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刚出生的宝宝听力要怎样训练

​刚出生的宝宝听力要怎样训练

刚出生的宝宝从一开始就希望对声音有敏感。那么宝宝是喜欢在一个安静的环境里,还是喜欢有一些声音的环境呢?宝宝会学习辨认家人在日常生活的说话声音,电视声音,音乐歌声。这是新生宝宝智力发展的很关键的一个阶段,经常呼唤孩子的名字,多和孩子说话,可以锻炼孩子的听力,所以妈妈在坐月子的时候就应该注意培养宝宝的听力训练,那么还有什么详细具体的办法,接着看下去。

经过研究证实:新生儿很喜欢柔和、缓慢、纯厚的声音,听到这些声音,他们表现为安静、微笑;而对于尖锐的声音则马上显露出烦躁、不安的情绪。新生宝宝对有节奏的声音非常敏感,这可能与胎儿期天天听到母亲有节律的心跳有密切的联系,从而给予他们一种安全感。

促进小宝宝智力发展,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尽早训练婴儿的感觉和知觉,听力便是其中的一个方面。那么,新生宝宝的听力训练该怎么实施:

给宝宝听柔和有节奏感的音乐

可让新生儿听有节奏的乐曲,但放音乐的时间不宜过长,也不宜选择过于吵闹音乐。

帮助新生儿逐渐区分各种声音

给新生儿一个有声响的环境,家人的日常生活活动会产生各种声音,如走路声、开门声、水声、炒菜声、说话声,外界的杂声,人声等。

妈妈应保持育孩子之间的交流

专家表示:妈妈最好时常能和婴儿说说话,亲热和温馨的话语,能让婴儿感觉到安全感,同时,这也是巩固良好亲子关系的重要方法。和还不能说话的小宝宝交流是毫无意思的吗?不是这样的,宝宝虽然不会说话,但思想意识还是有的,人类毕竟是高等动物,所以多说话聊天对孩子的听力发展是有好处的。

在上面的文章里面我们介绍了听力对于我们的重要性,我们建议广大的读者朋友们在日常的生活中要注意好好保护自己的听力,一旦听力出现了问题要引起重视,上文为我们详细介绍了刚出生的宝宝听力要怎样训练。

什么是3个月宝宝早教

宝宝出生后头3个月的教育,主要是训练宝宝看和听。做家长的要不失时机的发展宝宝的视觉和听觉,眼睛是“智慧之窗”,俗话说“耳聪目明”,使宝宝不断的通过看和听,从外界向大脑输入信号,促进大脑的成熟,发展宝宝的心理。

训练看的能力:三个月时,宝宝开始能够把视线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对三个月的宝宝,可以在宝宝的胸上方40—60厘米的地方,悬挂一些较大的、颜色鲜艳的,并且发响的玩具。如响铃、八音盒、手铃或其他玩具。训练看的能力,不仅需要专门训练,而且还要在日常生活中,如穿衣、盥洗和其他照顾过程,吸引宝宝看周围的人和物。

训练听的能力:听力的集中是随着视觉的集中完善起来的。三个月的宝宝,对优美的音乐和家长的谈话声很高兴的注意听。通过看和听认识和了解周围的事物。因此,最好每天定时给宝宝听听音乐,或用发响的玩具在宝宝周围来回吸引他注意看和听。此外,家长在照顾宝宝的过程中,和宝宝亲切的说话或唱歌给宝宝听。训练听的能力,可以促进听觉细胞的发育,提高听觉功能,并通过听觉通道从外界向大脑输送信息,促进脑细胞的生长发育。

最适合九个月宝宝的早教方法

一、语言能力

九个月的宝宝已经开始咿咿呀呀学语了,这个时候父母可以给宝宝进行一些语言训练。比如多和宝宝聊聊天;让宝宝模仿大人的发音;放儿歌给宝宝听,引导宝宝跟着歌曲哼唱等等。

要知道大脑的某个区域可是掌管语言的哦,对九个月宝宝进行语言训练,可促进宝宝大脑的智商发育哦。

二、礼貌修养

一个人的礼貌修养,对其日后的人际交往可是有很大的影响哦。因此,在培养宝宝智力的同时,也不要忽略了对宝宝的礼貌培养。九个月的宝宝通常可以做一些拜拜、飞吻的动作,因此在与朋友分别的时候,父母可以用语言引导宝宝做出再见或飞吻的动作。

另外,为了刺激宝宝的大脑发育,有条件的还可以让宝宝接受一些艺术的熏陶,比如唱歌、跳舞、绘画等等。但前提是一定要以宝宝的兴趣为主,切不可强迫宝宝学习哦。

三、协调性的培养

九个月的宝宝已经能够坐着自己玩玩具了,甚至还能扶着东西走路。为了让宝宝走得更好,身体各方面的协调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这个时候父母要多鼓励宝宝独立走路活动,并和他开心地玩游戏等等。

四、听力训练

要训练宝宝的听力,父母可以多购买一些儿童歌曲的磁带给宝宝听,或利用生活中的一些器皿发出声音,让宝宝听一听,再然后带着宝宝大自然中去,倾听来自大自然的不同声音,增强宝宝的听觉能力。

五、自己动手吃饭

当宝宝长到九个月的时候,正是培养他一些简单生活技能的时候后。这个时候父母可以让宝宝自己使用小勺子吃饭,就算他吃得很慢,甚至会把饭粒洒在桌上,父母们也要坚持让宝宝自己把饭吃完。这个阶段的宝宝非常乐于自己动手做事情,那么父母们久别妨碍他,而应多鼓励他自己动手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这也为他将来的独立打下良好的基础哦。

宝宝出生3天听力测试不通过 宝宝出生测试听力的注意事项

1、新生儿听力筛查不是最终结果。

2、宝宝的听力一般是3个月才定型,如果3个月仍未通过,家长可以做AABR和ABR确诊宝宝听力是否有问题。

3、出生才3天的宝宝听力不通过,这也是很正常的,医院会在宝宝42天、三个月、六个月时做进一步复查的。

不同月龄宝宝的早教重点

早期环境对大脑发展的影响具有长效性。在生后的前几年,良好的环境(健康、营养、照料、刺激与他人的互动等)对儿童脑功能的影响将延续到15岁。由于早期是儿童智力、人格、社会行为发展的关键时期。大脑早期的经验对形成大脑工作方式非常重要。因此越早在德育、智育、体育、情感方面受到关注的孩子,综合发展就越好。

零至三岁是对孩子进行感觉训练的关键时期,家长要注意对孩子的六感(视、听、嗅、味、触、立体觉)方面的训练。对听觉、视觉、触觉、立体觉和前庭运动觉应给予早期刺激,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个性化认知和语言能力、粗大和精细动作以及适应能力的训练。同时注意在亲子互动、日常游戏、人际交往中培养和塑造孩子好的行为习惯和性格等智力因素。

新生儿的早教重点:

1、母子皮肤早接触,多抚摸和搂抱宝宝;

2、和宝宝多说话、多微笑;

3、让宝宝看图片,听轻柔舒缓的音乐;

4、刺激感官发育(触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

5、学习抬头,保持爬行、行走训练;

2个月宝宝的早教重点:

1、多和宝宝交流,鼓励宝宝发音;

2、让宝宝触摸各种玩具,并练习抓握;

3、继续练习俯卧抬头和竖抱抬头,做婴儿操;

4、训练各种感知能力;

5、在天气好的情况下,带宝宝到户外活动;

3-4个月宝宝的早教重点:

1、多与宝宝对话,引导宝宝发音及发笑;

2、给宝宝布置一个可以看、听、摸、玩的环境;

3、用不同材料、质地的轻软玩具,供他抓、握和感觉;

4、进行仰卧拉起并练习翻身;

5、用语言、姿势、表情来鼓励、赞赏婴儿的行为;

5-6个月宝宝的早教重点:

1、给宝宝念儿歌,让他学习模仿大人发音;

2、教宝宝认识常见的物品,学习用手指向认识的物品;

3、进行视听训练,增强婴儿对语言的理解力;

4、练习抓握及主动够取玩具,加强手指能力训练;

5、鼓励宝宝蹦跳、练习坐立;

7-8个月宝宝的早教重点 :

1、满足宝宝的亲情依恋情感,培养健康的心理;

2、发展语言理解能力,教宝宝发“爸爸、妈妈”双辅音;

3、学会认身体部位,教宝宝模仿动作及认识更多的事物;

4、训练手指的灵巧性;

5、学会熟练地爬行;

9-10个月宝宝的早教重点 :

1、继续鼓励爬行,练习扶物站立及学步;

2、学会用手指捏取细小物品,训练手的精细动作;

3、学习有意识地称呼人,并用手势表达简单的意思;

4、多看图片,认识更多的事物;

5、教宝宝使用食具、学坐便盆等,增强宝宝的自理能力;

11-12个月宝宝的早教重点:

1、学习独自行走,鼓励多说话;

2、加强认知能力训练;

3、利用各种玩具发展手的灵活性;

4、看书、听故事并模仿一些发音或动作;

5、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培养自理能力。

对胎宝宝进行哪些方面的胎教

 1.感知觉训练。胎动的出现标志着胎宝宝中枢神经系统已经分化完成,这时应给胎宝宝各感觉器官适时、适量的良性刺激,这样还可以为出生后的早教奠定基础。

  2.听觉训练。有意识地对胎宝宝进行听觉训练,如播放优美抒情的乐曲、聊天、讲故事等,以刺激胎宝宝的听觉发育。

  3.触觉与动作协调训练。胎宝宝这时对触觉与力量很敏感,你可轻轻拍打和抚摸腹部,对宝宝将来动作的灵活性与协调性有益。

  4.多注意自己身体的浮肿、便秘等问题,学会监护胎宝宝、数胎动、听胎心等。

  5.光敏感训练。随着各器官发育成熟,当光源经腹壁照射时,胎宝宝的头部可转向光照方向,并出现胎心率的改变。

宝宝出生3天听力测试不通过 宝宝出生3天听力测试不通过是什么原因

很多新生宝宝一出生没多久就做听力筛查,结果是不通过,这可能是因为刚出生的孩子耳道里存留有羊水、胎脂的原因,导致初次听力筛查不通过,但实际上宝宝的听觉系统功能是正常的。

新生宝宝中耳积液是影响0AE测试结果的主要干扰因素,中耳积液的宝宝,无论耳蜗功能正常与否,其测试结果均可显示为异常,不过随着宝宝对中耳积液的吸收,3个月后听力诊断检查时,有的宝宝听力可转变为正常。

有时医生在给宝宝做听力筛查时,宝宝不大配合,出现动来动去、烦躁不安的情形时,也会导致测试出的结果是不通过的现象。

另外如果给宝宝测试听力的医生技术不到位也是会导致测试结果异常,出现不通过的因素之一,如:耳塞未完全插入外耳道、耳塞的插头与导线之间断线、测试环境不符合标准等。

如果宝宝本身就是患有先天性听力障碍,那么对于宝宝出生3天听力测试不通过的结果则是正确的判断,但通常先天性听力障碍最后的确诊要在宝宝出生3个月之后,因为这时宝宝的听力发育才定型。

听力发育迟缓有哪些表现

一、听力发育迟缓的表现

(1)听觉反应迟钝

睡觉时异常安静,很少被大声吵醒;叫名字不回头次数较多;对大声有反应,对小声不理会;对拍手关门声有反应,对铃声不敏感;听声音时习惯将头转向一侧。

(2)言语发育迟缓

10个月仍不会发“ba ba ba”,“ma ma ma”等声音;1岁半时仍不会说1到2个有意义的词;2岁左右只会说1到2个词,如“爸”、“奶”;某些音发不准,如“3”、“4”、“7”、“10”等;只会重复别人的话,不理解别人说话的内容。

(3)日常行为及交流

平时性格暴躁,不听指挥;平时较为孤独,不愿交流;别人和他说话,他不看别人;注意力不集中,常常答非所问;反问较多,常把电视音量放大;唱歌或做操时,常合不上节拍。

二、促进宝宝听力发育的好法子

1)、多让宝宝听生活中的丰富声音

丰富的声音比如走路的脚步声、关开门声、流水声、说话声、汽车声、飞机声、风声、雨声等。这些自然环境的声音对促进宝宝的听力发育十分有益。

2)平时多对宝宝进行听力训练

1、妈妈抱宝宝的时候,最好采用左手抱的姿势,让宝宝尽量靠近妈妈的心脏,以便清晰地听到妈妈的心跳声。

2、对于新生宝宝可以在婴儿床上系上不同音质或音调的发声玩具,刺激宝宝的听力细胞,促进宝宝听力发育。

3、平时多和宝宝轻声说话,哼唱或者播放一些节奏舒缓、旋律优美的音乐。

4、在家里的阳台上挂一个风铃,让风吹动风铃发出悦耳的声音。

5、给宝宝听各种物体落地的声音,如球、椅子、书本、铅笔、纸盒等。

6、让宝宝听各种玩具发出声音,如拨浪鼓、八音盒、橡胶玩具等。

7、让宝宝听铃铛、喇叭声等,以区分它们的不同。

8、听动物叫声,让宝宝分辨是什么动物。

新生宝宝听力全扫描

新生儿能够成功地适应新的环境,从咿呀学语到顺畅地与人交流,听觉器官可谓功不可没。现在,就让我们聚焦在这双小耳朵上:出生时,宝宝能听到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听觉功能又是如何逐步地完善的?

耳朵远远不是在我们五大感官中最受宠的一个,然而,正是由于新生儿能够听见并且识别出妈妈的声音,他才能从出生的那一刻就感到安全。正是因为一点点地学会听出妈妈准备奶瓶的声音,他等待吃奶时才会不那么焦虑。同样,经过几个月母语的音色和节奏的输入储备之后,他开始学说话,和妈妈以及外部世界进行交流。

婴儿无论在智力发育还是情感发展中,良好的听力都是必不可少的。听觉的历史,如同其他感官的发育一样,可以追溯到出生之前。

在子宫中,耳朵形成在怀孕的第7个月,胎儿的耳朵已经形成。注意,这并不是说子宫中的小寄宿者的听力可能同已经出生的小伙伴或者成年人的听力一样好了。影响胎儿听力的因素有以下几种:

妈妈胃肠蠕动声和心跳声的干扰。幸运的是这些声音在30分贝左右,更像耳边的窃窃私语声,而不是交响乐的演奏。时间长了,胎儿就不会有什么强烈的感受了,这有点像久居在海边的居民最后听不到海浪声。

妈妈腹壁的反射作用。腹壁会将外面的声音降低大约20分贝。

最后,我们还应该知道,胎儿有点“耳背”,他的听力比成年人的低20~30分贝。这些小小的障碍,使得外面的大声吼叫传到胎儿那里,已经仅仅是在说悄悄话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要想让胎儿听到爸爸的低音难度相对大一些,而妈妈的声音就好区别得多,尽管这声音被“除掉”了所有的高频,显得有些失真。

新生儿,有点“耳背”

出生时,婴儿的听力比在胎中要好些,但是同成年人比起来,还是弱得多。3个月的婴儿的听力比妈妈和爸爸的听力还低15~30分贝。也就是说,3个月的婴儿还听不见大人的窃窃私语。

对于音频,他也有自己的偏好:他听中频,即人的声音和音乐。而高频和低频都被屏避掉了。比如,他很难听到尖尖的哨声或者沉闷的雷声。这个令人吃惊的发现目前还找不到明确的科学解释。不过,这对婴儿来说并不是什么灾难,正因为如此,他才能更好地听到对自己最有用的声音:周围照料者的说话声,妈妈为了哄他入睡而哼唱的催眠曲……

磨合极好的机制

实际上,除了某些听觉回路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之外,婴儿的听觉器官的运作和成年人完全相同。从外耳到大脑,声音经过的道路很长,让我们跟随声音做一次旅行:

当一个声音发出后,多亏了漏斗形状的集中和强化功能,外耳会马上捕捉住声音。然后,声波会通过外耳道传向鼓膜,鼓膜同声波产生共振,震动传递到位于中耳的3块小骨(锤骨、砧骨和镫骨)上,它们再将声波传递到内耳的液体中。真是一整套流水线的工作!液体的震动将会刺激内耳的微细纤毛。微细纤毛通过放电回应刺激。电信息传向耳蜗神经,耳蜗神经将电信息传递到大脑。现在该轮到大脑处理这些信息了,建立我们称之为的“声音图像”。

说实在的,没有人知道为什么婴儿的听力没有成年人的听力好。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当孩子3岁左右的时候,所有的神经细胞都有了“鞘”时,更科学地说是有了“髓鞘”时,信号向大脑传递信息的速度会明显地加快。到了八九岁,孩子的听力已经同成年人的一样好了。过了35岁,人的听力开始慢慢地下降。

新生儿需定期体检

宝贝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最初42天,是他们才从胎儿到新生儿再到婴儿的重要转变时期――是他们从母体过渡到外界、从宫内寄生生活过渡到个体独立存活的关键适应期。这期间,不仅由于宝贝的娇弱,也由于新爸爸新妈妈缺乏养育经验,小宝贝极易出现生病、感染以及喂养缺失的状况。42天的健康检查,其实是对于新生宝贝既有状况的一个监测,更是能够对宝贝今后的健康养育,起到一个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

下面就来看看新生儿体检项目有哪些吧。

新生儿体检项目

听力筛查:听力损害是新生儿期可筛查出的最常见的先天性异常疾病。发生率在1-3‰,我国每年约有2-6万聋儿出生,宝宝听力疾病的早发现早干预至关重要。

新生儿体检项目有哪些 新生儿需要做哪些体检项目 新生儿要检查什么

智力测评:按照不同的月龄得出小儿的发育商并给予相应的指导,对智力低下、心理障碍者提出矫正方案。

气质测评:气质是外界刺激的行为表达方式。家长及早了解孩子的气质状况,针对性的科学养育,有利于孩子的潜能到最大的发挥。

早期训练:通过对宝宝视觉、听觉、触觉的训练以及被动体操的实施,可以早期开发宝宝的智力水平,增强体质,提高宝宝的灵活性、反应及平衡能力。

宝宝出生3天听力测试不通过 宝宝出生3天听力测试不通过怎么办

需要进行再次复查。

通常宝宝出生3天听力测试不通过的话,医院会要求家长在宝宝出生后的42天进行复查,也就是妈妈们出月子进行检查的时候一起带着宝宝去医院做检查就好,如果复查仍通不过则需要转往儿童听力诊断的指定医疗机构或可直接转往指定机构进行更详细的听力检测,然后对症治疗,以免耽误。

如未通过复筛的宝宝,都应在3月龄接受听力学和医学评估,确保在6月龄内确定是否存在先天性或永久性听力损失,以便实施医学干预、听力补偿或重建、以及听功能训练和语言康复训练。

新生宝宝全能训练方案

出生后的前30天是宝宝成长最迅速的时期,在这30天里我们可以根据宝宝身体的实际状况,选择适合宝宝的全能训练。

1、抬头训练

目的:锻炼颈部肌肉,扩大视野,促进智力发育。

方法:宝宝在空腹清醒状态下,四肢自然舒展,匍伏在妈妈的胸腹前,妈妈一边向后仰,一边说“宝宝抬头”等,直至仰卧在床,宝宝在移动过程中就会自然地将头抬起。还可在移动过程中在宝宝头的两侧摇铃或拨浪鼓,训练其抬头并转头。每天4-5次,每次1分钟-3分钟。在起初训练时,要将您的手放在宝宝头的两侧加以保护。

2、爬行训练

目的:锻炼宝宝颈、背、四肢肌肉运动,促进脑及身体发育。

方法:每天洗澡、皮肤抚摸后,让宝宝俯卧,用手心抵住宝宝足底,训练他以腹部为支点向前匍匐爬行。每天1-2次,每次1-2分钟。

3、视觉训练

目的:发展形状知觉与注意力,培养愉快情绪。

工具:各种颜色的小玩具(吹塑娃娃、小汽球、小动物等),自制20厘米×20厘米黑白两色图片数张。

方法:在宝宝的小床上方及周围,距宝宝面部20厘米外悬挂一些五颜六色的玩具及父母的放大彩色照片(头面像)。给他看自制的图片,观察并记录他注视哪张图片时间长(最长可注视15秒钟)。还可用一个直径10厘米左右的红球逗引他,当他看到后,再缓慢地弧形移动玩具,让他的视线追随移动的方向。

4、听觉训练

目的:检查听觉是否正常,发展听觉,促进发育。

工具:小型吹塑捏响玩具或摇铃。

方法:室内安静,小儿平卧,距小儿耳部30厘米外摇铃或捏响玩具(先不让宝宝看见玩具),声音清新悦耳,且不能音量过大,宝宝出现眨眼、皱眉、啼哭或啼哭停止等反应,说明听力正常,开始训练,一边摇铃,一边说悦耳的歌谣,训练到宝宝能用目光寻找声源,每天2-3次,可在触觉训练前或中进行。

新生儿可以听音乐吗

1、千万不要给孩子戴耳机,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能够更投入地欣赏音乐,就想给孩子戴耳机,让宝宝可以听着音乐入睡,这样是不对的!幼儿的耳朵是十分敏感的,戴耳机会造成孩子听力下降,严重的话甚至会损伤鼓膜的发育,因此,无论是多么好的耳机设备,都不要给宝宝戴!

如果你是用录音机、手机或者音响给宝宝放音乐,那么这些设备一定不要离孩子太近,最好能离孩子的耳朵2米的距离。

这样做,可以保护孩子的耳膜,同时,给宝宝放音乐时,不要选择低音成分特别多的,低音的这些韵律会对宝宝的耳膜有着或多或少的伤害。

2、既然宝宝可以听音乐,那么能不能一整天都让宝宝沉浸在音乐的世界里呢?当然不行!一整天让宝宝听音乐,不利于宝宝的听力训练,无论是新生宝宝还是婴幼儿,他们都有一个好奇心的学习,如果从早到晚一直放音乐,宝宝会对音乐失去了兴趣,因为对音乐的熟知也就给过滤掉了,还会成为影响宝宝听父母语言的一种干扰。

相关推荐

怎么样开发孩子大脑

法宝一:感知大脑 众所周知,我们的大脑分为两部分——左脑和右脑。左脑与右半身的神经系统相连,掌管语言功能、数学运算、逻辑思维、分析判断,擅长理性思考,称为“知性脑”;右脑与左半身的神经系统相连,掌管图像感觉、音乐韵律、创造性思维、空间想象,擅长情绪处理,称为“艺术脑”。 法宝二:认清优势 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有些人左手灵活,擅长音乐、美术、富于创造力,我们称这样的人为“右脑优势”群体;而有的人右手灵活,擅长分析、运算、写作、语言表达能力强,我们称这样的人为“左脑优势”群体。那么,如何判断宝宝的“优势脑”

宝宝智力开发的2个最佳时期

关键期1:0—1岁,声音辨别关键期 宝宝出生1周后,就能辨别出给他喂奶的妈妈的声音,4周后就具有对不同声音的辨别力。 训练方法: 1在宝宝睡醒后,精神很好时,朗读诗歌给他听。 2经常唱歌或放音乐给宝宝听。 3经常对宝宝说话,教他人物或物品的名称等。 4经常带宝宝到户外聆听周围环境中的各种声音,如狗叫声、喇叭声、门铃声等,并向宝宝一一解释。 5模仿动物的叫声,鼓励宝宝模仿。 6利用游戏的机会,让宝宝辨别从不同方向传来的声音。 7多与周围的人接触,让宝宝感受不同的声音特点和模式。 关键2:0—2岁,动作发展关

怎样训练宝宝追声

1、怎样训练宝宝追声 爸妈妈平时可以拿一些可以发出响声的玩具,弄出响声,让小宝宝注意倾听。等小宝宝有了反应之后,爸爸妈妈就从宝宝的身边走到另一个房间或躲在卧室的窗帘后面,叫着小宝宝的名字让小宝宝寻找。如果小宝宝找不到的话,爸爸妈妈可以露出头来吸引宝宝,直到宝宝注意为止。进行这种听觉感知训练,声音由弱到强,距离由近到远,循序渐进地锻炼宝宝的感听知觉能力。还可以进行一种找铃铛的练习。爸爸妈妈轻轻摇着小铃铛,引起小宝宝的注意,然后走到小宝宝视线以外地方,在身体的一侧摇响铃铛,同时引导小宝宝去寻找铃铛。当小宝

早产儿进行早教

1、运动训练 是根据疾病的特点,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功能状况借助治疗器械,手法操作以及患者自身的参与,通过主动或被动的方式来改善局部或整体功能,提高身体素质的一种治疗方法。此训练针对0-3岁有运动落后及肌张力异常的早产宝宝。 2、精细运动训练 针对上肢肌张力异常引起的上肢功能障碍及单纯手功能落后进行的操作性训练。此训练针对0-3岁有精细运动落后的早产宝宝。 3、智力训练 针对小儿智能发育延迟所作的综合性训练,包含注意力、认知、语言、手操作能力训练。此训练针对6个月-3岁的早产宝宝。 4、感统训练

新生儿听觉什么时候有

很多父母以为孩子在刚出生的时候没有听觉,其实不然,胎儿在妈妈子宫里的时候就开始有听力了,所以新生儿一生下来就有听力。准妈妈可以给胎儿听一些胎教音乐,当新生儿哭闹的时候给他听,可以让宝宝安静下来。 刚出处的宝宝听力虽说不如成人,但是已经非常灵敏。能够听到一些外界的声响,而且宝宝很喜欢妈妈的声音,妈妈轻声呼唤,宝宝也会有反应。所以父母平时关注宝宝对声音的反应情况,同时保证耳道卫生和不随意为他掏耳朵,如发现宝宝听力有异常情况时及时就诊,还可以进行听力筛查,这对于及早发现新生儿听力损伤很有帮助。

如何开发半岁宝宝的智力

半岁的宝宝通过声音开发智力 半岁的宝宝开发智力。很多妈妈都觉得不可思议,这是时候的宝宝懂什么呢?其实,宝宝出生一周以后,就能分辨出喂奶的妈妈的声音了。四周以后就对不同的声音都具有辨识力了。所以,对于半岁的宝宝可以通过声音刺激大脑的发育。 对半岁的宝宝可以采取以下的训练方法: 一、在宝宝睡醒之后,趁着他精神很好,朗读诗歌给他听。 二、经常唱歌或者放音乐给他听。 三、经常对宝宝说话,教他一些人物或者物品的名称。 四、经常带宝宝去户外,聆听周围环境的各种声音,比如说狗叫声,喇叭声,门铃声等,并向宝宝一一解释。

智力开发的几个最佳时期

关键期1:0—1岁,声音辨别关键期 宝宝出生1周后,就能辨别出给他喂奶的妈妈的声音,4周后就具有对不同声音的辨别力。 训练方法: 1在宝宝睡醒后,精神很好时,朗读诗歌给他听。 2经常唱歌或放音乐给宝宝听。 3经常对宝宝说话,教他人物或物品的名称等。 4经常带宝宝到户外聆听周围环境中的各种声音,如狗叫声、喇叭声、门铃声等,并向宝宝一一解释。 5模仿动物的叫声,鼓励宝宝模仿。关注微信公众号:妈妈育儿集锦,精致育儿资讯不容错过。 6利用游戏的机会,让宝宝辨别从不同方向传来的声音。 7多与周围的人接触,让宝宝感受

趣味中训练宝宝的手脚协调能力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手则故有十指连心之说,可见手眼协调能力对人类。而生命初期的手眼协调能力训练,也会让宝宝终生受益。为了让爸爸妈妈们有更明晰的方向,小便特地为大家罗列了三个教育的方向。 1、营造丰富的训练环境 为宝宝们建立一个多姿多彩的生活空间是最佳的手眼协调能力发展方式。让宝宝们多听一听、摸一摸、看一看,感受不同颜色、形状、质地、功能等各种物体,从而在心中创造一。个内化的虚拟空间。 也可以带上宝宝去大自然转一转,会走路的宝宝可以让他们抓抓蝴蝶、摸摸花草,抱抱大树,对他们而言,都是很有意思的活动。 2、提供

五个方法帮你开启宝宝的语言模式

训练宝宝说话之父母需耐心,多教几遍 小孩子的智力都是等待着我们去开发的。相信很多的爸爸妈妈们都知道在教育孩子方面,最需的就是耐心。孩子长大的过程中,需了解和学习很多日常生活中的常识。这些基本的常识学习还是需父母必备一定的耐心。在教孩子说话的时候,父母得用十足的耐心去陈述物品的名称或者是一个新的名词。孩子在听第一遍的时候也许没有听懂,不过在听第五遍的时候也许就记住了。在最开始的时候一般是教孩子对长辈的称呼,学会叫爸爸妈妈,学会叫阿姨等。 训练宝宝说话之创造良好语言环境 我们都知道自己处于一个陌生的语

出生开始训练宝宝追视能力

一、怀孕第4周起 这时候,视觉神经、水晶体、血管和视网膜陆续发育,因此母体提供充足的营养成分是相当重的。而一些病毒传染性疾病,例如德国麻疹病毒,已被证实会影响胎儿的视力和听力发展,所以爸爸妈妈们不可不慎,且怀孕期间妈咪也小心,不随便使用药物。 你可以这么做 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富含钙质和维生素A、B、C的食物,以及深海鱼类,这类的鱼油富有一种构成神经膜的素,被称为Omega-3脂肪酸,它与大脑内视神经的发育有密切关系,能帮助胎儿视力健全发展,代表食物:鲭鱼、鲔鱼、沙丁鱼。 二、出生到3个月 虽然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