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中暑刮痧刮哪里 刮百会穴

中暑刮痧刮哪里 刮百会穴

位置:百会穴位于后发际正中上7寸,当两耳尖直上,头顶正中。

功效:主要治疗头痛、目眩、鼻塞、耳鸣、中风、失语、脱肛、阴挺、久泻久痢等疾病。

中暑刮痧 刮膻中穴

位置:膻中穴位于胸部,以后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功效:主要治疗咳嗽,气喘,咯唾脓血,胸痹心痛,心悸,心烦,产妇少乳,噎嗝,收缩。

教你如何刮痧轻松学保健

另外,保健刮痧配合穴位刮拭,可很好地使全身得到保健,起到“未病先防”的效果。对此,我们专程请刮痧理疗中心的老师介绍了一些在家中即可进行刮痧保健的简便方法,大家不妨来跟着学习。

刮痧前的准备

1、刮痧板

最好使用专门的刮痧板刮痧,一般在医疗器械商店可以买到。家庭可用水牛角刮痧板。水牛角本身就是一味名贵的中草药,有清热解毒、活血化淤的功效,是一种上好工具。

2、刮痧油

刮痧油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疏通经络、、促进新陈代谢、排毒驱邪、消炎止痛等作用。

除头部刮痧外,刮其他皮肤部位时都需先涂抹刮痧油后再进行刮痧。如果没有刮痧油用香油也可以,但如果要长期刮痧,还是使用专门的刮痧油为好。

小贴士:

刮痧时一定要使用刮痧油,最好不要用红花油等代替。很多人都以为红花油可以活血化瘀,其实红花油里很多辅药对皮肤有刺激,比如辣椒素,辣椒素对治疗跌打损伤有益,但用作刮痧就会增加对皮肤的刺激,使皮肤会变得粗糙、过敏、起疹子、出现黑斑。

保健刮痧步骤

1、头部保健刮痧

取穴:百会穴及四神聪、头维穴至风池穴、太阳穴

刮拭顺序:先刮百会及四神聪,再刮头维至风池,重刮头维、风池,然后点按太阳穴。

刮拭方法:平补平泻

方义:“头为诸阳之会”,头部刮痧能促进头部血液循环,使头脑清醒,有利于增强记忆力。

2、颈肩部刮痧

取穴:风池穴至肩井穴、风府穴、大椎穴、肩髃穴

刮拭顺序:从上至下依次刮拭。

刮拭方法:补泻兼施。

方义:长期坚持刮拭上述穴位可清除机体代谢产物,起到疏通经络、调整脏腑之功能,使之保持阴平阳秘的平衡状态,达到强身健体,缓解疲劳的目的。

3、四肢部保健刮痧

取穴:曲池穴、合谷穴、内关穴、外关穴、足三里

刮拭顺序:经脉循行方向。

刮拭方法:平补平泻。

方义:刮拭四肢经络可促进血液循环,有效预防疾病,并能清除体内毒素,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夏季户外中暑学会3处理方法

1、穴位按摩

轻症中暑,可取足三里、大椎、曲池、合谷、内关五穴,以单手拇指或双手指顺该穴经络走向,由轻至重在该穴位上掐压,缓慢疏推和点按穴位,反复进行3~5分钟,以局部产生酸、麻、痛、胀感为度。重症中暑,除上述穴位按摩外,另增加人中、十宣、委中、阳陵泉、少冲五穴,以点掐、按压为主,每穴点掐、按压3~5分钟。经上述治疗后,若条件许可,给予清凉含盐饮料,或以银针针刺以上穴位,有增强疗效的作用。

2、擦药

取食盐一握,揉擦两手腕、双足心、两胁、前后心等八处,擦出许多红点,患者即觉轻松而愈,适用于先兆中暑或轻度中暑。

3、刮痧

除病人中暑症状外,可将右手中指弯曲,在病人胸部皮肤上划一下,如有明显的紫红色隆起的划痕,就说明有“痧”,使用刮痧方法就会有很好的治疗效果。用一枚一元的硬币或光滑的汤匙柄(用酒精消毒)做工具,有专门的刮痧板更好,蘸香油或花生油在清洁的后颈部两侧、脊柱两侧、两肘、头骨上下等处刮。

刮痧前一定要把手洗干净,手持刮痧板以30~45度角由上到下、由左到右顺着刮,用力均匀,每次刮5~6遍或皮肤出现紫红色刮痕为止。多数病人刮后就可以感到头脑清醒。但如病情较重或刮痧无效,则应及早找医生诊治,以免耽误病情。

如何自我刮痧保健

刮痧前的准备 1、刮痧板 最好使用专门的刮痧板刮痧,一般在医疗器械商店可以买到。家庭可用水牛角刮痧板。水牛角本身就是一味名贵的中草药,有清热解毒、活血化淤的功效,是一种上好工具。 2、刮痧油 刮痧油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疏通经络、促进新陈代谢、排毒驱邪、消炎止痛等作用。 除头部刮痧外,刮其他皮肤部位时都需先涂抹刮痧油后再进行刮痧。

如果没有刮痧油用香油也可以,但如果要长期刮痧,还是使用专门的刮痧油为好。

小贴士: 刮痧时一定要使用刮痧油,最好不要用红花油等代替。很多人都以为红花油可以活血化瘀,其实红花油里很多辅药对皮肤有刺激,比如辣椒素,辣椒素对治疗跌打损伤有益,但用作刮痧就会增加对皮肤的刺激,使皮肤会变得粗糙、过敏、起疹子、出现黑斑。 保健刮痧步骤

1、头部保健刮痧 取穴:百会穴及四神聪、头维穴至风池穴、太阳穴 刮拭顺序:先刮百会及四神聪,再刮头维至风池,重刮头维、风池,然后点按太阳穴。

刮拭方法:平补平泻

方义:“头为诸阳之会”,头部刮痧能促进头部血液循环,使头脑清醒,有利于增强记忆力。

2、颈肩部刮痧 取穴:风池穴至肩井穴、风府穴、大椎穴、肩?穴 刮拭顺序:从上至下依次刮拭。

刮拭方法:补泻兼施。

方义:长期坚持刮拭上述穴位可清除机体代谢产物,起到疏通经络、调整脏腑之功能,使之保持阴平阳秘的平衡状态,达到强身健体,缓解疲劳的目的。

3、四肢部保健刮痧 取穴:曲池穴、合谷穴、内关穴、外关穴、足三里 刮拭顺序:经脉循行方向。

刮拭方法:平补平泻。

方义:刮拭四肢经络可促进血液循环,有效预防疾病,并能清除体内毒素,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中暑的刮痧方法

中暑的症状

先兆中暑主要表现为头痛、眼花、耳鸣、头晕、口渴、心悸、体温正常或略升高,短时间休息可恢复;

轻度中暑除以上症状外,体温在38℃以上,面色潮红成苍白、大汗、皮肤湿冷、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经休息后,可恢复正常。

重度中暑也称热衰竭,表现为皮肤凉、过度出汗、恶心、呕吐、瞳孔扩大、腹部或肢体痉挛、脉搏快,常伴有昏厥、昏迷、高热甚至意识丧失。

首先,迅速将患者搬至阴凉、通风的地方,使其平躺,用扇子或者电扇扇风,并解开其衣领裤带,以利于患者呼吸和散热。用冷水或者稀释的酒精帮患者擦身,也可以用冷水淋湿的毛巾或冰袋、冰块放在患者颈部、腋窝或者大腿根部腹股沟处等大动脉血管部位,帮助患者散热。如果患者一直昏迷不醒,可以用大拇指按压患者的人中、合谷等穴位。患者醒后,必须在凉爽通风处静卧休息。口服十滴水1~2支或藿香正气水1~2支,服药后2小时即可缓解。如6小时症状尚未完全消失,可重复使用,多数病人在24小时后可恢复正常。多喝些淡盐水,以补充流失的体液。如果在户外活动时发生中暑,缺乏急救工具可能延误救治,可以采取中医刮痧方法急救。

中暑在中医上亦称“发痧”,认为是由于病人体质虚弱,加之劳累过度,导致元气亏虚,暑热之邪乘虚而入所致。轻则暑热夹湿郁于肌表,重则暑热燔灼,蒙蔽心包而发病,且发病骤急。除病人中暑症状外,可将右手中指弯曲,在病人胸部皮肤上划一下,如有明显的紫红色隆起的划痕,就说明有“痧”。通过刮痧能将暑湿之邪及时祛除,起到解表清暑、宁心开窍之功效。此法无论在临床还是在民间均有使用,且疗效颇佳。

用一枚一元的硬币或光滑的汤匙柄(用酒精消毒)做工具,有专门的刮痧板更好,蘸香油或花生油在清洁的后颈部两侧、脊柱两侧、两肘、头骨上下等处刮。

刮痧前一定要把手洗干净,手持刮痧板以30~45度角由上到下、由左到右顺着刮,用力均匀,每次刮5~6遍或皮肤出现紫红色刮痕为止。

刮痧具体方法

1、刮痧场所应荫凉而又非当风之处。

2、暴露待刮痧的皮肤,涂抹刮痧介质(万花油、活血剂等),刮板与皮肤成90度或45度角进行刮拭。

3、刮痧可选择以下部位:颈部(颈部正中线,颈两侧至肩)、背部(背部正中线,背部两侧)、胸部(胸部正中线,胸肋间隙)、上肢(肩、臂、肘窝)、下肢(腘窝处等)均由上往下刮,胸部由内往外刮。

4、每个部位一般刮3~5分钟,以出痧(紫红色的痧痕)为度,最多不超过10分钟,不可强求出痧。刮拭完一部位,再刮另一部位。再次刮痧须间隔3~6天,以皮肤上痧退为准。

5、出痧后最好喝一杯温开水(最好为淡糖盐水),并休息15~20分钟,同时30分钟内忌洗凉水澡;

注意事项:年老、年幼、体质虚弱、孕妇、产妇、妇女月经期,刮痧时手法要轻,不宜大面积刮痧。局部有皮肤病或皮肤破损的,不宜刮痧。有出血性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不宜刮痧。

另外,按摩也可以缓解中暑

轻症中暑,可取足三里、大椎、曲池、合谷、内关五穴,以单手拇指或双手指顺该穴经络走向,由轻至重在该穴位上掐压,缓慢疏推和点按穴位,反复进行3~5分钟,以局部产生酸、麻、痛、胀感为度。重症中暑,除上述穴位按摩外,另增加人中、十宣、委中、阳陵泉、少冲五穴,以点掐、按压为主,每穴点掐、按压3~5分钟。经上述治疗后,若条件许可,给予清凉含盐饮料,或以银针针刺以上穴位,有增强疗效的作用。

这些人不能刮痧

1、孕妇的腹部、腰骶部禁用刮痧,否则会引起流产。

2、凡体表有疖肿、破溃、疮痈、斑疹和不明原因包块处禁止刮痧,否则会导致创口的感染和扩散。

3、急性扭伤、创伤的疼痛部位或骨折部位禁止刮痧,因为刮痧会加重伤口处的出血。

4、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全身浮肿者。因为刮痧会使人皮下充血,促进血液循环,这会增加心肺、肝肾的负担,加重患者病情,甚至危及生命。

5、接触性皮肤病传染者忌用刮痧,因为这会将疾病传染给他人。

6、过度饥饱、过度疲劳、醉酒者不可接受重力、大面积刮痧,否则会引起虚脱。

刮痧能治眩晕吗

眩晕的刮痧疗法

临床一骰分为气血亏虚与痰浊阻滞2型。

一、气血亏虚

(一)症状

以头晕目眩,面色苍白,神疲乏力为主症。

(二)治法

(1)选穴

百会、血海、膈俞、足三里、三阴交、气海。

(2)定位

百会: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叉处。

血海:屈膝,在髌骨底内侧缘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膈俞:在背部,当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足三里:膝盖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

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气海: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

(3)刮拭顺序

先按揉头顶百会,其次刮背部膈俞,然后刮腹部气海穴,再刮下肢内侧血海至三阴交,最后刮下肢外侧足三里。

(4)刮拭方法

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先按揉头顶百会穴,约3分钟,用力不宜过猛。背部膈俞穴,用力要轻柔,不可用力过重,可用刮板棱角刮拭,以出痧为度。刮拭腹部正中线气海穴,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刮拭。刮拭下肢内侧部血海至三阴交穴,由上向下刮,在膝关节处可作停顿,或分段刮至三阴交穴,在三阴交穴处重刮,刮30次,出痧为度。最后重刮足三里,各30次,不出痧。

二、痰浊阻滞

(一)症状

头重如裹,视物眩转,胸闷作呕,呕吐痰涎。

(二)治法

(1)选穴

阴陵泉、丰隆、中脘、内关、头维、百会。

(2)定位

阴陵泉: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髁下缘凹陷处。

丰隆: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缘外二横指(中指)处。

中脘:仰卧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内关: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在桡则腕屈肌腱同掌长肌腱之间取穴。

头维:在头侧部,当额角发际上O.5寸,头正中线旁开4.5寸。

百会: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叉处。

(3)刮拭顺序

先按揉头顶百会穴,再按揉头两侧头维穴,然后刮腹部中脘穴,再刮前臂内关穴,刮下肢内侧阴陵泉,最后刮下肢外侧丰隆穴。

(4)刮拭方法

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先按揉头顶百会穴和头维穴,各约3分钟,用力不宜过猛。刮拭腹部正中线中脘穴,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刮拭。刮拭上肢内侧部内关穴,由上向下刮,用力轻柔,刮30次,出痧为度。最后重刮下肢内侧阴陵泉和外侧丰隆穴,各30次,可不出痧。

刮痧应该如何刮效果好

刮痧并非愈痛愈黑愈有效

刮痧通过调整阴阳平衡,提高抗病能力的作用机理,主要起到解表祛邪、开窍醒脑、舒经通络、行气活血、祛湿化浊的作用。

它是以中医皮部理论为基础,用器具(牛角、玉石、火罐)等在皮肤相关部位刮拭,以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淤之目的。

但值得注意的就是,很多人以为刮痧一定是感觉到疼痛难忍、刮得惨不忍睹才是最高境界。源援基表示,其实这是错误观点,刮痧并非愈痛愈有效,也不是刮得又黑又紫才好。其实,刮拭部位出痧后呈现微红色或紫红色就可以停止。刮痧部位、力道等若掌握不当,片面追求出痧的颜色,不仅无效,还可以造成皮肉损伤。

有些病人刮不出痧,除了方法错误外,也可能是最近常刮或者病得太严重身体太虚弱而不易刮出痧等原因造成,切忌用力过猛造成伤害。

刮痧的相对适应症主要有 感冒、发烧、中暑、头痛、肠胃病、落枕、肩周炎、腰肌劳损、肌肉痉挛、风湿性关节炎等病症。

刮痧操作不当加重病情

由于刮痧是一种刺激疗法,操作不当会加重病情或引发其他身体不适。源援基强调说,刮痧是从推拿、针灸、拔罐、放血等疗法变化而来,与这些疗法一样要遵循施术的四个原则 一是明确诊断 二是辨证施治 三是因人因病因时因地制宜 四是补虚泄实。

就拿感冒来说,吃药再配合刮痧疗法,效果十分明显。主要在天柱骨、双侧风池穴、肩井穴、风门穴、双侧肩甲骨内侧缘、印堂穴、胸前风府穴刮拭,刮完后再喝一杯热凉茶,出一身汗,确实整个人会感觉整个身心舒畅。

但是如果感冒是以发热为主,则不宜单一进行刮痧,要配合药物治疗。中医认为,尤其不能头痛刮头,脚痛刮脚。因为头痛刮痧必须排除头部有无器质性疾病,所以一定要到医院诊断清楚。

另外,夏天炎热难免发生中暑,俗称发痧,有轻症和重症两种,轻症刮痧疗效较好,但要把病人立即移到通风阴凉处,解开衣扣,还要采取降温措施等。重症特别是危重症,要根据病情施以救治,这时不宜刮痧。年老体弱的老人,年幼体虚的小儿刮痧要慎重。

刮痧要注意掌握刺激度

刮痧疗法和针灸、按摩等方法是一样的,都是对人体的穴位进行刺激,只不过使用的工具不同而已。

所以病人在刮痧过程中也可能出现不适症状。此时,应迅速停止刮痧,让患者平卧,并喝点温开水或温糖水,休息片刻,很快会好转,若不奏效,可迅速用刮痧板刮拭患者百会穴、人中穴、内关穴、足三里穴、涌泉穴急救。。

原来,刮痧过程中可能和针灸一样,有可能像晕针一样出现晕刮。晕刮出现的症状为头晕,面色苍白、心慌、出冷汗、四肢发冷,恶心欲吐或头晕等。

为预防刮痧出现意外,医生要特别注意掌握好刺激度,即病人所能够承受的强度和力度。另外,医生应做好预防措施和把握好刮痧的禁忌症 空腹、过度疲劳患者忌刮 身体瘦弱、皮肤失去弹力者 施治局部痈肿、疮疡、溃烂或肿瘤患者 患有心脏病,水肿的病人 血友病、出血性、出血性紫癜和其他出血疾患者则不能进行刮痧治疗。低血压、低血糖、过度虚弱和神经紧张特别怕痛的患者需要轻刮。

另外,由于刮痧多少对皮肤存在一定的损伤,所以一次刮完后要等过一段时间,一般为五至七天左右,再进行第二次刮痧。

相关推荐

后拉肚子是怎么回事

后拉肚子,考虑是胃肠经络穴位受刺激而引起的。 疗法是用板按一定的规则在身体的相应的经络穴位进行拭,通过对经络穴位的刺激,达到防病治病的作用。而且具有双向调节的作用,体虚之人能补气血,体实之人驱外邪,不同的部位,采用的补泻手法不同,最终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 因此如果是不熟悉经络穴位的人进行,并且采用的手法不对,可能会对肠经络穴位造成刺激,加快了肠胃蠕动,导致拉肚子的情况出现。 一些人在之后拉肚子,可能与无关,是因为本身存在肠炎、消化不良、胃肠型感冒、中暑等疾病。 一些

到什么程度才是最好的呢

“单纯发热为主的感冒、重症中暑都不可随意也并非愈痛愈黑愈有效。”广州市中医医院针灸康复门诊源援基副主任中医师表示,需要市民掌握一定的医学知识和技巧,不是谁都可以自行操作的。 释疑:并非愈痛愈黑愈有效 源援基介绍,通过调整阴阳平衡,提高抗病能力的作用机理,主要起到解表祛邪、开窍醒脑、舒经通络、行气活血、祛湿化浊的作用。 据介绍,它是以中医皮部理论为基础,用器具(牛角、玉石、火罐)等在皮肤相关部位拭,以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淤之目的。 但值得注意的就是,很多人以为一定是感觉到疼痛难忍

中医常见的三大误区

1、愈痛愈黑愈有效? 通过调整阴阳平衡,提高抗病能力的作用机理,主要起到解表祛邪、开窍醒脑、舒经通络、行气活血、祛湿化浊的作用。它是以中医皮部理论为基础,用器具(牛角、玉石、火罐)等在皮肤相关部位拭,以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淤之目的。但值得注意的就是,很多人以为一定是感觉到疼痛难忍、得“惨不忍睹”才是最高境界。这是错误观点,并非愈痛愈有效,也不是得又黑又紫才好。其实,拭部位出痧后呈现微红色或紫红色就可以停止。部位、力道等若掌握不当,片面追求出痧的颜色,不仅无效,还可以造成皮肉损伤

中暑哪里 心俞穴

位置:心俞穴位于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功效:1、心痛、惊悸、失眠、健忘、癫痫等心与神志病变;2.、咳嗽、吐血。

头部减肥注意事项

头部减肥注意事项: 1.头部时不需涂抹油,以宽齿按摩梳为佳。 2.头部时,梳板压力中等,速度适中,此为平补平泄之法。 3.过程中若有痛、酸、胀、麻等感觉,属正常现象,正是经络不通的表现。 4.患者时应双手配合,一手扶持患者头部一手拭,以保证头部的稳定和安全。 头部减肥的正确步骤: 1.拭头部两侧,从太阳穴直至风池穴,经过的穴位包括头维、颌厌、悬颅、悬厘、率谷、天冲、浮白、脑空等。 2.拭前头部,从百会穴开始,至前头发际,经过穴位包括前顶、通天、囟会、上星、神庭、承光、五处、曲

注意事项

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及处理:疗法和针灸、按摩等方法是一样的,都是对人体的穴位进行刺激,只不过使用的工具不同而已。所以也和针灸一样,有可能像晕针一样出现晕。 (1)晕出现的症状为头晕,面色苍白、心慌、出冷汗、四肢发冷,恶心欲吐或神昏扑倒等。 (2)预防措施:空腹、过度疲劳患者忌;低血压、低血糖、过度虚弱和神经紧张特别怕痛的患者轻。 (3)急救措施:迅速让患者平卧;让患者饮用1杯温糖开水;迅速用拭患者百会穴(重)、人中穴(棱角轻)、内关穴(重)、足三里穴(重)、涌泉穴(重)

眩晕的疗法

一、气血亏虚 (一)症状 以头晕目眩,面色苍白,神疲乏力为主症。 (二)治法 (1)选穴 百会、血海、膈俞、足三里、三阴交、气海。 (2)定位 百会: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叉处。 血海:屈膝,在髌骨底内侧缘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膈俞:在背部,当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足三里:膝盖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 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气海: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 (3)拭顺序 先按揉头顶百会,其次背部膈俞,然后腹部气海穴,再

背部中暑

一、 除病人中暑症状外,可将右手中指弯曲,在病人胸部皮肤上划一下,如有明显的紫红色隆起的划痕,就说明有'痧',使用方法就会有很好的治疗效果。用一枚一元的硬币或光滑的汤匙柄(用酒精消毒)做工具,有专门的板更好,蘸香油或花生油在清洁的后颈部两侧、脊柱两侧、两肘、头骨上下等处前一定要把手洗干净,手持板以30~45度角由上到下、由左到右顺着,用力均匀,每次5~6遍或皮肤出现紫红色痕为止。多数病人后就可以感到头脑清醒。但如病情较重或无效,则应及早找医生诊治,以免耽误病情。 二

不如手心

夏天并不是一个缓解疲劳的好办法。很多人觉得万病能解,其实并不是这样的。最早是在江南地区解决湿热闷热的中暑状况而开始采用的方法,因此,治疗中暑效果很好,但是抗疲劳,效果就相对差了很多。尤其是夏天天气炎热,皮肤容易晒伤,加上多次洗澡,导致皮肤柔弱,就很容易受伤。 建议夏天多用手指手掌心,夏天心神被耗,才会引起疲劳,手的中心,手内侧中间,是心包经穴位,经常这个穴位,利于经络的调整,能起到镇静、平静、收敛心气的效果。经常按一按,对缓解疲劳还是很有好处的。 此外,没事的时候还可以敲

小孩能吗 小孩发烧方法二

分3组:一为风池、大椎;二为大杼、曲池、风门;三为膻中、复溜和印堂、太阳。 并随证配穴:外感风寒配列缺、风门、外关;外感风湿配尺泽、鱼际和少商;外感暑邪配委中、曲泽、天枢和十宣穴;里热内炽配百会、内关、曲池、和大椎、十宣穴;食滞发热配中脘、足三里、内庭、公孙;疳积虚热配脾俞、胃俞、三焦俞、膏肓俞、中脘和四缝穴。 第1组穴用法,至出现痧痕为止;第2组穴以撮痧法夹挤,至出现痧痕为止;第3组穴中,先膻中、复溜穴,再以撮痧法夹挤印堂、太阳穴,至出现痧痕为止。以上为主穴,每日1次。 然后随证加配穴,外感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