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什么时候戒奶瓶 影响宝宝迈向独立
宝宝什么时候戒奶瓶 影响宝宝迈向独立
让孩子弃掉奶瓶改用杯子喝奶的最大好处,标志着孩子已经从小宝宝到孩子的转变,不再是叼着奶瓶躺着妈妈怀里喝奶的小宝宝了,这个信号给了宝宝很大的鼓舞,从而会更加渴求进一步的独立。
所以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早地让宝宝接触水杯,尝试着用水杯来饮水。
宝宝自己用杯子喝水,可以训练其手部小肌肉,发展其手眼协调性,锻炼肢体、眼、手、脑的协调,使用水杯对宝宝的身体发育以及认知能力的提高都能起到关键作用。这对宝宝的成长发育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建议最好能在宝宝6个月大时就开始尝试让孩子用水杯饮水,这样可以给宝宝充足的时间适应没有奶瓶的日子。要循序渐进,而不是说从6个月大就开始不让宝宝用奶瓶了!
1、刚锻炼用水杯喝水时,让宝宝双手端着杯子,父母帮助他往嘴里送,杯中的水刚刚碰到宝宝的嘴唇就行,要注意让其一口一口慢慢地喝。
2、另外宝宝1周岁开始,逐渐减少让他使用奶瓶的次数,最晚不要超过1岁半。
3、当宝宝拿杯子较稳时,大人可以逐渐放手让他自己端着杯子往嘴里送,要注意杯子中的水温适度、水量要由少到多。
宝宝出行吃奶粉
带宝宝外出,要带的东西实在太多了,纸尿裤、奶瓶、宝宝奶粉、保温瓶……尤其是宝宝喝奶的时间断断续续,冲奶粉的工作更要时刻准备着,合适的水温、准确的量取、卫生的操作,莫非还要带着一罐宝宝奶粉出门?下面介绍几个为妈妈“减负”出行的好方法。
一、实用奶粉盒
奶粉盒是比较普及的妈妈出行装备之一,质轻体积小、方便携带,最重要的是能够按每次冲调的分量将宝宝奶粉分装好,冲宝宝奶粉时直接取出一格倒入奶瓶即可;省时省力,而且还能保证准确冲调。
虽然不少妈妈已经将其纳入出行装备中,但是你选得对吗?新手妈妈看过来,选购奶粉盒要注意:
1、材质要安全。奶粉盒一般是塑料材质的,比较轻便抗压性强;使用后需要清洗和不定期的消毒,因此要耐高温,PP材质比较好。
2、小巧便携。奶粉盒有隔层(一般是3层),有立体分层也有平面分层,小编认为立体分层的比较方便携带,置放的面积较小。
3、密封性好。奶粉盒各层之间密封性要好,而且倾倒方便。
二、轻便奶粉条
我们常见的宝宝奶粉包装形式有罐装和袋装,重量一般是900g和400g,带哪一样出门都是累赘。不妨可以选择条状包装的奶粉,定量包装,能够很好地控制冲调分量。每次冲调只需一条,携带方便。要带宝宝出行,只需要简单带几个奶粉条即可。
目前已有不少宝宝奶粉品牌生产出独立小包装的产品,长条装包装(Stick)在日本非常盛行,原装的日本奶粉基本都有这种包装形式;另外澳洲的迈高、海王喜安智、欧世蒙牛等品牌都有。一向选用这些牌子的妈妈们可以选择购买,比起用奶粉盒,更加省心而且保证卫生。
宝宝早走路好吗 正确让宝宝宝学会走路的方法
宝宝9-11月时是学习走路的前期阶段。这个年龄段应该让宝宝学会很稳地扶站,或扶着东西单独站一会儿,每次5-10分钟,每天2-3次。
宝宝12个月时,应多对宝宝进行站-蹲-站这一连贯动作的训练,每次5-10分钟,每天2-3次。蹲可锻炼宝宝腿部的肌力,并可以训练身体的协调度,为宝宝学走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1、宝宝12个月以上时,可以开始教宝宝扶着东西行走,每次5-10分钟,每天2-3次。接下来可以训练宝宝学走路了,但每次的训练时间不要超过10分钟。
2、父母可以蹲在宝宝面前,伸出双手拉宝宝手臂,然后鼓励宝宝慢慢向前迈步,让他充分体验脚踏实地的感觉。
3、爸爸妈妈可以面面相对而蹲下,距离为伸手能相触,让孩子在这段距离内自己独立行走。
4、当宝宝逐渐对身体能平衡控制,只需用一点点外力就能主动往前走的时候,爸爸妈妈就可以在距离宝宝1米左右的地方,用他喜欢的玩具去引逗他向前迈步。训练几次后,宝宝便能大胆地独立行走了。
这样做最伤害宝宝牙齿 很多宝妈都犯了
1、过早的让宝宝自己拿奶瓶喝奶
有些家长为了训练孩子的抓握能力,在宝宝才几个月就开始让宝宝自己拿着奶瓶喝奶。由于孩子还小,自己喝奶时基本上都是躺着的,而且宝宝手腕部的力量十分有限,即使不松手,奶瓶的部分重量还是会压在孩子的上嘴唇以及上颌部位。若经常如此,那么孩子就会出现牙齿反咬(牙合)的情况,也就是俗称的“地包天”。上唇下方就是孩子非常娇嫩的上颌牙床骨,它经常受到奶瓶的压力就会影响发育,使它不能正常向前(唇的方向)生长。如果上颌骨凸度生长不够,不仅影响整个面型的美观,反咬(牙合)也会对关节产生不良影响,容易为成年的颞下颌关节疾病埋下隐患。
2、过度使用安抚奶嘴
适当使用安抚奶嘴确实是有好处的,安抚奶嘴可以促使宝宝用鼻呼吸,戒掉用口呼吸的不良习惯,从而防止外在病毒和病原菌从口腔侵入体内,同时也是最主要的是起到安抚宝宝的作用。但是有专家建议,最好在宝宝长到10个月以后就停止使用安抚奶嘴。一方面,安抚奶嘴不容易及时清洗,经常裸露在外面,奶嘴上极容易聚集细菌,而细菌又会通过孩子的吸吮进入口腔。另一方面,经常吸吮安抚奶嘴很有可能导致孩子上前牙前突,形成反咬(牙合)。除此之外,国外也有研究表明,经常吸吮安抚奶嘴容易导致中耳炎。
宝宝多大会走
想要在生活中让我们的宝宝早点学会走路,我们建议妈妈们在生活中要多教孩子走路,这样宝宝就会早点走路了,希望你们在生活中应该要对于宝宝多大会走这种观点有一定的了解才好。
每个宝宝开始站立和走路的时间差异很大,有的宝宝是在9个月时就能迈步扶走,而有的要到12-13个左右甚至更晚的时候才开始迈步扶走,这多与很多因素有关,如宝宝本身的发育情况、遗传因素、运动训练的机会、疾病以及季节的影响等,也有的宝宝在刚刚学步时跌了一跤后产生了惧怕走路的心理而影响学步的进程。
宝宝从躺卧到直立并学会迈步,是动作发育的一大进步,对于宝宝体格发育和心理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妈妈要及时地教宝宝走路,并为创造一些条件,如准备学步车、围栏、小推车、可推拉的玩具等,并可经常让宝宝扶着妈妈的手学步。
幼儿1岁以后便开始学习走路,这标志着孩子今后活动范围将逐渐扩大,视野逐渐开阔,给体能和智力方面尤其是体质方面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 让孩子独自站立,在她面前用玩具逗引她独走。只要你按以上方法去训练,让孩子每天有机会多练习,她会很快地学会独立走路。当她会走几步时,你要给予赞扬,以鼓励她继续前进的勇气。
对于文章分析的宝宝多大会走了,相信你们都知道宝宝在一岁的时候一般都是会走路的了,如果你们的宝宝在一岁过后还不会走路,那你们就要引起重视了,可能是因为宝宝的骨骼发育问题,所以你们在生活中就要多去了解一些这些原因。
怎样帮助家里学步的宝宝
许多忙碌的大人让孩子使用学步车,但是如果过度依赖学步车,不但存在安全隐患,还会使宝宝学走路的进度减慢,并形成不正确的行走姿势。建议家长们抽出时间,陪伴宝宝学步,如面对面的拉着宝宝的双手训练其迈步,让孩子自己尝试迈步的乐趣。
当宝宝走的比较平稳时,才可以在大人的牵领下行走,适当的让他练习推着或扶着小车走,孩子会有“自立”的感觉而兴奋不已。
当宝宝可以独自行走时,特别注意的是安全保护。由于学步时重心不平稳,应尽量让孩子在平坦的空地上练习行走,条件不允许的话,要把有尖锐边、角的桌椅、柜子移走,还要把周围的杂物,像玩具、水桶、扫帚、小凳子、瓶瓶罐罐易碎的物品及热、烫的物品尽量清除,以防宝宝拌倒受伤。
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外边学走路,都要选择具有保护和稳定性的鞋子,防止孩子跌倒、滑倒。
适当的训练宝宝沿着直线走,这样对获得平衡能力和正确的走路姿式很有益处。
另外我们还要提到的一点是不要过早的让孩子走路,特别是不可强迫孩子走路,只有当体力和智力都发育到一定程度时,神经、骨骼、肌肉等系统成熟之后,宝宝自然会走。勉强孩子做超出身体成熟度的运动,不但会引起孩子的不满,还可能影响到正常的发育。
储奶瓶有什么作用
1、储奶瓶不仅帮妈妈们储存母乳且能减轻妈妈们的某些痛苦,有些妈妈母乳过多,会涨的难受,那要怎么办呢?把奶挤出来,储在出储奶瓶上,宝宝饿时,加热即可给宝宝喂食了。或者出于喂养需求,会提前把母乳挤出来,然后储存起来,方便宝宝食用母乳。
2、储奶瓶保证奶水新鲜度,且能知道宝宝的母乳食量,储奶瓶有刻度,可以知道宝宝每次的食量。环保实用,且储奶瓶经济又实惠的可以清洗消毒后反复使用。还可以冷藏又能加热,这对于全职妈妈是非常方便节省时的,所以全职妈妈尤其需要储奶瓶。等瓶身出现划痕,就可弃旧换新。
3、储奶瓶可以变奶瓶:储奶瓶本身就是一个宽口径的瓶子,且能用铅笔标记或有刻度,此时只要储奶瓶换上奶嘴就是一个完整的奶瓶,方便实惠,基本所有奶嘴和软嘴均可以与母乳储存瓶一起使用。
4、储奶瓶一瓶多用,储奶瓶不仅只能作为婴儿用品,当宝宝戒奶以后储奶瓶可以继续做为饭盒、零食盒、饮水瓶等。
警惕3行为不及时纠正小心BB变丑
1.喜欢吃手指
3岁之前宝宝都会有吃手指的习惯,这是正常的现象,家长不要太担心。只要注意做好宝宝的小手清洁就好。
但如果宝宝在三岁之后还有吃手指的习惯,那么要引起重视了。因为经常吸手指会导致牙齿发育畸形、牙齿咬合不良,面部不协调,影响孩子整体面部美观。
2.长时间用嘴呼吸
通常情况下,我们用鼻子呼吸,但是很多宝宝却喜欢用嘴巴呼吸,尤其是在晚上睡觉时。长期如此,问题就大了,容易导致孩子面部畸形。
宝宝的鼻咽部狭小,长时间用嘴巴呼吸,硬腭会因为受气流冲击变形,比如咬合不良、牙不齐、上嘴唇短厚突出。另外,还可能造成骨骼异位,附近肌肉也受到不同的影响。
长期用嘴巴呼吸不仅影响颜值,还对身体健康不利。直接用嘴巴呼吸,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没有被过渡就被吸入身体,容易引发各种疾病。再说,嘴巴又不是呼吸器官,呼吸频率远不不上用鼻呼吸,时间长了会使身体缺氧,不利于生长发育。所以,如果发现宝宝习惯用嘴呼吸一定要及时纠正。
3.长期不戒奶瓶
宝宝已经2、3岁了,很多妈妈还是习惯让他用奶瓶喝奶。不建议这么做。奶瓶喂养虽然方便,但却会影响牙齿发育,久而久之就会导致牙齿与嘴唇变形,导致地包天、马脸等不好看现象,让宝宝越长越丑。建议宝宝满1岁以后,大家帮助他慢慢戒掉奶瓶,最好1岁半左右完全戒掉。
正确的婴儿奶瓶喂养方法
安全舒适的奶瓶喂养法:
妈妈先用轻柔的声音和宝宝说话,安抚其情绪,并帮宝宝系上围嘴。
小心地将宝宝从婴儿床上抱起,抱起时用手托住宝宝的颈部。
以摇篮式的手法将宝宝斜抱(成45度角),并在喂奶椅上坐稳。
妈妈用手托住奶瓶瓶身,让奶水充满整个奶嘴和瓶颈后再放入宝宝口中,避免他吸入过多的空气。
在喂奶的过程中,妈妈应与宝宝说话互动,使宝宝保持愉快的情绪。
喂完奶后,用纱布巾将宝宝的嘴巴擦拭干净。
用直立式抱法将宝宝的下巴靠在妈妈的肩膀上,用空心掌由下往上地轻拍宝宝的背部,直到宝宝打出嗝为止。
如果你正在给宝宝使用奶瓶,还有一些细节需要格外注意:
1、不要让宝宝独自一人躺着吸奶,那样容易连成窒息。
2、不要强迫宝宝每餐一定喝完奶瓶里的奶,勉强只会让宝宝吐奶。
3、喂的时候妈妈一定要将宝宝抱紧,让他能闻到你身上的气味,以增加他的安全感。
4、要留意奶嘴孔的大小是否合适。因为奶嘴孔的大小会影响到奶水的流量,如果孔太小,宝宝吸奶就非常费劲,时间一长就会使他对吸奶失去兴趣;如果孔太大,奶水流量过快,容易使宝宝呛着。
奶瓶的奶嘴是直接与宝宝的嘴巴接触的,正确的婴儿奶瓶喂养方法对宝宝的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