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低血糖怎么办 无症状性低血糖的治疗方法
新生儿低血糖怎么办 无症状性低血糖的治疗方法
由于低血糖对新生儿的脑有损害,因此必须争分夺秒积极治疗。对于没有症状低血糖的新生儿(主要通过血糖监测明确),可先给小儿口服10%葡萄糖液或给予喂奶,圣后2-3天内每2小时喂一次,每次2-6毫升,如果复查血糖还不升高,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给予静脉滴注葡萄糖,血糖正常24小时后可以停药。
新生儿低血糖有什么危害
低血糖严重可造成脑损伤
新生儿脑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率大,低血糖可以造成不可逆的脑损伤,甚至比轻度缺氧性脑损伤带来的后果更严重。
新生儿低血糖的标准是血糖低于2.2mmol/L,但实际上血糖低于2.6mmol/L就可造成脑损伤。
新生儿低血糖发病越早,血中葡萄糖数值越低,存在时间越长,越易造成智力低下、脑瘫等中枢神经系统的永久性损害。如果延误诊断,治疗不及时,也可导致死亡。
持续低血糖可损伤中枢神经
低血糖持续或反复发作可引起严重的中枢神经损伤,使脑细胞能量代谢障碍、脑细胞肿胀、软化、坏死,轻则智力发育迟缓,重则出现智力低下、白痴、脑性瘫痪等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
新生儿低血糖的症状
新生儿低血糖症一般在出生2-3天后出现。患糖尿病的妈妈生的宝宝则会在生后几小时就出现症状,轻者脸色苍白、出冷汗、哭闹不安、寻找乳头等,病情严重时可能出现嗜睡、昏迷、呼吸不规律或呼吸暂停。还有的宝宝面色一阵阵青紫,哭声微弱,呼吸增快或暂停,四肢瘫软无力。
一旦发现宝宝出现上述症状,应请医生及时补充葡萄糖,否则后果严重。
新生儿低血糖症护理
新生儿低血糖系指新生儿全血血糖<2.2毫摩尔/升(40mg/分升)者。在新生儿期较常见,其发生率在足月儿中约占1‰—3‰,早产儿占43‰,SGA儿可达60/‰临床分早期过渡型、继发型、典型或暂时性低血糖症、严重反复发作型等4型。由于新生儿脑细胞代谢需要大量糖,血糖过低可导致脑细胞不可逆的损伤。因此不论有无症状,对于新生儿低血糖都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诊断要点]
一、病史
1.母亲多有糖尿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史。
2.患儿有红细胞增多症、ABO或Rh血型不合溶血病、围产期窒息、感染、硬肿症等病史,尤其是早产儿多见。
3.也可见于高胰岛素血症、遗传代谢缺陷病如半乳糖血症、糖原累积病患儿。
二、临床表现
1.症状多发生在生后数小时至一周内,表现为嗜睡、拒乳、震颤、呼吸暂停、阵发性青紫、昏迷、眼球异常转动、心动过速,有时多汗、苍白和体温不升。
2.也有表现激惹、兴奋和惊厥,以微小型和局限型惊厥为多见。
3.另有一大部分为无症状性低血糖,尤其多见于早产儿。
三、辅助检查
1.血糖测定:是确诊和早期发现本病的主要手段,对有可能发生低血糖者应于生后第3、6、12、24小时监测血糖。
2.胰岛素测定:正常空腹血浆胰岛素一般<71.8毫摩尔/公斤。胰岛细胞增生症或胰岛腺瘤患儿可增高。
3.糖耐量试验:
4.胰高血糖素耐量试验:
5.其他检查:根据需要可查血型、血红蛋白、血钙、血镁、尿常规与酮体,必要时做脑脊液、X线胸片、心电图或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呼吸暂停、惊厥为主要表现时需与低钙血症、颅内出血等相鉴别。
[治疗原则]
一、预防
比治疗更为重要,对可能发生低血糖者从生后1小时即开始喂10%葡萄糖每次5—10ml/kg,每小时1次,连续3—4次;生后2—3小时提早喂奶。
二、补充葡萄糖
1.对低血糖患儿,立即用25%葡萄糖2—4ml/公斤,按lml/分钟的速度静滴,随后继续滴入10%葡萄糖液。
2.如不能维持正常血糖水平,可将继续滴入的葡萄糖液浓度改为12.5%—15%,以8—10mg/(kg.分钟)的速度滴入。
3.如血糖已>2.2毫摩尔/升1—2天,则改为5%葡萄糖液滴入,以后逐渐停止。
4.在血糖稳定以前,每日至少测血糖1次。
三、激素疗法
1.肾上腺皮质激素:如用上述方法补充葡萄糖后,仍不能维持血糖正常水平者,可加用氢化可的松5—10mg/(kg.日),或强的松1mg/(公斤。日),至症状消失、血糖恢复后24—48小时停止,一般用数日至1周。
2.胰高血糖素:0.1—0.3毫克/公斤肌注,必要时6小时后重复应用,也有一定疗效。
3.肾上腺素、二氮嗪和生长激素:仅用于治疗慢性难处理的低血糖症。
四、治疗原发病
小孩出现低血糖的原因
孩子吃饭较少,活动量较大,就会容易造成低血糖,家长平时让孩子多吃饭,尤其是多吃甜食,有很好的补充血糖,维持血糖的作用。当血糖低于正常时,有些患者有症状,有些患者则没有症状。没有症状的多见于婴幼儿及长期频繁发生低血糖者,临床称之为“无症状性低血糖”。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与机体神经系统受损、交感神经对低血糖的感知能力降低有关。
低血糖昏迷诊断标准
1.在同一病人同一时间动脉血糖值通常略高毛细血管值,而后者又高于静脉值。空腹时毛细血管血糖值(测血糖为全血),高于静脉血糖值5%~10%。
2.血糖测定分为血清、全血、血浆3种方法,测定血清血糖,必须采血后立即离心取得血清、否则时间过长,糖分解,结果偏低;全血糖易受血细胞比容和非糖物质影响,其结果亦比血浆血糖略低5%~10%;所以,目前临床多采用测定血浆血糖,判断各种原因的高血糖症和低血糖症。
3.对原因不明,呈持续或反复发作的低血糖,应经常监测血胰岛素、C肽、胰岛素原和血、磺脲类药物浓度,以资鉴别。如高胰岛素症可见于胰岛素瘤、服磺脲类药物、自身免疫性低血糖和外用胰岛素者;而血C肽升高者仅见于胰岛素瘤和服磺脲类药物。
老年低血糖症 :老年易发生低血糖性脑功能障碍。低血糖分为空腹低血糖和餐后低血糖(即反应性低血糖),前者多为病理性,后者多为功能性。由低血糖导致的昏迷称老年低血糖昏迷。
小儿低血糖:是指不同原因引起的血糖浓度低于正常,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标准。新生儿低血糖症指血糖值低于正常同年龄婴儿的最低血糖值,低血糖易引起脑损伤,导致低血糖脑病。
低血糖在不同人群身上,会有着不同的反应,所以我们在诊断的时候,千万不要以为同等症状,所有病人都可以用一种方法,这是不低的,我们要分病情分人群来治疗的,这个是我们在诊断的是就要确定出来的。
新生儿低血糖怎么治 持续性低血糖的治疗方法
对于持续或反复出现低血糖的小儿,在要静脉输注葡萄糖的同时,可以加用氢化可的松、胰高血糖素等药物,这些药物必须在医院应用,同时要在医生和护理的监护下用此药。
小儿低血糖症的危害有哪些
新生儿低血糖发病越早,血中葡萄糖数值越低,存在时间越长,越易造成智力低下、脑瘫等中枢神经系统的永久性损害。如果延误诊断,治疗不及时,也可导致死亡。
新生儿低血糖最多见于患糖尿病的母亲所生的小儿。因为小儿在出生前一直处在母亲体内血糖较高的环境中,以致胰岛细胞代偿性增生。出生后,小儿体内胰岛素仍处于亢进状态,故于生后数小时内,小儿血糖急剧下降。另外早产儿、双胎、体重极低的新生儿肝脏内肝糖原贮存量都较少,如不提前喂奶,易发生低血糖。患重病的小儿葡萄糖消耗增加,易致低血糖。此外有些遗传性疾病也可引起低血糖。
新生儿低血糖症状多在出生后24~72小时出现,患糖尿病的母亲所生小儿在生后几小时即可出现低血糖症状。开始患儿出现面色苍白,出汗较多,软弱无力,哭吵要吃奶等。如低血糖不能及时纠正,可出现嗜睡、抽搐、昏迷、呼吸增快、呼吸暂时停止等严重表现。
因为新生儿低血糖存在时间越长,越易影响小儿智力,所以母亲要尽早给小儿喂奶,不能吃奶者要静脉补充葡萄糖,防止发生低血糖。对患糖尿病的母亲所生小儿及双胎、早产、体重极低、患重病的小儿要定时查血中葡萄糖数值,如果血糖低于2.24mmol/l,不等出现症状就要开始治疗,可以喂食葡萄糖。出现症状时,应静脉补充葡萄糖直至血糖稳定在2.24mmol/ l以上。
新生儿低血糖有什么症状 新生儿低血糖的体征
新生儿低血糖的症状和体征常为非特异性,多出现在生后数小时至1周内,主要表现为反应差、阵发性发绀、震颤、眼球不正常转动、惊厥、呼吸暂停、嗜睡、不吃等,有的出现多汗、苍白及反应低下等。
持续低血糖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严重时可出现延脑生命中枢功能障碍的症状。
糖尿病患者的健康隐患之低血糖
其实,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低血糖相当危险,其引起的心、脑、肾损害是不可逆转的。糖尿病医生介绍说,低血糖发生时,轻则心慌、冒冷汗,重则昏迷或引发心梗、脑梗,甚至危及生命。一次严重的低血糖可能抵消患者终生维持血糖正常带来的益处。
低血糖通常分两种:一是药物性低血糖,是超量使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导致的,也有的是患者没有按时进餐或加餐造成的。二是自发性低血糖,这种情况在糖尿病患者和正常人中都会发生,主要是与体质有关,也与膳食纤维含量少、碳水化合物过精或油脂含量偏多有关(即食物能量密度过高)。比如,部分人会在吃了早餐两三个小时后出现明显的饥饿感,或伴有心慌、头晕等症状。此外,运动过度也可导致低血糖。
病程过长(超过10年至15年)的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品种多、数量大的糖尿病患者以及老年人(尤其是70岁至75岁以上者)等三类人群对低血糖的调节能力较差,容易发生低血糖意外。以上高危人群要高度重视血糖监测,不仅要查早晨空腹和三餐后两小时的血糖数值,还要抓住“三餐前、睡前和夜间两三点钟”这几个低血糖高发的重要时间节点做好血糖监测。
警惕披上“伪装”的低血糖
低血糖发生可以“无症状”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和/或联合口服降糖药强化血糖控制,而长期应用β受体阻滞剂(如心得安)者可掩盖和延缓低血糖症状,亦可表现为无症状性低血糖。患者长期处于低血糖状态,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永久性损害,甚至危及生命,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无症状性低血糖的发生多是因为糖尿病导致的神经病变,使交感神经变得不敏感,反复的低血糖发作使胰升血糖素或肾上腺素对低血糖反应的血糖阈值下降,患者可无前驱症状而迅速进入昏迷状态,多发生于病程长的1型糖尿病患者、老年糖尿病患者、肝肾功能减退的患者或合并糖尿病肾病,使口服降糖药及胰岛素蓄积于体内者。对这些病人定期监测血糖是及时发现无症状性低血糖的重要手段。
注意鉴别醉酒和低血糖。饮酒所致低血糖可发生在空腹或餐后,与饮酒方式、饮酒量和饮酒者个体情况有关。饮酒后酒精在体内代谢,减少或抑制糖原异生,同时抑制或减弱了低血糖时升糖激素的释放,加重了低血糖的发生并延长低血糖的恢复时间。饮酒使糖负荷后胰岛素分泌增加,从而增加餐后低血糖发生的危险。值得警惕的是,这种低血糖表现常常被醉酒反应掩盖,即使发生了严重而持久的低血糖,患者也往往浑然不觉,导致低血糖性休克。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脑组织不可逆的损伤,甚至引起死亡。
糖尿病患者应该常备糖果、巧克力等食品。当低血糖发生时,糖尿病患者要采取自救措施,一般为复合加餐,即先吃糖果等含糖量多的食物,后吃饼干等含淀粉多的食物。其次,借助医生等专业人士的力量,帮助自己分析、查找导致低血糖的原因,然后有的放矢地采取防治措施。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不要不敢加餐,而是要注意及时调药和调餐,才能更好地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小儿低血糖症的治疗
1、紧急处理
病情危重,初步检查符合低血糖的病儿,在采取各项化验标本后,要立即静脉输入25%葡萄糖液。症状控制后改用10%~15%葡萄糖液,并逐步减慢输入速度。此后根据血糖监测结果,调整给糖量,以使血糖维持在40~120mg/dl为度。治疗过程中,随时监测尿糖,避免血糖过高出现糖尿,引起利尿。
2、长期处理
应针对病因,采取相应措施。对低血糖高危的新生儿,如胎龄小样儿、糖尿病母之婴儿等,应于出生后监测血糖数值。临床情况许可时,尽量自生后4~6h开始喂奶。此后每2~3小时喂奶1次。
对于新生儿低血糖,预防是首要因素,这比治疗更为重要。孕妇合理进食是预防新生儿低血糖的关键措施。自然分娩的产妇在产程前后应适当进食,少食多餐,妈妈可多吃热量的流食、半流食,例如果汁、藕粉、稀面条、稀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