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霍乱的临床表现
简述霍乱的临床表现
1.泻吐期
多数病人无前驱症状,突然发生剧烈腹泻,继之呕吐,少数先吐后泻,多无腹痛,亦无里急后重,少数有轻度腹痛,个别有阵发性腹部绞痛。腹泻每日10余次至数十次,甚至大便从肛门直流而出,难以计数。大便初为黄色稀便,迅速变为“米泔水”样或无色透明水样,少数重症患者可有洗肉水样便。呕吐一般为喷射性、连续性,呕吐物初为胃内食物残渣,继之呈“米泔水”样或清水样。一般无发热,或低热,共持续数小时或1~2天进入脱水期。
2.脱水期(脱水虚脱期)
由于剧烈吐泻,病人迅速呈现脱水和周围循环衰竭。轻度脱水仅有皮肤和口舌干燥,眼窝稍陷,神志无改变。重度脱水则出现“霍乱面容”,眼眶下陷,两颊深凹,口唇干燥,神志淡漠甚至不清。皮肤皱缩湿冷,弹性消失;手指干瘪似“洗衣工”手,腹凹陷如舟。当大量钠盐丢失体内碱储备下降时,可引起肌肉痛性痉挛,以腓肠肌、腹直肌最为突出。钾盐大量丧失时主要表现为肌张力减低,反射消失,腹胀,心律不齐等。脱水严重者有效循环血量不足,脉搏细速或不能触及,血压下降,心音低弱,呼吸浅促,尿量减少或无尿,血尿素氮升高,出现明显尿毒症和酸中毒。
3.反应恢复期
患者脱水纠正后,大多数症状消失,逐渐恢复正常。约三分之一患者因循环改善残存于肠腔的毒素被吸收,又出现发热反应,体温约38~39℃,持续1~3天自行消退
什么是霍乱
什么是霍乱?在这个社会发展快速的时代,霍乱不像以前那么流行因此人们病不是十分了解,那么什么是霍乱呢?传染科疾病专家告诉你:
霍乱由霍乱弧菌引起,是一种烈性传染病,夏季是流行季节。在我国一些地区,尤其沿海地区还有病例发生。由于交通发达,有病例及健康带菌者出现,就有引起流行的可能,须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
霍乱弧菌在海水可存活10~13天,在冰箱的鲜肉、鱼虾、牛奶中可存活1~4周不等,在室温下的蔬菜里可存活1~5天。有报道在由东南亚进口的“洋水鱼”中曾检出过霍乱弧菌。饮用受污染的水、进食受污染的海鲜可引起流行。正常情况下胃酸可杀灭霍乱弧菌,在胃酸减少或吃下的细菌较多时即可发玻典型者表现为先泻后吐,腹泻无痛性,无里急后重,大便排泄量很大,开始稀水样,后如米泔水样,少数洗肉水样(出血所致)。呕吐物也可呈米泔水样,由于大量吐泻,病人很快脱水、循环衰竭,不及时纠正可致死亡。一部分为轻型病人,只表现为腹泻,每日数次,无呕吐及脱水。所以在流行期间,凡有腹泻者,尤其每日腹泻3次或3次以上者均应及时到医院检查,做大便培养或血清学检查,有助于诊断。
以上就是对于什么是霍乱的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做好预防措施,远离疾病困扰。祝身体健康!
霍乱潜伏期及症状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患者因进食或饮用受霍乱菌污染的食物或食水,引致不适。
散播方式
病人排出带有霍乱弧菌的粪便,可循叁种途径污染食物:
病人如厕後没有洗手,其後又接触食物。
苍蝇等沾到病人的粪便,把细菌带到其他食物。
病人的粪便排到一些水源,如河水及海水中。如没有煮沸便饮用这些水,或生吃水中的海产,便有机会感染霍乱细菌。由於霍乱弧菌在咸淡水均能生存,而生存时间颇长,因此海产特别容易染有病菌。
经空气和口水传播霍乱弧菌的机会并不高,原因是霍乱弧菌较重,在空气中很快会跌到地上死亡,而口水所含有的霍乱弧菌数量极少,人体的抵抗力足以它们杀死。
潜伏期
数小时至5天不等。
徵状
呕吐、腹泻,及排出大量水质粪便,大便每日数次至数十次。持续的腹泻和呕吐会导致水分及电解质迅速流失,循环衰竭和休克。病人有下述症状:烦燥不安、表情呆滞、声音嘶哑、口渴、眼球下陷等。他们呼吸短促、脉膊细小、心音微弱、血压下降,严重者如得不到及时治理,便会死亡。
霍乱防治知识
(一)传染源 患者和带菌者是霍乱的传染源。重症患者吐泻物带菌较多,极易污染环境,是重要传染源。轻型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作为传染源的意义更大。近来已有动物(含水生动物)作为传染源的报道,值得重视。
(二)传播途径本病主要通过水、食物、生活密切接触和苍蝇媒介而传播,以经水传播最为重要。患者吐泻物和带菌者粪便污染水源后易引起局部暴发流行。通常先发生于边疆地区、沿海港口、江河沿岸及水网地区,然后再借水路、陆路、空中交通传播。
(三)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新疫区成人发病多,而老疫区儿童发病率高。感染霍乱弧菌后是否发病取决于机体特异和非特异的免疫力,如胃酸的ph、肠道的siga以及血清中特异性凝集抗体、杀菌抗体及抗毒素抗体等的杀菌作用。病后可获一定的免疫力。
(四)流行特征
自1817年古典型弧菌引起世界大流行以来,已先后波及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特别是1991年初发生在南美洲的大流行,至今仍未熄灭,仅91年一年全世界已累计发病50余万人,成为世人瞩目的生物公害。
1.地区分布 两型弧菌引起的霍乱均有地方性疫源地,印度素有“人类霍乱的故乡”之称,印度尼西亚的苏拉威西岛则是el―tor弧菌的疫源地,每次世界大流行都是从上述地区扩散而来。我国是外源性,历次世界大流行均受其害。
2.季节分布 我国发病季节一般在5~11月,而流行高峰多在7~10月。
3.流行方式有暴发及迁延散发两种形式,前者常为经水或食物传播引起暴发流行,多见于新疫区,而后者多发生在老疫区。
引起霍乱的病原体是什么?
根据菌体(o)抗原的不同,霍乱弧菌可分出200个以上的o血清群,但仅发现o1和o139群霍乱弧菌能引发霍乱。o1群霍乱弧菌包括两个生物型:古典生物型和埃尔托生物型,两个生物型又都分为稻叶、小川和彦岛(少见)三种血清型。o1和o139群霍乱弧菌可分为产毒株和非产毒株。
公众如何预防霍乱?
搞好环境卫生,做好管水、管粪、管食品、消灭苍蝇的“三管一灭”工作,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防止“病从口入”,做到五要五不要:饭前便后要洗手,买回海产要煮熟,隔餐食物要热透,生熟食品要分开,出现症状要就诊;生水未煮不要喝,无牌餐饮不光顾,腐烂食品不要吃,暴饮暴食不可取,未消毒(霍乱污染)物品不要碰。
如何区别腹泻
【从腹泻症状之腹泻的量次 区别腹泻】
◆霍乱的腹泻是最严重的。如上所述,霍乱弧菌会黏附于小肠黏膜上迅速大量繁殖。人的小肠总长度约有6米。这么长的肠腔同时分泌肠液,产生腹泻,可有大量液体从肠道倾泻而出。病人每天大便排出量为4000~6000毫升,重型病人每天大便排出量可达18000毫升。
◆比起霍乱,其他细菌肠毒素引起的腹泻可就轻多了。因为其他细菌多是在食物上生长繁殖,同时产生毒素,人进食了含有细菌及其毒素的食物后发病。但这些细菌很少像霍乱弧菌那样在肠道内大量繁殖并同时产生毒素。
◆痢疾杆菌主要侵犯结肠,且以乙状结肠和直肠为主,其病变的总长度不过50~70厘米。人的直肠壁内有胀满感觉感受器,该部位的炎症病变可对该感受器产生刺激,使人总有便意。有人形容痢疾的腹泻情况是:“十分钟一次,一次十分钟。”意思是痢疾腹泻的次数频繁,每次总有便不净、排不完的感觉而不愿结束排便,但每次排出的大便量并不多。医学上称这种感觉为“里急后重”。
【从腹泻症状之呕吐 区别腹泻】
上吐下泻是感染性腹泻最好的写照。无论是痢疾、食物中毒,还是霍乱,都有呕吐的表现,但呕吐出现的时间和程度不完全一样。
◆食物中毒的呕吐比较明显,多在腹泻之前先有恶心、呕吐,继而出现腹部绞痛和腹泻,吐泻过后可有症状好转的感觉。人们常说食物中毒是“先吐后泻”
◆霍乱的呕吐多因肠道内的大量液体来不及排出体外所致。因此一般先发生剧烈腹泻,继之出现呕吐,呕吐为喷射性的,恶心的症状不突出。人们常说霍乱是“先泻后吐”
◆由于痢疾的肠道病变部位较低,所以,痢疾的呕吐症状较轻。
【从腹泻症状之腹痛 区别腹泻】
腹痛是腹泻最常见的伴随症状。别看霍乱的腹泻严重,但由于霍乱弧菌并不引起肠道病变,所以很少有腹痛的感觉,而痢疾和食物中毒都可伴有明显的腹痛。
【从腹泻症状之发热 区别腹泻】
感染性腹泻是否伴有发热,要看致病菌及其毒素是否侵入血液。痢疾杆菌的内毒素、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均可侵入血流,因此感染后有发热的表现。霍乱菌及霍乱毒素均不侵入血流,因此霍乱早期不发热,只有一些严重病例可在恢复期出现发热。
霍乱的偏方
(1)取嚏法:用皂角末或通关散等药吹入鼻中,取嚏以通气道,使邪气外泄,浊气外出。多用于干霍乱,可使症状减轻。
(2)刮痧:刮痧部位一般取肩颈、脊背、胸前、胁肋、两肘臂、两膝弯等处,用刮痧板(如无,可用银元、铜元、木梳背等代替)蘸活血润滑剂或止痛灵(可用菜油代替)从上而下刮之,直至表皮出现红紫色瘀点或密集的红紫色疙瘩为止。项下及大小腹软肉处,以食盐研细,用手擦之,或用手指蘸清水搓之。
刮痧有助于疏通经络,使邪气外出,可使症状减轻,适用于干霍乱。
(3)熨灸:熨灸用于霍乱之属寒者,可用炒盐 1包,熨其心腹,令气透;或熨其背,可使手足逆冷者转暖。凡腹痛喜温喜按,唇白,面色灰白,为内虚阴寒之证,可用灸法。若四肢虽冷而苦渴苔腻,腹痛而睛赤唇红,或烦躁喜凉者,为热郁气闷之证,宜急针刺,不可用熨灸。
(4)淬法:《霍乱论·治法篇》说:“ 营卫之气为邪气所阻,而不流通,则手足厥冷而腹痛,身有红点而隐约,此名斑痧,亦曰番痧, ……宜以灯心微蘸油,点火淬之,以灯火近肉即提起,病即松。”此法亦有助于宣通营卫,使邪从外出,而症状减轻。
(5)溻洗:用生大蒜捣烂成泥,贴两足心;或大蒜三瓣,捣碎成泥,加黄蜡适量涂敷于足心,外以纱布覆盖,每日1次,3次为1疗程;或吴茱萸50g研末,盐卤和,涂两足心;或用盐卤加热淋洗,并以手蘸摩擦之,也可用烧酒摩擦转筋处。
(6)针刺:一般热霍乱宜针刺,取穴以任脉、足太阴脾经及足阳明胃经穴位为主,兼见它经症状者,兼取它经穴位。常用穴位有中脘、气海、关元、足三里、内庭、天枢、公孙、三阴交、少商及委中等。
夏季的腹泻主要有哪几种
大便的性状不同
脓血相兼的腹泻主要见于痢疾痢疾杆菌有侵入结肠黏膜上皮细胞的能力,并能破坏细胞的屏障,吸引白细胞向炎症部位聚集、渗出,继而使更多的痢疾杆菌在黏膜上皮细胞内定居,引起肠黏膜更严重的病变,使结肠黏膜发生溃疡、脱落、出血。这些脱落的脓血与肠道内的粪质一起排出,形成典型的黏液脓血相兼的痢疾样大便。
水样便腹泻多见于各种食物中毒引起食物中毒的病原菌可产生肠毒素,这类毒素可刺激肠黏膜上皮细胞膜上的酶系统,引起一系列酶反应,不但可抑制肠黏膜细胞对肠腔内水和钠的吸收,还能促进肠液与氯离子的分泌,导致大量水分从肠道内排出。
最典型的肠毒素性腹泻是霍乱霍乱弧菌喜欢小肠中的碱性环境。它们进入小肠后,会在小肠黏膜上迅速大量繁殖,并产生大量肠毒素,抑制肠道的再吸收,促进肠液的过度分泌及胃肠道的排空蠕动。由于霍乱的腹泻量大,致使胆汁分泌减少或停止,加上肠液的稀释,使原来被胆色素染成黄色的大便变成清水样或淘米水样的大便。所以,人们形容典型的霍乱大便是米泔样大便。
一些细菌引起的腹泻表现为血水样大便有些细菌,如肠出血性大肠杆菌,产生的毒素可直接引起肠黏膜上皮细胞坏死以及肠黏膜充血、水肿和出血。还有些细菌,如副溶血性弧菌,兼有侵入肠黏膜和产生肠毒素的两种致病能力。
腹泻的量次不同
霍乱的腹泻是最严重的。如上所述,霍乱弧菌会黏附于小肠黏膜上迅速大量繁殖。人的小肠总长度约有6米。这么长的肠腔同时分泌肠液,产生腹泻,可有大量液体从肠道倾泻而出。病人每天大便排出量为4000~6000毫升,重型病人每天大便排出量可达18000毫升。
比起霍乱,其他细菌肠毒素引起的腹泻可就轻多了。因为其他细菌多是在食物上生长繁殖,同时产生毒素,人进食了含有细菌及其毒素的食物后发病。但这些细菌很少像霍乱弧菌那样在肠道内大量繁殖并同时产生毒素。
痢疾杆菌主要侵犯结肠,且以乙状结肠和直肠为主,其病变的总长度不过50~70厘米。人的直肠壁内有胀满感觉感受器,该部位的炎症病变可对该感受器产生刺激,使人总有便意。有人形容痢疾的腹泻情况是:“十分钟一次,一次十分钟。”意思是痢疾腹泻的次数频繁,每次总有便不净、排不完的感觉而不愿结束排便,但每次排出的大便量并不多。医学上称这种感觉为“里急后重”。
伴随的症状不同
上吐下泻是感染性腹泻最好的写照。无论是痢疾、食物中毒,还是霍乱,都有呕吐的表现,但呕吐出现的时间和程度不完全一样。食物中毒的呕吐比较明显,多在腹泻之前先有恶心、呕吐,继而出现腹部绞痛和腹泻,吐泻过后可有症状好转的感觉。霍乱的呕吐多因肠道内的大量液体来不及排出体外所致。因此一般先发生剧烈腹泻,继之出现呕吐,呕吐为喷射性的,恶心的症状不突出。因此,人们常说食物中毒是“先吐后泻”,霍乱是“先泻后吐”。由于痢疾的肠道病变部位较低,所以,痢疾的呕吐症状较轻。
腹痛是腹泻最常见的伴随症状。别看霍乱的腹泻严重,但由于霍乱弧菌并不引起肠道病变,所以很少有腹痛的感觉,而痢疾和食物中毒都可伴有明显的腹痛。
感染性腹泻是否伴有发热,要看致病菌及其毒素是否侵入血液。痢疾杆菌的内毒素、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均可侵入血流,因此感染后有发热的表现。霍乱菌及霍乱毒素均不侵入血流,因此霍乱早期不发热,只有一些严重病例可在恢复期出现发热。
如何治疗霍乱
本病的处理原则是严格隔离,迅速补充水及电解质,纠正酸中毒,辅以抗菌治疗及对症处理。
1.一般治疗与护理(1)按消化道传染病严密隔离隔离至症状消失6天后,粪便弧菌连续3次阴性为止,方可解除隔离,患者用物及排泄物需严格消毒,病区工作人员须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以防交叉感染。(2)休息重型患者绝对卧床休息至症状好转。(3)饮食剧烈泻吐暂停饮食,待呕吐停止腹泻缓解可给流质饮食,在患者可耐受的情况下缓慢增加饮食。(4)水分的补充为霍乱的基础治疗,轻型患者可口服补液,重型患者需静脉补液,待症状好转后改为口服补液。(5)标本采集患者入院后立即采集呕吐物的粪便标本,送常规检查及细菌培养,注意标本采集后要立即送检。(6)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每4小时测生命体征1次,准确纪录出入量,注明大小便次数、量和性状。
2.输液的治疗与护理输液治疗原则:早期、迅速、适量,先盐后糖,先快后慢,纠酸补钙,见尿补钾。
3.对症治疗与护理(1)频繁呕吐可给阿托品。
(2)剧烈腹泻可酌情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3)肌肉痉挛可静脉缓注10%葡萄糖酸钙,热敷、按摩。
(4)周围循环衰竭者在大量补液纠正酸中毒后,血压仍不回升者,可用阿拉明或多巴胺药物。
(5)尿毒症者应严格控制体入量,禁止蛋白质饮食,加强口腔及皮肤护理,必要时协助医生做透析疗法。
霍乱的治疗
本病的处理原则是严格隔离,迅速补充水及电解质,纠正酸中毒,辅以抗菌治疗及对症处理。
1.一般治疗与护理
本病的处理原则是严格隔离,迅速补充水及电解质,纠正酸中毒,辅以抗菌治疗及对症处理。1.一般治疗与护理
(1)按消化道传染病严密隔离隔离至症状消失6天后,粪便弧菌连续3次阴性为止,方可解除隔离,患者用物及排泄物需严格消毒,病区工作人员须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以防交叉感染。
(2)休息重型患者绝对卧床休息至症状好转。
(3)饮食剧烈泻吐暂停饮食,待呕吐停止腹泻缓解可给流质饮食,在患者可耐受的情况下缓慢增加饮食。(4)水分的补充为霍乱的基础治疗,轻型患者可口服补液,重型患者需静脉补液,待症状好转后改为口服补液。(5)标本采集患者入院后立即采集呕吐物的粪便标本,送常规检查及细菌培养,注意标本采集后要立即送检。
(6)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每4小时测生命体征1次,准确纪录出入量,注明大小便次数、量和性状。
2.输液的治疗与护理输液治疗原则:早期、迅速、适量,先盐后糖,先快后慢,纠酸补钙,见尿补钾。3.对症治疗与护理(1)频繁呕吐可给阿托品。
(2)剧烈腹泻可酌情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3)肌肉痉挛可静脉缓注10%葡萄糖酸钙,热敷、按摩。(4)周围循环衰竭者在大量补液纠正酸中毒后,血压仍不回升者,可用阿拉明或多巴胺药物。
(5)尿毒症者应严格控制体入量,禁止蛋白质饮食,加强口腔及皮肤护理,必要时协助医生做透析疗法。
4.病因治疗与护理四环素有缩短疗程减轻腹泻及缩短粪便排菌时间、减少带菌现象,可静脉滴注,直至病情好转,也可用强力霉素、复方新诺明、吡哌酸等药治疗
5.注意事项本病常见的并发症有酸中毒、尿毒症、心力衰竭、肺水肿和低钾综合征等。
霍乱病的症状
1、潜伏期
霍乱潜伏期短的仅数小时,长的3~6天,一般为1~3天。多数患者起病急骤,有头昏、乏力或轻度腹泻等症状,一般不太会引起注意。
2、呕泻期
以剧烈的腹泻开始,继而出现呕吐,大多数情况下,霍乱病人在此病程中,会因为剧烈的腹泻和呕吐而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此时,应尽早去医院寻求治疗。霍乱最明显的症状为腹泻、呕吐和脱水,不同于一般痢疾和肠炎等,这期间具体表现须注意如下几点:
①无明显发烧症状;
②腹泻为霍乱的最主要症状,但无里急后重感,也不伴有腹痛;
③若出现疼痛症状,为痉挛性疼痛,腿部腓肠肌也会出现疼痛感;
④排出粪便次数多,且多为水样便;
⑤腹泻后若出现呕吐,多为喷射性呕吐,严重者呕吐出类似排泄物的“米泔水”。
3、脱水期
由于剧烈的呕吐与腹泻,病人体内会有大量水分和电解质丧失,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等状况,严重者还会出现循环衰竭。本期病程长短,主要决定于治疗及时和正确与否,所以持续时间为几小时或2~3天不等,具体表征有:
①皮肤没有光泽,干皱,弹性变差;
②眼眶深陷、两颊深凹;
③体内丧失大量水分和电解质。
4、恢复期
经过治疗补液及辅助用药后,腹泻、呕吐停止,脱水症状也会逐渐消失,有的病人可能还会伴有轻微发热,若还有其它并发症状存在,辅以对应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