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大肠癌
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大肠癌
1、饮食因素:如高脂肪低纤维饮食;动物蛋白、食物中亚硝胺及其衍生物含量高;摄入酒精;油炸食品;维生素A、C、E及微量元素硒缺乏等。在大肠癌发病中饮食因素被认为是极为重要的养生因素。在美国,上世纪50年代起倡导改变饮食习惯导致大肠癌发病趋势下降同样证实了这一点。而与之相对的,在我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改善,国人的饮食习惯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高脂、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在菜谱中日益增加。这也是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不断上升的原因这一。
2、大肠的某些良性病变:如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大肠腺瘤、家族性结肠腺瘤病、血吸虫病、大肠息肉等。患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超过10年者发生结肠癌的危险性较一般人群高数倍,这是因为,肠道内的反复炎症,对肠道粘膜细胞是一种慢性刺激,这种刺激久而久之就会导致粘膜细胞的生长失去控制,发生恶变。存在大肠息肉的患者也一样,其发生大肠癌的相对危险度是无息肉者的22倍,因为息肉本身虽然是良性的,但是息肉可能会恶变。
3、遗传因素:据估计约20%的大肠癌病人中遗传因素可能起重要作用,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遗传性大肠癌。研究发现,大肠癌患者的子女患大肠癌的危险性比一般人高2-4倍,约10%-15%的大肠癌发生在一级亲属中有大肠癌病史的人群中。
4、职业因素与卫生习惯:虽然一般认为,大肠癌并不是一种职业病,但职业因素和大肠癌发病的关系仍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如Donham等1980报道,大肠癌患者中生产石棉绝缘材料的工人较常见,并且动物实验也证实,吞食的石棉纤维能够穿透肠黏膜。此外,在金属工业、棉纱或纺织工业和皮革制造业等行业中,大肠癌的标化死亡率和死亡率也较高,这也是大肠癌的病因。
结肠癌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1、高脂、高蛋白、低纤维素
高脂肪饮食可刺激胆汁的分泌,粪便中胆酸和胆固醇含量增多,另外,可致大肠内梭形芽胞杆菌生长活跃,其作用于胆酸和胆固醇,使之形成具有致癌作用的非饱和多环烃类物质;食物中纤维素含量低时,使粪便量减少,肠挪动减慢,使粪便中的致癌物质在结肠内停留时间较长,增加了其作用时间。
2、饮酒
较一致看法是:啤酒与直肠癌关系密切,啤酒中某些成分本身是直肠癌始动或促进因子。
3、维生素
胡萝卜素、维生素B2、维生素C、维生素E均与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相对危险度有关,并呈剂量反应关系。维生素D和钙具有保护作用。
4、油煎炸食品
食物烤焦的部分(尤其是肉类食品)中含有能作用与结肠壁的致癌剂。
5、葱蒜类
葱蒜类食物对肿瘤生长有抑制作用,应摄入葱蒜类食品降低结肠癌的发病危险。
6、高盐和腌制食品
高盐摄入和过食腌制食品使结直肠癌的发病相对危险性增高。
7、微量元素和矿物质
硒降低发病危险性,钙摄入对防止大肠癌的发生起保护作用。动物性膳食钙与降低大肠癌发生危险有关,而植物性钙与此不相关。钾、铁、磷、镁锌、铜有抑制癌症发生的作用。
大肠癌是什么引起的 饮食
饮食方面是非常常见的发病原因之一,如果患者在平时的生活中非常的没有规律,经常是饥一顿饱一顿,这样对肠胃是会带来非常大的压力的,是很可能导致大肠癌的病发的。而且高脂肪,高肉食,和低纤维的饮食也是非常的容易引起大肠癌的,高脂肪的食物是会容易导致脱氧胆酸和石胆酸在肠胃内部的增加的,这两种物质都是有着致癌作用的。
哪些原因会导致大肠癌的出现呢
哪些原因会导致大肠癌的出现呢?导致大肠癌这种疾病出现的原因是很复杂的,如果不能了解这些病因的话,对于大家预防大肠癌的出现是有一定的影响的,对因预防是效果最好的预防方法,可是,哪些原因会导致大肠癌的出现呢?
什么病因引发了大肠癌
1、遗传因素
研究表明:大肠癌具有一定的遗传性,详细报道显示:大肠癌患者血亲中死于本病者比一般人明显增高。有些大肠腺瘤,如多发性家庭性腺瘤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家族中患病率可达50%,如不治疗,10岁以后均有患大肠癌的可能。
2、寄生虫病引发
一些寄生虫病也会引发大肠癌,专家指出:多数吸血虫晚期病人容易并发大肠癌,因为大肠粘膜上血吸虫卵经常长期的沉积,会引起粘膜反复溃疡、修复和慢性炎症等病变,从而导致腺瘤状增生,最终发生癌变。
3、职业因素
一些职业因素和大肠癌的发病有直接的关系,研究表明,大肠癌患者中生产石棉绝缘材料的工人较常见,并且动物实验也证实,吞食的石棉纤维能够穿透肠黏膜。
上面介绍的就是大肠癌这种疾病的病因。在我们的生活中,虽然大肠癌的病因比较多,但是最主要的还是上面介绍的几种原因,大家一定要注意,大肠癌这种疾病是有一定的遗传特性的,所以,如果家族中有人患病的话,大家要加强预防的力度。
引起便血的三大诱因
出现便血的原因1. 痔疮
痔疮引起的便血大多无痛,往往是间歇性便后出鲜血。病人常在便池中滴入鲜血,不与粪便相混,严重的患者会喷射状出血,这可能是由于排便时用力过猛擦破黏膜引起的。一般来说,便后出血会自行停止。便秘、粪便干硬、饮酒及吃刺激性食物,是引发大便出血的诱因。
出现便血的原因2. 大肠癌
大肠癌也是引起大便出血最为常见的病症之一。大肠癌初期发生的便血会表现为少量的鲜血覆盖在粪便表面。随着病情的发展,便血的量会逐渐增多,同时患者也会出现大便变细、肠梗阻等症状。
出现便血的原因3. 肛裂
肛裂是导致小儿便血的最常见原因。患儿在便血的同时,还有排便后疼痛的症状。成人的肛裂则大多是由于长期便秘引起的。患者大多是在排便时出血,多为鲜血,出血量不多,有时会发现手纸染血,或有血附着于粪便表面。这主要是因为粪便擦破溃疡面的小血管引起的。
大便的时候出血了,这是怎么回事啊
绝大多数大便出血均来自肠道的良性疾病,大肠癌仅占其中很少一部分。引起大便出血的原因很多,其中痔疮肛裂,直肠、结肠癌,大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等等较为常见。出现便血情况时要注意一下几点:
1、不要久坐、久蹲或过度劳累。
2、养成定时大便的习惯
3、减少房事,房事过频会使肠粘膜充血。
4、忌食辛辣、高脂、香口、多渣类食物,忌烟酒、咖啡或浓茶。多食用清热、润肠胃的食物,比如芦荟汁、雪梨、苦瓜、藕汁、西瓜、熟香蕉等等。
5、多喝水。
6、保持心情舒畅。
注意:便血不是件小事,建议还是去医院检查一下,谨防癌症或其他病变。
哪些原因会引发大肠癌呢
目前,人们患病的概率在逐渐升高,由于在日常生活中饮食不当或者其他因素从而导致自己患上各种各样的疾病,大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大肠癌的发生呢?我们不妨来了解一下。
1、遗传因素:在大肠癌癌患者家族中,约有1/4有癌肿的家族史,其中半数亦为消化道肿瘤。由于正常细胞的基因发生改变,大肠癌患者的体内由遗传得到一种易感性,加上某种激发因素,使组织细胞生长迅速,就会发展成为癌,细胞遗传基因突变,变为具有肿瘤遗传特性的恶性细胞,表现为癌肿的家族性。因此,这是诱发大肠癌病因之一。
2、饮食因素:这也是很主要的诱发大肠癌病因。高脂,高肉食,低纤维饮食与大肠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高脂饮食不但可刺激胆汁分泌增加,而且可促进肠道内某些厌氧细菌的生长,胆醇和胆盐一经厌氧菌分解形成不饱和胆固醇,如脱氧胆酸和石胆酸在肠道内部都有增加,后两者都是大肠癌的致癌物质或辅癌物质,因此可导致大肠癌的发生。
从上述的文章中我们可以得知,引起大肠癌主要的两大点原因就是遗传因素和饮食因素,因此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自己 的饮食,对一些高脂肪的食物一定要严格的控制摄入的量。只有这样,才能降低疾病发病的概率。
肠癌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爱吃肉是肠癌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这些东西被细菌分解后,产生许多的致癌物质,再加上这些物质不是可溶性纤维素,大便肠溶性不够,导致大肠蠕动慢并积压在肠中,刺激肠粘膜,产生癌变。新西兰的研究表明,牛肉卖得好的地区,大肠癌发病机率也就越高。另外,饱和脂肪酸、动物油过多摄入也可导致大肠癌病发。
武汉人大肠癌高发,不良饮食习惯是诱因。偏爱麻、辣、酸、咸、煎、炸、熏、烤八大重口味,习惯宵夜,如同让胃肠道长期在休息时间“加班”,重口味刺激加重了胃肠道的负担,增加肠癌风险。
吃腌制的食品也容易引发大肠癌,广东潮汕地区的人们喜欢吃腌制的食品,所以也是大肠癌的高发区。
很多人在办公桌前,一坐就是十多个小时,久坐缺乏运动,导致肠道蠕动减弱减慢,粪便中的有害成分在结肠内滞留并刺激肠黏膜。而且,近年来得大肠癌的患者有着年轻化的趋势,并且城市中得大肠癌的人数多于农村。
年轻的上班族长期吃快餐,饮食过于单一,热量高又缺乏纤维素,这都增加了结肠癌的发病危险。
这两个都不用说了,几乎所有癌症的诱因里都有它们的身影。有研究认为,吸烟可以对大肠产生长期性、持续性的慢性刺激,从而诱发大肠癌。
啤酒烧烤爽肠胃受不了
啤酒烧烤爽 肠胃受不了。在各个城市里,晚上有另外一道风景线,就是街道外面摆着桌子、凳子,三五成群的在一个喝着啤酒、吃着烧烤的人,那确实一个爽字了得。啤酒烧烤确实爽,但是肠胃受不了啊。
高温天气,很多人喜欢喝冰冻啤酒,吃卤菜、烧烤。其实,这些看似平常的生活习惯,却隐藏着诱发大肠癌的危险。肿瘤科专家对此现象表示担忧,冷冻啤酒、热辣烧烤刺激肠胃,长期这样,可能会引起溃疡,从而诱发肠癌的危险。
昨天公布的一组最新调查数字显示,今年全市估计约有5000多例大肠癌新发病人,在新发大肠癌病人中,三分之一在75岁以上,超过15%在80岁以上。
专家指出,除食物中的一些“强致癌物质”是引起大肠癌的罪魁祸首外,饮食高脂肪、高热量,出门坐汽车、少体力活动等所谓的现代生活,都是引起大肠癌高发的主要原因。
提醒,一旦出现便血增多、大便次数改变、腹部隐痛、持续贫血或大便呈黏液状,就应及时到大医院、专科医院进行检查,争取早发现早治疗。
大肠癌是指大肠粘膜上皮在环境或遗传等多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发生的恶性病变,预后不良,死亡率较高,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大肠恶性肿瘤起源于粘膜上皮或粘膜下间叶组织。其中由粘膜上皮发生的恶性肿瘤统称为大肠癌,为胃肠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起源于间叶组织者称为肉瘤,约占大肠恶性病变的1%,以恶性淋巴瘤为主,少见的还有平滑肌肉瘤、纤维肉瘤、血管肉瘤等。
便秘会引起大肠癌么
要控制好自己的便秘,首先要清楚什么是便秘。但是恐怕就连这一点还有很多朋友并不真正清楚,譬如认为做不到每天大便 1 次就属于便秘。
事实上,「便秘」其实不存在统一标准,而是因个人体质等因素而异。一般而言 3、4 天以上大便 1 次才算是便秘。
不过要注意,就算每 2 天就大便 1 次,如果感觉排便困难、大便硬结、腹部闷胀的话,也还算是便秘。
便秘谈不上是什么难言之隐,甚至连「疾病」都不算——便秘本质上是一种由多种复杂因素单独或共同引发的「常见症状」,就如同发热与咳嗽那样——然而它却能让你体会到各种难以名状的郁闷:
别人进卫生间三五分钟出来,轮到你过了一刻钟还在那里拼命运气使劲、大口喘气、脸颊涨得通红;
大便硬结,一旦用力过猛,搞不好送你个「菊花残满臀伤」;
时常会觉得拉不干净,总是意犹未尽;
许多习惯性便秘者经年累月地感到腹胀如鼓、闷痛不适。
如果说只是让身体烦恼,便秘还不算那么难熬,但是便秘还可能引发心病:受到便秘长期困扰的人群可能会出现抑郁、焦躁和失眠等等精神心理障碍。
而另一种折磨就是下文将重点讨论的话题——担忧便秘会导致一种严重威胁健康与生命的疾病:「大肠癌」。
所谓传说者,顾名思义就是长久传承下来的某种说法,并且在广泛的人群中具有相当的影响力,譬如「便秘会导致大肠癌」这一传说相信大多数人都听说过。
有些神经质的便秘患者会因此强迫性地浮想联翩,终日担惊受怕,总是觉得,「完了,我便秘了那么久,将来肯定要得肠癌了!」
那么便秘导致大肠癌是基于何种逻辑呢?有好几种说法,但最流行的是:
「便秘」=「大便长时间滞留于大肠内」,因此大便中所含致癌物质有机会较长时间接触大肠壁(大肠黏膜),日久天长之后诱发癌变。
同时,干燥硬结的粪便本身在和大肠黏膜摩擦的过程,也是一种有害的机械性物理刺激,容易令肠道受伤、发生炎症,并最终指向癌症。
看了上面这段文字后感觉如何,似乎蛮有道理对吧?
没错,这种传说可谓极有市场:不仅在中国(今日的中国医学教科书上依然有便秘导致大肠癌的描述),就连医疗大国的东邻日本乃至欧美发达国家都拥有广泛信众。
然而,传说不等于真相。
任何医学观点必须通过研究获得证据才能站得住脚跟。翻看一下世界各大权威医疗机构对于什么是「大肠癌风险因素」的最新描述,渐渐地你也许会感觉哪里不对劲。例如在癌症领域的权威机构「美国癌症协会(American Cancer Society)」所列举的大肠癌风险因素有:
和许多其他癌症一样:年龄。50 岁以上占大肠癌病患总数超过 90%。
肠道息肉(但并非所有肠道息肉都会导致大肠癌)。
某些炎症性肠病(IBD)。IBD 是一大类炎性肠道疾病的统称,和大肠癌密切相关的包括大名鼎鼎的「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典型症状为腹痛、腹泻、肠梗阻,反复发作、难以根治)以及「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等等。
遗传因素,医学上称「家族史」。
生活方式:吸烟、饮酒、膳食多红肉、缺乏膳食纤维、肥胖、缺乏运动等等。
有些人上述所有风险因素都不占,为什么还是得了大肠癌?很抱歉:现代医学不清楚。
咦?「便秘」没在以上风险因素中间嘛?难道是这些权威机构在公共媒体上的编辑们粗心大意忘记写上去了吗?
当然不是。
便秘不出现在大肠癌风险因素列表里的原因只有一个:
在现代医学越来越精密严谨的今天,没有确切证据表明「便秘」与大肠癌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那么为什么至今民间还有那么多人(甚至或许是大多数人)会认为便秘与大肠癌密切相关呢?
很简单:这是由于民间流传的有关「便秘导致大肠癌的理由」不仅非常通俗易懂,更是非常符合人的直觉,不需要任何基本医学素养——「对啊,大便如果长时间停留在你的肠子里,你不觉得放出来的屁很臭吗?大便都在你的肚子里腐败发酵了,怎么会不致癌呢!」
大多数人应该对于这种观点毫无抵抗力,因为他们只要联想到大便所特有的令人不快的形象和气味,就会立即投降,接受这种人云亦云的观点了。
对于自己的大肠,不必被直觉欺骗,把它想得过于「弱不禁风」:事实上,肠子本来就是用来装屎的。大便由食物残渣、胆汁和肠道菌群构成,无论你的肠道运动频繁与否,这些东西本来就始终在肠子里存在着。
然而,言者无意,听者有心。
精明的商业广告最擅于利用民间流传的各种缺乏依据的医学观点来谋求利益了,而便秘由于人群基数巨大又往往沦为重灾区——只要把各种传说再加点料升华一下,营造出一种「不赶快应对就要出事啦」的恐怖效果即可:
宿便是长期积蓄在肠道内难以彻底排出的粪便,是人体肠道内一切毒素的根源。
宿便所产生的大量毒素被人体吸收后将降低人体免疫力,诱发各种疾病特别是大肠癌!
解决宿便是当务之急,XXX 产品立即为您解忧!
这就是一则典型的将便秘「升华」到宿便,然后进行大肆恐吓牟利的广告案例。
一些便秘的朋友读到这里如释重负:终于不用天天担忧有了便秘会得大肠癌了,于是一拍大腿:从此可以高枕无忧啦!
请不要得意得太早,大肠癌和便秘没有因果关系,不代表便秘可以置之不理。相反,便秘必须认真应对。这是因为:
1. 便秘可以导致多种其他疾病
上文提到的日本大型研究中的一位名叫大谷哲的研究员也特别提及:「一般人如果每周大便 2 到 3 次的话,不需要担心因此而罹患大肠癌。然而如果你每周大便只有 1 次的话,还是应该及早就医,因为便秘还可能导致多种其他疾病。」
2. 便秘,有时是在提醒你膳食的配比可能出了问题
譬如你最近或许蔬菜食用过少,而红肉摄入太多。
这样的膳食习惯很容易造成便秘,而前文提到:红肉过多而纤维过少的膳食是大肠癌的重要风险因素。因此,你可以不必多虑大便次数与大肠癌的关系,但你要小心调整膳食。
3. 便秘有时是严重疾病的信号
譬如大肠癌有时可引发便秘。若你平时每天大便 1 次,而最近忽然注意到大便习惯改变,变成了每周 2 次,而你年龄又超过了 50 岁,那么你就应该特别警惕了。
4. 便秘本身令人不适,可能影响你的精神风貌。
在医学领域,人的直觉往往不可靠。
有时候,甚至是背道而驰的:看看每年中国有多少幼童因为发热而被他们的父母亲人用厚衣棉被活活捂到热死,你大概就明白了。
对于自己的大肠,也不要被直觉欺骗了,便秘与发生大肠癌,不存在因果关系。
什么能引起导致的肠癌
研究表明,饮食、环境、遗传、种族等因素都与大肠癌的发病有关。而饮食因素、环境因素更为重要。以日本为例,20世纪50年代,日本和中国相同,属于大肠癌发病率较低的国家。随着战后经济恢复、发展的同时,日本大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日益上升。据日本癌症协会统计,1947-1978年,大肠癌的死亡率大约增加了2倍,而其他各种癌症如肺癌仅上升60%,胃癌和子宫颈癌分别下降30%和60%。
分析其原因,第一,是脂肪饮食增加、纤维素饮食减少所致。我国近年来城市中大肠癌发病率增加,也和饮食结构的改变有关。第二,环境和大肠癌的关系很密切。环境因素主要有:土壤中缺硒;血吸虫病的影响,在我国,血吸虫病高发区同样也是大肠癌的高发区;吸烟容易引起大肠癌。第三,就是遗传因素。约10%的大肠癌与遗传因素有关,所以,对于确诊为家族性结肠息肉病、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及散发性遗传性大肠癌的患者的后代,要密切追踪随访。同时,也不能忽视大肠的一些称为息肉的良性肿瘤。长期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的人也有较大的机会患上大肠癌。
综上所述,有以下各种情况之一者均应看作是大肠癌的高发人群:大肠癌高发区的成人,如我国的大城市及东南沿海一带;大肠腺瘤患者,有多发性家族性腺瘤病的家族成员;以前患过大肠癌的患者;血吸虫病患者;大肠癌患者的家庭成员;癌症家庭综合征的成员;盆腔接受过放射治疗者(有人报告盆腔放疗后1020年易患直肠癌);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有人认为,患此病者发生大肠癌的机会比正常人高1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