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糖尿病的一些误区

糖尿病的一些误区

1、糖尿病发生与吃糖有关:糖尿病的发生主要与遗传和肥胖有关。与食糖无明确关系,但糖吃多了可引起肥胖,参与糖尿病发生。

2、糖尿病可以根治:偏方、基因治疗、口服胰岛素等:糖尿病目前是一慢性终身性疾病,但可以通过治疗而获得长期良好控制。

3、2型糖尿病无需胰岛素治疗:胰岛素是目前降血糖最强的药物,尚无任何药物可替代它,2型糖尿病在很多情况下需要补充外源性胰岛素。

4、胰岛素治疗有毒性、成隐性、依赖性等:胰岛素无任何毒性、成隐性、依赖性,该用时一定要及时启用。

5、糖尿病不需控制饮食:合理的饮食计划是糖尿病血糖控制的基本措施。

6、少吃饭,其他不限制、零食不控制:饮食控制的基本原则是:总量控制,结构调整。少吃多餐,多吃新鲜的蔬菜。

7、不能吃水果:糖尿病患者可以吃水果,关键是什么情况下吃,吃多少,吃什么水果,何时吃?

8、为了少排尿,从而少饮水:多尿并非体内水多,而是血糖高所致。改善多尿的根本办法是控制好血糖。“进口物质”中惟有水(白开水、矿泉水和茶水)多多益善,糖尿病人不要等待口渴才饮水,要主动多饮水。

糖尿病的饮食误区 误区五:糖尿病不能吃水果

糖尿病人是可以吃水果的。在他们提供的糖尿病病人饮食建议里,第一条就是要多吃水果和蔬菜,而且要丰富种类,最好是吃各种颜色的水果和蔬菜。

糖尿病人适宜选择的水果应该是升糖能力较低一些的,比如柚子、桃等。但即使是升糖能力高的水果也不是完全不能吃,控制量也是可以适当吃一点的。

不过,糖尿病人最好不要喝果汁,果汁通常会损失一些膳食纤维,而且血糖反应会高于完整的水果。

糖尿病的饮食误区 误区四:甜味剂会导致糖尿病

阿斯巴甜、甜蜜素等甜味剂,它们能够提供甜味却几乎不含能量,因此,并不会升高血糖。如果想吃甜味食物,又担心升高血糖,糖尿病患者可以适当吃点甜味剂食品。

糖尿病存在的误区

误区一:害怕使用胰岛素

很多患者对胰岛素存在一种恐惧心理,认为胰岛素是激素,用后成瘾有依赖性,还有一类患者对低血糖比较恐惧,另外还有一部分人群认为注射比较麻烦,其实这都是很大的误区。隋主任认为,对于糖尿病患者,早期应该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从而减少并发症。对于初发的Ⅱ型糖尿病患者,用胰岛素强化治疗能得到临床缓解。临床缓解的概念为,坚持饮食和运动治疗后,便不需要胰岛素和服药,能够维持血糖正常,并且能够维持三年多的时间。

误区二:得糖尿病不要紧

不少市民对糖尿病不关注,忽视这种疾病。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具有很大的危害性,能够引起长期的并发症。糖尿病患者的冠心病、脑血栓发病率是非糖尿病人的2—4倍,并且愈后不好。糖尿病肾病在西方是导致肾功能不良的主要原因,而在中国是肾功能不良的第三大原因(排在前两位的是高血压和慢性肾炎)。此外,糖尿病患者超过十年病情是导致成年人失明的最主要原因。而糖尿病人截肢患者是非糖尿病病人的17倍。

误区三:得了糖尿病不能吃水果

糖尿病患者拒水果于千里之外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隋主任提出,糖尿病患者是可以吃水果的,在饮食合理的前提下,西瓜、桃子等水果都可以吃。但应该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在吃水果的时候要注意总量上的限制和品种的选择,同时在吃的时间上也应有所注意,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做饮食上的调整。

在解除了对糖尿病的三大误区后,还应在日常生活中提高防范意识。目前中国的生活方式存在西式化的现象,糖尿病患者的一级亲属患糖尿病的风险增大。为此,隋主任建议,作为普通市民,应该在饮食和运动上做调整。减少热量的摄入,增加运动量,并调整心态。在饮食细节上,低脂肪的肥肉尽可能少吃,适当控制单糖的摄入量,多吃绿色蔬菜,全麦面粉和粗粮比精粉要好得多。

糖尿病的饮食误区 误区八:吃苦瓜可以治疗糖尿病

实际上,就目前的研究看来,关于苦瓜能否降血糖、治疗糖尿病依然没有定论。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还是应该严格遵循医嘱服药和控制血糖,均衡饮食,不要轻易相信网上或民间流传的偏方。

茯苓山药片

华燕吟医生说从茯苓山药片所含有的四种西药成分可以找到答案。“格列苯脲、盐酸吡格列酮、盐酸二甲双胍、盐酸苯乙双胍,都是可以起到降血糖的作用,所以服用后有效果也是正常的。”

而问题隐患也就在这里面,华燕吟说,这四种降血糖西药在使用时有严格的条件要求,而且往往最多是两种同时用,不会同时服用四种。“比如格列苯脲属于强效的降血糖药,它的副作用是造成低血糖,而盐酸吡格列酮不能用于心衰病人,二甲双胍对胃有刺激,用这些药都要求医生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

西药在用量上有严格的要求,而茯苓山药片没有标明含量,四种降糖药同时大剂量服用,短时间内有效果,对糖尿病患者的伤害却是长远的,由此引发的低血糖或会致命:“类似的糖尿病误区有很多,很多人私下购买这种所谓的特效药。其实,糖尿病患者科学用药记牢遵照医嘱就可以了。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一样,用药用量都要具体情况具体判断。”

老人该如何走出糖尿病误区

吃南瓜能降血糖。曾几何时,老年人中流传了一种说法,就是吃南瓜能降低血糖,于是乎,买来大量的老南瓜,三餐吃南瓜,过量吃南瓜,吃得人都黄了起来。固然,南瓜中的有些成分对降低血糖有一定作用,比如南瓜中的“钴、果胶”等等,但是,它到底能起多大作用,还没有定论。相反,南瓜中含有比那些降低血糖成份多得多的碳水化合物,一般来说,1斤南瓜中大约含有30克的碳水化合物,有些老南瓜,碳水化合物的含量还要高,而且南瓜的生糖指数(GI)较高,生糖指数高就是食物较容易消化吸收,吃后血糖较容易升高。南瓜是生糖指数大于70的食物之一,所以绝不能大量食用,不能靠吃南瓜来降低血糖。

第二、“无糖食品、咸的东西”可以放心地吃。老年朋友常常会从糖尿病保健食品店买来“无糖饼干”等等所谓的不加糖的食品,还有些老年人说我吃的东西是咸的,但是不管这些食物的味道如何,只要它含有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它吃到肚子里去后,都会转化为热量,都会影响我们的血糖水平,所以这些食物跟普通的食物一样,都要控制进食量。

第三、打“胰岛素”跟“吸毒”一样会上瘾。老年朋友对“胰岛素针”普遍存在一种畏惧心理,好像打胰岛素针“会上瘾、会停不下来、会完全依赖它”。其实“胰岛素针”根本不会上瘾,停止打胰岛素,也不会出现戒断症状,只不过,停止打胰岛素就跟停止其它治疗一样,血糖肯定会升高。另外,有些新发糖尿病经过一段时间的胰岛素治疗后,是可以停止打针改为口服降糖药物治疗的。

第四、只有到了病情非常严重时才应该打“胰岛素”。血糖控制有一种“记忆效应”,有研究表明,早期血糖的控制会影响后期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出现。老年患者常常要到很长一段时间口服药物难以控制血糖后,才考虑“胰岛素”治疗,这样常常会使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提前出现,不利于疾病的控制。所以应听从内分泌专科医生的建议,病情需要时,要毫不犹豫地接受治疗。

第五、水果太甜,不能吃。水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微量元素、果胶、纤维素等等,是糖尿病患者必不可少的食物之一。其实各种水果都能吃,只不过要注意方法,首先,最好选择那些“生糖指数”低的水果,如番茄、黄瓜、苹果、水梨、橙、桃、提子、沙田柚、雪梨等等。其次,要控制总量,跟吃其他任何东西一样,老年糖尿病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合理的食量控制。还有,水果最好安排在两餐中间食用。

第六、迷信“降糖食品、保健品、偏方、祖传秘方”。老年朋友由于心地善良,常常会被一些推销保健品人士的花言巧语所蒙骗,常常会相信“降糖食品、祖传秘方等”能根治糖尿病,其实到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哪怕这种东西再贵,也不可能吃了能根治糖尿病,控制血糖还是应该到正规的医院去,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在饮食、运动、药物、监测、教育等多方面采取综合措施。

第七、只吃药,不注重监测及检查。有很多老年朋友,虽然听从了医生的建议,开始吃药了,但是却很少监测血糖。影响血糖的因素很多,自我血糖监测可以帮助我们摸索出合理的饮食方案,能帮助我们调整合理的用药剂量,另外,由于老年糖尿病是一种进展性疾病,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出现一些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定期检查能及早发现,及时处理。另外,有些药物会出现继发性的失效,定期的血糖监测能帮助我们及时调整药物。

第八、荤菜不能吃,菜油多放一点没关系。有些老年糖尿病患者认为荤菜里面动物脂肪含量很高,是不能吃的,而菜油是菜籽里面提炼出来的,是“素”的,多吃一点没关系,而且烧菜时油多放一些才好吃。其实,菜油虽然是从菜籽中提炼的,但它说到底还是“脂肪”物质,只不过是“植物脂肪”。“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致死原因,低脂饮食是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基本原则,所以菜油不能多吃。相反荤菜中由于含有优质蛋白,而这些优质蛋白质又是我们人体必不可少的,所以长期吃素也不利于我们人体的营养均衡,荤菜可以吃,只要适量就行。

第九、饭不吃,零食不断。老年患者知道饭吃多了血糖会高,所以饭量控制得很严,但对零食的认识就相对不足,有些零食可能含碳水化合物不多,但油脂或者蛋白质含量很高,吃多了,到体内同样会转化为热量,有些零食含的热量甚至比饭要高很多,如果不加以控制,同样会影响血糖。

第十、血糖控制得越低越好。有些老年朋友对自己血糖的控制要求比较严格,通过不断加药或者过分地节制饮食,以达到所谓的“良好”的血糖控制,但是因为老年人对低血糖的耐受性差,低血糖可以诱发严重的心脑血管事件甚至死亡,所以老年人的治疗中防止“低血糖”是重点。血糖控制应遵循个体化原则,控制的目标也比一般成人要宽一些。

糖尿病的饮食误区 误区六:糖尿病只能吃素菜

糖尿病患者应该注意的是日常饮食的平衡,肉和菜都要吃。不吃肉类会导致蛋白质不足,抵抗力降低,更易发生感染。优质的蛋白质对于糖尿病人的健康十分重要。保证每天都能获得足够的优质蛋白质,比如瘦肉、豆类等。

相关推荐

糖尿病用药十大误区

糖尿病用药十大误区 长期使用各种降糖药物的糖尿病患者中,能理想控制血糖水平的不足1/10,因为许多患者甚至有些医务人员在糖尿病治疗方面还存在一些误区。 1.血糖增高就用药:一般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应先进行饮食控制,坚持适当的体力活动,生活有规律,保持情绪稳定,肥胖者减肥。观察1~2个月左右,如果经过这些措施处理后血糖控制满意,就可以坚持非药物治疗。只有经采用上述措施后血糖控制仍不满意,临床症状加重或血糖急剧升高者,才应加用适当的降糖药物治疗。 2.选用药物不当:如肥胖患者应用促胰岛素分泌剂,儿童患者应用磺脲

对于糖尿病认识的误区

一、清晨空腹血糖升高 未必增加用药量 因为有些糖尿病患者在使用胰岛素或降糖药物过程中,虽然清晨空腹血糖高于正常,但睡前出现心慌、头晕、乏力、饥饿等症状,查睡前血糖却低于正常。 究其原因,是这些患者晚餐前使用胰岛素或降糖药物过量,形成夜间低血糖,反馈性地引起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促使体内贮存的糖元分解,结果导致次日清晨空腹血糖升高。对这类患者,非但不能增加胰岛素或降糖药物的种类和剂量,而且还要减少用药,否则可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低血糖,甚至发生昏迷,危及生命。 二、清晨空腹血糖正常 未必减少用药

儿童糖尿病饮食护理有四个误区

饮食护理在儿童糖尿病的治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儿童糖尿病患者会出现一些饮食误区,这些误区可能会引发一些儿童糖尿病并发症,我们必须走出这些误区。 饮食误区一:糖尿病人不能吃甜食。专家表示,糖尿病人主要不能吃含蔗糖和葡萄糖的食物,对于用蛋白糖、木糖醇、阿巴斯甜等制作的食品是可以摄入的。 饮食误区二:细粮含糖高,粗粮含糖低,专家提醒说,粗、细粮的含糖量差不多,面粉是75%、大米是74%、小米是74%、玉米是76%,而提倡糖尿病人吃粗粮是因为粗粮含植物纤维丰富,而植物纤维可抑制肠道葡萄糖的吸收。 饮食误区三:再有

谨记糖尿病饮食五大误区少走弯路

糖尿病饮食的几大误区介绍 1、 不甜就随便吃? 有些糖友认为,糖尿病就意味着与甜的食物绝缘,所以平时就选择一些成面包、成饼干以及市场上大量糖尿病专用甜味剂食品,因为这些不含糖,在感到饿的时候可以用它们充饥,不需控制。实际上。市面上各种面包饼干都以粮食为原料,同主食一样,吃下去会在体内转化成葡萄糖,导致血糖升高。 即使吃的食物不含糖,也需要计算进食的总热量,从而才能全面统一的达到饮食控制的效果。 2、控制正餐,零食不限。 不少糖尿病患者三餐控制比较理想,但由于饥饿或其他原因,养成吃零食如花生、瓜子、休闲食品

糖尿病人八大饮食误区

1. 不甜就随便吃? 有些糖友认为,糖尿病就意味着与甜的食物绝缘,所以平时就选择一些成面包、成饼干以及市场上大量糖尿病专用甜味剂食品,因为这些不含糖,在感到饿的时候可以用它们充饥,不需控制。实际上。市面上各种面包饼干都以粮食为原料,同主食一样,吃下去会在体内转化成葡萄糖,导致血糖升高。 即使吃的食物不含糖,也需要计算进食的总热量,从而才能全面统一的达到饮食控制的效果。 2. 主食越少吃越好? 糖友们都知道饮食控制相当关键,有的却误以为主食越少吃越好。把原来的主食摄入量缩减一半,甚至不吃主食。这样造成的后果

糖尿病的饮食5大误区

误区一:少吃主食。不少患者认为,主食越少吃越好,甚至连续数年把主食控制在每餐仅吃半两到一两,这会造成两种后果:一是由于主食摄入不足,总热量无法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导致体内脂肪、蛋白质过量分解、身体消瘦、营养不良,甚至产生饥饿性酮症。二是控制了主食量,但对油脂、零食、肉蛋类食物不加控制,使每日总热量远远超标,且脂肪摄入过多,如此易并发高脂血症和心血管疾病,使饮食控制失败。其实,糖尿病饮食主要控制总热量与脂肪。而主食中含较多的复合碳水化合物,升血糖的速度相对较慢,应该保证吃够量。 误区二:不甜就能随便吃。部分

糖尿病患者用药误区

1.无任何症状则不可能患糖尿病。(错) 医学解释:在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占绝大多数。而2型糖尿病起病隐匿,常常没有典型的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轻的症状,甚至可以完全没有症状。很多女性糖尿病患者可仅仅以外阴瘙痒为首发症状,在妇科就诊时查出血糖升高;而不少男性则以勃起功能障碍为首发症状。所以,糖尿病常常来得悄无声息,不可大意。 医生提醒:对于2型糖尿病的高危人群(有糖尿病家族史者、曾患妊娠糖尿病者、体形肥胖者等),应该每年至少检测血糖一次。 2.××医院、××药可以根治糖尿病!(错) 医学解释:糖尿病主要分

澄清糖尿病六大误区

误区一:糖尿病不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事实上,糖尿病最终致人死亡的可能性要高出乳腺癌和艾滋病。 误区二:吃糖太多引发糖尿病。迄今为止,没有任何科学证据表明,吃糖多会得糖尿病糖尿病的发生原因极为复杂,涉及到遗传、感染、基因变异、环境、饮食等因素,至今未被医学界完整清晰地阐明。因此,不可将糖尿病与吃糖太多简单地画等号。 误区三:肥胖引发糖尿病。体重指数(BMI)超过25只是引发糖尿病的诸多危险因素之一。有很多体重超重的人身体完全健康,一些体重正常的人却得了糖尿病误区四:患上糖尿病就意味着饮食要异于常人。其实

治疗胃病误区

误区一:胃溃疡当成普通胃炎治。 误区二:胃痛乱吃药病易加重。 本身有胃肠病的患者更应谨慎吃药,像阿斯匹林、伤风胶囊、感冒通等药物对胃有刺激作用,加重病情。吃药时应再加上保护胃黏膜的药物,用温开水送服。另外,患者一旦遇到突发剧烈腹痛,不应马上服止痛药,因为部分消炎、止痛药,比如非甾体类消炎药能引起胃、肠不良反应,甚至会发生胃穿孔、胃溃疡、胃出血等严重上消化道并发症的危险。 误区三:喝牛奶可以缓解胃痛。 每个人的体质不尽相同。有的缺乏乳酸酶,喝牛奶容易引起腹泻、饱胀、嗳气等情况出现。另外,胃溃疡患者饮用牛奶有

糖尿病患者用药误区

目前,在糖尿病患者中普遍存在一种观点,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终级药物,对身体无害且早晚要用,晚用不如早用。这种错误的认识神化了胰岛素的功能。 与1型糖尿病单一的胰岛素缺乏病因不同,2型糖尿病病因除了胰岛素缺乏,还有胰岛素抵抗。不论何种病因,只要被确诊为糖尿病就使用胰岛素的做法是错误的。 胰岛素不是万能药 目前,在糖尿病患者中普遍存在一种观点,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终级药物,对身体无害且早晚要用,晚用不如早用。这种错误的认识神化了胰岛素的功能。殊不知,胰岛素只对胰岛素缺乏的病人有效。因胰岛素抵抗导致的糖尿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