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体质分类
中医体质分类
阳在中医里面主要是指人体温暧、体格、运动方面的功能。阳虚即人体脏腑功能活力不足,温煦功能减退,出现的恶寒喜暖证状。因此这种人平时畏寒喜热或体温偏低,耐夏不耐冬,喜食温热食物。
对外界的寒湿邪气反应也很敏感,冬天容易生冻疮。当受到病邪侵袭后多也化为寒症,病程中也不容易发热或热势低,等阴盛阳虚的证状表现,因此,补阳的食物或药物都有御寒的作用,尤其入冬后食用这类药物或食物对畏寒的阳虚体质者能提高其抵抗能力。
阳虚主要艾灸中脘,神阙,关元,大椎,足三里,三阴交等穴。
这类人形多瘦小,面色多偏红或有颧红,常有灼热感,手足心热,口咽干燥,多喜饮冷,唇红微干,冬寒易过,夏热难受,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弦或数。本体质建议艾灸关元和神阙的穴位。
关元穴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凡元气亏损均可使用。临床上多用于泌尿、生殖系统疾患。神阙穴,即肚脐,又名脐中,是人体任脉上的要穴。它位于命门穴平行对应的肚脐中。
凡强壮的,声高气粗的,好动的人,属于阳盛体质。此类人平素喜凉怕热,神旺气粗,口渴喜冷饮,尿黄便结,病则易发高热,脉洪数有力,舌红苔薄黄。本体质之人不易患病,一经患病,多为急性病、暴发病。
故饮食方面多用滋阴、清淡之品;运动量也要大一些,让体内积蓄的阳气尽快散发出去,条件许可,每天进行凉泉、温泉水浴,须常清其过盛之热,适当补其耗伤之阴。经常艾灸胸部,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预防冠心病、肺气肿并能治疗胸闷、心慌、气急、肋痛等症。
此类人形体消瘦或偏胖,面色萎黄或苍暗,平素性情急躁易怒,容易激动,或忧郁寡欢,胸闷不舒,时欲太息。病则胸胁胀痛或窜痛;或乳房小腹胀痛,月经不调,痛经;或咽中梗阻,如有异物;或气上冲逆,头痛眩晕;或腹痛肠鸣,大便泄利不爽,舌淡红苔白,脉弦。这类人相当于现代所称的抑郁型或抑郁质。
中医认为,气郁多由忧郁烦闷、心情不舒畅所致。因此,要调理气郁体质就要从气机入手,使气机通畅。
太冲:位于大脚趾和二脚趾后方的凹陷处,是肝经的穴位,能够疏肝理气,缓解气郁症状。主要治疗生气引起的头晕、胁痛、腹胀、口干。操作方法:每天温灸10~15分钟。
膻中:在胸部正中的中线上,两乳头连线的中点。膻中穴是八会穴之中的气会,是宗气聚会之处,能理气活血通络,宽胸理气,对调畅气机效果显著。治疗胸闷、胸部疼痛、腹部疼痛、心悸、呼吸困难等。操作:温灸10-15分钟;
期门:期门名意指天之中部的水湿之气由此输入肝经。此穴位于当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有疏肝解郁、理气活血的作用,能够治疗因为情绪不佳引起的胸胁刺痛、憋闷等。操作:温灸15-20分钟。这三个穴位配合使用,能起到很好的疏肝理气、调畅气机的作用。长期坚持,对改善气郁体质的各宗症状都有效果。
平素身体肥胖,或嗜食肥甘,嗜睡恶动,口中粘腻。食量较大,多汗,既畏热,又怕冷,适应能力差。
病则胸脘痞闷,咳喘痰多;或恶心呕吐,大便溏泄;或四肢浮肿,接之凹陷,小便不利或浑浊;或身头重困,关节疼痛重着,肌肤麻木不仁;或妇女白带过多,苔多腻,常见灰黑,或舌面罩一层粘液,脉濡或滑。
此类人宜多参加体育运动,让疏松的皮肉变致密结实一些。痰湿体质的人可以适当的将拔罐和艾灸结合起来运用,可以到达很好的祛除痰湿的效果,也能达到减肥塑形的效果。
平时自己可以先用刮痧的方法疏通: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阴脾经和足太阳膀胱经。然后刺激穴位,艾灸和刮痧交替刺激:脾俞,胃俞,肾俞,足三里,丰隆,天枢,水道,阴陵泉,三阴交,曲池,合谷等穴位。
平素面色晦滞,口唇色暗,肌肤甲错,常有出血倾向,皮肤局部有瘀斑,或身体某部刺痛,固定不移,或有包块,推之不动,舌质有瘀斑或瘀点,脉细涩,或结代。
此类体质,重在气血畅通,为此,要常常加强体育锻炼,饮食上多吃二些活血养血的食品;治疗上应活血法瘀,并配以补气行气。经络调养穴:神阙、膈俞、肝俞、委中。
其实以上体质都可以艾灸,阳虚的人更适合艾灸。做艾灸,除了腹部穴位,多灸一下足三里和三阴交,灸之前之后多喝水,以防上火。一旦上火了,减少艾灸的时间就可以。慢慢来,开始上火、有排斥反应都不怕。
中医体质的类别
一、平和体质:机能协调,七情适度
平和体质是一种身体和谐、自稳能力强的体质。拥有这种体质的人,身体不一定结实强壮,甚至可能还有些气血不足、血压偏低,脉搏也不是很有力,但是脏腑、气血很和谐,七情适度。这种体质的人,多数生在长寿家族,比如五世同堂的大家族,而平常的人家四世同堂就不容易了。平和体质通常表现为情绪稳定,生活规律,体重波动小等;得病少,对于环境和气候的变化适应能力比较强;生病以后,对治疗的反应敏感,好治,自我康复能力强。
二、阳虚体质:火力不足,畏寒怕冷
阳虚体质的人,一年四季手都冷,夏天大家都喜欢吹空调,他不敢,一吹空调就手脚冰凉,还要加一件毛衣。但是如果冬天只有手冷,那不算真正的阳虚,“手冷过肘,足冷过膝”,才是货真价实的阳虚。比如说同样是感冒,别人感冒时是喉咙疼,流黄鼻涕,吐黄痰,扁桃腺发炎化脓;阳虚体质的人感冒,就会流清水鼻涕,打喷嚏,喉咙发痒,吐痰吐的是清稀白痰,反映出寒象。阳虚体质的人,给人的整体感觉就是火力劲不够。
三、气虚体质:气力不足,容易过敏
“气”令我们提劲,与生存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出入有序,营养精微向上向外布散,糟粕废物向下向外排泄。这股气,由空气、谷气、元气组成。空气由肺吸入,谷气从脾产生,元气自肾提供。因此,气虚体质是由于肺、脾、肾三脏功能相对不足,尤其是肺、脾不足造成的。比如一进空调室就打喷嚏,春天春暖花开也打喷嚏。有的气虚的人对温度非常敏感,冬天很冷,晚上睡觉时,刚开始被窝是冷的,就在他钻进去暖被窝的那几分钟,身上会起风团,被窝暖热了风团就消下去了;早上起来穿棉衣,棉衣是凉的,一穿到身上又起风团,等到活动活动,棉衣热了,风团又落了。
中医体质
中医体质
四、痰湿体质:下肢沉重,容易发胖
痰湿体质是水太多了或者生命的河流不那么畅通,导致不是这里堵塞就是那里泛滥。为什么会这样呢?主要和脾脏功能相对不足有关。人体中70%左右是水分,在婴幼儿或者年轻女性身上这个比例可能会更高些。所以中医说“百病皆由痰作祟”。腰痛、脂肪瘤、眩晕、颈椎病、高血压、糖尿病、单纯性肥胖、带下症、不孕症、月经不调等疾病有一部分就属于中医的痰湿作祟,所以中医还有一句话:“顽痰生怪病。”
五、湿热体质:又湿又热,排泄不畅
大家都知道“桑拿天”空气又湿又热,使人感觉非常不舒服,湿热体质体内就像桑拿天,内环境不清洁,又湿又热,湿热氤氲,排泄不畅。内外皆显得“浊”。在湿热的环境中,东西非常容易腐败,产生很难闻的味道。对应到人体,湿热体质会表现为口臭、汗臭味大,汗液发黄,皮肤油腻,容易感染化脓,小便黄、味道大,大便很臭,下体外阴异味较大,白带色黄,口苦,烦躁易怒,等等。湿热体质通常是由于各种先后天因素导致的肝胆、脾胃功能相对不畅通,肝胆郁结化热,脾胃积滞化湿,湿热熏蒸而形成的。
六、阴虚体质:烦热躁动,口干口苦
一阴一阳谓之道,人体也是由阴阳组成,阳气就是各种功能活动,阴就是有形的物质,包括阴液、津液。在人体,阴阳水火是相互依存、制约的。健康状态下,阴阳平衡互涵,应该既感觉不到阴盛也感觉不到阳盛,否则不是寒证就是热证。很多阴虚内热的人经常烦恼、躁动,生命体验不好,我们就要想办法让他们静下来。
七、瘀血体质:面色晦暗,易生肿瘤
瘀血体质就是血脉相对不那么畅通,有点缓慢瘀滞,但是又达不到疾病的程度。“痛则不通,通则不痛”,因此瘀血体质很容易产生各种以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而且疼痛较为持久、位置固定,是刺痛、憋痛,比如偏头痛、痛经、胃痛、胸痹、痹证等,而且疼痛聚集、瘀滞时间久了还会生肿瘤包块,比如全身各种良性及恶性肿瘤。如果一个人体内的血液循环不好,还会带来很多外形的变化,比如说面色口唇比较晦暗,容易生色斑、留疤印、生黑眼圈等。瘀血体质一旦得病,不及时正确治疗很容易转化成难治的慢性病,中医有句话叫“久病入络”,基于瘀血体质的各种慢性病尤其如此。所谓“入络”,就是病位很深,药力不太容易达到。
八、气郁体质:气机不顺,情绪郁闷
怎么理解“气郁”呢?大家试着体会一下,在“理不通,气不顺”、“这口气实在咽不下去”、“好憋屈啊”、“真郁闷”、“堵心”、“添堵”等状态下,身心是什么感觉。“气”是力量、是动力,要够力,同时气在发挥作用时还一定要畅通无阻,无挂碍、无阻滞。在人体,气的基本运行形式是升降出入,就是清气上升,浊气下降,阳气发散,阴精收藏。这个过程一定要顺,人才能周身通泰。
正常人群里边,一般分这八种体质。就个人体质来说,不大可能是单纯的阳虚体质、瘀血体质或痰湿体质等,更为常见的是各种体质间夹、混合,比如瘀血兼痰湿和气虚、阳虚兼湿热、阴虚兼湿热和瘀血等。小孩子的体质可能会简单些,所以古代医家说“小儿脏气清灵”。但是,随着环境、年龄等后天因素的变化。
中医体质养生知识
1.血虚:补血重点是调脾
血虚的原因:除了先天不足外,长期的劳累、压力过大、营养不足都可能造成血虚。外伤、手术以及月经量过多和女性生产等也会造成失血过多,出现血虚。
血虚的症状:脸色发白、没有血色、夏天怕热、冬天怕冷、心悸、头晕、失眠。
血虚的食疗法:
当归黄芪茶
原料:黄芪和当归的份量是5:1的比例,如黄芪30克、当归6克。
做法:将黄芪和当归三煎三煮,然后将三次煮好的水倒在一起喝。
用法:血虚的人每天可将煮好的当归黄芪茶当水喝,气血虚弱、久病初愈,老年人都可以喝;阴虚火旺,体质瘦弱的人尽量少喝当归黄芪茶,身体有大病的时候,不要喝当归黄芪茶,感冒期间不要吃黄芪。
补血甜汤
原料:水发黑木耳50克,花生50克,红枣15枚,山药100克,冰糖适量。
做法:把原料洗净放入沙锅,加适量的水,炖煮2小时左右即可。
用法:每天喝一大碗,坚持1周就能有明显的效果。
体质分类
正常体质
即身体强壮且无寒热之偏的体质。形体肥瘦匀称,健壮,头发盛长而黑,面色红润,肤色红黄隐隐,明润含蓄,目光有神,精采内含,鼻色明润,嗅觉通利,口和,唇红润,胃纳佳,四肢轻劲有力,能耐受寒热,二便正常,脉象从容和缓,节律均匀,舌质淡红、润泽,苔薄白。此类型体质阴阳无明显偏颇。
虚性体质
系指脏腑亏虚,气血不足,阴阳偏衰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常见有以下四类。①气虚体质:指素体气弱少力之质。此型胖和瘦人均有,但瘦人为多。毛发不华,面色偏黄或白光白,肤色黄,目光少神,鼻部色淡黄,口淡,唇色少华,肢体疲乏无力,不耐寒热,纳呆,大便正常或便秘,小便正常或偏多,脉象虚缓,舌淡红,边有齿印。② 血虚体质:此指血虚之体常见的素质特征。主要可见面色萎黄或苍白,唇舌色淡,毛发枯燥,肌肤不泽,精神不振,疲乏少力,动则短气,大便常秘,脉象细弱等象。③阴虚体质:指阴液亏虚,失于滋润、阴虚阳亢的体质。体形瘦长,面色多偏红或颧红,肤色苍赤,巩膜红丝较多或见暗浊,两眼干涩,视物昏花,眵多,鼻中微干,或有鼻血,口燥咽干,多喜饮冷,唇红微干,手足心热,大便偏干或秘结,小便短赤,脉细弦或数,舌红少苔或无苔。④ 阳虚体质:系指素体阳气亏虚,阴寒内盛的体质状态。多见形体肥胖,面色少华、白光白,毛发易脱落,肤色柔白,两目胞色晦暗,鼻头冷或色微青,口唇色淡红,形寒肢冷,倦怠,背部或脘部怕冷,多喜偏热食物,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质淡胖,边有齿印,苔白。
实性体质
邪气有余为实,故实性体质主要是指体内阴阳偏盛,痰、瘀等邪气内结所形成的素质特征,常见以下五种体质类型。① 阴寒体质:系指素体阴气偏盛之质。见形体壮实,肌肉紧缩,皮肤紫黑,四体常冷,多静少动,喜热恶寒,舌质淡,脉紧实。② 阳热体质:系指素体阳气偏盛之质。见体格较强健,面色潮红或红黑,有油光,目睛充血多目眵,口唇暗红或紫红,舌质红或暗红、质坚,舌苔薄黄或黄腻,脉紧实有力。
中医体质养生 体质类型:血瘀体质
血瘀体质的人,面色偏暗,嘴唇颜色偏暗,舌下的静脉瘀紫。皮肤比较粗糙,有时在不知不觉中会出现皮肤淤青。眼睛里的红血丝很多,刷牙是牙龈容易出血。容易烦躁、健忘、性情急躁;
养生要点:行气活血 防肿瘤、中风、胸痹等疾病;
对策:食宜行气活血的食物,多食山楂、醋、玫瑰花、金橘等具有活血、散结、行气、疏肝解郁作用的食物,少食肥肉等滋腻之品。起居不要过于安逸,以免气机郁滞而致血行不畅,保持足够的睡眠,可早睡早起多锻炼。
栀子花可以泡茶喝吗 吃栀子花的注意事项
栀子花苦寒,脾虚泄泻,肾阳不足者慎食,久病体虚人群不宜食用栀子花;
中医体质中特禀体质、阳虚体质、阴虚体质、淤血体质人群不宜食用。
阳虚体质分类介绍
阳虚体质分类:
心阳虚
心阳虚是指心阳不足,心阳气的温煦功能失调的现象。心阳不足,则心脏失去濡养,易出现精神疲乏、心悸心慌、心胸憋闷、气短、心口发凉或者心痛等症,并且失眠多梦。心脉运血无力、血行不畅,所以面部呈白、唇舌呈青紫、手脚冰冷。
脾阳虚
脾阳虚又称脾虚寒,是指脾阳虚衰,阴寒内生,阳气失于温运的现象。脾阳虚衰,则运化功能失调,易出现食少不消化、恶心呃逆、嗳气泛酸、腹胀腹痛、肢体水肿、大便稀溏的现象。又因阳虚阴盛,体内寒气凝滞,所以喜欢吃热的食物。
肾阳虚
肾阳虚是指由于肾气虚衰,肾阳气的温煦、气化作用得不到正常发挥的现象。主要表现为:腰膝酸软冷痛、畏寒肢冷,尤其以下肢为重;精神委靡不振,面部呈白或发黑、发暗;小便较多,并且经常泄泻。
以上是对阳虚体质分类做出的分析,专家指出按照阳虚体质分类,才会结合自身的特点找到适合的养生办法,这样才是最好的,也才会实现正确的养生方法。
中医体质养生痰湿体质如何调理
1. 情志调摄
宜多参加社会活动,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
宜欣赏激进、振奋的音乐,如二胡《赛马》等。
2. 饮食调养
宜选用健脾助运、祛湿化痰的食物,如冬瓜、白萝卜、薏苡仁、赤小豆、荷叶、山楂、生姜、荠菜、紫菜、海带、鲫鱼、鲤鱼、鲈鱼、文蛤等。少食肥、甜、油、黏(腻)的食物。
参考食疗方:(1)荷叶粥:干荷、大米,具有祛湿降浊的功效,适合痰湿体质者食用。(2)冬瓜海带薏米排骨汤:冬瓜、海带、薏米、猪排骨(少量)、生姜,具有健脾祛湿、化痰消浊的功效,适合痰湿体质腹部肥满的老年人食用。
3. 起居调摄
居住环境宜干燥,不宜潮湿,穿衣面料以棉、麻、丝等透气散湿的天然纤维为佳,尽量保持宽松,有利于汗液蒸发,祛除体内湿气。
晚上睡觉枕头不宜过高,防止打鼾加重;早睡早起,不要过于安逸,勿贪恋沙发和床榻。
4. 运动保健
坚持长期运动锻炼,强度应根据自身的状况循序渐进。不宜在阴雨季节、天气湿冷的气候条件下运动。
可选择快走、武术以及打羽毛球等,使松弛的肌肉逐渐变得结实、致密。如果体重过重、膝盖受损,可选择游泳。
5.穴位保健
(1)选穴:丰隆、足三里。
(2)定位:足三里(位置见气虚质)。丰隆位于小腿前外侧,当外踝尖上8寸,条口外,距胫骨前缘二横指处。
(3)操作:采用指揉法(见平和质)。
阴虚体质分类
胃阴虚
胃阴虚是指由于胃阴不足,胃失濡润、和降功能所表现的症状。主要表现有:舌红中心干,少苔或舌光、红绛,脉细数。胃阴虚亏,津液化源不足,则易口渴、咽喉干燥,容易积食、不消化,虽饿不欲食,食后胸膈不适。胃津液缺乏,则和降功能失调,会出现吞咽不利、干呕呃逆、大小便不利等症状。
肝阴虚
肝阴虚又称肝阴不足,是指由于肝阴液亏损、阴不制阳引起的虚热内扰现象。主要症状有:舌干红,脉弦细数。肝阴不足,虚阳上亢,易出现头晕眼花、两目干涩、视物模糊、眼睛凹陷、黑眼圈、面部易生斑、皮肤干燥、头皮瘙痒有皮屑、胁肋隐隐灼痛、情志不舒、火气盛、易肢麻手颤、手足有轻微的抽动等症状。虚热内生就会出现津液干少、潮热盗汗的现象。
肾阴虚
肾阴虚是指由于肾阴亏损、滋养功能失调引起的虚热内生的现象。主要症状有:舌红少津少苔,脉弱无力或细弱快速。肾阴不足,脑髓空虚,骨髓失养,所以出现头目眩晕、耳鸣耳聋、牙齿松动、头发早白、脱发、腰膝酸软、记忆力减退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