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痢疾怎么治疗
小儿痢疾怎么治疗
痢疾由痢疾杆菌引起,以腹泻为主的肠道传染病。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去正规医院就诊,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采用中药或者西药。
隔绝传染,切断传播途径。
便血变浓,伴有发烧。
另外我知道一个土方,不过挺管用,算是食疗偏方吧,第五条介绍。
无花果叶数片,煮水,加糖(方便服食),一天三次,一次一小杯。吾儿时用过,疗效不错,味道具佳,是小儿食疗用法的首选。
小儿痢疾的病因
1、引起小儿痢疾的痢疾杆菌可在动物性食品和一些熟蔬菜、凉粉等植物性食品上繁殖。所以,食用生冷食物和不洁瓜果可引起菌痢散发。
2、如不注意水源的选择和注重水的消毒,那么容易发生水源传播,引起暴发流行。
3、苍蝇生活于粪便与污染物中,蝇体带菌率可达8%~30%。在卫生条件不良的情况下,苍蝇会污染饮食,传播小儿痢疾。
4、另外,婴幼儿饮食趋于多样化,有的婴儿辅食增加过早,品种增加过多,也是引起痢疾的原因之一。例如刚刚满月不久的婴儿,家长就开始给喂西瓜水、苹果泥等,有的家长甚至过早地给孩子进食鱼虾、肉松等。这些食品在保存和喂饭过程中,很容易被病菌污染,因而增加了感染机会。
小儿痢疾的症状
小儿痢疾是一种很严重的疾病了,在夏秋季它的发病率是很高的,小儿痢疾会引起腹痛,呕吐,恶心,食欲减退的现象,要能够及时的去采取一些治疗措施,下面我们看看小儿痢疾的症状。
(1)潜伏期:数小时~7天,,一般1-2天.
(2)普通型:起病急、高烧、大便每天10次以上,内有粘液脓血,便后有沉胀、下坠感。患儿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阵发性腹痛。
(3)轻型:不发热或低热,大便(每天3~4次)便内脓血量不多或公为粘液,无明显全身症状。2~3天内病情好转。
(4)重型:每天大便数十次,内有脓血,有里急后重,全腹剧痛,伴呕吐、脱水、醇中毒,全身症状不重。
⑸中毒型:多见于2~7岁小儿。发病急骤、高热、惊厥、昏迷、休克、呼衰等,全身中毒症状明显,肠道症状常见于24~36小时才出现。此型病情较重。
⑹慢性痢疾:病程超过2个月以上者,常见天营养不良、佝偻病、贫血的婴幼儿,或急性痢疾,不典型,未经正规治疗,迁延不愈而致体温正常或低热,大便性质不定,有粘液,或粘液、脓血交替出现。
小儿痢疾怎么办
1、将患儿隔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2、病室空气要新鲜,患儿的衣服要立即洗晒。
3、要卧床休息,按医生的嘱咐坚持吃药,治疗要彻底,症状消失以后,没有医生嘱咐不要自行停药,以免痢疾复发或转成慢性痢疾。
4、患儿有高热时,要在医生指导下吃些退烧药,发烧超过39.5℃时,要采取物理降温。
5、给患儿多喝些水,最好喝些糖盐水,吃些容易消化的食物。
6、要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如发现患儿没精神、面色苍白、四肢冰凉时,可能是转为中毒性痢疾,应立即找医生治疗。
小儿痢疾的原因
1、发病年龄越来越小。近年来婴幼儿菌痢有增多趋势,这是因为婴幼儿饮食趋于多样化,有的婴儿辅食增加过早,品种增加过多。例如刚刚满月不久的婴儿,家长就开始给孩子喂西瓜水、苹果泥等,还有的家长过早地给孩子进食鱼虾、肉松等。这些食品在保存和喂饭过程中,很容易被病菌污染,因而增加了感染机会。
2、发病季节已不局限在夏秋季节。目前几乎全年都可以见到菌痢,甚至冬天婴儿菌痢也不少见,因为近几年来水果、鱼虾等食品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在冬天吃西瓜而感染菌痢的婴幼儿已屡见不鲜。
3、儿童菌痢容易与普通的腹泻混淆。年龄越小,其临床症状就越不典型。开始多为水样便,常常伴有呕吐,以后才出现大便次数增多,但大便量减少,变黏,出现黏液便等,反复发病的患儿还会出现脱肛的现象,如果不做大便化验很容易漏诊或误诊。因此,家长就诊前最好留一点大便,在2个小时内拿到医院检查。
4、容易演变为慢性菌痢。一般菌痢病程如果超过两个月即可诊为慢性菌痢。慢性菌痢因为长期腹泻,必然影响食物营养的消化与吸收,导致儿童生长发育障碍。
5、容易出现水、电解质紊乱和中毒症状。小儿肠壁较成人薄,但血管丰富,一旦肠道感染,更易导致脱水和毒素的吸收,发生高热、惊厥、神志障碍,甚至是中毒性菌痢而危及生命。所以,对于儿童菌痢要早治,千万不可掉以轻心。
6、孩子服药困难,常常不能坚持足够的疗程。许多对成人疗效不错的药物,如磺胺类(复方新诺明)、喹诺酮类(如氟哌酸)以及氨基糖甙类(庆大霉素、卡那霉素)药物都不适合儿童使用。第三代头孢(如菌必治)静点效果不错,但常常因为静脉输液带来的恐惧而遭到患儿和家长的拒绝。
宝宝得痢疾不能吃什么
一、得了痢疾不能吃什么?
痢疾是细菌引起的,腹泻要注意及时的针对情况进行治疗。
建议要注意饮食要好消化的食物,不要吃油腻和辛辣的食物。
二、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属国家法定报告传染病之一,所以痢疾早期是禁用止泻剂的,还有就是不要吃胭脂食品。
最好什么水果也别吃,水果都属于中医讲的生冷食物,影响药物发挥作用,不利自身抵抗力发挥作用,然后吃饭最好吃一些清淡点的,粥一类的食物。
三、有了细菌性痢疾需要注意饮食特别是要尽量吃容易消化的食物可以吃些粥、肉汤、
建议:不要吃不清洁食物尽量不吃过硬的、过于黏稠的难以消化的食物。
四、小儿痢疾饮食吃什么?
流质食物为主,如粥,面汤等小儿痢疾饮食吃什么?小儿痢疾并发期间,给予患儿流质食物,比如粥,面汤,比如,米汤、藕粉、马蹄粉、蛋汤、菜汤及含大量维生素C的鲜果汁等食物,因为宝宝肠胃功能较差,就之痢疾后由于排便次数多,导致肠道功能受损,所以妈妈应该给宝宝吃一些流质的食物,食物中也一定要注意营养搭配,注重饮食调理。注意:痢疾患儿保证每2~3小时吃一次,不要一次吃太多,要多吃几次,每次适量,等宝宝适应了之后,逐渐增加食物的数量。
小儿痢疾的治疗方法
专家指出小儿痢疾其实有很多种,比如细菌性、急性等等,所以如果宝宝患有痢疾了,父母千万不要乱给宝宝用药,应该带宝宝去正规医院就诊,判断痢疾的种类,对症下药。
1、急性痢疾
病情不重可以在家服药治疗。如病情重,腹泻频数、高热不退,特别是婴幼儿应住院,经静脉用药。中毒性痢疾患儿则必须注射治疗。用药的疗程是7天,即使症状和大便性质都恢复正常,也应按时用药。此外,还应作好对症处理,高热应及时降温,中毒性痢疾还需进行相应的抢救措施,如积极制止抽风,及时纠正休克等。
2、慢性痢疾
治疗难度较大,患儿久病身体虚弱,自身抗病能力差;所用抗生素较多、时间较久,细菌多产生了耐药性,治疗效果较差。因此,用药时间要长,还应根据患儿的 症状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常采用间歇疗法,即用药7~10天,停4天,再用药4天,如此用药整个疗程共23~26天。治疗效果不佳时,可采用药物灌肠,每日1次,疗程7~12天。 还可同时用中药治疗。为提高患儿自身抵抗力,可采用支持疗法,小剂量反复输血或输血浆。
3、细菌性痢疾
顾名思义是由细菌引起。抗生素可杀灭和抑制细菌的生长,所以要合理地应用有效的抗生素。在用药的方法,用药的疗程上,因急性、中毒性、慢性痢疾而有所不 同。常用的药物有复方新诺明、氨苄青霉素、氟哌酸、吡哌酸、庆大霉素、卡那霉素、菌必治、痢特灵、黄连素等。在用药方法上,有口服和注射,注射分肌肉注入 和静脉输入,还有将药物经肛门注入的灌肠。如前所述采用哪种方法,须根据不同年龄、病情的轻重、痢疾的类型(急性、中毒性、慢性)而决定。
小儿痢疾的症状
婴幼儿患菌痢时,随体温升高,可出现精神萎靡、嗜睡和烦躁,甚至惊厥,排便前每因腹痛而哭闹不安。痢疾症状常不典型,表现为肠功能紊乱,见消化不良性大便,排便时用力或面部胀红提示里急后重。
小儿痢疾的症状及治疗
只要及时的发现孩子的不同,那么就可以更好的去治疗。不管是什么类型的病症,虽然都拥有着独有的症状和治疗的方法,但是之前都是需要了解引起这些疾病的病因,只有这样才能够有针对性的治疗。那么小儿痢疾的症状及治疗是什么呢?
小儿痢疾多发于夏秋季,为腹痛、里急后重,排粘液或脓血便为主症的肠道传染病。多因外受湿热疫毒之气,内伤饮食生冷,积滞于肠中所致。证分虚实,辨分湿热孰重。实证,治用清热化湿、凉血解毒、消积导滞等法;虚证,用补中益气、收涩固脱等法。热重于湿,宜清肠解毒,用白头翁汤,湿重于热,宜清肠化湿,用芍药汤。
临床表现
1.潜伏期:数小时~7天,,一般1-2天.
2.普通型:起病急、高烧、大便每天10次以上,内有粘液脓血,便后有沉胀、下坠感。患儿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阵发性腹痛。
3.轻型:不发热或低热,大便(每天3~4次)便内脓血量不多或公为粘液,无明显全身症状。2~3天内病情好转。
4.重型:每天大便数十次,内有脓血,有里急后重,全腹剧痛,伴呕吐、脱水、醇中毒,全身症状不重。
5.中毒型:多见于2~7岁小儿。发病急骤、高热、惊厥、昏迷、休克、呼衰等,全身中毒症状明显,肠道症状常见于24~36小时才出现。此型病情较重。
6.慢性痢疾:病程超过2个月以上者,常见天营养不良、佝偻病、贫血的婴幼儿,或急性痢疾,不典型,未经正规治疗,迁延不愈而致体温正常或低热,大便性质不定,有粘液,或粘液、脓血交替出现。
治疗
1.清热化湿法:郑耀坪认为急性菌痢大多为湿热痢。用芍药汤加减治疗急性菌痢60例,结果在体温恢复、主要症状消失、大便常规恢复、大便培养转阴、末梢血象好转和毒副作用等指标上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复方新诺明,口服)。本方由白芍、黄芩、黄连、黄柏、槟榔、马齿苋、广木香为基本方,随证加减。有清肠化湿、调和气血、通腑导滞的作用。药理研究表明,黄芩、黄连、黄柏、马齿苋等均有抗痢疾杆菌的作用;白芍有抑制痢疾杆菌、解痉止痛的作用;木香、槟榔增强肠蠕动,缓解胃肠胀气;槟榔还能抑制肠内异常发酵,促进炎性渗出物排出等作用。[1]陈中洲用苦参薤白汤(苦参、薤白、山楂、当归、木香、甘草、白芍等)治疗痢疾78例,总有效率达95%。本方重用苦参,苦参清除肠中湿热。现代研究表明,苦参中含的苦参碱有抗痢疾杆菌的作用。薤白头辛通滑利,有温中通阳之功,能化秽浊之气;木香、当归行血调气,白芍、甘草缓急止痛,诸药合之,共奏清热化湿解毒、调气行血导滞之功。
2.寒温并用法:刘百祥等用加味椒艾丸治疗小儿菌痢101例,疗效满意。方为乌梅、艾叶、川椒、赤石脂、干姜、槟榔、黄芩、黄连等组成,全方寒温并调,具燥湿运脾,导滞清痢之功。现代医学研究,川椒、艾叶、干姜为胃动力药,能促进胃肠功能恢复;乌梅改变胃肠道酸碱度,不利细菌繁殖生长;黄连、黄芩对痢疾杆菌有强大的杀灭作用;赤石脂有吸附作用,能大量吸收病理产物,使之排于体外,减轻全身中毒症状。[3]马洪源采用辛开苦降、寒温并用、补泻兼施、具有调和肠胃之功的半夏泻心汤治疗本病,取得良效。
小儿痢疾防治
1.宝宝必须隔离,将宝宝的床单被褥在阳光下曝晒,宝宝腹痛时腹部可放热水袋。
2.每次大便后妈妈要用温水给宝宝洗净臀部,并用5%鞣酸软膏涂于肛门周围的皮肤上。如有脱肛时,可用纱布或软的手纸涂上凡士林,托住脱垂的肛门,一面轻轻按摩,一面往上推,即可复位。
3.呕吐频繁时,可短期禁食,或给予静脉补液。等病情好转,可给宝宝喂食些米粥、菜末粥、龙须面、小薄面片及面包、蛋糕、饼干、新鲜果汁、菜汁等低脂肪、少渣、半流质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