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体温低于36度的治疗方法
婴儿体温低于36度的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
1.复温
逐渐复温,体温愈低,复温愈应谨慎。复温过快可造成休克、抽搐或呼吸暂停。慢复温适用于轻度低体温儿,即置患儿于一温暖的室内,并以温毛毯或小被包裹。并可望于12~24h内恢复到正常体温。
重度低体温者,慢复温常无效。目前多主张外加温,进行主动复温,以减少低温对机体的损害。
(1)温毛毯包裹。
(2)电热毛毯 设伺服控制或手控在38~40℃。
(3)温水浴 浸于40℃温水,10~15min,1~2次/d。
(4)培养箱或辐射加热。
2.预防和控制感染
感染可能是低温的诱因,也可能是一种并发症。应积极查找感染的证据,给予抗生素治疗或预防感染。
3.喂养与液体疗法
在复温过程中应补充热量,限制液体入量,纠正酸中毒和微循环障碍,监测血糖等。能量的供应于复温开始时即应给予,但因为低体温及循环紊乱,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功能受到抑制,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胃食管反流、气管内吸入及呼吸紊乱可能发生。低温时不能经胃肠道喂养时,可给与肠外营养进行补充。
4.心血管系统的支持
低体温时新生儿心肌受损,心功能不全,血浆容量增加。复温时限制液量,使用利尿药,以增加尿量,减低高容量血症,甚至使用用正性肌力药物。
5.肺出血的治疗
大量肺出血发生,药物治疗难以收效,可试用人工呼吸机治疗。
6.原发病治疗
如低体温只是新生儿某些疾病的一个表现,则应在合理的环境温度和充分保温条件下,积极寻找病因,治疗原发病。
以上内容为我们介绍了婴儿体温低于36度如何治疗的情况,当我们的婴儿体温低于36度的情况,我们就可以更快更好的对我们的孩子进行治疗,可以更快的使孩子恢复健康,也可以使我们的家长们免去不必要的担忧,希望以上内容对大家有所帮助。
冬季出生的宝宝要准备什么 新生儿护理要点
1、清理口腔
胎儿娩出时应迅速清除口咽部的粘液和羊水,以免误吸,引起吸入性肺炎,但不要擦洗口腔,因新生儿口腔粘膜薄嫩,易受损伤。如果出现“鹅口疮”─—口腔粘膜出现点片状的白膜,可轻轻涂擦制霉菌素药水。
2、保温
新生儿出生后应立即将其全身轻轻擦干,用洁净温暖的棉毯包裹。室温不能低于23℃。新生儿体温应保持在36~37℃。生后第一天每4小时测一次体温,体温稳定在36.5℃左右时,可改为每6~12小时测一次。若体温低于36℃或高于38℃时,应查找原因,进行处理。
3、滴眼
初生后即用0.5%新霉素或0.25%氯霉素滴眼,以防新生儿眼炎。眼睛分泌物多时,可用生理盐水或2%硼酸棉球拭净后再滴眼药。
4、体位
除妈妈抱起喂奶外,新生儿整日卧床休息。应保证有足够睡眠时间,每日在20小时以上。最好采取侧卧位,尤其喂奶后应向右侧卧,平时采取左侧卧。经常变换体位,可防止睡偏头。仰卧不安全,此种体位,如漾奶时,可引起窒息。可不必枕枕头,如枕时枕头的高度应大致同肩宽,更不能用硬枕头来矫正头形。
哪些方法可以治疗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复温是治疗关键,如低体温持续时间过长,病情易于恶化。家庭复温可采用热水袋、热炕、电热毯包裹或抱在怀中取暖,但要防止烫伤及闷捂窒息。有条件住院者可应用暖箱或远红外线、开放式暖台等方式复温。体温高于30度时,放入预热至30度的暖箱内,根据婴儿体温恢复情况,将箱温调至30-3代,使患儿于6-12小时逐渐恢复正常体温;体温低于30时,先以高于患儿体温l-2度的暖箱温度开始复温,每小时提高1度,于12-24小时内恢复正常体温。对症治疗积极去除病因,提供充分的热能,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用血管活性药物改善微循环纠正休克,防治出凝血障碍引起的多脏器出血,还可以配合采用活血化游的中药浴治疗。
刚出生的婴儿体温标准多少才算是正常
你知道刚出生的婴儿体温标准多少才算是正常?对于成人来说一般正常的体温是在36度左右,然而对于婴幼儿宝宝来说,和成人的体温会有点出入。那么如果是新生儿体温应该是多少才算是正常的呢?很多妈妈因为宝宝的体温不稳定而担心,一般情况下,婴儿的体温虽然有变化,但是都有一个正常的范围。超过正常的波动范围就不正常了,要及时就医。
很多妈妈因为宝宝的体温不稳定而担心,有的妈妈向医生求助说我的孩子体温37度多,是不是发烧啊。其实新生宝宝的体温有变化是正常的,因为新生婴儿的皮下脂肪少,再加上中枢系统不完善,对体温的调节能力不强,就会出现体温上升快,下降快的现象,包裹太厚的婴儿甚至会出现体温四十度的情况,而保暖差的则会出现低于正常体温的现象。
小孩体温低于36度是正常的吗
往往人们忽视了非常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人体的温度在一天中并不是恒定不变的。一般情况下,早晨刚起床时人体的温度比较低,这时候如果进行提问的测量,就会比正常体温低一些。我们都知道,人体的体温控制在36度到37度之间都是属于正常体温的范围内的。所以说想要回答体人体的体温低于36度正常吗这个问题,还要根据测量体温的时间段来决定。如果是在体温保持平稳的状态下测量的,如果还伴有一些其他的症状,比如头部昏昏沉沉,身体乏力的现象,就需要到医院进行检查,看是否是得病了。
针对体温低于36度正常吗这个问题我们还要看被测量温度的人年龄是多少,一般来讲,婴儿和儿童以及孕妇的正常体温要比正常成年人的体温高一些,会达到37度以上。孩子在睡觉的过程中体温会比平时低一些。体温只是一项反映身体健康状况的参考,要判断体温低于36度正常吗这个问题,还要结合身体是否出现的其他症状来决定。一旦发现体温异常,出现过高或者过低的现象,要及时就医。
小时候的身体状况直接影响长大后身体健康与否,所以当小孩体温低于36度时,父母要给孩子多喝水或者喝热的红糖水补充水分,同时要加强保暖,如果时间持续太长体温久久不能恢复正常,应及时送去医院进行就医,根据医生给出的建议进行合理有效的治疗。
婴儿体温多少度算发烧
1、量体温一般常用3个部位,即口腔、腋窝及肛门。正常体温在肛门处为36.5℃~37.5℃之间;在口腔处为36.2℃~37.3℃之间;在腋窝处为35.9℃~37.2℃之间。通过测量后,凡超过正常范围0.5℃以上时,称为发热。不超过38℃称为低热,超过39℃者为高热。
2、婴儿因体温调节中枢功能不稳定,新陈代谢较旺盛,体温较成年人稍高。一天中的体温也有波动,安静时体温较低,活动时体温较高,清晨2~6时体温最低,下午2~8时体温最高,波动幅度约为0.6℃左右。
3、体温“低”,其实也是正常,但前提是稳定,也就是说只要能稳定在这个范围就没有什么问题,婴儿体温受机体内外各种因素影响时时会自我调节的,但你一定要注意孩子的保暖,以免孩子感冒发烧。
4、当孩子体温低于38.5℃时,可以不用退热药,最好是多喝开水,同时密切注意病情变化,或者应用物理降温方法;若是体温超过38.5℃时,可以服用退热药,目前常用的退热药有扑热息痛、小儿泰诺林、美林等,但是最好在儿科医生指导下使用。
中医更多从阳气的角度来阐述体温
36℃是健康警戒线
一天中,体温最低的凌晨时段,往往也是死亡高峰期,哮喘、失眠、抑郁症患者的早醒,也容易发生在这个时段。下午体温较高,也是身心状况最佳的时候,以下几种体温奥秘与健康尤其密切。
36℃~37℃:免疫力最强
正常的体温意味着基础代谢率正常,血液中充满新鲜氧气和养分,能提升白细胞的功能,有助于抵抗病毒、细菌的入侵,增强免疫力。有资料显示,体温下降1℃,基础代谢下降12%左右,免疫力会下降30%左右。
低于36℃:身体出现危险信号
体温低于36℃时,身体就会颤抖以产生热能,且伴随黑眼圈,鼻头、面色、手掌发红,嘴唇发紫等症状。现代女性中,由于压力增加、不爱锻炼、睡眠饮食不规律等因素,畏寒症患者增多。体温下降造成血液循环不良,白细胞不能正常工作,免疫力降低,哮喘、肺炎、风湿病等疾病自然会找上门来。
体温低于35度有危险吗
体温低于35度是不健康的体温,可以视具体情况。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体温在35℃-36℃度属于体温偏低,低于35℃属于体温不升,37℃-37.2℃属于体温偏高,37.3℃-38℃属于低热,38.1℃-39℃属于中度热,39.1℃-41℃属于高热,超过41℃属于超高热。
婴儿正常体温是多少
婴儿体温腋温范围为36.0℃—37.4℃;口温范围为36.7℃—37.7℃;肛温范围为36.9℃—37.9℃。
体温超过正常范围0.5℃,即认定为发热。以腋温为例,超过37.5℃就应该认为孩子发烧了,按体温状况,发热分为:低热:37.5~38℃;中等度热:38.1~39℃:高热:39.1~41℃;超高热:41℃以上。体温低于35℃称体温过低,常见于休克、早产儿、重度营养不良、甲状腺功能低下等,应立即就医。
宝宝游泳水温多少合适
初生的婴儿抵抗力弱,游泳水温不能太低,这样的话宝宝会感觉冷,容易感冒。最好比体温高1-2度,也不要温度太高,婴儿皮肤娇嫩,水温太高也会烫伤皮肤。
3-6个月的宝宝活动能力增强了,在水里面会手舞足蹈的,本身能产生一些热量,如果水温太高,宝宝会感觉热不舒服,所以,泳池的水温可以比体温低几度,这样宝宝玩耍的会更开心。
宝宝6个月大的时候,活动能力更强了,而且抵抗力也增强了,水温稍微低于体温几度也不会感冒,特别是夏季气候闷热的时候游泳,水温低一点宝宝会感觉很凉爽。
新生儿的护理要点 保温
新生儿出生后应立即将其全身轻轻擦干,用洁净温暖的棉毯包裹。室温不能低于23℃。新生儿体温应保持在36-37℃。生后第一天每4小时测一次体温,体温稳定在36.5℃左右时,可改为每6-12小时测一次。若体温低于36℃或高于38℃时,应查找原因,进行处理。
体温偏低是阳气不足
中医更多从阳气的角度来阐述体温
阳气是人体抵御外邪的能力,阳气足则人体各项功能状态饱满,阳气虚则功能状态低下。阳气不足的人体温会偏低一点,一般在35.5~36℃之间。阳气与大自然息息相关,也就是常说的天人相应,比如冬天就要讲究潜藏阳气,否则来年容易生病。
36℃是健康警戒线
一天中,体温最低的凌晨时段,往往也是死亡高峰期,哮喘、失眠、抑郁症患者的早醒,也容易发生在这个时段。下午体温较高,也是身心状况最佳的时候,以下几种体温奥秘与健康尤其密切。
36℃~37℃:免疫力最强
正常的体温意味着基础代谢率正常,血液中充满新鲜氧气和养分,能提升白细胞的功能,有助于抵抗病毒、细菌的入侵,增强免疫力。有资料显示,体温下降1℃,基础代谢下降12%左右,免疫力会下降30%左右。
低于36℃:身体出现危险信号
体温低于36℃时,身体就会颤抖以产生热能,且伴随黑眼圈,鼻头、面色、手掌发红,嘴唇发紫等症状。现代女性中,由于压力增加、不爱锻炼、睡眠饮食不规律等因素,畏寒症患者增多。体温下降造成血液循环不良,白细胞不能正常工作,免疫力降低,哮喘、肺炎、风湿病等疾病自然会找上门来。
低于35℃:对老人最致命
体温降到35℃时,被称为低体温症,患者自觉畏寒怕冷、皮肤湿冷、四肢冰凉、不愿起床,走路困难,老年人和营养不良者最易出现,秋冬季发生低体温的老人约占10%。当老年人的体温低于35℃超过24小时,容易出现心跳骤停。体温降低至32℃时,寒战消失并出现昏睡;降至28℃时会出现室颤,最终可致心脏停搏;降至25℃时,患者呈昏迷,反射消失,瞳孔大小不等,对光反应微弱;降至20℃时,心脏将停止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