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手柑的植物形态
佛手柑的植物形态
佛手常绿小乔木或灌木,高3~4米。
枝上有短而硬的刺,嫩枝幼时紫红色。
叶大,互生;长椭四形或矩圆形,长8~15厘米,宽3.5~6.5厘米,先端圆钝,基部阔楔形,边缘有锯齿;叶柄短、无翼,圆锥花序或为腋生的花束;雄花较多,丛生,直径3~4厘米,萼杯状,先端5裂;花瓣5,内面白色,外面淡紫色,雄蕊30以上;雌花子房上部渐狭,10~13室,花柱有时宿存。
柑果卵形或矩圆形,长10~25厘米,顶端分裂如拳,或张开如指,外皮鲜黄色,有乳状突起,无肉瓤与种子。
花期夏季。
栽培于广东、广西、福建、云南、四川、浙江、安徽等地。
本植物的树根(佛手柑根)、花(佛手花)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油柑叶的植物形态
余甘子 落叶小乔木或灌木,高3-8m。树皮灰白色,薄而易脱落,露出大块赤红色内皮。叶互生于细弱的小枝上,2列,密生,极似羽状复叶;近无柄;落叶时整个小枝脱落;托叶线状披针形;叶片长方线形或线状长圆形,长1-2cm,宽3-5mm。花簇生于叶腋,花小,黄色;单性,雌雄同株,具短柄;每花簇有1朵雌花,每花有花萼5-6片,无瓣;雄花花盘成6个极小的腺体,雄蕊3,合生成柱;雌花花盘杯状,边缘撕裂状,子房半藏其中。果实肉质,径约1.5cm,圆而略带6棱,初为黄绿色,成熟后呈赤红色,味先酸涩而后回甜。花期4-5月,果期9-11月。
荠菜的植物形态
荠菜根白色。茎直立,单一或基部分枝。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15——40cm,稍有分枝毛或单毛。基生叶丛生,有柄,大头羽状分裂,裂片常有缺刻;茎生叶狭披针形,长1——2cm,宽约2mm,基部耳状抱茎,边缘有缺刻或锯齿。
总状花序顶生及腋生,花小,萼片4;花瓣44,白色,呈十字展开;雄蕊6,四强;子房上位。短角果倒三角形或倒心形,扁平,先端微凹,有极短的宿存花柱。种子2列,长椭圆形,淡褐色。花期3——4月,果期5——6月。
开花时茎高20——50厘米,总状花序顶生和腋生。花小,白色,两性。萼片4个,长圆形,十字花冠。短角果扁平。呈倒三角形,含多数种子。
荠菜属耐寒性蔬菜,要求冷凉和晴朗的气候。种子发芽适温为20——25℃。生长发育适温为12——20℃,气温低于10℃、高于22℃则生长缓慢,生长周期延长,品质较差。荠菜的耐寒性较强,-5℃时植株不受损害,可忍受-7.5℃的短期低温。在2——5℃的低温条件下,荠菜10——20天通过春化阶段即抽薹开花。
荠菜对土壤的选择不严,但以肥沃、疏松的土壤栽培为佳。
荠菜又名护生草、菱角菜。为十字花科植物荠菜的全草幼嫩叶,是人们喜爱的一种野菜。荠菜营养价值很高,可谓百蔬之冠,维生素C和核黄素含量极高,蛋白质,胡萝卜素,脂肪,各种矿物质含量也比较高,还含有十多种氨基酸。
掐不齐植物形态
细梗胡枝子小灌木,高50~100厘米。枝条四散,小枝纤弱,有条纹,被有绒毛。托叶呈硬毛状,宿存;3出复叶,小叶卵形或卵状矩圆形,长1~1.5厘米,阔7~9毫米,先端钝,有短尖,基部圆形,边缘微卷,背面有伏贴白毛,近革质。
总状花序腋生,总花柄细,毛发状;苞片披针形;花小,开展;花萼钟形,5深裂,裂片披针形;花冠蝶形,白色或微呈黄色,旗瓣宽大,基部有紫斑,较龙骨瓣为短;雄蕊10,2体;子房上位,花柱内曲,柱头小,顶生。
荚果圆形,长常不超出萼片。
花期7~9月。
果期9~10月。
生于路旁,山坡丛林中。
分布我国南部、中部及华北等地。
沙参的植物形态
沙参是《中华本草》收录的草药,药用来源为沙参为桔梗科植物沙参、杏叶沙参、轮叶沙参、云南沙参、泡沙参及其同属数种植物的根。(注:《全国中草药汇编》描述沙参为同属植物的根。)别名:南沙参、泡参、泡沙参。
沙参味甘;微苦;性微寒;归肺;胃经。有清热养阴,润肺止咳之功效。主治气管炎,百日咳,肺热咳嗽,咯痰黄稠。
1、四叶沙参:四叶沙参四叶沙参(轮叶沙参),多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主根粗肥,长圆锥形或圆柱状,黄褐色,粗糙,具横纹,顶端有芦头。茎常单生,少有丛生,除花序外不分枝,无毛。基生叶成丛,卵形、长椭圆形或近圆形;茎生叶常4片轮生,偶有5~6片轮生,外形变化很大,由卵形、披针形至条形,长4~8厘米,宽1.5~3厘米,边缘有粗锯齿、细锯齿至全缘,叶越宽,齿越粗。夏季开花,花序圆锥状,下部花枝轮生,顶部花枝有时互生;花萼光滑而小,杯状,先端5裂,裂片条状;花冠蓝色,窄钟形,长约1厘米,先端5浅裂;雄蕊5;雌蕊1,下部具肉质花盘,花柱细长,突出花冠外,柱头2裂,子房下位。蒴果球形而稍扁,孔裂,含有多数种子。
2、杏叶沙参:多年生草本,高60~100厘米,全株被白色细毛。主根粗肥,细长圆锥形。茎单一,直立,上部分枝。基生叶有长柄,叶片广卵形;茎生叶互生,有短柄或无柄;叶片卵形或窄卵形,长3~7厘米,愈向上部叶愈窄小,边缘有粗细不等的锯齿。夏季开花,宽相近,蓝色。蒴果近球形。
铜芸的植物形态
防风属多年生草本,高30-80cm。根粗壮,长圆柱形,有分枝,淡黄桂冠色,根斜上升,与主茎近等长,有细棱。基生叶丛生,有扁长的叶柄,基部有宽叶鞘,稍抱茎;叶片卵形或长圆形,长14-35cm,宽6-8(-18)cm,二至三回羽状分裂,第一回裂片卵形或长圆形,有柄,长5-8cm,第二回裂片下部具短柄,末回裂片狭楔形,长2.5-5cm,宽1-2.5cm;顶生叶间化,有宽叶鞘。复伞形花序多数,生于茎和分枝顶端,顶生花序梗长2-5cm,伞辐5-7,长3-5cm,无毛,无总苞片;小伞形花序有死4-10,小总苞片4-6,线形或披针形,长约3mm;萼齿三角状卵形;花瓣倒卵形,白色,长约1.5mm,无毛,先端微凹,具内折小舌片。双悬果狭圆形或椭圆形,长4-5mm,宽2-3mm,幼时有疣状突起,成熟时渐平滑;每棱槽内有油管1,合生面有油管2。花期8-9月,果期9-10月。
佛手的营养价值
佛手果实皮色金黄,肉质白嫩,香脆甘甜,除鲜食外,是果品加工的重要原料。佛手果实可加工成蜜饯佛手、甘草佛手,还可加工成佛手茶、佛手露、佛手果冻和佛手香酒。花及幼果晒干均可入药。经蒸馏得到的饱和水溶液为佛手露,善治气膈、解郁、宽胸开胃。叶、花和果供提炼高级香精油,是食用香精的原料。
佛手又名九爪木、五指橘、佛手柑。它的外形长的很像佛手。为芸香科常绿小乔木。主产于闽粤、川、江浙等省的佛手,其中浙江金华佛手最为著名,被称为“果中之仙品,世上之奇卉”,雅称“金佛手”。佛手的叶色泽苍翠,四季常青。佛手的果实色泽金黄,香气浓郁,形状奇特似手,千姿百态,让人感到妙趣横生。佛手不仅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而且具有珍贵的药用价值、经济价值。
同属植物香柠檬有时也被误称为佛手柑。
佛手瓜与佛手柑的区别 来源区别
佛手瓜:佛手瓜又叫做千金瓜,隼人瓜,安南瓜等,是一种葫芦科佛手瓜属植物的果实,原产于墨西哥、中美洲和西印度群岛,在我国在云南、贵州、浙江、福建、广东等地分布最为广泛,是一种常见的蔬菜品种。
佛手柑:佛手柑又称为佛手,是芸香科植物佛手的果实,一般在我国广东、广西、福建、云南、四川、浙江、安徽等地种植。
百香果植物形态
草质藤本,长约6米;茎具细条纹,无毛。叶纸质,长6-13厘米,宽8-13厘米,百香果基部楔形或心形,掌状3深裂,中间裂片卵形,两侧裂片卵状长圆形,裂片边缘有内弯腺尖细锯齿,近裂片缺弯的基部有1-2个杯状小腺体,无毛。聚伞花序退化仅存1花,与卷须对生;花芳香,直径约4厘米;花梗长4-4.5厘米;苞片绿色,宽卵形或菱形,长1-1.2厘米,边缘有不规则细锯齿;
萼片5枚,外面绿色,内面绿白色,长2.5-3厘米,外面顶端具1角状附属器;花瓣5枚,与萼片等长;外副花冠裂片4-5轮,外2轮裂片丝状,约与花瓣近等长,基部淡绿色,中部紫色,顶部白色,内3轮裂片窄三角形,长约2毫米;内副花冠非褶状,顶端全缘或为不规则撕裂状,高约1-1.2毫米;花盘膜质,高约4毫米;雌雄蕊柄长1-1.2厘米;雄
蕊5枚,花丝分离,基部合生,长5-6毫米,扁平;花药长圆形,长5-6毫米,淡黄绿色;子房倒卵球形,长约8毫米,被短柔毛;花柱3枚,扁棒状,柱头肾形。浆果卵球形,直径3-4厘米,无毛,熟时紫色;种子多数,卵形,长5-6毫米。花期6月,果期11月。
芦根的植物形态
芦根芦苇,多年生高大草本,具有匍匐状地下茎,粗壮,横走,节间中空,每节上具芽。茎高2~5米,节下通常具白粉。叶2列式排列,具叶鞘;叶鞘抱茎无毛或具细毛;叶灰绿色或蓝绿色,较宽,线状披针形,长30~60厘米,宽2~5厘米,粗糙,先端渐尖;叶舌长1~2毫米,成一轮毛状。圆锥花序大形,顶生,直立,有时稍弯曲,长15~25厘米,有时或更长;小穗长9~12毫米,暗紫色或褐紫色,稀淡黄色;颖披针形,内颖比外颖长约1倍;第1花通常为雄性,其外稃长8~15毫米,内稃长3~4毫米,脊上粗糙;第2外稃长9~16毫米,先端长渐尖,基盘具长6~12毫米之柔毛两性花具雄蕊3,雌蕊1,花柱2,柱头羽状。颖果,椭圆形至长圆形,与内外稃分离。花期9~10月。
盘菜的植物形态
盘菜二年生草本,高达90厘米。块根肉质,球形、扁圆形或有时长椭圆形,须根多生于块根下的直根上。茎直立,上部有分枝,基生叶绿色,羽状深裂,长而狭,长30~50厘米,其中1/3为柔弱的叶柄而具有少数的小裂片或无柄的小叶,顶端的裂片最大而钝,边缘波浪形或浅裂,其他的裂片越下越小,全叶如琴状,上面有少许散生的白色刺毛,下面较密;下部茎生叶象基生叶,基部抱茎或有叶柄;茎上部的叶通常矩圆形或披针形,不分裂,无柄,基部抱茎。总状花序长,花小,鲜黄色,长约7毫米;萼片4,2列,展开;花瓣4,十字形,具长爪;雄蕊6.4强;雌蕊1,子房上位,1室,由1层膜质隔膜隔成假2室。长角果圆柱形,长3.5~6厘米,喙细长。花期春季。
香芋的植物形态
根
香芋图册香芋侧根(又称“筋”),从种子上发生,长到一定时候形成“根节”,每一“节”上可发育成1--2个小香芋块根,块根再幅射出多条侧根,侧根上再形成根节,如此反复延伸不断。其球状块根表皮土黄色,表皮光滑或者有不规则断续轮纹,形状为不正卵圆、椭圆、圆形。一年生单个重8--150g,最大的单个重400g。如作多年生栽培,年限越长,单体越大,其单体的大小与土壤、肥水、植株长势的差异都有很大关系。
茎
香芋球根顶部突起发芽、向上生长,露出泥面,发育成茎蔓。茎蔓无限生长、攀缘向上,右旋向上缠绕;茎蔓长达2.5m以上;茎圆形,深绿色,直径2.0mm;多数为假二杈分枝。茎间长10.5--21.5cm。
叶
为奇数羽状复叶,互生。三叶香的复叶中小叶数为3片。小叶为卵状,叶缘光滑无齿;成龄叶深绿色,幼叶黄绿色;叶正反面均光滑无毛。顶生小叶长8.0cm,宽6.0cm,侧生叶略小。
花
从茎蔓的叶腋发生,花序为复总状花序,小花密生,花朵无梗,直接着生在花轴上,三叶香花轴每节多数为3朵花;蝶形花冠,初生的为绿白色,后旗瓣、翼瓣呈青黄色。二体雄蕊,一体花丝9枚,另一体花丝1枚,花药淡褐色,柱头淡蓝色,花五香味,华而不实。花期6月下旬--9月下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