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多不要怕化痰有奇穴
痰多不要怕化痰有奇穴
穴位一般比周围要敏感,按摩丰隆穴时会有轻微疼痛感。
痰多不要怕,此处有真法 药物:甘草;穴位:右侧丰隆穴;方法:先用手按揉或用小保健锤敲击右侧丰隆穴5分钟,然后把从药店买回的甘草锤扁、锤烂,外敷在此穴上,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布固定。每次贴12个小时,取下休息12个小时再贴。
百病皆因痰作祟,祛痰就找丰隆穴,痰本来是人体疾病的产物,它的产生和增多又会引发人更多的疾病,所以,祛痰,从古至今都是让医家和病人头疼的事情,需要仔细挖掘出病根才行。
临床上经常使用的祛痰方法是按揉或用小保健锤敲击右侧丰隆穴,然后把甘草捣烂,外敷在此穴上。
丰隆穴是足阳明胃经的络穴,位于小腿前外侧,自古便是各派医家祛痰的大宝穴。
甘草生长在沙土里,味甜,色黄,从《易经》的角度来解释,恰好就是补脾益气、祛痰止咳的上上之选。
痰是人体水液代谢出现故障的产物,它的产生主要与肺、脾、肾三脏关系密切,而其中又与脾关系最密切,所以中医有“脾为生痰之源”“脾不留湿不生痰”之说。而丰隆穴是足阳明胃经的络穴,别走于足太阴脾经,可以同时治疗脾胃二经上的疾患,所以,按摩这个穴位就能健脾和胃,使湿痰自化。
古人说,“痰多宜向丰隆寻”“丰隆、肺俞,痰嗽称奇”。是的,丰隆历来就被医家奉为祛痰至宝,我们怎可因穴小而不为呢,所以,但凡与痰有关的病症都应该通过丰隆穴来治疗。
多吃芝麻少吃肉,痰多的朋友,平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饮食。古话说:“鱼生火,肉生痰。”肉吃多了,尤其是猪肉吃多了,是很容易生痰的,所以痰多的朋友应减少自己的食肉量,多吃些清淡的食品才行。
日常饮食之中,芝麻消痰的效果比较好。您可以把芝麻炒熟了,磨成粉,每天吃点儿。当然,如果能买到纯正的芝麻油,那就更好了。把芝麻油当做日常饮食中的食用油,要不了多长时间就能痰消病灭。
体内多痰,也会失眠 几年前,我治疗过一例顽固的失眠,当时,我仔细查看了病人的症状,发现她的病因主要是体内有痰湿淤结。于是,我采用甘草敷右丰隆穴的外治方法,并嘱她回家后自己也照此法调治。
体内有痰引起的失眠除了可以用上面的外敷方法以外,还可以用温病名方——温胆汤来治疗。
去痰湿的穴位是什么
一到了季节交替的时候,身体就特别的敏感,容易发生这样或者那样的状况,湿气特别重,尤其是作为女生来说,会影响了自己每个月的月经,从而引起其他的疾病,穴位治疗方法,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治疗方法,下面就将去痰湿的穴位治疗法,介绍给大家。
嗜食肥甘是痰湿内蕴,导致肥胖的直接原因。这在古代医书中早有说明。《素问·通评虚实论》中说:“肥类人,则膏粱之疾也。”《素问·奇病论》中也说:“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简单解释,就是肥胖是爱吃肥腻甘甜的人的疾病。比如说有的人喜欢吃油大味重的食物;有人偏爱用甜食。都有积聚脂肪,导致肥胖的可能。据说,乌里韦十几岁的时候就已经有115公斤了,由于不太在意,继续延续着不科学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最终造成身体像“吹气球”一样,才变成了超级大胖子。对于嗜食肥甘的人来说,常喝大麦茶非常有好处,因为大麦茶能去油腻,促消化。《本草纲目》记载:“大麦味甘、性平、有去食疗胀、消积进食、化谷食之功。”大麦茶制作起来也很简单,把大麦炒制成焦黄,用热水冲泡2~3分钟即可饮用。
可见,对于痰湿内蕴造成的肥胖,如果做到利湿化痰,就能将标本兼治,减肥瘦身。除了食补,艾灸丰隆穴、水道穴和水分穴也是对付这类肥胖的好办法。
丰隆穴
因为丰隆穴是古今医学家所公认的治痰要穴。元朝王国瑞《玉龙歌》云:“痰多宜向丰隆寻”。李时珍也指出,凡与痰有关的病症,如痰湿犯胃之恶心呕吐,溢于肌肤之肿等,都是丰隆穴的治疗范围。为什么呢?因为痰的产生以脾的责任最为重大,有“脾为生痰之源”、“脾无留湿不生痰”之说。丰隆穴是足阳明胃经上的络穴,别走于足太阴脾经,对于脾胃经脉上的疾病,丰隆穴可以帮助治疗。艾灸丰隆,可以调理脾胃,恢复脾胃的运化功能,消除脾胃里面的水湿浊气,使气血畅行,痰湿自化,消脂减肥。水分穴能把聚集在皮肤中的水分散开,促进水分代谢,是治疗水肿性肥胖的常用穴位。
以上就是去痰湿的穴位治疗法,主要分为几个简单的穴位,尤其是对于那些,新陈代谢不正常,身体严重缺水,或者是发生水肿肥胖的状况的患者,穴位治疗法是很有效的,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帮助,祝大家都能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掌叶半夏的营养价值 燥湿化痰
掌叶半夏属化痰止咳平喘药下属分类的温化寒痰药。对于不明原因的呕吐不止现象,只要坚持服用掌叶半夏也有止呕的功效;在化痰方面掌叶半夏也有奇效,因为痰多主要是肺部燥热有毒气引起的,掌叶半夏的功效就是为了解毒。
中医祛痰经典方剂与祛痰穴位
咳出来的“有形之痰”不难对付,停滞在经络中的“无形之痰”才难缠。所谓“百病皆由痰作祟”,很多现代病,如三高症、脂肪瘤、不孕不育、胃病、中风、心脏病、脑血栓等,都与痰邪有关。
中医祛痰经典方剂
痰湿的产生与脾胃运化能力下降有关,中医祛痰有一经典方剂———二陈汤,由法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生姜、乌梅六味药组成,有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之功。之所以称为“二陈”,是因为两味主药(法半夏和陈皮)都是年头越陈,效果越好。法半夏有燥湿作用,可以化痰湿;陈皮不仅理气化痰,还有燥湿和胃之功;配合乌梅敛肺止咳,生姜抑制半夏毒性,共同组成此化痰经验方。
与方剂类似,我们身体上也有自带的二陈汤———丰隆、阴陵泉两个穴位。
祛痰的穴位
丰隆穴是化痰祛湿的经验取穴,既能化有形之痰,又能化无形之痰。
阴陵泉是足太阴脾经的穴位,具有健脾利湿的功效。
按摩方法
两个穴位一起按揉,每天10分钟,力度均匀、 柔和、渗透,就相当于服了身体自带的化痰汤。十分推荐给平时头重身困、咳嗽痰多、口中黏腻、胸腹胀满、形体肥胖的痰湿之人。
痰的病证特点:痰滞在肺,可见喘咳咯痰;痰阻于心,心血不畅,而见胸闷心悸。
痰迷心窍,则可见神昏,痴呆;;痰火扰心,则发为癫狂;痰停于胃,胃失和降,可见恶心,呕吐,胃脘痞满;痰在经络筋骨,则可致瘰疬痰核,肢体麻木,或半身不遂,或成阴疽流注等;痰浊上犯于头,可见眩晕,昏冒;痰气凝结咽喉,则可出现咽中梗阻,吞之不下,吐之不出之病症。
中医认识痰饮病证,除根据临床病证特点外,还常结合舌苔滑腻,脉滑或弦等全面综合分析,以进行判断。
中医有“见痰休治痰”之说。生痰之源有寒、热、燥、湿、风、郁、虚之别,风又有外风、内风(肝风内动)之异,虚也有心、肺、脾、肾的不同。当坚持辨证以求其本,标本同治方为上策。治痰当调气。尽管痰证的表现千奇百怪,但痰的产生与气机不调有关系。常用的化痰药物贝母。《五十二病方》中亦记载有常用的化痰药物如半夏、服零(茯苓)、白附(白附子)等。
中医辨证治痰多
中医将痰分为寒痰、风痰、热痰、湿痰及燥痰等。
1、寒痰
由寒邪犯肺,使肺内津液凝聚成痰。痰呈白色,病人怕冷,喜热饮,舌苔薄白或腻,小青龙汤加减:桂枝6克,制半夏10克,干姜6克,细辛 3克,杏仁10克,白芥子6克。有气喘加炙麻黄6~9克。
2、风痰
由风邪侵肺即伤风引起,开始痰白稀,以后可转黄黏痰,病人怕风,舌苔初起白,后转薄黄,杏苏饮加减:杏仁10克,苏叶6克,荆芥6克,前胡10克,桔梗l0克,白前10克,痰色转黄,加胆星6克,连翘10克,银花12克。
3、热痰
由热邪侵肺或先受风或寒邪而发高热数天后,使津液烧灼而转化为黄黏痰,病人怕热喜凉饮,舌红苔黄腻,泻白散化裁:桑白皮10克,地骨皮1 0克,甘草5克,生石膏 30克,黄芩10克,杏仁10克,胆星6克。
4、湿痰
湿邪侵人人体(如居潮湿环境),使肺、脾功能失调或饮食不节而运化失调引起。痰为白色稀水样,病人有身重、倦乏或便溏等症,舌苔薄白或白腻,二陈汤加味:制半夏10克,橘红10克,茯苓l0克,炙甘草5克,杏仁10克,苡仁15克,苍白术各10克。
5、燥痰
由久旱气候干燥、燥邪侵肺,痰黏稠不易咳出或有咳血,病人觉口鼻咽燥等症,舌苔薄黄,清燥救肺汤出入:北沙参15克,天麦冬各l0克,生石膏30克,炙杷叶10克,杏仁10克,生地15克,浙贝10克,玉竹15克。
中医教你咳嗽痰多的有效护理办法
咳嗽同时有高热症状时,睡觉时垫一个冰枕头可缓解,也可用冷手巾敷额头,洗个冷水澡也不错;只是单纯的咳嗽严重,就要注意休息和保暖,寒冷的冬天,要带好围巾,多喝热水,不要去空间不流通或太过干燥的地方;如果咳嗽咳到呼吸困难的程度,要马上准备氧气袋给氧,否则会发生意外。
上面为大家介绍了中医祛痰的经典方剂及祛痰的穴位,咽喉有痰不要忽视,这种感觉难受还是早点治疗的好。
止咳化痰穴位 天突穴
天突穴很好找,它位于你锁骨的中间胸骨上窝中央位置。是属于颈部的穴位。经常按摩天突穴能够帮助你疏通肺气、化痰止咳平喘。当然,要是能够在按摩天突穴的基础上配合进行吞咽的动作,效果能够加倍。我们看天突穴所在的位置就知道它跟呼吸系统的关系不同寻常,所以,止咳化痰,按摩天突穴首当其冲。
咳嗽有痰按什么穴位
1、咳嗽有痰按摩照海穴
照海是足少阴肾经的穴位,在五脏的功能中,肺主气司呼吸,而肾主纳气,以引气归元,肾气不足时多有咳、喘等逆气之症。加上列缺与照海两穴都是八脉交会穴,列缺通于任脉,照海通于阴跷脉,而两条奇经又会聚于咽喉处,因此两穴形成了一对儿经典的组合。照海又怎么取呢?沿内踝尖向下循按到内踝的末端,可以感觉到这里有一个明显的骨缝,即为照海穴,用指尖掐按,每次3-5分钟,每日5-10次。
2、咳嗽有痰按摩大椎穴
很典型的风寒咳嗽,一般发生在冬天,特点是咳嗽,咽痒,咳痰清稀,痰白稀薄,鼻塞流清涕,舌苔白等,要想防止风寒咳嗽,一定要加强抵御寒气的能力。
低头时,摸到颈后最突起的高骨,在这块高骨的下方就是大椎穴,这里是人体所有阳经汇聚之处,阳气聚集。用手掌搓热颈后的大椎穴,以皮肤发热发红这度,帮助振奋阳气,抗御外邪。如果能洗上热水澡,那么就用热水多冲冲这个部位吧,哪怕只用热气腾腾的毛巾晤晤大椎,都能抵御寒气的侵袭。
3、咳嗽有痰按摩天突穴
天突穴位于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的位置。按压的方法是每天按摩2次。
这样能宣通肺气、消痰止咳。对哮喘,支气管炎,咳嗽,暴失音,咽喉肿痛,梅核气,咳唾脓血等病症有治疗的效果。
4、咳嗽有痰按摩尺泽穴
尺泽穴位于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按摩穴位时将掌心向上,手臂上抬,手臂内侧中央处有粗腱,腱的外侧处即为尺泽穴。
5、咳嗽有痰按摩厥阴俞穴
厥阴俞穴在第五胸椎上部左右2厘米处。
按压方法是在此处用力压6秒钟,采用这种方法时,必须边吐气边进行,只要重复三次就能见效。不论是咳嗽或喉咙有异物存在,立即止咳。
孩子咳嗽痰多怎么化痰
如果是小孩出现咳嗽,痰液比较多,说明气管的炎症它的分泌物也是偏多的,这时候家长可以适当的保持空气清新、流通,然后保持一个相对的湿度,让小孩子多喝一些温水,有助于痰液的稀释。
另外如果是比较小的宝宝,可以多变换体位,然后加强拍背,促进痰液的排出。如果小孩子咳嗽,痰比较多,然后又比较粘稠,小宝宝有明显的呼吸偏快,这种情况还是建议及时去医院就诊,由医生根据小孩的情况,及时进行治疗。
川贝枇杷膏可以化痰吗 川贝枇杷膏对哪种痰治疗有奇效
治疗干咳燥热类型的痰有奇效。
由于川贝枇杷膏中主要的川贝母、枇杷、蜂蜜等都是属性凉药物,因此它们的药效发挥针对的是燥热类型的痰,这类型的痰,多伴有痰稠、痰多、干咳、咽喉干痒、声音嘶哑、痰在肺部咳不出的症状。
桂花茶适合什么人喝
1、体质寒凉的人:桂花性温,有温中散寒的作用,体质寒凉的人适量饮用桂花茶能帮助身体提升暖意,减轻身体的寒凉,对身体健康有益。
2、口臭的人:桂花茶中含有茶多酚,而这种物质帮助消除口中的异味,且桂花茶本身的香气浓郁,饮用之后对口臭有一定的缓解效果,适合平时有口气的人。
3、痰多的人:桂花入肺、肾、脾经,有化痰散瘀的功效,痰多的人适量饮用桂花茶可以帮助缓解肺热和痰多的情况,对肺部的积痰有很好的清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