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中医是如何辩证治疗湿疹的

中医是如何辩证治疗湿疹的

治疗宜清热利湿佐以祛风:主方:萆薢渗湿汤加减处方:萆薢15克薏苡仁土茯苓滑石鱼腥草各30克牡丹皮泽泻通草防风黄柏各12克蝉蜕6克水煎服每日1剂便秘者加大黄12-15克(后下)湿热较盛者加龙胆草栀子各12克剧痒者加浮萍9克白蒺藜15克。

  风热型湿疹,皮肤见红斑丘疹,鳞屑结痂或有少量渗液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治疗宜疏风清热佐以利湿。主方:消风散加减处方:荆芥防风牛蒡子苦参各12克蝉蜕9克生地黄25克生石膏30克(先煎)鱼腥草30克金银花15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L剂瘙痒较剧者加浮萍9克白蒺藜15克渗液偏多者加土茯苓30克木通12克。

  血虚风燥型湿疹,患部皮肤增厚表面粗糙或呈苔藓样变色素沉着脱屑或见头晕乏力腰酸肢软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缓或濡细。治疗宜养血祛风:主方当归饮子加减处方:当归防风各12克川芎荆芥各9克白芍何首乌丹参白蒺藜各15克生地黄25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可复渣再煎服每日L剂。

中医怎样辩证治疗荨麻疹

(1)风热久羁型荨麻疹:由于外受风热之邪,未经发散,以致风菩蕾,发作不已。证见疹发下片掀红,舌质红苔黄,治以搜风清热为主。常用自拟乌蛇驱风汤:乌蛇、蝉衣、荆芥、白芷、羌活、黄连、黄芩、银花、连翘、甘草、大黄。

(2)血热风盛型荨麻疹:属于中医“风疙疹”范畴,犹今之人工荨麻疹,又称划痕症,往往先则皮肤搔痒,抓后立即掀起条痕,此所谓外风引动内风。由于心经有火,血热内盛,热甚生风,治重凉血清热消风为主,夹瘀略佐活血之品。药用:生地、当归、赤芍、紫草、元参、知母、生石膏、生甘草等。

(3)卫气不固型荨麻疹:属于风寒另一类型,相当于冷激性荨麻疹。由于卫外失固,风寒易侵,疹易发于裸出部位,色淡微红或见苍白,吹风着冷,两手洗冷水亦起,治宜固卫御风。药用:炙黄茂、防风、炒白术、桂枝、炒赤芍、生姜、大枣、荆芥、茯苓等。

(4)脾失健运型荨麻疹:由于脾虚失运,外受于风,气机失利。证见身发风团,胃痛腹胀,大便溏泄,甚至恶心呕吐等。治以健脾益气,祛风散寒。药用:苍术、陈皮、猪苓、袄苓、泽泻、羌活、防风、炒白术、木香、乌药等。

(5)血瘀生风型荨麻疹:由于瘀阻经隧,营卫之气失宣,外受风寒或风热相搏,发为风蕾。本症可常见于腰围束带或手腕表带等处,受压处易起,今称之为压迫性荨麻疹,舌见紫黯或现瘀块。治以活血祛风为主。药用:当归尾、赤芍、桃仁、红花、丹参、荆芥、蝉衣、甘草等。风热加银花、连翘、风寒可佐以麻黄、桂枝。

湿疹中医辩证治疗 脾虚血燥型

主证:多见于慢性湿疹。病程日久,皮损以“厚”为突出特点。皮肤粗糙肥厚,相对局限,有明显瘙痒,易倾向渗出,表面有抓痕、血痂,可伴色素沉着。可有身倦乏力,食纳不香,失眠多梦等。舌质淡、体胖、苔白、脉沉缓。

辨证:脾虚血燥,肌肤失养。治法:健脾燥湿,养血润肤。

处方:健脾润肤汤加减:党参10g、茯苓l0g、白术l0g、当归l0g、赤白芍各l0g、熟地l0g、丹参15g、鸡血藤15g、白鲜皮30g、苦参15g、首乌藤30g、刺蒺藜30g、地肤子15g、陈皮10g、积壳l0g.

中医辩证治疗腮腺炎

毒陷心肝证

患者症状:腮腺肿胀,高热不退,嗜睡,颈强,呕吐,甚则昏迷,抽风。舌质红绛,苔黄糙,脉洪数。

中医治法:清热解毒,息风开窍。

中医方药:普济消毒饮、紫雪丹或至宝丹。三药共奏清热解毒、息风开窍之功。呕吐甚者,加代赭石、灶心土、竹茹降逆止呕。

温毒袭表证

患者症状:发热轻,一侧或两侧耳下腮部肿大,压之疼痛,有弹性感。舌尖红,苔薄白,脉浮数。

中医治法:疏风清热,散结消肿。

中医方药:银翘散。药物组成:银花、连翘、豆豉、牛蒡子、荆芥、薄荷、芦根、桔梗、竹叶、甘草。咽红肿痛去荆芥,加马勃、板蓝根、山豆根清热解毒利咽;恶心呕吐,加陈皮、竹茹清胃止呕;腮肿疼痛,加夏枯草清泻肝火,散结消肿。

热毒蕴结证

患者症状:腮部漫肿,壮热,头痛,烦躁,疼痛拒按。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中医治法:清热解毒,软坚散结。

中医方药:普济消毒饮。主要药物:黄芩、黄连、连翘、玄参、马勃、板蓝根、牛蒡子、僵蚕、升麻、柴胡、陈皮、桔梗、人参、甘草。腮部漫肿、硬结不散者,去甘草,加夏枯草、海藻、昆布软坚散结;热毒壅盛,大便秘结者,加大黄、玄明粉泻火通便;头痛呕吐者,加钩藤、菊花、竹茹清热平肝。

湿疹患者中医如何辩证治疗

(1)虚实夹杂证:慢性湿疹患者多为血虚脾弱与湿热夹杂。本证表现为湿疹日久不愈,皮肤粗糙变厚,抓破可流黄水,患处皮肤色暗滞,身倦乏力,苔腻,舌质淡嫩且胖,脉缓。治宜健脾养血,兼以清利,可选用:

①松香、枯矾、雄黄、黄丹各等份,共研细末,过筛,将药粉用。

② 白术10克,云苓15克,当归10克,丹参15克,白芍10克,生地15克,地肤子15克,苡米30克,水煎服。

(2) 湿热证:急性湿疹多属于湿热证。急性湿疹患者多苔黄腻,舌质红,脉滑数皮肤发红,出现丘疹是急性湿疹的常见表现,或出现小米粒状红疹,顶端起水泡,痒,抓破后流水,浸淫成片,可结痂,伴口干少饮,小便色黄。 患上急性湿疹,吃什么中药好?宜选择清热祛湿之功效的方药:

①苦参50克,蛇床子30克,苍耳子15克,水煎取药液洗患处。

②黄芩6-10克,黄柏10克,苍术10克,苦参12克,车前草15克,猪苓10克,水煎服。

③土茯苓15-20克,苡米30克,木通10克,蒲公英20克,甘草3克,水煎服。

④黄连10克,黄岑10克,煅石膏10克,煅甘石12克,冰片0.5克,共为细末混合备用。如皮肤糜烂流水则将药末撒在患处,流水不多或没破不流水时用香油调匀后外敷。

⑤鲜马齿苋200克,水煎后取药液,湿敷患处。对皮肤糜烂流黄水者用之。

⑥鲜马鞭草100克,水煎取药液,放冷后洗患处。

吃什么可以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呢

平时禁酒是必需的,辛辣的东西少吃,酸的肯定可以吃,留意劳逸结合,避免感冒,留意个人卫生,避免感染,不要过度疲惫,性糊口要适度,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锻炼身体进步机体抗病能力。采用中药治疗长短常不错的选择。由于中医是辩证治疗,对症下药,也不会产生副作用。

前列腺炎是反复发生发火性疾病,治疗的同时,需要留意保健和预防,建议平时不要抽烟饮酒,不要吃辛辣刺激的食品,不要久坐劳累,小腹部不要受凉,多喝水勤排尿,多吃苹果,南瓜子,西红柿,多参加锻炼,增强体质,进步免疫力,控制性糊口频率,不要过频,保持积极乐观的糊口心态。

植物制剂主要指花粉类制剂与植物提取物,其药理作用较为广泛,如非特异性抗炎、抗水肿、促进膀胱逼尿肌收缩与尿道平滑肌松弛等作用。推荐使用的植物制剂有:普适泰、沙巴棕及其浸膏等。由于品种较多,其用法用量需依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而定,通常疗程以月为单位。不良反应较小。

根据这篇文章对于吃什么可以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介绍,相信你们看完之后应该都知道慢性前列腺炎这种疾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了吧。我们在生活中治疗慢性前列腺炎这种经,我们建议大家最好是要知道如何去调节它,这样才能够避免疾病的伤害。

湿疹的中医辨证治疗

风盛型

[临床表现] 皮肤泛发潮红,遇风痒甚且肿胀,舌质红,脉浮弦。

[食疗药膳]

1、芹菜汤:芹菜250克,煎汤,吃菜饮汤,连续服用。

2、苍耳子防风红糖煎:苍耳子60克,防风60克,红糖25克。将苍耳子、防风加水浓煎熬膏,加红糖,每次汤匙,开水冲服。

热盛型

[临床表现] 皮损红肿流水,瘙痒剧烈,尿黄、便秘,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食疗药膳]

1、绿豆苡米海带汤:绿豆50克,苡米30克,海带20克,水煎,加红糖适量服。每日-2次。

2、白菜根汤:白菜根200克,银花20克,紫背浮萍20克,土茯 20克,水煎,加适量红糖调服,每日-2次。

3、白菜萝卜汤:新鲜白菜100克,胡萝卜100克,蜂蜜20毫升。将白菜、胡萝卜洗净切碎,按2碗菜1碗水的比例,先煮开水后加菜,煮5分钟即可食用,饮汤时加入蜂蜜,每日2次。

虚实夹杂证

[临床表现]多为血虚脾弱与湿热夹杂,见于慢性湿疹。该证表现为湿疹日久不愈,皮肤粗糙变厚,抓破可流黄水,患处皮肤色暗滞,身倦乏力,苔腻,舌质淡嫩且胖,脉缓。治宜健脾养血,兼以清利,

[食疗药膳]

1.白术10克,云苓15克,当归10克,丹参15克,白芍10克,生地15克,地肤子15克,苡米30克,水煎服。

2.松香、枯矾、雄黄、黄丹各等份,共研细末,过筛,将药粉用麻油调匀,外敷于患处。

中医如何辩证治疗湿疹方法

①热重于湿者,皮疹局部颜色渐红,发热而痒,不渗液或很少渗液,治以清热利湿,宗解毒泻心汤及龙胆泻肝汤意,药用:黄芩10克,黄连6克,山桅10克,生石膏30克,牛蒡子10克,知母12克,龙胆草10克,柴胡10克(先煎),生地12克,当归10克,车前子10克(包),泽泻10克。水煎服。

外治法:银花、野菊花各20克,马齿苋、生地榆各30克。布包水煎,待温时洗患处约30分钟,然后再撤青黛散;青黛10克,黄柏10克,滑石20克,煅石膏20克,煅炉甘石10克。上药共研细末外用。渗液不多时,可用水调涂。

②湿重于热者,皮疹局部红肿多不明显,而搔痒重,渗液多。舌苔白腻,脉缓。治以健脾胃,除湿邪。用平胃散与益黄散化裁:苍白术各lO克,陈皮10克,川朴10克,猪获苓各10克,清水豆卷12克,冬瓜皮30克,白花蛇舌草3~5克,泽泻10克,六一散(包)10克。水煎服。

外治法:苦参、土茯苓、蛇床子、白药皮各30克,川椒10克。布包水煎,待温时湿敷皮诊处。每日洗30一60分钟,然后再外撤湿疹散(自拟方):黄柏4.5克,黄芩3克,轻粉1.5克,冰片0.3克,青黛3克,煅石膏4.5克,大黄4*5克,蛇床于10克,血余炭10克。上药共研细面,薄薄涂于患处,能除湿止痒。待渗液基本消失后。可加适量凡士林及羊毛脂配成软膏薄薄涂之,既能收余湿,又能保护皮肤。

宝宝湿疹反复发作的原因是什么

西医治疗湿疹所用药物一般只能控制和缓解病情的发展,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湿疹的问题,中医则是从根本上解决,一般治愈后是不会复发的。

中医认为湿疹主要与湿邪有关,湿可蕴热,发为湿热之证,久之湿则伤脾,热则伤阴血,而致虚实夹杂之证。急性湿疹多见湿热之证,慢性湿疹多为虚实夹杂之证。治疗时以清热利湿,疏风清热、养血疏风润燥为主。

中医医治湿疹的方针,是把体内积聚的热毒引发出来而予以排除,同时要改善体质,令机能回复正常,采用的方法包括外治法、内治法、针灸法、火罐刮痧法。其中外治法因其效速效验,无需内治法辩证诊断之繁琐,亦无需针灸法之对手法技巧要求之严格,应用最为广泛。

“清湿散”则正是中医外治法治疗湿疹的专方。本方取历来湿疹外用方之精粹,以外治之宗吴尚先的内病外治法为理论指导来组方合药,达到了不仅能清外毒、拔内毒、祛火毒湿毒,还能内养以扶正气,使气血舒畅,外用以做收敛,使新肌无痕。

湿疹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呢

药物治疗湿疹:目前西医对湿疹尚无特效疗法,多采用对症治疗。以内服抗组胺药物治疗为多,既可单用或联用,还可与镇静药、维生素等合用。外用药剂型依据成人湿疹临床皮损表现而定,如红肿明显,渗出多者应选溶液冷湿敷,红斑、丘疹时可用洗剂、乳剂、泥膏、油剂等;呈水疱、糜烂者需用油剂;表现为鳞屑、结痂者用软膏;若苔藓样变者多择泥膏、软膏、乳剂、涂膜剂、酊剂及硬膏等。

治疗湿疹的好方法有哪些?湿疹的治疗目的在于抗炎、止痒。常用的有抗组织胺药、镇静安定剂。对用多种疗法效果不明显的急性泛发性湿疹患者可考虑短期使用皮质类固醇,一旦急性症状被控制后即应酌情减量撤除,以防长期使用激素引起的不良反应。有感染时应考虑加用相应的抗生素治疗湿疹。

物理治疗湿疹:窄波紫外线物照射也是非常有效的方法,能很好的控制病情,减少激素用量。手足部严重湿疹可以用PUVA治疗(外用光敏物质后紫外线照射)和半导体激光照射治疗湿疹。

糖皮质激素皮损内注射治疗湿疹:用于小片肥厚而顽固性损害及钱币形湿疹,如2.5%-5%醋酸泼尼松龙混悬液或曲安奈德混悬液或倍他米松注射液(商品名得宝松,1ml含二丙酸倍他米松5mg,倍他米松磷酸钠2mg)加等量1%-2%普鲁卡因或2%利多卡因,做损害内或真皮浅层局部封闭注射,宜采用多点注射,用量根据湿疹皮损大小而定,醋酸泼尼松龙混悬液每1-2周注射1次,后两种药每3-4周注射1次,共3-4次。应注意局部皮肤萎缩等副作用发生。

中医辩证治疗湿疹:

1、湿热型湿疹的治疗:多见于急性湿疹、脂溢性湿疹及慢性湿疹急性发作期,皮肤起红斑、水疱,瘙痒剧烈,流黄水,味腥而黏,或结黄痂、糜烂、脱皮。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质红、黄或腻。多因血热脾湿,浸淫肌肤所致。故湿疹治疗可使用利湿清热的方法,服用龙胆泻肝汤。

2、伤阴型湿疹的治疗:多见于亚急性湿疹、泛发型湿疹,皮肤浸润、干燥脱屑、略见出水。舌质红,舌苔光。多因渗水日久,伤阴耗血,血燥生风所致。建议滋阴养血,除湿止痒,可用滋阴除湿汤治疗湿疹。

中医辩证治疗睾丸炎

(一)急性:

(1)实热型:睾丸红肿热痛,疼痛剧烈,发硬或阴囊水肿,多发于一侧,发热口渴,咽痛腮肿,舌红苔干黄,脉数。

配方组成:柴胡15g,黄芩12g,黄连10g,黄柏12g,银花15g,连翘15g,蒲公英30g,败酱草30g,川楝子25g,橘核20g,荔枝核20g,青皮12g,元胡15g,赤芍15g,水煎每天三次服用。

(2)湿热型:睾丸肿胀疼痛,阴囊潮湿骚痒,下便黄,大便粘滞不爽,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配方组成:黄芩13g,黄柏12g,龙胆12g,柴胡15g,栀子12g,赤芍15g,土茯苓30g,泽泻20g,青皮15g,车前子20g,木通15g,川楝子25g,荔枝核20g,元胡15g,白藓皮15g,苦参15g,水煎每天三次服用。

(二)慢性:

(1)阴寒型:睾丸疼痛剧烈,痛引少腹,肿胀不明显,遇寒加重,得温减轻,多发一侧,平卧则复位,行走则下坠,舌淡少苔,脉弦紧。

配方组成:桂枝15g,白芍25g,当归20g,乌药15g,小茴香15g,吴茱萸6g,醋香附15g,醋元胡15g,制川乌10g,黄芪30g,枳壳12g,升麻15g,水煎每天三次服用。

(2)寒湿型:睾丸肿大,阴囊冰冷硬痛或不痛,舌淡苔白腻,脉沉紧。

配方组成:川楝子25g,小茴香15g,当归20g,炒白芍20g,高良姜15g,乌药15g,醋香附15g,青皮15g,木香15g,苍术15g,橘核20g,荔枝核20g,茯苓20g,水煎每天三次服用。

(3)气滞型:多发于一侧睾丸坠胀痛,痛引少腹和两胁,胸满闷,口苦腹胀,舌黯苔黄,脉弦细。

配方组成:荔枝核20g,木香15g,川楝子25g,大小茴香各12g,菖蒲18g,醋香附15g,醋元胡15g,柴胡15g,青皮15g,枳实15g,沉香10g,郁金15g,水煎每天三次服用。

怎样调理湿热体质

湿热下注意的治疗方法,应以清热利湿为主,中医是讲求阴阳平衡的,只要能正确的治疗,只要辩证在哪脏在哪个腑,正确的处方用药,调整阴阳后慢慢就会好转起来的,建议到找中医生进行辩证论治。

饮食忌辛辣酒水等刺激性,热毒性食物;宜清淡为主。

[治法] 清热解毒,除湿止带.

艾灸疗法治疗湿热体质

选取带脉、三阴交、足三里。湿热下注者加行间、太冲、丰隆,脾肾亏虚者加脾俞、肾俞,关元、中极。

选用精艾条悬灸或随身灸每次选用3~4个穴位,每穴每次灸治10分钟,每日灸治1次,15次为1个疗程。

相关推荐

中医辩证治疗气管炎

1、痰湿化燥 【症状】咳嗽痰多,黄白相间,咽红微感不适,大便偏干,小便多,舌苔薄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燥化痰,宣通肺气。 【方药】冬瓜仁6克,杏仁6克,苡仁12克,苇根15克,茯苓皮6克,法夏6克,橘红3克,浙贝母4.5克,桑白皮4.5克,炒苏子3克,炒莱菔子3,炒白芥子3克,炙枇杷叶6克。 【用法】水煎服。 【按语】本症为气管炎属痰湿化燥,方以清燥化痰之品,燥气得平。 2、肺燥感寒 【症状】咳嗽阵作,痰少,形寒,饮食减少,口燥不欲饮,舌苔薄白,脉象小滑。 【治法】散寒清肺,顺气化痰。 【方药】炙麻黄

中医怎么辩证治疗慢支

1.热痰 证候:①主症:咳嗽咯痰,痰性状为粘脓或粘浊痰,常不易咳出。舌质红苔黄、脉弦滑数。②次症:发热,脓涕,咽痛,口渴,尿黄,便干。 辨析:①辨证:本证多见于急性发作期,以痰脓或粘调,舌质红、首黄,脉弦滑数为辨证要点。如痰少而粘稠不易咯出为侧重考虑燥痰,并应随时注意热喘、肝风内动之候出现。②病机:痰热蕴肺,防失宣降,故咳嗽、痰脓或粘稠不易咳出;痰热化火,故发热、咽痛、口渴、尿黄、便干为热甚伤律、舌质红、苔黄脉弦滑数,均属痰热之象。 2.寒痰 证候;①主症:咳嗽咯痰,痰性状为白色泡沫或粘稀痰,常较易咳出。

鼻咽癌的中医辩证治疗

鼻咽癌的中医治疗,以辨证治疗为主。还需根据临床具体情况,先攻后补,或先补后攻,或攻补兼施,灵活施治。其具体治疗方法如下所述。 1、邪毒外袭,痰热结肺 治法:清肺利鼻,除痰散结。 方药:清金化痰汤加减。黄芩、栀子、桔梗、麦冬、桑白皮、贝母、知母、瓜蒌仁、橘红、茯苓、甘草。鼻塞涕多者,可加辛夷花、白芷;涕血者,宜加白茅根、茜草根以凉血止血。 2、肝气郁结,气滞血瘀 治法:行气活血,软坚散结。 方药:三棱散加减。三棱、赤茯苓、当归、鳖甲、枳壳、白术、木香。 3、脾胃受伤,痰浊结聚 治法:调和脾胃,祛痰散结。 方

中医治疗阳痿之辩证疗法

从湿辨治阳痿:阳痿多属虚证,用补肾助阳填精等为大法。但湿热酝酿,大筋软短,小筋弛长,弛长为痿。湿或湿热郁结致阳痿的常见病因,辨证的关键在于辨识。湿热阳痿的湿证或湿热证的表现并非都很明显,舌苔并非尽黄或黄腻,若能抓住湿邪致病特性,头身困重,胸脘痞满,阴囊潮湿,颜面垢滞,进补后诸症加重,头脑更加昏沉而重,对辨证较有提示意义。其次因时制宜,如阳痿发生在长夏,受当令之气影响;因地制宜,如地处潮湿,饮食生活习惯,恣饮酒浆,肥甘无节错等均形成湿热阻痿的病因。治宜清化湿热,调畅气机,可选用三仁汤、甘露消毒丹、藿香正

湿热体质如何调理

湿热体质 艾灸疗法让你无忧 湿热体质,指湿热流注于下焦,主要表现小便短赤,身重疲惫,舌苔黄腻,胃纳不佳等。临床多见于湿热痢疾,湿热泄泻,淋浊,癃闭,阴痒,带下,下肢关节肿痛,脚气感染等症。 湿热下注意的治疗方法,应以清热利湿为主,中医讲求阴阳平衡的,只要能正确的治疗,只要辩证在哪脏在哪个腑,正确的处方用药,调整阴阳后慢慢就会好转起来的,建议到找中医生进行辩证论治。 饮食忌辛辣酒水等刺激性,热毒性食物;宜清淡为主。 [治法] 清热解毒,除湿止带. 艾灸疗法治疗湿热体质 选取带脉、三阴交、足三里。湿热下注

中医辩证分型治疗贫血

贫血属于中医学“内伤血虚”、“虚劳亡血”、“虚黄”的范畴,其辨证如下: (一)心脾两虚、气血双亏 常见于缺铁性贫血、失血性贫血。主要症状为头晕目眩、语声低微、心悸气短、四肢无力、饮食无味、大便溏薄、面色苍白、下肢水肿、口唇指甲淡白,可有鼻衄、齿龈或皮肤出血,妇女可见月经量少色淡,甚则闭经。治则健脾益气、补血养心。适用的非处方中成药有: 1.人参归脾丸或十全大补丸,请阅本刊2007年第6期《神经衰弱和失眠》一文。 2.胎盘片或紫河车胶囊,有大补气血之功能,用于治疗虚损劳伤、营血不足、精气亏损。临床见:咳血气

不孕症的中医辩证治疗怎么样的

中医辩证治疗不孕症(肾气虚证) 可见不孕,月经不调,经量异常,伴有头晕耳鸣,腰酸腿软,精神疲倦,小便清长等症状。中医认为系因肾气不足,冲任虚衰,不能摄精成孕所致,在治不孕症时应以补肾益气、填精益髓为原则,方选毓麟珠。 中医辩证治疗不孕症(肾阳虚证) 不孕症的中医辩证治疗怎么样的?可见不孕,月经不调或闭经,量少色淡,白带增多,伴有腰痛如折,腹冷肢寒,性欲淡漠,小便频数或失禁,面色晦黯等症状。中医认为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冲任失于温煦,不能摄精成孕所致,在治不孕症时应以温肾助阳、化湿固精为原则,方选温胞饮。

湿疹中医辨证治疗什么?

1、湿热并盛型:法宜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方用龙胆泻肝汤,萆薢渗湿汤加减。热盛加生石膏、白茅根,毒热盛时加大青叶,大便燥结加大黄。亦可服用龙胆泻肝丸、防风通圣丸。 2、脾虚湿盛型:法宜健脾燥湿、养血润肤。方用除湿胃苓汤加减,湿盛渗出多时加萆薢、车前子,有热象舌苔黄、脉滑者去苍术、桂枝,加茵陈、黄柏、滑石。也可服除湿丸。 3、血虚风燥型:法宜养血疏风、除湿润燥。方用消风散或四物消风散加减,湿盛者加车前子、泽泻,痒甚者加蒺藜、苦参。亦可服养血安神丸配秦艽丸合用。 4、针刺疗法:可针刺曲池、足三里、血海、委中等穴

中医怎么辩证治疗阳痿早泄的

1、瘀血阻络型阳痿早泄: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方药蜈蚣达络汤。方中蜈蚣为君药,通瘀达络,走窜之力最强;川芎、丹参、赤芍、水蛙、九香虫、白僵蚕为臣药,助蜈蚣达络之力;柴胡理气、黄芪补气、紫梢花理气壮阳,共为佐药;牛膝引药下行为使药。诸药配伍,共奏理气活血、通瘀达络以治阳痿早泄之效。亦可用血府逐瘀汤加水蛭、地龙、路路通。方中水蛭、地龙、路路通活血入络脉;当归、牛膝、红花、桃仁、赤芍、川芎养血活血化瘀;生地滋阴、柴胡疏肝理气;枳壳、桔梗、甘草宣利肺气,通利血脉。统观全方,共奏益气、和血、通络之功效。 2、肝气郁结型

子宫癌的中医辩证治疗

对子宫癌的治疗,可采用药物和非药物疗法两种,新病、气病,应以行气活血的方法治疗;久病、血病或痰凝,病情轻微,包块尚小,宜用活血化瘀消症的方法治疗,病情较重,且包块较大,正气渐衰,应采用手术切除的办法,去除病邪再行调补。 气滞 主证:小腹胀满,积块不坚,推之可移,或上或下,痛无定处。舌苔薄白而润,脉沉而弦。 治法:行气导滞,活血消症。 方药:香棱丸加减。木香、丁香、三棱、枳壳、莪术、青皮、川楝子、小茴香。可水煎服,也可共为细末,制成水丸内服。 血瘀 主证:胞中积块坚硬,固定不移,疼痛拒按,伴有面色晦暗,肌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