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流会反复吗
甲流会反复吗
可以说流感病毒一直是威胁人类健康的罪魁祸首。
历史上,流感病毒就曾有过多次大流行。
1918-1919年流感大流行(西班牙流感H1N1):始于美国东部。被认为是人类现代史中最严重的一次疾病流行。全世界约1/3的人口(约5亿人)感染,其中约4000万~5000万人或因流感死亡。
1957-1958年流感大流行(亚洲流感H2N2):1957-1958年流感大流行(亚洲流感H2N2)
1968-1969年流感大流行(香港流感H3N2):始于我国广东和香港地区,是20世纪危害最小的一次流感大流行。全球约100万人因流感死亡。
1977年新流感毒株(俄罗斯流感H1N1):在我国丹东、鞍山和天津等地重新出现H1N1,随后迅速传遍全球,但没有引起大流行。
还有最近几年我们熟悉的H7N1,H5N1,H5N1,H7N9,最近报道的台湾发现的人感染H6N1病例……似乎甲型流感病毒总是换着不同的身份出现,不断威胁人类健康.
甲型流感病毒为何容易引起周期性大流行?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了解流感病毒。
首先,我们听到的各种病毒的名称,H1N1,H7N1,H5N1,H7N9……这些名称都代表什么?为什么都有H和N?
我们所熟悉的流感病毒尽管体积非常小,但结构却很完整.
事实上它是由一层膜包裹着里面的核酸而组成,膜外面还有几种复杂的表面结构,参与发挥病毒的功能.大家可以把病毒看成一个表面带刺的皮球,皮球里面是它的核酸,皮球表面的刺就是它的表面结构。
流感病毒的表面结构包括了两种.一种叫血凝素(HA),它的主要功能是帮助病毒粘附在细胞表面,同时帮助病毒进入细胞,只有进入细胞,流感病毒才能发挥自己的功能.HA有15种不同的血清型,这也就是流感病毒命名中的H所代表的含义.另一种叫神经氨酸酶(NA),主要作用是参与病毒的释放.NA有9种不同的血清型,这也就是流感病毒命名中的N所代表的含义.
那么皮球里面是怎样的结构?
被膜包裹着的是病毒的核酸,在我们人体核酸主要是DNA,而流感病毒的核酸是RNA,由于结构简单,复制的机制不如DNA严格,因此RNA更容易发生变异,这种变异一般是点突变,也就是有其中的一个或者几个基因发生了变异,可能影响病毒对药物的抵抗力.但是流感病毒的RNA还是分片段的,不同片段之间甚至可以发生重新排序,这时候对病毒的影响就很大了.核酸的作用是编码组成病毒的一些必须的酶和表面蛋白,也就是刚刚提到的NA和HA,因此核酸决定了表面的结构.核酸容易突变,表面结构也就容易发生变异.
为什么要用N和H来命名流感病毒?
可以看到HA负责粘附和帮助病毒进入细胞,NA负责病毒的释放,因此他们对病毒能否发挥功能非常重要.不同的N和H可能就决定了病毒有不同的功能,可能会侵袭不同的细胞,或者可能会给细胞带来不同的伤害.而且,HA和NA都非常容易发生变异,因此我们用H和N的不同亚型来代表不同的病毒亚型.
甲型流感病毒为何容易发生突变?
了解了病毒的结构之后,我们可能可以试着理解为何甲型流感病毒容易换着面目出现.
我们都知道流感病毒很容易重复感染同一个人,这不仅仅是甲型流感病毒的特点。所有的病毒,甚至细菌都会通过尝试改变自身结构来逃避人体的免疫系统,从而使得自身得以存活下来,前面提到甲型流感病毒的核酸是RNA,复制的时候并不稳定,更容易发生突变,因此更容易产生变异。但这种变异不代表产生了新的亚型,只能导致中小规模的流行。
但是,如果两种病毒分别具有不同的NA和HA,而且他们同时感染了同一宿主,那么这两种病毒的基因就可以发生重新分配,从而产生新的亚型株,使得病毒发生质的变化。而且,如果人亚型株和动物亚型株同时感染了同一宿主(经常是动物),产生的新亚型很可能使得原本不能在人群中传播的病毒亚型具有了在人群中传播的能力,比如我们熟悉的“高致病性禽流感并病毒”,由于人群几乎完全缺乏对这种新病毒的免疫力,因而可能造成世界性的大流行。
母乳喂养帮宝宝抗甲流
母乳喂养,你的BB能获得最佳抵抗力。
医健馆:
我家宝宝4个月大,现在“甲流”这么多,怕BB被传染上,听说只要坚持母乳喂养,就能预防“甲流”,是这样吗?读者:林子妈
母乳能给BB提供最佳的营养,提供抗击疾病的能力。母乳喂养也能帮母亲预防乳腺癌,促进产后身体的康复。还是最自然的亲子活动纽带,把母亲和孩子联系在一块。
专家介绍,母乳不能直接杀死“甲流”病菌,但母乳能增强新生儿的抗病能力,也就是说喝母乳的BB抵抗力更强,能“更有底气”地抗病毒,这对免疫系统尚未成熟的婴儿特别重要。所以,尽早且频繁的纯母乳哺育是保护6个月以下婴儿的最理想方式。
防甲流不能忽视日常小事
“甲流”第二波已经兵临城下。因为是一种新发传染病,只要您没有得过“甲流”或打过“甲流”疫苗,就应考虑属于容易感染的人群,简称为易感人群。如果您不属于接种“甲流”疫苗的重点人群或者您选择暂时不接种,那么怎样才能避免患“甲流”呢?
对于“甲流”,因为是一种新发的传染病,目前还有许多未知数。因此,最好的办法是采用对付呼吸道传染病的常用办法:勤洗手,多通风,少扎堆,戴口罩等。很简单的小事,却很有用。
勤洗手,首先要规范。洗手是最简单最有效的预防传染病传播的方法。正确洗手的方法是使用流动的清水打上肥皂后反复揉搓、冲洗。洗手一般可将皮肤角化上皮60%~90%的微生物清除,若结合刷洗,微生物清除率可达90%~98%。
六步洗手法:
▲在流动水下洗手。
▲加洗手液或抹肥皂,用手搓出泡沫。
▲用双手相互搓手心、手背、指尖、虎口等,最少搓10秒钟。
▲用流动水冲至少10秒钟。
▲烘干双手或用干毛巾或手纸彻底抹干双手。
▲双手清洗后,应以纸巾包裹水龙头或泼水冲净水龙头再关闭。另外,在洗手间洗手后,最好用擦手纸巾包住门把手开门后再将擦手纸扔掉。
如果有了症状需上医院一定要戴上口罩。戴口罩也需要训练。要验证口罩戴对了没有,一个很简单的方法是:戴上口罩后,用手在口罩外鼻口处捂住,如果憋气,说明戴对了。如果不憋气,说明口罩周围漏气,那么微生物也会进去。(下面这个图文并茂的说明,将告诉你如何正确戴口罩。)
打喷嚏或咳嗽的时候用手纸遮住鼻和嘴,如无手纸,用肘部而不是用手掌去捂。如果没有必要,最好少到人多的地方去。如果家里有幼儿,回家后要换衣、洗手、洗脸后再抱孩子、亲孩子。每天至少走6000步或相当于6000步的运动量。
烟是肯定要戒的,因为抽烟降低呼吸系统抵抗病毒入侵的能力,增加得“甲流”的危险。酒最好也不要喝或尽量减少。东方人处理酒精的酶的活性不如西方人,容易在体内积蓄过多的毒物,降低身体抵抗病毒入侵的能力。
如何区分甲流和普通感冒
甲流和普通感冒虽然症状相似,很容易混淆,但它们之间仍有区别,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初步判断:
1、甲流一般在3~6小时内会急速发高烧(37.8℃以上),高烧会持续3~4天;普通感冒偶会发高烧。
2、80%以上甲流患者会出现严重头痛;普通感冒头痛症状轻微。
3、严重甲流会出现全身性肌肉酸痛、关节疼痛;普通感冒会有轻微全身性肌肉酸痛、关节疼痛。
4、大多数甲流患者会有发烧恶寒、严重的疲劳感与虚弱症状;普通感冒偶有恶寒及轻微的疲劳感。
冬天气候寒冷容易导致人患病,大家一定要多多运动,注意保暖哦。
甲亢为什么会反复发作
一、长期服药,不能坚持
我们知道,治疗甲亢常规用药至少需1年半~2年,但一般用药两个月后,患者心慌、怕热、出汗、气躁等甲亢症状就会消失,许多患者就在此时往往不听从医生的意见,自作主张地自行减药,事实上,症状消失,但指标还没显示正常,此时停药相当于前功尽弃,自然而然甲亢不会治愈。事实上,药物是无法彻底根除甲亢的,这样只会导致甲亢复发,久治不愈。
二、没有避免甲亢的诱因
甲亢原因有很多,既有外因,又有内因。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且要调节好自己的情绪。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劳累、压力大、熬夜,酗酒等都会引起甲亢的复发。良好的情绪对于治疗甲亢也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在治疗甲亢的过程中应该避免情绪紧张,在出现时,要调节好自身情绪。这样才能有效避免甲亢复发,防止甲亢久治不愈给患者带来身心上的损害。
三、治疗方式不正确
患者都希望能够治好甲亢,因此不论用何种方法治疗甲亢,都应该选择一个专业的医院和医生进行治疗。
黄疸会反复吗
一、母乳性黄疸会反复吗
母乳性黄疸会反复吗?答案是会的!
无论是早发型或迟发型母乳性黄疸,一旦停喂母乳3-5天后,黄疸就减退。若再开始母乳喂养,黄疸又会重新出现.母乳性黄疸比一般生理性黄疸的持续时间长,有的可长达1-2个月,但通过化验可与肝炎区别开。在这种情况下,建议妈妈们可以暂停母乳喂养3-5天,同时口服退黄药物。暂停母乳期间,可以用吸奶器将母乳吸出,以保证乳汁持续分泌,等宝宝黄疸减轻或消退后,再继续母乳喂养。此后,即使有轻度黄疸,也不必再停母乳。如果黄疸严重,还是需要查查胆红素,必要时同样需要蓝光照射。
另外,黄疸的指标很高需要暂停哺乳的,暂停母乳期间,应用吸奶器将母乳吸出,以保持乳汁充分分泌,待黄疸消退后可以恢复母乳的,孩子大一些后肝脏的酶系统发育也更完善,就不易再出现黄疸了。
二、母乳性黄疸的症状
1、黄疸不消退。在生理性黄疸期间,即出生后2天-2周发生,但不随生理性黄疸的消失而消失。
2、黄疸程度。以轻、中度为主,重度少见,以未结合胆红素升高多见。
3、一般情况好。婴儿除黄疸外完全健康,吃奶好、大小便正常、体重增长满意、肝脾不大、肝功能正常、HBsAg阴性。
4、停母乳后黄疸迅速消退。停母乳48-72h后黄疸明显减轻,胆红素迅速下降为原水平的50%左右,重新哺乳,血清胆红素将在1-2天内回升,然后持续一段时间后缓慢下降。不停母乳胆红素也会自行降至正常。
5、营养发育良好,体重增加,大小便正常,大便颜色正常。
6、肝、脾不大。
7、肝功能正常,无贫血。
8、黄疸一般在出生后4-5天出现,逐渐加重,升高的胆红素可持续10天左右,然后黄疸渐渐减轻,3-12周恢复正常水平。
乙型流感会反复发烧吗
会。乙型流感的特点就是发病急,快速高烧,不易退烧,反复发烧。
在发病的前1-2天,就会发烧达到高峰期,会持续发烧3-5天,期间即便吃了退烧药,体温降下去了,但是到了晚上体温又会升上来,具体发烧几天是因人而异的。
孕妇更需防范甲流
虽然12~25岁年龄段的人比较容易感染“甲流”病毒,但症状并非最为严重,需要入院治疗的病人平均年龄在27岁左右,而病情危重甚至死亡的病人的平均年龄为37岁。而孕妇正于这个年龄段,目前我国的妊娠妇女的年龄一般在25~37岁。可以说,孕妇是感染“甲流”病毒的高危人群。
孕妇感染“甲流” 更易出现并发症
新近的临床实践和研究已经表明,孕妇感染“甲流”病毒后,更容易出现并发症,且危险更大。这是美国学者最近一项研究得出的结论。相关论文发表在世界著名的医学杂志《柳叶刀》上。
在对美国首位妊娠妇女感染“甲流”病毒的病例进行报道后,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就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收集妊娠妇女感染“甲流”病毒的病例。他们对来自13个州的确诊或疑似感染“甲流”病毒的34位妊娠妇女进行了回顾性调查,结果发现:妊娠妇女和普通人群出现症状的几率相近,但妊娠妇女更容易出现气促而死于肺炎及随后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今年4月15日至5月18日,有11位感染“甲流”病毒的孕妇入院治疗,同期入院率(占32%)显著高于普通人群。在4月15日至6月16日,有6位孕妇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死亡。这提示,孕妇应更加注意采取包括免疫接种在内的预防措施。
远离“甲流”感染的措施
研究者和相关专家建议,在当前“甲流”疫情严峻的环境下,让孕妇远离“甲流”感染及其并发症,须采取以下有效措施:
1.优先为孕妇注射“甲流”疫苗。
2.增强孕妇预防“甲流”的意识,最好不到人多的地方和公共场所。在触摸或使用各种物品后,要彻底洗净双手。
3.避免接触呼吸道病人。家中有人出现流感症状时,孕妇应戴口罩,口罩用后要清洁消毒;不要与病人近距离接触,或在一个房间休息,居室内应保持空气流通。
4.出现流感症状后应及时告诉家人或朋友,尽快到医院专科门诊看病。若确诊为“甲流”或疑似病例,须按照医院专家所采取的一系列科学合理的诊治措施,积极配合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