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过早喝奶粉易患糖尿病
婴儿过早喝奶粉易患糖尿病
15%糖尿病患者是儿童在人们印象中,糖尿病是中老年病。而近年来,糖尿病人群中却出现越来越多的儿童,低龄化十分明显。当日参加冬令营活动的孩子中,年龄大的二十几岁,最小的只有7岁。
医生告诉记者,目前,儿童患者数量已占糖尿病总体人群的10%至15%,青少年人群的发病率为千分之二,近几年数量明显增加。该病发病趋势是北方发病率高于南方、寒冷季节高于温暖季节,这与天气寒冷易感染病毒有很大关系。
糖尿病患儿心理压力较大
由于长期患病,糖尿病患儿面对的不仅有身体疾病,还有巨大的心理压力。他(她)们必须依赖胰岛素生存并且随时面临着酮症酸中毒、低血糖和各种糖尿病并发症的威胁。“由于孩子的心理未发育成熟,许多患儿出现了自卑等心理问题。”医生呼吁,患儿需要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关爱。
糖尿病是终身性疾病,需终身用药,如不长期、规范治疗,易引发肾病、眼病等多种并发症,因此向糖尿病患儿传授防病知识,帮助其学会自我监测、自我治疗极其重要。医生说,希望通过冬令营及俱乐部等形式,为这些患儿提供交友娱乐的平台,相互鼓舞、帮助,以乐观的态度共同抗击疾病。
过早喝奶粉易患病
近年来,小胖墩越来越多,因此人们认为糖尿病患儿都是肥胖儿童,但并非如此。“肥胖的确可导致糖尿病的发生,但肥胖患儿都是Ⅱ型糖尿病。”刘煜说,糖尿病分为Ⅰ型和Ⅱ型,儿童糖尿病患者90%以上都是Ⅰ型,与肥胖没有关系,相反,这些患儿相对较瘦。据统计,Ⅰ型糖尿病多发生在12岁至14岁的青少年人群;Ⅱ型不限年龄,但以青春期较为常见。
对于患儿逐年增加的原因,医生认为“与儿童日常生活习惯没有太大关系”。她说,患儿都是由于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导致免疫功能紊乱而患病。“过早给孩子摄入牛乳蛋白也可能引发患糖尿病。”医生说,现在许多人不采取母乳喂养,给婴儿喝奶粉、牛奶等,这都是引发患病的危险因素。“不一定吃奶粉或牛奶的孩子都会得糖尿病,但作为危险因素,体内又有易感基因的话,就易引发患病。”相对于Ⅰ型糖尿病而言,Ⅱ型糖尿病是环境因素造成的,属于典型的生活方式病,更易预防和控制。过量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饮食的摄入和运动减少是最主要的发病原因。Ⅱ型糖尿病患儿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减轻体重,有家族史的要及早预防控制。
选择奶粉的误区有哪些
误区一:挑选奶粉时,最重要的是要特别注意说明上被强化的营养成分的配比
解误:不必过于关注奶粉中包含多少营养成分。
误区二:味道越香浓的配方奶粉越好,不仅口味婴儿喜欢,而且里面的营养含量高
解误:奶粉原本淡香、无特殊气味。
误区三:婴儿生长发育需要大量的钙,含钙量和浓度越高的配方奶粉越适合婴儿
解误:其实各厂家的配方奶粉原料牛奶本身的含钙量差别并不大
误区四:婴儿喝配方奶粉容易上火,在奶粉中多加糖就可以“败火”
解误:许多父母认为喝奶粉婴儿容易上火,总是要加一些糖“败火”
误区五:给婴儿买配方奶粉要买贵的,因为越贵的奶粉越好
解误:不要上价格炒作的当。
准妈妈待产都要准备什么
婴儿衣物:一、准备几套婴儿内衣/外套:棉质的,婴儿皮肤比较娇嫩,棉质最适合,本人觉得那种连体衣很好用、比较方便。二、婴儿袜子:无论是天气冷还是热,初生儿都是需要穿袜子的,所以一定不要忘记给婴儿准备几双厚软的袜子,保护婴儿的小脚丫,更是为了保暖。三、帽子:初生儿吹不得风的哦,所以脑袋不能冻到,初生儿的月子帽必不可少。四、手套:初生儿很容易被自己的指甲给划伤脸,就算剪干净了还是会划到的,所以准备薄薄的手套,防止婴儿划伤自己。五、口水围:防止婴儿喝奶溢奶、平时留口水等弄脏衣服。
婴儿喝奶工具:一、奶瓶:比不可少,就算母乳喂养,也是需要奶瓶的,母乳不足时需要添加奶粉、宝宝喝水需要奶瓶。二、奶粉:母乳不足时可用。三、奶瓶刷:奶瓶用完后不要随意用开水随便冲洗几下完事,一定要用奶瓶刷清洗。四、温奶器:保证任何时段宝宝都能喝到温度适宜的奶。
3婴儿其它要用的:一、尿不湿,注意男女宝宝是不同的哦,尿不湿也可以在生产当天买,知道孩子性别了再买。二、防尿垫:防止尿液侧漏弄湿床单。三、婴儿床:买床时一般都带有配套的被子、枕头。四、湿巾:换尿片时用湿巾擦小屁屁清洁又方便。
产妇衣物:一、睡衣:一般生产后只有头一两天是穿病服的,后面基本都是穿自己的衣服,睡衣宽松舒适,适合产后穿。二、袜子:产后一定要穿袜子,脚丫子不能受冻。三、产后内衣:适合喂奶的内衣。四、拖鞋
小心喝奶粉喝出肾结石
小心喝奶粉喝出肾结石!临床上肾结石的原因有很多,但因喝奶粉而导致肾结石的发生,那可就得不偿失了,不用怀疑,这也是肾结石的原因,而其根源在于奶粉中添加了一些特别的“佐料”,尤其是现如今社会,黑心卖家实在太多,小心喝奶粉喝出肾结石。
小心喝奶粉喝出肾结石
小心喝奶粉喝出肾结石!这可不是无稽之谈,想必08年婴儿喝了含有三取氰胺奶粉让而得肾结石的报道现在还记忆犹新,人们在惊呼婴儿会得肾结石的同时,也在疑惑为什么肾结石的原因与喝奶粉有着莫大的关系。现在就来看看是什么原因导致婴儿喝了奶粉后居然会得肾结石。
三聚氰胺想必大家都曾听说过,不是说大家都是搞化学的,而是因为大家都知道掺有三聚氰胺的奶粉被人喝了以后,容易得肾结石,其实,三取氰胺正是导致肾结石的原因,三聚氰胺是一种有机物,属于三嗪类含氮杂环,当人喝了掺有三聚氰胺的奶粉后,在胃的强酸性环境会发生化学反应,此时,氨基将被羟基取代,生成三聚氰酸二酰酸,进一步水解成三聚氰酸一酰胺,最后生成三聚氰酸,随后,三聚氰酸这种化学物质就会在肠道内被吸收,从而通过血液循环,进入血液。在血液中三聚氰酸这种化合物很容易与钙离子结合形成不溶解的三聚氰酸钙,如若在肾脏聚集,最后就会形成肾结石。当食用含三聚氰胺奶粉后,经上述途径进入肾脏,三聚氰胺分解物就会与尿酸形成肾结石。
小心喝奶粉喝出肾结石!由此可见,喝奶粉也是导致肾结石的原因,对于三聚氰胺这种化学物质,尽管是导致肾结石的罪魁祸首,尽管08年已经被大肆报道,但肾结石往往会导致肾衰竭的发生,大家还是小心为妙。
辅食加太早孩子易肥胖
大多数父母给宝宝添加固体食物的时间都太早了,可能会影响孩子健康。
大多数健康专家认为,应该从宝宝6个月大开始适当添加固体食物。但是,美国疾控中心对1334名新妈妈的最新调查发现,93%的新妈妈给宝宝添加固体食物的时间大大提前。其中,40%的新妈妈在宝宝还不到4个月的时候就给其喂食固体食物;9%的新妈妈甚至给未满月的宝宝喂食固体食物。研究还发现,经济差、受教育少、处于更年期、不母乳喂养的新妈妈,更可能过早给宝宝喂食固体食物。此外,婴儿奶粉昂贵以及“喂固体食物后宝宝睡得更香”等误传,也促使新妈妈更早给宝宝加辅食。
美国育儿专家警告说,宝宝6个月大之前喂食固体食物会增加其日后罹患糖尿病、腹部疾病及肥胖症危险。营养专家则担心,固体食物添加过早,意味着婴儿喝奶(包括母乳和配方奶粉)更少,进而更容易导致营养不良。
宝宝过早喝奶粉=糖尿病
15%糖尿病患者是儿童
在人们印象中,糖尿病是中老年病。而近年来,糖尿病人群中却出现越来越多的儿童,低龄化十分明显。当日参加冬令营活动的孩子中,年龄大的二十几岁,最小的只有7岁。
冬令营活动负责人、该院内分泌科刘煜教授告诉记者,目前,儿童患者数量已占糖尿病总体人群的10%至15%,青少年人群的发病率为千分之二,近几年数量明显增加。该病发病趋势是北方发病率高于南方、寒冷季节高于温暖季节,这与天气寒冷易感染病毒有很大关系。
糖尿病患儿心理压力较大
由于长期患病,糖尿病患儿面对的不仅有身体疾病,还有巨大的心理压力。他(她)们必须依赖胰岛素生存并且随时面临着酮症酸中毒、低血糖和各种糖尿病并发症的威胁。“由于孩子的心理未发育成熟,许多患儿出现了自卑等心理问题。”刘煜呼吁,患儿需要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关爱。
糖尿病是终身性疾病,需终身用药,如不长期、规范治疗,易引发肾病、眼病等多种并发症,因此向糖尿病患儿传授防病知识,帮助其学会自我监测、自我治疗极其重要。刘煜说,希望通过冬令营及俱乐部等形式,为这些患儿提供交友娱乐的平台,相互鼓舞、帮助,以乐观的态度共同抗击疾病。
过早喝奶粉易患病
近年来,小胖墩越来越多,因此人们认为糖尿病患儿都是肥胖儿童,但并非如此。“肥胖的确可导致糖尿病的发生,但肥胖患儿都是Ⅱ型糖尿病。”刘煜说,糖尿病分为Ⅰ型和Ⅱ型,儿童糖尿病患者90%以上都是Ⅰ型,与肥胖没有关系,相反,这些患儿相对较瘦。据统计,Ⅰ型糖尿病多发生在12岁至14岁的青少年人群;Ⅱ型不限年龄,但以青春期较为常见。
对于患儿逐年增加的原因,刘煜认为“与儿童日常生活习惯没有太大关系”。她说,患儿都是由于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导致免疫功能紊乱而患病。“过早给孩子摄入牛乳蛋白也可能引发患糖尿病。”刘煜说,现在许多人不采取母乳喂养,给婴儿喝奶粉、牛奶等,这都是引发患病的危险因素。“不一定吃奶粉或牛奶的孩子都会得糖尿病,但作为危险因素,体内又有易感基因的话,就易引发患病。”相对于Ⅰ型糖尿病而言,Ⅱ型糖尿病是环境因素造成的,属于典型的生活方式病,更易预防和控制。过量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饮食的摄入和运动减少是最主要的发病原因。Ⅱ型糖尿病患儿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减轻体重,有家族史的要及早预防控制。
规范治疗可健康成长
与成人患者相比,儿童糖尿病发病凶险,起病急、症状重,起病前多会出现发热及上呼吸道感染的现象,临床表现为口渴、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消瘦等,即人们所说的“三多一少”。因症状严重,多数患儿需要使用胰岛素紧急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不能及早发现孩子患病的情况十分常见。”刘煜提醒各位家长,孩子如出现“三多一少”的症状,或有疲乏无力、头晕等非特征性症状,一定要引起注意,及早带孩子到医院检测血糖是否正常。只要做到及早、规范治疗,控制好血糖,及时监测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糖尿病儿童就能与正常儿童一样健康成长。
婴儿奶粉大人能喝吗
婴儿由于身体的器官还没有完全的发育健全,所以婴儿的饮食要比成年人讲究很多,我们提供给婴儿的食物都是非常营养的并且是非常容易消化的,婴儿的食物有时候也并不仅仅提供给婴儿食用而已,有时候一些大病初愈的人也是可以食用婴儿产品的。那么婴儿奶粉我们大人能喝吗?
婴儿奶粉虽然是专门提供给婴儿食用的,但是我们成年人当然也是可以喝婴儿奶粉的,但是我们要考虑的是成人有没有必要喝婴儿奶粉,一起看下文的介绍。
一、喝婴儿奶粉的目的是什么
说到这个问题,先要弄清楚两件重要的事情:第一,喝牛奶到底想得到什么?是得到其中的蛋白质?还是得到钙?还是得到其中的维生素?第二,成年人的消化吸收能力和婴儿一样吗?适合婴儿的食物一定适合成年人吗?
有些朋友是这样回答的:婴儿奶粉价格较普通奶粉贵很多啊,里面标注着添加了好多营养成分啊,营养价值一定比普通牛奶高,那就意味着更加滋补啊。这种想法,实际上是不了解婴儿奶粉的成分。
婴儿奶粉的主要成分是模拟人体母乳成分而配合的。由于婴儿肝肾功能未发育成熟,母乳中蛋白质和钙的含量约为牛奶的三分之一。母乳中的蛋白质含量只有1.2%左右,而优质牛奶是3.0%以上。对成年人来说,母乳中蛋白质含量太低了,不能像纯牛奶那样发挥足够的营养作用。婴儿奶粉模拟母乳中的蛋白质浓度,所以它的蛋白质含量也大大低于普通奶粉。
二、成人喝婴儿奶粉不合算
对于手术后或大病后正在恢复期的病人来说,因为身体在患病期间组织分解代谢较多,或失血,手术创口要愈合,都需要补充更多的蛋白质。而从补充蛋白质的角度来说,喝婴儿奶粉还不如用普通奶粉,或者直接饮用牛奶和酸奶,更有效一些。
至于婴儿奶粉里加进去的各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呢?那很简单,如果需要多种维生素、铁和锌的话,直接吃维生素、矿物质复合制剂就可以了,价格便宜,而且供应量可以比婴儿奶粉中添加的量更多。
还有些朋友的理由是,婴儿奶粉嘛,小婴儿都能消化它,肯定特别容易吸收,对患病和体弱的成年人更合适。——这又是一个巨大的误区了。
人们都听说,不少人喝牛奶之后肚子不舒服。也就是说,一部分人喝牛奶后容易发生“乳糖不耐”现象,症状是肠鸣、腹胀、甚至腹泻、腹痛。这种情况是因为断奶之后多年不接触奶类造成的,体内乳糖酶活性低下,没法处理牛奶中大量的乳糖。有人据这种情况还敷衍出了一个理论:中国人不适合喝牛奶,云云。
但是,婴儿奶粉当中,乳糖含量会比普通牛奶更低么?事实是这样的:牛奶中乳糖和蛋白质的比值大致是1.5:1,而母乳中则是4:1左右,所以,婴儿奶粉中的乳糖也比普通奶粉高得多,其中大半成分都是乳糖。这是因为,正常的婴儿一生下来,乳糖酶的活性就非常高。他们没有什么“乳糖不耐”问题,相反,婴儿的消化系统特别擅长消化吸收乳糖。
遗憾的是,大部分成年人的乳糖酶活性,比不上婴儿的水平。所以,由于婴儿奶粉乳糖含量奇高,喝了它之后,发生乳糖不耐反应的危险比喝普通牛奶更大。对于本来病后身体虚弱的中老年人来说,如果因为喝了婴儿奶粉而发生腹泻,不仅增加痛苦,而且影响营养吸收,岂不是雪上加霜!
因此,如果处于病后恢复期,患病前能正常消化牛奶,这次患病又不是胃肠疾病的话,建议先考虑添加牛奶。如果添加酸奶,则更容易消化吸收,对于补充蛋白质、钙和多种B族维生素均有帮助。如果怕酸奶凉,可以把它放在室温一两个小时,让它不那么凉;也可以放在温水中温一下。
总之,成年人如果特意买婴儿奶粉喝,实在相当不合算。不过当然,如果家里正好有小宝宝,婴儿奶粉没喝完,怕浪费,成年人把它喝掉也未尝不可。先少量试着喝,不要冲得太浓。如果本人乳糖消化能力较强,没有什么不舒服的感觉,可以逐渐增加饮用量。如果确实不舒服,就不要勉强喝了,可以把这些奶粉用来烹调,比如做煎饼,或者放在汤、粥、糊糊当中,经过稀释之后再食用,就不容易出现乳糖不耐反应了。
在上面的文章里面,我们介绍了什么是婴儿奶粉,我们知道婴儿奶粉不仅可以提供给婴儿食用,而且婴儿奶粉也是可以给大人喝的,但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是大人有没有必要喝婴儿奶粉,我们得出的结论是成人喝婴儿奶粉是不划算的。
拒绝孕妇奶粉理由 真的是这样吗
理由一:喝孕妇奶粉,会导致孕期糖尿病
其实孕期糖尿病大多和你吃糖无关,孕期糖尿病是因为怀孕分泌的相关激素,抑制了胰岛素的分泌,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的孕期糖尿病。一般只要孕期结束后都会自动痊愈。
所以不能说是因为喝多了孕妇奶粉导致孕期糖尿病,只是确诊了孕期糖尿病的孕妈,需要控制糖分的摄入,医生建议孕期糖尿病不能喝孕妇奶粉,可用鲜奶代替。
理由二:喝孕妇奶粉,会导致孕妈肥胖
很多孕妈在孕期大补特补,而又因为孕期家人更为看重,过着饭来伸手衣来张口的皇后日子,自然容易发胖。如果合理饮食,能坚持餐后散步,适当合理运动,做做家务啥的。就不用担心妈妈孕期爆肥了。
当然,爱瘦之心小编也深有体会,如果确实是不好动的孕妈,保证日常饮食全面丰富,其实也是不必喝孕妇奶粉的。
理由三:喝孕妇奶粉,会拉肚子
有些孕妈肠胃比较敏感,一喝孕妇奶粉就会拉肚子。如果确认拉肚子是因为奶粉引起的,孕妈妈可以尝试减少奶粉的份量,把奶液兑的非常清淡,看看还会不会拉肚子。有些孕妈还有小窍门,改喝婴儿奶粉,就不会有拉肚子的困扰了。
理由四:喝孕妇奶粉,会上火便秘
不是所有妈妈喝奶粉都会便秘,喝奶粉便秘也是个人体质和生活习惯影响的。有些妈妈还想出怪招,用奶粉兑蜂蜜。但是这样真的好吗?奶粉不是非喝不可,如果便秘严重。孕妈妈还是尝试多吃水果蔬菜多散散步吧。多种方法无果,不要为难自己了。那就喝酸奶吧,酸奶放到室温后再喝是可以的。
理由五:孕妇奶粉太腥,喝不下
有些孕妈妈对腥味特别敏感,小编还发现有些妈妈为了喝奶完成任务,是捏着鼻子喝牛奶的,母爱真的好伟大。但是如果万般接受不了,那就尝试喝酸奶吧。
理由六:我的营养已经足够,不需要喝孕妇奶粉
有些孕妈平时已经在吃各种钙片、复合维生素、叶酸、DHA……,再喝奶粉担心某些过量反而不好。维生素之类的不是摄入越多越好的,有些过量了还会影响身体健康,过犹不及。如果已经有其他营养补充,孕妇奶粉不喝也是可以的。
婴儿躺着喝奶粉好吗
不建议婴儿躺着喝奶粉。
婴儿不能躺着喝奶,应该呈现大约45度的角度来喂奶,这样能很好的避免婴儿喝奶时出现的呛奶现象,所以不建议婴儿躺着喝奶。
宝宝过早喝奶粉与糖尿病有什么关系
如今,像儿童糖尿病患者越来越常见,已占所有糖尿病患者的10%至15%,且发病率仍有上升趋势。17日,由吉大二院内分泌科主办的“长春儿童糖尿病冬令营”开营了,来自省内的20多名儿童糖尿病患者组成了俱乐部,今后将定期活动,互相交流共同抗击疾病。
15%糖尿病患者是儿童
在人们印象中,糖尿病是中老年病。而近年来,糖尿病人群中却出现越来越多的儿童,低龄化十分明显。当日参加冬令营活动的孩子中,年龄大的二十几岁,最小的只有6岁。
冬令营活动负责人、该院内分泌科刘煜教授告诉记者,目前,儿童患者数量已占糖尿病总体人群的10%至15%,青少年人群的发病率为千分之二,近几年数量明显增加。该病发病趋势是北方发病率高于南方、寒冷季节高于温暖季节,这与天气寒冷易感染病毒有很大关系。
糖尿病患儿心理压力较大
由于长期患病,糖尿病患儿面对的不仅有身体疾病,还有巨大的心理压力。他(她)们必须依赖胰岛素生存并且随时面临着酮症酸中毒、低血糖和各种糖尿病并发症的威胁。“由于孩子的心理未发育成熟,许多患儿出现了自卑等心理问题。”刘煜呼吁,患儿需要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关爱。
糖尿病是终身性疾病,需终身用药,如不长期、规范治疗,易引发肾病、眼病等多种并发症,因此向糖尿病患儿传授防病知识,帮助其学会自我监测、自我治疗极其重要。刘煜说,希望通过冬令营及俱乐部等形式,为这些患儿提供交友娱乐的平台,相互鼓舞、帮助,以乐观的态度共同抗击疾病。
过早喝奶粉易患病
近年来,小胖墩越来越多,因此人们认为糖尿病患儿都是肥胖儿童,但并非如此。“肥胖的确可导致糖尿病的发生,但肥胖患儿都是Ⅱ型糖尿病。”刘煜说,糖尿病分为Ⅰ型和Ⅱ型,儿童糖尿病患者90%以上都是Ⅰ型,与肥胖没有关系,相反,这些患儿相对较瘦。据统计,Ⅰ型糖尿病多发生在12岁至14岁的青少年人群;Ⅱ型不限年龄,但以青春期较为常见。
对于患儿逐年增加的原因,刘煜认为“与儿童日常生活习惯没有太大关系”。她说,患儿都是由于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导致免疫功能紊乱而患病。“过早给孩子摄入牛乳蛋白也可能引发患糖尿病。”刘煜说,现在许多人不采取母乳喂养,给婴儿喝奶粉、牛奶等,这都是引发患病的危险因素。“不一定吃奶粉或牛奶的孩子都会得糖尿病,但作为危险因素,体内又有易感基因的话,就易引发患病。”相对于Ⅰ型糖尿病而言,Ⅱ型糖尿病是环境因素造成的,属于典型的生活方式病,更易预防和控制。过量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饮食的摄入和运动减少是最主要的发病原因。Ⅱ型糖尿病患儿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减轻体重,有家族史的要及早预防控制。
规范治疗可健康成长
与成人患者相比,儿童糖尿病发病凶险,起病急、症状重,起病前多会出现发热及上呼吸道感染的现象,临床表现为口渴、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消瘦等,即人们所说的“三多一少”。因症状严重,多数患儿需要使用胰岛素紧急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不能及早发现孩子患病的情况十分常见。”刘煜提醒各位家长,孩子如出现“三多一少”的症状,或有疲乏无力、头晕等非特征性症状,一定要引起注意,及早带孩子到医院检测血糖是否正常。只要做到及早、规范治疗,控制好血糖,及时监测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糖尿病儿童就能与正常儿童一样健康成长。
过早给宝宝添加辅食易变胖
做父母的当然希望自己的宝宝能快快长大,宝宝出生的时候就只有靠母乳补充营养,等到了一定的时间,爸爸妈妈们就会迫不及待地给宝宝添加辅食以助宝宝成长,其实过早给宝宝添加辅食并不好,不仅影响孩子健康,还容易让宝宝长胖。
大多数健康专家认为,应该从宝宝6个月大开始适当添加固体食物。但是,美国疾控中心对1334名新妈妈的最新调查发现,93%的新妈妈给宝宝添加固体食物的时间大大提前。其中,40%的新妈妈在宝宝还不到4个月的时候就给其喂食固体食物;9%的新妈妈甚至给未满月的宝宝喂食固体食物。研究还发现,经济差、受教育少、处于更年期、不母乳喂养的新妈妈,更可能过早给宝宝喂食固体食物。此外,婴儿奶粉昂贵以及“喂固体食物后宝宝睡得更香”等误传,也促使新妈妈更早给宝宝加辅食。
美国育儿专家警告说,宝宝6个月大之前喂食固体食物会增加其日后罹患糖尿病、腹部疾病及肥胖症危险。营养专家则担心,固体食物添加过早,意味着婴儿喝奶(包括母乳和配方奶粉)更少,进而更容易导致营养不良。
有车族易患糖尿病
糖尿病是个生活方式病,其发病和饮食、运动等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有车族为何会成为糖尿病高发人群呢?
开车时,司机的精神必须高度集中,这时,身体内的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多,可引起血糖增高。为了维持血糖平稳,人体胰岛不得不分泌更多胰岛素来对抗肾上腺素的升高血糖作用。长此以往,胰岛功能负担“不堪重负”,从而发生糖尿病。
另外,饮食不规律、吃饭不定时、油腻食物摄入太多也是糖尿病高发的重要因素。而且吃完饭就上车,回家就睡觉,没有时间运动,从而导致长期缺乏有效锻炼,脂肪在腹部堆积过多,出现腹型肥胖,“细腿大肚子”是2型糖尿病的典型高发人群。
有车族下车走路的时间很少,买车就是图方便,基本上是上班坐着、下班开车、回家躺着,这种生活方式也是诱发糖尿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婴儿喝奶粉的作用
母乳是最天然、最好的食物,省钱、恒温又方便,还可以把母亲的防御物质传递给婴儿,增强婴儿疾病抵抗能力,随着母乳喂养知识的普及,母乳的功效也都为母亲们都所知晓,所以母亲都想最大化的延长母乳喂养时间,以给孩子最好的营养供给。
对4—6个月以内的婴儿来说,母乳完全能满足其生长发育需要。但是,由于某些原因,婴儿不能食用母乳或母乳不能满足其需求时,则应选择配方奶粉。
因为婴幼儿的消化系统发育尚不完全,除母乳以外的其它动物乳品如牛乳、羊乳都有不可避免的缺陷,不适宜直接喂哺婴儿。而婴儿奶粉是根据不同生长时期婴幼儿的营养需要进行设计的,以牛奶(或羊奶、大豆等) 蛋白质、乳清粉、大豆、饴糖为主要原料,加入适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及其他营养物质,经加工后制成的粉状食品。无一般乳制品喂养婴儿的种种缺陷,能满足婴儿生长发育的基本营养需求,并易于消化、吸引,是国内外较理想的代乳品,是除母乳外婴幼儿食品的首佳选择。
另外,随着宝宝的成长,营养需求更加多元化,母乳也会呈现出力不从心之态,妈妈们必须通过多种渠道为宝宝输送营养物质,满足宝宝的身体发育所需,科学添加了一些让宝宝更健康更聪明的营养成分,婴儿奶粉成为继母乳后让宝宝保持营养均衡的接力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