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7个部位最没用
人体7个部位最没用
1.男性乳头。温豪斯博士表示,一种理论认为,人类胚胎的初始设定为女性,之后分化为男性和女性,但是男性仍然保留了很多与女性相同的解剖学特征。男女乳头相同,但如果没有足够的雌激素,男人乳头就只能是胸部饰品。
2.腋毛。哈佛大学人类进化生物学教授丹尼尔·利伯曼表示,人体有两种汗腺:一种是大汗腺(顶浆腺),主要分布于腋窝,开口于毛根附近;另一种是小汗腺,分布于全身各处,开口于表皮。人们通过大汗腺发出性信号,腋毛只是保持大汗腺分泌气味,有助于吸引异性伴侣。
3.眉毛。眉毛的进化目的说法不一。一种理论认为,眉毛的作用是为眼睛挡住汗水和雨水,有益原始狩猎和导航。利伯曼教授对“眉毛既表达情绪,又表明身份”的假说表示支持。麻省理工学院的行为神经科学家发现,与不看眼睛相比,不看眉毛时人们更难识别名人照片。研究人员认为,眉毛存在的目的是帮助识别人脸和社会环境导航。
4.阑尾。阑尾是人体一大退化器官。利伯曼教授表示,一种理论认为,阑尾曾经是人体的“肠道发酵室”。随着人类的进化,人们不再吃生食和劣质食物,因此阑尾功能逐渐退化。然而,最近研究表明,阑尾可能是人体内有益菌的一个重要据点。阑尾中的有益菌可帮助应对肠道炎症及消化问题。
5.扁桃体。利伯曼教授表示,扁桃体位于咽喉,属于淋巴系统(人体免疫系统)的一部分。由于咽喉是食物进入体内的必经之路,因此扁桃体具有较强的预防病菌侵袭的功能,但切除它对生存并无大碍。一些人因为反复感染发炎而进行扁桃体切除手术。
6.智齿。与猴子一样,人类也有第三臼齿(智齿),牙齿是在人们咬合过程中逐渐长出来的。像人体其他器官一样,牙齿正常发育就需要支持和恰当的使用。如今,人类从孩提时代就开始吃柔软熟食,颌骨(构成口腔的骨骼)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小,牙齿无法充分发育,智齿也就逐渐退化了。
7.男性包皮。男性包皮需要好多年才能独立于龟头。一种观点认为,包皮的作用是帮助防止感染,在婴儿期尤其如此。温豪斯博士表示,包皮有助于保护尿道口免受污染物或细菌的侵害,同时还起到保护生殖器官的作用。如果没有包皮,龟头会因为与衣物等摩擦而使皮肤变厚,进而降低其敏感性,影响男性快感。正是包皮的这一作用鼓励着人类祖先更多繁衍后代。
肾在人体哪个部位
肾脏的位置:右肾门针对第二腰椎横突,左侧针对第一腰椎横突,右肾由于肝脏关系比左肾略低1-2厘米。正常肾脏上下移动均在1-2厘米范围以内。肾脏是在横膈之下,体检时,除右肾下极可以在肋骨下缘扪及外,左肾则不易摸到。
肾位于脊柱两侧,紧贴腹后壁,居腹膜后方。左肾上端平第11胸椎下缘,下端平2腰椎下缘。右肾比左肾低半个椎体。左侧第12肋斜过左肾后面的中部,右侧第12肋斜过右肾后面的上部。
肾的体表投影:在后正中线两侧2.5cm和7.5~8.5cm处各作两条垂线,通过第11胸椎和第3腰椎棘突各作一水平线,肾即位于此纵横标志线所组成的两个四边形范围内。此范围内如有疼痛等异常表现时,常提示肾有病变。肾的位置可有变异,位于盆腔或髂窝者为低位肾;若横过中线移至对侧,则为交叉异位肾。肾的位置异常比较少见,在腹部肿块的诊断中,应注意与肿瘤相鉴别。
正确补水的方法有哪些
一、辛苦保湿不见效,你可能犯了这些错误。
辛苦保湿不见效就算每天喝水八杯以上,还是觉得肌肤不够水嫩?事实上,喝水很难直接改善我们皮肤的状况。表层肌肤虽然无法直接从身体内部获得水分滋润,但在肌肤的底层,却有水分源源不断、时时刻刻地向表层流动着。对于健康的肌肤来说,水的源头好像泉眼一样有着充沛的能量。维持好水源头的能量,做好里应外合才能保证肌肤的水润光滑。
二、80%女人不知道7个部位是最大保湿死角。
7个部位是最大保湿死角有80%的女人呢,会忽视这些重要的部位,让其成为了保湿的死角。这些部位分别是眉心、耳后、鼻子、眼角、颈脖、肘膝关节、手部7个部位,是最容易被女人忽略的保湿死角。回忆下自己的保湿步骤里有没有遗漏哪个部位没?
三、夜间护理不如清晨保养,早8点保湿最有效。
早8点保湿最有效肌肤也有生物钟,在人体循环影响下,肌肤24小时中的“状况”与“任务”各不相同。如果你的工作时间允许,不如把夜间保湿工作改到每天造成8点,那是一天中保湿效果最佳时段。
减肥期间吃肉会长胖吗 减肥吃什么肉最好
1、鸡肉营养价值很高,尤其是鸡胸肉,这个部位没有鸡皮,所以脂肪的含量非常少,可以作为中午的主要肉食,也同样不吃米饭等主食,加上青菜和水果足够。
2、鱼肉脂肪含量少,而且十分的健康。清蒸鱼是中午餐的最好的选择,同时,吃蔬菜和水果。午餐不仅丰富而且还能减肥。
身体7个部位正确刮痧方法
头部
头部有头发覆盖,须在头发上面用面利法刮拭,不必涂刮痧润滑剂。为增强刮痧效果可使用刮板薄面边缘或刮板角部刮拭,每个部位刮30次左右,刮至头皮有发热感为宜。
太阳穴:太阳穴用刮板角部从前向后或从上向下刮拭。
头部两侧:刮板竖放在头维穴至下鬓角处,沿耳上发际向后下方刮至后发际处。
头顶部:头顶部以百会穴为界,向前额发际处或从前额发际处向百会穴处,由左至右依次刮拭。
后头部:后头部从百会穴向下刮至后颈部发际处,从左至右依次刮拭。风池穴处可用刮板角部刮拭。
头部也可采取以百会穴为中心,向四周呈放射状刮拭。
面部
面部由内向外按肌肉走向刮拭。面部出于美观影响,因此手法需轻柔,忌用重力大面积刮拭。眼睛、口腔、耳、鼻病的治疗须经本人同意,才可刮出痧。刮拭的按力、方向、角度、次数均以刮拭方便和病患局部能耐受为准则。
后项部
人体后项部有六条阳经通过,经常刮拭后项部,可以滋阴潜阳,补益人体之正气,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作用。
胸部
胸部正中线任脉天突穴到膻中穴,用刮板角部自上向下刮拭。胸部两侧以身体前正中线任脉为界,分别向左右(先左后右)用刮板整个边缘由内向外沿肋骨走向刮拭,注意隔过乳头部位。中府穴处宜用刮板角部从上向下刮拭。
背部
背部由上向下刮拭。一般先刮后背正中线的督脉,再刮两侧的膀胱经和夹脊穴。肩部应从颈部分别向两侧肩峰处刮拭。用全息刮痧法时,先对穴区内督脉及两侧膀胱经附近的敏感压痛点采用局部按揉法,再从上向下刮拭穴区内的经脉。
腹部
腹部由上向下刮拭。可用刮板的整个边缘或三分之一边缘,自左侧依次向右侧刮。有内脏下垂者,应由下向上刮拭。
四肢
四肢由近端向远端刮拭,下肢静脉曲张及下肢浮肿病人,应从肢体末端向近端刮拭,关节骨骼凸起部位应顺势减轻力度。
身体7个部位的不同刮痧方式
身体7个部位的不同刮痧方式
1、头部
头部有头发覆盖,须在头发上面用面利法刮拭,不必涂刮痧润滑剂。为增强刮痧效果可使用刮板薄面边缘或刮板角部刮拭,每个部位刮30次左右,刮至头皮有发热感为宜。
太阳穴:太阳穴用刮板角部从前向后或从上向下刮拭。
头部两侧:刮板竖放在头维穴至下鬓角处,沿耳上发际向后下方刮至后发际处。
头顶部:头顶部以百会穴为界,向前额发际处或从前额发际处向百会穴处,由左至右依次刮拭。
后头部:后头部从百会穴向下刮至后颈部发际处,从左至右依次刮拭。风池穴处可用刮板角部刮拭。
头部也可采取以百会穴为中心,向四周呈放射状刮拭。
2、面部
面部由内向外按肌肉走向刮拭。面部出于美观影响,因此手法需轻柔,忌用重力大面积刮拭。眼睛、口腔、耳、鼻病的治疗须经本人同意,才可刮出痧。刮拭的按力、方向、角度、次数均以刮拭方便和病患局部能耐受为准则。
3、后项部
人体后项部有六条阳经通过,经常刮拭后项部,可以滋阴潜阳,补益人体之正气,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作用。
4、背部
背部由上向下刮拭。一般先刮后背正中线的督脉,再刮两侧的膀胱经和夹脊穴。肩部应从颈部分别向两侧肩峰处刮拭。用全息刮痧法时,先对穴区内督脉及两侧膀胱经附近的敏感压痛点采用局部按揉法,再从上向下刮拭穴区内的经脉。
5、胸部
胸部正中线任脉天突穴到膻中穴,用刮板角部自上向下刮拭。胸部两侧以身体前正中线任脉为界,分别向左右(先左后右)用刮板整个边缘由内向外沿肋骨走向刮拭,注意隔过乳头部位。中府穴处宜用刮板角部从上向下刮拭。
6、腹部
腹部由上向下刮拭。可用刮板的整个边缘或三分之一边缘,自左侧依次向右侧刮。有内脏下垂者,应由下向上刮拭。
7、四肢
四肢由近端向远端刮拭,下肢静脉曲张及下肢浮肿病人,应从肢体末端向近端刮拭,关节骨骼凸起部位应顺势减轻力度。
身体7个部位的不同刮痧方式
1、头部
头部有头发覆盖,须在头发上面用面利法刮拭,不必涂刮痧润滑剂。为增强刮痧效果可使用刮板薄面边缘或刮板角部刮拭,每个部位刮30次左右,刮至头皮有发热感为宜。
太阳穴:太阳穴用刮板角部从前向后或从上向下刮拭。
头部两侧:刮板竖放在头维穴至下鬓角处,沿耳上发际向后下方刮至后发际处。
头顶部:头顶部以百会穴为界,向前额发际处或从前额发际处向百会穴处,由左至右依次刮拭。
后头部:后头部从百会穴向下刮至后颈部发际处,从左至右依次刮拭。风池穴处可用刮板角部刮拭。
头部也可采取以百会穴为中心,向四周呈放射状刮拭。
2、面部
面部由内向外按肌肉走向刮拭。面部出于美观影响,因此手法需轻柔,忌用重力大面积刮拭。眼睛、口腔、耳、鼻病的治疗须经本人同意,才可刮出痧。刮拭的按力、方向、角度、次数均以刮拭方便和病患局部能耐受为准则。
3、后项部
人体后项部有六条阳经通过,经常刮拭后项部,可以滋阴潜阳,补益人体之正气,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作用。
4、背部
背部由上向下刮拭。一般先刮后背正中线的督脉,再刮两侧的膀胱经和夹脊穴。肩部应从颈部分别向两侧肩峰处刮拭。用全息刮痧法时,先对穴区内督脉及两侧膀胱经附近的敏感压痛点采用局部按揉法,再从上向下刮拭穴区内的经脉。
5、胸部
胸部正中线任脉天突穴到膻中穴,用刮板角部自上向下刮拭。胸部两侧以身体前正中线任脉为界,分别向左右(先左后右)用刮板整个边缘由内向外沿肋骨走向刮拭,注意隔过乳头部位。中府穴处宜用刮板角部从上向下刮拭。
6、腹部
腹部由上向下刮拭。可用刮板的整个边缘或三分之一边缘,自左侧依次向右侧刮。有内脏下垂者,应由下向上刮拭。
7、四肢
四肢由近端向远端刮拭,下肢静脉曲张及下肢浮肿病人,应从肢体末端向近端刮拭,关节骨骼凸起部位应顺势减轻力度。
肝在人体哪个部位
从体表投影看,肝上界在右锁骨中线第5肋骨,右腋中线平第6肋骨处;肝下界与肝前缘一致,起自肋弓最低点,沿右肋弓下缘左上行,至第8、9肋软骨结合处离开肋弓,斜向左上方,至前正中线,到左侧至肋弓与第7、8软骨之结合处。
许多人都认为,在成人的肝脏上界位置正常的情况下,好比如在肋弓下触及肝脏,这种一般都是病理性肝肿大。而孩子的肝下缘位置会比较低,只露出右肋下的一般均属正常情况。
肝的位置常随呼吸改变,通常平静呼吸时升降可达2-3cm,站立及吸气时稍下降,仰卧和呼气时则稍升,医生在给患者肝脏触诊检查时,常要患者作呼吸配合就是这个道理。
正常肝呈红褐色,质地柔软。成人的肝重量相当于体重的2%。据统计,我国成人肝的重量,男性为1157-1447g,女性为1029-1379g,最重可达2000g左右,肝的长、宽、厚约为25.8cm、15.2cm、5.8cm。
肝右叶上方与右胸膜和右肺底相邻;肝左叶上方与心脏相连,小部分与腹前壁相邻;肝右叶前面部与结肠相邻,后叶与右肾上腺和右肾相邻;肝左叶下方与胃相邻。
肝的上面隆凸称膈面,朝向前上方,与脆弯窿相适应,能随呼吸运动而上下移动。隔面借镰状韧带将肝脏分为左右两部,即左叶和右叶。
女人身体7部位最缺水
缺水部位一:眼睛
常见问题:眼睛干涩、发红,有异物感。
眼睛是我们身体上能源消耗的大户,如果按照体积和能源消耗的比例来讲,它绝对是榜上的冠军。
中医认为,眼睛可以很好地看到东西仰仗肝血对眼睛提供的补养,同时眼睛发挥功能会消耗掉大量的血液,所以有“久视伤血”的说法。如果阴血不足,没有充足的血液来润泽双眼,眼干涩和眼疲劳只是程度的问题了。
润目技巧:
1、吃枸杞子。
枸杞子是补益肝肾精血的最佳食品之一,食用后体内会产生充足的精血,并在枸杞子的指导下,第一时间赶到眼部去作业,旱情很快被缓解。作为干果食品以及中药材,它的量不能太少,也不能太多,伸出左手,一小捧刚刚好,每天都要吃。
2、闭目养神。
双眼要每天“拍照”2~4 万次,加上我们已经离不开的电脑和手机,还有报纸或电视,一天里各器官中属眼睛最累了,中医讲“久视伤血”,阴血就这样在耗损着。所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就要让眼睛休息,闭上双眼,别小看一次休息的时间短,一天积攒下来,也能减少一些损耗。
3、湿热敷眼睛。
用60℃左右的热毛巾敷眼睛,每次20-30 分钟。可以湿润眼表,活血、通脉、明目,对于缓解视疲劳状态的效果很不错。
4、做眼睛保健操。
眼保健操可不仅对学生有用,我们也应该每天做一遍。眼睛劳累很可能气血不畅,做眼睛保健操可以增加眼部气血运行,保证眼部营养供应,促进泪液分泌,放松眼部肌肉。
缺水部位二:口鼻
常见问题:口干、咽干、舌干、鼻干、鼻出血。
我们体内有数条经脉是负责供给口腔、舌、咽津液的,尤其是唾液或是涎液。如果供养的水源不足,体液减少,口鼻干燥就会接踵而来。
润口鼻技巧:
1、喝点植物茶。
在中医眼中有一类生津植物口感酸甜,它们的浸出液可以促进人体内把普通水液转化成体液,食用后,充足的津液就像泉水一样从唾液腺喷涌而出,于是口、咽、舌、鼻近水楼台地得到了滋润。
推荐生津方:鲜山楂(掰开)7 枚、乌梅2 枚、麦冬20 粒、冰糖5~7 粒,沸水浸泡后代茶饮。
2、使用加湿器。
秋季特别适合使用加湿器,在一呼一吸之间,湿润的空气通过口或鼻直接吸入,作用在呼吸道,旱情立刻缓解。
缺水部位三:头发
常见问题:干枯、开叉,发黄或脱发。
中医给头发起了个小名儿叫“血之余”,认为头发是身体里的血液有余后转化生成的,同时还认为在头发的化生中肾精起了协同作用。
如果秋冬季节大量耗损了你的体液,头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营养,自然不会很好,于是干枯、开叉、发黄、脱发……排着大长队都来了。
润发技巧:
1、多吃山药。
山药是补养人体阴血的上乘佳品,它可以通过改善身体内负责将普通水液转化为体液的脏器,来从源头上充盈体液。还可以补益肾精和肝血,从头发生长的源头上强化补充,使精血充足。
2、用药液浸足。
如果说人体是植物的话,双足就是植物的根,植物利用根来吸收水分,身体也不例外。我们的双足浸泡在药液里,很多药物成分顺着足部经脉的相关穴位,渗入到经络里,改善并促进这些经脉所路过的脏器的功能,使它们具有更大的活力来促使体液充足。
推荐浸足方:女贞子、旱莲草、黄精各50g,玄参30g,将这四味中药煎煮半小时即可,待水温不太烫时,浸泡并随意揉搓、按摩双足。
3、秋季减少烫染头发。
秋冬季节里,头发的自我修复能力和抵抗能力已经降到低点,原本在其他季节没什么问题的“美发”行为,在这时都是一种伤害,所以此时尽量不要烫、染头发。
缺水部位四:肠道
常见问题:大便干燥,或便秘
一般肠道会分泌一些润滑液,这些液体会润泽肠道黏膜,促进肠道蠕动。如果肠道干燥,蠕动减少,那么便秘产生了。中医管这种便秘叫做“津亏”或“血虚便秘”,治疗时就不能用促进排泄的药物,而是用增加体内水分的方法,体液足了,自然肠道顺畅。
润肠技巧:
1、吃鲜枣。
枣的汁液虽然不多,但它更具有补益阴血的功效,可以促使身体分泌更多的肠液来润滑肠道。同时,牙齿不能把枣皮嚼得足够碎,枣皮进入胃肠同样不能被磨碎,它们在肠内会不停地刺激肠壁,让身体产生排便欲望。
2、不要吃辣椒。
辣椒有一句形象的描述“辣两头”,除了食用时感受的辣,下面大肠也会饱受“辣苦”。现在你能想象到大肠里的火热状态了吧,为了中和辣椒素,津液被大量耗损,剩下的只有燥、干。
3、按摩胃肠区。
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方向(不能逆时针)揉搓腹部,这样会促进胃肠的蠕动,以帮助肠道通畅。
缺水部位五:皮肤
常见问题:皮肤失去弹性,同时色泽变暗,或者皮肤瘙痒、起屑,浴后或夜晚加重。
皮肤要靠体内的阴血来滋养,润得透,才会富有弹性。阴血在抵御最容易引起瘙痒的风邪入侵时,是最有力的王牌军,持续湿润到位的身体不容易被“风干”。
对付习惯性的瘙痒,一定要从养阴血的角度来解决问题,中医有句俗话“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润肤技巧:
1、练习婴儿式呼吸。
这是养生方法吐纳术中的一种。用舌尖顶住上颌,口微张略呈圆形,用鼻子自由呼吸就行了。任何时候你都可以做,直至养成习惯。中医认为我们的身体有任脉和督脉,这两脉在口部有个断端,督脉的端口在舌头的上面,任脉的端口在舌头下。
平时正常呼吸时,任脉和督脉是断开的。如果用舌尖顶住上颌,这两个经脉就可以接通,阴和阳的转化会很自由,体液的源头就会相对充沛很多,充沛的水分如同高储备量的地下水,水润肌肤。
2、多吃含胶原蛋白的食物。
胶原蛋白分布在全身很多组织中,但皮肤中最多。胶原蛋白可以保持水分,维护皮肤和肌肉的弹性。这种成分含量最多的是猪脚、牛筋、鱼皮,可以适当吃一些,补充身体里的胶原蛋白,为皮肤输送水分。
3、流汗后及时补水。
汗液是从血液中渗出来转变而成的。剧烈运动后出一身大汗,就意味着丢掉了大量的体液,而且丢失的是本应润泽皮肤的那部分重要的体液,皮肤怎能不干?所以运动后一定要及时补水,此外沐浴后记得为肌肤涂抹身体乳液补水。
4、沐浴时不要过度搓身。
否则不但会去除死皮细胞,一些还在发挥作用的皮肤细胞也被搓掉了。那些细胞在体表就像“馒头皮”一样,可以阻挡内部的水分向外快速消耗,剥去了“馒头皮”,皮肤水分会很快流失。
5、从外面滋润皮肤。
每天清洁面部后,在面部喷一点保湿喷雾,让水分从清洁的毛孔充分吸收,以增加皮肤水分。浴后也可以在身上涂抹护肤乳,润泽皮肤,以减少浴后皮肤缺少油脂,而失去更多的水分。
缺水部位六:阴道
常见问题:阴道润滑液减少,出现干涩瘙痒。
如果发现阴道的泉水断流了,就提示身体里的水液已经匮乏得比较严重了。
传统中医还认为,“燥甚则痒”,就是说严重缺乏滋润的时候,瘙痒就出现了,此时最应该好好地滋润它的上游,毕竟上游有水,下游才不会断流嘛。
润阴道技巧:
1、饮解冻的水。
中药很讲究炮制,水也是中药里的一味,而炮制方法除了炒、煅、炙之外,也包括寒制法,就是通过冷冻的方法,把矿泉水(或凉白开)冻成冰,使水具有偏凉的性质,然后自然解冻后,达到常温时再饮用。
经过寒制法的水改变了性味,使水更具有清润性,不仅润燥效果好,还有清除夏季在体内积累的暑热。
2、按摩三阴交穴。
这个穴位调度着三条重要的体液供应经脉,经常按一按三阴交,就等于在告诉它,我的体内已经缺水了,给点额外的水滋润一下,于是部分体液“破例”被调度过来,旱情缓解。三阴交位于内踝骨最高点、向上四横指处,胫骨后即是。按揉时,以感觉中等程度酸胀为佳。
缺水部位七:手足
常见问题:手足部干燥
血液供应时,总会先满足脏器的需要,最后剩下的才会分给离中心区最远的手足,所以如果体内血液不足,首先被克扣供应的就是手足。
润手足技巧:
1、蜜油润手足。
中医认为香油和蜂蜜是润燥护肤的上乘之品,将这两种液体混合,涂抹在手足上,然后包上保鲜膜,持续10 分钟,对滋润手足有很好的效果。
2、增加四肢运动。
躯干是身体的中央,四肢是身体的末梢,手和足更是末梢中的末梢,会有水分和气血分配不足的情况。这种阴血匮乏的部位也是容易干燥的地方。
适量运动会明显加快气血的运行,从而增加手足部的血液供应。建议选择乒乓球或羽毛球这类四肢运动量比大的项目。
湿疹好发于7个部位
1.耳部
发在耳后皱襞处,中医称旋耳疮。多发于耳前或耳后缝间,也有波及整个耳壳。如《外科医案汇编》所说:耳后缝间皮色红裂,时出黄水津津,名为旋耳疮。或称黄水疮、月蚀疮等,相当于外耳湿疹。以局部潮红、灼热、瘙痒、红斑、水泡、糜烂、皲裂、渗液、结痂等为其主要症状。皮损多对称分布、痒感较著、易并发感染。以儿童患者占多数。
2.乳房
多见于女性,常在哺乳期易患此病。好发于乳头、乳晕及其周围,往往双侧同时受累。皮疹呈红斑、浸润、糜烂、渗出及结痂,有时伴皲裂。自觉痒甚,且有轻度痛感。若停止哺乳,症状可迅速改善,直至获痊愈。
3.小腿
此型临床较为常见,好发生在胫部内、外侧面,分布对称,皮疹表现与急性或慢性湿疹相同。某些患者并发静脉曲张,多在小腿下三分之一处,患处因血液回流障碍,可引起慢性瘀血,局部色素沉着颇著,有的还可发生溃疡。
4.手部
主要特点是易受气侯影响,多见冬天加重,而夏季缓解。常常侵犯指背,皮损表现浸润增厚较明显,可伴皲裂及脱屑。奇痒难名,往往因洗涤剂等刺激而招致病情恶化。
5.阴囊
较常见。局限于阴囊,自觉剧烈瘙痒,因经常搔抓,阴囊红肿,有轻度糜烂、渗液。慢性者表现为浸润肥厚,有薄屑、病程长,常多年不愈。
6.外阴
为女性常见的一种湿疹好发部位。常累及大小阴唇及其周围皮肤,皮损为界限清楚的浸润性水肿,奇痒。因月经及分泌物刺激,可使病情加重。
7.肛门
一般局限于肛门口,患处皮肤红肿、潮湿、浸润肥厚,自觉奇痒难忍,可发生皲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