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附分的准确位置图片 附分穴的作用机制

附分的准确位置图片 附分穴的作用机制

类属:附分穴属手太阳经交会穴。

功效:祛风散寒,舒筋活络。

主治:颈项强痛,肩背拘急,肘臂麻木。

作用机制:附分穴属膀胱经,位于背部,是手足太阳之交会穴,可疏通两经经气,治疗风寒湿邪侵袭所致的肩背及上肢疾患,以治外经病为主。

下关的准确位置图 下关穴作用机制

下关穴属足阳明与足少阳经交会穴,可通两经经气,疏两经风热而治颜面诸疾;该穴位于下颌关节附近,其通关利窍的作用甚强,可疏利牙关,消肿止痛,是治疗齿痛,口噤,下颌关节疾患的要穴。又因该穴位于耳窍附近,相络之足少阳经气直接入耳中,故该穴还有疏风清热,行气活血,通耳利窍之功,用于治疗各种耳疾。经常刺激下关穴还可以促进面部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起到瘦脸的作用。

鱼际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鱼际穴的作用机制

1.本穴为肺经荥穴,五行属性属火,“荥主身热”,该穴具有清肺泻火,清宣肺气的作用。可治疗风热犯肺,或痰热壅肺,肺失肃降所致的咳嗽气喘,胸闷胸痛;肺热灼络之咯血;热郁咽喉之肿痛;热邪壅滞,肺金不鸣之失音等。

2.有疏通经络的作用,可治疗臂肘挛痛,为循经远治;治手指挛痛,指麻瘫痪为局部治疗所用。

肩贞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肩贞穴作用机制

肩贞穴属小肠经,位于肩关节附近,具有舒筋利节,通络止痛,消肿散结的作用,以治疗循经病症为主。

附分穴的准确位置在哪里

取侧卧位,在背部先找到第7颈椎,再向下数2个突起骨,即是第2胸椎,在其棘突下旁开3横指处即是附分穴。

附分穴属膀胱经,位于背部,是手足太阳之交会穴,可疏通两经经气,治疗风寒湿邪侵袭所致的肩背及上肢疾患,以治外经病为主。

下廉的准确位置图 下廉穴的作用机制

功效:舒筋通络,清肠利腑。

作用机制:1.本穴为手阳明之穴,手阳明经上达于面与督脉交会,其气上达于头,故可通调头面经气,疏泄头面风热;治疗头痛眩晕,目痛等;2.通过调理阳明经气血,治疗循经的肘臂疼痛;3.本穴通过调理大肠经气而具有清肠利腑的作用,可以治疗腹胀,腹痛等肠腑气滞,热郁之疾;4.可治疗乳痈是因为足阳明经分布乳房,而手足阳明经气相通,该穴通过清泻阳明郁热,疏通阳明经气而起到治疗作用。

漏谷准确位置图 漏谷的作用机制

功效:健脾利湿,止带固精。

作用机制:漏谷穴属脾经,其健脾利湿作用较强,除可治疗脾失健运之消化系统疾病外,还可治疗湿热下注,蕴藉下焦所致的带下,遗精,小便不利;还可治疗腰膝厥冷,下肢痿痹。

附分是什么意思 附分的治疗用法

疗法原则:寒则补之或微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针刺方法:附分穴,斜刺0.5—0.8寸,局部酸胀;不可深刺,以防气胸。

艾灸方法:附分穴艾条温灸5—10分钟,附分穴,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

附分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附分穴穴位解剖

在肩胛冈内端边缘,有斜方肌,菱形肌,深层为髂肋肌;有第2肋间动,静脉后支,颈横动,静脉降支;布有第2胸神经后支外侧支,深层为肩胛背神经,最深层为第2肋间神经干。

完骨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完骨穴作用机制

完骨穴属足少阳胆经,位于耳后乳突部,近颅骨,与脑有密切联系,为足太阳,足少阳之交会穴,故能疏风清热,通调太阳,少阳之气,消肿止痛,用于风热之邪循经上犯所致的头部,颈项,五官疾患;并清少阳之邪热,用于邪入少阳之疟疾;针刺本穴可以加强头部气血的运行,起到安神健脑的作用,用于失眠头痛等症调理。

附分的准确位置图片 附分的准确位置

精确定位:在背部,当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简易取穴:侧卧位,在背部先找到第7颈椎,再向下数2个突起骨,即是第2胸椎,在其棘突下旁开3横指处即是。

附分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附分穴常用配伍治疗

1.配风池,大椎,肩中俞,天柱,后溪,祛风活络,舒筋止痛,治疗风寒入络之颈项强痛。

2.配天宗,曲垣,肩髃,肩井,后溪,散寒除湿,治疗寒湿入络之肩背痛,肩背拘急等。

3.配肩髃,曲池,外关,合谷,通经活络,治疗经气不利之肘臂麻木,疼痛等。

4.配五处,印堂,迎香,疏风散寒,治疗风寒喷嚏不止。

5.配乳根,中府,肝俞,少海,通里,理气通入,治疗气滞泌乳异常。

臂臑的准确位置图 臂臑穴的作用机制

臂臑穴为大肠经重要穴位之一,位于上臂,通经活络之力较强,并为手足太阳,阳维脉之会,故可治疗循经病症颈项拘急,肩臂疼痛;刺灸本穴具有通经活络,利气消痰,散结开郁的作用,可治疗瘰疬;由于本穴为阳明,太阳与阳维交会之穴,与目有密切关系,并且有通络清热作用,故该穴为治目疾要穴。

附分的准确位置图片 附分穴保健按摩方法

用按摩槌敲打刺激附分穴,每次1-3分钟,长期坚持按摩,能疏通颈肩部血脉,缓解颈肩不适症状,预防颈椎增生。

相关推荐

足临泣的准确位置图 足临泣作用机制

足临泣属足少阳胆经,位于足跗部,为胆经之腧穴,五行属性属木,由于木性疏泄,条达,故本穴有疏肝利胆,治疗肝胆郁滞的胁肋胀痛的作用,又可以和解少阳经气,治疗邪犯少阳的疟疾,加之“输主体重节痛”其通经活络,清利头目的作用加强,可用于胆经循路线上出现的各种疾患,如上可治头痛眩晕,目外眦痛及颈部的瘰疬,中可治胸胁部的乳痈,下可治下肢的痿痹瘫痪,以及局部的足跗肿痛,又因该穴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带脉,可调理带脉经气,进而调理月经,治疗妇科疾患。

附分位置在哪里 附分的功效与作用

1.缓解治疗颈项强痛、肘臂麻木、肩背拘紧、肋间神经痛、感冒、肺炎等。 2.功效:舒筋活络,疏风散邪。

经渠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经渠穴的作用机制

1.本穴为肺经经穴,五行属性属金,肺经肺脏本身属金,“经主喘咳寒热”,故经渠有调理肺气,宣肺利咽,疏经止痛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宣降失常所致的发热恶寒,咳嗽气喘,胸闷胸痛,及肺热上壅咽喉的肿痛; 2.治手腕痛,为舒筋利节的经治作用,治掌中热,为清肺中热之功。

天泉的准确位置图片 天泉穴的作用

天泉位于臂内侧,属心包经,是心包脉气嘞通外达之处,心肺脉气交通于胸部,故内有宽胸理气作用,治疗心胸疾患;外有疏通经络作用,用于治疗上臂挛痛。

分阴阳的准确位置图 分阴阳的作用

分阴阳能调节阴阳平衡,调和气血,行滞消食,主治寒热往来,腹泻,腹胀,呕吐,痢疾,食积,烦躁不安,痰涎壅盛。

天井的准确位置图片 天井穴的作用

天井为手少阳三焦经合穴,属土,有疏风清热,通络化痰,舒筋利节之功。 三焦为水液代谢通道,土可制水,“实则泻子”,故天井有调理三焦经气,疏散风邪,清泻郁热,通调水道,利湿化痰的作用,用于风热上扰之偏头痛,痰热上蒙清窍之耳聋,癫痫,痰火凝结于颈项之瘰疬,三焦经气不利所致的胸胁痛,颈项肩臂上肢痛等循经病症。

大包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大包的作用机制

大包穴属脾经,位居胁下,散布胸胁,所以此穴可以宽胸理气,通络止痛,治疗胸胁胀满疼痛,气喘;又因本穴为脾之大络,总统全身阴阳诸络,可通络止痛,治疗络脉瘀滞的全身尽痛,络脉空虚的周身骨节松弛无力。

侠溪的准确位置图 侠溪的作用机制

侠溪属足少阳胆经,位于足跗部,为胆经之荥穴,五行属性属水,水可滋阴,水可克火。故本穴可清泻肝胆之火,可治疗肝胆郁滞的胁肋疼痛及肝胆火盛循经上扰坐直的头痛眩晕,目赤肿痛,耳鸣耳聋,颊颌肿痛,可达清利头目的功效;并且有通经活络,消肿止痛的作用,用于乳痈肿痛,足跗肿痛。

偏历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偏历穴的作用机制

1.本穴为手阳明经络穴,具有分清阳明经郁热,泻除阳明络脉实邪的作用,可治疗邪热郁滞阳明经络所致的头面五官疾患; 2.本穴为手阳明络穴,其脉气直接与手太阴肺经相通,可调理肺与大肠两经经气,治疗两经病变,肺为水之上源,偏历即可借宣散肺气,清利水上之源,以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而利小便,又可宣泄阳明经气,加强发汗以祛除水湿,达宣上利下之功而解小便不利水肿之苦。 3.该穴还具有祛风除湿,通痹止痛之功可循经治疗腕臂酸痛等症。

胃仓的准确位置图片 胃仓穴的作用

胃仓穴属膀胱经,位于背部,内应脏腑,与胃气相通,胃气以通为用,以降为顺,故本穴有和胃降逆,通调腑气作用,用于治疗气阻,食滞诸症。胃气不降则脾气不升,水湿不化,溢于肌肤而成水肿,故本穴有调胃气,助运化作用,以利水湿,消水肿;循经治疗背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