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小儿疳积的症状 疳症初期症状

小儿疳积的症状 疳症初期症状

可小儿疳积发病初期可兼有身体略显消瘦,面色萎黄,食欲不振,或是食多便多,大便干稀不调,并常兼有精神不振,好发脾气等症状。

宝宝疳积的症状 积滞之脾虚夹积症状

脾虚运化无力导致饮食积聚的小儿多表现为面色萎黄,身体消瘦,平日不欲饮食,容易困倦无力,夜寐不安,腹部有胀满感、并喜欢俯卧姿态,大便呈稀糊装。口唇淡红,舌苔白腻。

如何有效治疗小儿疳积

小儿疳积的临床表现

疳积是小儿时期,尤其是1~5岁儿童的一种常见病证。是指由于喂养不当,或由多种疾病的影响,使脾胃受损而导致全身虚弱、消瘦面黄、发枯等慢性病证。

如果小朋友常出现烦躁不宁、咬牙嚼指、揉眉捋眼的现象,可能是小儿疳积的表现。小儿疳积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临床主要表现为形体消瘦,面色不华,有明显的脾胃症状。

捏脊疗法常用于治疗小儿疳积类病症。

方法:两手沿脊柱两旁,拇指指腹与食指、中指指腹对合,挟持肌肤,拇指在后,食指、中指在前。然后食指、中指向后捻动,拇指向前推动,由下而上,边捏边向前推进,自尾骶部开始,一直捏到项枕部为止。重复三遍至五遍后,再按揉肾俞穴两至三次,每次3至5分钟。

每天或隔天捏脊一次。

适应症:小儿疳积、消化不良、厌食、腹泻、呕吐、便秘、咳喘、夜啼等症。此外,也可作为保健按摩的方法使用。

功效:疏通经络、调整阴阳、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脏腑功能,提高免疫力。在健脾和胃方面的功效尤为突出。

注意:脊柱部皮肤破损,或患有疖肿、皮肤病者,不可使用本疗法。伴有高热、心脏病或有出血倾向者慎用。饭后不宜立即捏拿,需休息两小时后再进行。

小儿疳积的症状都有哪些啊

一、临床表现

1、面色无华或苍白,疲乏无力,体重逐渐减轻,皮下脂肪逐渐消失,肌肉松弛,毛发干枯,重者智力发育差。

2、有母乳不足或喂养不当及慢性病史。

二、主要类型

1、轻度:腹部、躯干和大腿内侧的皮下脂肪变薄,肌肉不结实,体重比正常低15%~25%者。

2、中度:腹部、躯干、四肢皮下脂肪显著消失,大腿内侧有明显皱折,肌肉松弛,皮肤苍白、干燥,脸部明显消瘦,体重比正常低25%一40%。

3、重度:全身各部的皮下脂肪完全消失,面颊极度消瘦,额多皱纹,状如老人。皮肤干燥、无弹力、无光泽,体重比正常低40%以下。

小儿疳积推拿图片 小儿疳积推拿的好处

推拿上述穴位,有健脾和胃的作用,能增进小儿食欲,增强消化吸收营养物质的能力,改善小儿形体消瘦,腹胀,纳食不香,精神不振等症状。

小儿推拿治疗营养不良 小儿疳积(营养不良)常见症状

小儿面色青黄,肌肉消瘦,皮毛憔悴,腹大坚硬,青筋暴露,不欲饮食,大便臭秽(长期消化不良),小便混浊。

小儿疳积的症状 积滞之乳食内积症状

若是因乳食喂养不当引起的乳食积聚不化症状,可表现为小儿食欲不振,面黄无华,腹部胀满,大便溏泄酸腐臭味或便秘,小便短黄如米泔。并可伴有性格烦躁易怒,夜寐不安,低热等,年龄较小的宝宝可能会有啼哭不安等表现。

宝宝疳积的症状 疳症中期症状

可见有小儿形体消瘦明显,脘腹部大,甚至可见有腹部青筋暴露,面色萎黄,毛发稀疏易落,性格烦躁易怒。或见有有揉眉、挖鼻子、吮吸磨牙等异常举动。宝宝食欲减退,或者表现为善食易饥、大便下虫,或者有嗜食生米、泥土等异物。

小儿疳积宜食

对于疳症患儿来说,其饮食应以健脾运消、益气养胃为主。应食用的食物主要有:山楂及山楂制品、麦芽(烘干研粉加糖)、鸡内金、萝卜子、猪肉、牛肉、蚕蛹、鱼子、粳米、猪肚、牡蛎、鱼、虾、鸡、鸭、鹌鹑、猪肝、鸡蛋、糯米、锅巴、白扁豆、鸡肝、蝗虫、南瓜子、新鲜蔬菜、水果等。

1.粳米:性平,味甘,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的作用,最宜小儿疳积者煮粥食用。张耒《粥记》云:“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诀。”明代医学家缪希雍还说:“粳米专主脾胃,而五脏生气,血脉精髓,因之以充溢,周身筋骨肌肉皮肤,因之而强健。”

2.糯米:只适宜小儿疳积者煮成糯米粥食用,做饭或做成糕饼点心则不相宜。

3.锅巴:又名锅焦,为烧干饭时所起的焦锅巴。小儿疳积症宜用锅焦煎水代茶饮,有开胃助消化的作用。

4.白扁豆:性平,味甘,有补脾、健胃、和中、化湿、止泻的作用。故小儿疳积见有食少便溏,或消化不良、久泻不止者食之最宜,,5鸡肫皮:又叫鸡内金。历代医学家均认为鸡肫皮有消积滞、健脾胃、助消化、疗疳积的作用。据现代研究,人服食鸡肫皮后,胃液分泌量增加,胃酸度及消化力均增高,胃运动功能也明显加强,胃排空率大大加快。这说明中医称鸡内金能“健脾胃,消积滞”是有科学道理的。

6.蝗虫:又叫蚱蜢。蝗虫富含蛋白质及脂肪、钙、铁、磷,并含有维生素A、维生素B等,有补养强壮的效果,可治疗小儿疳积。《随息居饮食谱》中认为它有“暖胃助阳,健脾运食”的作用。

7.蚕蛹:是一种高蛋白营养滋补品,小儿疳积者宜炒食之,清代名医王孟英认为,常见病饮食宜忌·其他疾病“蚕蛹甘温,补气,止渴,杀虫,治疳积,童苏”。现代民间中也经常将它用于疳积者。

8.南瓜子:性平,味甘,能杀蛔虫,蛔虫引起的小儿疳积,即蛔疳之症患者食之最宜,可用南瓜子炒熟吃,儿童一般每次用50~100克,于早晨空腹时服。

9.猪肚:能补虚损,健脾胃。所以,患有小儿疳积者宜食之。

10.鹌鹑:性平,味甘,能益气补虚,宋代医家寇宗爽就曾指出:“小儿患疳,旦旦食之。”所以,小儿疳积者食之尤宜。此外,小儿疳积者还宜服食谷芽、荞麦、萝卜、青菜、白菜、芹菜、马兰头、梨、苹果、金檎、槟榔(蛔疳者宜食)、莲子粉、山药、玉米粉、蛙肉以及党参、太子参、白术、茯苓等。

相关推荐

小儿推拿疳积手法 宝宝疳积病因病机

1.乳食伤脾:由于喂养不当或不足,饮食过量或无定时,饥饱无度,或缺乏营养,或过食甘甜油腻,损伤脾胃,积滞内停,水谷精微不能运化,积久不养,转而成疳。 2.脾胃虚弱:小儿脾常不足,因伤乳食,久病,断乳,至脾胃虚弱,无以生化气血精微,输布无能,而致疳积。

四缝放血的作用

四缝是治疗疳积的经验特效穴,有健运脾胃,补益气血,通调腑气,理气消疳,祛痰导滞之功,刺激四缝能增强多种消化酶的活性,一旦消化酶的活力上升,消化功能就会提高,食欲胃口也会改变。主要用于治疗小儿疳积,消化不良,小儿腹泻,蛔虫症,百日咳等症。

小儿疳积能艾灸吗

小儿疳积能艾灸。 小儿疳积时间长,消耗掉身体正气,就会造成气血两虚,而艾灸通过对特定穴位的刺激,有助于补充阳气,通畅经络,补益脾肾,从而对治疗疳积起到一定的作用。具体艾灸方法如下: 脾胃不和型疳积艾灸 以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与任脉穴为主。 治法:健脾和胃。 艾灸处方:脾俞,胃俞,中脘,足三里。 取穴方义:疳积者,脾气不升,胃气不降,上下不通之痞病也,故本方首选脾俞,以其有健脾化湿,理气和中之功,主治小儿疳积。 中脘居中焦,胃于任脉,为胃经之募穴和六腑会穴,具有健脾益胃,降逆和中,化湿消积之功,为治胃病

一期梅毒的症状 女性硬下疳症状特点

女性硬下疳的好发部位在大、小阴唇,阴蒂,阴道前庭,子宫颈等处,发生于这些部位者占95%以上,肛门、口唇、乳房等部位有时也会发生。

小儿疳积生活注意

1、母乳喂养少患疳积 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食品。它不仅为孩子提供了十分丰富的营养,而且容易消化吸收。母乳中还有许多抗病的免疫物质。所以,国内外的营养专家,都提倡婴儿在4个月以前,要单纯用母乳喂养,不需要再添加其他辅食。 2、辅食过早有害无益 过早地给婴儿添加辅食,一方面,孩子吸乳房少了,妈妈的乳汁就分泌减少;另一方面,也容易造成孩子贫血。此外,如果食物或饮水受到污染,还会造成孩子腹泻。世界上,每年有500万儿童因为腹泻而死亡,也造成了大批儿童营养不良。 3、增添辅食循序渐进 孩子断奶后,应当及时地增添辅食。

如何预防小儿疳积

注意喂养方法,对小儿应按时定量喂养,防止其挑食、暴食。对断乳期孩子要适当补充营养,可以增加对新鲜蔬菜及蛋类、鱼类等食物的摄取。对婴幼儿更应该做到合理喂养,防止饮食偏嗜和过食肥甘厚腻之品。而且应该注意,婴儿不宜过早断奶,以1岁左右为宜。 孩子在睡觉时不能着凉,避免腹泻或便秘。 要戒除孩子吮手指的不良习惯。

小儿疳积的预防

1、母乳喂养少患疳积 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食品。它不仅为孩子提供了十分丰富的营养,而且容易消化吸收。母乳中还有许多抗病的免疫物质。所以,国内外的营养专家,都提倡婴儿在4个月以前,要单纯用母乳喂养,不需要再添加其他辅食。 2、辅食过早有害无益 过早地给婴儿添加辅食,一方面,孩子吸乳房少了,妈妈的乳汁就分泌减少。另一方面,也容易造成孩子贫血。此外,如果食物或饮水受到污染,还会造成孩子腹泻。世界上,每年有500万儿童因为腹泻而死亡,也造成了大批儿童营养不良。 3、增添辅食循序渐进 孩子断奶后,应当及时地增添辅食。

梅毒的早期症状 梅毒早期症状-硬下疳

初期梅毒症状主要是硬下疳,发生于不洁性交后2~4周。硬下疳开始时为一丘疹,但很快溃破。初发时多表现为红斑、充血性丘疹、壮实或浸润性红斑,继之出现秋毫或建造浅表溃疡。

胡黄连的功效与作用 2.清热消疳

胡黄连既能除小儿疳热,又能清胃肠湿热,故可用於小儿疳积发热,消化不良,腹胀体瘦,低热不退等症,常与党叁、白术、山楂等同用,如肥儿丸。

早期梅毒症状 硬下疳假性痊愈症状

当硬下疳发展到一定的时候,溃疡的基底部清洁无脓液,可有少量浆液性渗出,渗出物中含有大量的梅毒螺旋体,常伴有腹股沟淋巴结的无痛性肿大。硬下疳是梅毒螺旋体感染人体后最早的皮肤损害,它发生的部位就是梅毒螺旋体侵入的部位。这时候硬下疳表现出无疼痛感,也无触痛,质硬如软骨,不经治疗3~8周内可自愈。其实这是硬下疳假性痊愈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