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回归热症状 虱传回归热典型症状

回归热症状 虱传回归热典型症状

虱传型回归热持续6~7日后,体温骤降,伴以大汗,甚至可发生虚脱。以后患者自觉虚弱无力,而其他症状肝脾肿大及黄疸均消失或消退,此为间歇期。经7~9日后又复发高热,症状重现,此即所谓“回归”。回归发作多数症状较轻,热程较短,经过数天后又退热进入第二个间歇期。一个周期平均约2周左右。以后再发作的发热期渐短,而间歇期渐长,最后趋于自愈。


回归热症状 蜱传型回归热症状

蜱传型回归热潜伏期4~9天,临床表现与虱传型相似,但较轻,热型不规则,复发次数较多,可达5~6次。蜱咬部位多呈紫红色隆起的炎症反应,局部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黄疸、神经症状均较虱传型为少,但皮疹较多。


回归热患者的发病特点是什么

传染源虱传回归热的唯一传染源是病人;蜱传回归热 的主要传染源是鼠类,病人亦可为传染源。传播途径虱传回归热的传播以体虱和头虱为传播媒介。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病后免疫力不持久。两型回 归热之间无交叉免疫。流行特征虱传回归热分布广泛,见于世界各地。流行 季节为冬春季。平时多为散发,本病目前我国已绝迹。蜱传回归 热局限于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为自然疫源性疾病。发病季节以4 -8月最多,常呈散发。

发热的类型有以下几种

稽留热:体温常在39℃以上,每日波动范围不超过1℃。见于伤寒、斑疹伤寒、大叶性肺炎等。

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每日波动很大,甚至可降至常温以下,又称消耗热或败血症热。见于脓肿、脓毒血症、败血症等。

间歇热:发热期与无热期交替出现,见于疟疾、淋巴瘤等。

回归热:高热骤起,持续数日后骤退,间隔数日后,高热又出现,反复数次。见于回归热。

波状热:热度逐渐上升,达高峰后又逐渐下降,以后再度上升和下降,呈波浪状,见于布氏杆菌病。

双峰热:一日间热度上升、下降,上升又下降,每次升降相差1℃左右,见于革兰氏阴性杆菌败血症、黑热病、急性血吸虫病。

不规则热:每日热度高低不等,呈不规则波动。见于阿米巴肝脓肿等。

回归热症状 疼痛

虱传型回归热还会出现疼痛的症状,其主要表现为头痛剧烈,四肢关节和全身肌肉酸痛。部分患者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也可有眼痛、畏光、咳嗽、鼻衄等症状。面部及眼结膜充血,四肢及躯干可见点状出血性皮疹,腓肠肌压痛明显。


被老鼠咬过的香肠还能吃吗 老鼠有什么危害

老鼠为啮齿动物,在全世界近1800种啮齿动物中,携带的病原体达200余种,80~90%的啮齿动物在传播疾病的过程中起着主次不等的作用。啮齿动物传播的病原体中,已知能使人致病的细菌有12种,病毒31种,立克次体5种,寄生虫7种。在我国主要的鼠传疾病有:鼠疫、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鼠型斑疹伤寒、土拉菌病、沙门氏菌肠炎、蜱传回归热、假结核、森林脑炎、狂犬病、恙虫病、Q热、黑热病、血吸虫病和旋毛虫病等。据统计,有史以来,全世界由于鼠传疾病死亡的人数,远远超过直接死于战争者。


发热有哪些类型 回归热

是由回归热螺旋体经虫传播感染的急性传染病,体温急剧上升至39°C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后规律性交替一次。可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等。


发烧的鉴别诊断

不规则热指发热无一定的规律,持续时间也不一定。可见于多种肺部疾病,心胸膜炎。

弛张热指体温持续在39度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超过2度,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

稽留热:体温持续于39℃~40℃以上,达数日或数周,24小时波动范围不超过1℃。见于肺炎链球菌性肺炎、伤寒、斑疹伤寒等的发热极期。

间歇热:高热期与无热期交替出现,体温波动幅度可达数度,无热期(间歇期)可持续l日至数日,反复发作。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

回归热:体温骤然升至39℃以上,持续数日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日后即有规律地交替一次。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周期热等。

波状热:体温逐渐升高达39℃或以上,数天后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数天后再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见于布鲁菌病。

相关推荐

发烧的类型有哪些

1. 稽留热:体温在39℃以上,每日波动范围不超1℃。2. 弛张热:体温高时在39℃以上,低时可接近正常,每日波动范围很大,高低相差2℃以上。3. 间歇热:是发热期与无热期每隔一、二天交替出现,如:隔日发热一次的疟疾。4. 再发热又称回归热:指较长的发热期与无热期交替出现,发热时高热骤起,数日后骤退,数日后又再发热。5. 波浪热:发热逐渐上升,逐渐下降,又逐渐上升,再逐渐下降,呈波浪状。6. 双峰

盐酸四环素适应症

1.本品作为首选或选用药物应用于下列疾病。(1)立克次体病,包括流行性斑疹伤寒、地方性斑疹伤寒、洛矶山热、恙虫病和Q热。(2)支原体属感染。(3)衣原体属感染,包括鹦鹉热、性病、淋巴肉牙肿、非特异性尿道炎、输卵管炎、宫颈炎及沙眼。(4)回归热。(5)布鲁菌病。(6)霍乱。(7)兔热病。(8)鼠疫。(9)软下疳。治疗布鲁菌病和鼠疫时需与氨基糖苷类联合应用。2.由于目前常见致病菌对四环素类耐药现象严重

黄热病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本病须与登革热、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恶性疟、回归热、病毒性肝炎、药物性或中毒性黄疸,以及立克次体病、伤寒、其他各种出血热(拉沙热、非洲出血热、玻利维亚出血热、阿根廷出血热等)相区别。疟疾可能与本病合并存在,因此,即使血或骨髓涂片检出疟原虫,也不能除外本病。应及早发现黄热病的散发、早期或轻症病例,忽视或漏诊常可导致本病的爆发流行。重要并发症有休克、肠出血、心脏损害、多脏器功能减退以及DIC、

阴虱病潜伏期是多久

虱病是虱子引起的皮肤病,世界各地均有发生。阴虱是虱病的一种,可通过性接触传染,常为夫妇共患,而以女性为多见。,虱根据其形态和寄生的部位不同,可分为头虱,体虱或衣虱,阴虱三种。分别寄生在人的头发、内衣和阴毛上。均吸人血而生活,同时放出有毒的唾液,叮剌及毒液均能引起瘙痒性皮炎。衣虱传染回归热,流行性斑疹伤寒及战壕热。阴虱一般不散布传染病,但个别报告在某种情况下,有传染斑疹伤寒的可能。阴虱病自性接触感染

阴虱的症状

症状患者或其配偶有不洁亲密接触史,或发病前在外住宿而患病。主要的发病部位在阴毛区和肛周附近,也可见于腋毛、胸毛区。常见的自觉症状为剧烈瘙痒,晚间为甚,主要局限于耻骨部,也可累及肛周、下腹部、腋部、睫毛及小腿,其配偶或性伴可有类似症状。可见阴毛上黏附有灰白色砂粒样颗粒(虱卵)和缓慢移动的阴虱,阴虱也可一半钻入皮内,一半露于皮外,皮损为抓痕及血痂,或散在片状蓝色出血淤斑。患者内裤上常有点状污褐色血迹,

治疗回归热的药物有哪些

治疗除一般治疗和支持治疗外,病原治疗首选四环素族抗生素。 氯霉素、链霉素及青霉素(后者对虱传型有效,蜱传型有耐药株 且不能杀灭脑内螺旋体)亦可应用,但疗效不及四环素族。

高烧临床意义

【热型及临床意义】发热患者在不同时间测得的体温数值分别记录在体温单上,将各体温数值点连接起来成体温曲线,该曲线的不同形态(形状)称为热型(fever-type)。不同的病因所致发热的热型也常不同。临床上常见的热型有以下几种。1.稽留热(contimledfever)是指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h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常见于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及伤寒高热期。2

皮下脂肪粒容易与哪些症状混淆

(一)痰火凝聚皮下证:该证与湿痰流聚皮下证均可引起皮下结块之症,主要病变基本相同,但病机不同。痰火凝聚皮下证系肺肾阴虚,肝气久郁,虚火内灼,炼液为痰,痰火凝结于少阳、阳明之络;湿痰流聚皮下证,是指气机不畅,多因情志内伤,脾虚失运所致。(二)韦克二氏脂膜炎:该病又称回归热性结节性非化脓性脂膜炎,是一种皮下脂肪有炎性结节与复发性回归热样发热的疾病。属变态反应或自身免疫性疾病,多发于20-60岁的女性,

阴虱病症状

患者或其配偶有不洁亲密接触史,或发病前在外住宿而患病。主要的发病部位在阴毛区和肛周附近,也可见于腋毛、胸毛区。常见的自觉症状为剧烈瘙痒,晚间为甚,主要局限于耻骨部,也可累及肛周、下腹部、腋部、睫毛及小腿,其配偶或性伴可有类似症状。可见阴毛上黏附有灰白色砂粒样颗粒(虱卵)和缓慢移动的阴虱,阴虱也可一半钻入皮内,一半露于皮外,皮损为抓痕及血痂,或散在片状蓝色出血淤斑。患者内裤上常有点状污褐色血迹,为阴

预防蜱咬的方法

1、消灭家畜体表和畜舍中的蜱虫,可喷洒敌百虫、敌敌畏等杀虫剂。住房要通风干燥,填抹墙缝,堵封洞穴,畜棚禽舍要打扫干净或用药物喷洒,以消灭蜱的孳生场所。2、加强个人防护,进入林区或野外工作,要穿长袖衣衫,扎紧腰带、袖口、裤腿,颈部系上毛巾,皮肤表面涂擦药膏可预防蜱虫叮咬,外出归来时洗澡更衣,防止把蜱虫带回家。另外现在是夏天,正是人们外出旅游的好季节,在这里我要提醒大家就是到野外游玩时,除上述两点要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