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积食吃什么食物好 饮食原则
宝宝积食吃什么食物好 饮食原则
孩子出现积食后,要适当控制进餐的量,食物宜软、稀、易于消化,如米汤、面汤等;经6-12小时后,才进食易消化的蛋白质食物。可以服用健脾消食化积的中药,如山楂、麦芽、鸡内金等;同时让孩子多做户外运动,有助于消化、吸收。家长平时要培养婴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做到吃饭定时、定量,切勿过饥过饱,以免“积食”的发生。
宝宝积食吃什么食物好
吃肉过多引起的积食——红糖炒山楂
取红糖适量(如宝宝有发热的症状,可改用白糖或冰糖),入锅用小火炒化(为防炒焦,可加少量水),加入去核的山楂适量,再炒5-6分钟,闻到酸甜味即可。
每顿饭后让孩子吃一点。
鸡蛋过多或油脂过多引起的积食——醋兑米汤
可用醋一汤匙兑米汤喝,若宝宝觉得恶心时,可喝几口醋,小口、慢咽会觉得舒服些。
特别注意:买米醋的时候要注意挑选粮食酿造的,而不是用醋精做的。
吃生冷果品引起的积食——饮服的“神水”
可取3克白蔻,用保温杯泡水饮服。
也可取2克丁香、15克神曲,用沸水冲泡,代茶饮服。
吃面食引起的积食——煎服的“神水”
可将12克萝卜子炒熟捣烂后煎水饮服,即可逐渐治愈。
也可取20克麦芽煎水饮服,每日1剂,分3次服。
若有腹部胀痛还可以取10克麦芽、30克神曲、10克炒萝卜子加水煎服,每日2次。
宝宝积食吃小米粥促消化
宝宝积食,导致肠胃消化不好,容易出现厌食的情况,妈妈可以给宝宝煮小米粥给小孩吃。
1、用鸡内金研成粉末调在粥里或鸡蛋羹里让宝宝吃下去。鸡内金就是鸡胗里面的那层黄色的皮,取出来用微波炉烘干,炒焦,然后研成粉末,每天吃2~3克就可以了。
2、取干山药片100克,大米或小黄米(粟米)100克,白糖适量。将大米淘洗干净,与山药片一起碾碎,入锅,加水适量,熬成粥。
食疗配合按摩效果更好
以上是宝宝积食吃什么食物好,在食疗基础上,配合按摩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家长可以顺着孩子的后脊梁骨上下搓个三四十下,也有很好的帮助消化的作用。还可以用一个手掌盖住孩子的肚脐,按顺时针、逆时针方向各按摩三四十次。最好再配合按揉足三里穴,用大拇指即可,按三四十次左右,直到按揉处微微发红
注意控制孩子的饮食量,防止宝宝积食
为了防止宝宝积食,一定要注意控制孩子的饮食,即使是宝宝再爱吃或是再有营养的食物也不能让宝宝一次性吃太多,否则很容易让宝宝积食,影响宝宝的身体健康。
宝宝积食可以吃鸡蛋吗 宝宝积食怎么办
宝宝积食症状严重的话,不仅影响宝宝正常肠胃消化,而且还有影响到宝宝的健康,所以治疗和缓解宝宝积食的现状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可以有效缓解宝宝积食的症状家长们首先可以从宝宝日常饮食入手,宝宝积食期间建议多以易消化的食物为主而且尽量选择少吃多餐让宝宝肠胃有足够的时间消化食物。
宝宝积食可以吃鸡蛋吗
宝宝积食期间是不宜继续食用鸡蛋的,鸡蛋内含有十分丰富的蛋白质和营养,而且蛋黄内还含有大量的胆固醇,如果宝宝积食期间继续食用很有可能会加重宝宝积食症状,影响到宝宝健康,所以宝宝积食是不可以继续吃鸡蛋的哦。
宝宝积食吃益生菌能护理肠道吗
宝宝积食能吃益生菌吗
宝宝积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吃益生菌。
益生菌是一类对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是定植于人体肠道、生殖系统内,可以调整肠道菌落的组成,抑制害菌,进而增强消化道的防疫能力。积食的宝宝食用,可以调节肠道菌群,促进消化吸收,缓解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腹泻等症。
宝宝积食吃益生菌好不好
1、益生菌是指投入后通过改善宿主肠道菌群生态平衡而发挥有益作用,达到提高宿主(人和动物)健康水平和健康佳态的活菌制剂及其代谢产物。
2、益生菌对人体有帮助消化、抑制有害菌生长的作用。所以说宝宝积食吃益生菌能够缓解症状。
具体分析:
1、益生菌能够通过其生长及各种代谢作用促进肠内细菌群的正常化,抑制肠内腐败物质产生,保持肠道机能的正常运行。
2、益生菌还能缓解乳糖不耐受症状,促进消化吸收研究发现,乳杆菌等具有半乳糖苷酶活性,能够明显降低乳糖的浓度,产生乳酸,有利于人体消化吸收。
宝宝缺铁吃什么食物 宝宝缺铁的饮食原则
缺铁就应多吃一些富含铁质的食物,如动物内脏(肝脏、肾脏)、瘦肉(如牛肉、猪瘦肉、禽鱼肉)、动物血(如猪血、鸭血等)、绿叶蔬菜(如菠菜、油菜)、黑木耳、香菇、蘑菇、紫菜、海带、黄豆及豆制品等。
维生素C被人体吸收后,可将三价铁还原成二价铁,利于促进肠道对食物中铁质的吸收,还利于提高肝脏对铁的利用率。
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西红柿、小白菜、油菜、芹菜、苦瓜、花菜、青椒、胡萝卜、猕猴桃、鲜枣、橙子、草莓、芒果、石榴、樱桃等。
蛋白质是人体必需营养素之一,具有促进铁质吸收及合成血红蛋白的作用,以使缺铁得以改善。
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鸡蛋、鸭蛋、牛奶、羊奶、瘦肉(鸡肉、牛肉、猪瘦肉等)、鱼、虾、黄豆及豆制品等。
宝宝积食怎么办
宝宝积食问题可大可小,处理得不好,会让宝宝特别难受和痛苦。那要怎样解决宝宝积食问题?首先推荐的是健康科学的“中医疗法”,如捏脊:让宝宝趴在床上,夏日可脱去上衣,露出背部,沿宝宝脊椎两旁二指处,用两手拇指、食指和中指从尾骶骨开始,将皮肤轻轻捏起,慢慢地向前捏拿,一直推到颈部大椎穴,由下而上连续捏五六次为一组,捏第三次时,每捏三下须将皮肤向上方提起。此法最好坚持每日早晚各做一组。或摩腹:妈咪先搓热手掌,然后顺时针给宝慢慢按摩腹部30下左右。
其次,是常见的家庭护理。吃点山楂当零食:适当吃些山楂及山楂制品,能促进胃液分泌,有消油腻,化内积,敛阴开胃的功效,可增加食欲,帮助消化。但山楂片含有较多的糖分,不能长期和过量食用
另外,可采用饮食调理。一日三餐选择清淡的蔬菜、容易消化的米粥、面汤、面条等,不吃油炸、膨化食品,少吃甚至不吃肉类食物,可适当吃些鱼虾。
以上都是十分普遍而简单的帮助宝宝解决积食问题的方法,家长们在发现宝宝积食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让宝宝缓解积食带来的烦恼;然而,如果宝宝积食情况比较严重,伴有大便干、咳嗽、呕吐等症状的话,建议及时带宝宝到医院就诊。
宝宝积食吃什么好
1、喝健脾汤水。妈咪可经常选用以下有助健脾的食材和药材煲汤或煲粥给宝宝食用:白术、土茯苓、云苓、茨实、淮山(干品)、太子参、元肉、红枣、虫草花、五指毛桃。
注意:以上药材、食材的使用分量均为10克,每次选用1-2种,加上鱼或鸡、猪骨、鹌鹑煲汤或煲粥均可。在高温多雨的天气里,宝宝容易暑湿相夹,则可多选用炒扁豆煲汤。
2、常喝谷芽麦芽水
谷芽麦芽水作为日常饮料是个不错的办法。以谷芽、麦芽各15克,加水煮沸后小火再煮15分钟即可。谷芽、麦芽(中药店可以购买)是焦三仙”的二味主药,有生发胃气,消食导滞的功效,且谷、麦是日常主食,以其胚芽煎水,气味清淡宜人。
3、山药、莲子多入粥
山药能健脾补肺,莲子味甘甜,有补益脾胃,养心安神的作用。取山药、莲肉各10克,先行浸泡,100克粳米洗净后用油、盐腌好,上述三味以慢火熬成粥后调味食用。
4、调味作料巧用陈皮
陈皮对治疗脾胃气滞所引起的消化不良、脘腹胀满有较好的疗效,家长在烹饪时巧用陈皮不但除腥提味,而且能理气调中,健脾导滞,可起到很好的食疗作用。譬如,陈皮焖鸭、陈皮蒸鱼、陈皮香鸡、红烧陈皮骨等都加入了陈皮作为制作原料。
宝宝饮食原则
从一开始就建立好习惯,总是比日后打破坏习惯要更加容易。在宝贝进入“吃饭”行列的最初,就帮他建立一个健康的饮食习惯。对他的一生的健康都有益。
宝贝1岁之后,就要逐渐从吃辅食过渡到和爸爸妈妈一起吃饭了。养成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是这一时期(甚至更早一些,也包括日后更长一些的时间)特别重要的一项任务。要知道,孩子最初3年的饮食习惯,会影响他一生对食物的喜好、偏爱和拒绝。
所有的爸爸妈妈都希望孩子不偏食、不挑食,但宝贝天性,好吃赖吃总是分得无比清楚,越长大,他的这种就意识就越清晰。于是,我们就要在孩子接触各种各样食物的最开始,帮助他习惯、适应甚至是喜欢上一种健康的饮食生活。下面有6个原则,请爸爸妈妈们参考。
1.妈妈不挑食
“孩子开始学习认识味道的最初途径之一,就是通过羊水和母乳。”美国费城Monell化学感觉中心的味觉研究员JulieMennella博士向我们解释道,“研究发现,母亲在怀孕的时候吃的东西以及哺乳时候分泌的乳汁,会影响到孩子日后对食物(或者说是孩子对食物的口味)的接受倾向。”同时,研究者还发现,母乳喂养的孩子要比人工喂养的孩子更不挑食(甚至这种好习惯可以一直延续到成年),特别是当喂奶的妈妈们不挑食的时候。
当然,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自己保持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如果你们不挑拣蔬菜的味道什么都吃、常常吃一些粗粮、在饭桌上准备足够而适量的鱼、肉,孩子就会把这样的饮食习惯看作自然而然,而不会产生挑食的模仿效应了。
2.让牛奶成为日常
研究发现,绝大多数孩子每天不能摄取足够的牛奶。儿童时期是骨骼发育的关键时期,孩子每天需要大概两杯牛奶,来帮助骨骼的强健。专家还建议,在孩子两岁之后,就可以用低脂奶来代替全脂奶给孩子喝。如果孩子不愿意,你可以告诉他,喝低脂奶为的是不使他发胖,使他能跑得快跳得高。
3.丰富的食物,丰富的口味
大多数孩子开始接触固体食物是从6个月开始的。当你开始给孩子添加辅食的时候,要按照通常的规则,等孩子接受了一种食物,再添加下一种,这为的是观察一下孩子是否对哪些食物有过敏反应。不过,当孩子能够接受一种食物之后,父母千万不要害怕去继续扩大孩子接触食物的范围。孩子在小的时候接触越多各种口味、各种气味、不同质地的食物,对他们将来对食物的接受性越有帮助。
4.拒绝甜饮料
儿童时期的肥胖似乎不能归罪于任何一种食物的效应,但专家们严肃地指出:那些五颜六色的无比诱人的甜甜的碳酸饮料,其实正在冲击着孩子的生活,这就是最大的问题所在。“AmericanDieteticAssociation”杂志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让一些7个月的宝宝用奶瓶喝一点碳酸饮料,到了他们两岁,其中便有1/4的孩子几乎每天都要喝一点甜饮料。加州Sansun医学研究学院的儿科专家主任、医学博士FimaLifshitz告诫父母们:“家中根本不要有碳酸饮料!它除了增加热量和满足口味的欲望之外,没有任何的营养价值。”而同时,尽管果汁相对来说会有更营养一些,但果汁饮料中,也是含有大量的糖份的。
所以,父母可以自己给孩子榨一些100%的鲜果汁。对于6岁以下的孩子,可以每天给他们喝110~170克鲜果汁,6岁以上可以每天喝340克。为了冲淡其中的热量,你也可以把鲜果汁中加上水。当然,最好的解渴饮品其实还是白开水。
5.吃东西要有规律
孩子一天到晚吃东西,就会使他逐渐丧失感觉真正饿的能力。他觉得无聊了吃东西、觉得紧张或烦躁了吃东西、玩儿的时候吃东西、在路途上吃东西……这种习惯不仅会导致孩子发胖,还会使他因为不正常吃饭而营养不良。1岁左右的孩子,应该每天吃3顿饭,两次加餐,每餐之间相隔3~4小时。这时候是孩子身体结构旺盛发育的时期,所以每天要按时按顿按量(或适量)给孩子吃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