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艾灸小腹每天艾多久 利水消肿

艾灸小腹每天艾多久 利水消肿

艾灸是一种常见的中医养生方法,而艾灸腹部,能够激发三焦的气化功能,使人体气机顺畅,促进血液循环,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身体代谢能力,缩减脂肪,起到利水消肿的作用,对于减肥也有所帮助,常用于小便不利、腹水、水肿、肥胖等情况。

艾灸小腹多久才有减肥效果

因人而异。

虽说艾灸小腹对人体减肥具有一定促进作用,但由于每个人的胖瘦程度以及对于艾灸的吸收程度不一样,有些人本身属于易瘦体质,又可以很好的吸收艾灸,那么艾灸小腹瘦身很快就可以见效,但有些人则需要很长的时间。

其次就是仅仅依靠艾灸小腹想瘦身,是不实际的,因为艾灸的主要作用是温经散寒以及行气通络,减肥只能起到一定促进作用,要想达到理想的减肥效果,还需要搭配合理的运动以及作息规律才行。

盆腔炎艾灸灸哪个部位

【温灸盒灸关元】

取穴原理:关元穴有培肾固本、调气回阳的作用,主治水肿虚胖、月经不调、带下、盆腔炎等。

艾灸方法:取仰卧位。将温灸盒放置在关元穴上,点燃艾条,将艾条放置在铁纱网上,盖上盖子进行艾灸,每次灸10~15分钟,每日灸1次。

配穴辅助:肾俞、次髎、阴陵泉

【艾炷隔姜灸肾俞】

取穴原理:肾俞穴有益肾助阳、利水强腰的功效,主治月经不调、盆腔炎。

艾灸方法:选择新鲜的老姜,切成0.3厘米厚的薄片,在姜上扎小孔。把姜放在肾俞穴上,将艾炷放置姜上,点燃艾炷,每次灸15~30分钟,每日1次。

【温和灸次髎】

取穴原理:次穴有补益下焦、强腰利湿的功效,主治月经不调、痛经、带下、小便不利、腰痛等。

艾灸方法:取俯卧位。点燃艾条,对准次髎穴,距离皮肤1.5~3厘米处,温和施灸,每次灸10~20分钟。

【回旋灸阴陵泉】

取穴原理:阴陵泉有清利湿热、健脾理气、益肾调经、通经活络的功效,主治腹痛、膝痛、水肿、盆腔炎、遗尿等。艾灸方法:取坐位。点燃艾条,对准阴陵泉穴,距离皮肤1.5~3厘米处,回旋施灸,每次灸15~20分钟。

艾灸小腹每天艾多久 敛汗固表

艾灸腹部能够收敛人体的精、气、神、津,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调节脏腑阴阳平衡,可增强自身体质,帮助血液通通畅,对于人体睡眠也有所帮助,适当的艾灸腹部能够起到敛汗固表、涩精补虚的功效,常用于盗汗、带下、久泄等情况。

腹部艾灸为什么会出水 腹部艾灸可以每天做吗

不建议每天都做。

艾灸属于热性的治疗方法,在艾灸的过程中人体会消耗一定的精力和体力,艾灸完之后人体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够恢复正常,如果每天都艾灸的话就会导致人体消耗过大,容易使人体出现疲乏无力、口干舌燥的症状,所以是不建议每天都做艾灸的。

而且艾灸也会对皮肤造成一定的伤害,而腹部的肌肤比较薄弱,如果每天都艾灸的话也会导致腹部肌肉出现损伤,不利于身体健康。

盆腔积液导致腰疼怎么办

1.热敷

将热水袋、暖宝宝或者超热的粗盐放入到棉布袋内,放置与腹部进行热敷,注意不要烫伤。

热敷的次数建议每天早晚各一次,时长为30分钟左右。

这种热敷能够使得体内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人体内的新陈代谢也随之加快,促进炎症恢复和缓解炎症引起的腰腹疼痛。

2.按摩

患者仰卧,双膝屈曲。术者居其右侧,先进行常规腹部按摩数次。再点按气海、关元、血海、三阴交各半分钟,然后双手提拿小腹部数次。痛点部位多施手法。

可用于治疗慢性盆腔炎,缓解疼痛。

3.热水坐浴

将坐浴盆置于坐浴椅上,倒入适量坐浴液(浴液量为盆子容量的一半为佳),调节浴液水温(40~45℃为佳),坐浴15-20分钟,之后卧床休息。

通过热水坐浴的方法,可减轻盆腔充血,达到消炎、镇痛及局部清洁的作用,从而有利于盆腔炎症患者的康复。

4.艾灸

方法一

取穴:三阴交穴,在内踝尖上三寸,胫骨内侧面后缘,患者可四指并拢,小指放在对侧内踝尖上,食指放在与胫骨内侧面后缘交界处。

艾灸方法:艾灸条每次一支,艾灸痛点有温热舒服的感觉,灸至皮肤出现红晕,每次灸20~30分钟,七天一疗程,休息一两天后,再进行第二疗程,一般灸1~2个疗程。除了灸三阴交穴,也可灸腹部压痛点。

作用:灸痛点能疏通经络,促进气血循环及炎症消散;灸三阴交穴,能补脾肾,助运化,通经络。

方法二

取穴:以关元、子宫、归来、八髎穴和三阴交、隐白为主。

艾灸方法:腹部可以用三眼艾灸盒大火力艾灸30分钟-1小时、腿上穴位可以15-20分钟,用单眼艾灸盒。所有穴位都可以做移动艾灸,可以离穴不离经。

作用:辅助治疗盆腔炎、盆腔积液。

针灸有效治疗黑眼圈

1、水分

定位:脐上1寸

功效:可帮助恢复腹部肌纤维的弹性,有利用于收腹去脂,同时消除水肿和小便不利。

2、脾腧

定位:第九胸椎棘突下,各旁开1.5寸

功效:可增强肌体对营养的吸收能力,使新陈代谢的机能旺盛,促进血液循环的加快和造血机能的提高。同时对腹胀、哎吐、便血、水肿等有效。

3、肾腧

定位: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操作:用艾灸仪或艾绒作用在以上穴位上,艾灸时间:15-30分钟/次,每天或隔天一次,10次为一疗程。

4、三阴交

定位:在内踝上三寸,胫骨内侧后缘。

功效:调整机体的阴阳平衡,对内分泌失调而出现的各种症状,均有平衡作用,是女性的常用穴,对月经不调、带下、遗精、不孕、阳痿等有效。

功效:内分泌失调而造成的身体过于肥胖或是过于消瘦,肌肉松弛,四肢不温或月经不调。腰痛、遗尿,白带,遗精,水肿、耳鸣等。

以上呢就是详细介绍的艾灸消除黑眼圈。

温馨提示:针灸美容引起操作简单,效果好等受到很多人的喜爱,但爱美者一定要谨记一定要到正规机构进行针灸。

夏天为什么不能灸神阙 女士每天艾灸小腹的好处

1.寒气重的女性会有痛经、经期不调等现象,艾灸小腹可以散寒,改善血液循环缓解这些症状。

2.对便秘的女性来说,长期便秘会导致体内毒素堆积,导致肤色暗沉,艾灸小腹可以帮助缓解便秘。

3.艾灸小腹可以温热腰腹、去除寒气,加快身体新陈代谢和脂肪燃烧,对减除腹部脂肪有一定的作用。

相关推荐

日常保健

的时候,应注意安全,防止绒脱落,灼伤皮肤或衣物。凡实证,热证及阴虚发热者,一般不宜用灸法。颜面五官和大血管的部位不宜施瘢痕灸。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不宜施灸。 长期注意不能施灸过量及施灸不当,若施灸不慎出现水泡,注意不能擦破以及局部消毒换药;化脓灸者,灸疮化脓期间注意适当休息,加强营养及局部消毒。 只要有适应症:温经散寒、扶阳固脱、消瘀散结、防病保健等,不论什么季节都可以实施。保健所用的天灸,在三伏天施灸,日期有所讲究。 对于机体有实热、阴虚发热者后可能出现本来疾病加重,孕妇腰骶部及腹部

5穴位能调理手脚冰凉

一、涌泉穴 涌泉穴,在人体足底穴位,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为全身俞穴的最下部,乃是肾经的首穴。 施灸方法: 可以在晚睡前,先热水泡脚20-30分钟,然后点燃两个大柱分别放在两个罐里面,上床睡觉,包好毛巾分别绑在两个足底的涌泉穴。 二、足三里 足三里是个强身健体的万能穴,长寿穴。有“若想身体安,三里常不干”说法。这个常不干指的是用条熏灼穴位,使该处的皮肤起水疱,又称其为“灸花,灸疮”,这水疱老流水可以及时把脾胃的寒湿祛除,“常不干”因此而来。 施灸方法

腹泻哪个部位图

寒湿困脾型腹泻 症状:粪便清稀如水样,色白无臭,腹痛肠鸣,畏寒食少,伴随鼻塞头重,肢体酸痛,舌淡红,苔薄白或白腻,脉濡迟。 施灸方法: 宜选用足阳明胃经穴,背俞穴进行治疗。 条灸:点燃条,火头距离皮肤2-3厘米进行熏烤,使皮肤有较强的刺激感,活力要壮而短促,以达消散邪气之效,每穴灸5分钟左右,若皮肤产生小泡,任其自然吸收,但不要产生大的瘢痕,刺激以能忍受为度。 施灸穴位:大肠俞,足三里,中脘,神阙(可隔盐灸)。 肠道湿热型腹泻 症状:腹痛即泻,泄下急迫,或泻而不爽,粪便黄褐而臭,肛门灼热,小便

肚脐有什么好处

肚脐可以增强脾胃机能,使身体阳气上升,起到一定健脾和胃、止泻的效果,对于脾胃功能虚弱的人群有所帮助。 肚脐能够激发上焦、中焦、下焦的气化功能,还能促进身体新陈代谢,从而达到利水消肿的作用,对于小便不利、腹水、水肿等有所改善。 肚脐能够温补冲任,理气养血,对于女性月经不调、痛经、面色暗黄等情况有所改善。 肚脐能够收敛精、气、神、津,调节脏腑阴阳平衡,从而起到敛汗固表的功效,对于带下、梦遗、盗汗、失眠等状况有所改善。

疗法治疗失眠

失眠多由于思虑太过,心肾不交,血虚无以养心,或有烦恶,灸疗应以百会、三阴交为主穴,心肾不交配内关,胃不合配足三里。 百会穴:头正中线,入前发际5寸约当两耳尖连线之中点处。 灸法:条灸5~7分钟。 三阴交穴:内踝上3寸处,胫骨后缘。 灸法:条灸5~10分钟,罐灸20~30分钟。 内关穴:掌侧腕横纹正中上2寸,两筋之间。 灸法:条灸3~7分钟,罐灸15~20分钟。 足三里: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 灸法:条灸3~7分钟,罐灸15~20分钟。晚上梦多,是以前有生气或闷气,肝阳上越,压太冲

减肥好不好

减肥是哪里肥就灸哪里,一定要多喝水,在结合按摩,这样效果应该是不错的,如果觉得大腿比较粗,可以在之前可以先用绳子量一下大腿的粗度,等灸一段时间后在量一下,这样就会知道究竟瘦了没有。用减肥,穴位已经不是很重要了,您可以哪肥减哪,如果您觉得肚子大,那么这里就是您的重点。有一个患有糖尿病腹大的网友,来反馈说,他没有刻意减肥,只是因为治疗糖尿病,每天腹部一个多小时,一个月后,他神奇的发现,自己的腹部瘦了,原来的裤腰带进去了三个眼。等于一个月的时间腰围剪掉了10公分。 灸中脘穴,天枢穴,足三里

痰湿体质什么穴位

1、痰湿体质什么穴位 痰湿体质的人最重要的是健脾利湿,化痰去浊,调养以健脾益气、利湿化痰为基础,保存体内阳气。一般施灸主要是以下三个穴位: 脾俞,穴脾俞穴的位置:脾俞穴位于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左右各有一穴。方法:此穴时需两人配合,宜采用回旋灸。时间:每日灸2~3次,每次灸10~20分钟。功效作用:调理肝脾。 胃俞穴,胃俞穴的位置:胃俞穴位于背部第12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1.5寸处,左右各有一穴。方法:此穴时需两人配合,宜采用温和灸。时间:每日灸2~3次

卵巢囊肿怎样治疗 水分穴

位置:水分穴属任脉俞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1寸。 方法:将点燃的条在距离穴位2厘米处施灸,以局部感到温热为度,局部皮肤可有发红的现象。每穴依次灸10-15分钟,每日灸1次,10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2-3日。 功效:水分穴之“水”,地部水液也。“分”,分开也;意指任脉的冷降水液在此分流。它具有健脾化湿、利水消肿的作用。此穴可防治卵巢囊肿。

一小时快速止泻的方法 疗法:1小时之内见效

疗法是利用燃烧柱或条产生灼热,刺激身体的一定部位或穴位,以达到防病治病的一种治疗方法。对于腹泻,疗法可以借助灸火的温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达到治病和保健的目的。 神阙、天枢、腹结、足三里、脾俞、胃俞。 条灸。将条点燃,对准穴位,距离皮肤2 ~ 3cm施灸。每穴5分钟,每日3次。3~6次为1个疗程。 睥胃虚弱型拉肚子,症见大便溏泻,水谷不化,每食生冷油腻或难消化食物则腹泻加重,腹部隐痛,喜暖喜按,食欲不振,食后即胀。 条灸即是使用制作好的条(用桑皮纸

小腹的功效

1、小腹促进肠蠕动,消除便秘 腹部可增加腹肌和肠平滑肌的血流量,增加胃肠内壁肌肉的张力及淋巴系统功能,从而加强对食物的消化、吸收,明显地改善大小肠的蠕动功能,从而起到促进排便的作用,从而预防和消除便秘,对老年人尤其需要。 2、小腹利于减肥 因为腹部能刺激末梢神经,通过,使腹壁毛细血管畅通,促进脂肪消耗,收到满意的减肥效果。 3、小腹有助睡眠 腹部有利于人体保持精神愉悦。有助于入睡,防止失眠。对于患有动脉硬化、高血压、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腹部能平熄肝火,使人心平气和,血脉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