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养生长寿五个诀窍
古人养生长寿五个诀窍
一、头为精明之府,日梳三遍百病除。
二、脚称第二心脏,常搓涌泉保健康。
三、日咽唾液三百口,一生活到九十九。
四、朝暮叩齿三百六,七老八十牙不落。
五、人之肾气通于耳,扯拉搓揉健全身。
拉耳保健法的操作方法是:以右手从头上引左耳14下(用右手绕过头顶向上拉左耳),再用左手从头上引右耳14下(即用左手绕过头顶向上拉右耳)。
此法简便易行,效果良好,如再辅以按、摩、搓、揉、点、捏等手法,则更能强身健体,敷养肾元。现代医学认为:耳朵上的49个穴位和各部位与体内的五脏六腑等器官以及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因此把它形容为“缩小了的人体身形”。
临床实践证明:采用扯、拉、按、摩、搓、揉、点、捏等手法,实际上就等于对双耳进行特殊的物理刺激和针灸性治疗。如果长期不间断,除了具有良性震荡体位、反馈激发活气、疏通十二经脉、加快血液循环、调理五脏六腑、健脾胃、补肾元和平衡阴阳、扶正祛邪、清肝明目、消疲安神、增强新陈代谢等功能外,还能促进胆汁分泌,有利于胆道的通畅,防止胆囊炎、胆结石等疾病的发生发展;增强免疫力,调节肝脏抗病毒的能力,对肝炎的恢复有一定的帮助。
总之,老年人在生活细节中只要持之以恒,就能起到延年益寿的奇效了。
让老人更长寿的小秘诀
1、长寿秘诀 —— 开窗通气
保持寝室内空气新鲜,风大或天冷时,可开一会儿,睡前再关好,有助于睡得香甜。但注意睡时不要用被蒙头。
2、长寿秘诀 —— 散步
平心静气地散步10-20分钟,会使血液循环到体表,入睡后皮肤能得到“活生生”的保养。躺下后不看书报,不考虑问题,使大脑的活动减少,较快进入睡眠。
3、长寿秘诀 —— 刷牙洗脸擦身
睡前刷牙比早晨更重要,不仅可清除口腔积物,且有利于保护牙齿,对安稳入睡也有帮助;电视看完后,洗洗脸、擦擦身,以保护皮肤清洁,使睡眠舒适、轻松。
4、长寿秘诀 —— 梳头
古医家探明头部穴位较多,通过梳理,可起到按摩、刺激作用,能平肝、熄风、开窍守神、止痛明目等。早晚用双手指梳到头皮发红、发热,可疏通头部血流,提高大脑思维和记忆能力,促进发根营养,减少脱发,消除大脑疲劳,早入梦乡。
5、长寿秘诀 —— 喝杯加蜜牛奶
古代民间流传这样一句话:“朝朝盐汤,暮暮蜜。”就是说早喝淡盐开水,晚饮蜜糖水。据国外医学专家研究,牛奶中含有促进睡眠的l-色氨酸,睡前1小时喝杯加蜜的牛奶可助睡眠。蜂蜜则有助于整夜保持血糖平衡,从而避免早醒,尤其对经常失眠的老年人更佳。
6、长寿秘诀 —— 洗(搓)脚
广告民谚曰:“睡前烫烫脚,胜服安眠药”、“睡前洗脚,胜服补药”、“养树护根,养人护脚”等等。国外医学家把脚称为“人体第二心脏”、“心之泵”,十分推崇脚的保健作用。祖国医学认为,脚上的60多个穴位与五脏六腑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若能养成每天睡觉前用温水(40-50℃)洗脚、按摩脚心和脚趾,可起到促进气血运行、舒筋活络、阴阳恢复平衡状态的作用。对老年人来说,更具有祛病健身的功效。
男白领养生五个有效诀窍
一、早餐好,晚餐巧
一日活动的能量,要靠早餐提供。建议早餐可以吃丰富的蛋白质及糖类,比如说水果,全麦面包及牛奶等。早餐时只喝精力汤或是蔬果汁,可补充身体元气,却无法持久,身体能量很快就用尽。应该搭配补充蛋白质,像豆类或是全麦面包等主食,才可以提供身体足够能量,淡水马偕医院营养师专家建议。
晚餐可以增加蔬菜水果的份量,烹调方式尽量不要油炸,油煎,改用包锡箔纸的烤类或蒸,卤,煮均可。白切肉,白斩鸡,沾酱是酱油加上天然甘味的切碎洋葱,九层塔,滴点柠檬或香橙汁,既提味又可自行调整盐的份量。
专家建议一天好可以摄取至少两份水果及半斤蔬菜(约为饭碗一碗半的蔬菜量,等于三份蔬菜)。或者一星期内订一天为“清淡健康”日,那天多吃蔬菜水果等清淡饮食。“因为油脂类食物消耗较多能量,容易增加身体负担,”专家表示。
二、好睡自然醒
专家建议,成人每天一定要睡足8小时。如果你早上需要闹钟叫醒你,那么你的睡眠显然并不足够。
容易失眠者可以试试老祖母的偏方──温牛奶。研究发现温牛奶中的色胺酸(试ptophan),可以安定脑内神经传导物质血清素,帮助规律睡眠。西洋菩提花茶也有安定助眠的效果。
睡前及起床前做简单的吐呐呼吸,不但容易入睡,早晨醒来时也会很舒服。
方法:放点自然音乐,在睡前静坐调息30分钟,喝一点温开水,慢慢深呼吸,将工作及繁杂事务忘掉。
早上不急着起床,先在床上躺一会儿,慢慢做10分钟的吐纳,再起来梳洗,一整天都会有精神。
三、闭上眼睛,练练肌肉松弛法
繁忙的工作令人紧绷,利用简单的肌肉松弛法,使人可专心注意自己身体肌肉的变化,借以达到全身松弛状态方法如下:找个地方坐下,将心思集中在放松上快速地。拉紧身体某一块肌肉持续5秒钟,然后再慢慢放松反覆进行肌肉“紧-放松”。动作,从头,眼睛到脚趾,全身肌肉都可以进行。
四、淋浴,按摩,舒筋活血
淋浴比泡浴更能消除疲劳。因为水柱冲击,有推打效果,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郑振鸿医师表示。一般药草浴,是利用活血化淤的药材,泡澡后经由皮肤被吸收,以达到效果。但泡浴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按摩对于去除疲劳,消除肌肉紧张,效果不错。上班族男性觉得疲惫时,可使用迷迭香,薄荷,尤加利等香精油,慢慢按摩颈部,有激励的功效,芳香疗法老师温佑君建议。
研究发现,一些缓慢的性行为,也有助于分泌脑内啡,使人愉悦。
另外,实验证明,一些单调,重复性的,没有情绪的声音也可以使心情平静。下回烦闷时,不妨试试看一些气象报告等,恢复心情。
五、多喝水
每天至少饮用2000c。c。的水分,补充身体所需。
养生茶饮也不错。中医建议气虚者(一般上班族)可以西洋蔘(3钱),黄耆(5钱),加2~3颗红枣泡水饮用。阳虚者(通常年龄超过50岁以上)则改用高丽蔘,冬虫夏草各半,泡水当茶喝。
常觉口干的人,可以用炒过的决明子,白菊花和枸杞以1:1的方式泡水当茶喝,可明目提神,或是改成麦芽,红枣,甘草亦可。养生茶好当日泡,当日喝完,以免中药材因氧化而无法达到效果,专家建议。
专家推荐含果皮香的柠檬香茅茶,可以消除疲劳,维持活力。洋甘菊茶也有安抚神经的功效。
六大秘诀让你想不长寿都难
1、长寿秘诀:开窗通气
保持寝室内空气新鲜,风大或天冷时,可开一会儿,睡前再关好,有助于睡得香甜。但注意睡时不要用被蒙头。
2、长寿秘诀:散步
平心静气地散步10-20分钟,会使血液循环到体表,入睡后皮肤能得到“活生生”的保养。躺下后不看书报,不考虑问题,使大脑的活动减少,较快进入睡眠。
3、长寿秘诀: 刷牙洗脸擦身
睡前刷牙比早晨更重要,不仅可清除口腔积物,且有利于保护牙齿,对安稳入睡也有帮助;电视看完后,洗洗脸、擦擦身,以保护皮肤清洁,使睡眠舒适、轻松。
4、长寿秘诀:梳头
古医家探明头部穴位较多,通过梳理,可起到按摩、刺激作用,能平肝、熄风、开窍守神、止痛明目等。早晚用双手指梳到头皮发红、发热,可疏通头部血流,提高大脑思维和记忆能力,促进发根营养,减少脱发,消除大脑疲劳,早入梦乡。
5、长寿秘诀: 喝杯加蜜牛奶
古代民间流传这样一句话:“朝朝盐汤,暮暮蜜。”就是说早喝淡盐开水,晚饮蜜糖水。据国外医学专家研究,牛奶中含有促进睡眠的l-色氨酸,睡前1小时喝杯加蜜的牛奶可助睡眠。蜂蜜则有助于整夜保持血糖平衡,从而避免早醒,尤其对经常失眠的老年人更佳。
6、长寿秘诀:洗(搓)脚
民谚曰:“睡前烫烫脚,胜服安眠药”、“睡前洗脚,胜服补药”、“养树护根,养人护脚”等等。国外医学家把脚称为“人体第二心脏”、“心之泵”,十分推崇脚的保健作用。祖国医学认为,脚上的60多个穴位与五脏六腑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若能养成每天睡觉前用温水(40-50℃)洗脚、按摩脚心和脚趾,可起到促进气血运行、舒筋活络、阴阳恢复平衡状态的作用。对老年人来说,更具有祛病健身的功效。
养生之道古为今用
1.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上古之人,知其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为内格。”这是养生长寿的总纲。说明了解保健长寿的养生之人,知道取法于阴阳规律的道理,明白许许多多的养生保健的方法。人们生活在世间阴阳千变万化之中,必须顺从于阴阳的不断的变化,这些变化包括人们所处的地理、气候、季节、经济、人际、社会等不同的环境。只有适宜于这些变化了的环境,才能使人们达到机体内部和外部阴阳双方消长对立的统一(平衡),从而保证了人的健康长寿。
2.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古人用顺应四季气候变化的特点调养神志,不仅作为预防疾病的方法,而且也是预防未病的养生准则。通过这种方法保养身体达到长期健康。
《丹溪心法》:“夜卧早起于发陈之春,早起夜卧于蓄秀之夏,以之缓形无怒而遂其志,以之食凉食寒而养其阳,圣人春夏治未病者如此。与鸡俱兴于容平之秋,必待日光于闭藏之冬,以之敛神匿志而私其意,以之食温食热而养其阴,圣人秋冬治未病着如此。”这段文字详细介绍了具体的方法,即人们应该在万物萌发、推陈出新的春季,晚一点睡觉,早一点起床。在万物生长茂盛的繁荣夏季,早一点起床,晚一点睡觉,根据春夏季节的气候特点,要静缓形体,不动怒,使人的心情舒畅,应以清淡食物为主,以保养人体的阳气;人们在万物成熟的秋季,要在五更鸡鸣时起床,在万物隐藏的冬季,要稍晚一点起床,根据秋冬两季的气候特点,要收敛神气,蓄藏意志,适当吃些温补性的食物,使人们的精神饱满,以保养人体的阴精。只要人们的阳气旺,阴精盛,就会身体康健,延年益寿。
3.饮食有节,起居有常《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中记载:“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兴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而去。”这显然是古人养生的又一方法。饮食要有节制,要有规律,包括饮食种类的搭配、饮食的量、饮食的次数都要根据每个人的特点,适当而又适量。不可饥饱无度。起居有常,不妄作劳,这是要求人们睡觉起居也要按规律行事,不能过于劳累,不作分外之事。只有这样才能保持精力的充沛和精神的旺盛,才能健康长寿,即“形兴神俱,度百岁乃去”。这里要指出,古人所说百岁不是指100岁,而是120岁。告诫人们只要遵循这个法则,就可以健康长寿,长命百岁。如果违背上述原则,相反“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这是古人对当时人们的忠告,也应该看作是对当今人们的规劝。起居、饮食、饮酒的毫无节制,不仅损伤脾胃,也容易耗精伤神,久而久之,百病乃生,不可能健康长寿,反而会半百而衰。在当今的社会中,这种现象仍屡见不鲜。其原因可能缺乏这方面的养生保健的科学知识;也可能不相信古人的养生之道的现实意义;还可能不甚懂得这些养生保健的朴素的科学方法。
4.不治已病治未病《黄帝内经·四气调神论》:“是古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这段文字明确地告诉人们,明达事理的人,不主张人已经发病以后才治疗,而是要在未发病以前进行预防;不要在已经混乱之后才讲求治乱,而是要在未乱之前进行防范。恳切地要求人们注重养生,在没有患病之前进行预防。体现了古人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预防医学的科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在这种理论体系指导下,创造、丰富、总结了养生防病的许多方法,并不断指导着近2000年来我国人民的养生、防病、治病的临床工作,这些都为后人不断总结经验、研究新的方法提供了重要的科学理论根据。我们现在的“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卫生工作方针,应该说属于借鉴于古人这种防治思想的体现。
综上所述,前人养生之道意义深远,方法颇多,内容包罗万象。既有饮食、起居、养精、益神之法,也有养阴、藏精、补气、固脱之方。这是先人留给我们的极其宝贵的财富。只要我们遵循这些法则,顺应阴阳的变化,作到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和于阴阳,调于四时,饮食有节,起居有常,我们就会有效地提高生活质量,达到体康身健、延年益寿的目的。
跟随4位古人学长寿养生
1.老子:清静无为
春秋战国时期,道家鼻祖老子提出了“清静无为”、“返璞归真”、“顺应自然”等一些养生观。其最主要的精神是,心神宁静和少私寡欲,这样,人的精神才能够得到润养,精气能够得到内藏,因此能够健康并且长寿。清静无为以养身长寿的思想,一直是历代的养生家所重视,是中医养生理论的源头之一。据传,老子的寿命为160岁以上。
2.孔子:仁爱多寿
孔子是儒家学术的奠基人。在养生长寿方面,孔子提倡的是道德养生,强调精神调摄,尽量减少物质欲望,以社会的准则来规范人的行为,其倡导的仁爱和中庸的哲学观念,也体现在养生实践当中,如“君子三戒”(戒色、戒斗、戒得)。此外,注意生活规律,不太过劳累,不太过安逸;在饮食方面上,要求营养丰富、新鲜干净并且烹调精细,味道要鲜美。孔子生活在战乱时代,寿命为72岁。另一位善养“浩然正气”的儒家代表人物孟子则享年83岁。
3.华佗:动则不衰
汉代的名医华佗,从理论上阐述了动形养生的道理,认为“动”能够消化食物,流通血脉,所以能够健康长寿。在此基础之上,他创编了著名的“五禽戏”,即模仿虎、鹿、熊、猿、鸟这五种动物动作的健身体操,方法简单便捷,行之有效。若不是他被拘禁杀害,华佗应该是一位长寿者。
4.陶弘景:调身养形
南朝的着名养生家陶弘景,精于医学,通晓佛、道,所著《养性延命录》一书,为中国现存最早的养生学专著。书中论述的养生法则和方法很多,大致有:顺四时、调情志、动诸节、调气息、节饮食、宜小劳、慎房事等,其中“调神养形”是期主导思想。陶弘景为80岁的长寿者。
长寿有何诀窍
生命在于运动。这是众所周知的。工作忙,若难于抽时间安排锻炼,最方便最有效的运动莫过于爬楼梯。上海电台一些编辑每天上班舍电梯而不乘,宁愿爬楼梯上高楼,锻炼了身体,也有助于减肥,确是好办法。
高雅的志趣,广泛的爱好,能极大丰富一个人的生活内容,使情绪长期处于良好而稳定的状态,从而使其机体神经内分泌系统保持平衡,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对身心健康十分有益。
有一位朱老先生,80 多岁了,总喜欢与中青年新闻界朋友一起相聚,谈时事,说英语,唱京剧,活动多,心情舒畅,使自己思想一直处于与社会同步的状态。
此外,科学的饮食也很重要,吃任何东西都要适量,适度,自身要有克制能力,即使节日也不能暴饮暴食,一日三餐尽量清淡为好,多吃蔬菜水果,尤其是心血管病者更应如此。
在保证营养的前提下,“食愈少,寿益长。”俗语说:“强者多寿。”这不仅指身体强壮,更重要的是意志坚强,人生不论遇到多大挫折,都要能承受,使心理始终处于良好的平衡状态,而不致患心理性疾病。以前有几位活到90到100 岁的曾被打成“右派”的老先生在处于逆境时都是这么做的。
10o年为一个世纪,这也就意味着要有更多的百岁老人出现,由此也成了长寿者的一个里程碑。按生物学家研究认为,人的自然寿命应为125岁以上。然而,实际上人的平均寿命比自然寿命短得多。
这大多与不良的生活方式有关。春季话长寿恰适时。长寿无诀窍,遗传虽是影响寿命的一个因素,但不是决定性因素,也不是重要因素,最重要的是靠自己综合性的良好的生活方式,以及坚定的信念,不能单凭哪一方面或哪几方面就决定寿命的长短。
因此不要迷信某一种“长寿经”,诸如:节食长寿、素食长寿、瘦人长寿、矮人长寿、清心寡欲长寿等。寿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只重视某一方面,而忽略其他方面都是片面的。
六大秘诀让老人更长寿
1、长寿秘诀 —— 散步
平心静气地散步10-20分钟,会使血液循环到体表,入睡后皮肤能得到“活生生”的保养。躺下后不看书报,不考虑问题,使大脑的活动减少,较快进入睡眠。
2、长寿秘诀 -- 开窗通气
保持寝室内空气新鲜,风大或天冷时,可开一会儿,睡前再关好,有助于睡得香甜。但注意睡时不要用被蒙头。
3、长寿秘诀 —— 刷牙洗脸擦身
睡前刷牙比早晨更重要,不仅可清除口腔积物,且有利于保护牙齿,对安稳入睡也有帮助;电视看完后,洗洗脸、擦擦身,以保护皮肤清洁,使睡眠舒适、轻松。
4、长寿秘诀 -- 洗(搓)脚
民谚曰:“睡前烫烫脚,胜服安眠药”、“睡前洗脚,胜服补药”、“养树护根,养人护脚”等等。国外医学家把脚称为“人体第二心脏”、“心之泵”,十分推崇脚的保健作用。祖国医学认为,脚上的60多个穴位与五脏六腑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若能养成每天睡觉前用温水(40-50℃)洗脚、按摩脚心和脚趾,可起到促进气血运行、舒筋活络、阴阳恢复平衡状态的作用。对老年人来说,更具有祛病健身的功效。
5、长寿秘诀 —— 梳头
古医家探明头部穴位较多,通过梳理,可起到按摩、刺激作用,能平肝、熄风、开窍守神、止痛明目等。早晚用双手指梳到头皮发红、发热,可疏通头部血流,提高大脑思维和记忆能力,促进发根营养,减少脱发,消除大脑疲劳,早入梦乡。
6、长寿秘诀 —— 喝杯加蜜牛奶
古代民间流传这样一句话:“朝朝盐汤,暮暮蜜。”就是说早喝淡盐开水,晚饮蜜糖水。据国外医学专家研究,牛奶中含有促进睡眠的l-色氨酸,睡前1小时喝杯加蜜的牛奶可助睡眠。蜂蜜则有助于整夜保持血糖平衡,从而避免早醒,尤其对经常失眠的老年人更佳。
五个诀窍 “赶走”焦虑
睡眠充足
多休息及睡眠充足是减轻焦虑的一剂良方。
保持乐观
当你缺乏信心时,不妨想像过去的辉煌成就,或想像你成功的景象。你将很快地化解焦虑与不安,恢复自信。
幻想
这是纾解紧张与焦虑的好方法。幻想自己躺在阳光普照的沙滩上,凉爽的海风徐徐吹拂。试试看,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深呼吸
当你面临情绪紧张时,不妨作深呼吸,有助于舒解压力消除焦虑与紧张。
转移注意力
假使眼前的工作让你心烦紧张,你可以暂时转移注意力,把视线转向窗外,使眼睛及身体其他部位适时地获得松弛,从而暂时缓解眼前的压力。你甚至可以起身走动,暂时避开低潮的工作气氛。
心理专家指出,克服焦虑症最有效的方法,关键在于自我的坚持与努力。焦虑症是一种心理疾病,想治愈,还需从根本上解开患者的心病,还需长期的维持式自我调节。
老人养生长寿的9不贪
1、贪补
许多老年人盲目地进补,以为常用补品或补药可以延年益寿。其实,保健品市场问题不少。中国保健协会秘书长朱康年披露,目前市场流通的6000多种保健品,有5000多种拿不到“保健食品证书”,也就是说,有5/6应该退出市场!很多市场知名度很高的保健品被公开曝光,保健品市场陷阱何其多!盲目进补太不可取了。
2、贪吃
有些人被称作“老饭力”,年龄虽然大了,依旧能吃。这不是什么坏事儿,但是绝对不可无节制地暴饮暴食。人到中老年阶段,机体的各项功能相对退化减弱,消化系统也是如此。所以绝对不可暴饮暴食,尤其是在晚上。许多家庭成员都是白天上班,一日三餐中有两餐对付,只有晚上认真做饭,菜肴丰盛。其实,这不符合科学饮食原则。应该遵循“早饭要吃饱,午饭要吃好,晚饭要吃少”的原则,老年人晚上吃八九分饱即可。
在饮食中,应该注意尽量少摄入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少吃盐。猪肉中的肥肉很香,它属于高脂肪食品,应该少吃;动物的内脏、鸡蛋黄还有一些海产品都是高胆固醇食物,也应该少吃。
老年人发福、身体略胖本是正常现象,但许多人坚持吃减肥药,以避免高血脂、肥胖症,想法是好的,但结果又如何呢?目前,减肥药物问题最多,不实宣传也最多,如“绝不反弹”“一周狂减10斤”“100%不反弹等”。一位教授指出,这些都是骗人的。
减肥药物没有不反弹的,即使是号称集世界最新技术于一体的产品,也有一定的反弹率!这还不是最主要的,尤为危险的是,很多减肥药中含有国际上明令禁止的违禁药物,如芬氟拉明、去烷基芬氟拉明、安非拉酮等兴奋药,这些药物长期服用会损害心脏,还可能使人体产生依赖性。比较科学合理的减肥方法是,适当控制饮食,每天坚持自己喜爱的运动,持之以恒。
3、贪杯
有人说,“酒是粮食精,越喝越年轻”。这话有道理,酒确实是好东西,适量饮酒,可以舒筋活血,促进血液循环。但是,有少数人无节制地喝酒,这就不好了。老年人对酒精的耐受力差,有些人喝酒时还要逞强,往往造成严重后果。有的人因为饮酒过度,患上酒精肝、酒精心,也往往加重心脑血管病病情。啤酒也是如此,尤其是冰镇的啤酒,对心脑血管刺激更甚,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4、贪药
人到老年,难免患病,尤其是各种慢性病,比如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糖尿病、关节炎等,都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有的人患有几种慢性病,不仅是“恨病吃苦药”,而且是“恨病多吃药”,中药、西药、补药一起来,有的一病多药,甚至是不按配伍胡乱吃,这样不仅大大增加了肾脏负担,而且很危险,很容易发生药性冲突,吃出病来。用药一定要按照医生嘱咐,不要自作主张、自以为是。
5、贪玩
中老年人中退休者或“内退”者多,没什么事儿,聚在一起打麻将、打扑克、下棋等,也是乐趣。可是,有不少人因此上瘾,终日打麻将,甚至熬到半夜,对身体损害非常大。一位大学教授提前退休以后迷上麻将,终日鏖战不休,终于有一天倒在麻将桌上……老年人应该会玩,但是要适度,有节制,不要因此过度疲劳。
6、贪卧
我国古代曾有传说,成仙成道者“终日高卧不起”,以为这样会减少消耗,有助于长寿。其实不然,老年人应该休息好,但绝对不是终日卧床就好,因为越是缺乏运动,身体的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就越低,所以也就越容易患病。养生学家指出,实践证明,中老年人每天7个小时左右的睡眠足矣,过多或过少,都不利于健康,其余时间,应该有适当的活动或运动。
7、贪劳
有些中老年人身体素质不错,精力比较旺盛,退休后又有了第二职业,这些人往往很珍惜这种机会,热心工作,依旧像年轻时一样,起早贪黑,忙于劳作。有的高级知识分子虽然到了退休年龄,依然坚守在科研第一线,希望在有生之年多做出一些成绩。这些中老年人的精神可嘉,但是,毕竟不是年轻的时候了,过度劳累会导致机体抗病能力下降,很容易患病。因此,千万不可贪劳,劳作应该适度,注意间歇休息。脑力劳动者也一样需要注意休息。
8、贪财
金钱是身外之物,很多老人看得很开,把金钱看得很淡,这无疑是正确的。可是也有极少数老人把金钱看得很重,在家族内甚至在家庭内争来争去,正当的权益是应该维护,但是不可把金钱看得太重,尤其是不要贪财。淡泊人生、从容面对,不仅是一种修养,也是一种境界。
9、贪看
有的老年人退休后无所事事,便一味地看电视,看了这频道看那频道,乐此不疲。长时间看电视,缺乏活动,对身体健康不利,长期坐位还会影响下肢血液循环。情节紧张、场面惊险的电视节目对心脑血管病患者有刺激,对身心健康影响甚大。所以,老年人不要一味看电视,可以听听广播、看看报纸,换一种获得信息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