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阳虚怎么治疗
肾阳虚怎么治疗
1、按照中医学的阴阳理论,阴阳具有无限可分性,肾藏先后天之精,精属阴,所以称阴精,气属阳,所以称阳气,合称阴精阳气。肾精属阴精,阴精之中又可再分阴阳,其中又可分为阴精中之阳精和阴精中之阴精。阴精中之阳精亏虚时,有腰膝酸痛、腰脊萎弱、骨酸疲惫、易疲劳等症状表现,阴精中之阴精亏虚时有腰膝酸软、足跟痛、口干舌燥、消渴、失眠多梦等症状表现。阴精中之阳精亏虚时多与肾阳虚关系密切,阴精中之阴精亏虚时多与肾阴虚关系密切。所以肾阳虚时除了有畏寒怕冷等表现外常伴有腰膝酸痛、腰脊萎弱、骨酸疲惫、易疲劳等症状,肾阴虚时除了有阴虚燥热等表现外常伴有腰膝酸软、足跟痛、口干舌燥、消渴等症状。
2、补肾中药中海龙、蛤蚧、鹿茸、淫羊藿、肉苁蓉、阳起石、锁阳、韭菜子、鹿角胶、杜仲、巴戟天、骨碎补、狗脊、仙茅等具有温肾阳、益阳精(阴精中之阳精)的作用,熟地黄、制首乌、枸杞子、龟甲胶、女贞子等具有滋肾阴、益阴精(阴精中之阴精)的作用,因此对于肾精亏虚要补肾精时要分清阴阳,选择合适的中药材进补。
3、一般肾阳虚对人的影响要比肾阴虚大,人体内阳主阴从,阴阳互根。肾阳虚和肾阴虚不是截然分开的,在临床上无论是肾阴虚,还是肾阳虚,如果虚损到一定程度往往阴损及阳、阳损及阴。因此肾阳虚时间长了会有肾阴虚症状,所以在补肾阳的时一定要兼补肾阴,做到阴中求阳;而在补肾阴的时候也不能一味的只用补肾阴的药物。
你知道肾阳虚和肾阴虚吗
肾虚,是经常和男性挂钩的一个词。治疗肾虚,也是很多保健品炒作宣传的噱头,针对肾虚,市面上的各种药物层出不穷。中医认为,补肾要理智,肾虚也要看肾阳虚和肾阴虚,下面来谈一下肾虚的这两种类型的区别。
肾阴虚和肾阳虚的区别
肾阴虚
肾脏阴液不足表现的证候,多由久病伤肾或禀赋不足,房事过度或过服温燥劫阴之品所致。临床表现:腰膝酸痛,眩晕耳鸣,失眠多梦,男子阳强易举、遗精。
妇女经少经闭,或见崩漏,形体消瘦,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咽干颧红,溲黄便干,舌红少精,脉细数。 肾阳虚:是肾脏阳气衰竭表现的证候,多由素体阳虚或年老肾亏或久病伤肾,以及房事过度等因素引起。临床表现:腰膝酸软,畏寒肢冷,头目眩晕,精神萎靡,面色白或黎黑。
舌淡胖苔白,脉沉弱或阳萎,妇女宫寒不孕,或大便久泄不止,完谷不化,五更泄泻,或浮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馅不起,甚则腹部胀痛,心悸咳喘。 肾阴虚和肾阳虚在发病原因和临床表现方面都有相似的地方。两者所不同的是肾阴虚者生内火,火旺。
肾阳虚者生外寒,怕冷。不管肾阴虚、肾阳虚,都是肌体各脏腑阴阳不平衡所致。 总之,肾阴虚指的是肾的本质,是物质上的缺乏。
肾阳虚
肾阳虚指的是肾的功能,是功能上的匮乏。一个物质缺乏的人总有一天会导致功能匮乏。一个功能匮乏的人不可能物质不缺乏。因此阴虚、阳虚不是绝对的。一般讲中青年人容易肾阴虚,中老年人容易肾阳虚。阴虚和阳虚也不是一成不变,阴损积阳,阳损积阴,因此常常在同一个人身上既有阴虚又有阳虚。
如果中医诊断出是肾虚,不妨再多问一句是肾阳虚还肾阴虚,治病要对症下药,方可做到标本兼治。不明就里胡乱吃药补肾,白花钱不说,效果也不好。
慢性肾炎有什么偏方可以治疗
1水肿期:①风水相搏:治法:宣肺利水。 方药:越婢加术汤合五皮饮加减。药用陈皮、茯苓皮、桑白皮、大腹皮、生姜皮、牛膝、车前子、麻黄、石膏、白术。外感风寒者和(或)素体阳虚者,可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合五皮饮,以温阳解表散寒。外感风热者,加连翘、菊花、荆芥以清热解表。此为急则治之法,表证去则应因证治之。2脾虚湿困:治法:健脾利水。 方药:防己黄芪汤合春泽汤加减。汉防己、生黄芪、白术、茯苓、猪苓、泽泻、党参、桂枝、生姜、大枣。方中以黄芪益气固表,防己利水湿;白术、甘草培土胜湿,生姜、大枣调和营卫。通过临床观察,慢性肾炎普通型和肾病综合征属脾虚之证者较为多见,因而应用本方的机会也较多。据临床观察,药后患者不仅症状改善,部分患者还可见尿蛋白逐渐减少。3脾肾阳虚: 治法:温肾健脾,通阳利水。 方药:偏脾阳虚者,用实脾饮。制附片、干姜、茯苓、白术、大腹皮、川朴、广大香、大瓜、甘草、白蔻仁。偏肾阳虚者,用真武汤合五皮饮。制附片、干姜、茯苓、白术、白芍、桑白皮、陈皮、大腹皮、牛膝、车前子。实脾饮与武汤同为温阳利水之剂,二方相较,实脾饮重在温运脾阳,真武汤主要温补肾阳而利水,临床运用时当细为分辨,临床脾肾阳虚往往并存,再者,脾阳虚,肾阳虚,两者相互影响。4脾肾阳虚:治法:温补脾肾。 方药:济生肾气汤。生地、丹皮、茯苓、泽泻、山药、山萸肉、制附片、肉桂、牛膝、车前子。济生肾气汤是温补脾肾的常用方剂。该方具有温补脾肾化气行水之功。用于慢性肾炎证属脾肾阳虚者,每能取得较好疗效。方中以肾气丸补益肾阳,加牛膝、车前子利水渗湿;方中附子不仅温肾阳,而且可助脾阳。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本方具有扩张外周血管。降低血压、抗炎、利水等功效。若脾阳虚明显者,去肉桂加桂枝、党参、生姜以辛甘温脾助肾。5气阴两虚:治法:益气养阴。 方药:参芪地黄汤。人参、黄芪、生地、丹皮、生地、山萸肉、茯苓、泽泻生姜、大枣。参芪地黄汤是治疗慢性肾炎证属气阴两虚的常用方剂。本方即六味地黄汤加人参、黄芪而成。方以人参、黄芪益气健脾,六味地黄汤滋养肾阴,共扶气阴两虚之本。
补肾中药该怎么吃
常用于补肾壮阳的药物很多,如巴戟天、肉苁蓉、锁阳、菟丝子、鹿茸等。是药三分毒,任何药物都不能长期服用,特别是大寒大热的药物。中药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才能达到理想的疗效。
医生要确定患者是否属于肾虚,是肾阴虚还是肾阳虚。治疗时,也不只补肾阴,补肾阳那么简单,高明的医生还讲究“阴中求阳,阳中求阴”,即在补肾阴的基础上补肾阳,或在补阳的基础上补阴。比如,在服用六味地黄丸补肾阴的基础上,还要配合使用补肾阳的药物,这样才能达到好的效果。
长期使用补肾阳的药物容易使人上火,打破人体的阴阳平衡。再有,不能一概地补肾,而且要根据个人体质进行综合调理。补肾的同时,还应根据每个人的体质,同时调理机体中存在的肝郁、血瘀、湿热、气虚等问题,这样才能高屋建瓴,使男性重振雄风。
肾阳虚的治疗
中医在健康方面分为实与虚两个概念,肾如果虚了,就是代表处在一种不平衡的症状之中。而肾虚又被划分为阴虚跟阳虚两种。肾阳虚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就会可能引发其他的疾病。尤其是女性,肾阳虚很可能会导致宫寒不孕,如果不及时治疗的话,就很可能没有办法有一个可爱的宝宝了。所以,很多人都想问,肾阳虚的治疗要怎么进行?
事实上,肾阳虚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及辅助治疗。可用桂附地黄丸、附子理中丸、金匮肾气丸、金鹿丸、右归丸、龟龄集散、苁蓉补肾丸等中成药,也可以用人参、枸杞、肉桂、枸杞、肉苁蓉、熟地黄、巴戟、淫羊藿、山茱萸等的单药。还可以用真武汤、右归丸等的方剂。此外,肾阳虚的人适宜吃一些性质温热、具有补益肾阳、温暖脾阳作用的食物,如籼米、鸡肉、羊肉、猪肚、刀豆、淡莱、韭菜、辣椒、肉桂等。同时也要忌食一些性质寒凉、易伤阳气,或滋腻味厚难以消化的食物,如豆腐、鸭肉、花生、茄子、黑木耳、苦瓜、空心莱、菠菜、冬瓜、龙眼、香蕉、蜂蜜等。
甲减的中医治疗
中医将甲减分为三类,分别是心肾阳虚、洋气衰竭、脾肾阳虚。治疗甲减需对症下药。
1、心肾阳虚
患者表现为:心悸心慌,胸闷憋痛,神倦嗜卧,形寒肢冷,舌淡嫩,苔白水滑,脉沉迟或结代,可见头晕耳鸣耳聋,腰膝酸软,男子阳痿,女子月经不调。
治法 温通心阳,补肾益气。
方药 桂枝甘草汤合金匮肾气丸加减:桂枝12克,炙甘草12克,制附片12克先煎,肉桂4克,熟地25克,山萸肉12克,淮山药25克,茯苓25克,泽泻12克,丹皮12克。胸痛加川芎12克,薤白12克,郁金12克,元胡12克;神倦乏力加炙黄芪35克。
2、阳气衰竭
此型常见于黏液性水肿昏迷的患者,表现为神昏肢厥,皮温下降,声低息微,肌肉弛张无力,舌淡体胖,脉微欲绝。
治法 振奋阳气、救逆固脱。
方药 四逆汤:制附片12克先煎,干姜12克,人参12克,炙甘草12克。
3、脾肾阳虚
患者表现为:神疲乏力,嗜睡倦怠,记忆减退,头晕目眩,耳鸣耳聋,腰膝酸冷,畏寒肢冷,皮肤干燥脱屑,毛发干枯易落,便秘,全身浮肿,舌苔白腻,男子阳痿,女子月经不调,舌淡体胖有齿痕,舌苔白腻,脉沉细或沉迟。
治法 健脾温肾。
方药 四君子汤合右归丸:附子12克先煎,肉桂7克,杜仲16克,山萸肉12克,菟丝子15克,鹿角胶35克,熟地25克,枸杞子12克,当归12克,党参16克,白术12克,茯苓25克,炙甘草7克。
肾阴虚的治疗方法
肾阴虚以肾阴亏虚兼有虚热之象为辨证要点。证候:肾藏精、主骨,骨主髓,腰为肾之府,肾阴不足,出现腰痛酸软无力;头晕耳鸣;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咽干颧红,舌红少津,脉细弱;月经量少,经闭。治则:滋补肾阴。主方: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等。方药:生地、丹皮、泽泻、茯苓、山萸肉、淮山、熟地、知母、黄柏、女贞子、旱莲草等。关于肾阴虚治疗,也要注意阴阳的对立互根问题。通常所说的肾虚,包括肾阴虚和肾阳虚和阴阳两虚等。
肾阴虚属于物质的耗损,肾阳和肾气是功能的。如果消耗的物质(肾阴肾精)较多,如性生活过于频繁,或者是由于劳动(包括脑力、体力)过度,或者生下来身体就弱,其物质基础受损或素体比较缺乏,而容易出现肾阴虚的症状,如腰膝酸软、四肢乏力、头晕耳鸣,脱发,牙齿松动,记忆力减退,早衰,性欲下降,遗精、早泄等等。肾阴虚还容易出现虚热,阴虚阴不制阳则生内热,故容易出现五心烦热,盗汗。一般肾阴虚多发生于中青年人群,因中青年活动量比较大,无论是学习、锻炼,精力上物质耗损比较多。
肾阴虚在性功能方面,表现为性欲不低,但射精快(早泄),伴有遗精现象。而肾阳虚者阳痿的比较多,且有畏寒怕冷,手脚冰凉、小便清长,大便溏薄等症,且多见于中老年人群。肾阴虚、肾阳虚的共同症状有腰酸乏力,四肢酸软等。
肾阴虚和肾阳虚的区别
肾阴虚
肾脏阴液不足表现的证候,多由久病伤肾或禀赋不足,房事过度或过服温燥劫阴之品所致。临床表现:腰膝酸痛,眩晕耳鸣,失眠多梦,男子阳强易举、遗精。
妇女经少经闭,或见崩漏,形体消瘦,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咽干颧红,溲黄便干,舌红少精,脉细数。 肾阳虚:是肾脏阳气衰竭表现的证候,多由素体阳虚或年老肾亏或久病伤肾,以及房事过度等因素引起。临床表现:腰膝酸软,畏寒肢冷,头目眩晕,精神萎靡,面色白或黎黑。
舌淡胖苔白,脉沉弱或阳萎,妇女宫寒不孕,或大便久泄不止,完谷不化,五更泄泻,或浮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馅不起,甚则腹部胀痛,心悸咳喘。 肾阴虚和肾阳虚在发病原因和临床表现方面都有相似的地方。两者所不同的是肾阴虚者生内火,火旺。
肾阳虚者生外寒,怕冷。不管肾阴虚、肾阳虚,都是肌体各脏腑阴阳不平衡所致。 总之,肾阴虚指的是肾的本质,是物质上的缺乏。
肾阳虚
肾阳虚指的是肾的功能,是功能上的匮乏。一个物质缺乏的人总有一天会导致功能匮乏。一个功能匮乏的人不可能物质不缺乏。因此阴虚、阳虚不是绝对的。一般讲中青年人容易肾阴虚,中老年人容易肾阳虚。阴虚和阳虚也不是一成不变,阴损积阳,阳损积阴,因此常常在同一个人身上既有阴虚又有阳虚。
如果中医诊断出是肾虚,不妨再多问一句是肾阳虚还肾阴虚,治病要对症下药,方可做到标本兼治。不明就里胡乱吃药补肾,白花钱不说,效果也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