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明子玩具沙地安全吗 易导致儿童站立不稳滑倒受伤
决明子玩具沙地安全吗 易导致儿童站立不稳滑倒受伤
决明子平滑,有蜡样光泽。儿童踩踏其上,和沙子相比,滑溜许多,存在容易互相碰撞、滑倒、摔伤等安全隐患。
别让孩子玩这些东西太危险了
春节假期里带着孩子出门溜达,看到许多孩子在公园的决明子沙池玩,一个1岁多的宝宝正准备把决明子放进嘴巴里,被大人及时阻止了……这让我想起了不少有关儿童游乐设施的新闻事件。
决明子沙池、海洋球池、充气城堡,可以说是当下哄娃的三大神器,商场、广场、公园、甚至步行街,随处可见……几乎能让所有孩子两眼放光,远远看到就控制不住撒开小腿奔向它们的怀抱,恨不得整个人都扑过去。而妈妈们看到孩子玩得不亦乐乎、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总觉得这些玩意儿可真是好东西,给点钱就能让孩子玩上大半天,超值啊!
然而,扒一扒有关这些游乐设施的内幕,也许你会跟朵妈一样打个寒颤,下次再也不敢轻易让孩子玩这些东西了!
暗藏危机的决明子沙池
孩子似乎天生对圆滑的小颗粒状物体有着本能的喜爱,例如沙子、大米、决明子等……这些小颗粒从孩子的手中流过,可以给孩子带来新奇的触觉体验,玩法多变,还能锻炼孩子的精细动作和想象力……
但想说的是,我宁愿让孩子玩沙子,也不愿意让她玩决明子。为什么?看了以下这个新闻,你或许也会跟我一样抗拒孩子玩决明子。
2015年8月,一名3岁的宝宝在决明子沙池玩了以后,经常跟妈妈说鼻子痒,几天后妈妈用纸巾擦拭孩子的鼻子时竟然发现有血迹,后来妈妈尝试用指尖帮孩子清理,却发现孩子哭闹得非常厉害,还流了不少血,于是赶紧把孩子带到医院检查,没想到医生竟从孩子的鼻腔里取出了3颗正在发芽的决明子……
这个案例听起来让人有点不适,但事实摆在眼前,还是希望可以引起更多妈妈的关注:3岁前的孩子特别容易把小颗粒的物体放入自己的鼻腔耳道内,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商家的做法是……
为避免类似的事故,有些相对比较负责任商家会在沙池中使用低温烘焙过的决明子(这样处理过的决明子不会发芽);在孩子玩耍之前,会要求他们带上耳塞鼻塞。不过,事实上是十有八九的孩子,在玩耍的过程中会扔掉让他们不舒服的耳塞鼻塞。
决明子沙池,极有可能成为病菌的温床!
尽管低温烘焙过的决明子不会发芽,但仍然存在容易霉变和滋生细菌的问题。尤其是在手足口病、流感、湿疹等疾病传播的高峰期,决明子更容易成为传播细菌和病毒的媒介。正规一点的商家,可能会不定期给决明子沙池消毒,但消毒的频率和质量,谁来监督呢?
劝告各位妈妈,让宝宝进入决明子沙池之前,一定要三思。尽管以上提到的危险不一定会发生,但谁也不敢保证不发生。
海洋球池,没想到竟也这么危险!
和决明子沙池比起来,海洋球池的历史要悠久一些、“根据地”更是遍布全球各国。但有关海洋球池的“黑料”,你又知道多少呢?
2015年,澳大利亚一名孩子在海洋球池玩耍,不慎被池底的异物刺伤,本来约定第二天看医生的,结果还没到看医生的时间,孩子就因为毒品中毒离世了。原来扎伤孩子的,竟然是注射毒品的针头!
海洋球池内竟藏着注射毒品的针头,想想真觉得可怕!但也许你会觉得,在海洋球池内被毒品针头扎伤,这是概率非常小的事件吧,不然也不会成为国际新闻了……
这不可否认,但是关于孩子在海洋球池内被硬物扎伤的新闻并不少,一搜一大把!孩子在脚下满是圆滚滚的球池内无法站稳,要是经营者疏于管理池内的安全问题,孩子“细皮嫩肉”的,一不小心就被会硬物刺伤,这就不是小概率事件了啊!
除此之外,让孩子在海洋球池玩耍,还可能存在以下几个危险:
1、卫生得不到保障
据一网友妈妈透露,曾有一次她在某连锁快餐店的海洋球池内丢失了心爱的手表,于是和餐厅的工作人员一起扒开这些塑料球找手表,没想到看到球池底下尽是各种腐烂的食物、快餐盒、甚至呕吐物……这画面不要太生动,让人想想都觉得恶心啊!想问这是海洋球池,还是垃圾池?
2、成为传播病菌的媒介
和决明子沙池一样,小球数量密集的球池内,每个球都被不同的孩子反复摸过,此外还可能沾上孩子的汗液、鼻涕、甚至尿液、排泄物……这球池要演变成“病菌的温床”真不是什么难事,就看商家有没有严格地给这些数量庞大的小球认真消毒了。
3、有致使儿童窒息的风险
2016年,山东一孩子在海洋球池内玩耍时突然失踪,经过一番搜寻,家长和工作人员才在池底内找到孩子,可此时孩子被众多的小球淹没已久,最终因窒息而亡。
朵妈在看到这个新闻之前,就怀疑过海洋球池会不会有让孩子窒息的风险,没想到真发生了这样的悲剧!再次提醒妈妈们一句,想让孩子开心的办法有很多,千万不要一时麻痹,把孩子交给那些不安全的游乐设施!
充气城堡,原来这么不靠谱!
最后扒一扒街区公园广场必备的游乐项目——充气城堡。
充气城堡通常由pvc布料制成,用风机不断供气来维持形状,几乎没有孩子会拒绝进入“城堡”中游戏,这实在太好玩了好吗?不过,接下来朵妈又要告诉妈妈们,到底它哪里不好了。
2016年3月,郑州某广场上的充气城堡被大风掀起约6米高,被推动100多米,并撞断电线杆和电缆。事故中20多名孩子从“城堡”上摔下来,造成1名孩子死亡,2名孩子重伤,2名孩子轻伤。
这并不是个例,这几年有关“充气城堡被风掀翻,致使多名儿童受伤”的新闻非!常!多!要知道,在空旷的场地随意搭起一个巨型的充气设备,要掀翻它可并不需要多少级的风力!
此外,还曾有新闻报道:某广场的“城堡”突然漏气,使一名4岁的孩子从高处摔下,造成孩子颅骨骨折;前不久,四川一名7岁的孩子在“城堡”中玩耍,不慎被卷入“城堡”中导致窒息死亡……
所以,原本我们以为很安全的充气城堡,其实很不靠谱。或者室内正规游乐场所中的,会相对安全一些,但户外随处搭起来的,5块或10块钱1次的,劝大家还是不要掉这个坑了!
小孩意外急救指南
跌倒
昏迷时一定要侧卧
清醒后,还要继续观察其是否有疼痛、嗜睡表现
世界范围内,跌倒是儿童伤害的主要原因,也是引起儿童非致命伤害和残疾的首要原因。世卫组织2004年的统计数据显示,跌倒占全球0—17岁儿童致死性伤害原因构成比的4.2%,是0—5岁和13—15岁儿童的第一位伤害原因。
在我国,跌倒也是造成儿童伤害的主要原因,其中1岁以下婴儿跌倒死亡率最高。由于头部重量相对较大,很容易从童床、童车等处坠落。1—3岁的儿童,运动和平衡能力不稳,很容易从楼梯、台阶、学步车、家具上坠落。5—9岁儿童刚刚脱离成人照看独自外出活动,缺乏安全与危险的体验,意识不到自己身处危险,容易在玩耍中滑倒、坠落。
安全提示:
1.家中有3岁以下儿童,要注意消除家庭内安全隐患。将家里的窗户安上有开关但儿童打不开的护栏;确保地毯没有起褶,地板上没有电线、网线等;保证孩子不在湿地板上行走;浴缸或淋浴间内装上扶手和铺上防滑垫,避免孩子滑倒;瓷器或玻璃器皿放在带锁的壁橱里,或孩子够不到的高处;包裹家具锐利的边角,以防儿童碰伤等。
2.5—9岁的儿童好奇心强、爱冒险,家长最好不要让孩子超出自己的视线,应时刻提醒他们注意安全。特别是玩自行车、滑板、秋千和蹦床时。
救助
方法
1.孩子如果头部受伤,导致意识不清,就要立即叫救护车。同时,要将孩子侧卧,手放在头下。这种恢复姿势有助于减少舌头向咽喉部的滑落,预防舌头影响呼吸,危及生命。
2.如果怀疑跌倒后出现骨折,就不能随意移动。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孩子跌倒后有时会很快恢复,但有时头部损伤的反应表现得较晚。因此,应密切关注孩子的反应。如果他/她说某一局部部位疼痛,或有困倦表现,就应赶快就医。
车祸
别轻易动伤者
戴头盔,装安全座椅能将伤害减至最低
道路交通伤害是全球儿童的主要伤害死亡原因之一,全世界每年死于道路交通伤害的儿童人数超过26万。2006年全国死因监测资料显示,我国儿童道路交通伤害死亡为1.3万余人,位居我国儿童伤害死亡原因的第二位。
安全提示:
1.骑自行车、电动车或摩托车带孩子时,应给他们佩戴亮色头盔,这样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颅脑损伤。
2.乘坐汽车时,安全座椅很重要。对于10岁以下的儿童来说,正确安装和使用安全座椅,能在碰撞事故中降低70%的婴儿死亡率,1—4岁儿童死亡率减少54%。10岁以上或身高150厘米以上儿童,应使用普通安全带,它可以使儿童在碰撞中与车辆内结构分离,防止从车中弹射出去,并将碰撞的能量分散到身体最结实的部位,将严重致死性伤害的几率降低40%—65%。
救助
方法
如果发现儿童遭遇交通伤害,应立即拨打120、119或110。除非会威胁儿童生命,否则一定不要立即移动伤者。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是,查看伤情,确认有无意识、呼吸、脉搏、出血等情况。此外,从车内救出受伤人员的过程应根据伤情区别进行,对脊柱损伤者不能采用拖、拽、抱等方式,应使用脊柱固定板。
溺水
迅速实施人工呼吸
同时拨打急救电话,注意给孩子保暖
2005年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数据显示,我国1—14岁儿童溺水死亡率为10.28/10万,溺水死亡占该年龄组伤害死亡的44%。儿童溺水死亡率最高的年龄段为1—4岁组,占伤害总死亡的37%,这些儿童溺水多发生在家中或家附近的水塘。
安全提示:
1.5岁以下儿童家长或看护人应该做到:①绝不能将儿童单独留在浴缸、浴盆里,或呆在开放的水源边;②无论儿童在家里、室外或其他地点的水中或水旁,家长与儿童的距离要伸手可及,专心看管,不能分心,不要聊天、打电话、做家务;③儿童一定要由成人监管,不能将5岁以下的儿童交给未成年人看护;④在儿童乘船、嬉水、学习游泳时,家长应为儿童准备并使用合格的漂浮设备,如救生衣等。
2.中小学学龄儿童独立性增强,好奇、爱冒险,溺水的情况常发生在课余和假期,与同学结伴去江、河、水塘等开放性水体边玩耍或游泳时。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家长、学校、社区都有责任告知学生“游野泳”的危险,并对以下这些危险行为进行制止:无成人陪同到非正规场馆游泳,单独去野外开放性水域捉鱼,在水边或泳池里与同伴打闹,在不知深浅的开放性水域跳水或潜水。
救助
方法
1.看见小孩溺水,如果有条件的话,救援时最好能采用船、救生筏、冲浪板或漂浮物等交通工具。救援者应尽可能快地接近溺水儿童,但同时要牢记自身安全。
2.对溺水儿童来说,最初和最重要的治疗是立即给予通气,迅速开始人工呼吸能增加患儿生存的几率。如果救援时,溺水儿童发生呕吐,要将患儿的头偏向一侧,用手指或布除去呕吐物。还要对病儿做好保暖护理。
3.即便有些溺水儿童,经过简单的复苏就能苏醒,但同样需要在监护下转送至医院作进一步评估。现场做初步心肺复苏的同时,应及时拨打120、119急救电话,以便做进一步救助及转运。
如何预防孩子眼部受伤
小孩子为什么容易受眼外伤?
眼外伤是指各种机械性、物理性和化学性等因素直接作用于眼部,引起眼球及其附属器官的结构和功能的损伤。夏天是眼睛意外伤害的高发期。
某些严重眼外伤所造成的失明仍不可避免,因失明而成为终身残疾者达60%以上。
我国儿童眼外伤的发病率占外伤总数的15%-27%,且农村和山区高于城市,男童比女童发生率高,年龄一般在3-12岁,自伤者占34%,他伤者占66%。
1-3岁的孩子由于刚学会走路,很容易跌倒,碰到桌椅的棱角、地面的石块或手里拿着的玩具等造成眼外伤。少年儿童处于身体发育期,好奇心和模仿力强,活泼好动,喜欢打闹,玩弄棍棒、剪刀、弹弓、针管及爆竹等,由于年幼缺乏生活经验,在玩耍时对眼睛缺乏保护意识,对可能触发的伤害认识不足,自我保护及躲避伤害的能力差。
儿童眼外伤的致伤物分为:
1、锐器伤:如刀、剪、针、一次性注射器、玻璃等。
2、钝器伤:土石块、棍棒、玩具、拳脚、玩具、文具等。
3、爆炸伤:如鞭炮、雷管、灯泡、酒瓶等。
4、牲畜伤:如鸟啄伤、家畜角撞伤等。
5、化学伤:如酸碱、油漆、洗涤剂等。
如何预防孩子眼部受伤?
1、加强安全教育,使人人都认识到眼外伤的危害性及保护眼睛的重要性,让儿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2、远离危险,避免儿童玩耍尖锐的物品,家长对家中锐利的危险物品要严加保管,家具等的边角要包好或用物品挡住以免儿童撞伤。
3、教导儿童正确使用剪刀、刀片等易致伤的物品或铅笔等易造成危险的物品。
4、教育孩子在追逐、嬉戏时,不能拿着剪刀、筷子或铅笔跑来跑去。
5、不买劣质玩具,根据儿童的年龄大小和安全因素选购玩具,并教会其正确的使用方法。
6、禁止儿童玩弄冲击力强的玩具枪、仿真枪、弹弓、弓箭,不要互相“打仗”射击,不要乱掷石头、砖块或球类。
7、不要让儿童接触酒精、石灰、水泥等化学物品,将清洁用品、油漆、杀虫剂以及黏胶等一切化学药剂放在儿童碰不到的地方。
8、控制或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也不要轻易地走过去看哑炮。
9、避免接近牲畜、家禽,以免被啄伤或抓伤。
10、教育儿童如发生眼外伤,不要搓揉眼睛或自己随意处理,要及时告诉家长或老师,及时进行适当处理或送医院诊治,切勿拖延时间,耽误救治机会,加重眼睛的伤情或引起化脓感染等并发症。
11、大人在给儿童选购玩具时,应针对具体情况,尽量考虑选择安全系数大的玩具。要
12、购买和宝宝年龄相适应的玩具,不要给孩子购买冲击力太强、太猛的仿真枪。
13、家长和亲友送玩具的同时别忘了对儿童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特别要嘱咐孩子玩发射枪或激光玩具枪时枪口不能对人,更不能对人的眼睛。
14、对年龄较小的孩子,不允许玩能发射枪弹或激光的玩具枪。
15、不要让孩子燃放烟花爆竹,观看燃放烟花爆竹时,要保持安全距离,必要时让孩子佩带护目镜。
16、避免儿童接触石灰、水泥、酒精等化学物品,不要让儿童观看电焊火花或在阳光较强的雪地上玩耍,不要把一次性注射器当玩具给孩子玩。
17、宝宝虽小,也要有自己的专用脸盆和毛巾,并定期清洗、消毒。
18、毛巾最好选白色的小方巾或小毛巾等质地柔软的棉纱织品。一般用清水洗脸,不用香皂、洗面奶。
19、脏脏的手巾千万要远离宝宝,不可以用成人的手帕或直接用手去擦宝宝的眼睛。
20、给宝宝清洗眼部的时候,先把几个棉球在湿水里沾湿,再挤干水分,每一只眼睛都要换一个新的棉球,从内眼角向外眼角擦就可以。
值得提醒的是,噪音也会使人眼对光亮度的敏感性降低,还能使视力清晰度的稳定性下降,因此小宝宝的家里不要摆放高噪音的家用电器,看电视或听歌曲时,不要把声音放得太大。
儿童不宜进行哪些锻炼
1、拔河。 从生理学角度来讲,幼儿的心脏正在发育中,心肌柔软、心壁薄、容积小,植物神经对心脏调节功能尚不完善,当肢体负荷量增加时,主要是依靠提高心率来增加供血量。因此,心脏容易疲劳,不能负担像拔河这样的大力量对抗活动。有医学工作者曾对250名5至6岁参加拔河比赛的儿童进行生理检查,发现心率均高,赛后1小时有30%的儿童心率未能恢复正常。这对儿童心脏机能是极为不利的。此外,拔河是一项对抗性较强的运动,往往会使儿童的手掌皮肤被绳索磨破,甚至由于双方拉扯时间过长,用力过猛,在强烈的外力作用下,容易引起脱臼或软组织受伤,严重的还会引起肢体变形,影响儿童体型健美。
2、不宜过早练肌肉。 在人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身高先于体重的增长,儿童是先长身高,后长体重,且肌肉含水分较多,含蛋白质和无机盐很少,力量弱,易于疲劳。因此,在儿童时期不宜过早进行肌肉负重的力量锻炼。近代生理学研究表明,让儿童过早进行肌肉负重锻炼,可能使心壁肌肉过早增厚而影响心脏容量的增加,不利儿童心脏的正常发育。
3、长跑。 人的高矮主要取决于全身骨细胞的生长,参加大能量消耗的长跑运动,会使儿童营养入不敷出,骨细胞生长速度减慢,妨碍正常的生长发育。
4、倒立。 尽管幼儿的眼压调节功能较强,但如果经常进行倒立或每次倒立时间过长,会损害眼睛对眼压的调节能力。
5、扳手腕。 儿童四肢各关节的关节囊比较松弛,坚固性较差,扳手易发生扭伤。另外,如同拔河一样,屏气是扳手腕时的必然现象,这样会使胸腔内压力急剧上升,静脉血向心脏回流受阻,而后,静脉内滞留的大量血液会猛烈地冲入心房,对心壁产生过强的刺激。
6、10岁以下儿童不宜玩碰碰车。 少年儿童的肌肉、韧带、骨质和结缔组织等均未发育成熟,非常脆弱,受到强烈震动时容易造成扭伤和碰伤。
7、8岁以下儿童不宜玩滑板车。 儿童身体正处于发育的关键时期,如果长期玩滑板车,会出现腿部肌肉过分发达,影响身体的全面发展,甚至影响身高发育。此外,玩滑板车时腰部、膝盖、脚踝需要用力支撑身体,这些部位非常容易受伤,所以一定要做好防护,最好有家长陪护,并且找平坦宽敞的非交通区域玩耍。
导致儿童骨折的原因有哪些
1、物体绊倒:
刚学会走路的孩子行走不稳,既不掌握方向,又不掌握速度,摇摇晃晃。像个不倒翁,令人揪心,室内的地上摆放着物体,如小板凳、玩具、脸盆等,容易绊倒、刮倒孩子。
2、台阶摔伤:
4——6岁的孩子,下楼梯时喜欢往下蹦,刚好踏在台阶的棱上,此时踝关节放松。身体向下蹦时冲力较大,而棱的接触面小且滑,大人一把没有揪住,孩子从台阶摔落,轻者导致崴脚,重者下肢骨折。
3、坠床:
睡眠中坠床:孩子睡觉不老实,蹬腿踢被,左右翻滚,身体灵活,容易从床上坠地。3——4岁的孩子,已学会自己小便,熟睡时因憋尿,朦朦胧胧从床上站起来,脚下不稳,一脚踩空倒在地上。
对于儿童成长来说,很多的疾病都会危害孩子的健康,希望父母在日常生活当中,时刻关注孩子的成长,避免儿童出现骨折症状。另外,也希望父母在日常生活当中,多抽出一些时间来陪陪孩子。
决明子玩具沙地安全吗 携带多种病菌
决明子遇水膨胀,所以不容易清洗,而公园、游乐场里面的决明子经过无数宝宝的把玩,所以决明子上面容易滞留细菌和病毒,尤其春季时,细菌开始滋生,容易感染手足口病、足癣、疹子等疾病。
幼儿感统训练方法
一、跑步刹车。
目的在于使宝宝在跑步过程中能控制自己的身体平衡。父母站在孩子对面,逗引孩子跑向自己,但孩子容易摔倒,不容易维持稳定,这需要父母合作,当孩子快跑到面前时,赶快抱住他。长时间训练后,只需父母用手轻轻一挡,宝宝就学会"刹车"了。
二、学踢足球。
目的在于培养孩子脚与身体其他部位的协调。先朝一个大目标踢球,如把球踢到墙上。时间长了,再跑动踢球。把球慢慢滚着,让宝宝从远处跑着把这个球踢给爸爸或妈妈。在跑动踢球时,爸爸或妈妈先示范。当然,宝宝下肢力量小,球踢得不远,但要鼓励宝宝踢得好。
三、开倒车,目的在于让宝宝脚与手协调发展。
在宝宝面前放一个拖动式的玩具,如拖拉小鸭等,让宝宝看着玩具拉动,这样就必须后退才行。这时,要鼓励宝宝,同时要在宝宝身后跟着保护他,以免摔倒。多练习,宝宝就能开倒车,学会倒着走路了。
四、更上一层楼。
目的是培养宝宝的手脚协调能力。把宝宝喜欢的玩具放在他不能轻意够着的地方,鼓励他自己想办法去取,宝宝很愿意做些富有挑战性的活动,他会想尽一切办法登高取玩具。首先,他会去找小凳子,自己扶着凳子爬到桌子上,然后取下玩具。这种方法对锻炼宝宝的体质很有好处,但大人一定要注意宝宝的安全。
五、抛气球。
目的在于锻炼宝宝的手眼四肢协调。让宝宝将充满普通空气的大气球向上抛,当球快落到头上时,用头、用手或者用身体其他部位向上顶气球,使气球不着地。
六、开飞机。
锻炼宝宝的身体平衡能力。让孩子两臂侧平举做飞机的翅膀,在地上小跑,时而直起,时而弯腰,像飞机一样下降俯冲。
七、过小河。
也是增强孩子的身体平衡能力。用粉笔在地上画两条线当小河,在"河"里画些大小不一的圆圈当石头,告诉孩子要踩着石头过河,当心掉进"河"里。大人也可以跟孩子一块玩,注意"石头"之间的宽度要适合于孩子才行。
八、金鸡独立。
目的在于锻炼孩子单足站立的稳定性。萍萍和妈妈对面站着,妈妈牵着萍萍的双手,妈妈提起右脚,萍萍也跟着妈妈提起右脚后稳稳站住。妈妈说:"妈妈放手了,萍萍站好。"萍萍真行,站了好一会儿。然后,萍萍又学妈妈提起左脚,也能站稳,萍萍觉得很好玩。这种金鸡独立的锻炼方式有助于增加孩子左右脚的耐力和协调全身平衡,为今后的舞蹈练习作好准备。
九、走平衡木。
目的是锻炼孩子在登高时掌握全身平衡。把一块20厘米宽,150厘米长的木板垫高15厘米,让孩子登上木板从这一头走到那一头。大人在旁边看护,让孩子学习各种走法。例如,向前方走,倒退着走,横着走。而且可以做各种动作,如一只手提着一个玩具娃娃,或者双臂向上,双臂平向外展,甚至头上可顶一本书或一个能发出声响的玩具。许多孩子都喜欢做这个运动。
十、花样滑滑梯。
目的在于培养孩子的平衡能力,促使四肢协调发展。方法是:在儿童游乐园里,让孩子坐着,俯卧或仰卧从滑梯上滑下,然后跑上滑梯再滑下,不断变换姿势并多次进行就可以。这种运动宝宝乐意去玩,因为在游乐园里,孩子们在一起更有气氛,共同锻炼更有益处。
十一、绕迷宫。
锻炼孩子运动与视觉的协调能力。大人拿一些玩具,按不同的位置距离不等地放在地面上,让孩子空手或抱着玩具绕过障碍物跑,但不能碰倒玩具。这种玩法是甜甜经常玩的,久而久之,甜甜的运动能力和视觉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增强了体质。
十二、学拍球。
目的是训练孩子的上肢力量。大人与孩子每人手里拿一只皮球,和孩子一块儿拍球,一边拍,一边数数。这样就能使孩子的上肢得到很好的锻炼。
十三、荡秋千。
目的是通过锻炼来发展孩子的身体平衡能力,以增强体质。在一个固定的地方拴上两根绳子,绳子的一端系一块长方形的毛巾做成秋千。让孩子在秋千里来回荡动绳子,然后放手让它自己玩。如有空闲,可以带孩子到公园或游乐园去荡秋千。
十四、团团转。
目的是锻炼孩子的身体协调能力。让孩子闭上眼睛,来回转一圈,看孩子是否能转完而不倒下。
十五、定向骑车。
在地上画两条直线或曲线,让孩子骑着他可爱、漂亮的童车沿线前进,不能出线。也可以在直线或曲线旁边放些玩具,让孩子不要碰倒玩具。
儿童玩轮滑每次在1小时之内
戴着头盔、脚蹬轮滑鞋,一张张笑脸,成为不少露天广场旁一道亮丽的风景。轮滑已成为新一代青少年的代表运动。
轮滑对身体的平衡能力、柔韧性、应急反应能力和思维都很有益。轮滑还有燃烧脂肪的效果,能预防儿童肥胖。玩轮滑时,膝关节、脚踝关节需要适当用力支撑身体,这对关节的支撑能力和灵活性有很好的锻炼作用。玩轮滑时腰、臀、大腿、脚踝肌肉都在用力,使肌肉得到锻炼。不过,轮滑毕竟是一项较专业的运动,运动前,专业人士提醒,要注意以下五方面:
(1)在进行轮滑之前先要做好“热身”。除了轻、慢地滑行外,拉韧带,活动髋、膝、踝关节是必不可少的,至少要进行5~10分钟。
(2)因为轮滑难免摔倒,要保护好自己的身体不受伤。在护具中以护膝最为重要,不论是初学者还是轮滑高手,膝盖是摔倒时着地几率最高、最容易受冲击的部位;头盔也很重要,万一摔倒,头部是最需要保护的部位。在西方许多国家,不戴护具进行轮滑是要受到处罚的。
(3)要选择安全的场地,不要在过往行人很多的地方玩轮滑,坑洼不平、有斜坡、有积水的地面也不适合轮滑。
(4)由于玩轮滑时腰部、膝关节、脚踝需要用力支撑身体,时间过长,容易导致局部负担过重,发生劳损,甚至会影响骨骼的正常发育。所以,正处在生长发育期的小孩子,玩轮滑时间不宜过长。儿童每天进行轮滑的时间最好在50分钟以内;年轻人也不要超过90分钟。
(5)复杂的动作虽然好看,但不适合初学者做。只有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已经掌握了动作要领,才能试着做一些高难度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