既可增加利尿效果,又可避免血钾紊乱。长期单独使用可能引起高血钾。注意:螺内酯可引起男性乳房发育等女性化倾向,所以年轻男性高血压患者使用要慎重。
4、第四种渗透利尿剂不能用于降压治疗。
5、此外,吲哒帕胺片也是一种利尿剂,通过排钠和缓解血管痉挛而降压。
注意:利尿剂可干扰尿酸的排泄,因而可以诱发痛风发作。
三、β受体阻断剂
1960s上市,代表药物美托洛尔。肾上腺素受体分为3种类型, 即β1受体、β2受体和β3受体。β1受体主要分布于心肌,激动可引起心率增快和心肌收缩力增加;β2受体分布于支气管,激动可引起支气管扩张;β3受体主要分布于脂肪细胞上,激动可引起脂肪分解。β受体阻断剂就是阻断上述的作用,引起与激动相反的效果,比如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下降、支气管痉挛等。
β受体阻断剂目前分为三代:
1、第一代,为非选择性β-受体阻断剂。这一类药物不加选择的阻断三种受体,不但引起心率减慢、血压下降,还能引起支气管痉挛,诱发哮喘,还干扰糖代谢,导致血糖升高。降压能力不强,副作用却多,所以这一类药基本上已被淘汰。
2、第二代,选择性的阻断β1受体,代表药为美托洛尔,其它还有阿替洛尔,比索洛尔等。可降低血压,减慢心率,对气管和血糖没有影响,是目前β-受体阻断剂的主力军,可优先选择。
3、第三代,也是非选择性β-受体阻断剂,但添加了α-受体阻断剂,拮抗了第一代药的副作用,而且降压效果更好,是β-受体阻断剂这一类药中冉冉升起的新星。代表药为阿罗洛尔、卡维地洛等。
β-受体阻断剂对心脏有额外的保护作用,对以舒张压(低压)高为主的高血压可优先选择使用。此外,对焦虑症引起的高血压,以及精神因素占主要作用的高血压可优先选择。
β-受体阻断剂的绝对禁忌证是II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
四、钙通道阻滞剂
1970s上市,也叫钙拮抗剂,由于这类药的药名中都有“地平”二字,所以通俗称地平类,代表药氨氯地平。
通过阻断心肌和血管壁平滑肌细胞膜上的钙离子通道,直接扩张血管,使血压降低。
CCB是一个大家族,成员众多,“性别、年龄、性格”等各不相同。概括起来,目前分为老少三代。
第一代:代表药硝苯地平。这类药起效快,药效维持时间短,需要每天服用3次。服用后血压很快降低,但由于血管迅速扩张,病人常常感到头痛头晕,面红耳赤,心跳加快。硝苯地平由于起效快、失效快的特点,即使每日服用三次,血压也很难平稳。而且长期单独使用硝苯地平降压容易引起猝死,所以,硝苯地平已经被禁用于长期降压使用。现在多用于恶性高血压和特别高的血压临时降压使用,但现在认为即使这样,它也是不安全的,所以尽量避免使用。
第二代:为了克服硝苯地平的缺点,一些药厂将硝苯地平穿上一件特殊的外衣,以延长药物的释放时间,达到作用持续时间延长,副作用减少的目的。这就是第二代药物,包括硝苯地平控释片,硝苯地平缓释片。每天服用1~2次。猝死的副作用没有了,但面红耳赤等副作用还存在,长期使用还会出现牙龈增生、下肢轻度水肿等。此类药物不能掰成两半服用。
第三代:代表药物氨氯地平,半衰期长达35~50小时,是目前所有的降压药中维持时间最长的降压药。因此不需要缓释或控释,每日服用一次就可以,而且24小时平稳控制血压。它的吸收和疗效不受患者胃肠道功能和食物的影响,也可以和绝大多数药物一起服用,还可以掰成两半服用。另外,由于它的作用持续时间很长,病人偶尔漏服一次也不会造成血压升高。因此是最常用的CCB,也是目前最常用的降压药之一。
五、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1980s上市。由于这类药的药名中都有“普利”二字,所以通俗称普利类,代表药贝那普利、福辛普利,其它还有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赖诺普利,雷米普利,培哚普利等。
血管紧张素II是一种强烈的收缩血管的物质,是引起高血压的“主角”之一。ACEI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II的生成,以此来降血压。此外,ACEI还可以扩张肾小球的出球小动脉,以及抑制肾组织内的血管紧张素II,所以,除了降压之外,ACEI还有另外两个独立的作用:降尿蛋白和延缓肾损害(保肾)。因为这两个作用,ACEI是肾脏病和糖尿病患者高血压的首选药物。
ACEI的副作用有干咳、血钾升高、血肌酐升高等副作用。东亚人干咳的发生率尤其高,一些人常常因为干咳而不得不停药。这也是这类药上市之初非常火,后来逐渐被冷落的原因。血钾升高和血肌酐升高的发生率并不高,但一旦发生比较危险,所以更受关注。
六、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
1990s上市。由于这类药的药名中都有“沙坦”二字,所以通俗称沙坦类,代表药缬沙坦、坎地沙坦、厄贝沙坦,其它还有氯沙坦,替米沙坦,奥美沙坦等。
该类药是目前最新上市的降压药,可以说个个都是精品。
也是针对血管紧张素II,所以,高血压指南中都是将二者相提并论,使用中任选其一。不过,二者不同的是,ACEI抑制血管素II的生成,而ARB阻断血管紧张素II的作用,以此来降血压。
和ACEI一样,ARB也有降压、降尿蛋白、保肾等三大作用,适应症也和ACEI一样,但ARB比ACEI要安全的多,没有干咳的副作用,血钾和血肌酐升高的副作用也要轻的多。所以,ARB逐渐取代了ACEI也是情理中的事情。
最初认为,血肌酐>265 umol/L就不能使用ACEI,血肌酐>350 umol/L就不能使用ARB,甚至有人误认为只要血肌酐升高就不能使用这两类药物。这也是故事开头那个社区医生让患者停用坎地沙坦的原因。后来大量的资料证实,这些担心都是多余的。血肌酐值已不再是禁忌,但要监测血肌酐的变化,如果使用过程中血肌酐升高>30%应该减量,如果升高大于50%就应该停药。
其它的情况,比如血钾大于5.5 mmol/L,或者孕妇,或者双侧肾动脉狭窄,都不能使用ACEI和ARB。
此外,ACEI和ARB不能合用。
怎么选降压药
降压药分短,中、长效三大类
短效降压药:一般维持有效的作用时间在5~8小时。常用的硝苯地平约5小时,卡托普利约6小时。所以,一天必须服用3次,否则就不能保证有效的降压效果。这类药的维持作用时间不长,但起效作用时间却很快,如硝苯地平仅需3~15分钟,卡托普利需15--30分钟。所以,在遇到血压突然升高时,常用这些药作为急救药。常用的短效降压药还有维拉帕米、尼莫地平、普萘洛尔等。
中效降压药:在血液中维持有效的作用时间在10~12小时。如尼群地平也可以维持6~15小时,依那普利(怡那林)则可达11小时左右。服用这类药,一天可以两次。常用的中效降压药还有非洛地平(波依定)、美托洛尔(倍他乐克)等。
长效降压药:要求能维持降压疗效在24小时以上,一天只需服用1次。作用时间最长的是氨氯地平、培哚普利,但这些药达到稳定的降压作用时间也较长,一般需4--7天。常用的长效降压药包括这几类:1.钙拮抗剂;2.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3.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类。
长效降压药相对短效降压药优点显著
血压波动小:血压得不到控制,会导致卒中、冠心病和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但服用短效降压药,会使血压波动较大。血压很高时,服用短效降压药,血压会降至很低,药效过后,血压又会升高。如此这般,血压忽高忽低,同样会产生上述危害。这就像橡皮筋,一会儿绷紧,一会儿松开,就会变得脆弱、易断裂。由于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自动调节功能不正常,血压大幅度下降和升高都会使患者不能忍受,引起脑供血不足、缺氧、头晕等症状。由于长效药在24小时内平稳释放药效,故不会导致血压忽高忽低,副作用小。
24小时昼夜有保障:现代医学认为,高血压病对心脏、脑、肾脏等脏器的损害程度的大小,与全天24小时中血压升高的程度和时间密切相关。也就是说,24小时平均血压水平越高,对人体损害越大。清晨醒来,是高血压病患者发生各种心、脑血管病危险的高峰时间,被称为“早晨危险时刻”。短效降压药往往不能有效控制“早晨危险时刻”及夜间的血压。长效药降低了全天24小时平均血压水平,包括“早晨危险时刻”和夜间的血压,减少了高血压病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病的危险。
服用方便:短效药需一天几次用药,患者不容易坚持,少服药、漏服药现象较普遍。长效药每天只需服用1次,患者的依从性好,保证了治疗的规律化和长期性。
长效降压药,早服晚服两相宜
一般认为,降压药的服用时间,应以早晨7时左右为最佳。因为人体的血压在一天中呈周期性变动,上午九、十点钟时最高,夜间最低,早晨服药可以更好地应对上午的血压高峰。此外,人体血压在晚上会自行下降,而且入睡后血黏度会增加,因此晚上服用降压药,反而可能会导致低血压等不良反应。
然而,近年也有许多心血管病学者认为,将长效降压药放在睡前服亦未必不可。特别是呈现凌晨血压升高为特点的高血压病患者,于睡前服用将能更好控制血压波动,一般在晚9时左右服用为宜。长效降压药使得昼夜24小时血压更趋于稳定,可大大降低血压波动的危害。为何晨起高血压患者宣将长效降压药放在睡前服呢?这是由于长效降压药的作用时间长,但起效的时间亦比较缓慢,用药3个小时后血药浓度方才逐渐升高至高峰,形成有效降低血压效应。这种效应可维持长达3~6个小时,而后将缓慢下降,并在其后的时间内保持比较稳定的降压作用,使得全天24小时血压得以满意控制。这样算起来,在晚上9时左右服药,午夜后达到血药高峰,直至凌晨4~6时仍然具有显著的降压效应。由此可使晨起高血压得到有效控制,要比早晨起床后才服药更为科学合理。
睡前服用降压药,人们最大的担心是夜间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尽管这种担心是必要的,但如果能明确自己的血压节律特点,一旦确定为晨起高血压,那么在睡前服用长效降压药,其控制效果将更加良好。观察结果证实,晨起高血压患者于睡前服用降压药,尚无发现血压过低现象,故而对此不必过于担心。
长效降压药显效慢,不是无效
目前常用的长效降压药络活喜,半衰期长达35~45小时,连服7~10天血药浓度达到稳态;β受体阻滞剂康可(比索洛尔),能维持药效24小时,是较长效的降压药;血管紧张素转换抑制剂洛丁新,其作用可持续24小时,服用一周后获最大降压效果。一般来讲,长效降压药虽然在服药当天就有降压作用,但这些药达到稳定的降压作用时间也较长,一般需4~7天,最大降压作用常在一个月以后才出现。所以,病人服用这些药后不要着急,起效慢一些,并不是没有效果。因此,用药后不要因血压下降不明显过早换药。
但需注意的是,如果在短时间内血压急剧升高,为了防止发生高血压危象或出现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就需用短效降压药如心痛定等,使较高的血压在短时间内下降。
治疗妊高症常见的方法一般有哪些
一般治疗妊高症:
(1)休息:对于轻度的妊娠高血压孕妇可以住院观察也可在家治疗,但子痫前期患者是建议住院治疗的。孕妇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取左侧卧位,每天休息不少于10小时。左侧卧位可减轻子宫对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的压迫感,从而增加回心血量,改善子宫胎盘的血供。左侧卧位24小时可使舒张压降低10mmHg。
(2)密切监护母儿状态:应询问孕妇是否出现头痛、视力改变、上腹不适等症状。每日测体重及血压,每日或隔天复查尿蛋白。定期监测血压、胎儿发育状况和胎盘功能。
(3)间断吸氧:可增加血氧含量,改善全身主要脏器和胎盘的氧供。
(4)饮食:应包括充足的蛋白质、热量,不限盐和液体,但对于全身水肿者应适当限制盐的摄入。
药物治疗妊高症:
降压药物,降压药物虽可使血压下降,但同时减少重要脏器血流量,特别是子宫胎盘的血流量,对胎儿有一定危害,故轻度高血压较少采用。经硫酸镁治疗血压仍≥21.3/14.7KPa(160/110mmHg)者,为防止脑血管意外、胎盘早剥等并发症,酌情选择不影响心输出量、肾脏及子宫胎盘血流量的降压药物。血压不宜降的过快过低,避免影响胎儿。
肼苯哒嗪,首选降压药,具有扩张周围小血管,降低外周阻力,从而降低血压,同时有增加心排出量、肾血流及子宫胎盘血流量的作用。用法:20~40mg加于5%葡萄糖250-500ml中静滴,注意调节速度,舒张压不能低于 12KPa(90mmHg)。副作用有低血压休克、恶心、眩晕、心悸,此药不宜静注,不宜快速、大剂量及长期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