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治疗的方法
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治疗的方法
系膜增生性的肾炎疾病也是属于肾炎疾病的一种,而在医学上又被称之为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疾病,对于这样的疾病来说,它是属于原发性的疾病,这种疾病一般男性发病的几率要比女性高。
在患了这种疾病的时候很多患者最明显的症状就是会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的现象,还有的患者甚至会出现蛋白尿的现象,有的患者还会伴有严重的血尿,所以不同的患者症状是不同的。
而对于系膜增生性肾炎疾病做治疗的时候首先需要及时的采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方法来做治疗,这样的治疗方法是可以减少自己蛋白尿的现象,还需要及时的开展透析方法来做治疗。
对于一些重度的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病人一旦出现了二十四小时的尿蛋白定量是1~2克的患者,那么需要给予常规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其实轻度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病人需要治疗的。
注意事项:其实不同的类型,那么治疗的方法也是会有区别的,自己不可以随随便便吃药的,容易加剧肾脏负担,自己不可以随随便便吃药的,容易加剧肾脏负担。
系膜增生肾炎好治吗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是根据光镜所见的一种病理形态学诊断的肾炎,是一组以弥漫性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及不同程度系膜基质增多为主要特征的肾小球疾病。系膜增生性肾炎是病理形态学的一个术语,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临床上表现为隐匿性肾小球疾病[无症状性血尿和(或)蛋白尿]、慢性肾小球炎及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轻度系膜增生性肾炎好治吗?轻度系膜增殖性肾炎,是世界卫生组织IgA 肾病分型标准中的第2级,该分型校准一共有5个分级。分级越高,肾脏病变越严重,病情也越严重,分级高的病人往往是在1~2级时重视度不够,甚至有的病人认为靠自身的免疫力就能让病不治痊愈,结果导致疾病迁延不愈,发展恶化。
肾炎不治痊愈微乎其微,而在肾炎早期确诊后就进行正规合理治疗的病人,则多数都实现了病情长期稳定,可以像正常人一样学习、生活。因此,只要谨慎,进行正规治疗,轻度系膜增生性肾炎是可以治好的,相对好治。
轻度系膜增生性肾炎该如何治疗?
治疗方法应根据临床表现结合病理特点选择使用,并须通过长期随访,调整治疗方案。一般治疗同其他肾脏疾病一样。单纯血尿病理改变仅有轻度系膜增生,中度以下蛋白尿伴或不伴血尿,24h尿蛋白定量小于1.5g,病理改变为轻度或中度系膜增生的患者,轻者无须特殊治疗。对于尿蛋白定量1~2g/24h的患者,给予常规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有助于缩短缓解时间,减轻肾脏的病理改变。
紫癜性肾炎的病理分析
紫癜性肾炎是指过敏性紫癜引起的肾脏损害,紫癜性肾炎其病因可为细菌、病毒及寄生虫等感染所引起的变态反应,或为某些药物、食品等过敏,或为植物花粉、虫咬、严冷刺激等引起。
紫癜性肾炎的分级:
1.国际儿童肾脏病研究会(1sKDC)病理分类法
I 度:为微小病变。
II 度:为系膜增生。
III 度:(a)局灶性和 (b)弥漫性增生或硬化,新月体形成<50%。
IV 度: (a)局灶性和 (b)弥漫性系膜增生或硬化,新月体形成50%~75%。
V 度: (a)局灶性和b(a)弥漫性系膜增生或硬化,新月体形成>75%。
VI 度:膜性增生性病变。
2.世界卫生组织(WHO)病理分级
II:包括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轻度,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轻度伴局灶节段性明显。
III:包括局灶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中等度,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中等度。
I: 包括微小病变,微小病变伴局灶节段性明显,局灶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轻度。
V:包括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重度,终末期肾。
当紫癜性肾炎皮疹已消退时需与急性肾炎鉴别;若伴有肺出血、咯血时应与Goodpasture综合征鉴别;在临床上还应与狼疮性肾炎、原发性系统性小血管炎等鉴别。
肾小球肾炎的危害有哪些
1、血尿
血尿是由于肾小球毛细血管壁通透性明显增加或毛细血管壁断裂引起的。见于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及局灶性肾小球肾炎。
2、对骨骼系统的损伤
慢性肾小球肾炎会影响到人体骨骼的正常生长,使骨骼产生畸形。同时慢性肾小球肾炎还会引起骨组织内的钙分离现象,导致患者出现抽筋、骨质疏松和骨痛的现象。
3、蛋白尿
由于各种炎症介质及血管活性物质,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蛋白质滤出,引起蛋白尿,见于各型肾小球肾炎。
4、水肿
①全身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造成轻度水肿。多见于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②因少尿或无尿使水、钠在体内潴留。见于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③因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使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造成高度水肿。见于微小病变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小球肾炎、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等。
5、心脏和肺的损害
慢性肾小球肾炎会导致心、肺出现一定程度的水肿和肾性高血压,如果持续时间比较长的话,还会引起心力衰竭和肺水肿的出现,这就是导致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出现胸闷气急、无法走路卧的原因。
6、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可有头痛、头晕、食欲减退、疲乏、失眠等,这与高血压、贫血、某些代谢及内分泌功能紊乱等有关。
7、尿异常
肾小球肾炎会造成患者的尿量多数较少,大多数低于1000ml每天,少数可出现少尿,常伴有浮肿;肾小管功能损害较明显者,尿量增多,并伴有夜尿多,浮肿不明显,甚至出现脱水征象。
8、影响消化系统
慢性肾小球肾炎会影响患者的消化系统,导致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便血等症状。引起这些症状的原因是,消化系统内的堆积的毒素进入消化道,使肠道内的细菌发生作用天生氨,进而刺激胃肠粘膜引发纤维性炎症,导致形成溃疡和出血现象。
9.造血系统的损伤
肾小球肾炎发展到尿毒症阶段,会导致红细胞产生不足,结合体内毒素堆积对骨骼造血功能的直接影响,导致慢性肾小球肾炎贫血的出现。有些尿毒症患者还会出现血小板减少和血小板功能障碍,导致牙龈出血、鼻出血和消化道出血的现象。
肾小球肾炎行肾活检有何作用
肾穿刺活组织检查(简称肾活检),就是医生在B超或X线透视指引下将穿刺针在局部麻醉下从病人背后的肾区刺入肾脏,并取出一小块肾脏活组织,然后制成切片,利用显微镜或电镜放大观察,同时用特殊的方法即免疫荧光法观察免疫球蛋白的沉着部位、多少及肾脏组织的病理改变。
由于肾小球肾炎的种类繁多,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且部分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表现与肾脏的组织学改变并不完全一致。因此,为了明确疾病的病因病理,进一步确诊患者所患的具体病种,这时就需要做肾穿刺活检术。对于肾小球肾炎的患者来讲,进行肾活检对探讨其临床与病理联系、决定治疗方案、如何遣方用药及肾小球肾炎的预后评估等,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拿慢性肾小球肾炎为例,其预后的好坏与其临床表现和病理类型关系十分密切。轻度系膜增生性肾炎一般预后良好,但重度系膜增生性肾炎及膜性增生性肾炎预后差,大部分患者在几年内可出现慢性肾功能衰竭,尤其是还伴有其他疾患者预后更不好。膜性肾病这个病理类型的患者其病情进展缓慢,一般在4~5年内不会出现肾功能不全。局灶节断性肾小球硬化预后较差。
肾小球病变的分类
1.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临床分类
(1)急性肾小球肾炎;
(2)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3)慢性肾小球肾炎;
(4)无症状性血尿或(和)蛋白尿(隐匿性肾小球肾炎);
(5)肾病综合征。
2.肾小球疾病的病理分类(1995年世界卫生组织制定)
(1)轻微性肾小球病变 包括微小病变型肾病。
(2)局灶性节段性病变 包括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3)弥漫性肾小球肾炎 ①膜性肾病。②增生性肾炎: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新月体性和坏死性肾小球肾炎。③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4)未分类的肾小球肾炎 临床和病理类型之间有一定联系,但多数不能一一对应,同—病理类型可呈现不同的临床表现,而相同的临床表现可来自不同的病理类型,它们都是疾病诊断的重要组成。另外,1995年世界卫生组织的病理分类中,IgA肾病被归入系统性疾病引起的肾小球肾炎中有些不妥,目前多数专家认为还应归入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为好,但病理类型多样。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依据
慢性肾小球肾炎是由多种原因、多种病理类型组成的原发于肾小球的一组疾病,其发病机制各不相同,大部分是免疫复合物疾病,但非免疫介导的肾脏损害在慢性肾小球肾炎发生发展中亦可能骑着很重要的作用。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标准一般参照中国内科杂志编委会肾脏病专业组1992年6月在安徽太平会议上的修订方案。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依据如下:
①起病缓慢,病情迁延,临床表现可轻可重。随着病情发展可有肾功能减退贫血、电解质紊乱等情况出现。
②可有水肿、高血压、蛋白尿及管型尿等表现中的一项(如血尿或蛋白尿)或数项。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有时可伴有肾病综合征和重度高血压。
③病程中可有肾炎发作,常因感染(如呼吸道感染)诱发,发作时有时类似急性肾炎之表现。有些病例出现病情加重。
④肾活检病理类型有系膜增生性肾炎、局灶节段增生性肾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膜增生性肾炎、硬化性肾炎等。
符合上述第①、②项,伴或不伴有第③项。,排除继发性肾小球肾炎疾病即可临床诊断为慢性肾小球肾炎,同时具有第④项可确诊。
紫癜性肾炎做检查时的诊断标准有哪些
1.国际儿童肾脏病研究会(1sKDC)病理分类法
I 度: 为微小病变。
II 度:为系膜增生。
III 度:(a)局灶性和 (b)弥漫性增生或硬化,新月体形成<50%。
IV 度:(a)局灶性和 (b)弥漫性系膜增生或硬化,新月体形成50%~75%。
V 度:(a)局灶性和(b)弥漫性系膜增生或硬化,新月体形成>75%。 VI 度:膜性增生性病变。
2.世界卫生组织(WHO)病理分级
I: 包括微小病变,微小病变伴局灶节段性显著,局灶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轻度。
II:包括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轻度,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轻度伴局灶节段性显著。
III:包括局灶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中等度,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中等度。
IV:包括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重度,终末期肾。
慢性增殖性肾小球肾炎怎么治疗
对于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但是多与感染及免疫反应有关,因病因不同,故发病机制也不一样,其病理形态也有多种类型,多系各种病理改变的早期的。如单纯性蛋白尿病症,可系微小病变性肾病,系膜增生性肾炎,膜性肾病等病症早期发病。
而单纯性血尿病症,则是可系IgA肾病早期,系膜增生性肾炎,局灶性肾炎,紫癜性肾炎等病症了。患者的无症状性血尿伴蛋白尿病症,则是同样可为肾小球轻微病变,轻度系膜增生性肾炎,局灶增生性肾炎,IgA肾病或膜性肾病早期出现。
肾专家指出:优秀的系膜增生型肾小球肾炎治疗方案包括治疗医院的选择、治疗方法的选择、治疗医师的选择和预后治疗,其中预后治疗又包括饮食调理、生活保健和定期复查。由于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超过6个月未治愈易转为长期复发的肾小球肾炎,故应早期彻底治疗,下面是详细介绍。
1、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这是最为重要的一点。肾小球肾炎的治疗主要分为中医治疗和西医治疗,这两种治疗方案虽然都有着一定的疗效,但又有着不可避免的缺陷。
2、选择权威的专科医院:正规的医院是治疗疾病的保障。
肾小球肾炎或引起心肺损伤
肾炎有很多种类,尿酸沉淀在肾脏,对肾组织造成炎症和摧毁称为痛风性肾炎。尿酸主要沉淀在肾间质和肾小管,肾小管上皮萎缩、退变,并损害肾小管功能,病人常有夜尿增多、多尿、尿比重降低。肾间质可出现水肿和炎症反应,甚至发生肾脏病变,临床上称之为间质性肾炎。临床上可出现少量蛋白尿、镜下或肉眼血尿、浮肿、中度高血压等。
肾小球肾炎有哪些危害?
因为虽然肾小球肾炎比较常见,但是其对患者所造成的危害仍然是及其严重的,甚至出导致终末期的尿毒症,危及患者的生命,造成对患者不可挽回的损失。下面我们一起来详细的了解肾小球肾炎的危害。
1、贫血
与肾脏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致红细胞的分化、成熟、释放减少有关。
2、血尿
血尿是由于肾小球毛细血管壁通透性明显增加或毛细血管壁断裂引起的。见于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及局灶性肾小球肾炎。
3、对骨骼系统的损伤
慢性肾小球肾炎会影响到人体骨骼的正常生长,使骨骼产生畸形。同时慢性肾小球肾炎还会引起骨组织内的钙分离现象,导致患者出现抽筋、骨质疏松和骨痛的现象。
4、蛋白尿
由于各种炎症介质及血管活性物质,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蛋白质滤出,引起蛋白尿,见于各型肾小球肾炎。
5、水肿
①全身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造成轻度水肿。多见于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②因少尿或无尿使水、钠在体内潴留。见于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③因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使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造成高度水肿。见于微小病变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小球肾炎、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等。
6、心脏和肺的损害
慢性肾小球肾炎会导致心、肺出现一定程度的水肿和肾性高血压,如果持续时间比较长的话,还会引起心力衰竭和肺水肿的出现,这就是导致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出现胸闷气急、无法走路卧的原因。
7、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可有头痛、头晕、食欲减退、疲乏、失眠等,这与高血压、贫血、某些代谢及内分泌功能紊乱等有关。
8、尿异常
肾小球肾炎会造成患者的尿量多数较少,大多数低于1000ml每天,少数可出现少尿,常伴有浮肿;肾小管功能损害较明显者,尿量增多,并伴有夜尿多,浮肿不明显,甚至出现脱水征象。
9、肾性高血压
①由于肾小球缺血,肾素分泌增多;
②少尿及无尿导致水钠体内潴留,有效循环血量增多。见于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及硬化性肾小球肾炎等。
10、影响消化系统
慢性肾小球肾炎会影响患者的消化系统,导致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便血等症状。引起这些症状的原因是,消化系统内的堆积的毒素进入消化道,使肠道内的细菌发生作用天生氨,进而刺激胃肠粘膜引发纤维性炎症,导致形成溃疡和出血现象。
慢性肾小球肾炎出现血尿的原因是什么
病因
肾小球肾炎的发病原因医学界不清楚,一般认为可能是肾小球基膜合成的遗传性缺陷引起。这种病有一个特点,就是有明显的家庭史,往往在一家几代的家庭成员中,有的人发生血尿,血尿是遗传性肾小球肾炎最常见的表现,以青年男性多见。
分类
(一)按基本类型分
可分为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和继发性肾小球肾炎。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是原发于肾脏的独立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肾脏。继发性肾小球肾炎的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肾脏病变是全身性疾病的一部分。
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可以分为四种 ①轻微性肾小球病变;②局灶性节段性病变;③弥漫性肾小球肾炎;④未分类的肾小球肾炎。而继发性肾小球肾炎又可以分为三种 ①狼疮性肾小球肾炎;②紫癜性肾小球肾炎;③糖尿病肾病。此外,血管病变如高血压;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等都可引起肾小球病变。
(二)按大体类型分
可分为急性肾小球肾炎和慢性肾小球肾炎。其中慢性肾小球肾炎按病理分又可以分为 ①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②慢性弥漫性肾小球肾炎;③膜性肾病;④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⑤局灶节段性肾小球肾炎。
(三)按临床分型标准
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参照1992年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临床分型标准,可分为:急性肾小球肾炎、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隐匿性肾小球肾炎。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如何鉴别诊断
MsPGN临床表现呈多样化,如起病隐匿(无前驱感染)或以急性肾炎综合征(有前驱感染)、肾病综合征、无症状性蛋白尿和(或)血尿等方式起病;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常有肾小球源性血尿和非选择性蛋白尿,伴或不伴高血压等急性肾炎表现,特别是青少年,有以上情况者,应怀疑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确诊仍依赖肾活检检查,其特点是弥漫性肾小球系膜增生,以及弥漫性系膜区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沉积。无内皮细胞及小管、肾间质损害。
尽管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及病理改变特点,可以确诊大多数原发性系膜增生性肾炎,但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在临床和病理上许多方面与微小病变肾病及局灶节段性硬化相似,3种病变在病理学上存在相互重叠和转换,故对上述3种病变的病理归属仍有争议。当系膜增生显著,少数毛细血管襻呈节段性内皮下插入改变时,与膜增生性肾炎的划分也有争论。
另外,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病理学改变也见于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如狼疮性肾炎Ⅱ型、过敏性紫癜肾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肾脏病变和遗传性肾炎等,需结合患者病史和临床表现予以鉴别方可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