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城市留守儿童的形成原因

城市留守儿童的形成原因

1、父母进修学习。父母一方或双方到另外的城市或国家深造,而不得不暂别孩子。

2、父母挂职下乡。有些家长在国家机关单位任职,因为工作需要,得挂职下乡,到基层单位工作,少则半年,多则两三年。

3、父母异地开公司或被派往异地公司。这部分家长更像是游牧部落,哪里有水草就去哪里放牧,根本无力照顾孩子,而有些孩子也早已习惯了父母不在身边的生活。

4、父母工作繁忙。这部分家长多是公司高层人物或领导,因为应酬多,与孩子接触少。而这一部分孩子处于留守的边缘,比严格意义上的城市留守儿童幸福得多;一旦孩子有什么事情,父母还是可以很快赶过来处理的。

5、子女异地求学。这是一种新的留守形式,表现形式为父母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让孩子异地求学,这些孩子往往被寄养在亲戚家或自己生活在异地。

留守儿童的人格障碍

注意留守儿童易得人格障碍

随着农民工患大量涌入城市,留守儿童越来越多。但是留守儿童出现的问题也比较多,人格障碍要特别注意。

有一个10岁的留守儿童,寄养在外祖父、外祖母家中。有一天,他向外祖母索要10元钱,外祖母只有5元钱给他,他哭着说:“不给我10元钱,我就死给你看!”外祖父、外祖母不以为然,他们正常下地干活,等他们回来之后,他们的外甥子吃了老鼠药,“躺在床上”,早已韶华名灭,命归黄泉了。这是留守儿童人格障碍血的教训!

留守儿童的人格障碍要重视。人格障碍有哪些表现呢?

1、精神分裂型人格障碍

以脱离社会和在与人交往中表情明显受限为主要表现的人格障碍,患者通常很少报以微笑、点头和肢体动作。

2、强迫型人格障碍

以要求严格和完美为主要特点。希望遵循一种他所熟悉的常规,认为万无一失,无法适应新的变更。缺乏想象,不会利用时机,做事过分谨慎与刻板,事先反复计划,事后反复检查,不厌其烦。犹豫不决,优柔寡断也是其特点之一。

3、悖德型人格障碍

又称反社会型人格障碍,以漠视他人权利和侵犯他人权利(即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为主要特点。这种人感情冷淡,对人缺乏同情,漠不关心,缺乏正常的人间爱;易激惹,常发生冲动性行为;即使给别人造成痛苦,也很少感内疚,缺乏罪恶感;因此常发生不负责任的行为,甚至是违法乱纪的行为,虽屡受惩罚,也不易接受教训,屡教不改。临床表现的核心是缺乏自我控制能力。

4、偏执型人格障碍

以猜疑和偏执为主要特点。表现出普通性猜疑,不信任或者怀疑他人忠诚,过分警惕与防卫;强烈地意识到自己的重要性,有将周围发生的事件解释为 “阴谋”、不符合现实的先占观念;过分自负,认为自己正确,将挫折和失败归咎于他人;容易产生病理性嫉妒;对挫折和拒绝特别敏感,不能谅解别人,长期耿耿于怀,常与人发生争执或沉湎于诉讼,人际关系不良。

5、分裂型人格障碍

以观念,外貌和行为奇特,人际关系有明显缺陷和情感冷淡为主要特点。对喜事缺乏愉快感,对人冷淡,对生活缺乏热情和兴趣,孤独怪僻,缺少知音,我行我素,很少与人来往,因此也较少与人发生冲突。

6、边缘型人格障碍

又称暴发型或攻击型的人格障碍。以行为和情绪具有明显的冲动性为主要特点。发作没有先兆,不考虑后果,不能自控,易与他人发生冲突。发作之后能认识不对,间歇期一般表现正常。

7、自恋型人格障碍

这种人自以为了不起,平时出风头,喜欢别人的注意和称赞。好“拔尖”,只注意自己的权利而不愿尽自己的义务。他们从不考虑别人的利益,要求旁人都得按照他们的意志去做,不择手段地占人家的便宜,而不考虑对自己的名声有何影响。这种人缺乏同情心,理解不了别人的感情。

8、回避型人格障碍

以社交抑制、情感不适当和对负面评价过分敏感为主要表现的一种人格障碍,显著特征是社会退缩。

对于留守儿童,我们应该给与更多的关心,让他们快乐健康的成长。

留守儿童与父母关系

从留守儿童亲子分离、监护不力的种种现象中,我们看到的是当下孩子们的生存危机,还有暂时看不到的、由于亲情缺失和情感冷漠而对孩子的一生产生更重要影响的发展隐患。

相当多的留守儿童家庭尽管家庭结构并未破裂,孩子父母双全,但是父母双方或一方远离孩子的现实,已经在很大程度上使家庭的上述特征发生了诸多改变:亲子之间面对面、互动频率高、日常生活中影响等特征在很大程度上被削弱了甚至不复存在。因而不可避免地使得家庭对孩子的积极影响在其效果上大打折扣。

留守儿童家庭因父辈与孩子的亲情缺失而导致的孩子在家庭中缺少安全感、缺少父辈引领、缺少与父母积极的情感互动和缺少心理支持,难免对父母的情感冷漠,进而导致更多的心理和行为问题,长期积淀下来将对其一生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留守儿童成绩差的原因

由于这些“留守儿童”长期以来形成的学习主动性差,加之家庭教育跟不上等因素,这些孩子均学习吃力。尽管在校期间老师的督促约束。可回到家,爷爷奶奶又督导不力,致使这些学生养成了一紧一松的习惯。学校与家庭不能形成教育合力,从而收效甚微。我个人认为:要缓解这些“留守儿童”学习吃力的现状,必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如何做到这一点呢?就是要改变以往传统的教育模式,应用参与教学法,使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与教师形成互动,并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课堂气氛活跃,从而让学生乐于学习、勤于学习、使他们逐渐改掉以前的厌学情绪,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和成绩。

“留守儿童”在教育过程中碰到的问题远不止以上这些,他们有的还要面临生活的压力和同伴的奚落(父母离异留在农村的孩子),时间久了,就会给孩子的心理造成一种潜移默化的伤害和影响,更有甚者还会影响他们以后的生活。因而对他们的教育就至关重要,特别是家庭教育必须到位,让他们的学习与生活的环境既宽松又不失紧张,让他们的童年生活充满情趣。这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及各位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因为现在农村的生活来源比较少,并且经济都是出于比较落后的水平,为了生计,父母不得不外出比较发达的城市打工,家中的小孩子就留给爷爷奶奶帮忙照料,因此,长期下来孩子们因为缺乏父母亲的教育导致出现很多心理问题。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第一、1.家庭教育的缺失。因为家长外出打工,就会把儿童交给年迈的父母,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照管,因为老人们大多不怎么管教孩子,对孩子更是呈溺爱的程度,并且他们也是有心无力,因为年龄比较大,管教孩子也显得有心无力,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孩子就会产生任性、没有礼貌、自私、缺乏同情心等等的问题;在学校的表现就是学习自觉性较差,缺乏与人沟通交流,没有集体荣誉感等等。

2.学校的不当评价、教师的不当教育,是导致“留守儿童”产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学校总是以分数的高低来判定学生的好坏,觉得学习成绩好的就是好学生,学习成绩坏的就是坏学生,学校的老师把自己的转注力都重点倾向于好学生那里,对于成绩相对薄弱的学生爱理不理,所以很多留守儿童因为想得到老师的关注,就会做一些比较突出的行为,比如:上课故意迟到、上课违纪、不按时完成作业等等。

第二、教师的不当教育导致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产生。

1.教师的观念不当,使你留守儿童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之一。因为父母长期外出,孩子在学校与老师相处的时间比较多,很多小孩子就会觉得老师就像自己的爸爸妈妈一样,老师的行为和观念是孩子的模仿对象,是直接影响孩子心理的主导因素。但是很多老师对于成绩好的学生投入更多,这样会导致留守儿童更加抑郁悲观,往往就会通过极端的行为来吸引老师的注意。

2.教师落后教学观,是导致“留守儿童”产生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老师最为主要的表现有以下几种:学生在课堂上没有自主权,老师认为学生就是一张白纸,自己是彩笔,可以任意的进行涂抹,学生就是要服从老师的安排,觉得老师说的永远是对的,学生只有执行和完成任务即可;信奉“严师出高徒”的古训,认为“玉不琢不成器”。学生在课堂上就是乖乖的听老师讲课,如果出现半点违背老师的意思就要进行处罚,所以处罚就成了家常便饭,学生就会更加怕老师,更加不愿意与老师进行交流,对学习也会产生抵触的心理;由于教师产生职业倦怠,对于学生也是有点爱理不理,觉得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就可以。

3.社会的不良环境、成人的不良影响,是“留守儿童”产生心理问题的重大诱因。一些小村小镇会开一些黑网吧,为了赚钱,里面是装满了网络游戏或着淫秽影片吸引学生的光顾,如果留守儿童没有钱去网吧的时候就会通过小偷小摸的行为,勒索比自己小的学生,甚至通过赌博来转去钱财再到网吧进项消费。

真的希望留守儿童的问题能够得到社会的重视,因为儿童本身就是一个弱势群体,小孩子是祖国的花朵,一定高腰给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让他们更好的成长!

留守儿童的生活问题有哪些

生活问题,留守儿童的生活问题,特别是父母双方都外出打工的那部分儿童,其生活状况是不容乐观的。留守儿童的父母之所以抛下自己的孩子外出打工,是因为家庭务农的收入无法让自己的家庭过上稳定的生活,否则如果有一点办法,他们都会想法设法与孩子呆在一起的,所以生活困难是留守儿童家庭的普遍特征。虽然他们出去打工可以挣到一些钱,但其付出与收入相比依然是极不平衡的,有时因为制度等方面的缺陷,自己挣到的钱还不能及时拿到手,所以他们在家庭生活方面是及其节俭的。父母离开后,留守儿童及其监护人在节俭方面表现的更为突出,表现在饮食方面,吃好是不敢奢求的,能吃饱就行了。儿童时期正是长身体的时期,合理的饮食结构和营养搭配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处在这一年龄段的城市儿童,是备受父母及亲友呵护的,而农村留守儿童只能在极度节俭的状态下过着维持温饱的生活。这些儿童在生病的时候,也往往没有能力和条件去医院救治,只能采取一些简单的、传统的方法治疗,或者干脆硬“扛”。

另外,众所周知,中国的农业被称为“老弱病残”农业。优秀的劳动力大部分都离开乡村去城市打工了,老弱病残成了农业的主要劳动力。留守儿童在其稍有一点力气的时候,也不得不加入到劳动者的队伍中去,即使他们不去干那些高强度的体力活,也要承担各种家务劳动。过早的分担家庭负担对他们的健康成长的影响也极大。

什么是城市留守儿童

由于父母常年在外或工作繁忙,以致于要么与保姆为伴,要么在爷爷奶奶的隔代抚育下成长,要么小小年纪就寄宿在学校或者其他一些辅导机构,与父母缺乏沟通和交流的城市儿童,就是所谓的城市留守儿童。

与农村留守儿童不一样的是,他们的生活并不贫困,有的还很富裕。他们有的用着最新款的手机,有的有着数不清的高级玩具、多得吓人的零花钱,有的上最贵的补习班,但他们和农村留守儿童一样,很少见到自己的父母,缺乏心灵的关爱。

城市留守儿童与父母的关系

一、物质满足型

这类父母会尽可能地让留守儿童在金钱、物质上得到满足,但却很少关心孩子精神上的需要。而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大多会表现出自我约束能力差、自私、任性、不懂得关心体谅人的性格特征。

二、不闻不问型

因为工作或生意太忙,这类父母往往无暇顾及家里的孩子,也不注重与孩子的联系和沟通。如此造成的后果便是:不仅让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爱,与父母感情淡漠,对自己信心不足,在与人交往方面,也会持消极态度。

三、关爱有方型

这类型的外出父母会经常打电话与孩子沟通联系,并鼓励孩子上进,给孩子讲外面的事,利用寒暑假带孩子外出旅游等。显然,这种家庭教育既注重了儿童物质上的需要,又注重了他们精神上的需要。但遗憾的是,这种家庭教育方式尚属少数。

关注留守儿童性教育

近期,留守儿童性侵报道频频曝光。“河南教师性侵10余小学生续:受害者多为留守儿童”、“遭性侵 留守儿童近四成”、“农村留守女童频遭性侵 12岁女孩怀孕4个月”、“调查称儿童性侵案中47.5%受害者为留守儿童”……让人们再次关注留守儿童这一群体。

目前我国约有8700万农村留守人口,其中留守儿童约5800万。留守儿童在农村大多跟随年老的爷爷奶奶或者其他委托监护人生活。由于身体、经济等各方面原因,委托监护人不能尽到充分的监护义务,使未成年人缺乏全面的保护和管理。如此庞大的一个群体,得不到足够的性教育和性保护,不知道是否还有更多的留守儿童正生活在魔爪之下。

由于家长监护不到位导致儿童遭受性侵害,此类案件所占的比重较大。因此,家长必须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监管和自我保护知识的教育,使未成年人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与此同时,学校必须加强安全措施,对农村留守儿童或者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做好自我保护的教育,提高防范侵害的意识和能力。

彭晓辉教授认为,除了学校承担教育责任之外,基层计生部门也应发挥作用。“现在很多地方计生干部的工作重心,应该由抓超生转换到保护女性上来了。对留守女童的性教育、对农村妇女的性安全教育,需要计生部门承担起这个责任。毕竟,政府部门掌握的资源多,影响力大。”我国传统的儿童养育观念到了亟需改变的时候。除了家庭,国家和社会应承担起更多养育儿童的责任。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多

调查显示,本地的留守儿童中有大部分处于0—14周岁。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

基于课题需要和我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我们针对留守儿童问题在某些偏僻的农村惊醒了实地的调查和走访。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存在着比较突出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及政府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协同合作。

认知偏差内心迷茫

少数留守儿童认为家里穷,爸妈没能耐,才会出去打工挣钱,由此产生怨恨情绪和偏激想法。有的孩子在父母回家后疏远他们,导致情感隔膜。他们难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未来感到茫然。多数儿童进取心不强,纪律涣散,再加上家里无人辅导,学习成绩普遍较差,逐渐逃学、辍学,以致过早地流向了社会。

自我封闭性格孤僻

这些孩子在年幼时便与父母长期分开,家庭环境的不稳定使他们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从而带来较强的孤独感。他们由于缺乏感情依靠,性格内向,遇到一些麻烦事会显得柔弱无助,久而久之变得不愿与人交流。长期的寡言、沉默、焦虑和紧张,极易使这些孩子形成孤僻、自卑、封闭的心理。这样的儿童在人际沟通和自信心方面自然比其他的孩子要弱。

情绪失控容易冲动

留守儿童一般年龄在16周岁以下,正处于身心发育时期,情绪欠稳定,再加上意志薄弱,容易造成情绪失控和冲动。他们还容易对周围人产生戒备和敌对心理。这种敌对心理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攻击行为。有些儿童总感到别人在欺负他,一点小事就斤斤计较,对教师、监护人、亲友的管教和批评也易于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严重者往往还有暴力倾向。

儿童心理健康几大方法改变

1.爱心培育,以心感悟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不忘自己也曾是个孩子。”教育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就要用“爱心育人”。一个爱的微笑,一句爱的话语,都可能激起学生潜在的能量,爱,能使淫雨霏霏转为艳阳高照。

2.尊重以礼,以情觉悟

农村留守儿童,拥有作为人不可剥夺的基本权利——尊重。心理学家爱默森认为:“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要构建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良好的心理健康平台,更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每个留守儿童都有特定的权利和尊严,更有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因此,教育要承认学生作为人的价值,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当然,这种尊重既表现在对留守儿童独特个性行为的接纳和需要的满足,又表现在创设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让他们自由充分地发现自己,意识到自己的价值,体验到自己作为人的尊严和幸福感,也只有这样,构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平台才不是一句空话。

3.平等相待,以事醒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一个优秀的教师,应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乐于接近你,从而产生足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教育要不断调整和改变自己旧有的观念及行为,走出“师道尊严”的阴影,走下自我高高在上的“神坛”,重视作为平等“人”的留守儿童,和他们和谐相处,以诚相待。同时,教育应承认他们个体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要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尤其是留守儿童,不能厚此薄彼。只有师生平等、生生平等,也才能真正从留守儿童心灵深处产生与同学、班集体共患难的强大动力。

相关推荐

宝宝腿不直并非患佝偻病

黄先生:我的宝宝小腿不直,这是否就是佝偻病的征兆? 连大华:我们知道正常新生儿的姿式,上肢如“W”形,下肢如“M”形,无论你怎么捆绑它,只要一打开襁褓,立即就归还原形。有的家长就认为自己的宝宝腿不直可能是佝偻病引起的,担心以后会成罗圈腿,于是就拼命地补鱼肝油、钙剂等。其实,我们每个人小腿的胫骨都不是很直的,不信你看看自己的腿,只是孩子小加上他本身屈曲状的姿式,使家长愈发感到宝宝的小腿不直,这与佝偻病完全是两回事。佝偻病是由于缺钙、骨软化引起的,当孩子站立或行走时,腿骨不能支撑身体的重量,渐渐弯曲变成罗圈腿

​抑郁症青睐青少年儿童

研究数据触目惊心 儿童与青少年也要警惕抑郁症 如果你对儿童、青少年与抑郁症关系的现状还不甚了解,下面一些调查数据或许能更为直观的说明一些问题: 1.有关数据显示,学龄前儿童发病率约0.3%,小学儿童约为2%,青少年约为5%~10%,抑郁症发病率随年龄而增加。 2.日本曾调查过东京公立中学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在接受调查的163所学校中,有近一半以上受访学生承认自己在过去3年中有过自杀倾向。 3.世界卫生组织在一项报告中指出,抑郁症是导致10岁到19岁青少年生病或者残疾的主要原因。 4.抑郁症的发病大部分在青

留守儿童应注意手足口病的预防

专家提醒,手足口病高发期是5-7月,呼吸道、消化道及接触均可传染。但可防可治不可怕,关键在于预防。 高烧不退、频繁呕吐多为重症 年龄小、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抗体存在少、未形成良好卫生习惯等,是手足口病好发于儿童的主要原因。 手足口病虽有出现于手、脚、口腔部位的皮疹、发热等症状,但千万不能认为手上起水泡就是手足口病。其实,儿童出疹性疾病还是比较多的,像麻疹、水痘、口炎都容易和手足口病混淆。 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轻症多,重症少,死亡更少,即使发病也不用恐惧。轻症主要表现在出现了皮疹,皮疹为斑丘疹等,60%以上

宝宝果汁喝太多需防果汁尿

水果对人体健康有益,却并非吃得越多越好。比如李子、杏子、梅子、草毒中含有金鸡钠酸、草酸和安息香酸,此几种成分在人体内不容易被空气氧化而分解掉,结果经代谢作用后形成的产物,仍是酸性物质,这些物质可导致人体内酸碱度失去平衡,吃得过多还会中毒。 宝宝果汁喝太多防“果汁尿” 现在城市中有一种称为“果汁尿”的病发生率正呈现越来越增高的趋势,其原因就在于现代城市居民饮用果汁太多,水果中大量的糖不能够为人体所吸收利用,而是从肾脏排出,使尿液发生变化所致。这种情况日久天长,会引起肾脏病变。国内外研究人员发现,如果父母们一

隔代教育能取代亲子教育吗

隔代教育能取代亲子教育吗?NO!爷爷奶奶固然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照顾宝宝细致入微,但这绝不是父母忽略亲子教育的借口! 不少曾经有过“留守儿童”经历的妈妈就表示,由于缺失了父母童年的陪伴,直到长大后自己还对父母有埋怨。亲子教育的缺失不但会使孩子对父母的情感疏离,而且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有着更为严重的影响。缺失了亲子教育,宝宝身上隔代教育的弊端逐渐显示,这些孩子可能十分任性,缺乏创新性和独立性。原本应该在孩子敏感期给予孩子正确指引的父母一旦忽略亲子教育,对宝宝的一生都有着严重影响。好的家庭教育不能少了任何家庭成员

肥胖儿童近三成血压高

去年,我国7至18岁城市男生、城市女生、乡村男生、乡村女生超重与肥胖检出率分别达到了28.19%、16.4%、20.26%、12.77%。表现为男生高于女生,城市高于农村。而血压检测,男生也普遍高于女生。专家提示,我国高血压低龄化趋势明显,儿童高血压以原发性高血压为主,一般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因此除非定期体检,否则不易被发现。 而肥胖儿童中,有近三成的高血压,超过一半出现了血脂异常。43%的高血压儿童在20年后会发展成为成人高血压。而血压正常的儿童中,发展成为成人高血压的比例只有9.5%。“孩子只要不头疼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

“当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正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2月8日上午,安徽省十一届政协二次会议开幕,会议间隙,来自淮北市梅苑学校的王承华委员,向人民网安徽频道记者表达了她的担忧。 “目前,我国有6100万留守儿童,占全国儿童数量的20%,也就是说,每5个孩子中就有1个留守儿童,这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有问题的占了八成。此外,中学生中,有2/5左右的孩子有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王承华向记者分享了这么一组数据。 王承华是一位英语教师,兼任淮北市梅苑学校的办公室主任。她说,作为一名政协委员,她将更多的目光投向了学生

小儿感冒用药的三大细节

一、儿童药品应以选择颗粒状: 目前市场上儿童感冒药,品类众多,其形式也各有不同,如:药片,冲剂,胶囊等。各位市民朋友有所不知,任何药品对于儿童胃肠道都会有不同程度的伤害,其中颗粒状药品对儿童胃肠道伤害最小,所以儿童药品应优先选择颗粒状药物,将药品对儿童胃肠道的伤害降至最低。 二、药品要具有针对性: 据资料显示,90%的儿童感冒都是由病毒所引起,所以儿童感冒药应以退烧快抗病毒类为首选,例如市面上比较常见的优卡丹等专业针对儿童感冒的药品。切勿使用成人类药品,因为绝大多数成人药品中均不含抗病毒成分,而且成人感冒

小孩小腿痛是为什么呢

“生长痛”是指儿童的膝关节周围或小腿前侧疼痛,这些部位没有任何外伤史,活动也正常,局部组织无红肿、压痛。检查之后,孩子患有其他疾病的可能性被排除了,即可以被认为是“生长痛”。 生长痛的发生多因孩子活动量相对较大,长骨生长较快,与局部肌肉筋腱的生长发育不协调,导致了生理性疼痛的发生。 病理病因有:1骨骼生长迅速,儿童骨骼生长迅速,而四肢长骨周围神经、肌腱、肌肉生长相对较慢,因而产生牵拉痛。2代谢产物堆积,过度活动,或发育中组织代谢产物过多,引起酸性代谢产物堆积,从而造成肌肉酸痛。3胫骨内弯学步时小腿胫骨较弯

儿童包茎的形成原因

1、成长于过分严厉、充满压抑气氛的家庭,不能表达任何情感和感受,不鼓励任何亲昵和感情的共享,往往具有惊恐、悲愤、淡漠的感受,常常不能很好地表达这些感受。女性在他们眼中是陌生的人,一旦遇到挫折便会羞愧无比,感到无地自容。 2、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性教育,缺乏必要的性科学知识,相反却被灌输了许多消极的违背性科学的谬误和偏见,又缺乏自信心和家人与朋友讨论有关性的问题。他们往往独处孤僻,郁闷不乐,无法摆脱。 3、成长过程中不会体验他们的身体,特别是生殖器。他们总不能摆脱对性表达和性乐趣追求的内疚,完全抑制对生殖器的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