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后血糖高怎么控制 最好别吃外卖食物
餐后血糖高怎么控制 最好别吃外卖食物
外卖食物通常为了追求口感,加入了大量的油和盐,以及各种保证色香味俱全的调味料。而且外卖大都比较重口味,能刺激食欲,让人不知不觉摄入过量,如果长期点外卖,对血压、血脂和血糖都不利。
血糖为什么要测餐后血糖
测餐后血糖的意义
1.能完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数据的检测,一些非胰岛素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不高,而餐后血糖高,餐后的检测能帮助其更好的控制血糖。
2.餐后2小时血糖能反应用药是否合理,药物对血糖的控制是否正确。
3.餐后2小时血糖是胰岛细胞的储备功能的体现,尽早了解胰岛细胞功能性能变化,及时做好预防。
4.餐后2小时的血糖高低程度也是反应糖尿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体现,给积极预防糖尿病其他并发症给了良好的指标。
餐后血糖高要上心
一般糖尿病人的血糖控制主要看空腹和餐后血糖值,两项都达标,才算控制的好,但所有糖尿病人都知道,要让这两项指标都符合要求,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糖尿病特别是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早期都要经过糖耐量低减(IGT)阶段,即餐后2小时血糖≥7.8 毫摩尔/升而<11.1 毫摩尔/升阶段。伴餐后高血糖的糖耐量减低的发生率高,向2型糖尿病转变的百分率就高,且为发生心脑血管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因而在人群中检出IGT者,积极进行防治,对减少2型糖尿病及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对大量糖代谢异常者所作长期前瞻性研究证实,餐后血糖水平符合糖尿病诊断者易发生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 当餐后血糖>11.1 毫摩尔/升时,若餐后2小时血糖降低2 毫摩尔/升, 总死亡可降低1/3左右。而符合IGT者,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少见,但大血管病变及有关风险因子在此阶段即已出现。当餐后血糖> 7.8 毫摩尔/升时,餐后2小时血糖降低2 毫摩尔/升,总死亡率可降低1/4左右。 目前研究发现,餐后血糖升高是心血管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较空腹血糖能更好地预测冠心病的发病率,与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病死亡率增高有关。
在IGT阶段,如果采取一些干预措施,就能使IGT不向糖尿病转化,甚至倒退回正常糖耐量。在IGT人群中控制餐后高血糖可减少心肌梗死的发生率。
最常采用降低餐后2小时血糖的简单方法,就是改变生活方式:合理科学饮食,持之以恒的运动,减肥降重轻身,特别是减少腹部脂肪,也是防治IGT的根本措施。如经上述治疗仍未控制餐后血糖,则需加用药物治疗。
一般糖尿病人的血糖控制主要看空腹和餐后血糖值,两项都达标,才算控制的好,但所有糖尿病人都知道,要让这两项指标都符合要求,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大多数糖尿病人,甚至医生,往往只关注空腹血糖,而忽视了餐后血糖的控制。认识到餐后血糖控制的重要性,对糖尿病人的血糖的总体控制是很有帮助的。
怀孕后血糖高怎么办 怀孕后血糖高控制饮食
第一次检测出血糖超标之后要在医生的建议下控制饮食,很多孕妈到后期体重增长过快,那么就容易造成孕期肥胖,孕期肥胖自然会导致血糖超标,请医生帮忙安排合理的孕期食谱,严格按照孕期的食谱来饮食,除此之外要定期复查,一直到指标下降顺利生产之后才可以安心。
一天中什么时候血糖最高
一、一天中早餐后血糖最难控制:
一天中血糖不是一成不变的,一般规律为餐前血糖偏低,而餐后餐后两小时血糖偏高。可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早餐后,即8点~10点,却是一天中的一个难关——这段时间血糖最高,且最难控制。
血糖之所以在早餐后形成一天的最高峰,有三个原因:
一是早上8点—10点是人体内胰岛素拮抗激素分泌的高峰时段,既然胰岛素是降低血糖的激素,那么胰岛素拮抗激素就有升高血糖的作用,它们包括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二是上午人的神经兴奋性最高,会促进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而这两者都会拮抗胰岛素,导致血糖升高;
三是饮食因素,即早餐本身造成的血糖升高。
二、那么,是不是不吃早餐血糖就不会升高呢?
有人说,既然早餐后血糖不好降,我就不吃早餐了。专家说,这种做法非常不对。糖尿病患者非但不能不吃早餐,还要吃足量,即早餐所含热量应占全天热量的20%—30%,并且应该主食、副食搭配合理。具体吃什么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只要计算好热量就行。
三、餐后血糖产生的原因:
餐后血糖主要指的是食物消化吸收过程中的血糖水平,它反映胰岛β细胞对糖代谢的储备和代偿功能,以及脂肪肌肉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餐后血糖高多见于初期肥胖患者、老年患者和应用激素治疗的患者。对多数2型糖尿病者来说,餐后2小时血糖有时比空腹血糖更重要,因为这种类患者空腹血糖可能并不高,但由于其胰岛素分泌功能已经受损,受高糖刺激后反应较差,而出现餐后高血糖。
四、餐后血糖高怎么办?
办法一:在饮食上,应选择消化吸收较慢,使血糖上升慢的食物,即要吃比较耐饿的食物,如粗粮、杂粮等,烹饪时尽量少做成粥或汤。有时,饭后60~90分钟适当活动也有利于餐后血糖的下降。
办法二:少量多餐。尤其对于早餐后血糖高的患者,将早餐总量的1/3留到10点钟左右吃。另外,准备一个血糖检测仪,定时检测自身的血糖。
办法三:增加降餐后血糖的口服药。可选用磺脲类降糖药(如糖适平),这类药能延缓肠道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使餐后血糖降低。也可以用促胰岛素分泌剂(如诺和龙),它与磺脲类降糖药不同,可快速促进胰岛素分泌,可在进食时用药。
高血糖吃什么蔬菜好 魔芋
很多血糖高的人都容易吃晚饭后血糖升高,也就是餐后血糖高,如果能够经常吃魔芋,就会控制餐后血糖的升高。减轻胰岛的负担。
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最好同一天测
测血糖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是“家常便饭”,因此不少患者今天测个空腹血糖、明天测个餐后血糖,很随意。其实,这两个血糖最好在同一天测。
如果分开测,对病情观察和用药指导就不如测同一天血糖管用。
如测血糖发现餐后血糖高,要是没测空腹血糖,就很难知道餐后血糖高是由于空腹血糖高延续过来的,还是单纯餐后血糖高,而空腹血糖是正常的。
若是前者,前晚和当天早上的药物剂量和饮食量均需调整;若是后者,仅调整当天早上的药物剂量和饮食量就可以了。
糖尿病患者可以根据同一天的空腹和餐后血糖,参考调整药物的剂量。
一般标准为早上空腹和餐后血糖都达标,表明药物剂量合适;早上空腹和餐后血糖都高,表明前晚和当天早上的药物剂量都需要进行调整;仅空腹血糖高,早餐后血糖达标,表明前晚药物剂量不足,当天早餐前的药物剂量是合适的;仅早餐后血糖高,空腹血糖达标,表明早餐前的药物剂量不足,应该增加,前晚药物剂量是合适的。
控制基础血糖与餐后血糖的药物选择
糖尿病患者在服药前先要分清是基础血糖高还是餐后血糖高,才能选择合适的降糖药。应根据一天测7次血糖的检测结果,搞清楚一天中自己是哪个时间段的血糖高。
降糖药不能乱用
糖尿病患者在服药前先要分清是基础血糖高还是餐后血糖高,才能选择合适的降糖药。应根据一天测7次血糖的检测结果,搞清楚一天中自己是哪个时间段的血糖高。如果是基础血糖高,应选择降基础血糖的药物;如果是餐后血糖高,则应选择降餐后血糖的药物,而且降餐后血糖的药物不能用在降基础血糖上。
那么,三餐前和睡前血糖高,三餐后2小时血糖正常首选什么药
三餐前和睡前血糖高说明基础血糖高,三餐后2小时血糖正常说明餐后胰岛素分泌高峰尚能控制餐后血糖,应当首选降低基础血糖的药物。
三餐前和睡前血糖正常,三餐后2小时血糖高首选什么药
三餐前和睡前血糖正常说明基础血糖正常,三餐后2小时血糖高说明餐后胰岛素分泌高峰不能控制餐后血糖,需首选降低餐后血糖的药物。
三餐前和睡前血糖高,三餐后2小时血糖也高首选什么药
三餐前和睡前血糖高说明基础血糖高,三餐后2小时血糖也高说明餐后胰岛素分泌高峰不能控制餐后血糖,应首选降低基础血糖的药物,基础血糖降低后餐后血糖也会随之降低。如果基础血糖正常后,餐后血糖仍高,再联合应用降低餐后血糖的药物。
降基础血糖的药物
★二甲双胍;
★中效胰岛素(如诺和灵N、优泌林N、甘舒霖N、万邦林N);
★长效胰岛素;
★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如来得时、长秀霖)。
降餐后血糖的药物
α-糖苷酶抑制剂(如拜唐苹、卡博平、倍欣);
磺脲类药(如优降糖、达美康、美吡达、糖适平、亚莫利),因磺脲类药物的作用时间长,所以也有一定降低基础血糖的作用,但主要作用是针对餐后血糖的。
格列奈类药物(如诺和龙、唐力)
短效胰岛素(如诺和灵R、优泌林R、甘舒霖R、万邦林R);
超短效胰岛素类似物(如诺和锐、优泌乐、速秀霖)。
餐后血糖高糖友如何是好
饮食治疗是糖尿病及餐后血糖高的治疗基础,而且需要终身坚持。一般情况下,休息的病人每天主食量为200-250克,如果食用含碳水化合物较高的红薯,土豆,山药,莲藕,粉皮,粉条,需适当减少主食量。将全天的主食分为5次进餐有利于控制餐后血糖。
餐后血糖高的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注意合理的早餐,早餐也需换成“稠的”,由于稀饭加热的时间较长,淀粉容易转化为糊精进而易分解为萄萄糖,同时,稀饭呈半流体状态,进食后胃的排空时间比较短,所以吃稀饭比吃主食更易于升高餐后血糖。
餐后血糖高选择胰岛素治疗,对于由于基础胰岛素分泌不足造成早餐后高血糖者,睡前加用中效胰岛素可以帮助控制空腹血糖,进而使早餐后血糖明显下降。餐后血糖高患者采用混合型胰岛素制剂要注意两点:一是密切观察血糖变化,根据血糖水平小幅度调整胰岛素用量;二是为了防止低血糖每次调节一个点的用yao量,2-3天调整一次,直到满意为止。
餐后血糖高服用降糖药进行治疗,餐后血糖高的糖尿病患者,降糖yao应换成速效降糖药,能有效地补充胰岛素,控制餐后高血糖,并且安全性也有保障,而拜糖平能延缓餐后碳水化合物的吸收,是控制餐后高血糖较好的药物。注意餐后血糖高患者为了避免胰岛素用量过大,在血糖控制不满意时可同时口服降糖药。
磺酰脲类均应从小剂量开始,根据血糖、尿糖逐渐调整,达到满意疗效后试行减量,采用最低有效量。如果漏服应该尽快补服,但若已经接近下次用药时间,则不必补服或加倍用药。使用过程中需配合正确饮食及有效的体育锻炼。肥胖患者应限制每日摄入总热量与脂肪的比例,并进行体育活动,减轻体重,老年患者宜选用作用时间较短的磺脲类。
为减少胃肠道反应,二甲双胍应餐中或餐后立即服用。肠溶制剂可餐前服用,肠溶或缓释制剂应整片吞服,不应嚼碎掰开服用。缓释制剂晚餐时或餐后服用,均应避免与碱性饮料同服。早期联合治疗对强化血糖控制,延缓胰岛细胞功能衰竭至关重要。
通过本文详细的了解糖尿病餐后血糖高怎么治疗,这样对于血糖高的发生就不要太多的惊恐了,患者只要针对自身的具体情况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治疗,合理的进行调控,是可以有效减缓餐后血糖高的问题的,病情也能很快的被控制住。
餐后血糖高如何控制
1、餐后血糖高要注意控制饮食
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总摄入量。食物类别要多样化,但吃了土豆、红薯、山药、水果时要减主食。严格控制精白米、精白面。如白面包、白米饭、白馒头等,每天最好不超过主食的1/3,少吃各种粘性的淀粉食物如糯米、年糕、元宵、粽子等。
2、餐后血糖高主食中加点杂粮
杂粮会使消化速度减缓,延迟小肠对葡萄糖的吸收。至于杂粮的选择,可谓品种多多,除糙米外,黑米、紫米、荞麦、燕麦、小米、藜麦、薏米、玉米、芡实以及各种豆类等,均可搭档做成风味各异的主食。譬如,煮饭时在精白米中掺入少许糙米,比例可依个人喜好而定;或者早餐来碗荞麦粥,午餐煮个玉米粒饭等。
这种粗细搭配的主食,有助于减缓餐后血糖急剧升高,对减轻胰岛负担及保持血糖水平相对稳定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3、餐后血糖高要改变烹调方法
研究发现,大量脂肪的饮食会降低胰岛素敏感性,而用餐时配合醋和其他酸味调味品能够提升胰岛素敏感性。所以,尽量采取少油烹调,比如用蒸煮、凉拌替代爆炒、油炸,买个不粘锅来替代普通铁锅,都能轻松降低烹调油的用量。
每人每天用油控制在25克以内。过多的脂肪会降低胰岛素的敏感性。烹饪时间别太长,食物不要过细、过软,食物要有足够的咀嚼性。
4、餐后血糖高要改变进食顺序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进餐时的顺序和配合很重要。先吃不升血糖的食物,后吃淀粉类主食,就能延缓葡萄糖进入血液的速度。例如,先吃一碗少油烹调的蔬菜“垫底”,再配着鱼/肉/豆制品和其他蔬菜一起,一口菜肴一口米饭,血糖的波动就要比先吃米饭小得多;一小口饭配一大口菜肴,就会比大口吃饭、小口吃菜时血糖波动小得多;大量蔬菜、少量鱼肉配合一碗米饭,就要比少量蔬菜、不吃鱼肉、以米饭为主的搭配血糖升得慢。
吃主食要小口多嚼。进餐中吃一小口主食,搭配一种富含蛋白质的食品,再来两三口蔬菜。主食吃得慢,葡萄糖进入血液的速度就慢。
坚果在进餐时吃。坚果可以提供维生素E和膳食纤维,但要控制量,选择非煎炸少盐产品,在用餐时吃,坚果起到促进饱腹感和延缓血糖上升的作用。
糖尿病患者在饮食上要注意哪些
糖尿病患者可以在饮食结构上选择少吃多餐。这样不仅能保证了对身体需要的热量和营养的供给,也可以避免进餐后血糖高峰。对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要按规定吃,要均匀地吃像白米饭可以适当的吃,硬果类的副食也要适量。糖尿病病人饮食中要限制胆固醇的进量,如动物肝脏,心肺等,因这类食物都富含较高的胆固醇。摄入过多的胆固醇不利于治疗,而且容易诱发并发症。平时可多吃一些含维生素高的蔬菜,水果中含葡萄糖高的要忌食,进食后能使血糖升高。可以选择苹果。苹果含糖分少且营养丰富,糖尿病患者可适当进食。
不论是哪种糖尿病患者,首先平时注意饮食控制糖的摄入,少吃含糖多的水果和零食。如果血糖控制不好的话,会加重病情。淀粉多的食物比如土豆,山芋等食物也要注意控制少摄入。食入过多淀粉的食物容易肥胖。肥胖病人必须严格控制饮食,以低热量脂肪饮食为主,维持正常的体重。禁食肥肉,肥肉脂肪比较高,容易导致血脂身高。控制高脂肪的摄入也能防止或延缓心血管等并发症的发生。日常炒菜时,应尽量清淡一些。盐量过多,会加重对肾脏的负担。不易排尿排毒
为何糖尿病人餐后血糖高
1.餐后高血糖也与病人的饮食有关。一天中的餐后血糖以早餐和午餐后血糖升高明显,这除了与早晨对抗胰岛素的激素分泌较多,肝脏产生大量的葡萄糖有关外,可能还与病人早餐的质、量、烹调方法有关。有些病人早餐喜欢吃稀饭,由于稀饭加热的时间较长,淀粉容易在水中溶解,进食后能广泛与消化液接触而易吸收。另外,稀饭呈半流状态,进食后胃的排空时间比较短,故早餐吃稀饭比吃干饭更易于升高餐后血糖。
2.餐后高血糖与糖尿病本身有关。尿病病人由于早相胰岛素分泌受损,胰岛素高峰延迟,餐后血糖往往明显升高,如果病人合并有严重的胰岛素抵抗,则餐后高血糖会持续很长时间。
3.餐后血糖高与病人对餐后血糖的忽视有关。大多数糖尿病病人在监测血糖时,往往只重视空腹血糖,很少监测餐后血糖,只要空腹血糖达标,就认为万事大吉,无须调整药物的用量;由于缺乏对餐后血糖的监控,也就很少有针对餐后高血糖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如控制饮食、运动或使用降低餐后血糖的药物等等,从而导致一旦医生要求检查餐后血糖,往往就发现自己的血糖高得惊人,糖化血红蛋白也明显升高。
餐后血糖高怎么办
餐后血糖高的治疗要对症治疗,由于餐后血糖高症状常见于2型糖尿病中第二期临床表现,因而要针对这一时期糖尿病的症状表现进行治疗。2型或 LADA患者当饮食及口服降糖药不能控制时,亦须长期补充胰岛素。2型患者待β细胞贮备功能渐恢复数月后可逐渐减量、甚而恢复口服药与饮食治疗。采用胰岛素时必须严格控制进食量,以免发生肥胖,甚而对胰岛素产生抵抗性。
由于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病,此病到目前为止是一种不能根治,但可 以良好控制的疾病。如果在专科医师的指导下,正确运用好现在的三类基本疗法,包括饮食、运动、降糖药物在内的综合疗法,而进行终生性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可 以如正常人一样生活、工作、颐养天年。糖尿病患者应学会自我保健知识,积极预防各种慢性并发症发生、发展,避免致残、致死,从流行病学资料来看,如果控制 空腹血糖〈7.2mmol/L(130mg/dl),餐后血糖〈8.9mmol/L(160mg/dl),糖化血红蛋白〈8%者极少发生并发症,亦是延缓 其发生、发展的有效措施。所以糖尿病患者必须遵循严格控制高血糖,坚持治疗达标的原则,才是治疗糖尿病的根本保证,不能偏听、偏信社会上的“游医”所谓 “包医、根治糖尿病”的谬论。
餐后血糖高病因
一、胰岛素抵抗普遍存在于2型糖尿病中,占90%,是2型糖尿病的发病主要因素。
二、与2型糖尿病有关的其他因素
1、遗传因素:和1型糖尿病类似,2型糖尿病也有家族发病的特点。因此很可能与基因遗传有关。这种遗传特性2型糖尿病比1型糖尿病更为明显。例如:双胞胎中的一个患了1型糖尿病,另一个有 40%的机会患上此病;但如果是2型糖尿病,则另一个就有70%的机会患上2型糖尿病。
2、肥胖:2型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可能就是肥胖症。遗传原因可引起肥胖,同样也可引起2型糖尿病。身体中心型肥胖病人的多余脂肪集中在腹部,他们比那些脂肪集中在臀部与大腿上的人更容易发生2型糖尿病。
3、年龄:年龄也是2型糖尿病的发病因素。有一半的2型糖尿患者多在55岁以后发病。高龄患者容易出现糖尿病也与年纪大的人容易超重有关。
4、现代的生活方式:吃高热量的食物和运动量的减少也能引起糖尿病,有人认为这也是由于肥胖而引起的。
哪餐后运动效果好 糖尿病什么时候运动效果最好
2型糖尿病是因胰岛素调节功能障碍引起的慢性高血糖状态,即胰岛素无法满足身体所需,或是组织抵抗胰岛素,使得身体不能有效地使用胰岛素。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高峰一般会推迟出现在餐后2小时左右,血糖高峰值可超过肾糖阈值8.9mmol/L或超过11.1mmol/L。长时间高血糖状态对人体各组织器官的危害非常大,长期积累会导致某些并发症的发生,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因此,控制餐后血糖高峰和血糖升高幅度,以及加快高血糖回落是治疗2 型糖尿病的主要目标。
而运动可以帮助控制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峰值上升的高度或是缩短高血糖状态持续的时间,正因为此,身体条件尚可的糖尿病患者都会选择通过运动来控制血糖。为达到更好的运动效果,糖尿病患者在制订运动方案时,首先应测定一段时间的三餐后的血糖峰值曲线,然后再根据血糖峰值曲线图中峰值出现的时间,选取血糖峰值变化较大的三餐之一,在血糖峰值前15分钟开始运动,这样既可以控制血糖高峰尽快回落,又能避免长时间高血糖状态的存在。
各人情况不一样,有的人可能早餐后血糖波动最大,有的人可能午餐后血糖波动最大,有的人可能晚餐后血糖波动最大,可见,至于哪餐后去运动好要因人而异。
运动要取得好的效果,运动时间也要因人而异。糖尿病患者进行运动时,同等运动强度下,随着运动时间的延长,肌肉吸收血糖量会逐渐增多。如果血糖水平能保持在控制目标范围内,则对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的控制更有利。可见,糖尿病患者选择某一项运动方式,多长时间能把血糖降至控制目标范围所用的时间,即可作为你的有效运动时间。
如:你的午餐后2小时是血糖高峰期,选择午餐后1小时45分钟时去运动,运动方式是健步走,当你走到1小时时,你的血糖水平是7.0mmol/L以下,达到可以接受的范围,则1小时就是你选择健步走时,合理的运动时间。
明确了什么时间去运动,以及运动多长时间,还得长期坚持才能使运动发挥最大的效果。一次有效运动发挥的效应可维持2~3天,明确显效需要2周时间的运动累积,且这种累积效应具有人体生物适应长期性、停训消退不稳定性和人体生物适应阶段性的特点。因此,要获得稳定的运动累积效应和长期稳定的运动治疗效果,就必须长期持续地坚持运动治疗。
总之,运动需要个体化。糖尿病患者通过监测血糖,发现自己三餐后的血糖波动规律,应尽量选择血糖波动大的那一餐后去运动,运动后血糖达到控制目标水平最为理想,且要长期坚持,这样你才能真正获得运动带来的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