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每日补钙量
骨质疏松每日补钙量
"根据中国营养协会的推荐,青少年的每日钙质摄入量是1000—1200mg,中青年人为800—1000mg,50岁以上的为1000—1200mg,有调查研究显示,我国居民每日膳食钙的摄入量为400mg左右,每日还需要通过钙剂额外补充钙是500—600mg,但是不宜超过1600mg。 补钙应先进行检查,以了解机体的血钙与尿钙水平,如,化验血钙、尿钙、肌酐比值、骨代谢相关激素、肾脏超声检查等,这对决定(补)哪种钙以及补多少钙非常重要。因此,补钙前应先去医院的专科门诊检查,并咨询专科医生以获取如何合理补钙的信息。"
为什么糖尿病患者的骨头更脆弱
糖尿病是内科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中老年人易患病。专家表示,在糖尿病群体中,约有1/2的患者伴有骨密度降低,近1/3的患者确诊有骨质疏松。因此,病程较长的糖友,平时要注意预防骨质疏松,定期查血钙、尿钙。
导致骨质疏松的原因很多,其中缺钙是主要原因。对于糖友而言,单纯地补钙如同拔苗助长,只能缓解一时的病情,其真正的病因在于患者体内胰岛素的缺乏,这种情况在1型糖友和体形消瘦的2型糖友中尤为常见。因为他们都是胰岛素缺乏群体。胰岛素不足,直接导致体内蛋白质合成受到抑制,蛋白质分解增多。蛋白质是构成骨架的基本物质,蛋白质减少使得钙、磷不能在骨骼中沉积,造成骨质疏松。缺钙的骨骼如同没有钢筋的墙面,很容易垮掉。
预防糖尿病性骨质疏松,首先是控制好血糖。其次,正常人每天推荐补钙量为800—1000毫克,糖友由于钙代谢异常,可提高到1200毫克。饮食中,牛奶钙含量高,而且易被机体吸收,是糖友补钙的首选。鸡蛋、海产品、动物骨骼含钙量也很高,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合理补钙。另外,患者平时除了饮食补钙外,可多晒太阳,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有利于钙的吸收。
需要注意的是,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慎用雌激素,因为雌激素可引起血糖升高,不利于控制糖尿病。
老人吃什么预防骨质疏松试试这七种食物
对于老人来说骨质疏松十分的常见,如何预防才是最为重要的,下面就介绍几种预防骨质疏松的食物。
七种食物预防骨质疏松
1、鱼
鲑鱼以及其它的多脂鱼可提供大量的促进骨骼生长的营养素。它们含有钙质以及辅助钙质吸收的维生素D,还富含ω-3脂肪酸。鱼油补充剂已被证实可以减少老年妇女骨流失,并可预防骨质疏松。
2、洋葱
瑞士科学家们发现:洋葱中含有一种叫谷胺酰多肽的成分在制止矿物质流失方面效果最为明显。所以每天加食至少400 克的洋葱可能有助于防治人类的骨质疏松症。
3、虾皮
虾皮营养极为丰富,100克虾皮中含蛋白质39.3克、钙991毫克、是鱼、蛋、奶的几倍至几十倍,虾皮还含有丰富的钾、碘、镁、磷等矿物质及维生素、氨茶碱等成分。老年人经常食虾皮,可预防因缺钙所致的骨质疏松症。但患有过敏性疾病的老年人不宜食用。
4、牛乳
牛奶中含有丰富的钙,且吸收率很高,每天喝上半斤牛奶就可获得300毫克的钙,占每日所需钙的1/3左右。牛奶还含有多种氨基酸、乳酸、矿物质及维生素,可促进钙的吸收。所以,牛奶应成为人们平日补钙的最佳钙来源。但大量喝牛奶或吃奶酪并不是有益于骨骼的最好食品,奶制品的蛋白质和钙含量高,而含磷和镁含量低,但过量蛋白质的摄入也会导致钙缺乏。
5、蛋黄
蛋黄中含钙量很高,每100克蛋黄含钙100毫克以上,且吸收良好 ,每天吃一个蛋黄对预防骨质疏松有益。
6、海带
海带含有丰富的钙和碘等元素,经常吃些海带既有助于预防骨质疏松,也可预防甲状腺功能低下。
7、李子干
佛罗里达州大学的科研人员在研究改善骨健康问题的时候,发现了一个简单又积极的解决办法:食用李子干。因为李子干在抑制骨的再吸收或骨裂等方面的能力,往往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超过新骨的增长速度。每天可食用2-3颗李子干,渐渐可增加到每天6-10颗。
老年人骨质疏松的养生策略
1、野外运动
野外运动不仅能经过全身运动,推进骨密度增强,还能够因为太阳光的照耀,添加人体维生素D的组成。每日晒太阳20分钟摆布,对骨质疏松症有极好的防止效果。所以,野外,特别是阳光下的野外运动,是骨质疏松养生的好方法。
2、恰当弥补钙剂
恰当弥补钙剂也是防止骨质疏松症的极好养生方法。通常晚饭后是弥补钙剂的最好时刻,这个时分弥补钙剂,吸收率高,利用率好。可是弥补钙剂一定不能过量。成人每日补钙800毫克即可。
3、平衡饮食,回绝不良生活习惯
多吃含钙和维生素D和矿物质的食物果蔬,如牛奶、蛋类、波菜、洋葱、鱼虾、坚果、五谷杂粮等,少吃高磷食物。要避免不良生活习惯,长时间抽烟,很多喝酒,常喝碳酸饮料都能够加快骨质疏松的发作。
缺维生素D会得什么病 停经妇女易骨松骨折补钙也要补维生素D3
停经妇女为骨松骨折好发族群,不只补钙,也要补充维生素D3可帮助钙吸收,建议每日补充维生素D3 800-1000 IU,让体内维生素D充足,有效预防骨质疏松与跌倒发生。
预防老年人骨质疏松的方法
一、户外运动。
户外运动不仅能通过全身运动,促进骨密度增强,还可以因为太阳光的照射,增加人体维生素D的合成。每日晒太阳20分钟左右,对骨质疏松症有很好的预防作用。所以,户外,特别是阳光下的户外运动,是预防骨质疏松的好办法。
二、适当补充钙剂。
能够预防骨质疏松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合理的补充一些钙剂,而补充钙剂的完美时间是吃过晚饭之后,因为这个时候人体对于钙剂的吸收率和利用率都非常的好。但是补充钙剂一定不能过量。成人每日补钙800毫克即可。
骨质疏松要怎么办 补充营养
预防骨质疏松,补钙只是最基础的工作。蛋白质、维生素D、维生素C、铁、磷、锌等营养的共同补充,才能促进骨质的形成,起到壮骨作用。而补钙量,也分人群。建议成人每天补钙800-1000mg,绝经后的女性每天补钙量需提高至1000-1500mg。
这些征兆意味着你患上骨质疏松
在确诊骨质疏松症后,可否通过日常生活进行控制呢?
邢小平:可以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来预防骨质疏松。钙和维生素D都是骨骼健康的补充剂,在日常生活中可适量摄入。多吃奶制品、豆制品和绿色蔬菜可有效补充钙质。此外,多晒太阳可提升体内维生素D的转化,促进钙吸收。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每日钙摄入推荐量为1000毫克,我国老年人平均每日从饮食中获钙约400毫克,故平均每日补充钙量500—600毫克即可。但一味补钙并不能帮助骨骼形成,血液中钙的含量过多或过少都不行。适当的户外运动有助于骨骼健康。戒掉嗜烟酗酒等不良习惯也有助于预防骨质疏松。
目前对骨质疏松症有哪些有效的治疗手段呢?
邢小平:骨质疏松症不是自然的生理老化现象,而是需要治疗的疾病。如被诊断为骨质疏松,则要遵从医生的指导,进行及时积极的治疗。
骨质疏松的治疗包括两个方面,除了日常生活方式的控制外,患者需要服用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其中主要为抗骨吸收的药物,如阿仑膦酸钠维D3等。
有的病人会问,服药一个月后可否停药,我的建议是不能停。骨质疏松症是一种慢性疾病,其治疗是一项长期任务,所以患者须有长期接受治疗的心理准备。一般患者需服药3年,有骨折史的需要3—5年。
骨质疏松发病率逐年升高,但为何常得不到重视?
邢小平:骨质疏松症虽然可怕,但更令人担心的是没有受到大众的重视。由于缺乏足够的认识,导致当前防治措施及重视程度不到位,该病的就诊率只有发病率的1/900。
公众对于骨质疏松症仍有较大误区。很多人认为只要平时多摄入高钙饮食或补充钙剂就能预防,甚至治疗骨质疏松症,这就是一个错误的认识。这导致很多人患有骨质疏松症还不自知,直到发生骨折才匆忙就医。
中国人其实很重视补钙,但骨质疏松的发病率为何依然高,我们应该如何预防呢?
邢小平:骨质疏松一旦出现就很难逆转,治疗往往只能起延缓作用,所以该病重在预防,必须从小抓起。除了多晒太阳、多吃含钙高的食物,如牛奶、豆腐、虾皮等,还要改善不良的生活习惯。现代人走路的机会越来越少,骨质加速流失。不少人常借咖啡提神,也会导致钙流失。一些减肥的女性吃得少,且以蔬菜与粗纤维食物为主,高钙食品摄入不足,都会导致骨质疏松的发生。
此外,对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要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了解骨骼的健康程度,及时发现骨量的减少,从而尽早采取防治措施。
老人补钙有哪些常见误区
1只要是骨质疏松就必须补钙
骨质疏松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女性绝经后出现的骨质疏松和老年男性出现的骨质疏松症属于原发性骨质疏松,这类病人不能仅靠补钙的治疗,如女性绝经期后可以补充雌激素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老年男性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增加钙的摄入量,而不是过度依靠药物补钙。某些疾病如钙营养不良引起的骨质疏松属于继发性的骨质疏松,这类病人使用钙剂则会有效。
2钙补的越多越好
大多数老年人都认为,钙补得越多越好。事实并不是这样,我国营养协会推荐:体重在50—70公斤的老年人每日需钙量约为1000毫克,除了在饮食中获得外额外补充的钙量约为300-700mg。过量补钙容易引起高钙血症、肾结石等并发症,危害健康。
3药物补钙比食物补钙更好
对于老年性骨质疏松的治疗和预防,日常饮食中增加钙的摄入量比药物补钙更安全。比如,多吃奶制品、豆制品、芝麻酱等含钙丰富的食物,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少喝或不喝咖啡和可乐,不吸烟,不饮酒。另外,晒太阳和适当的户外运动也有利于钙的吸收和利用。
4只要是补钙的药都能吃
常用的补钙药主要分为无机酸钙和有机酸钙两类。其中无机酸钙常见的品种有碳酸钙,特点是在所有钙剂中,含钙量最高,750毫克碳酸钙中含有300毫克元素钙,但是它对胃酸质量和分泌数量要求高,胃酸不足的情况下补充碳酸钙,会导致严重便秘等情况发生。因此无机酸钙适用于补钙量大的患者,对于身体虚弱、中老年人、有胃部疾病的患者则不适合。有机酸钙常见的品种有乳酸钙、柠檬酸钙、氨基酸螯合钙等,这一类药物特点是可溶性好,无需胃酸活化即可吸收,无胃胀气等不适反应,可预防钙结石,空腹饱餐后吸收好,缺点为含钙量低,如500毫克的柠檬酸钙中元素钙的含量为105毫克。因此有机酸钙适用于胃肠功能尚未完全发育完成的儿童、胃酸分泌减少的老年人及胃肠疾病患者。
补钙还是酸奶好易吸收
一提到骨质疏松,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补钙。这个钙该怎么补?补了钙就不会得骨质疏松了吗?
很多人都说自己天天喝牛奶怎么还缺钙?其实一天一袋牛奶的补钙量根本不够。暂不说各种牛奶里的含钙量够不够,即使能达到百分百含量,一袋奶才250ml,与我们医学上规定的每天摄入800—1200ml的钙量是相差很远的,酸奶中钙的吸收要好于普通牛奶。
“补钙肯定是预防骨质疏松最好的办法,大部分人可以通过食物来摄入适量的钙质,年龄偏大或是有慢性疾病的人需要补充钙剂。我自己也在吃,已经吃几年了,碳酸钙易被人体吸收,价格也比较便宜。”
我想说的最重要一点是,除了大家知道要补钙,还要补维生素D。维生素D在防治骨质疏松中必不可少。没有维生素D,人体不能吸收和利用钙,但过量的维生素D对人体也是有害的,所以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女性绝经期后,雌激素水平下降,骨质丢失得特别快,使骨骼开始变脆。这个时期,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服用一些雌激素。
补钙有哪些常见误区
1、只要是骨质疏松就必须补钙
骨质疏松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女性绝经后出现的骨质疏松和老年男性出现的骨质疏松症属于原发性骨质疏松,这类病人不能仅靠补钙的治疗,如女性绝经期后可以补充雌激素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老年男性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增加钙的摄入量,而不是过度依靠药物补钙。某些疾病如钙营养不良引起的骨质疏松属于继发性的骨质疏松,这类病人使用钙剂则会有效。
2、钙补的越多越好
大多数老年人都认为,钙补得越多越好。事实并不是这样,我国营养协会推荐:体重在50—70公斤的老年人每日需钙量约为1000毫克,除了在饮食中获得外额外补充的钙量约为300-700mg。过量补钙容易引起高钙血症、肾结石等并发症,危害健康。
3、药物补钙比食物补钙更好
对于老年性骨质疏松的治疗和预防,日常饮食中增加钙的摄入量比药物补钙更安全。比如,多吃奶制品、豆制品、芝麻酱等含钙丰富的食物,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少喝或不喝咖啡和可乐,不吸烟,不饮酒。另外,晒太阳和适当的户外运动也有利于钙的吸收和利用。
4、只要是补钙的药都能吃
常用的补钙药主要分为无机酸钙和有机酸钙两类。其中无机酸钙常见的品种有碳酸钙,特点是在所有钙剂中,含钙量最高,750毫克碳酸钙中含有300毫克元素钙,但是它对胃酸质量和分泌数量要求高,胃酸不足的情况下补充碳酸钙,会导致严重便秘等情况发生。因此无机酸钙适用于补钙量大的患者,对于身体虚弱、中老年人、有胃部疾病的患者则不适合。有机酸钙常见的品种有乳酸钙、柠檬酸钙、氨基酸螯合钙等,这一类药物特点是可溶性好,无需胃酸活化即可吸收,无胃胀气等不适反应,可预防钙结石,空腹饱餐后吸收好,缺点为含钙量低,如500毫克的柠檬酸钙中元素钙的含量为105毫克。因此有机酸钙适用于胃肠功能尚未完全发育完成的儿童、胃酸分泌减少的老年人及胃肠疾病患者。
骨质疏松为何易被认为缺钙
中老年人腰痛或因骨质疏松
很多人以为,人到老年腿脚疼痛是“缺钙”造成的,甚至认为这种疼痛不用治疗,挺一挺就能过去。但其实骨质疏松一旦出现明显疼痛症状,骨骼中的骨量已经丢失30%~50%以上了,此时单纯补钙,已经晚了。
因为腿脚疼痛除了因缺钙导致,还有可能是身体钙质吸收出了问题,或者因其他疾病引起。这个时候,不要盲目补钙。不明原因就过量补钙,会增加泌尿系统形成结石的机会。对于明确需要补钙的中老年人,建议每晚睡觉前服用一次钙剂,以抵消夜间的低血钙。如果在补钙同时加服维生素D,预防骨质疏松效果更好。
预防骨质疏松最好的办法当然是“防患于未然”。中年时努力提高身体的骨峰值、保持正常的骨钙量和骨密度,就能缓解骨质过早流失。如果年轻时忽视运动,饮食摄入钙质少,又有抽烟、饮酒、经常喝碳酸饮料等不良生活习惯,就不容易达到理想的骨峰值量。
骨质疏松的日常生活指导
(1)骨质疏松症病人的饮食指导:通常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饮食应以含钙量较高的食品为主,一般来说,小鱼、小虾以及干果类食物的含钙量都比较丰富。而乳制品和豆制品的含钙量也相对丰富,以下是一些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食品含钙量的表格分析。
(2)骨质疏松症病人的生活方式指导:
①在生活方式的指导中首先要强调的是日照的时间。原因是日光中的紫外线被人体皮肤吸收后能够将维生素D转化成为人能够利用的活性维生素D,即骨化三醇,所以一般建议每天日照的时间不低于30分钟,日照方式要选择阳光直射,不能间隔例如玻璃等对紫外线反射能力较强的物体,否则将被视为无效,针对本地区冬天天气比较寒冷,日照时间相对较少,一般不提倡勉强户外日光浴,所以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相应的药物来弥补因缺少日光照射而造成的维生素D摄入量不足。
②其次要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例如:脑力劳动工作者在工作的过程中运动量相对较少,所以脊柱的骨质疏松的可能性就会增加。对于嗜烟嗜酒的患者,建议节制烟酒。对于厌食偏食的患者帮助其改变饮食结构从而增加食物的营养均衡性等。不良的生活习惯的改变,在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治疗中占有很重要的比重。
户外运动是骨质疏松症患者主要的运动形式,在运动形式的选择上我们提倡骨质疏松患者进行持续的低强度的运动,例如:太极拳、散步、节奏较舒缓的交谊舞等等,运动强度不宜过大,运动时间不宜过长,但是要注重运动的质量与周身各个肌肉的协调性。