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电易击哪些人
雷电易击哪些人
1.站在高处的人
中国气象局高级工程师陈善敏:闪电是从上到下的,所以通常会击中最高的物体,因此应当避免使自己成为最高的物体或站在最高的物体附近。
提醒:如果在山上遭遇雷雨天,不要在山洞口、大石下或悬崖下躲避雷雨,因为这些地方会成为火花隙,电流从中同时产生电弧可以伤人。但深邃的山洞很安全,应尽量往里面走。
2.在树下避雨的人
中国气象局高级工程师陈善敏:雷打到树上,雷电电流就通过树干泻下来。如果树下有人在躲雨,树上的雷电就容易导到人体,人就被击伤了。
提醒:遇上雷暴、雷雨天气,人们应尽量避免靠近大树底下,更不能在树底下躲雨。万不得已,必须与树干保持3米以上距离,下蹲并双腿靠拢。
3.待在空旷场地的人
据南海网:雷雨天,人在空旷地带成为“制高点”,就好比“引雷针”,非常容易成为雷击的目标。
提醒:可尽快找低洼地势,尽量降低重心和减少人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可蹲下,双脚并拢,双手抱膝,身向前屈。这时如果身披雨衣,防雷效果更好。
4.带金属物品的人
据安全管理网:不要拿着金属物品在雷雨中停留,因为金属物品属于导电物质,在雷雨天气中有时能够起到引雷的作用。
提醒:随身所带的金属物品,应该暂时放在5米以外的地方,等雷电活动停止后再拾回。
5.雨中狂奔的人
浙江台州市气象局防雷中心主任黄朝善:雷雨中不适宜户外运动,同时也不宜快速开摩托、快骑自行车和在雨中狂奔,因为身体的跨步越大,跨步电压就越大,雷电也越容易伤人。
提醒:即使有急事需要赶路,或者着急找地方避雨,也要记得走路速度慢一些,步子迈小一些。
雷雨天能不能用手机
手机又称作无线电话,与雷电都有一个电字,人们不由地担心他们两个会“有一腿子”,手机内有各种电子元件,包括可以接受无线电波的天线,它们都是金属导体,雷电叔叔会放过它们吗?
这些电子元件都非常微小,手机内的电路依靠着一块电池来驱动,接收的是微弱的无线电波,然后电路中产生比较小的电流来工作。手机使用的无线电波的强度只有雷电电场强度的几十万分之一,不会引起雷电的注意。此外,手中握着的几厘米长的手机也不会让使用者的高度增高、像避雷针吸引雷而增加雷击的风险。
有人认为,手机会主动“勾引”雷电,理由是手机使用的电磁波会让空气发生电离,增加空气的导电性。事实上,这并不会发生,刚才已经说过,手机的无线电波能量太低,其电磁波波段也不具备影响空气导电性的能力。一般来说,电磁波的频率越高,电离作用就越强。频率很高的宇宙射线对空气有很强的电离作用,太阳紫外线也可以使空气电离产生臭氧。而比紫外线频率略低的可见光就做不到这一点了。手机无线电波的频率更低。在电离空气方面,它只是个打酱油的。
要证明使用手机与被雷电击中两者之间有没有关系,除了探寻背后的物理原理外,还可以让数字来说话,充足的统计数据也能令人信服。如果希望全面地来看待这个问题,应该考虑一下四个绕口令一样的数字:1、有多少人打雷时使用手机,被雷电击中;2、有多少人打雷时没有使用手机,却被雷电击中;3、有多少人打雷时使用手机,却没有被雷电击中;4、有多少人打雷时没有使用手机,也没被雷电击中……
很多人相信“手机引雷”的往往只会注意第一个数字,而忽视了后三个数字。单纯的几个受害者在使用手机时被雷电击中的例子,无论描述得多么绘声绘色、多么精彩,都不能充分证明使用手机和被雷电击中两者之间是有一条绳子连接着的。与其说这些少数的事例能说明手机可以引雷,不如说这些事例更加印证现代手机使用的普及。
在美国,面对媒体关于“手机与雷电亲密接触”的不断报道,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专家就曾公开表示,手机和小金属物体都不会吸引雷电,人们在打手机时被雷电击中只是因为他们在错误的时间站在了错误的地点。
不过,对于手机的兄弟——有线电话情况就不是这样了。在打雷时接听有线电话的确会增加雷击风险。电话线将室外与室内连接到一起,室外的物体与室内相比更容易被击中。如果电信设备或者周围的物体被雷电击中,确实有可能会危及电话的使用者。
这样说来,在雷电天气,不使用固定电话而使用手机通话反而是一个绝佳的安全选择。
如何避免雷击
(一)预防雷击的基本原则
遇到雷雨天气时,千万不要惊慌失措。一般来说,应掌握两条原则:
1、要远离可能遭雷击的物体和场所。
2、在室外时设法使直击及其随身携带的物品不要成为雷击的“爱物”。
按照防雷避险学、听、察、断、救、保六字口诀,就可能避免遭受雷击的伤害。
(1)学,要学习有关雷击及防雷知识。
(2)听,通过多种渠道,如电视、广播、报纸、“12121”电话、车上天气报警显示、手机短信等,及时收听(收看)各级气象部门发步的雷击预报遇警信息,但不可听信谣传。
(3)察,密切注意观察天气的变化情况,一旦发现某种异常的现象,要立即采取防雷避险措施。
(4)断,在防雷救灾中,首先要切断可能导致二次灾害的点、煤气、水等灾源。
(5)救,利用已经学过的一些救助知识,组织大家自救和互救,尤其对受雷击严重者要进行及时抢救。
(6)保,除了个人保护外,还应利用社会防灾保险,以减少个人和单位的经济损失。 (二)预防雷击事故的措施
1、防直击雷
防直击雷的主要措施是在建筑物上安装避雷针、避雷网、避雷带等。在高压输电线路上方安装避雷线。一套完整的防雷装置包括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上述的针、线、网、带实际上都只是接闪器。接闪器是利用其高出被保护物的突出地位,把雷击引向自身,然后通过引下线和接地装置把雷击流泄入大地,以此保护被保护物免遭雷击。
2、防雷击感应
为了防止静电感应产生的高压,应将建筑物的金属设备、金属管道结构钢筋等予以接地。另外,建筑物屋顶也应妥善接地;对于钢筋混凝土屋顶,应将屋面钢筋网络,连成通路,并予以接地;对于非金属屋顶,应在屋顶加装金属网络,并予以接地。为防止电磁感应,平行管道相距不到0.1m时,每20-30m须用金属线跨接,交叉管道相距不到0.1m时,也应用金属线跨接。管道与金属设备之间距离小于0.1m时,也应用金属线跨接。其接地装置也可以与其他装置共用。
3、防雷击侵入波
为了防止雷击侵入波沿低电压线路进入室内,低压线路最好采用地下电缆供电,并将电缆的金属外皮接地。采用架空线供电时,在进户外装设一组低压阀型避雷器或 2-3mm的保护间隙,并与绝缘子铁脚一起接地。接地装置可以与电气设备的接地装置并用,接地电阻不得大于5-30欧姆。阀型避雷器的间隙保持绝缘状态,不影响系统的运行,当因雷击,有高压冲击波沿线路袭来时,避雷器间隙击穿而接地,从而强行切断冲击波,这时进入被保护物的电压仅雷击流通过避雷器及其引线和接地装置产生的残压。雷击流通过以后避雷器间隙又恢复绝缘状态,以便系统正常运行。
4、新型防雷装置
雷击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目前世界各国专家都在研究消除雷击的新技术,以提高防雷的效率。经过多年努力,发明了一些新型装置。例如,电离防雷装置,放射性同位素避雷针,高脉冲避雷针,激光防雷装置以及半导体少长针消雷器(简称SLE)等,这些新型的防雷装置效果如何,还要靠时间来验证。
(三)如何避免户外的雷击
1、遇到突然的雷雨,可以蹲下,降低自己的高度,同时将双脚并拢,以减少跨步电压带来的危害。因为雷击落地时,会沿着地表逐渐向四周逐渐释放能量。此时,行走过程中人的前脚和后脚之间就可能因电位差不同,而在两步间产生一定的电压。
2、不要在大树底下避雨。因为雨后,大树潮湿的枝干相当于一个引雷装置,如果用手扶大树,就和用手扶避雷针危害一样大。因此在打雷时最好离大树5米远。
3.不要在水体边(江、河、湖、海、塘、渠等)、洼地停留,要迅速到附近干燥的住房中去避雨,山区找不到房子,可以到山岩或者山洞中避雨。
4、不要拿着金属物品在雷雨中停留。因为金属物品属于导电物质,在雷雨天气中有时会有引雷的作用。随身所带的金属物品,应该暂时放在5米以外的地方,等雷击活动停止后再拾回。
5、不要触摸或者靠近防雷接地线,自来水管、用电器的接地线、大树树干等可能因雷击而带电的物体,以防接触电压、接触雷击或者旁侧闪击。
6、雷暴天气出门时,在户外最好不要接听和拨打手机,因为手机的电磁波也会引雷。
7、雷暴天气出门,最好穿胶鞋,这样可以起到绝缘的作用。
8、切勿站立于山顶、楼顶上或接近其他导电性高的物体。
9、切勿游泳或从事其他水上运动,以及进行室外球类运动,应离开水面和空旷场地,寻找地方躲避。
10、在旷野无法躲入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内时,应远离树木和桅杆。
11、在空旷场地不宜打伞,不宜把羽毛球拍、高尔夫球棍等扛在肩上。
12、不宜开摩托车、骑自行车赶路,打雷时切忌狂奔。
13、油罐车防雷,可以在油车后面拖一条铁链。
14、人乘坐在车内一般不会遭遇雷击袭击,因为汽车是一个封闭的金属体,具有很好的防雷功能。专家提醒,乘车遭遇打雷时千万不要将头手伸出车外。
15、为了防止反击事故和跨步电压伤人,要远离建筑物的避雷针及其接地引下线。
16、要远离各种天线、电线杆、高塔、烟囱、旗杆,如有条件应进入有宽大金属构架、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或金属壳的汽车和船只,但是帆布篷车和拖拉机、摩托车等在雷击发生时是比较危险的,应尽快离开。
17、应尽量离开山丘、海滨、河边、池旁等。
18、雷雨天气尽量不要在旷野里行车,如果有急事需要赶路时,要穿塑料等不浸水的雨衣;要走的慢些,步子小点;不要骑在牲畜或自行车。人在遭受雷击前,会突然有头发竖起或皮肤颤动的感觉,这时应该立刻倒在地上,或选择低洼处蹲下,双脚并拢,双臂抱膝,头部下俯,尽量缩小暴露面即可。
(四)如何预防室内的雷击
1、打雷时,首先要做的就是关好门窗,防止雷击直击室内或者防止球形雷飘进室内。
2、在室内也要离开进户的金属水管和与屋顶相连的下水管等。
3、雷雨天气时,人体最好离开可能传来雷击侵入波的心路和设备1.5m以上。也就是说,尽量不要拨打、接听电话,或使用电话上网,应拔掉电源和电话线及电视天线等可能将雷击引入的金属导线。稳妥科学的办法是在电源线上安装避雷器并做好接地。
4.房屋无防雷装置的,在室内最好不要使用任何家用电器,包括电视机、收音机、计算机、有线电话、洗衣机、微波炉等,最好拔掉所有的电源插头。
5、电视机的室外天线在雷雨天要与电视机脱离,而与接地线连接。
6、保持屋内干燥,房子漏雨时,应该及时修理好。
7、进户电源线的绝缘子铁脚应做接地处理,三相插座应连好接地线。
8、晾晒衣服、被褥等用的铁丝不要拉到窗户、门口,以防铁丝引雷事件发生。
9、不要在孤立的凉亭、草棚和房屋中避雨久留,注意避开电线,不要站立灯泡下,最好是断电或不使用电器。
10、不要穿潮湿的衣服,不要靠近潮湿的墙壁。
11、不要靠近室内的金属设备如暖气片、自来水管、下水管等。
12、要尽量离开电源线、电话线、广播线,以防止这些线路和设备对人体的二次放电。
13、在雷雨天气不要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洗澡。
雷雨天气多发生在什么季节
雷雨,又称雷阵雨,是一种天气现象,表现为大规模的云层运动,比阵雨要剧烈的多,还伴有放电现象。
雷雨,按其成因,常见的有两种:一种是对流旺盛所致的热雷雨,常见于夏季午后,范围小而雨时短;另一种是冷暖空气剧烈冲突,促使暖湿空气上升而致的降雨雷雨,其范围大,雨时也较长。
在中国,雷雨大多发生在5~8月份温高湿重的天气中。在春、秋两季主要发生在江南地区,冬季最少,十月以后,长江以北广大地区出现雷阵雨天气。从一天内时段看,多发生在下午和傍晚。
1、应该关闭门窗,对钢筋水泥框架结构的建筑物来说可以防止雷电直击室内或防止侧击雷和球雷的入侵;
2、在雷雨来临之时,应把家里的线路断开,拔下电源插头,特别是电视机和电脑这类电器,比较容易引雷入室,损坏电器甚至是引起火灾的发生;
3、不要使用热水器以及太阳能热水器,水管接入地下,雷电能通过水流传导进入室内导致火灾甚至直接致人死亡;
4、雷雨闪电时,不要拨打接听电话,要关闭手机,因电话线和手机的电磁波会引入雷电伤人。
5、不要站立在电灯之下,防止雷击导致电灯爆裂或者坠落。
6、防雷要远离门窗,不要站在阳台上观看雷雨风景,不要靠近、触摸金属管线,如水管、暖气管、煤气管等。
打雷时在户外怎么办
1、在户外躲避雷雨时,应注意不要用手撑地,同时双手抱膝,胸口紧贴膝盖,尽量低下头,因为头部较之身体其他部位最易遭到雷击。
2、如果在雷电交加时,头、颈、手处有蚂蚁爬走感,头发竖起,说明将发生雷击,应赶紧趴在地上,这样可以减少遭雷击的危险,并拿去身上佩戴的金属饰品和发卡、项链等。
3、在雷雨天气中,不宜快速开摩托、快骑自行车和在雨中狂奔,因为身体的跨步越大,电压就越大,也越容易伤人。
4、远离建筑物外露的水管、煤气管等金属物体及电力设备。
5、如果在户外遭遇雷雨,来不及离开高大物体时,应马上找些干燥的绝缘物放在地上,并将双脚合拢坐在上面,切勿将脚放在绝缘物以外的地面上,因为水能导电。
6、雷雨天气时不要停留在高楼平台上,在户外空旷处不宜进入孤立的棚屋、岗亭等。
7、如果在户外看到高压线遭雷击断裂,此时应提高警惕,因为高压线断点附近存在跨步电压,身处附近的人此时千万不要跑动,而应双脚并拢,跳离现场。
8、在雷雨天气中,不宜在旷野中打伞,或高举羽毛球拍、高尔夫球棍、锄头等;不宜进行户外球类运动,雷暴天气进行高尔夫球、足球等运动是非常危险的;不宜在水面和水边停留;不宜在河边洗衣服、钓鱼、游泳、玩耍。
9、不宜在大树下躲避雷雨,如万不得已,则须与树干保持3米距离,下蹲并双腿靠拢。
10、当在户外看见闪电几秒钟内就听见雷声时,说明正处于近雷暴的危险环境,此时应停止行走,两脚并拢并立即下蹲,不要与人拉在一起,最好使用塑料雨具、雨衣等。
雷击对有人体有哪些致命伤害
近几年,医院急诊科收治的被雷电击伤的人仍以旷野露天作业者居多。他说,一旦被雷击中,会对人体造成三种致命伤害。
一是伤害神经和心脏。强大的闪电脉冲电流通过心脏时,受害者会出现血管痉挛、心搏停止,严重时心脏会停止跳动;雷电电流伤害大脑神经中枢时,也会使受害者停止呼吸。
二是烧伤。电流、电压作用于周围空气,出现局部高温,瞬间温度可达两三千摄氏度以上。强大的电流通过肌体时会造成电灼伤、肌肉闪电性麻痹甚至烧焦。
三是雷电冲击波造成的内伤。这部分患者遭雷击后,可能表面看着没什么事,其实已经有颅骨骨折和内脏损伤。“有的人送来医院的时候看外表好好的,但过两三天就死了。”陈东升说。
遭遇雷击后如何自救互救
雷电对人体可能造成的危害
被击者无脉搏、无血压;脑神经受损可直接抑制心跳和呼吸中枢,使人几分钟内死亡。此外,尽管没有被雷电直接击中,也可能会造成伤害。这是由于人体距离雷击点很近时,一部分雷电电流可通过“跨步电压”进入人体。
一旦遭遇雷电袭击应如何自救互救?
在雷电多发的夏季,人们对防雷电应该高度重视,掌握一些救急救命的方法。
先从烧伤说起,被雷电击伤后如衣服等着火,应该马上躺下,就地打滚,或爬在有水的洼地、水池中,使火焰不致烧伤面部,以防呼吸道烧伤窒息死亡。救助者可往伤者身上泼水灭火,也可用厚外衣、毯子裹身灭火。伤者切记不要惊慌奔跑,这会使火越烧越旺。烧伤处可用冷水冲洗,然后用清洁的手帕或洁净的布包扎。
现场心肺复苏
如果雷电时发现有人突然倒下,口唇青紫,叹息样呼吸或不喘气,大声呼唤其无反应,表明伤者意识丧失、呼吸心跳骤停。这时应立即进行现场心肺复苏。据统计,在伤者心跳骤停的6分钟内若能有效地进行心肺复苏,其抢救成活率可达40%以上;但延误抢救时间,成活率明显下降,若心跳停止15分钟后才进行心肺复苏,伤者生存希望几乎是零。而且在伤者心跳骤停6分钟后即使复苏成功,也给神经系统等带来严重的后遗症,如长期昏迷最终死亡。
去游泳要注意的问题 游泳前要注意了解天气
夏天天气多雷雨,如果是室内游泳还好,外出江河、水库游泳的话,一定要在游泳前了解一下天气情况,避免在雷雨或者是天气变化大的天气游泳。雷雨天气不仅会使气温下降,让人易受凉感冒而且雷电还可能通过水传导而造成被雷击的危险。
雷雨天气怎样安全使用家电
电视
雷雨天气是一个短时的过程性天气,在强雷雨来临时应关闭电视机,拔掉电源和有线电视插头。架设室外天线的消费者,一定要选择远离供电线路的位置,特别要远离高压线。长时间不看电视时,不要使用遥控待机,因为我国大多数地方电网供电不稳,一旦高低变化超过了电视机的额定承受范围,就容易出现不安全的现象。
专家提醒:收看电视后一定不要一关机就立即罩上防尘罩,因为电视机在使用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一旦马上罩上防尘罩,就阻隔了电视机内的热量散发,对电视机会产生不良影响。
手机和电脑
在广州白云区,曾发生过在打雷时接听电话,结果导致耳朵鼓膜穿孔,心脏被电击伤,电话被损失灵的事件,当时因接听电话被雷击穿耳膜的许老伯的儿子也受了轻伤。
专家提醒:大雨和雷电交加时,应慎用有线和无线电话以及电脑。据介绍,雷雨天气,手机在开机状态下,特别是在打电话时电磁波信号较强,容易引发“感应雷”。一旦在雷击区打手机,雷电干扰手机信号就会“烧”坏手机;如果人在空旷地带,人和手机极易受到雷击。所以在空旷的环境中应关闭手机,以免遭到意外伤害。
空调
雷雨天气,尽量使窗帘等避开空调器,或采用阻燃型织物的窗帘。根据以往的教训,窗帘是窗式空调火灾蔓延的主要媒介。用电热型空调器制热,关机时须牢记切断电热部分的电源。
儿童触电该如何护理
1、发现孩子触电时,应采取最快方式切断开关或拔掉插头,使其脱离电源。如暂时无法关闭电源,可用干燥木棍、竹棍。
2、对心跳、呼吸停止者,要立即以手掌根部拍击或握拳捶击心前区,力争在心跳骤停的1分钟内迸行,击力中等,不可太猛,可连击3-5次。幼小婴儿不宜捶击,以免心脏受损。
3、若无效,应立即迸行胸外按压,发现孩子没有呼吸,马上进行人工呼吸,同时进行胸外按压。心脏与呼吸的复苏应同时迸行。
4、在抢救同时,立即送往医院急救。在救护车未来之前不要轻易搬动孩子。
另外,未雨绸缪总是胜于急中生智的,因此,平常要做好预防措施:
1、对家庭中易发生触电的隐患要及时检修。
2、室内电源插头应安装在孩子摸不到的地方。
3、提醒孩子不要玩灯头、电线插头、电器等雷雨时不要让孩子呆在树下、电线杆旁或高层墙梧下避雨,以免雷击触电。
雷雨天气能洗澡吗
雷雨天气能洗澡吗?
许多人都记得雷雨天尽量少使用电子产品,可是现在需要注意的是,洗澡也要看天气了,雷雨天尽量不要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太阳能热水器被安装在建筑物的顶端,如果防雷装置不完善,反而会成为一个引雷装置,起到接闪的作用。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建筑物顶部避雷措施缺失,安装在屋顶最高处的太阳能热水器完全暴露在雷电直击的范围内。
如果不对它进行有效雷电防护的话,一旦雷电袭来,不但太阳能热水器会被击坏,雷电流还会沿水管、电源线等进入到浴室和室内电线网络,轻则造成室内电器损坏,重则可能导致人身伤亡。
目前市面上出售的太阳能热水器本身基本没有自带避雷装置,而城市里的太阳能热水器遭遇雷击之所以低于农村,是因为城市楼房的楼顶一般都安装了避雷带、避雷针等避雷设施,安全性大幅提高。
雷雨天气时,在家中最好不要接触煤气管道、自来水管道以及各种带电装置。雷雨天时,落在地面住宅附近的电击会使地下的金属输水管带电。一般家用的管道在一次电击后就可以带上大量电荷。当人在雷雨天淋浴时,从管道中流出的水就会带电,导致人触电。还要及时关掉煤气,并时刻注意煤气是否泄漏。
由于只有在这种特定时间淋浴或者泡澡甚至洗碗才会造成触电,因此这类事故并不是十分常见。不过依然有一些案例可供参考:
2008年5月,美国堪萨斯州一位15岁的少年在淋浴时被闪电击伤。
2007年11月,英国布兰佛德一位少女在洗头时被闪电击伤。
2006年10月,克罗地亚一位女士在刷牙时被闪电击伤。
2001年6月,英国一位女士在雷雨天沐浴,结果被带电的浴盆击倒。
雷雨天气要学会避雷
一、室外防雷措施
1、雷暴发生时,应迅速躲入有防雷装置保护的建筑物内,或者很深的山洞里面。汽车内是躲避雷击的理想地方。
2、在旷野无法躲入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内时,应远离树木、电线杆、烟囱等高耸孤立的物体。不宜在铁栅栏、金属晒衣绳、架空金属体以及铁轨附近停留。
3、头顶电闪雷鸣时,如果找不到合适的避雷场所时,应找一块地势低的地方,尽量降低重心和减少人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可蹲下,双脚并拢,手放膝上,身向前屈,临时躲避,千万不要躺在地上,如能披上雨衣,防雷效果就更好。
4、在蹲下避雷时最好将身上金属物摘下,放在几米距离之外,尤其要将戴的金属框眼镜拿下来。
二、室内防雷措施
1、关闭好门窗。尽量远离金属门窗、金属幕墙、有电源插座的地方,不要站在阳台上。不要靠近、触摸任何金属管线,包括水管、暖气管、煤气管等等。
2、房屋如无防雷装置,在室内最好不要使用任何家用电器,包括电视机、收音机、计算机、有线电话、洗衣机、微波炉等,最好拔掉所有的电源插头。
因此在雷雨天气电热水器不仅不建议使用,而且最好断开电源。如果在雷电交加时,头、颈、手处有蚂蚁在爬的感觉,头发竖起,说明将发生雷击,应赶紧趴在地上,同时拿掉身上佩戴的金属饰品和发卡、项链等,这样可以减少遭雷击的危险。
儿童电击伤对儿童的损伤有哪些
触电及雷击伤又称为电击伤,儿童电击伤并不少见,且以6岁以下儿童居多,男孩多于女孩。常见于小儿玩弄电线、电器、插座,触摸断落的电线,雷雨天在大树下避雨或直接用手牵拉已触电的人等原因。电流对人体损伤的严重程度取决于电流种类、电流强度、电压高低、电流受到的阻力、人体接触电流的时间以及电流在体内的流经途径。电击伤对儿童的损伤主要包括三方面。全身反应多见于手部触电者。轻者可出现头晕、面色苍白、心悸、恶心、表情呆滞、触电手指麻木、气促,神志多清楚,容易松手并脱离电源。电击时间较久或接触高压电后,可出现呼吸浅快或暂停,心律不齐,血压下降甚至昏迷等;更严重者可呼吸抑制,心室纤颤甚至心衰,心搏停止导致死亡,经及时治疗大部分患儿可存活。局部组织损伤触电时,皮肤接触电源处和电流出口处的局部组织可发生严重烧伤。轻者可出现0.5-2cm的类圆形黄色或褐色干燥创面,可有水泡,边界清晰。重者创面大,可损伤肌肉和/或骨骼引起坏死’甚至皮肤炭化、骨骼断裂等。其他如出血、肌肉麻痹或截瘫、延迟性延髓损伤及其他脏器损害等。
触电是怎么引起的
低电压电流可使心跳停止,继之呼吸停止,高压电流由于对中枢神经系统强力刺激,先使呼吸停止,再随之心跳停止,雷击是极强的静电电击, 高电压可使局部组织温度高在2000--4000度,闪电为一种静电放电,在闪电一瞬间的温度更高,可迅速引起组织损伤和“炭化”。
用电设备不合格(25%):
用电设备损坏或不合规格。日常照明用的电灯开关、灯头损坏,插座盖子破损,小孩用手乱摸乱动易引起触电。电动机、变压器等电气设备不检修,铁壳上不装接地线,当线圈的绝缘层损坏,铁壳带电,人一接触即触电。
意外事故(30%):
日常生活中的意外事故,如孩子放风筝时,线搅在电线上;有人拉电线到池塘捕鱼;用鸟枪打停在电线上的鸟雀不慎打断电线;闪电打雷时在山坡上或树下躲雨,易遭受雷击;下雨天发生触电事故更多见,暴雨将电线刮落刮断,年久失修的电线易走电,雨中奔走视物不清易误触断落的电线。
户外如何避雷
1、雷雨天气时不要停留在高楼平台上,在户外空旷处不宜进入孤立的棚屋、岗亭等。
2、远离建筑物外露的水管、煤气管等金属物体及电力设备。
3、不宜在大树下躲避雷雨,如万不得已,则须与树干保持3米距离,下蹲并双腿靠拢。
4、如果在雷电交加时,头、颈、手处有蚂蚁爬走感,头发竖起,说明将发生雷击,应赶紧趴在地上,这样可以减少遭雷击的危险,并拿去身上佩戴的金属饰品和发卡、项链等。
5、如果在户外遭遇雷雨,来不及离开高大物体时,应马上找些干燥的绝缘物放在地上,并将双脚合拢坐在上面,切勿将脚放在绝缘物以外的地面上,因为水能导电。
6、在户外躲避雷雨时,应注意不要用手撑地,同时双手抱膝,胸口紧贴膝盖,尽量低下头,因为头部较之身体其他部位最易遭到雷击。
7、当在户外看见闪电几秒钟内就听见雷声时,说明正处于近雷暴的危险环境,此时应停止行走,两脚并拢并立即下蹲,不要与人拉在一起,最好使用塑料雨具、雨衣等。
8、在雷雨天气中,不宜在旷野中打伞,或高举羽毛球拍、高尔夫球棍、锄头等;不宜进行户外球类运动,雷暴天气进行高尔夫球、足球等运动是非常危险的;不宜在水面和水边停留;不宜在河边洗衣服、钓鱼、游泳、玩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