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k缺乏的治疗方法
维生素k缺乏的治疗方法
治疗
1、治疗相关基础疾病。
2、饮食治疗,多食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如新鲜蔬菜等绿色食品。
3、补充维生素k;出血较轻者,维生素k4口服,持续半个月以上,出血严重或有胆道疾病者应用维生素k1静脉滴注。
4、凝血因子补充,如出血严重,维生素k难以快速止血。可用冷沉淀物静脉滴注,亦可输注新鲜血浆、新鲜冰冻血浆。
饮食保健
维生素K缺乏病可以进食动物肝脏等食物,有缺乏维生素K出血等疾病可以考虑肌肉注射维生素K1等药物治疗, 注意休息,多吃水果和蔬菜。
预防护理
治疗引起维生素K缺乏的病因。肝病、阻塞性黄疸、长期腹泻、脂肪吸收不良患者每周注射维生素K,为预防婴儿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现多主张新生儿出生后口服维生素K 1~2mg,以后每周或10天口服1次,至3个月龄。
维生素k缺乏症的病因
1、摄入不足:如长期进食过少或不能进食、长期低脂饮食、胆道疾病、肠瘘、广泛小肠切除、慢性腹泻等所致的吸收不良综合征、长期使用抗生素,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内源性合成减少。
2、肝脏疾病:重症肝炎、失代偿性肝硬化及晚期肝癌等,由于肝脏功能受损引起维生素k摄取、吸收、代谢及利用障碍,肝脏不能合成正常量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
3、口服维生素k拮抗剂:如香豆素类等。
4、新生儿出血症:出生后2~7日的新生儿,可因体内维生素k储存消耗,摄入不足及内生不能等,导致维生素k缺乏引起出血。
椰丝的介绍
【性质】热
【五味】甘
【热量】667.00大卡(2788千焦)/100克
【功效】其他功效
【椰丝是什么】 椰丝是椰子的果肉加工成的,即黄色硬壳内除椰汁外白色的果肉部分,是天然食品。由于椰肉芳香滑脆,柔若奶油,可以直接食用,故椰丝也可以直接食用。
【适宜疾病】 维生素B6缺乏病 维生素B2缺乏病 维生素K缺乏病 维生素E缺乏病 维生素A缺乏病
【适宜症状】 维生素E缺乏 维生素K缺乏 维生素B族缺乏 维生素C缺乏 维生素缺乏
新生儿怎么补维生素K
维生素K的缺乏会导致抽搐、腹泻、脑水肿等疾病,严重的话会导致精神系统的后遗症。维生素K缺乏导致的疾病也是婴儿死亡的一大原因。很多父母都不知道,单纯的母乳喂养会导致孩子的维生素K缺失。而防止这一现象的发生,就要在母体怀孕中期开始补充。
新生儿出血不止
原是患“维生素K缺乏症”
小材(化名)出生不到一个月时突然高烧久久不退,到诊所注射退烧针后针眼出血难以止住,随后送入院治疗。在此期间,小材每天不停抽搐,CT检查发现其颅内出血,继而发生脑水肿,在实施引流术后才侥幸保住小材的性命。医生最后确诊其患有“维生素K缺乏症”。
维生素K缺乏症是一种获得性、复合性出血性疾病,由维生素K缺乏引起,以有出血倾向、凝血因子缺乏或减少为特征。
专家介绍,维生素K是参与人体血液凝固的一种重要物质,一旦缺乏,就会带来“流血不止”等凶险情形。在临床上,维生素K缺乏的患儿大多数是出生后3个月内逐渐开始显现,这部分患儿绝大多数为母乳喂养,体内维生素K含量偏低,因为母乳中维生素K的成分比例仅为牛奶的1/4,且初乳几乎不含维生素K,加上母乳喂养者肠道内细菌少,维K合成也少。
“人体自身不能制造维生素K,只有靠食物中天然产物或肠道菌群合成。成人一般可以通过食物或肠道菌群得到足量补充,而维生素K比较难以通过胎盘吸收,所以,婴儿体内没有多少‘老本’可用。从子宫娩出的婴儿,肠道内还是一片‘洁净’,处于无菌状态,还不能帮助自身合成维生素K。”专家解释说。此外,新生儿生长发育快,对维生素K需要量较大,更加容易引发摄入不足。
足月新生儿也须补充维生素
维生素K严重缺乏的婴儿可因脑出血而致死或致残,但它完全可以通过早观察早发现进行预防。“如果母亲本身就严重缺乏维生素K或者使用加快维生素K氧化降解的药物,造成体内维生素K含量下降,所生下的婴儿一般也会缺乏维生素K。”此外,如果婴儿诞生就出现脐带残端无故渗血不止或婴儿突发莫名抽搐、腹泻等现象,则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一般可以通过查凝血酶判断是否患有此病。
专家介绍,除此之外,宝宝出生后三个月内如果全身多部位出血,尤其是胃肠道出血或皮肤皮下出血,表现为皮肤出血点淤斑、注射部位或采血部位出血不止等,都是此病的危险信号。
专家介绍,新生儿一定要补充维生素K。长期以来,不少父母误认为只有出生体重不足、早产儿以及有产伤的婴儿容易患维生素K缺乏症,但近年来有越来越多资料表明,即使身体完全健康的足月儿,也可能因缺乏维生素K而引起颅内出血等征兆。
目前,基本上正规医院都会在新生儿出生时就为其补充维生素K,绝大部分宝宝都能通过出生后的迅速补充而避免体内维生素K缺乏。
擅自用抗生素或致维生素K缺乏
临床发现,不少新生儿患上常见呼吸道、消化道疾病后,部分年轻父母未遵医嘱自行买药,导致抗生素滥用,从而人为引发孩子维生素K缺乏。“如果长期服用广谱抗生素或磺胺药,都可能抑制肠道正常菌群生长,造成维生素K严重缺乏,从而导致婴儿凝血机制障碍。”专家表示,“婴儿无小病”,因而针对其用药必须非常慎重,孩子一旦有任何异常都应到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服药。
维生素k缺乏有哪些症状
1.皮肤、黏膜出血如皮肤紫癜、淤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
2.内脏出血如呕血、黑粪、血尿及月经过多等,严重者可致颅内出血。
3.外伤或手术后伤口出血。
4.新生儿出血症多见于出生后2~3天,常表现为脐带出血、消化道出血等。本病出血一般较轻,罕有肌肉、关节及其他深部组织出血的发生。
宝宝缺维K将会导致脑溢血
脑溢血并非老年人才会发生,新生儿体内缺乏维生素K也会发生颅内出血。不仅如此,维生素k缺乏还会造成婴儿消化道和身体其他部位出血,如治疗不及时,也会严重威胁新生儿的生命。
一般情况下,婴儿维生素K来自母乳和自身肠道细菌合成,辅食吃得少的婴儿肠道形成维生素K的功能较差,如果不能从母乳中获取,很容易造成维生素K缺乏。
新生儿维生素K缺乏的主要表现有便血、黑便、呕吐、呕血,哭声微弱,四肢间断性地出现抽搐现象,严重者还会出现全身皮肤呈青紫色,手臂出现多个小硬块,颅后沟出血。轻度维K缺乏,及时治疗后一般不会有后遗症,如果是严重的颅损伤,很可能出现智力低下、肢体活动不便、脑瘫等后遗症。
因缺乏维生素k而导致的脑部出血,大多发生在出生1―3个月的婴儿身上。患儿往往突然发病,主要表现为有便血、黑便、呕吐、呕血,哭声微弱,四肢间断性地出现抽搐现象,严重者还会出现全身皮肤呈青紫色,手臂出现多个小硬块,颅后沟出血,烦躁不安、异常吵闹,同时还会发出一种特殊的尖叫。
在大多数情况下,患儿都有嗜睡、昏迷、呕吐、全身抽搐等症状,如果治疗及时,一般不会有生命危险,但往往会留下一些不可弥补的终生缺憾,如果是严重的颅损伤,很可能出现智力低下、肢体活动不便、脑瘫等后遗症。专家指出,这种疾病通常发生在母乳喂养的婴儿身上。
在胎儿期,孕妇体内的维生素k极难输送给胎儿,所以新生儿出生后维生素k储存量很少,如不及时补充维生素k,出生3―5天后就可能发生维生素k缺乏的现象。到了婴儿期,新生儿的维生素k主要通过奶制品摄取,但母乳中的维生素k含量通常只有牛奶的1/4,因此,依靠母乳喂养的婴儿,更容易出现维生素k缺乏的症状。
想要确保新生儿不缺维生素K,母亲要均衡营养,不能挑食,日常可多吃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如黄花菜、菠菜、西红柿、卷心菜、胡萝卜、黄豆、动物肝脏及鱼、蛋类等。即使你的饮食结构再合理,身体中的维生素k也没有你想像的那么充足。按照医学界普遍认可的看法,成年女性每天需要65毫克的维生素k,而成年男性则需要80毫克左右。
豆油和绿叶蔬菜(如菠菜、椰菜花等)中含有的维生素k最为丰富。正常人每天吃一次菠菜,体内的维生素k含量就可以超过所需的4―5倍。尽管豆油中所含的维生素k和绿叶蔬菜不相上下,但布丝还是建议人们更多地食用绿叶蔬菜,因为蔬菜中的营养成分比豆油更为丰富,对于人体的血压、胆固醇指标更有好处。吃配方奶粉的婴儿6个月大时应该添加辅食,而母乳喂养的婴儿4个月后就要及时添加辅食,让孩子尽早具备自造维生素K的能力。
另外,维生素K的补充也可以通过K剂补充达到。具体做法是,孩子出生时注射一定量的维生素K剂,满月后再喂服一片维生素K(5毫克)。为了避免维生素K的缺乏,哺乳期的母亲和新生儿都要少接触抗生素。
孕妇流鼻血怎么回事 维生素K缺乏
孕期的准妈妈如果缺乏维生素K时也易引起鼻出血;这是因为人体缺乏维生素K时会引起血液中的凝血酶元减少,而导致凝血功能的障碍,容易引发鼻出血的。
新生儿缺少维生素K出血,如何预防
1.预防孕妇、乳母维生素K的缺乏
新生儿维生素K缺乏症应从孕妇预防开始,分娩前数周即可口服维生素K 20mg,能预防新生儿维生素K缺乏所致的低凝血酶原血症。哺乳期母亲应多食含维生素K丰富食物,以提高乳汁中维生素K的含量,使婴儿从母乳中获得较多的维生素K。如各种深色绿叶蔬菜、菠菜、卷心菜、紫花、苜蓿、水果、黄豆、牛奶、动物肝脏、蛋黄、奶酪、鱼肉、海带、海藻及植物油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K。
2.出生后常规补充维生素K
(1)生后常规肌注维生素K:自从1961年美国儿科学会营养委员会提出,所有新生儿应在出生后肌内注射维生素K1 0.5~1mg作为预防新生儿出血以来,维生素K1用来预防和根治新生儿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已在许多国家得到广泛应用。早产儿、低体重儿及难产儿均需在产后6h内肌注维生素K 1mg。我国多数医院也已把生后肌注维生素K作为常规,有效地预防了维生素K缺乏性自然出血症的发生。
(2)口服维生素K:荷兰Cornelissen EA等人实验证明,在新生儿出生后3个月内,每周口服维生素K 1mg可有效纠正维生素K缺乏,且不会引起维生素K在体内的积聚。加拿大儿科协会建议足月产的新生儿应在出生后6h内口服或肌注维生素K 1mg;我国林良明等于2002年报道,中国7省协作对19751例活产婴儿进行对照研究发现,采用给婴儿出生后口服维生素K1 2mg,以后每隔10天1次,服满3个月,共10次,对预防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有相当好的效果。
3.积极预防维生素K缺乏
因脂肪吸收不良而有迟发性出血性疾病危险性的新生儿,对有用广谱抗生素药物的孕妇及小儿,双胎、早产儿,患有肝炎、先天性胆道闭锁的小儿均应预防性给予维生素K。需每天口服维生素K 1mg或每月肌注维生素K 1次,以预防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症。
怀孕第十个月吃什么 宜补充维生素K
维生素K有”止血功臣”的美称,经肠道吸收,在肝脏能生产出凝血酶原及-些凝血因子。因此,预产前一个月,孕妈妈应多吃含维生素K的食物,如白菜、莴笋等,必要时可每天口服1毫克的维生素K制剂,以预防产后新生儿因维生素K缺乏|起颅内、消化道出血等症状。
什么维生素可以止血
维生素K属于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K有3种。K1和K2可由肠内菌制造,K3是合成物质。维生素K是促进血液凝固的化学物质之一,是形成凝血酶原不可缺的物质。成人的建议每口摄取量为65—80mcg; 一、维生素K的效用: 1.防止内出血和痔疮; 2.治疗月经过量; 3.促进血液正常的凝固。 二、维生素K的缺乏症:小儿慢性肠炎、热带性腹泻、结肠炎。 三、富含维生索K的食物:酸奶酪、紫花苜蓿、蛋黄、红花油、大豆油、鱼肝油、海藻类、绿叶蔬菜 四、维生素K的副作用:最好不要服用500mcg以上的合成维生素K。 五、关于维生素K的几点小建议: 1.很严重的腹泻可能是维生素K的欠缺症之一。但是在服用补充品之前,必须经过医生的诊断; 2.对于维生素K缺乏症,最有效的预防方法是多吃深色绿叶蔬菜; 3.常流鼻血的人要从天然食物中多摄取维生素K。紫花苜蓿的片剂可能也有效; 4.摄取维生素K(即使从天然食品中摄取)时会使同时服用的抗血液凝固剂的药性产生反效果; 5.长期的抗生素疗法极有可能引起维生素K缺乏;因此必须在饮食中增加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
维生素k缺乏症
维生素K缺乏症
维生素K缺乏症是一种获得性、复合性出血性疾病,存在引起维生素K缺乏的基础疾病,出血倾向、上述凝血因子缺乏或减少为特征。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病因
1、摄入不足:如长期进食过少或不能进食、长期低脂饮食、胆道疾病、肠瘘、广泛小肠切除、慢性腹泻等所致的吸收不良综合征、长期使用抗生素,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内源性合成减少。
2、肝脏疾病:重症肝炎、失代偿性肝硬化及晚期肝癌等,由于肝脏功能受损引起维生素k摄取、吸收、代谢及利用障碍,肝脏不能合成正常量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
3、口服维生素k拮抗剂:如香豆素类等。
4、新生儿出血症:出生后2~7日的新生儿,可因体内维生素k储存消耗,摄入不足及内生不能等,导致维生素k缺乏引起出血。
临床表现
除原发病的症状、体征外、主要表现为出血,皮肤粘膜出血如皮肤紫癜、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内脏出血如呕血、黑粪、血尿及月经过多等。外伤或手术后伤口出血。新生儿出血症:出血多见于出生后2~3天,常表现为脐带出血、胃肠道出血等。维生素K缺乏症的出血一般较轻,罕有肌肉、关节及其他深部组织出血发生。
检查
1、筛选试验:PT延长、APTT延长。
2、确诊试验:FⅩ,FⅨ、FⅦ及凝血酶原抗原及活性降低。
诊断
维生素K缺乏症的诊断参考标准:
(1)存在引起维生素k缺乏的基础疾病。
(2)临床有皮肤、粘膜及内脏轻、中度出血。
(3)PT、APTT延长,FⅩ,FⅨ、FⅦ及凝血酶原抗原及活性降低。
(4)维生素k治疗有效。
治疗
1、治疗相关基础疾病。
2、饮食治疗,多食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如新鲜蔬菜等绿色食品。
3、补充维生素k;出血较轻者,维生素k4口服,持续半个月以上,出血严重或有胆道疾病者应用维生素k1静脉滴注。
4、凝血因子补充,如出血严重,维生素k难以快速止血。可用冷沉淀物静脉滴注,亦可输注新鲜血浆、新鲜冰冻血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