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动脉导管未闭的治疗方法

动脉导管未闭的治疗方法

胎儿通过胎盘与母体进行气体交换和物质代谢。当时肺呈不张状态,来自肺动脉的血流绝大部分经动脉导管进入降主动脉,最后经脐动脉回到胎盘。婴儿出生后肺开始呼吸,肺循环压力降低,因而血流方向由主动脉流向肺动脉,因动脉血氧含量升高促使动脉导管闭合。如仍旧开放,即为动脉导管未闭。

若新生儿期动脉导管直径大,心脏动脉导管未闭常可引起心力衰竭,当内科无法控制时,可急诊用动脉导管未闭手术结扎导管,预后良好。

为防止心内膜炎,有效治疗心功能不全和节制肺动脉高压,不同年龄、无论是否有症状,动脉导管未闭患儿均应及时进行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治疗。如患儿呈现心力衰竭或伴有呼吸窘迫症,应尽早进行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治疗。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的根治性治疗方法是施行手术,间断导管处血流。

动脉导管未闭共存于肺血流减少的紫绀型心脏病时,导管是其赖以存活的重要条件,则另当别论。

动脉导管未闭手术治疗方法通常有以下三种:

1、单纯结扎术(双重结扎+缝扎)是一种安全、简易和有效的方法,适用于管型的未闭动脉导管。

2、导管前壁加垫结扎术:适用于儿童病例并伴严重肺高压者。

3、切断缝合术比较理想,但操作较复杂,有大出血之虞。

动脉导管未闭治疗方法通常是施行开胸结扎手术,但具体动脉导管未闭手术方式,要根据心脏检查结果决定,必须听娶胸外科医生的意见。

如果您还有想要了解的情况,可以点击在线咨询,我们的在线专家会给您最专业,最详细的解答。

先天性心脏动脉导管未闭诊断

动脉导管原本系胎儿时期肺动脉与主动脉间的正常血流通道。由于该时肺不司呼吸功能,来自右心室的肺动脉血经导管进入降主动脉,而左心室的血液则进入升主动脉,故动脉导管为胚胎时期特殊循环方式所必需。

出生后,肺膨胀并承担气体交换功能,肺循环和体循环各司其职,不久导管因废用即自选闭合。如持续不闭合,则构成病态,称为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症)。

应施行手术,中断其血流。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并存于肺血流减少的紫绀型心脏病时,导管是其赖以存活的重要条件,当作别论。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是一种较常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占婴儿先天性心脏病总数的12~15%。女性约两倍于男性。约10%的病例并存其他心血管畸形。

动脉导管未闭诊断要点:

1.症状取决于分流量的大小。分流量小者可无症状,分流量大者有呼吸急促、多汗、喂养困难、反复呼吸道感染等。

2.心血管体征,可见心前区搏动;于胸骨左缘二,三肋间摸到连续性震颤。典型者局部可闻及机器样连续性杂音;可触及脉搏跳动、毛细血管搏动及股动脉枪击音。

辅助检查

1.x线胸片可见肺血多,心脏一般不扩大。

2.心电图无特异性,正常者不除外本病。

婴儿动脉导管末闭是什么

婴儿动脉导管末闭是小儿科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第二位,约占先心病总数的9%~12%,男:女约1:3,它可以是独立的一个疾病,也可以与其他先天性心脏病并存,常见有主动脉畸形(多见于主动脉弓离断,主动脉狭窄等),房间隔,室间隔缺损,大动脉转位,及三尖瓣闭锁,肺动脉瓣闭锁及法乐四联症等。

动脉导管的胚胎发育源于第六对主动脉弓背部,胎儿期沟通肺动脉和降主动脉。出生后肺膨胀,肺阻力下降,肺动脉血液流入肺部,动脉导管先形成功能性收缩最后导致解剖上闭锁,形成一韧带。对这一过程所需时间,约80%在生后3个月内完成,最迟不超过1年。 未闭的动脉导管直径多在5~10毫米左右,长短3~30毫米不等,形态也有漏斗型`管型`窗型`亚铃型及动脉瘤型不一。其中以漏斗型和管型最常见。

引起动脉导管未闭的因素很多,如早产、新生儿乏氧、感染、近亲婚配等导致动脉导管内部泡沫细胞增生障碍而未能逐渐闭锁形成病理性通道。但动脉导管未闭在心脏、血管伴有其他畸形者,尤其在三尖瓣闭锁及肺动脉瓣闭锁时,未闭的动脉导管成为其供应肺循环的唯一通道。

据我院儿科循环病房统计,在1985到1994这十年间收治的519例先心病人中,单纯动脉导管未闭者有39例,其中有肺动脉高压者3例、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者2例,脑梗塞1例、肺炎2例、心力衰竭2例。动脉导管未闭合并其它畸形的21例,其中合并室间隔缺损的就17例。在合并有其它畸形的21例中合并有肺动脉高压7例、肺炎3例、心力衰竭3例。可见,动脉导管未闭合并有其它畸形者并发症较多,病情也较重。

儿童动脉导管未闭如何治疗

一般说来动脉导管未闭,在胎儿都是未闭的,否则无法存活,胎儿没有自主呼吸,依赖这个开放的。但是出生以后应该关闭,不过也可以延迟到3个月关闭。因此你这个没有到3个月的,不能算真正的动脉导管未闭。一般到周岁时候有90%多的自己会闭合。

如果动脉导管未闭,那么以后还是应该在学龄前就手术掉的。一般可以介入手术,也可以考虑外科,就是外科开胸手术也不用开心的,因为就是心脏外面了,主动脉和肺动脉间有一根导管,你夹闭了就行。这个问题不大。当然女孩考虑更多的是美观问题,所以可能介入手术更好一点,不留瘢痕。

如果导管只有2毫米就不需要动手术,动脉导管是胎儿期心脏存在的特殊结构,宝宝必须依靠它才能在母体内存活,一般情况下都在婴儿出生后10-15小时动脉导管即开始功能性闭合。生后2个月至1岁,绝大多数已闭1岁以后仍未闭塞者即为动脉导管未闭。

如果导管仅有2mm,可以不做手术,因为它所导致的左心向右心分流的血量很少,基本不会对右心功能造成损害。可以动态观察,定期做彩色多普勒检查,如果分流血量没有明显增加,就不必手术。我曾碰到有些患儿在三岁后闭合的情况。如果一定要手术,一般也要选择在三岁后手术。

综上所述,你是否对儿童动脉导管未闭如何治疗有了更深的了解了呢?人们在关心宝宝的同时要适当的给宝宝锻炼身体的机会,不要老是让宝宝呆在家里,这样反而会起到反作用,所以劳逸结合才是最好。

动脉导管未闭的治疗原则

1.诊断明确,除外禁忌证,原则上都应立即进行手术治疗。手术适宜的年龄是4~5岁,同时最好能在学龄前进行手术治疗。

2.充血性心力衰竭内科治疗无效者应紧急手术。

3.有症状的动脉导管未闭者应尽早手术。

4.动脉导管未闭合并有严重的肺动脉高压,出现右向左分流,禁忌手术。代偿性动脉导管,除非同时矫治其他心脏畸形,不能单纯手术闭合动脉导管。

5.手术方式,一般经左胸第4肋间,作未闭的动脉导管结扎、钳闭或切断缝合术。对导管粗大、重度肺动脉高压、导管壁有钙化、细菌性导管炎者,可在体外循环下手术。有些未闭动脉导管可在电视胸腔镜下行导管钳闭术。

6.合并其他心血管畸形的动脉导管未闭,如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等,可行一期或分期手术。如合并法洛四联症、主动脉缩窄、大动脉错位等,应一期手术。

专家指出动脉导管未闭的治疗原则需要患者多多配合医生的治疗,患者一旦发现身体不适,应尽早到专业的医院就诊治疗。

动脉导管未闭怀孕可以吗

1.孕前

由于儿童期动脉导管未闭可经手术治愈,故妊娠合并动脉导管未闭的发生率较低。若较大的动脉导管未闭,应于妊娠前给以未闭导管结扎或切断手术矫治。

2.妊娠期

(1)早孕期如发现未闭动脉导管口径较大,但尚未出现明显的右至左分流,可考虑妊娠期未闭动脉导管手术矫治。如已有肺动脉高压,并有明显的右至左分流者,宜人工流产终止妊娠。

(2)未闭动脉导管口径较小,肺动脉压正常者,无明显症状者,可继续妊娠至足月。妊娠期除注意休息、补充营养外,应预防上呼吸道感染,积极防治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3)分娩时间与分娩方式:动脉导管未闭,口径较小,无肺动脉高压者,可妊娠足月经阴道分娩。如产程较长或出现胎儿窘迫,应放松剖宫产手术指征。如未闭动脉导管口径较大或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位不正,亦宜于妊娠37周或胎儿已成熟能存活时,采取选择性剖宫产终止妊娠。妊娠过程中若出现心悸、气喘等先兆心力衰竭症状者,应控制心衰后终止妊娠。

(4)分娩或剖宫产手术前后应给以抗生素,防治感染性心内膜炎。

所以说,动脉导管未闭可以怀孕,只要做好孕前,妊娠期的一些解决方法,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是可以孕育可爱的宝宝的。可以在宝宝出生后对孩子进行治疗,是没有影响的。但是如果情况比较恶劣,为了保险起见,还是建议做人工流产终止妊娠的。所以在孕期也要注意检查胎儿是否健康。

早产儿心脏动脉导管未闭

1一般动脉的导管,主要是胎儿在母体的时期,肺动脉中的一种正常的通道,如果胎儿的肺脏处于不张状态,尚无换气功能,右心室的血液大部分经未闭动脉导管流入主动脉,未闭动脉导管是构成胎儿期血液循环的重要通路。

2而导致早产儿出现了动脉导管未闭的情况有很多,其中主要是包括了,母亲在怀孕前使用的情况,、早产儿相关疾病及生后干预等。一般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动脉导管未闭发生率越高。

3建议出现了该病症的患儿,首先可到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心脏彩超的检查,一般对于日常生活中无明显症状新生儿暂时不用手术,继续观察,在1岁内有自愈的可能。如果孩子出现气促、乏力、呼吸困难、发育不良时,可在出生后4至7天是最佳的药物治疗时间,可采用吲哚美辛或布若芬。如果无法使用药物治疗或第二疗程治疗失败,可使用手术结扎治疗。

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什么意思呢

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i,pda)是小儿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动脉导管是胎儿期血液循环的主要生理性血流通道。正常在出生后即功能上关闭,继而解剖上闭合,但在某些病理情况影响下,动脉导管仍持续开放,即成为动脉导管未闭。由于主动脉压高于肺动脉压,因此无论在收缩期或舒张期均有血液从主动脉经未闭导管向肺动脉分流,因而致使左心室容量负荷过重及肺血流量明显增多,导致产生肺动脉高压及右心室负荷过重。肺动脉高压开始由动力性逐渐发展为阻力性,最终出现右向左分流。

动脉导管是胎儿循环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婴儿出生后随着第1次呼吸的建立,血氧浓度急剧上升,可使动脉导管壁肌肉发生收缩而关闭。一般在生后第1天动脉导管大多已呈功能性关闭,但在7~10天内可由于缺氧等原因而重新开放。解剖上的闭塞则常需在1岁左右方能完成。组织学上的变化是先由内皮细胞形成的血管内膜垫突向动脉导管腔,然后内膜下层出血和坏死,结缔组织增生,瘢痕形成,最终导致动脉导管腔永久闭塞,而形成一条索带状的残余。若动脉导管持续开放,构成主动脉和肺动脉间不应有的通道,即称动脉导管未闭(PDA)。

通过上文的介绍,相信你已经知道究竟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什么意思了吧!动脉导管室患儿赖以生存的生活通道,家长不要存在于侥幸心理,最好带孩子到正规医院检查,看是否需要治疗,如果需要治疗,那就需要及时治疗,避免情况的恶化。

相关推荐

早产儿血氧高动脉导管收缩

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是动脉导管在出生后未闭合而持续开放的病理状态。婴儿出生后10-15小时,动脉导管即开始功能性闭合。生后2个月至1岁,绝大多数已闭。1岁以后仍未闭塞者即为动脉导管未闭。 1.早产儿 血氧分压升高可使动脉导管收缩,而前列腺素E 可使之扩张,此反应的灵敏程度与胎龄有关。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的发病率极高。在1750g以下的早产儿约有半数伴有动脉导管未闭,而在体重不到1200g 者发生率可达80%左右。肺泡表面活性剂的应用改善了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症

先天性心脏病有治疗的方法吗

先天性心脏病治疗方法有两种:手术治疗与介入治疗.(1)手术治疗为主要治疗方式,实用于各种简单先天性心脏病(如: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及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如: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先心病,法乐氏四联征以及其他有紫绀现象的心脏病).介入治疗为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治疗方法,主要适用于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及部分室间隔缺损不合并其他需手术矫正的畸形患儿可考虑行介入治疗.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手术治疗适用范围较广,能根治各种简单,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但有一定的创伤,术后恢复时间较长,少数病人可能出现心

动脉导管未闭挂哪个科呢

实验室检查: 一般情况下常规检查正常,如合并肺部感染、心内膜炎则出现感染血象、血沉增快、贫血、血培养阳性等。 其他辅助检查: 1.X线胸片 导管细小时胸片正常,有中到大量左向右分流时左室增大,左心房增大明显,主动脉、肺动脉段突出,外周肺血管影增多,肺野充血。早产儿增粗的肺血管影较难与呼吸窘迫综合征所致的肺实质病变及慢性肺部疾病相鉴别。 2.心电图 导管细小时心电图完全正常,导管直径越大,左向右分流加大,心电图显示左室肥大,Ⅱ、Ⅲ、aVF、V5~6等导联R波高耸,左胸导联T波倒置;左房增大呈宽大P波;如有肺

心脏病的具体治疗方式有哪些

心脏病的治疗方法1、手术治疗心脏病:手术治疗心脏病是心脏病治疗的主要方法,它实用于各种简单先天性心脏病(如: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及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如: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先心病、法乐氏四联征以及其他有紫绀现象的心脏病)。 心脏病的治疗方法2、介入治疗心脏病:介入治疗心脏病为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治疗方法,主要适用于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及部分室间隔缺损不合并其他需手术矫正的畸形患儿可考虑行介入治疗。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手术治疗适用范围较广,能根治各种简单、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但有一定的

怎样护理动脉导管未闭

怎样护理动脉导管未闭?动脉导管未闭是常见的心脏病之一,英文中简称为PDA。动脉导管治疗的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治疗方法。那么怎样护理动脉导管未闭呢? 1严密观察血压、脉搏、呼吸的变化:了解患者术前的基础血压及心功能情况,以便与术后血压对照。术后每30~60 min测血压、脉搏、呼吸1次并记录。24 h后血压平稳改为每2~4 h测1次。发现血压异常增高者,立即通知医生采取有效的降压措施。本组2例患者术后血压高达19.6~24/13~17.3 kPa,即刻给利血平1 mg、安定10 mg肌注,口服巯甲丙

造成患儿发生先天性心脏病的因素

1、胎儿发育环境的因素:子宫内病毒感染是最重要的先天性心脏病原因,母亲如在妊娠前三个月内患风疹,则所产婴儿的先天性心脏病患病率较高;其中以动脉导管未闭和肺动脉瓣口狭窄为多。母亲在怀孕期间吃了某些药物,也可以导致胎儿心脏畸形。 2、早产:早产是重要的先天性心脏病原因。早产儿患室缺和动脉导管未闭者较多,前者与心室间隔在出生前无足够时间完成发育有关,后者与早产儿的血管收缩反应在出生后还不够强有关。 3、高原环境:高原氧分压低是先天性心脏病原因之一; 高原地区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和先天性心脏病房缺较多。 4

心脏病的治疗

1、手术治疗为主要治疗方式,使用于各种简单先天性心脏病(如: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及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如: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先心病、法乐氏四联征以及其他有紫绀现象的心脏病)。 2、介入治疗:介入治疗为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治疗方法,主要适用于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及部分室间隔缺损不合并其他需手术矫正的畸形患儿可考虑行介入治疗。 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手术治疗适用范围较广,能根治各种简单、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但有一定的创伤,术后恢复时间较长,少数病人可能出现心律失常、胸腔、心腔积液等并发症,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预防先天性心脏病

1、长期接触放射线或接受放射线治疗者要在脱离放射线半年后再妊娠。这是预防先天性心脏病的要点之一。 2、母亲酗酒,婴儿可患酒精中毒综合征,常伴发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如何治疗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法洛氏四联症等,因此夫妻双方都应戒烟戒酒。 3、某些子宫内的病毒感染所致先天畸形多伴先天性心脏病,如风疹(如何治疗风疹)病毒综合征。因此妊娠期尤其妊娠早期预防病毒感染是重要措施。妊娠期服用某些药物可导致心脏畸形。这也是预防先天性心脏病的要点。

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严重吗

动脉导管未闭诊断确立后,如无禁忌证,应择机施行手术,中断导管处血流。 近年来,对早产儿因动脉导管未闭引起呼吸窘迫综合征者,亦多主张手术治疗,而较少采用促导管闭合药物(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消炎痛)治疗,因后者用药剂量难以掌握,量少作用不明显,量大则有副反应,或停药后导管复通。 近十多年来,由德,日等国少数医帅先采用一种经静脉和动脉联合插管法,由导丝自股动脉引入-Teflon海绵栓子,塞入动脉导管内将其塞闭,因限用于动脉导管腔径较细者,且每有操作失败或导致血管副损伤,故未能推广应用。 经动,静脉插管行动静脉

高心病如何鉴别

1.先天性心脏病:高原地区先心病特别是动脉导管未闭的患病率很高,而且易与小儿高心病混淆,但动脉导管未闭的收缩期杂音粗糙而传导,X线检查多有肺门舞蹈。 2.肺心病:肺心病和高心病在某些方面极为相似,在鉴别上有一定困难。但前者有慢性咳嗽史,肺通气功能显著异常,而后者的肺功能基本正常。 3.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本病少见,病情进行性加重,脱离高原环境病情不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