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春寒要如何预防冻脚
倒春寒要如何预防冻脚
民间有“寒从脚下起”的说法,因为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慢而少,而且,我们脚部的皮下脂肪又较薄,因而保暖性较差。现代医学认为,脚是人体的“第二心脏”,双脚远离心脏,血液供应较少,脚掌上还密布了许多与人体相通的小血管。因此,一旦脚部受凉,会反射性地引起呼吸道、肠胃道以及其他内脏器官的疾病,并且,很容易引起感冒、腹痛、腰腿痛和妇女痛经等病症。
所以,在一年一度的“倒春寒”到来之际,快来学一学,如何防冻脚。
尾骨、脚心处贴上暖宝宝
如果想要使双脚和内脏暖和起来,那么在尾骨上贴个暖宝宝是再合适不过的了。因为中医的长强穴,也就是行于后背正中的督脉的起始穴位,具体位于尾骨末端,阳气就是从这里开始生发,统领人体阳气,有“阳脉之海”的美誉。
暖宝宝贴在这里,不仅可以促进下半身血液循环更流畅,而且能使子宫、卵巢、膀胱等器官也因此变得更暖和。它振奋了人体的阳气,加速气血循环,人体自然会感到全身温暖。春寒料峭,穿上春意盎然的短裙、筒袜,就不必再担心身体、内脏会受凉了。
另外,还可以在脚心贴暖宝宝,因为双脚距离地面冷气最近,冷气最容易从双脚侵入人体。贴上暖宝宝,就能缓解地面冷气的影响。另外,脚心附近一个中医的涌泉穴,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经常按摩、刺激、保暖涌泉穴,也有益于补肾壮阳、改善手脚冰凉症状。
多穿袜子 最里面穿五指袜
“筒袜控”们,面对春天的气息,很难抗拒筒袜的诱惑。那么为了更好地防寒保暖,建议多穿几条筒袜。
接触皮肤的最里面一层可以穿吸湿性良好的丝质筒袜,然后再在外面套上棉质筒袜。如果仍觉得冷,可以以“丝质、棉质、丝质、棉质”的顺序叠加。为了防止穿得太多而导致血液不流通,最里面的两条可以使用五指袜。
穿上五指袜,可以把每个脚趾都分开,将脚汗从每个脚趾之间吸出来,不会因脚汗凉了而感到脚冷。另外五指袜还利于脚趾的活动,使脚部血液更加通畅,不容易冻脚。五个脚趾分开以后,脚趾之间经常处于干燥卫生的状态,不给细菌赖以生存的条件,还从源头上防止了交叉感染,抗菌除臭。
睡前用热水洗脚
热水洗脚视为重要的保健功法之一。的确,睡前用温水泡脚15~20分钟,热水泡脚既可预防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又能使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脚部皮肤和组织营养,减少下肢酸痛的发生,使人精力充沛。还可改善局部血液 循环,驱除寒冷,促进代谢,从而起到养生保健的作用。但要注意防止烫伤皮肤,温度应以40—50摄氏度,时间以半小时内为宜。同时,饭后不宜马上泡脚,易影响消化,入睡前效果最佳。
倒春寒会持续多久 如何度过倒春寒
1.注意保暖:当气温骤降时注意添加衣物,特别注意手、脸的保暖,尤其是一些容易生冻疮的人群。
2.坚持锻炼:”有些人冬天过完就开始体育锻炼,即使是倒春寒时节也要坚持锻炼,提高身体抵抗力,不过也要注意不要感冒。
3.注意休息和保持情绪:倒春寒时节难免会让人情绪烦躁,在精神上和体力上都要注意调节,保持良好的情绪,充足的体力。
4.节制烟酒:烟酒始终对身体有一定的危害,尤其在倒春寒时节要少抽烟,少量饮酒(每天一两即可,最好是药酒),因为适量饮酒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对预防倒春寒有一定的帮助。
倒春寒是什么时候 如何预防倒春寒
我国属于季风性气候,春天很容易受到倒春寒的影响,预防倒春寒的袭击,要注意收听天气预报,根据天气预报适时增减衣物。
春天外部环境的气温、湿度、气压的变化,人体内部环境也在发生变化。这个时候一定要注意根据实际的天气增添衣物。特别是春天乍暖还寒,一定要注意进行“春捂”,以帮助身体慢慢适应快速变化的天气。但是春捂不可过厚过严,以免适得其反。
参加体育锻炼能够有效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有利于对抗“倒春寒”的侵袭,减少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春天进行锻炼,能够使人精力充肺,还能够帮助预防春困呢。
保持稳定的情绪、乐观的心态能够帮助预防倒春寒。冬天人们室内活动为主,人际交往的减少很容易让人产生郁闷不畅的感觉。春天来临时,根据自身的爱好,对生活进行有趣的调整,保持身心的健康,能够内在提高人体抵抗力。
春天阳气上升,人体的新陈代谢逐渐旺盛,这个时候一定要多补充营养以供身体之需。春天预防倒春寒不妨多注意饮茶,茶叶中的茶色素能够帮助对抗纤维蛋白的凝集,抑制血小板的集聚;或者是多喝姜茶、食用菌类、菇类等。其中含有的某些成分降低血液的黏稠度等等。这些都能帮助身体对抗倒春寒。
老人需防倒春寒
春节前后天气变化无常,气温升降幅度大,医生提醒人们预防“倒春寒”,尤其是体弱人群、老人和孩子。
“倒春寒”是一种天气现象,它是指春暖花开的季节寒气突袭,致使气温骤然下降,使人感到寒意。春节过后气温逐步回升,气温最高的时候在户外都不需要穿棉衣,可是进入2月中旬后气温突然下降,刚刚脱掉冬装的市民猝不及防,很多人因此患上感冒等疾病。
对此,医师提醒说,“倒春寒”对人的身体健康有很大影响,天气突然变冷会导致呼吸道系统疾病以及心脑血管疾病复发或加重。为预防“倒春寒”,当气温骤降时,老人和孩子要注意添衣保暖,特别是要注意呼吸道的保暖。室内要保持空气流通。平日还要注意锻炼身体,增强身体抵抗力。
饮食抵御倒春寒
气候与人的健康关系密切。在“倒春寒”天气里,最大特点是春季的多发传染病与低气温交织,极易导致各种伤寒、感冒病症。这个季节里,吃点什么能够抵抗倒春寒对我们的伤害呢?
在“倒春寒”的天气里,不妨可以吃点味儿冲的食物,对身体有好处,可以起到预防疾病的大作用呢。 由于气候的突变,“倒春寒”让患病的增多,特别是老人和小孩更容易发病。一般老人、或原来患病的,常发作的有哮喘、支气管炎、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而小孩,则更多表现为各种呼吸道感染,特别是患上重感冒、支气管炎、鼻炎等疾病的。
1、多吃芹菜等味冲食品
在这个“倒春寒”的气候条件下,博主建议,要预防伤寒、感冒,不但要做好保暖防寒,而且要在饮食上增加大蒜、洋葱、芹菜等味儿冲食物,这样能对预防伤寒感冒、春季多发的呼吸道感染、心脏病发作和中风有益处。 洋葱、姜、蒜、芹菜这些菜类食物,中医认为,食可疏风散寒,帮助人体杀菌防病。特别是大蒜,作用更大。
2、大蒜
现代科学证明,大蒜里含有挥发性辣素,可消除积存在血管中的脂质;洋葱里含有前列腺素,有舒张血管及降低血压的功能,其中的二烯丙基二硫物及少量硫氨基酸,能促使血凝块溶解的作用;芹菜里含有挥发油、甘露醇等,具有降压、镇静、健胃、利尿等作用。 上述的食物是好东东,但不足是气味儿太冲点。我们可以用芹菜、姜末做成饺子馅吃,可以用碎洋葱做成炒蛋饭吃。在做菜过程,洋葱、蒜、芹菜等也会通过加热减少气味,注意烹饪时间不可过长,那气味就是健康的物质。
3、苦瓜
“苦”味食品是“火”的天敌。苦味食物之所以苦是因为其中含有生物碱、尿素类等苦味物质,中医研究发现,这些苦味物质有解热祛暑、消除疲劳的作用。最佳的苦味食物首推苦瓜,不管是凉拌、炒还是煲汤,只要能把苦瓜做得熟且不失“青色”,都能达到“去火”的目的。除了苦瓜,还有其他苦味食物也有不错的“去火”功效,如杏仁、苦菜、苦丁茶、芹菜、芥兰、等,同样能清热解暑。
2018倒春寒是什么时候
倒春寒常常发生在3月初至4月底,时间跨度在两个月之久。而南方回温快,如春较早,因此发生倒春寒的时间相对较早,而北方常在4月以后才发生倒春寒。
因此,2018年倒春寒的大致时间也在3月初和4月底,但具体的时间点,要根据以后的变化而定,每天关注天气预报,有利于提前预防道春寒的到来。
2019倒春寒什么时候结束
4月初会结束,天气开始变暖。
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意思就是说在初春的时候气温比较高,可快要结束的时候又骤然降温。这样的天气对农作物来说危害是非常大的,因为在这个时期,农作物的防冻能力已经非常弱了,一旦出现了倒春寒的现象,很容易出现冻伤甚至是冻死现象。
2018倒春寒是什么时候 倒春寒对身体的影响
倒春寒时,人体受到低温刺激,交感神经变得兴奋,全身毛细血管收缩,导致心、脑符合加重引起血压身高,脑补缺血缺氧,加速了血栓形成。
同时,初春时节的气候干燥,人体水分消耗较大,容易导致血液粘稠,血流减慢。
怎么办
倒春寒到来时一定要注意保暖,尤其是老年人时刻注意血压的变化,有高血压的患者一定要按时服用降压药。
春季回暖时很多女性自早早就把薄薄的裙子、丝袜拿出来穿,当倒春寒到来时也舍不得再更换。这样就大大刺激了人体的膝关节,从而出现麻木、酸痛的感觉,时间长了容易引起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生。
怎么办
3月初的气温虽然有回暖,但不要过早的把保暖的衣裤藏起来,随时备一套保暖的衣服,以便抵御倒春寒的到来。
倒春寒时不仅气候寒冷,空气也比较干燥,对人体的呼吸道尿有一定的影响,甚至一些病毒、细菌容易趁机入侵身体,特别是流行性感冒、腮腺炎等流行性传染疾病,病毒性肝炎、伤寒等传染病也很容易出现和传播。像白喉、麻疹、百日咳、气管炎、猩红热等一些呼吸道疾病,在春季的发病率往往高于其他季节。
因此,倒春寒时一定要注意预防呼吸道疾病。
怎么办
外出时佩戴好口罩,室内保持通风,出现呼吸道症状时要及时预防和治疗。
大寒是最冷的一天吗 过完大寒还冷吗
冷。
过完大寒就是立春了,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气候相差悬殊,立春后并不意味着就开始进入风和日暖、万物生长的春季,此时全国93%的陆地面积上都还是冬,虽然气温已经过了最为寒冷的时候,但仍然比较冷,有的地方还在下雪,部分地区还有倒春寒的现象,仍要留意天气预报变化,及时增加衣物,以防着凉感冒。
一般过完大寒要等到3-4月份才开始暖和,南方一般是3月份中旬,而北方一般是4月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