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蓝的田间管理
芥蓝的田间管理
芥蓝
当前正是冬种芥蓝的生长季节,定植过后的芥蓝要注意抓好田间管理,为芥蓝的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和肥料,同时要做好中耕除草等工作。
一、浇水
芥蓝喜欢湿润的土壤条件,但不耐涝,定植时必须浇透定根水,促生新根使幼苗迅速恢复生长,平时田间土壤相对湿度应经常保持在饱水持水量的80%~90%。如叶色鲜绿,油润,蜡质较少,是水分充足生长良好的标志,若叶小、颜色暗淡、蜡粉多,则是缺水的表现,要及时浇水。
二、追肥
前期主要以速效氮肥为主,采用随水淋施或根部穴施的方法,注意少量多次,采收前15天多以磷钾肥为主,辅以叶面追施有机生态肥料。每次追肥后都要及时浇水。芥蓝叶片多,需肥量大,而吸肥力又弱,因此,应勤施多施。一般定植1周左右开始追肥,以后每隔1周追肥一次。每亩追施尿素4~5千克,现蕾时追施尿素4~5千克,复合肥5~10千克。主薹采收后,为促进侧薹生长,每亩可施尿素5~8千克。
三、中耕及培土
芥蓝的栽培最忌土壤的板结,保持根部的通透性非常重要,因此应及时中耕,为了保证在中耕时不伤及芥蓝的根系,可以在中耕时适当向根部培土。中耕过程中要注意除草。
刺嫩芽的田间管理
1)第一年的杂草防除及水分管理:由于第一年刺嫩芽还没有长成树,很容易受到杂草的侵害,所以必须防除杂草。据国外材料介绍,一般豆科作物应用的杀草剂效果较好,如氟乐灵等,但刺嫩芽除草应用哪种农药最为有效,还有待于进一步试验。如果采取人工除草,那么必须注意在锄草过程中不要伤害根系,因为前面提到过,立枯病、疫病的病菌主要是从根系伤口侵入,所以,在管理过程中,人员尽量不要到田里践踏,以免伤根。夏季以后,刺嫩芽已长到一定高度,枝叶也繁茂起来,这时杂草的威胁,可以放任管理。
关于水分管理,主要是防止春旱,繁殖茎的地块还需要离水源近些,一旦发生旱情立即浇水,保证苗齐苗壮。另外,刺嫩芽虽然喜水,但不耐涝,所以一旦发生洪水洪涝灾害,应立即在地块四周挖沟排涝,以缓解灾情。
(2)第二年后的整枝:整枝方法可根据栽培目的而定,如果是专为温室生产提供茎,当年秋冬即可收割,收割时茎基部留2个发芽苞,然后全部割掉,第二年每穴发出2株,秋冬收割时,每株基部再留2个芽苞,第三年除每穴新苗的4个芽苞正常发出4株茎以外,还可从基部其他部位发枝,这时需要人工整枝,整枝时将细弱的枝条去掉,因为温室生产需要粗壮的茎,一般要求茎直径要达到2厘米以上,总之,按照前面设计的密度每穴保留的茎数不能超过4株。
如果不准备从事温室生产,只是从陆地自然收获嫩芽,然后上市出售为目的,可尽量多留株数,提高顶芽产量。整枝时同样不能削头,每根茎基部留2个芽苞,然后全部割掉,但时间与前者不同,刺嫩芽自然生长在辽宁地区一般是4月上旬萌发,4月下旬开始即可收获顶芽,顶芽收获还可收获第一侧芽和第二侧芽,第二侧芽收获完毕后,立即于基部留2个芽苞,割去其余部分,这样,从基部发出的枝到秋季同样可长充实的茎,当然,过于柔嫩的枝还是要在春季疏掉。
(3)土壤消毒及轮作:土壤消毒主要是为了防治立枯病、疫病,但如果采用雷多米尔锰锌进行土壤全面消毒未免成本过高,目前国内生产的土壤杀菌剂哪一种既经济又有效还没有经过试验确定,笔者认为采用敌克松药液进行土壤全面消毒或许能够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佛手瓜田间管理
1)植穴的准备。移栽前要预先把定植穴准备好,深翻土后,挖深约1米,面宽1.5-2平方米的植穴,每穴施入有机质肥料25千克,草木灰约5千克。肥料要和土壤充分拌和,灌水后次日定植,定植时再加少量氮素化肥于株窝附近,使幼苗长根后及时得到养分。
2)定植。大面积露地栽培时,定植时间不能过早,应在终霜后进行。如果利用屋前后庭院栽种则可以早些,但是定植后要设一个高50一100厘米的塑料膜小拱棚,用以防寒风,保温保湿。即使是断霜后才定植,如植后马上加设塑料膜小拱棚,也有利于佛手瓜幼苗的生长。种植密度一般为每公顷植375株,肥力较差的土地不要少于450株。庭院栽植要栽2株以上,以利于互相授粉。
3)肥水管理。定植后要浇透定根水,但是定植后1个月内不宜灌大水,只浇少水,防止烂瓜、烂根,保成活率,故能保持植穴湿润即可。佛手瓜在幼苗期生长较慢,到7月以后生长加快,对水分的需要增加,为了经常保持土壤湿润,可以使用地膜覆盖。结果期如遇晴天,要3-5天浇1次大水,但不能积水。
佛手瓜的追肥宜早不宜迟,第一次追肥应于6月上旬进行,每株施复合肥1千克,离瓜苗30-40厘米处开环状浅沟后,把肥料均匀撒下,再用土覆盖。第二次于7月上旬进行,每株施以腐熟的人粪尿10千克,过磷酸钙l千克和草木灰等,或用发酵后的麻酱水(1:5)约5千克,施于距瓜苗60-70厘米处的环状沟内,待肥料渗下后以原土覆盖。第三次于8月中旬进行,根据植株的生长情况确定施肥量,这次施肥要离瓜秧更远些,每次追肥要注意氮磷钾肥料的配合,而且每次追肥都要结合浇水,结小瓜后更要经常灌溉,保持田间土壤的湿度。
4)搭棚整蔓。佛手瓜宜搭棚上架。苗高0.5-l米时进行,棚架要牢固,以免被风吹倒。初期需要人工扶助绑蔓上架,并使其均匀分布于棚架上。佛手瓜也可爬地种植,但是不便于采收,不好管理,产量低。在庭院种植,可让其爬墙头、草垛或平台房屋及禽畜舍顶均可。
佛手瓜的子蔓和孙蔓结瓜较早,栽植活棵后,即把主蔓摘尖,约留30厘米长。待子蔓长至150厘米左右,摘子蔓尖。长出孙蔓后,则任其无限生长。
5)保花保果。佛手瓜在北方地区栽培于8月下旬开始出现雌花,但是雄花要比雌花迟开五六天。早开的雌花常因未能授粉而萎黄化掉,可以用15-20毫克/升的赤霉素溶液喷施,促使雄花提早开,或用10-20毫克/升的番茄灵蘸雌花柱头,这样可以使早期开花的雌花结成无籽瓜,提早上市。
豇豆的田间管理基本方法
查苗补苗:当第一对初生叶出现时,就应到田间逐畦查苗补苗。补栽的苗最好用纸钵于温室大棚内提早3-4天播种育好苗。若育苗移栽,则应在缓苗后进行补苗。
中耕松土:直播时苗出齐或定植缓苗后每隔7-10天进行一次中耕,松土保墒,蹲苗促根,伸蔓后停止中耕。
浇水追肥:豇豆前期不宜多施肥,以防止肥水过多而引起徒长。一般在活棵后浇一次粪水。现蕾开花和始收后则要加强肥水供应,一般追肥2-3次,每次每亩施人畜粪尿750-1000kg。如因多雨不能浇粪时,可在行距中间穴施尿素5-10kg。秋季栽培的则一促到底。
插架引蔓、整枝打杈:植株吐藤时,就要插架。用人字形架或X字形架。架高2-2.5m,距植株基部10-15cm,每穴插一根,深15-20cm,每两架相交,从中上部4/5的交叉处放上横先竿并扎紧。豇豆引蔓上架一般在晴天中午或下午进行,不要在露水未干或雨进行,避免蔓叶折断。引蔓要按反时针方向进行。
菊花菜的田间管理
肥水管理菊花菜定植后5天要追肥1次,促进发棵,以后每7~10天追肥1次,采用土杂肥与尿素、复合肥相配合。在夏季高温干旱期间要注意淋水,但忌田间积水,多雨季节注意防涝排水,防止烂根。菊花菜分枝性强,侧枝萌发快,对肥料需求量较大,在贫瘠的土壤中栽培应增加追肥次数。
中耕除草植株封行前,中耕除草,可防止土壤表面板结,有利于根系生长。入冬前收割完老茬茎秆后,宜进行松土、培土,施肥覆盖。通常亩施有机肥1500千克左右,以利于植株的顺利越冬和及早萌发新梢。
植株调整菊花菜生长旺盛,分枝能力强,必须进行必要的修剪,控制植株的生长,促进侧芽分枝,便于田间管理及增强通风透光。通常植株的生长未封行时采收、打顶,促进侧芽的萌发。植株发育到一定程度后要控制其高度在30厘米左右,剪除旺长枝、病虫枝及枯枝,以提高产量与品质。12月种子成熟后,剪下花头晾干,搓出种子,并割去老茬,压肥覆土。
青花菜的种植和田间管理
生物习性
青花菜适宜于在冷凉气候生长,本省沿海地区一般只能在秋、冬季栽培。近年来,我县充分利用山区海拔较高、夏季气温较低、日夜温差较大的气候优势,在赤水、桂阳等高海拔乡镇(950一1200m)较大面积地进行夏播反季节栽培。一般每hm2可采收产品1万-1.2万千克,远销日本等国家,经济效益较高。而且其生育期短(移栽后60一70天采收结束),有利于开发多熟制栽培。
1、定植。
夏播苗龄30-35天,5-6片叶时带土移栽,株行距50厘米×60厘米,栽好后浇定植水,以利缓苗。
2、追肥。
①现蕾前以速效肥为主,定植后7-10天,用复合肥200倍液或腐熟人粪尿10倍液提苗,同时每亩施尿素2公斤;14天后每亩施尿素15公斤。②始现蕾,尿素每亩10-15公斤,穴施在植株周围,并配合防病虫,用尿素200倍液和喷施宝1000倍液隔14天轮流喷施。③主蕾收后,每亩施尿素10公斤和钾肥3公斤,并配合灌水,以促进侧蕾发育。
3、中耕及灌溉。
高温干旱应及时灌水,保持土壤湿度,灌溉结合施肥进行。连阴雨时要及时排水,勿使植株受渍。中耕一般在雨后或灌水后结合除草、施肥、培土进行。第一次追中耕除草一次,并进行培土,生育后期停止中耕。
4、病虫防治。
箱霉病主要发生在幼苗期,可用70%代森锰锌600倍液或75%百菌清600倍液喷施。蚜虫用25%避蚜雾水分散粒剂,亩用20克或32%杀虫净乳剂2000倍液喷雾。菜青虫、小菜蛾用2.5%敌杀死或2.5%功夫2000倍液防治。
紫背菜的田间管理
肥水管理:刚定植,要注意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一星期 苗子成活后,即要浇5%左右的稀薄粪水,或0.1%的尿素溶液。 定植后30~40天即可开始采收,每次采收后都要施一次追肥, 用30%的稀粪水或2%的尿素溶液泼浇。每采收2~3次,要补 充一些磷钾肥,如撒施草木灰100kg/667平方米,或钙镁磷10kg/ 667平方米。 浇水很重要,除结合施肥浇水外,还需要根据天气补充浇 水,尤其是7~9月份,温度高而干旱,每天都应浇1~2次水。 使枝叶生长旺盛,色泽鲜艳,质脆嫩。
中耕除草和培土:每次采收后或是大雨过后,浇水过后, 都要进行中耕,使土壤疏松,以促进根系生长和腋芽萌生,并且 铲除杂草,节约养分。同时要进行根际培土,将行间的土逐渐向 根部培土,促使不定根的抽生和根芽萌发新株,并有利于保护根 系越冬。
小棚覆盖:增加冬季产量:当气温下降到15度左右时, 紫背菜生长缓慢,随着气温下降至打霜,即地上部分枯死。为了 延长采收期,达到周年上市,10月下旬开始进行小棚或大棚覆盖,这样可以周年采收。
采收
移植后,约25天左右就可开始采收。采收上部嫩茎叶7~8片,长约15厘米,第一次采收时,在茎基留2~3节,使新发生的嫩茎略呈匍匐状,经半个月后又可进行第二次采收。从第二次采收起茎的基部只留一节,这样可控制植株的高度和株形。南方冬季生长较慢,每月采收一次。北京地区4~10月份均可收获,8~9月为采收旺
栀子花田间管理
小苗移栽后每月可追肥一次;每年5~7月各修剪一次,剪去顶梢,促使分枝,以形成完整树冠。成年树摘除败花,有利以后旺盛开花,延长花期。盆栽栀子在雨后要及时倒掉积水,叶黄时及时施矾肥水。
在北方,常常是第一年从南方引种的栀子花,花大,第二年变小,叶变黄易脱落,严重时植株死亡。主要原因是北方土质偏碱,气候干燥和水质不宜其生长。因此从南方引种,应尽可能多带土移植。平时浇贮存的雨水或用青禾草、果皮泡水,也可用无盐泔水发酵后浇,如能在50千克水中加0.1千克硫酸亚铁效果更好。生长旺期用研水追肥,能促进枝叶繁茂,叶色浓绿光亮。春秋两季,生长缓慢。每2~3周施1次薄液肥,入夏后,气温升高,生长渐旺盛,可7~10天连液肥1次。早晚还可用清水淋栖叶面及附近地面,以增加空气湿度,秋季霜前,移入冬季温度不低于0℃的环境中越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