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的切除术简介
甲状腺的切除术简介
1.青年人患弥漫性甲状腺肿一般不宜手术。 2.手术后复发的病例。 3.有其他严重疾病者。 4.甲状腺未分化癌,有淋巴结转移者。 5.甲状腺癌与气管、颈部大血管粘连者。
同甲状腺癌根治术。
手术效果
甲状腺大部份切除是治疗单纯性甲状腺肿、甲状腺机能亢进、甲状腺囊肿等有效手段。凡符合适应症者,应积极早日手术。但术后也有复发者,复发率在4-6%,多为40岁以下患者。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病人手术后 易发生眼球突出合并症。甲状腺机能亢进能导致流产、胎儿宫内死亡和妊娠中毒,而妊娠又可使甲状腺机能亢进病情加重,手术治疗宜在妊娠早期(4-5月)施行,或分娩后再行手术。
甲状腺肿瘤能治好吗
甲状腺肿瘤的症状为颈前正中肿块,随吞咽活动,部分病人还有声音嘶哑和吞咽困难、呼吸困难。甲状腺肿瘤种类多,有良性和恶性,一般来说,单个肿块,生长较快的恶性可能性大,年龄越小的甲状腺肿块恶性可能性大。由于症状明显,患者一般都能及时就诊。
疾病治疗
手术治疗是除未分化癌以外各种类型甲状腺癌的基本治疗方法,并辅助应用碘131治疗、甲状腺激素及外照射等治疗。
1、手术治疗
甲状腺癌的手术治疗包括甲状腺本身的手术,以及颈淋巴结的清扫。甲状腺的切除范围目前仍有分歧,尚缺乏前瞻性随即对照试验结果的依据。但是完全切除肿瘤十分重要,荟萃分析资料提示肿瘤是否完全切除是一项独立预后因素。因此即使是分化型甲状腺癌,小于腺叶的切除也是不适当的。范围最小的是腺叶加峡部的切除。最大至甲状腺全切除。甲状腺切除范围的趋势是比较广泛的切除。
有证据显示甲状腺近全切或全切除术后复发率较低。低危组病例腺叶切除后30年复发率为14%,而全切除术为4%,一般对高危组的病人,首次手术的范围并无太多争论,有报告TNM III期的病例腺叶切除后局部复发率为26%,全切除后局部复发率为10%,而甲状腺全切除和近全切除之间并无区别。广泛范围手术的优点是降低局部复发率,主要缺点是手术后近期或长期并发症增加,而腺叶切除很少导致喉返神经损伤,且几乎不发生严重甲状旁腺功能减退。
甲状腺全部切除的治疗方法
1 .甲状腺手术的变迁
公元952年,Albucasis在西班牙完成了第一例甲状腺外科手术。1808年, Dupuytren在巴黎完成了第一例甲状腺全切除手术;1872年,瑞士Kocher第一次描述了甲状腺被膜切除[1-3]。
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双侧甲状腺大部切除术是治疗良性甲状腺疾病标准手术;20世纪末,甲状腺全切除术已成为良性的双侧多结节性甲状腺肿治疗的标准手术[3]。
2.关于甲状腺全切除术的学术争论
近几十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主张对所有甲状腺疾病均行甲状腺全切除术,引起了学术界的争论[4、5]。
甲状腺全切除治疗甲状腺癌的意见并不统一,澳大利亚的外科医生对分化良好的甲状腺乳头状癌,会行甲状腺全切除术,而北美的外科医生则会行单侧甲状腺切除术[6]。高明认为,甲状腺癌双侧多发性的发生比例是20%~30%,因此,做甲状腺全切的比例达到80%~90%,可能就是过度治疗了[7]。
对良性甲状腺疾病的治疗争议主要是手术切除的范围,近20年来,许多作者认为,对良性甲状腺疾病也应该行甲状腺全切除术,其理由是良性甲状腺疾病多属弥漫性病变[4];局部切除后复发率较高,再次手术喉返神经损伤和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发生率高[8]。据文献报告,结节性甲状腺肿行甲状腺部分或次全切除后的复发率为12%~20%,甚至有认为有约一半会复发。再次手术发生永久性并发症的风险则大大增加[8]。
近年来,由于有了高度精细化的手术技术,甲状腺全切除术的并发症并没有明显增高,据文献报告,喉返神经损伤为0.3%~1.8%,而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为0.7%~6.6%[8、9]。
3.甲状腺全切除的手术适应证
甲状腺全切除术的手术指证尚无定论,结合文献,我们认为,甲状腺全切除的手术适应证包括:(1)甲状腺癌,尤其是双侧甲状腺癌;(2)甲状腺癌远处转移,且转移灶不能切除并有吸碘功能者;(3)甲状腺癌患侧叶切除后对侧复发者[10];(4)结节性甲状腺肿、腺瘤性甲状腺肿:尤其是巨大的,胸骨后甲状腺肿[8、10];(5)Graves病:由于严重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严重的眼病,或抗甲状腺药物过敏反应者[4]。
手术切除甲状腺的方法
甲状腺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腺体,作用是合成甲状腺激素,调节机体代谢。甲状腺全部切除会发生甲状腺功能功能减退出现,甲状腺切除术患者出院后定期复诊,学习自行察看颈部,觉察颈部肿块及时来院察看。术后3个月禁食大豆、萝卜等食物,以免鸿沟甲状腺功能还原。甲状腺全切术患者需终生服用甲状腺制剂,以中意机体对甲状腺素的必需。
由于甲状腺功能亢进而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手术治疗后的饮食依然要忌碘。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所必需的原料,过量的摄入含碘食物,会使甲状腺素合成增加,甲状腺功能就会更加亢进,不利于疾病的恢复。而且部分患者有可能手术治疗不成功,仍会出现甲亢的情况,这些患者就更应该忌碘。此外,桥本氏甲状腺炎的患者,如果短时间内摄入过量的碘,会造成病情不容易控制,因此也应忌高碘饮食。
另外,不少患者由于甲状腺肿或者甲状腺的结节,接受甲状腺手术治疗。在甲状腺手术后要少吃卷心菜。在卷心菜中含有少量的致甲状腺肿的物质,不仅可以干扰甲状腺对碘的利用,而且可以促使甲状腺细胞变大,形成甲状腺肿。甲状腺切除术后,不少患者需要长期或者终生服用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可导致钙的排出增加,加速机体内钙的流失。这种情况在绝经后女性更明显,可能会引起血钙下降,出现骨质疏松。可遵医嘱合理补钙。
甲状腺全切除后吃什么食物?饮食原则所要遵循的宗旨就是一定要少碘,这样,才可以帮助患者能够尽快地恢复。同时除了饮食方面要注意一些问题之外,患者也应该注意补钙,因为,甲状腺全切除这个手术,会使患者的钙元素快速地流失。所以,补钙也是非常必要的。
怎样治疗甲状腺瘤
1、手术治疗:甲状腺癌的手术治疗包括甲状腺本身的手术,以及颈淋巴结的清扫。甲状腺的切除范围目前仍有分歧,尚缺乏前瞻性随即对照试验结果的依据。但是完全切除肿瘤十分重要,荟萃分析资料提示肿瘤是否完全切除是一项独立预后因素。因此即使是分化型甲状腺癌,小于腺叶的切除也是不适当的。范围最小的是腺叶加峡部的切除。最大至甲状腺全切除。甲状腺切除范围的趋势是比较广泛的切除。有证据显示甲状腺近全切或全切除术后复发率较低。低危组病例腺叶切除后30年复发率为14%,而全切除术为4%,一般对高危组的病人,首次手术的范围并无太多争论,有报告TNM III期的病例腺叶切除后局部复发率为26%,全切除后局部复发率为10%,而甲状腺全切除和近全切除之间并无区别。广泛范围手术的优点是降低局部复发率,主要缺点是手术后近期或长期并发症增加,而腺叶切除很少导致喉返神经损伤,且几乎不发生严重甲状旁腺功能减退。
近来不少学者认为年龄是划分低危和高危的重要因素,并根据低危、高危分组选择治疗原则。对低危组病人采用腺叶及峡部切除,若切缘无肿瘤,即可达到治疗目的。对高危组病人采取患侧腺叶、对侧近全切或次全切除术为宜。也可根据肿瘤的临床特点来设计手术:腺叶+峡部切除术适用于肿瘤直径小于1cm、明确局限于甲状腺一叶内的低危组患者;‚甲状腺患侧全切+峡部切除+对侧近全切,适用于肿瘤直径大于1cm,较广泛的一侧乳头状癌伴有淋巴结转移者;ƒ甲状腺全切除术适用于高度侵袭性的乳头状、滤泡状癌,明显多灶性,两侧淋巴结肿大,肿瘤侵犯周围颈部组织或有远处转移者。15岁以下或45岁以上病例,淋巴结转移率较高,可达90%,对该组病例应考虑全甲状腺切除。
颈淋巴结清扫范围同样有争论,是常规行中央区颈淋巴结清扫或改良淋巴结清扫,或只切除能触及的肿大淋巴结,尚无定论。荟萃分析资料提示仅两个因素可帮助预测是否颈淋巴结转移,即肿瘤缺乏包膜和甲状腺周围有肿瘤侵犯。该两因素均不存在者,颈淋巴结转移率是38%,两因素均存在者颈淋巴结转移率是87%。
颈淋巴结清扫的手术效果固然可以肯定,但是病人的生活质量却有可能受到影响,所以目前对于预防性颈淋巴结清扫的决定非常谨慎。尤其是低危组病人,若手术时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可不作颈淋巴结清扫。如发现肿大淋巴结,应切除后做快速病理检查,证实为淋巴结转移者,可作中央区颈淋巴结清扫或改良颈淋巴结清扫。前者指清除颈总动脉内测、甲状腺周围、气管食管沟之间及上纵隔的淋巴结组织;后者指保留胸锁乳突肌、颈内静脉及副神经的颈淋巴结清扫。由于再次手术时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易损伤喉返神经及甲状旁腺,因此有主张首次手术时及时未见肿大淋巴结,也行中央区清扫。对高危组病人,肉眼可见颈淋巴结转移、肿瘤侵犯至包膜外以及年龄超过60岁者,应作改良颈淋巴结清扫;若疾病分期较晚,颈淋巴结受侵犯广泛者,则应作传统淋巴结清扫。
2、内分泌治疗:甲状腺癌做次全或全切除术后患者应终身服用甲状腺素片,以预防甲状腺功能减退及抑制TSH。乳头状癌和滤泡癌均有TSH受体,TSH通过其受体能够影响甲状腺癌的生长。甲状腺素片的剂量,应根据TSH水平来调整,但是对于TSH抑制的精确范围,尚缺乏足够有效的数据支持。一般来讲,有残余癌或复发高危因素的患者,TSH应维持在0.1mU/L以下;然而复发低危的无病患者TSH应维持在正常下限附近(稍高或稍低于正常值下限);对于有实验室检查阳性但无器质性病变(甲状腺球蛋白阳性、影像学阴性)的低危组患者,TSH应维持在0.1-0.5mU/L;对于长年无病生存的患者,其TSH或许可以维持在正常参考值内。可用左甲状腺素钠片(优甲乐),每天 75ug-150ug,并定期测定血T4和TSH,根据结果调整药量。
3、放射性核素治疗(131碘治疗):对于乳头状癌、滤泡癌,术后应用碘适合于45岁以上病人、多发性癌灶、局部侵袭性肿瘤及存在远处转移者。主要是破坏甲状腺切除术后残留的甲状腺组织,对高危病例有利于减少复发和死亡率。应用碘治疗目的是:①破坏残留甲状腺内隐匿微小癌;‚易于使用核素检测复发或转移病灶;③术后随访过程中,增加用状腺球蛋白作为肿瘤标记物的价值。
4、体外照射治疗(EBRT):主要用于除了乳头状癌以外的其他甲状腺癌。
5、生物治疗:它从患者自体外周血中分离出单个核细胞(抗癌相关因子,自然杀伤细胞)经过体外实验室激活、修饰、扩增后回输到患者体内,起到调节和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并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作用。
甲亢的手术治疗时机
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病因尚不明确,但和情绪变化,生活环境改变有一定关系。甲亢的患者一般有颈部增粗,眼睛突出等症状。还会出现心率偏快,怕热,体重减轻,脾气变坏等人体高代谢症状。而甲亢的手术治疗时机是:
1.中、重度甲亢长期药物治疗无效或效果不佳;
2.停药后甲亢复发,甲状腺较大;
3.结节性甲状腺肿伴甲亢;
4.甲状腺肿大明显(≧80g),对周围脏器有压迫者或胸骨后甲状腺肿;
5.疑似与甲状腺癌并存者;
6.儿童服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效果差者;
7.妊娠中期甲亢药物控制不佳者;
8.合并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需要手术治疗的;
9.中度活动性Graves眼病。
甲状腺部分切除术是甲亢病因性治疗的三种方法之一,甲状腺切除术对Graves病所致的甲亢有较高的治愈率,达95%左右,复发率仅为0.6%-9.8%。
老年人甲亢结节怎么治疗
1、老年人甲亢结节怎么治疗
大多数结节性甲状腺肿可以保守治疗。
保守治疗的方法是:定期随访;定期随访+小剂量甲状腺素(优甲乐25ug~50ug/d)。
只有在以下情况下可以考虑手术:肿瘤压迫气管、食道;肿瘤坠入纵隔;肿瘤伴甲亢;怀疑有癌变。患者思想顾虑过重。手术方法可以根据肿瘤的部位、数量、大小,行全甲状腺切除术、甲状腺腺叶切除术、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及甲状腺结节切除术。甲状腺结节的治疗一定要规范化,绝大多数的甲状腺肿瘤经科学合理的治疗均能长期生存。故在治疗甲状腺结节时既要注意治疗疾病同时也要注意患者的生存质量。老年人甲亢结节怎么治疗
2、老年人甲亢结节的特点
结节增长快伴疼痛多为恶性,但急剧增大伴疼痛多为甲状腺腺瘤内出血 或急性甲状腺炎;良性结节多质软光滑、可活动性好,恶性多为、固定、无痛,且伴邻近 淋巴结肿大。影像学检查(如超声、磁共振或CT)囊性多为良性,恶性多为实质性 且有淋巴结转移。同位素扫描:良性多为热结节或温结节,恶性多为冷结节;良性结节多无临床症状,定期复查影像学检查就可以。
3、老年人甲亢结节怎么检查
血脂:甲亢时胆固醇和三酰甘油的合成和分解均增强,但分解甚于合成,故血胆固醇常偏低,三酰甘油也可稍低,而游离脂肪酸和甘油升高。
其他:肝功能试验可有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增高,少数病人伴胆红素增高;血钙,尤其游离钙呈增高趋势,血清骨型碱性磷酸酶同工酶活性和骨钙素水平增高,尿钙磷和粪钙磷排泄增多,尿羟脯氨酸、吡啶酚及脱氧吡啶酚等排泄增加。
如何治疗甲状腺疾病
短期治疗无效,至少应在半年以上。绝经前妇女及男性可用较大剂量(将TSH抑制在0.1mU/L以下)抑制治疗一年以上。若结节缩小,可将甲状腺素减量长期服用,将TSH维持在正常低限。结节增大者停止治疗,可直接手术或重新穿刺评估;结节无变化者也停止治疗,仅随访观察。
对绝经后妇女应注意甲状腺激素对骨代谢的不利影响。应先短期(6-12月)随访,若结节无变化或缩小,仅予随访不必采用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经随访后结节增大者再行抑制治疗,一般初始剂量宜偏小,将TSH抑制在低于正常但又可测得的范围(0.1一0.5mU/L)。治疗一年后停药观察。停药后结节增大者重新甲状腺激素治疗将TSH抑制在正常低限,可长期服用。结节无变化或缩小者仅定期随访。在抑制治疗中结节增大者直接手术或重新穿刺评估。
1、硬化治疗
对诊断确定的良性结节。尤其如自主功能性甲状腺结节或腺瘤,甲状旁腺腺瘤等可采用本方法治疗,在超声引导下向结节中央注入无水乙醇1-4mi,可重复注射,直至结节消失。
2、放射治疗
自主性功能性/高功能性甲状腺结节或腺瘤因有浓聚碘的功能,可采用治疗。
3、手术切除
自主性高功能性甲状腺腺瘤也可手术切除,术前也应适当准备,以防发生甲亢危象。其他良性结节若病人顾虑较大或不能定期随访也可择期手术治疗。
甲状腺囊性病变多为良性病变,故可保守治疗,一般先单纯穿刺抽吸治疗,每月1—2次。经反复抽吸无效者可使用盐酸四环素或无水乙醇硬化治疗。穿刺出囊液应行常规病理检查,若囊液中有癌细胞或可疑癌细胞,或对遗留结节的穿刺提示为恶性者均应手术治疗。
甲状腺的发生过程中,如因甲状腺原基位置异常,甲状舌管下降时发生障碍,甲状舌管内残留的甲状腺原基异常发育,甲状腺侧叶迟下降时不与甲状腺中央部结合,发生异位甲状腺。
1、保守治疗对迷走甲状腺或患者有咽部阻塞症状及甲亢症状者,可先给予保守治疗。方法有局部注射硬化剂、放射性同位素131碘治疗和服用碘剂等。
2、手术治疗对颈部正常部位有甲状腺者,可行舌甲状腺全切除术。对颈部正常部位无甲状腺,经保守治疗效果不好者,可行舌甲状腺大部切除术。手术径路有二。
(1)经口舌甲状腺切除术全麻下进行。在舌的两侧贯通缝合各一针,将舌体牵引,向外暴露舌根部,在舌甲状腺两侧边缘上做弧形切口,分离使舌甲状腺包膜与周围组织分开,将舌甲状腺切除,缝合切口。
(2)经颈径路舌甲状腺切除术径路包括经舌骨上、舌骨下、舌骨劈开及咽侧切开等。经颈径路术野显露清楚,但损伤较大,故临床上以经口手术切除舌甲状腺较多。
甲状腺次全切与全切有什么区别
甲状腺切除的范围有一定的不同,主要是针对病因采取相应的术式。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切除的范围包括:病变的腺叶(左或右)加甲状腺的岬部;甲状腺全切得切除范围包括:两侧腺叶加岬部加颈部淋巴结清扫,范围最大。
在次全切后可能有一些并发症需要注意:1.术后呼吸困难和窒息(多在术后24小时,最危急)应该给予高度重视;2.手足抽搐,因手术误伤及甲状旁腺或其血液供给受累所致,若此症状发生应限制肉类,乳品和蛋白制品,症状轻的的口服葡萄糖酸钙或乳酸钙2~4g每天,症状重或长期不能恢复得,可口服维生素D3,每日5~10万U;3.甲状腺危象,可用肾上腺素能阻滞剂,碘剂,根据情况运用镇静剂或降温,有心力衰竭的可加用洋地黄。
妊娠合并甲亢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目前甲亢治疗主要有三种方法:
一、抗甲状腺药物:是首选方法。
二、放射碘:因胎儿在妊娠12周起就有摄碘功能,放射碘可能会损害胎儿的甲状腺,一旦胎儿发生甲减,造成的危害不能弥补,故妊娠期间任何放射性核素检查和治疗都是绝对禁忌。
三、手术治疗:在妊娠早期手术容易导致流产,妊娠晚期容易导致早产,而且必须在甲状腺功能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才能进行,所以手术只适合在妊娠中期甲亢能用药物控制后进行。妊娠期甲亢采取甲状腺切除术的适应证是:⑴对抗甲状腺药物过敏;⑵需要大剂量抗甲状腺药物才能控制甲亢;⑶患者不依从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如果确定手术,妊娠中期是最佳时间。手术时测定孕妇TRAb滴度,以评估胎儿发生甲亢的潜在危险性。推荐应用β受体阻断剂和短期碘化钾溶液(50~100mg/天)行术前准备。所以:妊娠期间原则上不采取手术疗法治疗甲亢。如果确实需要,甲状腺切除术选择的最佳时机是妊娠中期的后半期。
甲状腺结节手术方式有哪些
目前国际上的权威教科书及指南均指出,规范的甲状腺切除手术方式只有3 种,即甲状腺腺叶(+峡部)切除术(lobectomy,LT)和甲状腺全(近全)切除术(total thyroidectomy/near total throidecomy,TT/NTT)。
其中,甲状腺腺叶(+峡部)切除术,具有较高的复发率;而甲状腺全(近全)切除术,在术后需要长期或终身服药来维持甲状腺功能。
具体适合什么样的手术方式,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以及医院的常规来决定,建议咨询当地三甲医院的主治医师。
甲状腺的治疗
1、硬化治疗
对诊断确定的良性结节。尤其如自主功能性甲状腺结节或腺瘤,甲状旁腺腺瘤等可采用本方法治疗,在超声引导下向结节中央注入无水乙醇1-4mi,可重复注射,直至结节消失。
2、放射治疗
自主性功能性/高功能性甲状腺结节或腺瘤因有浓聚碘的功能,可采用治疗。
3、手术切除
自主性高功能性甲状腺腺瘤也可手术切除,术前也应适当准备,以防发生甲亢危象。其他良性结节若病人顾虑较大或不能定期随访也可择期手术治疗。
甲状腺囊性病变多为良性病变,故可保守治疗,一般先单纯穿刺抽吸治疗,每月1—2次。经反复抽吸无效者可使用盐酸四环素或无水乙醇硬化治疗。穿刺出囊液应行常规病理检查,若囊液中有癌细胞或可疑癌细胞,或对遗留结节的穿刺提示为恶性者均应手术治疗。
甲状腺的发生过程中,如因甲状腺原基位置异常,甲状舌管下降时发生障碍,甲状舌管内残留的甲状腺原基异常发育,甲状腺侧叶迟下降时不与甲状腺中央部结合,发生异位甲状腺。
1、保守治疗对迷走甲状腺或患者有咽部阻塞症状及甲亢症状者,可先给予保守治疗。方法有局部注射硬化剂、放射性同位素131碘治疗和服用碘剂等。
2、手术治疗对颈部正常部位有甲状腺者,可行舌甲状腺全切除术。对颈部正常部位无甲状腺,经保守治疗效果不好者,可行舌甲状腺大部切除术。手术径路有二。
(1)经口舌甲状腺切除术全麻下进行。在舌的两侧贯通缝合各一针,将舌体牵引,向外暴露舌根部,在舌甲状腺两侧边缘上做弧形切口,分离使舌甲状腺包膜与周围组织分开,将舌甲状腺切除,缝合切口。
(2)经颈径路舌甲状腺切除术径路包括经舌骨上、舌骨下、舌骨劈开及咽侧切开等。经颈径路术野显露清楚,但损伤较大,故临床上以经口手术切除舌甲状腺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