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预防预后
骨折预防预后
骨折后怎样恢复得快
促进骨折愈合的康复治疗主要分为理疗及运动锻炼两种,常见的理疗方式有超短波疗法、红外线疗法、紫外线疗法及磁疗等;运动锻炼方面,骨折后3-6周,骨痂的形成期,病人可在医护人员的帮助下,逐渐慢慢活动患肢的上、下关节。骨折的后期,可拆除外固定,加强患肢的肌肉和关节的全面锻炼。
骨折能完全恢复吗?
大部分骨折通过正规治疗,彻底愈合后的骨头会和以前基本一样,功能不会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在骨骼生长发育的儿童时期。恢复时间一般上肢骨折需要半年以上,下肢一年以上。少数病人可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骨折病人的护理
尽早进行系统合理的功能锻炼,防止因肌肉粘连、关节僵硬及肌肉萎缩所引起的受伤关节的永久的功能障碍,预防肢体废用性萎缩及关节挛缩。固定区的周围皮肤应用温水擦拭,须避免皮肤受到不良刺激。注意观察患肢肢端情况,如出现疼痛、肿胀等异常,应立即到医院找医生处理。
乙肝预防预后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预防:
1、接种乙型病毒性肝炎疫苗是预防HBV感染的最有效方法,全程接种共计3针,按照0、l和6个月程序接种。对成人建议接种20μg重组酵母或20μg中国仓鼠卵母细胞(CHO)乙型肝炎疫苗:对免疫功能低下或无应答者,应增加疫苗的接种剂量和针次;对3 针免疫程序无应答者可再接种3针。
2、意外接触HBV感染者血液和体液后的处理:①血清学检测:应立即检测HBsAg、抗HBs、 ALT等水平,并于3和6个月内复查。②主动和被动免疫:如已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县城抗-HBs≥10mIU/ml者,可不进行特殊处理。如未接种过疫苗或是虽接种过疫苗,但抗-HBs<10mIU/ml或不详者,应立即注射HBIg200~4001U,并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第1针疫苗 (20μg),于1个月和6个月后分别接种第2和第3针疫苗(各20μg)。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保健:
1.绝对卧床是治疗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最主要措施,经1~2个月观察,可逐渐恢复正常活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主要是抑制HBV病毒复制,降低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率。经过规范化治疗后,可以正常生活工作,也不会对寿命有太大的影响。
2.禁酒,避免一切不利于肝脏的药物和因素。
颧弓骨折预后
在本病的患者中,严重者在骨折后可发生蹋陷和移位畸形,从而引起许多并发损伤。
1.骨折部位压迫颞肌或阻碍喙突运动,造成张口受限。
2.颧骨因构成眶外壁和眶下缘的大部分,骨折移位后,可使眼球移位,产生复视。
3.如果颧骨骨折造成眶下神经损伤,则会引起眶下区麻木。4.骨性眶容积和眼球之间的关系是眶容积每增加1cm,就会造成0.89mm的眼球内陷。另外眶内软组织嵌入上颌窦、脂肪萎缩以及瘢痕牵拉也会造成眼球内陷。
中风预防预后
中风后能避免后遗症吗?
如果中风病人能在发病3-6个小时内,送到有条件的医院进行救治的话,是可以避免大部分的中风后遗症,或是经过康复治疗,可以恢复部分功能,完全恢复到之前的状态是不太可能的。出院时,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比如肢体活动仍不够灵活,视力下降,认知障碍,吞咽困难等。
中风危险么
在我国,平均每12秒就有1人中风;每21秒,就有1人死于中风。中风的致残率和复发率非常高。约3/4的中风存活者,会丧失劳动能力。而且,中风病人 7天内复发的风险为8%~12%,90天内复发的风险则高达20%。发病后如果深昏迷者,死亡率高。病人神志始终处于清醒状态,预后较好。
中风后遗症自然疗法
康复不同于“锻炼”,需要要医生的指导下掌握正确的方法。中风后的康复分为急性期康复、恢复期康复和后遗症康复三个阶段。急性期康复是指在中风后两周以内进行的康复治疗(正确摆放肢体位置、保持关节活动度等)。两周后到半年内为恢复期康复的时间,康复医师和护理人员会对患者残存的功能进行系统评估,采取有针对性的康复治疗。
中风康复时间
只要病情允许的话,在病情稳定 24-48小时以后就应该进行康复训练,主动康复的时间是医院或是康复机构每天4-6小时,家里全天,根据病人的情况坚持几个月、半年甚至一年。每天的康复时间不能说在医院就康复一下,回到家里就躺在那或者坐在那不动,这样是极不利的。正确的康复方法是要让患者能坐就不能躺,能站就不能坐。
中风的护理
保持安静,颈部抬高30°,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搬动,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脑缺氧加重。监察生命体征,包括意识、瞳孔、血压、心律等。禁食24小时,定时翻身,预防和及时治疗泌尿道感染、褥疮、肺炎等并发症。
康复治疗,病人渡过急性期,意识清醒、生命体征稳定至正常,局灶症状开始好转,即可进行恢复期治疗,如体疗、理疗等,以促进功能的恢复与代偿,减轻致残的后遗症。
肩胛骨骨折会构成残疾吗
肩胛骨骨折较少,因肩胛骨位置表浅,体部骨质薄,周围有大量肌肉保护。因直接外力作用不同,发生骨折的部位也不同,多发生于肩胛骨体和颈部。
发生肩胛骨部外伤后,同时要查有无胸内的损伤,如有,得先处理。
⒈一般骨折不用复位,三角巾悬吊患上肢,3至4周后,一般良好,功能满意。
⒉出院后,等到3至4周后再复查一次就行了。
⒊悬吊的患上肢小心不要用力外展。
⒋有个别的型的骨折在愈合后肩胛骨部可能有畸形,但功能不受影响。
⒌单纯的肩胛骨骨折预后一般是良好的。
痔疮预防预后
痔疮患者保健
睡前用手自我按摩尾骨尖的长强穴。直意识地做提肛运动,每日2次。早晚各1次,每次做30回。最好能养成每天早晨定时排便的习惯,当有便意时不要忍着不去大便,排便时蹲厕时间过长,或看报纸、或过分用力,这些都是不良的排便习惯,应予纠正。
痔疮会癌变吗?
从发病机理看痔疮是不会发生癌变的。但是在临床上也常见到一些痔疮患者合并肛管直肠癌,一般认为可能与这些疾病的慢性炎症分泌物长期刺激肛门直肠有关。因此痔疮虽不会癌变,但要控制好症状。
手术切除痔疮会不会复发?
痔疮的“根”源于肛垫,而肛垫起到协助肛门闭合的作用,失去了它将会大便失禁。要“根治”痔疮,就要切除肛垫,这是不现实、不科学的做法。所以,虽然患者当时动手术消除了痔疮的症状,也无法对痔疮进行‘根治’。如果患者还坚持不良的饮食和排便习惯,过一段时间必然又会复发。
痔疮吃什么?
长期饮酒、浓茶、咖啡和进食大量刺激性食物可以使肛管充血,所以要避免。饮食过于精细,不利于痔疮的恢复,所以多吃些粗粮,如玉米、地瓜等, 多吃高纤维的食物,如各种根茎类蔬菜,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各种水果。多饮水,有助排便。
回乳预防预后
1、纠正平坦和内陷乳头,凡乳头扁平或内陷的孕妇,在怀孕期间就应作伸展练习,方法是先在乳头两侧各放一手指,由乳头两侧向外拉,再用两手的手指分别放在乳头上下,作上下拉伸,每天2次,每次5分钟。这样可以纠正乳头扁平和内陷。
2、配置乳头罩:从妊娠7个月起配戴,通过乳头罩对乳头周围组织的恒定、柔和压力致使内陷乳头外翻,乳头经中央小孔持续突起,为今后哺乳成功作准备。
3、乳房按摩:在妊娠7个月后进行,目的为增加乳房血液循环,促进乳腺发育。
4、从妊娠第7个月起,用温开水毛巾每日擦洗乳头,使乳头对刺激的耐受性增强。但应避免使用刺激性物质(如酒精等),以免乳头皲裂。
如何预防骨盆骨折
(1)外伤性骨盆骨折预防: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生活安全,按照安全规章办事,加强个人防护,积极预防交通事故及工伤;
(2)病理性骨盆骨折预防:建议每年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肾病预防预后
肾脏有强大的代偿功能,在肾脏病变早期或者不太严重的时候,患者大都没什么感觉,即使部分患者有腰酸、浮肿、食欲差等不适,也大都将其归因于劳累、亚健康等,很少会联想到可能是肾脏出了问题。等出现了高血压、贫血等肾功能不全症状去就医时,肾功能已基本丧失,发展到了中期或尿毒症阶段。慢性肾功能不全进展的最终结果是终末期肾衰竭(ESRF),患者将不得不依赖肾替代治疗维持生命。
1.年度体检
成年人应每年检查一次尿常规和肾功能,如果尿常规检查出尿蛋白、血肌酐升高等,就应引起重视,找专科医生做进一步检查。慢性肾脏病的高危人群,如60岁以上的老年人,慢性肾脏病患者家属,糖尿病、痛风、高尿酸血症等代谢性疾病患者,高血压、系统性红斑狼疮、肝炎、肿瘤、全身性感染、尿路结石、尿路感染、尿路梗阻患者,有急性肾衰竭史者,肾单位减少(单侧肾或部分肾切除)者,无论有无症状,均应每半年到一年去医院检查一次尿常规、肾功能和肾脏B超。
2.增强体质
参加有氧运动,适当锻炼身体,在阳光下多做运动多出汗,可帮助排除体内多余的酸性物质,从而预防此病的发生。
3.生活要规律
生活习惯不规律的人,如彻夜唱卡拉OK、打麻将、夜不归宿等生活无规律,都会加重体质酸化。容易患糖尿病。应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保持弱碱性体质,使此病远离自己。
4.保持良好的心情
不要有过大的心理压力,压力过重会导致酸性物质的沉积,影响代谢的正常进行。适当的调节心情和自身压力可以保持弱碱性体质,从而预防此病的发生。
肝斑预防预后
1.疗效判定标准
(1)基本冶愈:①肉眼视色素斑面积消退>90%,颜色基本消失;②评分法计算,治疗后下降指数≥0.8;③色素沉着区域皮肤图像测量疗效评定单位ID值≥55。(ID值:根据黄褐斑患者皮损区域色素沉着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积分密度值的改变而计算出的相对值。)
(2)显效:①肉眼视色素斑面积消退>60%,颜色明显变淡;②评分法计算,治疗后下降指数≥0.5;③色素沉着区域皮肤图像测茸疗效评定单位,D值≤15。
(3)好转:①色斑面私{消退>30%,颜色变浅;②评分计算,治疗后下降指数≤0.3;③色素沿着区域皮肤图像测量疗效评定单位,D值≥5。
(4)无效:①色斑面积消退<30%,颜色变化不明显;②评分计算,治疗后下降指数≥0;③色素沿着区域皮肤图像测量疗效评定单位ID值≥1。
2.对妊娠的影响
鉴于黄褐斑常见于健康妇女,可考虑为正常生理现象。从青春期到绝经期均有发生,特别多见于妊娠期第3~5个月,妊娠期发生的黄褐斑又称妊娠斑,有50%~75%的孕妇可以出现。皮损多局限于面部,以脸中部型最常见。多数皮损在分娩后1年内消退,但下次妊娠时还可再发,少数持续存在。原有黄褐斑者妊娠期可加重,这是由于怀孕期间体内的各种激素分泌异于常人。面部色素沉着的发生可能是由于雌激素刺激黑素细胞;孕激素增加,促进黑素体的转运和扩散和色素沉着的发展。在豚鼠实验中雌激素及黄体酮的联合作用发生色素沉着,比分别单用其一者要强。还有人研究在妊娠期有MSH的分泌增加、血清铜增加、血中性激素(SH)值降低。这些变化均可能使黑素细胞的功能活跃。
因黄褐斑对孕妇和胎儿健康影响不大,分娩后多数可消失,故不推荐妊娠期用药治疗,若分娩后未消失可再按上述疗法治疗。绝大多数祛斑药物对胎儿安全系数不高,若妊娠期必须用药,则推荐选用维生素c、维生素B和维生素E,但过量应用维生素对孕妇和胎儿也是弊大于利。王二酸、水杨酸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等级为B级,妊娠期可以外用,无致畸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