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大最不靠谱的乳腺癌说法
9大最不靠谱的乳腺癌说法
城市女性乳腺癌高发的因素是普遍的晚婚晚育、较少的生育次数、较短的哺乳时间,以及快速紊乱的都市生活,这都导致内分泌的紊乱,诱发乳腺癌发病。
乳腺癌是一种基因病?错
乳腺癌的发病机理目前仍然没有搞清楚。不过,科学家们业已发现两个与乳腺癌相关的基因:BRCA1和BRCA2。这两个基因发生变异的女性,有40%至80%的患乳腺癌的风险,然而另外20%至60%病历无法用基因解释,80%的乳腺癌病历并没有明确的家族史。所以,即使你的家族中没有乳腺癌的病史,也绝不可以掉以轻心。同时,那些有家族病史的女性,应该更加密切关注自己的乳房。
乳腺癌是女性第一癌症杀手?错
乳腺癌并不是导致女性死亡人数最多的癌症,但它是女性发病率最高的癌症之一。根据美国癌症协会的数据,在美国,乳腺癌发病率约为111/10万。我国是乳腺癌的传统低发区,根据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的杨玲等人的研究,2005年,我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率为24.8/10万,居各类癌症之首,并导致48164人死亡。更可怕的是2000年至2005年,我国乳腺癌发病人数增加了38.5%,势头迅猛。
使用止汗剂可以导致乳腺癌?错
没有任何证据证明使用止汗剂或者减少腋下汗腺分泌可以导致乳腺癌发病率提高。这种说法可能源自于人们对解剖知识的缺乏,或者出自某些不健康的怀疑论者之口。
乳腺癌是女人病?错
尽管对多数男人来讲,乳房给他惹的惟一麻烦是青春期乳房一过性增生(相信很多男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然而根据一些研究,男性乳腺癌的发病率约为(0.85~1.30)/10万。由于男性乳房脂肪组织少,癌细胞容易侵犯皮下淋巴网络,所以病死率相当高,美国2005年有460名男性死于乳腺癌。所以男同胞们也不可对乳房的变化掉以轻心。
服用避孕药可以导致乳腺癌?错
大量的研究(比如Marchbanks2002年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调查)表明,口服避孕药不会增加妇女患乳腺癌的可能性,但是有乳腺癌家族史的女性应该注意危险性的轻微提高。现代口服避孕药仅仅含有很低剂量的激素,而且服用口服避孕药有助于女性调理月经周期,降低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减轻骨质疏松症状。同任何其他药品一样,服用口服避孕药,大家都要斟酌其利弊。
高脂肪饮食可以导致乳腺癌?错
几个大规模研究都没有给出高脂肪饮食和乳腺癌发病率提高之间的明确联系。不过,拒绝高脂食品的确是一个明智的选择,特别是当你已经超重的话。肥胖的确可以增加乳腺癌的发病率,因为脂肪组织也会分泌雌激素,体内过多的脂肪会增加体内的雌激素水平,这是乳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
乳房自检是最有效的早期诊断方式?错
乳房X光检查,尤其是新近的钼靶照相检查是最可信赖的乳腺癌早期诊断手段。手指可以感知1。5厘米大小的肿块,而X光可以发现小于0。5厘米的肿块,并判断它的性质。对于乳房自检,不能夸大它的功效。美国癌症早期诊断指南也从2005年起不再将乳房自检列为推荐的乳腺癌早期诊断方法。专家推荐,35岁以上的女性,每18个月应当进行一次专业的乳房检查,包括X光检查和专业医师的触诊。而那些有家族史和生活忙碌高压的女性,专家建议从30岁开始。
乳腺癌治疗等于切除乳房?错
乳腺癌治疗方式多样,超过一半的患者可以接受保乳治疗,即使需要切除乳腺,也不一定需要全部切除乳房,现在有很多可以保全乳房外观的手术手段,这可以很大程度上削减患者的心理压力。
乳腺癌诊断书等同于死刑判决书?错
80%乳腺癌确诊病历没有出现转移,这些患者五年存活率高达80%,一些患者治疗后高质量地生活了很多年。即便那些已经转移的乳腺癌患者,也可以继续生活很长时间。特别是乳腺癌的治疗手段日新月异,只要尽早地发现,乳腺癌不等于生命的终结。
孕妇盐水洗痔疮居然好了
这说法不大靠谱。
孕妇仅仅用盐水清洗痔疮,就能治愈痔疮的说法是不大靠谱的,毕竟盐水并不是主要治痔疮的药物,而且盐水清洗痔疮从医用角度出发,对痔疮最大的用处应该是清洁作用,而非治疗作用,那些用盐水洗痔疮就治好痔疮的孕妇,多半是在洗盐水的基础上还做到好了以下几点,才达到痔疮治愈的目的。
女人得乳癌的几率有多大
1.钢丝胸罩增加乳腺癌危险。这种说法缺乏科学依据。胸罩的类型和材质及松紧度,与乳腺癌之间没有关联性。
2.大多数乳房包块可能癌病变。错。其实大约80%的女性乳房肿块为良性囊肿。
3.隆胸增加乳腺癌危险。研究发现,隆胸妇女乳腺癌危险并不比其他妇女更高。不过,隆胸妇女可能需要接受多次乳腺癌X光检查。
4.女性的乳腺癌患病几率为1/8,乳腺癌危险会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研究发现,女性各年龄段乳腺癌危险为:30多岁时大约为1/233;85岁时会增至1/8。
5.涂抹止汗药会增加乳腺癌危险。美国癌症协会表示,这种说法暂时没有科学依据。
6.乳房较小的妇女患乳腺癌的危险更小。这个说法也不准确,大乳房在检查时的确麻烦,易漏诊。
7.乳腺癌总是以包块形式出现。除了包块之外,乳腺癌的症状还包括:肿胀、皮肤刺激或凹陷、乳房或乳头疼痛、乳头收缩(凹陷)、红肿、起鳞、乳头或乳房皮肤增厚、出现异常分泌物、腋下淋巴结肿大等。
8.乳房切除之后不会再得乳腺癌。乳房切除之后,乳腺癌复发率会降低90%,但一些患者依然会在疤痕处出现乳腺癌复发。
9.父系乳癌家族史不会增加得癌风险。事实是,父系和母系乳腺癌家族病史同样重要,都不可掉以轻心。
10.乳房囊肿的妇女患乳腺癌风险更大。纤维囊性乳房并不等同于乳腺癌。不过乳房出现囊肿应上医院检查,以排除乳腺癌危险。
乳腺增生要看分级确定风险
八成女性都有乳腺增生,有些增生只需要定期观察,但有些却需尽快处理
年底了,很多单位都组织了职工体检。体检报告中关于乳腺的描述,让不少女性陷入了惶恐:“我体检发现乳腺增生怎么办?会得乳腺癌吗?”“体检说我乳房有个什么结节,建议到专科进一步检查,我该怎么办?”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甲状腺乳腺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赵俐表示,乳腺体检报告的结果一定要重视,“因为即使是乳腺增生,其分级不同,所预示的乳腺癌风险也是不一样的。所以,与其自己胡乱猜测或问‘度娘’,不如带上体检报告,到正规医院挂个乳腺专科号,找医生看看。”
“自摸”不靠谱 乳腺检查首选B超和钼钯
近年来,乳腺癌已成为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年终体检项目里,乳腺检查越来越受重视。然而面对乳腺检查报告里各种专业词汇,比如“结节”、“囊肿”、“BI-RADS”等,不少女性“蒙查查”,有的无比焦虑,有的则实施鸵鸟政策,置之不理。
赵俐介绍说,80%的女性都有不同程度的乳腺增生,有些女性伴有肿块、疼痛、乳头溢液等症状,都可统称为增生病。
“现在国内外影像学越来越发达,乳腺检查的手段更加丰富且精确,早已告别了‘摸’的时代。在国外,许多乳腺专家跳过了‘触诊’环节,直接让有症状的患者先做检查,得出报告后再预约医生就诊。”赵俐表示,患者“自摸”乳房来自检是及早发现乳腺异常的方式之一,但不够精确,因为大多数中国女性为致密型乳腺,一些直径微小的病灶无法通过“摸”来判别。
目前在国内,乳腺B超是最为普及和常规的乳腺检查手段,尤其适合乳房较小且密度高的中国女性。而国外多采取钼钯检测,国内则一般建议40岁以上女性再选择钼钯检测。对于一些微小的瘤或结节,还可以借助核磁共振来精确检测。
女性刮腋毛真的导致乳腺癌吗
女性刮腋毛真的导致乳腺癌吗?乳腺癌是女性的高发癌症,并且乳腺癌发生转移腋窝淋巴结是首当其冲的。于是在网络上流传一个帖子,刮腋毛竟导致乳腺癌。
女性刮腋毛真的导致乳腺癌吗?有什么证据?
该帖子称,人体排除毒素的方法就是“流汗”,腋毛会帮助汗水顺着腋毛流出体外,若剃去或拔掉腋毛,阻止了毒素从腋窝排出,毒素就储存在腋下的淋巴结。帖子里提到,几乎所有的乳腺癌都发生在乳房外侧上方的区域,那正是淋巴结所在的地方。
帖子又称,男人之所以绝少得乳腺癌的原因是因为他们从未剃掉腋毛。为此,这个帖子呼吁女士们千万不能为爱美而剃腋毛,40岁以上的女性更不可以剃,因为这个年龄层患乳腺癌的风险更高。
“刮腋毛会导致乳腺癌的传言没有任何道理!”肿瘤科医院的专家批驳了“刮腋毛致癌说”。腋毛存在的功能一是增加摩擦,二是有助排汗。但腋毛排汗的同时并没有排毒的作用,人体毒素的分解主要在肝脏完成,随着尿液、肠道排出。随腋毛排出的汗液只是单纯的汗液,不含有毒素,因此就不存在刮掉腋毛导致毒素不能排出而残留的道理。
医生不建议人们常刮腋毛,原因是刮掉腋毛会减少胳膊与身体的摩擦,反复刮腋毛也容易造成损伤和感染,但绝对不是因为常刮腋毛易患乳腺癌。
另外,肿瘤科专家说乳腺癌确实更多地发生在乳房外侧上方的区域,即靠近腋窝的地方,发生在此区域的乳腺癌占总数的四成以上。但这是因为这个区域的乳房腺体最多,而不是此区域“含毒素的”淋巴结多。
晚上醒是肺癌先兆吗
5年没生病,系肺癌先兆?不靠谱
首先,“五年内没生小病或发过烧,是肝癌和肺癌的先兆”的说法,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治未病科癌症防治专家倪正介绍说,这样的说法没有多少可信度,从目前医学界公认的肝癌和肺癌的发病诱因及相关因素中,还没有这种说法。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不少人平时几乎不怎么生病,往往因此疏于对身体的保健,不定期体检,结果一出问题反而真的是大问题,不少读者朋友也或许曾有 这样的感慨:好好的一个人,平时挺健康的,真么说患上癌症就患了呢?其实,癌症的形成不是突然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每年定期体检还是很有必要的。
乳房不对称,易得乳腺癌?分两种情况
第二,“两边乳房不对称,易得乳腺癌”的说法,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乳房疾病专科门诊王俊兰副主任中医师介绍说,这要从两个角度分析。“我接诊 的女性患者中,乳房不对称的并不少见,如果是女性乳房发育过程中就出现了这种情况,即便是一大一小也不会跟癌症扯上关系,但是如果是以前乳房对称,某段时 间出现一大一小的情况则要引起重视,可能是乳腺增生或者肿块引起的,不排除乳腺癌前期病变的可能性。”所以建议女性朋友尤其是有乳腺癌家族史的女性朋友平 均每半年做一次乳腺B超和肿瘤标志物检测,以便及早发现问题。另一个细节是,不少乳腺没有查出癌症的患者,存在肿瘤标志物活跃的现象,这类患者单侧乳房增 大更值得警惕!应定期到医院检查!
凌晨一点到三点醒,是肝癌先兆?不靠谱
对于第三点中的“后半夜一点到三点醒,是肝癌先兆;三点到五点醒,是肺癌先兆”的说法,倪正介绍说,这种说法可能把中医十二时辰脏腑养生的理论 误解了,按照中医十二时辰脏腑养生理论,夜里一点到三点属于丑时,对应肝。这时如果不好好休息,会伤及肝血,容易急躁,易生肝病。
深夜三点到五点属于寅时,对应肺。这时如果不好好休息,会损伤肺气,不利脉络健康,因为中医认为“肺朝百脉”。但是这跟是否会患癌症的时间段没有对应的联系,值得提醒大家的是,经常在深夜不休息的人,免疫力和抵抗力都会下降,的确会增加患癌的风险。
长期便秘,是肠癌的先兆?要注意
最后,“长期便秘是肠癌的先兆”的说法,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肛肠科主任王元钊介绍说,便秘与肠癌不存在因果关系,或者说不是直接导致肠癌的诱 因,但是从临床统计数据来看,长期便秘的患者的确患癌的风险要相对高。这主要是因为长期便秘的人,干燥的粪便经常停留于大肠,对肠黏膜产生不良的刺激作 用,使肠黏膜产生炎症。
同时,肠道内一部分尚未消化的脂肪、蛋白质等,在肠道厌氧菌作用下,可产生胺类,如亚硝胺、酚类、氨类等致癌物质,大肠黏膜与致癌物质长期接 触,可能发生癌变。所以,长期便秘的读者朋友最好从饮食习惯上做些调整,比如吃得不要过精过细,如果食物中的纤维素和水分不足,很容易引起便秘。因此,要 多吃粗粮和膳食纤维丰富的蔬菜,同时不要拖延大便时间,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放松精神,避免情绪紧张、忧愁焦虑。长期便秘要及时就诊。
金针菇致癌说法不可靠
福建近日查获35吨用工业柠檬酸浸泡的金针菇,一时间“金针菇致癌”的传言闹得人心惶惶,请看专家解读。
柠檬酸有抗氧化作用多用于食物保鲜
柠檬酸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日化等行业,是重要的有机酸之一。食品级柠檬酸普遍用于各种饮料、葡萄酒、糖果、点心、饼干、罐头果汁、乳制品等食品添加剂。柠檬酸有抗氧化作用,有利于食物的保鲜。如用柠檬酸浸泡金针菇,一般可保存金针菇长达10个月。工业柠檬酸主要用于洗涤剂、医药、饲料、化工、电子、纺织、石油、皮革、建筑、摄影、塑料、铸造和陶瓷工业,尤其可以取代甲醛用于纯棉织物的防皱整理,应用前景广阔。
工业柠檬酸浸泡食品致癌尚未定论
食用级柠檬酸可增加食品口感,促进食欲,加快身体代谢速率,适当剂量对人体无害。但若长期超剂量食用可能引起体内钙代谢障碍,导致低钙血症。儿童表现为神经系统不稳定、易激动、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年老体弱者可能出现手足抽搐、肌肉痉挛、感觉异常、瘙痒症状。
因此,柠檬酸摄入是否有害人体健康,取决于食品中所含柠檬酸的剂量和接触的频率,偶尔少量食用不必过于担心对健康的影响。当加工盐渍金针菇罐头时,对柠檬酸的用量是有严格要求的,必须符合食品生产的安全允许剂量,通常为0.1%~0.2%。
误食工业柠檬酸浸泡的食品,是否致癌至今尚未有定论,缺乏严谨的科学依据。只是基于工业柠檬酸中可能混有一些化学成分或重金属物质,如长期作用于人体,则可能有潜在的致癌风险。
金针菇提取物有一定抗癌效果
新鲜的金针菇中含有秋水仙碱,在人体内经胃肠吸收进入身体后,可被氧化成二秋水仙碱,具有强烈的胃肠刺激作用和肾脏毒性,食用30分钟后可出现咽干、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症状。大量食用可能引起发热、水电解质紊乱、便血、尿血等严重症状。秋水仙碱溶于水,充分加热后便可失去毒性,可放心食用。
金针菇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核黄素以及矿物质钙、磷和16种氨基酸,干品中的蛋白质含量为8.87%、碳水化合物60.2%、粗纤维7.4%,是理想的保健食品。经常食用,可以预防肝炎、胃肠道溃疡,并具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可促进人的记忆,增长智力,特别是对儿童智力发育大有裨益,国外有人称之为“增智菇”。
金针菇不仅不会致癌,近期研究发现,金针菇中含有的朴菇素具有抗疲劳、清除体内有害重金属盐类物质、增强机体对癌细胞的抗御能力。
四大催乳方法最靠谱
很多妈妈也许不知道,哺乳姿势不正确也影响乳汁的分泌。新手妈妈肯定不知道怎么喂奶,一般在医院,护士会教,剖腹产的妈妈由于无法下床,最先学的都是躺喂,各种哺乳姿势,只要是正确的都是可以的。但有一点就是宝宝的衔乳又是不是正确呢?很多妈妈习惯于抱起宝宝,把乳头送到孩子嘴里,但这样往往会导致宝宝只衔住了乳头,没有把乳晕含住,这样就不会刺激泌乳,衔乳姿势的不正确就可能大大影响妈妈乳汁的分泌。正确的应该是把宝宝抱在怀里,或者把宝宝放在床上侧躺在妈妈怀里,然后用乳头轻点宝宝的鼻子,鼓励宝宝自己找到妈妈的乳头,当宝宝张大嘴巴,衔住妈妈乳头的时候,由于有点微微仰头,就可以很好的包住乳晕,从而可以刺激到乳腺的分泌。
前列腺癌是怎么引起的 前列腺癌跟性生活有什么关系
前列腺是雄激素依赖性器官,虽然说雄激素水平越高,性欲越强,表面上看患前列腺癌的危险性越大,但并不是说禁欲了雄激素水平就会自动下降,决定雄激素水平高低的因素除了遗传基因之外,还有动物蛋白和脂肪摄入,所以说患有前列腺疾病的人群要注意节制性生活,但并不说要禁欲,要靠禁欲来预防前列腺癌是不靠谱的。
乳腺癌有哪些不靠谱的说法
乳腺癌是女人病
尽管对多数男人来讲,乳房给他惹的惟一麻烦是青春期乳房一过性增生(相信很多男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然而根据一些研究,男性乳腺癌的发病率约为(0.85~1.30)/10万。由于男性乳房脂肪组织少,癌细胞容易侵犯皮下淋巴网络,所以病死率相当高,美国2005年有460名男性死于乳腺癌。所以男同胞们也不可对乳房的变化掉以轻心。
乳腺癌是一种基因病
不过,科学家们业已发现两个与乳腺癌相关的基因:brca1和brca2。这两个基因发生变异的女性,有40%至80%的患乳腺癌的风险,然而另外20%至60%病历无法用基因解释,80%的乳腺癌病历并没有明确的家族史。所以,即使你的家族中没有乳腺癌的病史,也绝不可以掉以轻心。同时,那些有家族病史的女性,应该更加密切关注自己的乳房。
使用止汗剂可以导致乳腺癌
没有任何证据证明使用止汗剂或者减少腋下汗腺分泌可以导致乳腺癌发病率提高。这种说法可能源自于人们对解剖知识的缺乏,或者出自某些不健康的怀疑论者之口。
乳腺癌是女性第一癌症杀手
根据美国癌症协会的数据,在美国,乳腺癌发病率约为111/10万。我国是乳腺癌的传统低发区,根据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的杨玲等人的研究,2005年,我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率为24.8/10万,居各类癌症之首,并导致48164人死亡。更可怕的是2000年至2005年,我国乳腺癌发病人数增加了38.5%,势头迅猛。
孕吐的厉害是男孩还是女孩
孕吐的厉害不能判断男孩还是女孩。
孕吐与宝宝性别无关,民间传言的“孕吐越厉害则怀的是女孩”,这一说法完全没有科学依据。因为胎儿的性别在精子跟卵子结合的那一刻就已经决定了,与后天的孕妇反应无关。孕妇的体质不同,反应也不同,靠这个来判定怀的是男还是女,不大靠谱。
最易被误解的5大致癌食物
1牛奶
牛奶致癌的说法一直颇为流传,其中一个说法就是,牛奶中的IGF—1可以刺激癌细胞生长与繁殖,引发癌症。陈君石指出,IGF—1的全称是类胰岛素一号增长因子,它是生物自身分泌的一种激素样蛋白质,对人体血糖控制、生长发育等方面有重要作用。人体本身也含有IGF—1,一名成年人每日体内的生成量为一千万纳克。而牛奶中IGF—1含量约2.45纳克/毫升,远低于人体内的量。目前科学界评估认为,IGF—1并不致癌。还有说法称,牛奶中的酪蛋白会致癌。它最早来源于美国康奈尔大学教授柯林·坎贝尔的一项“大鼠实验”,大鼠被喂食致癌物黄曲霉毒素的同时,分别喂食大豆蛋白或酪蛋白,结果显示酪蛋白相对更易促进黄曲霉毒素诱发癌症。陈君石表示,黄曲霉毒素本来就是致癌物质,没有它,无论是酪蛋白还是大豆蛋白都不会引起大鼠发生癌症。所以,不能用这个动物实验来类推奶类的致癌效果。事实上,牛奶中富含钙质,而且容易消化吸收,每天喝有利于补钙。
2隔夜菜
隔夜菜致癌说法的支持者认为,隔夜菜会产生亚硝酸盐,而亚硝酸盐是一种致癌物。陈君石表示,“隔夜菜”因蔬菜种类的不同,在保存不当、存放时间过长的情况下确实可能产生亚硝酸盐。不过,亚硝酸盐本身不是致癌物,只是可与人体摄入的其他食品、药品、残留农药中的次级胺反应形成致癌物——亚硝胺。同时,是否致癌还要看有多大剂量。实验表明,隔夜菜虽然亚硝酸盐含量略有上升,但含量有限,对人体健康并不会构成实质的影响。
3方便面
关于方便面有害的种种传言从未间断:有说方便面含防腐剂、抗氧化剂,吃多了会变成“木乃伊”;方便面碗壁上有蜡层,被吃下后会堆积在人体内导致癌症等。陈君石告诉记者,方便面虽然算不上什么健康食品,但关于它的“有害”传言也并不靠谱。方便面中的防腐剂和抗氧化剂都是常规食品添加剂,安全性是经过科学评估的,只要合法使用,并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至于担心方便面的碗里有石蜡也是杞人忧天。现在方便面生产中所用的纸杯其实是聚乙烯涂层纸杯,这种纸杯它能够经受泡面时的温度,还有非常好的隔水效果,而涂蜡杯早已被淘汰了。消费者需要明白的是,吃得是否营养主要还得看食物是否多样化,只吃方便面营养并不均衡,但是也不会致癌。
4豆浆
有传言说,豆制品含有大量的植物雌激素,可能引发女性乳腺癌等。其实,豆制品里的植物雌激素并不等于人体雌激素。大豆中的植物雌激素主要是大豆异黄酮,它有双向调节作用,体内雌激素低了它弥补不足,可防治一些和雌激素水平下降有关的疾病,如更年期综合征和骨质疏松;雌激素高了,它会起到抑制雌激素的作用,可预防乳腺癌,因此,大可不必担心喝豆浆会导致乳腺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每日食用30~50克大豆,相当于喝800~1200毫升的豆浆。
5可乐
可乐致癌的说法最早来自美国一个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美国公众利益科学中心”(CSPI)发布的一份公告,它称可乐中的焦糖色素含4-甲基咪唑,并称这种物质可能致癌。其实,焦糖色素是一种人工合成的色素,生产过程中的确会产生副产物——4-甲基咪唑。科学界对焦糖色素的安全性研究相当充分,美国和欧盟等国家中把它作为很安全的食品色素。至于其副产物4-甲基咪唑,美国 FDA评估后不认为这种物质能给人体健康带来威胁,只有当一个人每天喝1000罐以上的可乐时,才能引发致癌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