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维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头维的准确位置图
头维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头维的准确位置图
在头部,额角发际直上0.5寸,头正中线旁开4.5寸处。先取头临泣,并以此为基点,向外量取头临泣至神庭间距离,入前发际0.5寸处,或入前发际0.5寸的水平线与鬓发前缘的垂线交点处取该穴。
针刺孔最有什么作用
针刺孔最的准确位置图
准确位置:在前臂掌面桡侧,当尺泽与太渊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
定位取穴:把手臂前伸,手掌向上,从肘横纹(尺泽)直对腕横纹脉搏跳动处(太渊)下行5寸处。(注意:从太渊至尺泽为12寸)。
针刺孔最的作用
类属:属手太阴肺经,为该经腧穴。
作用:清肺止血,止咳平喘,舒筋活络。
主治病证:
1.肺热炽盛,热伤血络之咯血,鼻衄等病证。
2.风热,风痰,痰热犯肺之胸痛,咳嗽,气喘,失音,咽喉肿痛诸病证。
3.经络不通之肘臂挛痛,腕痛,上肢不遂诸症。
操作方法
简易取法:掌后第1横纹上七寸,在桡骨尺侧边。伸臂仰掌取穴。
进针深度:针0.5-1.0寸,留针15分钟;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5-10分钟。
针感:局部酸胀沉重,有针感向前臂放射。
注意:针刺时要避开桡动,静脉,防止刺破血管,引起出血。
维道的准确位置图
经穴定位:在侧腹部,当髂前上棘的前下方,五枢(髂前上棘的前方,横平脐下3寸处)前下0.5寸。
简易取穴:位于侧腹部,先找到五枢穴,在其前下半横指处即是。
头维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头维的功效作用
头维穴位于头部,为足阳明,足少阳与阳维脉交会穴,其气通调三经,疏风清热,通络止痛之效甚强;该穴位高,还具有升清阳,降浊阴,清利头目而定眩晕的作用;由于足阳明足少阳皆与目相关,因此具有疏风清热,止痛明目的作用;针刺本穴具有很强的降血压作用。
筋缩的准确位置图作用 筋缩的准确位置图
定位:在脊柱区,第9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
取穴:仰卧或正坐,在背部,于后正中线上,第9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取之。
天泉的准确位置图作用 天泉的准确位置图
科学定位:在臂内侧,于腋前纹头下2寸,肱二头肌的长,短头之间。
快速取穴法:侧坐位,在胸部,先取乳头下的第4肋间隙,再从锁骨中线外量1横指处,按压有酸胀感。
阴廉的准确位置图作用 阴廉的准确位置图
定位:在大腿内侧,当气冲直下2寸,大腿根部,耻骨结节的下方,长收肌的外缘。
简易取穴:位于大腿内侧,先找到气冲穴,直下3横指处即是。
头维的定位在哪里
头维的准确位置图
头维穴位于头侧部的发际中,在发际点向上一横指处,嘴动时该处肌肉也会动(当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开4.5寸)。
取穴方法
1.正坐位,在鬓发前缘直上与神庭横开的交点处。
2.正坐位,在头侧部,从额角发际向上轻推1指宽,动嘴可觉得肌肉也会动之处,即为本穴。
头维在额角的发际处,两侧的穴位像卫兵一样维护着头脑的健康,该穴有祛风活血,通络镇痛的功效,经常按摩此穴,能有效缓解头痛,对目痛多泪,喘逆烦满,呕吐流汗,眼睑瞤动不止,面部额纹消失,迎风泪出,目视不明,偏头痛,前额神经痛,血管性头痛,视力减退,结膜炎等症都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按摩头维的方法
正坐,仰卧或仰靠,食指与中指并拢,中指指腹位于头侧部发际点处,用食指指腹按压所在之处有酸胀感,在瞬间吐尽空气的同时,用双手拇指指腹强压,每秒按压1次,如此重复10-20次。
大迎的准确位置图作用 大迎准确位置图
科学定位:在面部,下颌角前方,咬肌附着部的前缘凹陷中,面动脉搏动处。
快速取穴法:
1.侧坐位,在下颌角前下方约1.3寸,咬肌附着处的前缘。
2.正坐位,闭口鼓气,在下颌角前下方即出现一沟形凹陷,按凹陷下端有搏动处。
华盖的准确位置图作用 华盖的准确位置图
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1肋间隙。
简易取穴:仰卧或正坐位,在胸部,与前正中线上,胸骨角中点处取之。
承山准确位置图作用 承山准确位置图
简便取穴:下肢伸直,足趾挺而向上,其腓肠肌部出现人字陷纹,从其尖下即为本穴。
标准定位:在小腿后区,腓肠肌两肌肤与肌腱交角处。
承泣的准确位置图作用 承泣的准确位置图
定位:在面部,瞳孔之下,眼球与眶下缘之间。
简易取穴:将食指,中指伸直并拢,中指贴于鼻侧,食指指尖位于下眼眶边缘处,即是承泣穴所在位置。
督俞的准确位置图作用 督俞的准确位置图
定位:第6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取穴:正坐或俯卧,在肩胛骨下角水平连线与脊柱相交椎体处,上推1个椎体,在其椎体下缘旁开2横指处即是。
扶突的准确位置图作用 扶突的准确位置图
扶突穴在人体的颈外侧,当胸锁乳突肌前,后缘之间,周围有耳大神经,颈皮神经,枕小神经以及副神经,其里层内侧有动,静脉。
科学取穴法:
1.头微侧仰,先取甲状软骨与舌骨之间的廉泉,从廉泉向外4横指(即3寸),在胸锁乳突肌的前,后缘之间取穴。
2.平甲状软骨(喉结),在胸锁乳突肌的前后缘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